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傳承紅色基因,學史增信,用信仰堅守初心
在全黨全國集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湖南援疆幹部人才再啟援疆征程前夕,我有幸參加了湖南省援疆前方指揮部在韶山舉辦的黨史學習教育活動。通過一天的集中學習和現場教學,我再次感受了偉人故里文化,重溫了那段激情燃燒的紅色歲月,品讀了一個個感人肺腑的熱血故事。學習時間雖短,卻讓我得以靜下心來,以史明理、以史增信、以史崇德,以史力行,重新審視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和援疆幹部的初心,用偉大精神和先進理論指導工作,受益匪淺,獲益良多。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1910年,毛澤東的父親毛順生讓他去做生意,但他卻立志走出韶山繼續求學,17歲的毛澤東寫下了「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這首詩是少年毛澤東走出鄉關的宣言書,表明了他胸懷天下、志在四方的遠大抱負。1914年,毛澤東讀到《盛世危言》一書,開頭第一句「嗚呼,中國將亡矣」震動了他,激發了毛澤東對民族危亡的憂慮和救國的責任。正是這份信仰和責任,引導著他一步步走上尋求真理的道路。走進毛主席紀念館、檔案館,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份份珍貴的檔案,讓我們感受到了「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韶山精神。
毛澤東之所以教育親人「舍小家,為大家」,革命戰爭年代韶山之所以有近1600人為革命獻身,共產黨之所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之所以盡職盡責,開拓創新,就是因為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夫志,氣之帥也」。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始終是共產黨人的崇高追求,是新時期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
我們援疆幹部要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學習堅守信仰、獻身理想的高尚品格,進一步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提升黨性修養、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營養,做到學而信、學而思、學而行。
二、感受為民情懷,學史崇德,用擔當凝聚民心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民,黨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繫,是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1939年2月,毛澤東同志在給張聞天的信中第一次提出了「為人民服務」的概念,隨後陸續在一些公開場合和刊物中闡釋了「為人民服務」的意蘊,論述了「為人民服務」思想,提出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無論革命之前還是革命之後,無論「處江湖之遠」還是「居廟堂之高」,他自始至終都把自己當成人民的一分子。
他生活簡樸,愛穿便裝、粗布鞋,衣褲破了補了再穿,被子破了補了再用,茶喝完了吃掉剩下的茶葉渣子,走路累了撿一根樹枝權當拐杖。工作上,他反對走形式、講排場,更反感戒備森嚴、警衛重重,把自己和群眾隔離。看到戲台上窮人的苦難他會掉淚,嘗一口農民無法下咽的窩窩頭他會掉淚,聽到貧民餓死的事情他更會掉淚。他的每一次握手、每一次交談、每一個玩笑,甚至每一個喜怒哀樂的表情,都在傳遞著這種情感。這種自內而外散發出來的為民情懷,使他始終都能和廣大勞動者打成一片,使他無論生前還是身後都能贏得人民的由衷尊敬和愛戴。
這種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展現的就是共產黨人「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偉大擔當。正因為擔當,共產黨人才能盡職盡責、無私奉獻,才能犧牲小我,成就大我;只有將擔當鐫刻在心上,固化在行動上,只有完整準確貫徹省前指「1135」工作思路,多謀長遠之策,多行固本之舉,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為基礎,我們才能贏得民心、凝聚民心,才能推動湖南援疆工作邁上新台階。
三、銘記奮鬥黨史,學史力行,用實幹成就未來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黨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回望過往的奮鬥路、眺望前方的奮鬥路,很多問題才能看得深、把得准。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對於激勵我們援疆幹部牢記援疆誓詞、擔當援疆使命,以更加昂揚的鬥志建功新時代、奮進新征程,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革命事跡激勵著我們把遠大理想抱負和鍥而不捨的努力結合起來,既志存高遠,敢為天下先,又腳踏實地,從點滴做起。回首既往,革命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創立新中國,兵團人在戈壁灘上開荒造林,興修水利,屯墾戍邊,為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展望未來,我們比歷史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接近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目標。
「行百里者半九十」,唯有鬥爭不息、實幹苦幹,方可告慰歷史、贏得時代。只要我們以永不自滿、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以聞雞起舞、日夜兼程的奮鬥姿態,準確把握歷史方位,更好統籌「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牢牢扭住新疆工作總目標,牢牢把握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的對口援建要求,就一定能凝聚起戰勝一切困難和挑戰的磅礴力量,書寫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湖南援疆新篇章。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千秋偉業再啟新程。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開啟「十四五」援疆工作的新征程上,我們要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積極踐行胡楊精神和兵團精神,以黨史照亮前行之路,以黨史洗滌心靈之塵,以黨史激發奮進之力,不斷提高與時代發展和事業要求相適應的素質和能力,做百舸爭流的奮鬥者,努力成為能擔重任的援疆幹部。
