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市委和市教衛工作黨委《關於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的實施方案》,學校黨委結合本系統具體實際,推進系統全體黨員、幹部學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以下簡稱「四史」),現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開展「四史」學習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抓好抓實,了解我們黨創立以來、新中國成立以來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文件、重要人物,了解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歷程,了解中國近代以來的鬥爭史、我們黨創立以來的奮鬥史、新中國成立以來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史,了解我們黨的光榮傳統、寶貴經驗和偉大成就,做到常懷憂黨之心、為黨之責、強黨之志,讓初心薪火相傳,把使命永擔在肩,推動學校系統教育衛生事業高質量創新發展,為建設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打下堅實基礎,在上海實現教育現代化、打造全球健康城市典範進程中學校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目標任務
通過學習教育,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深刻認識我們黨先進的政治屬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純潔的政治品質,以史為鏡,進一步檢視和校準坐標,做到不忘歷史、不忘初心,知史愛黨、知史愛國。
(一)永葆堅定信念。要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作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推動學校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增強認識把握歷史規律和歷史趨勢的能力,知其所來、明其所趨,繼往開來、堅定前行,以「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的韌勁,推動學校各項事業高質量創新發展。
(二)永葆奮鬥精神。要清醒看到前進的道路上依然充滿艱難險阻、依然要進行艱苦卓絕的偉大鬥爭,以史鑑今、以史為師,充分汲取歷史智慧和經驗,更加堅定地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緊密圍繞國家健康戰略和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牽住教育和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重大任務,久久為功、綿綿用力,奮力取得新的更大突破,繼續書寫更加輝煌的歷史篇章。
(三)永葆為民情懷。要牢記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把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加自覺地走群眾路線,更好地服務人民、造福人民,聚焦提供優質公平的教育和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身體健康,把「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演繹得更加精彩,築牢我們黨長期執政最堅實、最可靠的群眾根基。
(四)永葆擔當本色。要按照xxxxx為上海發展勾畫的宏偉藍圖,傳承上海作為黨的誕生地的初心和使命,突出上海作為改革開放前沿窗口的激情和創造,體現教育衛生領域承擔國家重大改革試點任務的能力和擔當,攻堅克難、真抓實幹,爭當善作善成的實幹家。
三、重點措施
(一)精心組織「四史」學習教育。堅持以學思踐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線,組織引導黨員、幹部認真學習「四史」,學習《xxx關於「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重要論述選編》,學xx重要講話中有關「四史」的重要論述,學習《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和第二卷、《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1949-2019)》、《新中國70年》等著作,不斷深化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認識和理解。
1.把「四史」作為黨委中心組學習的重要內容,認真組織開展專題學習討論,做到「一學一報」,及時學習情況。
2.把「四史」作為黨員、幹部日常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和各級黨校開展黨性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預備黨員培訓、畢業生黨員集中教育、海歸班和國情考察班、中層幹部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培訓班中,提高「四史」教學內容課時比重。
3.把「四史」學習教育作為基層黨支部「三會一課」和主題黨日等黨的組織生活的重要內容,做到抓在經常、融入日常,貫穿黨支部組織生活始終。年內黨支部至少安排4次圍繞「四史」學習教育內容的主題黨日活動。
