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長征勝利8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參觀將台堡紅軍長征紀念館時指出:「我們要繼承和弘揚好偉大的長征精神。有了這樣的精神,沒有什麼克服不了的困難。我們要走新的長征路,長征永遠在路上。當年的長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奪取政權的長征,我們現在是開放新時期,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新長征,這是接續進行的。我們這一代人要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深刻闡述了長征精神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是指引我們奪取新長征勝利的行動指南?
長征精神的深刻內涵。
偉大的長征精神既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思想寶庫,又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富礦。無論處在什麼時代,無論從哪個方面進行發掘,都會產生新的震撼,受到新的激勵。它的深刻內涵集中體現在「五堅五力」上?
一是堅信不疑的定力。長征途中,紅軍既要同圍追堵截的幾十萬國民黨軍浴血奮戰,又要與黨內的錯誤思想展開鬥爭,還要克服無數高山大川、激流險灘的阻隔困擾。是什麼力量支撐紅軍官兵攻堅克難,一往無前,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就是因為他們具有堅定不移的共產主義信仰,有著為全體工農大眾求解放的堅定信念。長征開路先鋒楊成武將軍說:「許多紅軍戰士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前途英勇無畏的獻出了自己的一切,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們想到的都不是自己,而是所信仰的革命事業。」張聞天同志說:「沒有理想,紅軍連一千里也走不了。」正是憑著這種對革命理想堅信不疑的定力,紅軍創造了人類歷史的奇蹟,譜寫了壯懷激烈的英雄讚歌?
二是堅韌不拔的毅力。翻開長征的歷史,看看這些令人震撼的數字:中央紅軍翻越大山18座、跨過大河24條,歷經八個省份兩萬五千里;幾乎每天都有一場遭遇戰,平均走365里方能休整一次,日均行軍74里.....而這些都是在經歷封鎖、缺鹽、飢餓、疾病、瘟疫等極度困難條件下進行的。他們爬雪山,過草地,吃野菜,啃樹皮,時刻面臨死亡的威脅,處處挑戰生命的極限。是什麼力量使他們具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和無堅不摧的戰鬥力,那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氣概和堅韌不拔、堅持不懈的毅力。他們把這種精神發揮到了極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三是堅如磐石的合力。在整個長征中,紅軍上下之間、官兵之間、軍民之間,無時不體現著同甘苦、共患難、心連心的同志情、戰友愛。朱德總司令多次把傷兵扶上自己的戰馬,自己卻徒步前進;右臂重傷截肢的紅軍師長賀炳炎,不但讓出坐騎給傷病員,而且還為之牽馬引路。許多紅軍將士寧肯自己挨餓也要把所剩不多的乾糧讓給戰士,寧肯自己犧牲也要搶救戰友的生命。在極度缺吃少穿、缺醫少藥的困境中,官幫兵、強幫弱、大幫小、有幫無,大家互相支持、互相鼓勵,形成了團結友愛、堅如磐石的合力,才使紅軍成為打不倒、壓不垮、拖不爛的鋼鐵洪流。
四是堅強後盾的偉力。戰爭的偉力在於民眾之中。人民是革命的母親,革命是為了人民。長征伊始,紅軍就把聯繫群眾、宣傳群眾、武裝群眾作為自己的重要任務。每到一地,都向群眾宣傳自己的主張,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打土豪、分田地,領導群眾爭取自身利益。在紅軍政策的感召下,各族人民紛紛慷慨解囊,支援紅軍。僅阿壩地區,就為紅軍籌集糧食1000萬公斤,還有大量的牲畜和食鹽。正是有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支持所形成的堅強後盾,才使紅軍一次次化險為夷,轉危為安。
五是堅不可摧的強力。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軍隊的核心領導地位。從此,四渡赤水、巧奪婁山關、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奇襲臘子口、大勝直羅鎮,等等。不僅演繹了戰爭史上一個又一個戰爭奇觀,而且在鬥爭中逐步形成了以毛澤東為首的堅強領導集體。即使張國燾自恃人多槍多,企圖分裂紅軍,卻最終遭到可恥的失敗。這說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領導一旦形成,無論是外部敵人的進攻,還是內部錯誤路線的干擾,都無法撼動這個堅不可摧的強大力量。這是長征勝利的根本保證。
長征永遠在路上。
毛澤東同志說,中國革命的勝利,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習近平總書記說,現在,時代變了、條件變了,我們共產黨人為之奮鬥的理想和事業沒有變。長征永遠在路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今天的新長征是當年紅軍長征的繼續與發展。因此,弘揚長征精神,不僅是正當其時,而且是題中應有之義。
弘揚長征精神,必須堅定革命的理想信念。長征精神給我們最深刻的啟示,就是共產黨人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需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這是我們黨無堅不摧、克難制勝的精神支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新的長征路上,我們面臨的雖不是血與火的戰鬥,卻有糖衣炮彈的攻擊;雖不是生與死的考驗,卻有名與利的誘惑。能不能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關鍵就看能不能鑄牢理想信念這個精神支柱。所以,弘揚長征精神,最根本的是補足精神之「鈣」,打好理想信念之基,練就金剛不敗之身,始終保持思想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堅定,從容應對各種考驗和挑戰,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弘揚長征精神,必須在深化上攻堅克難。今天我們已經進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高峰期,面臨涉深水區、啃硬骨頭的重大歷史任務。如同當年紅軍爬雪山、過草地一樣,必須付出代價,作出某些犧牲。習近平總指出:「我們要以勇於自我革命的氣魄、堅忍不拔的毅力推進改革,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敢於觸及深層次利益關係和矛盾,堅決衝破思想觀念束縛,堅決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堅決清除妨礙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當年,紅軍為了革命勝利,拋頭顱、灑熱血,在所不辭;今天,我們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即使個人利益受點損害,又有什麼捨不得的?所以,弘揚長征精神,就是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強化責任擔當,以自我革命的精神,以壯士斷腕的勇氣,破私心,抓難點,補短板,求突破,使黨的事業在新的起點上闊步向前?
