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勞動的內涵在更新,勞模的標準在進階,而堅持不懈、苦幹實幹的奮鬥精神,卻是永恆不變的主題。
穿著白大褂、背著雙肩包、拎著大水杯……在象山半島,有位叫陳淑芳的女獸醫,30多年來行走在豬舍鴨棚間給禽畜治病,幫助養殖戶脫貧致富。1987年從浙江省金華農業學校畢業後,陳淑芳便一直工作在畜牧獸醫行業的第一線。
「一姑娘家,幹得了獸醫嗎?」面對質疑聲,陳淑芳一頭扎進臭氣熏天的豬圈、鴨棚,通宵達旦地忙碌。一邊艱苦工作,一邊兼顧學習,她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成為浙江省第一名畜牧獸醫行業博士生。她始終覺得,幫助養殖戶是她應盡的職責,工作以來,有過四五次調動進城的機會,都被她拒之門外。現任象山縣畜牧獸醫總站站長的她,不僅技藝高超,獲得水禽岸養、海水養鵝、豬弓形體病防治、非洲豬瘟綜合防控、種鵝反季節繁殖等多項科研成果,還待養殖戶如親人,是大家口中的「陳師傅」「女華佗」。
「我17歲就選擇了這個崗位,到現在都沒想過換工作。」從學徒到師傅,從技術帶頭人再到修理班班長,一路走來,現任海曙區環境衛生服務中心車隊車間主任王理順一步一個腳印,埋頭實幹。王理順所在的車隊機修車間任務重、困難多,他選擇迎難而上,堅持大修提前完成,小修不過夜,車隊從未出現過因修理原因而影響環衛作業的情況。
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為環境衛生保障一線的生活垃圾收運部門,承擔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風險,王理順除了對作業車輛進行全方位檢修和消毒,還堅持每天給一線工作人員檢測體溫並記錄檔案,為他們安心作業提供堅實的保障支持。
「當選村黨支部書記的那一刻,我就給自己定下了目標,一定要盡己所能,讓村子越來越美,讓村民日子越過越好,年年都有新變化。」自2007年上任以來,李德龍已經在鄞州區雲龍鎮上李家村書記這個崗位上辛勤耕耘了13年。
為改變上李家村矛盾複雜、經濟薄弱的狀態,李德龍毅然將自辦企業轉制給別人,全力以赴投身上李家村工作。他對村裡的情況進行深入摸排,最終探索出了一條「以德治村」的鄉村治理路徑,成了村民美好生活的領路人。上李家村在他的帶領下,發展成為村強民富的浙江省全面建設小康示範村、水清岸綠景美蘊深的「中國綠色村莊」,李德龍心裡一遍遍描摹的上李家村藍圖,正一步步照進現實。
穿著白大褂、背著雙肩包、拎著大水杯……在象山半島,有位叫陳淑芳的女獸醫,30多年來行走在豬舍鴨棚間給禽畜治病,幫助養殖戶脫貧致富。1987年從浙江省金華農業學校畢業後,陳淑芳便一直工作在畜牧獸醫行業的第一線。
「一姑娘家,幹得了獸醫嗎?」面對質疑聲,陳淑芳一頭扎進臭氣熏天的豬圈、鴨棚,通宵達旦地忙碌。一邊艱苦工作,一邊兼顧學習,她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成為浙江省第一名畜牧獸醫行業博士生。她始終覺得,幫助養殖戶是她應盡的職責,工作以來,有過四五次調動進城的機會,都被她拒之門外。現任象山縣畜牧獸醫總站站長的她,不僅技藝高超,獲得水禽岸養、海水養鵝、豬弓形體病防治、非洲豬瘟綜合防控、種鵝反季節繁殖等多項科研成果,還待養殖戶如親人,是大家口中的「陳師傅」「女華佗」。
「我17歲就選擇了這個崗位,到現在都沒想過換工作。」從學徒到師傅,從技術帶頭人再到修理班班長,一路走來,現任海曙區環境衛生服務中心車隊車間主任王理順一步一個腳印,埋頭實幹。王理順所在的車隊機修車間任務重、困難多,他選擇迎難而上,堅持大修提前完成,小修不過夜,車隊從未出現過因修理原因而影響環衛作業的情況。
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為環境衛生保障一線的生活垃圾收運部門,承擔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風險,王理順除了對作業車輛進行全方位檢修和消毒,還堅持每天給一線工作人員檢測體溫並記錄檔案,為他們安心作業提供堅實的保障支持。
「當選村黨支部書記的那一刻,我就給自己定下了目標,一定要盡己所能,讓村子越來越美,讓村民日子越過越好,年年都有新變化。」自2007年上任以來,李德龍已經在鄞州區雲龍鎮上李家村書記這個崗位上辛勤耕耘了13年。
為改變上李家村矛盾複雜、經濟薄弱的狀態,李德龍毅然將自辦企業轉制給別人,全力以赴投身上李家村工作。他對村裡的情況進行深入摸排,最終探索出了一條「以德治村」的鄉村治理路徑,成了村民美好生活的領路人。上李家村在他的帶領下,發展成為村強民富的浙江省全面建設小康示範村、水清岸綠景美蘊深的「中國綠色村莊」,李德龍心裡一遍遍描摹的上李家村藍圖,正一步步照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