4.嚴格執行黨員領導幹部雙重組織生活制度,推動黨員領導幹部帶頭學習「四史」,並帶動全體黨員、幹部加強學習。各級黨組織書記需安排至少1堂「四史」學習教育內容的專題黨課。
(二)把開展「四史」學習教育作為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長效機制的重要內容抓實抓好。鞏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做實「四史」學習教育的載體和抓手,堅持領導幹部自學與集中學習相結合,堅持集中培訓與在線學習相結合,堅持講專題黨課與交流學習體會相結合。持續推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學思踐悟、融會貫通,把學習「四史」同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貫通起來,同新時代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豐富實踐聯繫起來,同學習貫徹xxxxx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和對教育衛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論述統一起來,引導全系統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念、傳承紅色基因、永葆政治本色、勇於擔當作為。
(三)抓住重要節點開展「四史」學習教育。緊密結合上海豐富的紅色資源和上海改革開放新實踐,在重要節點有重點、有針對性地組織專題學習,持續推動全系統上下掀起學習「四史」的高潮。
1.上半年在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之際,重點組織學習上海改革發展的奮鬥歷程,感悟上海勇當排頭兵、先行者的責任、勇氣和擔當。
2.在上海世博會舉辦10周年紀念活動中,重點組織學習宣傳「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城市發展理念,回顧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和發展城市的實踐歷程。
3.在「七一」黨的生日前後,重點組織開展學習黨史活動,開展主題黨日、重溫入黨誓詞等政治儀式以及紅色文化紀念場館尋訪活動等。
4.在「十一」國慶節期間,重點組織開展學習新中國史活動,回顧我們黨領導人民開展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辛歷程和取得的偉大成就。
5.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際,重點組織開展學習改革開放史活動。
6.除此之外,上半年重點圍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九月烈士紀念日、十月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等,開展學習教育活動。
(四)利用豐富資源開展「四史」學習教育。積極發揮高校作為「四史」教育、研究、宣傳的重要陣地作用,採取形式多樣、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方式,把鮮活豐富的「四史」內容融入各種活動,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鼓勵基層黨組織開展紅色尋訪活動,讓黨員、幹部、師生群眾到革命遺址遺蹟、紀念場館實地學習了解相關歷史,現場體驗感悟背後蘊藏的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用好「歧黃中國」課程資源,充分利用學校思政課師資優勢,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宣講活動。
基層黨組織利用全市層面推薦的兼顧權威性和可讀性的高質量學習用書,開展讀書活動。馬克思主義學院將「四史」融入思政課,馬克思主義理論宣講團為基層黨組織提供「四史」黨課菜單。校圖書館設立「四史」學習教育專題書區,推薦書目並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舉辦學生「微黨課」評比和宣講活動。
(五)創新方式方法開展「四史」學習教育。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主動性、創造性,積極探索有利於調動黨員參與學習教育積極性的做法,倡導有利於提升學習教育效果的措施。
1.在總結「偉大工程」示範黨課基礎上,探索精品黨課建設,打造一批高質量精品課程。
2.利用移動app、「兩微一端」等信息技術手段,用好學習強國、上海乾部在線學習城等平台,組織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積極上網學習「四史」。處級以上領導幹部在線學習「四史」不低於10學時。
3.面向大學生組織「心懷大愛勇擔當同心同行抗疫情」學生主題教育活動。
(六)堅持分類施策開展「四史」學習教育。針對不同對象特點,對開展「四史」學習教育的內容安排、組織方式等提出具體化、精準化、差異化要求。
各級領導幹部要發揮領學促學作用,把自己擺進去,帶頭學習「四史」,成為知史學史、以史明志的表率,學會歷史思維、培養歷史眼光、增強歷史擔當。
校本部黨組織要針對教師和大學生黨員的特點,以黨支部為單位,組織黨員開展學習教育,嚴格組織生活,加強組織建設,讓黨員普遍接受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並充分依託思政課和課程思政等載體,突出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附屬醫院黨組織在開展好學習教育的同時,要認真按照創建黨員示範崗的要求,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推出有效措施,積極引導廣大黨員立足本職崗位踐行初心使命,以實際行動更好地聯繫服務群眾。