弘揚長征精神,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既是我們黨的宗旨,也是我們的事業不斷發展的根本保證。長征期間,紅軍在沒有後方依託的情況下,由於執行了正確的群眾路線、民族政策和嚴明的部隊紀律,使沿途各族群眾深切感受到紅軍是人民的隊伍,因而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大力支持,為長征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力量源泉。今天,我們弘揚長征精神,就是要堅信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民。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把帶領人民過上好日子作為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才能得民心,順民意,推動改革,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為實現中國夢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
弘揚長征精神,必須堅持全面從嚴治黨。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長征的勝利,是黨的勝利,是黨的堅強有力領導的勝利。今天,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黨肩負的歷史重任,經受著時代考驗,與當年紅軍長征相比,並不是輕了,在某種方面甚至是更嚴峻了。面對「四個考驗」「四個危險」的嚴峻挑戰,習近平總多次告誡全黨,「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所有領導幹部和全體黨員要繼續把人民對我們黨的『考試』、把我們黨正在經受和將要經受各種考驗的『考試』考好,努力交出優異的答卷。」弘揚長征精神,就是要按照黨中央關於從嚴治黨的一系列部署,既要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又要加強黨的理論、思想、組織、紀律、制度建設,使黨成為帶領全黨和全國人民走好新的長征路的堅強領導核心。
長征精神的深刻內涵。
偉大的長征精神既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思想寶庫,又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富礦。無論處在什麼時代,無論從哪個方面進行發掘,都會產生新的震撼,受到新的激勵。它的深刻內涵集中體現在「五堅五力」上?
一是堅信不疑的定力。長征途中,紅軍既要同圍追堵截的幾十萬國民黨軍浴血奮戰,又要與黨內的錯誤思想展開鬥爭,還要克服無數高山大川、激流險灘的阻隔困擾。是什麼力量支撐紅軍官兵攻堅克難,一往無前,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就是因為他們具有堅定不移的共產主義信仰,有著為全體工農大眾求解放的堅定信念。長征開路先鋒楊成武將軍說:「許多紅軍戰士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前途英勇無畏的獻出了自己的一切,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們想到的都不是自己,而是所信仰的革命事業。」張聞天同志說:「沒有理想,紅軍連一千里也走不了。」正是憑著這種對革命理想堅信不疑的定力,紅軍創造了人類歷史的奇蹟,譜寫了壯懷激烈的英雄讚歌?