在全黨全國集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湖南援疆幹部人才再啟援疆征程前夕,我有幸參加了湖南省援疆前方指揮部在韶山舉辦的黨史學習教育活動。通過一天的集中學習和現場教學,我再次感受了偉人故里文化,重溫了那段激情燃燒的紅色歲月,品讀了一個個感人肺腑的熱血故事。學習時間雖短,卻讓我得以靜下心來,以史明理、以史增信、以史崇德,以史力行,重新審視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和援疆幹部的初心,用偉大精神和先進理論指導工作,受益匪淺,獲益良多。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1910年,毛澤東的父親毛順生讓他去做生意,但他卻立志走出韶山繼續求學,17歲的毛澤東寫下了「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這首詩是少年毛澤東走出鄉關的宣言書,表明了他胸懷天下、志在四方的遠大抱負。1914年,毛澤東讀到《盛世危言》一書,開頭第一句「嗚呼,中國將亡矣」震動了他,激發了毛澤東對民族危亡的憂慮和救國的責任。正是這份信仰和責任,引導著他一步步走上尋求真理的道路。走進毛主席紀念館、檔案館,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份份珍貴的檔案,讓我們感受到了「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韶山精神。
毛澤東之所以教育親人「舍小家,為大家」,革命戰爭年代韶山之所以有近1600人為革命獻身,共產黨之所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之所以盡職盡責,開拓創新,就是因為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夫志,氣之帥也」。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始終是共產黨人的崇高追求,是新時期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
我們援疆幹部要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學習堅守信仰、獻身理想的高尚品格,進一步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提升黨性修養、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營養,做到學而信、學而思、學而行。
二、感受為民情懷,學史崇德,用擔當凝聚民心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民,黨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繫,是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1939年2月,毛澤東同志在給張聞天的信中第一次提出了「為人民服務」的概念,隨後陸續在一些公開場合和刊物中闡釋了「為人民服務」的意蘊,論述了「為人民服務」思想,提出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無論革命之前還是革命之後,無論「處江湖之遠」還是「居廟堂之高」,他自始至終都把自己當成人民的一分子。
他生活簡樸,愛穿便裝、粗布鞋,衣褲破了補了再穿,被子破了補了再用,茶喝完了吃掉剩下的茶葉渣子,走路累了撿一根樹枝權當拐杖。工作上,他反對走形式、講排場,更反感戒備森嚴、警衛重重,把自己和群眾隔離。看到戲台上窮人的苦難他會掉淚,嘗一口農民無法下咽的窩窩頭他會掉淚,聽到貧民餓死的事情他更會掉淚。他的每一次握手、每一次交談、每一個玩笑,甚至每一個喜怒哀樂的表情,都在傳遞著這種情感。這種自內而外散發出來的為民情懷,使他始終都能和廣大勞動者打成一片,使他無論生前還是身後都能贏得人民的由衷尊敬和愛戴。
這種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展現的就是共產黨人「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偉大擔當。正因為擔當,共產黨人才能盡職盡責、無私奉獻,才能犧牲小我,成就大我;只有將擔當鐫刻在心上,固化在行動上,只有完整準確貫徹省前指「1135」工作思路,多謀長遠之策,多行固本之舉,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為基礎,我們才能贏得民心、凝聚民心,才能推動湖南援疆工作邁上新台階。
三、銘記奮鬥黨史,學史力行,用實幹成就未來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黨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回望過往的奮鬥路、眺望前方的奮鬥路,很多問題才能看得深、把得准。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對於激勵我們援疆幹部牢記援疆誓詞、擔當援疆使命,以更加昂揚的鬥志建功新時代、奮進新征程,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革命事跡激勵著我們把遠大理想抱負和鍥而不捨的努力結合起來,既志存高遠,敢為天下先,又腳踏實地,從點滴做起。回首既往,革命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創立新中國,兵團人在戈壁灘上開荒造林,興修水利,屯墾戍邊,為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展望未來,我們比歷史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接近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目標。
「行百里者半九十」,唯有鬥爭不息、實幹苦幹,方可告慰歷史、贏得時代。只要我們以永不自滿、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以聞雞起舞、日夜兼程的奮鬥姿態,準確把握歷史方位,更好統籌「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牢牢扭住新疆工作總目標,牢牢把握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的對口援建要求,就一定能凝聚起戰勝一切困難和挑戰的磅礴力量,書寫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湖南援疆新篇章。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千秋偉業再啟新程。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開啟「十四五」援疆工作的新征程上,我們要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積極踐行胡楊精神和兵團精神,以黨史照亮前行之路,以黨史洗滌心靈之塵,以黨史激發奮進之力,不斷提高與時代發展和事業要求相適應的素質和能力,做百舸爭流的奮鬥者,努力成為能擔重任的援疆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