高度重視大學生對「四史」的學習,結合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使之課程化、系統化,讓廣大學生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樹立正確的歷史觀。
(七)努力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四史」學習教育成果。通過加強黨建研究工作,圍繞「四史」學習教育,形成一批高質量的黨建研究成果。推進「四史」學習教育品牌項目培育,支持鼓勵基層黨組織創建一批「四史」學習教育創新項目、基層黨建創新案例。挖掘運用好學校博物館資源,努力打造成「四史」教育基地。
四、加強組織領導
(一)落實主體責任。各級黨組織要充分認識開展「四史」學習教育的重大意義,按照市委統一部署,把「四史」學習教育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抓好抓實,切實履行主體責任,緊密結合實際,對開展「四史」學習教育作出具體安排,確保組織到位、措施到位、落實到位。各級黨組織書記要切實承擔起第一責任人的責任,親自審定工作方案,親自部署重要任務,層層傳導壓力,從嚴從實抓好學習。
(二)抓好統籌推進。學校黨委成立「四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負責全程抓好「四史」學習教育的開展。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辦公室主任由黨委分管負責同志兼任。各級領導班子、領導幹部首先要抓好自身的教育,作出表率,防止只抓下級、不抓自身。組織部門要加強工作指導,把開展「四史」學習教育納入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規劃,在黨員、幹部日常教育管理中抓細抓實。宣傳部門要加強宣傳引導,廣泛開展宣傳報道,激發全體黨員、幹部學好用好「四史」的熱情,營造濃厚學習氛圍。其他各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努力形成分工協作、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
(三)強化督促檢查。學校黨委將採用聽取彙報、走訪調研、明察暗訪、現場觀摩、隨機抽查、專項督查、參加學習討論、列席專題組織生活會等方式,加強工作指導和督促檢查。把督促指導的重點放到基層、放到支部,深入了解「四史」學習教育開展情況和實際效果,及時發現和解決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防止形式主義、走過場,確保學習教育取得實效。把「四史」學習教育開展情況,作為年度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年度考核、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檢查的內容。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學黨史活動目的集合20篇[朗讀]
在黨史宣講中,市委宣講團成員、市委黨校副教授向成和圍繞「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這一主題,從「有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有科學理論引領、有嚴明紀律規矩、有自我革命精神、有嚴密的組織體系」五個方面,闡述了中國共產黨的優秀特質;從「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八個字分享了學習歷史、吸取營養、鍛鍊黨性和聯繫實際、提升能力、推進工作等方面的學習體會。號召大家在新的長征路上,以昂揚姿態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100周年?
在黨史知識競賽中,由醫院10個黨支部組成10支參賽隊,經過必答題、搶答題、問答題和風險題四個環節的激烈角逐,最終由該院行政後勤第二黨支部獲得一等獎,非手術科室第二黨支部、離退休黨支部、院團委聯合代表隊獲得二等獎,手術科室第二黨支部、手術科室第一黨支部、非手術科室第一黨支部獲得三等獎。
活動還對獲獎黨組織和三個先進黨支部、10名優秀黨務工作者、27名優秀共產黨員進行了表彰。
通過此次活動的開展,展現了全院醫護人員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深厚情懷,進一步調動醫務人員「不忘從醫初心、牢記為民使命」的熱情和幹勁,真正把「一切為了群眾健康」與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努力為推進實施健康中國、健康湖北、健康恩施戰略,為人民群眾提供更高品質的醫療服務作出積極貢獻,以愛黨、愛國、愛崗、敬業的精神面貌為建黨100周年獻禮。
在黨史知識競賽中,由醫院10個黨支部組成10支參賽隊,經過必答題、搶答題、問答題和風險題四個環節的激烈角逐,最終由該院行政後勤第二黨支部獲得一等獎,非手術科室第二黨支部、離退休黨支部、院團委聯合代表隊獲得二等獎,手術科室第二黨支部、手術科室第一黨支部、非手術科室第一黨支部獲得三等獎。
活動還對獲獎黨組織和三個先進黨支部、10名優秀黨務工作者、27名優秀共產黨員進行了表彰。
