井岡山精神作為具有原創意義的民族精神,不但是「打天下」的精神,也應該成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代的時代精神。正如胡錦濤同志在視察井岡山時所說:「中國革命的勝利離不開井岡山精神,實行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同樣需要發揚井岡山精神。當然,對革命傳統要繼承又要發展。我們應該把革命優良傳統和改革開放以來煥發出的新的時代風貌結合起來,熔鑄成新的民族精神、時代精神,並把它貫注到廣大人民群眾中去,形成強大的凝聚力,有力地推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江西是井岡山精神的發祥地。井岡山精神是江西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和政治優勢,是全黨全國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和政治優勢。我們一定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為實現江西在中部地區崛起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鬥。弘揚井岡山精神爭做優秀共產黨員。
一、堅持理想信念,堅守精神追求
崇高的理想和堅定不移的信念,是井岡山精神的靈魂,也是共產黨人和井岡山軍民堅持鬥爭、奪取勝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中國共產黨人無論面對多少風險挑戰,遭受多少困難挫折,都堅定理想信念,百折不撓,探索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讓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短短30多年裡擺脫貧困並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徹底擺脫被開除球籍的危險,創造了人類社會發展史上驚天動地的發展奇蹟,使中華民族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實踐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中華民族走向復興,只有社會主義道路才是中國人民的康莊大道。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告誡全黨,要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我們每一名共產黨員都不能忘記為什麼而出發,無論風雲如何變幻,形勢如何變遷,任務如何變化,始終做到政治信仰不變,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始終做到堅定理想信念,堅守精神追求?
農村基層幹部處在農村工作的第一線,擔負著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密切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聯繫,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重任,是黨在農村實施核心領導的關鍵群體,這種特殊的重要作用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幹部」,這一性質特點決定了必須把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堅定理想信念置於農村黨員幹部建設的第一位,切實打牢高舉旗幟、聽黨指揮、忠誠使命的思想基礎。作為一名農村基層幹部,我們要把對黨忠誠作為安身立命的根本,銘刻在靈魂中、融入到血脈里,始終保持對黨唯一的、徹底的、無條件的忠誠。
二、堅持心繫群眾,踐行實幹為民
井岡山時期,黨和紅軍之所以能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惡劣環境下堅持下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始終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建立了魚水情深的黨群、軍群關係。可以說,井岡山精神的根本,就是依靠群眾求勝利。毛澤東明確指出:「井岡山精神說到底,第一還是為老百姓服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全心全意為老百姓辦事,不是半心半意,假心假意,這是我黨我軍的宗旨,也是井岡山精神的宗旨。」。
農村幹部要不斷提高做群眾工作的本領,加強社會創新管理,發揮創新機制;要樹立群眾觀點,對群眾深懷敬畏之心,真正把群眾當主人,對群眾身懷敬重之心,真正把群眾當老師,對群眾深懷敬愛之心,真正把群眾當親人;妥善協調群眾利益,切實改善民生,處理好各種利益矛盾,維權是維穩的前提和基礎,只有真真正正的維護好、守護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切實的保證人民的權利和社會的穩定;要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實行「三抓三早」:抓早、抓小、抓苗頭,早發現、早控制、早解決。確保把問題解決在狀態和初始段,力爭把矛盾化解在事發地。
三、堅持艱苦奮鬥,永葆清正廉潔
艱苦奮鬥、攻堅克難是井岡山精神的本質。井岡山時期,贛南山歌是這樣唱的:蘇區幹部好作風,自帶乾糧去辦公,穿著草鞋鬧革命,夜走山路訪貧農。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都反覆強調保持和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這是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是攻堅克難的致勝法寶。
實事求是地說,現在相當一部分黨員淡忘了艱苦奮鬥精神。有的人覺得,生活條件好了,貪圖享樂不是什麼大問題。這種思想是要不得,人的慾望一旦放縱,就會像洪水決堤,一發不可收拾。所有腐敗行為,往往都是從作風失范開始的,幾頓飯、幾杯酒、幾張卡,溫水煮青蛙,不知不覺就跌入了腐敗深淵。很多腐敗分子的懺悔書里寫道,當初就是因為收了一個紅包,慢慢放鬆了警惕。所以說,作風問題無小事,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
吃苦在前、享受在後,這是共產黨員的標識,也是做合格共產黨員的重要標準。當然,今天我們艱苦奮鬥,不是要求黨員幹部像當年那樣過「紅米飯,南瓜湯,挖野菜,也當糧」的日子,而是不丟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不丟廉潔奉公的高尚情操。要始終堅持廉潔自律,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純凈「交友圈」,做一個清清白白、堂堂正正的共產黨員。面對緊張繁忙的拆遷開發工作,更要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到工作中,面對大是大非敢於亮劍,面對矛盾敢於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於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於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于堅決鬥爭,不斷創造新的發展業績。
我們每一名黨員都應該結合「兩學一做」專題教育,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深入開展自我檢查、認識自身不足和差距,在學習中刷新認知、提升自覺,在工作中磨礪擔當、建功立業,在生活中嚴以自律、樹立標杆,力爭做一名優秀的黨員、做一名優秀的黨員領導幹部。
一、堅持理想信念,堅守精神追求
崇高的理想和堅定不移的信念,是井岡山精神的靈魂,也是共產黨人和井岡山軍民堅持鬥爭、奪取勝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中國共產黨人無論面對多少風險挑戰,遭受多少困難挫折,都堅定理想信念,百折不撓,探索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讓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短短30多年裡擺脫貧困並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徹底擺脫被開除球籍的危險,創造了人類社會發展史上驚天動地的發展奇蹟,使中華民族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實踐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中華民族走向復興,只有社會主義道路才是中國人民的康莊大道。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告誡全黨,要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我們每一名共產黨員都不能忘記為什麼而出發,無論風雲如何變幻,形勢如何變遷,任務如何變化,始終做到政治信仰不變,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始終做到堅定理想信念,堅守精神追求?
