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學習人民出版社、中共黨史出版社編寫的《中國共產黨簡史》,當看到長征翻越大雪山途中,有個同志穿著單薄的舊衣服被凍死,指揮員讓把軍需處長叫來,想問問他為什麼不給這個被凍死的同志發棉衣,隊伍里的同志含淚告訴他,被凍死的這個同志就是軍需處長……突然之間,眼淚便止不住湧出,為這位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崇高思想境界而感動?
在黨史中感人故事很多:陳望道在翻譯《共產黨宣言》時,把墨汁當紅糖吃,說真理的味道是甜的。
三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剪下自己的「半條被子」給老人。
紅軍劉志海遺體高舉的手裡攥著他最後的一次黨費。
過草地時照顧小紅軍的老炊事班長吃剩的魚骨頭,嚼草根……一邊學習一邊因感動而淚濕眼眶。通常,我們在眾人面前隱藏感動,可當獨自面對黨史典籍時,感人的文字便如子彈一般擊穿情感屏障,讓感動的淚水一涌而出。想來,感動是黨史學習教育中的一份特別的情感收穫。
在感動中「學史明理」,篤行真理的道路。在近代中國民族復興各種力量的艱難探索中,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走上了用馬克思主義真理救國救民的正確道路。從那時起,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鬥爭就有了主心骨。100年來,馬克思主義真理在中國大地上不斷開闢新境界,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產生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史明理」,我們當在學習中感悟真理力量,並以之武裝頭腦,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篤行真理的道路。
在感動中「學史增信」,堅定奮鬥的信念。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者占領武漢,詩人艾青寫下《我愛這土地》:「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表達對祖國的強烈熱愛以及對日本侵略者的滿腔仇恨。詩人直呈自己的感動,表達愛國主義真摯情感。眼淚從來不是弱者的專利,當它從愛國者、革命者眼中流出,給人的是一種強烈的震撼和攝人心魄的感動。在他們的點點淚光中閃耀著信念的光輝,感動了當時的國人,凝聚起了中華民族英勇抗爭的磅礴力量。「學史增信」,今天的我們也當在學史中增強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的堅定信念,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民族復興偉大夢想充滿必勝信念,忘我地投身祖國建設的宏偉事業?
在感動中「學史崇德」,賡續偉大的精神。黨史凝聚了全黨奮鬥歷程中,無數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頑強奮鬥的英雄人物、忘我奉獻的先進模範所展現出來的偉大精神。這些偉大精神包括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改革開放精神,鐵人精神、焦裕祿精神、雷鋒精神,特區精神、脫貧攻堅精神、偉大抗疫精神等等,至今仍令我們感動不已。今天我們學習黨史,就是要賡續精神血脈、傳承紅色基因、發揚紅色傳統、增添心中正能量。在先烈先輩們可歌可泣的苦難與奮鬥經歷中,強化自己對頑強拼搏的實幹認同。
在崇尚他們的道德品格中,厚植為國為民的樸實情懷。
在一次次感動中升華自己道德情感。「學史崇德」,便能使我們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真正在工作中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在感動中「學史力行」,奮進宏偉的事業。學習黨史,從感懷革命先烈、創業先輩、時代楷模的經歷中汲取力量,讓自己行動起來,做到知行合一,投身當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事業,腳踏實地為人民群眾辦實事,便是黨史學習教育取得實效的最好體現。黨史學習教育中的點滴感動在我們心中彙集起來,便會時刻砥礪初心使命,產生實幹的強大動能,形成攻堅克難、勇往直前的堅定信念和決心。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長征」路上還有更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學史力行」,我們只有不斷在「力行」中豐富鬥爭經驗、提升鬥爭本領,切實提高治國理政能力和水平,方能奮進祖國建設的宏偉事業,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步步變為現實。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感動」的力量,是我們與黨史光輝人物跨越時空的心靈共鳴,是黨百年奮鬥精神的賡續傳承,必能在新時代激勵我們向著實現「第二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奮勇前進。
在黨史中感人故事很多:陳望道在翻譯《共產黨宣言》時,把墨汁當紅糖吃,說真理的味道是甜的。
三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剪下自己的「半條被子」給老人。
紅軍劉志海遺體高舉的手裡攥著他最後的一次黨費。
過草地時照顧小紅軍的老炊事班長吃剩的魚骨頭,嚼草根……一邊學習一邊因感動而淚濕眼眶。通常,我們在眾人面前隱藏感動,可當獨自面對黨史典籍時,感人的文字便如子彈一般擊穿情感屏障,讓感動的淚水一涌而出。想來,感動是黨史學習教育中的一份特別的情感收穫。
在感動中「學史明理」,篤行真理的道路。在近代中國民族復興各種力量的艱難探索中,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走上了用馬克思主義真理救國救民的正確道路。從那時起,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鬥爭就有了主心骨。100年來,馬克思主義真理在中國大地上不斷開闢新境界,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產生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史明理」,我們當在學習中感悟真理力量,並以之武裝頭腦,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篤行真理的道路。
在感動中「學史增信」,堅定奮鬥的信念。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者占領武漢,詩人艾青寫下《我愛這土地》:「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表達對祖國的強烈熱愛以及對日本侵略者的滿腔仇恨。詩人直呈自己的感動,表達愛國主義真摯情感。眼淚從來不是弱者的專利,當它從愛國者、革命者眼中流出,給人的是一種強烈的震撼和攝人心魄的感動。在他們的點點淚光中閃耀著信念的光輝,感動了當時的國人,凝聚起了中華民族英勇抗爭的磅礴力量。「學史增信」,今天的我們也當在學史中增強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的堅定信念,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民族復興偉大夢想充滿必勝信念,忘我地投身祖國建設的宏偉事業?
在感動中「學史崇德」,賡續偉大的精神。黨史凝聚了全黨奮鬥歷程中,無數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頑強奮鬥的英雄人物、忘我奉獻的先進模範所展現出來的偉大精神。這些偉大精神包括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改革開放精神,鐵人精神、焦裕祿精神、雷鋒精神,特區精神、脫貧攻堅精神、偉大抗疫精神等等,至今仍令我們感動不已。今天我們學習黨史,就是要賡續精神血脈、傳承紅色基因、發揚紅色傳統、增添心中正能量。在先烈先輩們可歌可泣的苦難與奮鬥經歷中,強化自己對頑強拼搏的實幹認同。
在崇尚他們的道德品格中,厚植為國為民的樸實情懷。
在一次次感動中升華自己道德情感。「學史崇德」,便能使我們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真正在工作中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在感動中「學史力行」,奮進宏偉的事業。學習黨史,從感懷革命先烈、創業先輩、時代楷模的經歷中汲取力量,讓自己行動起來,做到知行合一,投身當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事業,腳踏實地為人民群眾辦實事,便是黨史學習教育取得實效的最好體現。黨史學習教育中的點滴感動在我們心中彙集起來,便會時刻砥礪初心使命,產生實幹的強大動能,形成攻堅克難、勇往直前的堅定信念和決心。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長征」路上還有更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學史力行」,我們只有不斷在「力行」中豐富鬥爭經驗、提升鬥爭本領,切實提高治國理政能力和水平,方能奮進祖國建設的宏偉事業,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步步變為現實。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感動」的力量,是我們與黨史光輝人物跨越時空的心靈共鳴,是黨百年奮鬥精神的賡續傳承,必能在新時代激勵我們向著實現「第二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