通過此次活動的開展,展現了全院醫護人員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深厚情懷,進一步調動醫務人員「不忘從醫初心、牢記為民使命」的熱情和幹勁,真正把「一切為了群眾健康」與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努力為推進實施健康中國、健康湖北、健康恩施戰略,為人民群眾提供更高品質的醫療服務作出積極貢獻,以愛黨、愛國、愛崗、敬業的精神面貌為建黨100周年獻禮。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誕辰100周年,為了表達廣大師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的情懷,用紅色歌曲激勵下一代健康成長,形成濃厚的慶祝中國共產黨誕辰98周年的氛圍,經研究,決定舉辦以「迎建黨100周年唱紅歌感黨恩」為主題的紅歌演唱比賽活動,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比賽時間
6月下旬(具體時間另行通知)。
二、比賽地點
_中學藝體館。
三、參賽對象
區直各校以教育集團為單位組隊參賽;各鎮學校以鎮為單位組隊參賽,鎮中學為牽頭單位;_中學、_職中以學校為單位組隊參賽。指揮一人,參加人員均為在職教職工。
四、比賽規則
1.演唱比賽時間不超過10分鐘;
2.演唱比賽順序以賽前抽籤方式確定;
3.採取現場評分辦法進行評分;
五、評分標準
以歌曲演唱內容、精神面貌及藝術效果三部分進行評分,滿分為100分。
具體如下:
(一)歌曲內容(30分)。
演唱內容符合本次比賽主題要求。
(二)精神面貌(20分)。
1、參賽人員著裝大方得體,精神飽滿。(10分)。
2、各參賽隊遵守賽場紀律,進、出場整齊、有序,颱風良好。(10分)。
(三)藝術效果(50分)。
1、演唱節奏準確,音準良好。(10分)。
2、音色優美、吐字清晰、聲音整齊洪亮、有感染力。(10分)。
3、能夠把握歌曲和主題思想,作品處理得當,表演完整。(10分)。
4、合唱隊員與指揮或伴奏配合默契。(10分)。
5、現場演出效果和諧、富有激情及藝術性。(10分)。
六、有關要求
紅歌演唱比賽活動是區教育系統紀念建黨98周年大型活動的組成部分,各學校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積極參加。
在層層組織活動的基礎上,區教育局將選拔10個優秀節目參加此次紅歌演唱比賽。
1、參賽曲目:參賽曲目兩首,演唱歌曲必須是歌唱黨、歌唱祖國、健康向上的歌曲,時間不超過10分鐘。
2、伴奏形式:可用cd伴奏、手風琴或鋼琴等器樂伴奏。
3、為豐富演唱比賽形式,提高比賽質量,鼓勵表演形式多樣性,增強觀賞性。領唱、指揮必須本隊參賽人員,伴奏可以外請。
4、要求合唱隊隊員服裝整齊、大方、隊列整齊、精神飽滿。
5、各參賽隊務必於5月30日前將報名表報局人事科_同志。如參賽歌曲重複過多,則由組織單位協調相關參賽隊進行調整。
一、比賽時間
6月下旬(具體時間另行通知)。
二、比賽地點
_中學藝體館。
三、參賽對象
區直各校以教育集團為單位組隊參賽;各鎮學校以鎮為單位組隊參賽,鎮中學為牽頭單位;_中學、_職中以學校為單位組隊參賽。指揮一人,參加人員均為在職教職工。
四、比賽規則
1.演唱比賽時間不超過10分鐘;
2.演唱比賽順序以賽前抽籤方式確定;
3.採取現場評分辦法進行評分;
五、評分標準
以歌曲演唱內容、精神面貌及藝術效果三部分進行評分,滿分為100分。
具體如下:
(一)歌曲內容(30分)。
演唱內容符合本次比賽主題要求。
(二)精神面貌(20分)。
1、參賽人員著裝大方得體,精神飽滿。(10分)。
2、各參賽隊遵守賽場紀律,進、出場整齊、有序,颱風良好。(10分)。
(三)藝術效果(50分)。
1、演唱節奏準確,音準良好。(10分)。
2、音色優美、吐字清晰、聲音整齊洪亮、有感染力。(10分)。
3、能夠把握歌曲和主題思想,作品處理得當,表演完整。(10分)。
4、合唱隊員與指揮或伴奏配合默契。(10分)。
5、現場演出效果和諧、富有激情及藝術性。(10分)。
六、有關要求
紅歌演唱比賽活動是區教育系統紀念建黨98周年大型活動的組成部分,各學校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積極參加。
在層層組織活動的基礎上,區教育局將選拔10個優秀節目參加此次紅歌演唱比賽。
1、參賽曲目:參賽曲目兩首,演唱歌曲必須是歌唱黨、歌唱祖國、健康向上的歌曲,時間不超過10分鐘。
2、伴奏形式:可用cd伴奏、手風琴或鋼琴等器樂伴奏。
3、為豐富演唱比賽形式,提高比賽質量,鼓勵表演形式多樣性,增強觀賞性。領唱、指揮必須本隊參賽人員,伴奏可以外請。
4、要求合唱隊隊員服裝整齊、大方、隊列整齊、精神飽滿。
5、各參賽隊務必於5月30日前將報名表報局人事科_同志。如參賽歌曲重複過多,則由組織單位協調相關參賽隊進行調整。
民俗活動。
據文獻記載,早在戰國時代重陽節時民間就有登高、飲菊花酒的風俗,作為節日,當在西漢時期。重陽節這一天的活動豐富多彩,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這一風俗始於東漢。登高的地點,沒有統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中國政府在1989年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老人節,每到這一日,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交流感情,鍛鍊身體。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2]。
賞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台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登高。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古人對山既敬畏又充滿崇拜,「登山祈福」的習俗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流行開來。[6]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登高是源於古人對山嶽的崇拜。《禮記·祭法》記載:「山林川穀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