農村基層幹部處在農村工作的第一線,擔負著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密切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聯繫,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重任,是黨在農村實施核心領導的關鍵群體,這種特殊的重要作用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幹部」,這一性質特點決定了必須把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堅定理想信念置於農村黨員幹部建設的第一位,切實打牢高舉旗幟、聽黨指揮、忠誠使命的思想基礎。作為一名農村基層幹部,我們要把對黨忠誠作為安身立命的根本,銘刻在靈魂中、融入到血脈里,始終保持對黨唯一的、徹底的、無條件的忠誠。
二、堅持心繫群眾,踐行實幹為民
井岡山時期,黨和紅軍之所以能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惡劣環境下堅持下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始終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建立了魚水情深的黨群、軍群關係。可以說,井岡山精神的根本,就是依靠群眾求勝利。毛澤東明確指出:「井岡山精神說到底,第一還是為老百姓服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全心全意為老百姓辦事,不是半心半意,假心假意,這是我黨我軍的宗旨,也是井岡山精神的宗旨。」。
農村幹部要不斷提高做群眾工作的本領,加強社會創新管理,發揮創新機制;要樹立群眾觀點,對群眾深懷敬畏之心,真正把群眾當主人,對群眾身懷敬重之心,真正把群眾當老師,對群眾深懷敬愛之心,真正把群眾當親人;妥善協調群眾利益,切實改善民生,處理好各種利益矛盾,維權是維穩的前提和基礎,只有真真正正的維護好、守護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切實的保證人民的權利和社會的穩定;要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實行「三抓三早」:抓早、抓小、抓苗頭,早發現、早控制、早解決。確保把問題解決在狀態和初始段,力爭把矛盾化解在事發地。
三、堅持艱苦奮鬥,永葆清正廉潔
艱苦奮鬥、攻堅克難是井岡山精神的本質。井岡山時期,贛南山歌是這樣唱的:蘇區幹部好作風,自帶乾糧去辦公,穿著草鞋鬧革命,夜走山路訪貧農。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都反覆強調保持和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這是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是攻堅克難的致勝法寶。
實事求是地說,現在相當一部分黨員淡忘了艱苦奮鬥精神。有的人覺得,生活條件好了,貪圖享樂不是什麼大問題。這種思想是要不得,人的慾望一旦放縱,就會像洪水決堤,一發不可收拾。所有腐敗行為,往往都是從作風失范開始的,幾頓飯、幾杯酒、幾張卡,溫水煮青蛙,不知不覺就跌入了腐敗深淵。很多腐敗分子的懺悔書里寫道,當初就是因為收了一個紅包,慢慢放鬆了警惕。所以說,作風問題無小事,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
吃苦在前、享受在後,這是共產黨員的標識,也是做合格共產黨員的重要標準。當然,今天我們艱苦奮鬥,不是要求黨員幹部像當年那樣過「紅米飯,南瓜湯,挖野菜,也當糧」的日子,而是不丟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不丟廉潔奉公的高尚情操。要始終堅持廉潔自律,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純凈「交友圈」,做一個清清白白、堂堂正正的共產黨員。面對緊張繁忙的拆遷開發工作,更要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到工作中,面對大是大非敢於亮劍,面對矛盾敢於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於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於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于堅決鬥爭,不斷創造新的發展業績。
我們每一名黨員都應該結合「兩學一做」專題教育,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深入開展自我檢查、認識自身不足和差距,在學習中刷新認知、提升自覺,在工作中磨礪擔當、建功立業,在生活中嚴以自律、樹立標杆,力爭做一名優秀的黨員、做一名優秀的黨員領導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