二是堅韌不拔的毅力。翻開長征的歷史,看看這些令人震撼的數字:中央紅軍翻越大山18座、跨過大河24條,歷經八個省份兩萬五千里;幾乎每天都有一場遭遇戰,平均走365里方能休整一次,日均行軍74里.....而這些都是在經歷封鎖、缺鹽、飢餓、疾病、瘟疫等極度困難條件下進行的。他們爬雪山,過草地,吃野菜,啃樹皮,時刻面臨死亡的威脅,處處挑戰生命的極限。是什麼力量使他們具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和無堅不摧的戰鬥力,那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氣概和堅韌不拔、堅持不懈的毅力。他們把這種精神發揮到了極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三是堅如磐石的合力。在整個長征中,紅軍上下之間、官兵之間、軍民之間,無時不體現著同甘苦、共患難、心連心的同志情、戰友愛。朱德總司令多次把傷兵扶上自己的戰馬,自己卻徒步前進;右臂重傷截肢的紅軍師長賀炳炎,不但讓出坐騎給傷病員,而且還為之牽馬引路。許多紅軍將士寧肯自己挨餓也要把所剩不多的乾糧讓給戰士,寧肯自己犧牲也要搶救戰友的生命。在極度缺吃少穿、缺醫少藥的困境中,官幫兵、強幫弱、大幫小、有幫無,大家互相支持、互相鼓勵,形成了團結友愛、堅如磐石的合力,才使紅軍成為打不倒、壓不垮、拖不爛的鋼鐵洪流。
四是堅強後盾的偉力。戰爭的偉力在於民眾之中。人民是革命的母親,革命是為了人民。長征伊始,紅軍就把聯繫群眾、宣傳群眾、武裝群眾作為自己的重要任務。每到一地,都向群眾宣傳自己的主張,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打土豪、分田地,領導群眾爭取自身利益。在紅軍政策的感召下,各族人民紛紛慷慨解囊,支援紅軍。僅阿壩地區,就為紅軍籌集糧食1000萬公斤,還有大量的牲畜和食鹽。正是有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支持所形成的堅強後盾,才使紅軍一次次化險為夷,轉危為安。
五是堅不可摧的強力。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軍隊的核心領導地位。從此,四渡赤水、巧奪婁山關、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奇襲臘子口、大勝直羅鎮,等等。不僅演繹了戰爭史上一個又一個戰爭奇觀,而且在鬥爭中逐步形成了以毛澤東為首的堅強領導集體。即使張國燾自恃人多槍多,企圖分裂紅軍,卻最終遭到可恥的失敗。這說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領導一旦形成,無論是外部敵人的進攻,還是內部錯誤路線的干擾,都無法撼動這個堅不可摧的強大力量。這是長征勝利的根本保證。
長征永遠在路上。
毛澤東同志說,中國革命的勝利,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習近平總書記說,現在,時代變了、條件變了,我們共產黨人為之奮鬥的理想和事業沒有變。長征永遠在路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今天的新長征是當年紅軍長征的繼續與發展。因此,弘揚長征精神,不僅是正當其時,而且是題中應有之義。
弘揚長征精神,必須堅定革命的理想信念。長征精神給我們最深刻的啟示,就是共產黨人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需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這是我們黨無堅不摧、克難制勝的精神支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新的長征路上,我們面臨的雖不是血與火的戰鬥,卻有糖衣炮彈的攻擊;雖不是生與死的考驗,卻有名與利的誘惑。能不能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關鍵就看能不能鑄牢理想信念這個精神支柱。所以,弘揚長征精神,最根本的是補足精神之「鈣」,打好理想信念之基,練就金剛不敗之身,始終保持思想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堅定,從容應對各種考驗和挑戰,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弘揚長征精神,必須在深化上攻堅克難。今天我們已經進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高峰期,面臨涉深水區、啃硬骨頭的重大歷史任務。如同當年紅軍爬雪山、過草地一樣,必須付出代價,作出某些犧牲。習近平總指出:「我們要以勇於自我革命的氣魄、堅忍不拔的毅力推進改革,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敢於觸及深層次利益關係和矛盾,堅決衝破思想觀念束縛,堅決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堅決清除妨礙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當年,紅軍為了革命勝利,拋頭顱、灑熱血,在所不辭;今天,我們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即使個人利益受點損害,又有什麼捨不得的?所以,弘揚長征精神,就是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強化責任擔當,以自我革命的精神,以壯士斷腕的勇氣,破私心,抓難點,補短板,求突破,使黨的事業在新的起點上闊步向前?
弘揚長征精神,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既是我們黨的宗旨,也是我們的事業不斷發展的根本保證。長征期間,紅軍在沒有後方依託的情況下,由於執行了正確的群眾路線、民族政策和嚴明的部隊紀律,使沿途各族群眾深切感受到紅軍是人民的隊伍,因而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大力支持,為長征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力量源泉。今天,我們弘揚長征精神,就是要堅信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民。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把帶領人民過上好日子作為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才能得民心,順民意,推動改革,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為實現中國夢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
弘揚長征精神,必須堅持全面從嚴治黨。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長征的勝利,是黨的勝利,是黨的堅強有力領導的勝利。今天,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黨肩負的歷史重任,經受著時代考驗,與當年紅軍長征相比,並不是輕了,在某種方面甚至是更嚴峻了。面對「四個考驗」「四個危險」的嚴峻挑戰,習近平總多次告誡全黨,「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所有領導幹部和全體黨員要繼續把人民對我們黨的『考試』、把我們黨正在經受和將要經受各種考驗的『考試』考好,努力交出優異的答卷。」弘揚長征精神,就是要按照黨中央關於從嚴治黨的一系列部署,既要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又要加強黨的理論、思想、組織、紀律、制度建設,使黨成為帶領全黨和全國人民走好新的長征路的堅強領導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