登高避災之俗始於東漢,當時河南上蔡有個叫費長房的術士認為這一天裡會有瘟氣降臨,人們要離開自己的家,儘可能到高處去,才能平安。據《後漢書·方術列傳》記載:費長房,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從壺公入山學仙。費長房的傳奇故事,在社會上造成了影響,東漢以後,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放紙鷂。
放紙鷂是南方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惠州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鷂為主要特徵的。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紙鷂亦現在的風箏。
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飲菊花酒。
菊花含有養生成分,晉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陽山中人家飲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壽的記載。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花酒的習俗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作詩、飲酒、愛菊出名;後人效仿他,遂有重陽賞菊的風俗。
菊花酒漢代已見。其後仍有贈菊祝壽和採菊釀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陽日贈菊給鍾繇(祝他長壽),梁簡文帝《採菊篇》有「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是採菊釀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享宴高會。
《荊楚歲時記》云:「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在祭天祭祖的基礎上加入了求長壽及飲宴等習俗,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於是人們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裡,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重陽節的禁忌,也形成了不少以辟邪避禍為宗旨的風俗,包括登高望遠、插茱萸、飲菊花酒等。
重陽節的意義。
重陽節其實是我國重要的祭祖節日,與清明、中元節一樣,都是拜祖、祭奠先人的節日。中國是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節日,祭祖傳統一直流傳至今,代表著對先人的孝敬。
重陽節選在陰曆九月初九,寓意久久的意思,很多人把它賦予了長壽的意思,這一天也就被稱為「老人節」,代表了小輩對老一輩的祝福和孝敬。孝道為首是我國的優良傳統,所以重陽節里要孝敬長輩。
感恩。由上面講到的祭祖和敬老孝敬可以推測到重陽節還有一層感恩的意思。感恩是人的基本準則,只要心懷感恩,生活才會變得美好。
古時候以二四六八十為陰數,一三五七九為陽數,九為陽數最大的一個數字,兩個九九想重疊,寓意重九,這也是九九重陽節日期的來歷。
重陽節是農曆幾月幾日:
每年農曆九月初九。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踏秋」,漢族的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倍受歷代文人墨客吟詠,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1989年農曆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據文獻記載,早在戰國時代重陽節時民間就有登高、飲菊花酒的風俗,作為節日,當在西漢時期。重陽節這一天的活動豐富多彩,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這一風俗始於東漢。登高的地點,沒有統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中國政府在1989年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老人節,每到這一日,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交流感情,鍛鍊身體。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2]。
賞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台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登高。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古人對山既敬畏又充滿崇拜,「登山祈福」的習俗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流行開來。[6]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登高是源於古人對山嶽的崇拜。《禮記·祭法》記載:「山林川穀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
登高避災之俗始於東漢,當時河南上蔡有個叫費長房的術士認為這一天裡會有瘟氣降臨,人們要離開自己的家,儘可能到高處去,才能平安。據《後漢書·方術列傳》記載:費長房,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從壺公入山學仙。費長房的傳奇故事,在社會上造成了影響,東漢以後,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放紙鷂。
放紙鷂是南方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惠州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鷂為主要特徵的。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紙鷂亦現在的風箏。
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飲菊花酒。
菊花含有養生成分,晉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陽山中人家飲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壽的記載。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花酒的習俗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作詩、飲酒、愛菊出名;後人效仿他,遂有重陽賞菊的風俗。
菊花酒漢代已見。其後仍有贈菊祝壽和採菊釀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陽日贈菊給鍾繇(祝他長壽),梁簡文帝《採菊篇》有「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是採菊釀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享宴高會。
《荊楚歲時記》云:「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在祭天祭祖的基礎上加入了求長壽及飲宴等習俗,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於是人們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裡,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重陽節的禁忌,也形成了不少以辟邪避禍為宗旨的風俗,包括登高望遠、插茱萸、飲菊花酒等。
重陽節的意義。
重陽節其實是我國重要的祭祖節日,與清明、中元節一樣,都是拜祖、祭奠先人的節日。中國是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節日,祭祖傳統一直流傳至今,代表著對先人的孝敬。
重陽節選在陰曆九月初九,寓意久久的意思,很多人把它賦予了長壽的意思,這一天也就被稱為「老人節」,代表了小輩對老一輩的祝福和孝敬。孝道為首是我國的優良傳統,所以重陽節里要孝敬長輩。
感恩。由上面講到的祭祖和敬老孝敬可以推測到重陽節還有一層感恩的意思。感恩是人的基本準則,只要心懷感恩,生活才會變得美好。
古時候以二四六八十為陰數,一三五七九為陽數,九為陽數最大的一個數字,兩個九九想重疊,寓意重九,這也是九九重陽節日期的來歷。
重陽節是農曆幾月幾日:
每年農曆九月初九。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踏秋」,漢族的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倍受歷代文人墨客吟詠,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1989年農曆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十九屆系列全會精神,牢牢抓住常態化疫情對策工作,加強不忘初心,記住使命主題教育的常態化制度化,進一步提高黨組織的團結力、戰鬥力、呼籲力和創造力,切實激發廣大黨員愛黨的愛國熱情,展示河套村黨員幹部的風采,創造優先、共謀發展、和諧進取的良好氛圍。
一、指導思想。
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根據基層全權復蓋、活動到支部的要求,以隆重、熱烈、節儉、實效為原則,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紀念活動,回顧黨的百年輝煌歷史,讚揚黨的豐功偉績,唱新時代的主旋律,教育廣大黨員。
二、活動時間。
今年5月上旬至7月上旬。
三、活動內容和經費預算。
(一)為老黨員過政治生日。
為了充分體現村支部對轄區老黨員的關心和愛護,為轄區老黨員過了政治生日,送去壽糕、祝壽書畫和《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學習資料,聽老黨員講述自己的入黨故事,老黨員們講述日常生活,相互理解生活狀況和學習狀況。進一步增強黨員對支部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切實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魅力。
(二)展開意志磨練活動。
為了讓黨員體驗開放區的變化,增強黨員的驕傲,激發黨員崇尚科學、探索未知、敢於創新的熱情,組織黨員開展百公里徒步、向黨致敬。
誕辰」的活動,帶領黨員徒步從河套村出發,經鳳凰灣產業園、高鐵、金龍湖景區、宜家、乘坐地鐵,細微之處讓黨員感受經開區翻天覆地的變化。
(三) 開展一次紅歌大合唱活動。
紅歌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紅歌精神催人奮進,激勵鬥志。為了慶祝建黨100周年,進一步弘揚主旋律,提高黨員的愛國認識、增強愛國情感、陶冶愛國情操。增強黨員的凝聚力,大力推進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七一來臨前邀請共建支部一同開展紅歌大合唱比賽。
(四) 曬曬建黨100周年的變化。
為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回顧黨的奮鬥歷史,謳歌黨的光輝業績,充分展示共產黨員的精神風貌和時代風采,進一步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河套村黨支部計劃把村民生活的變遷用圖像、文字、攝影、繪畫、音樂、短視頻等藝術形式和載體呈現出來,形象生動地再現黨的光輝歷史。
(五) 集中上一次黨課。
以「百年大黨和新時代中國」為主題,安排黨支部上一次黨課,邀請市委黨校老師,運用身邊事例現身說法,提升黨課的吸弓|力和感染力,講深講透,確保黨課質量和效果。
(六)為村民群眾辦一件實事。
為了把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抓出實效,真正做到群眾滿意,組織黨員開展一次「黨員為群眾辦一件實事」主題實踐活動。要求每位黨員做一件實事,不限形式,不限對象,重點突出「實」。
(七)開展-次走訪慰問活動。
對支部困難黨員、老黨員開展一次集中走訪活動,幫助解決生產生活上的實際困難和問題,營造尊敬老黨員、關心困難黨員、關愛睏難家庭的良好風氣。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充分認識開展慶祝建黨100周年活動的重要性,精心謀劃、及早安排、認真組織、講求實效,確保各項活動順利開展。
(二)加強宣傳,營造氛圍。充分利用展板、微信公眾平台等手段宣傳各項活動的開展情況和取得效果,積極營造濃厚氛圍,確保系列活動有氛圍、有影響、有聲勢、有效果。
(三)注重節儉,加強監督。嚴格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區、街道委各項規定,注重節儉、防止形式主義和鋪張浪費。
一、指導思想。
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根據基層全權復蓋、活動到支部的要求,以隆重、熱烈、節儉、實效為原則,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紀念活動,回顧黨的百年輝煌歷史,讚揚黨的豐功偉績,唱新時代的主旋律,教育廣大黨員。
二、活動時間。
今年5月上旬至7月上旬。
三、活動內容和經費預算。
(一)為老黨員過政治生日。
為了充分體現村支部對轄區老黨員的關心和愛護,為轄區老黨員過了政治生日,送去壽糕、祝壽書畫和《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學習資料,聽老黨員講述自己的入黨故事,老黨員們講述日常生活,相互理解生活狀況和學習狀況。進一步增強黨員對支部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切實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魅力。
(二)展開意志磨練活動。
為了讓黨員體驗開放區的變化,增強黨員的驕傲,激發黨員崇尚科學、探索未知、敢於創新的熱情,組織黨員開展百公里徒步、向黨致敬。
誕辰」的活動,帶領黨員徒步從河套村出發,經鳳凰灣產業園、高鐵、金龍湖景區、宜家、乘坐地鐵,細微之處讓黨員感受經開區翻天覆地的變化。
(三) 開展一次紅歌大合唱活動。
紅歌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紅歌精神催人奮進,激勵鬥志。為了慶祝建黨100周年,進一步弘揚主旋律,提高黨員的愛國認識、增強愛國情感、陶冶愛國情操。增強黨員的凝聚力,大力推進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七一來臨前邀請共建支部一同開展紅歌大合唱比賽。
(四) 曬曬建黨100周年的變化。
為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回顧黨的奮鬥歷史,謳歌黨的光輝業績,充分展示共產黨員的精神風貌和時代風采,進一步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河套村黨支部計劃把村民生活的變遷用圖像、文字、攝影、繪畫、音樂、短視頻等藝術形式和載體呈現出來,形象生動地再現黨的光輝歷史。
(五) 集中上一次黨課。
以「百年大黨和新時代中國」為主題,安排黨支部上一次黨課,邀請市委黨校老師,運用身邊事例現身說法,提升黨課的吸弓|力和感染力,講深講透,確保黨課質量和效果。
(六)為村民群眾辦一件實事。
為了把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抓出實效,真正做到群眾滿意,組織黨員開展一次「黨員為群眾辦一件實事」主題實踐活動。要求每位黨員做一件實事,不限形式,不限對象,重點突出「實」。
(七)開展-次走訪慰問活動。
對支部困難黨員、老黨員開展一次集中走訪活動,幫助解決生產生活上的實際困難和問題,營造尊敬老黨員、關心困難黨員、關愛睏難家庭的良好風氣。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充分認識開展慶祝建黨100周年活動的重要性,精心謀劃、及早安排、認真組織、講求實效,確保各項活動順利開展。
(二)加強宣傳,營造氛圍。充分利用展板、微信公眾平台等手段宣傳各項活動的開展情況和取得效果,積極營造濃厚氛圍,確保系列活動有氛圍、有影響、有聲勢、有效果。
(三)注重節儉,加強監督。嚴格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區、街道委各項規定,注重節儉、防止形式主義和鋪張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