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曾說過:「歷史給我們的最好的東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熱情」,我們的「四史」見證著我們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也應當成為我們繼續前行、砥礪奮進的精神力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學好「四史」有助於堅持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維護各民族大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讓全黨全國人民在面臨重大問題時,提高思想認識和工作水平。現如今,我國面臨著疫情防控仍有壓力、外部分裂活動仍有發生,國際形勢依舊不容輕視的大環境,我們更要學史讀史明史,以史為鑑,讓歷史上的偉大精神引領我們冷靜應對、積極作為,維護好民族團結,凝聚全黨全國力量,切實做好學史增信,增強信仰信念信心。
學史增信之增強信仰。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的關鍵時間點,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這片熱土上,經歷了寒來暑往的百年時光考驗,在此期間,有過曲折也有過蛻變,才得以催生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定馬克思共產主義信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砥礪前行,離不開對馬克思、恩格斯等外國先驅的學習,離不開對李大釗、陳獨秀、蔡和森等革命同志的推崇,少不了對毛澤東、周恩來等開國元勛的緬懷,少不了對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的致敬。在我們的「四史」中,處處都有這些偉大人物的身影和聲音。正是有毛澤東主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志氣、「槍桿子裡出政權」的決絕,周恩來總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平衡,鄧小平主席「黑貓白貓論」的智慧,才有不斷壯大的中國共產黨員隊伍。我們學史的意義首先就在於追根溯源,向這些偉人學習,找到我們前行的方向,堅定共產主義信仰。
學史增信之增強信念。有了信仰,在追夢路上,還是有可能會遇到挫折。這種時候就需要有不屈的信念、堅韌的意志。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也難免會經歷曲折。在這種時期,就需要有「堅韌不拔」之志。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我們黨之所以能夠跨過那麼多「婁山關」「臘子口」,成就這百年基業,離不開優秀黨員同志的驚世之才,更少不了他們的堅韌之志。這「志」是志向、是意志、是信念。無論是宏觀還是微觀,從組織還是個人來看,我們的黨員同志和黨組織都經歷過從生死存亡到逆風生長再到乘風破浪的不同階段。遵義會議的撥亂反正、鄧小平同志的三落三起這些耳熟能詳的真實勵志事跡,恰恰可以為現如今陷入困頓、一時迷惘的年輕幹部群眾增一分勇氣、補一劑鬥志、加一股牛勁。
學史增信之增強信心。我黨的歷史書寫的是關於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過去。中華民族56個民族永遠是一家。像是每個家中總會有一張全家福一樣,中國56個民族的全家福就藏在新中國歷史的一幀一畫里。儘管每個民族不盡相同、各有特色,但我們有共同的過去。我們過去同樣經歷磨難,在外國列強面前掙扎求存,用生命反抗、守衛我們的祖國山河。不論是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還是回族,我們每個民族都曾共擔苦難,也曾共創輝煌。「團結就是力量」,我們每個兄弟姐妹都不盡相同,但我們同樣愛家愛國。
對家的愛,離不開對全家福的惦念;對國的愛,離不開對歷史的回顧。愛家愛國,學史明史,始終把家國放肩上,堅持把團結放心中,用歷史增強民族自信,建立屬於大中國的文化自信。
學史增信之增強信仰。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的關鍵時間點,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這片熱土上,經歷了寒來暑往的百年時光考驗,在此期間,有過曲折也有過蛻變,才得以催生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定馬克思共產主義信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砥礪前行,離不開對馬克思、恩格斯等外國先驅的學習,離不開對李大釗、陳獨秀、蔡和森等革命同志的推崇,少不了對毛澤東、周恩來等開國元勛的緬懷,少不了對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的致敬。在我們的「四史」中,處處都有這些偉大人物的身影和聲音。正是有毛澤東主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志氣、「槍桿子裡出政權」的決絕,周恩來總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平衡,鄧小平主席「黑貓白貓論」的智慧,才有不斷壯大的中國共產黨員隊伍。我們學史的意義首先就在於追根溯源,向這些偉人學習,找到我們前行的方向,堅定共產主義信仰。
學史增信之增強信念。有了信仰,在追夢路上,還是有可能會遇到挫折。這種時候就需要有不屈的信念、堅韌的意志。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也難免會經歷曲折。在這種時期,就需要有「堅韌不拔」之志。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我們黨之所以能夠跨過那麼多「婁山關」「臘子口」,成就這百年基業,離不開優秀黨員同志的驚世之才,更少不了他們的堅韌之志。這「志」是志向、是意志、是信念。無論是宏觀還是微觀,從組織還是個人來看,我們的黨員同志和黨組織都經歷過從生死存亡到逆風生長再到乘風破浪的不同階段。遵義會議的撥亂反正、鄧小平同志的三落三起這些耳熟能詳的真實勵志事跡,恰恰可以為現如今陷入困頓、一時迷惘的年輕幹部群眾增一分勇氣、補一劑鬥志、加一股牛勁。
學史增信之增強信心。我黨的歷史書寫的是關於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過去。中華民族56個民族永遠是一家。像是每個家中總會有一張全家福一樣,中國56個民族的全家福就藏在新中國歷史的一幀一畫里。儘管每個民族不盡相同、各有特色,但我們有共同的過去。我們過去同樣經歷磨難,在外國列強面前掙扎求存,用生命反抗、守衛我們的祖國山河。不論是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還是回族,我們每個民族都曾共擔苦難,也曾共創輝煌。「團結就是力量」,我們每個兄弟姐妹都不盡相同,但我們同樣愛家愛國。
對家的愛,離不開對全家福的惦念;對國的愛,離不開對歷史的回顧。愛家愛國,學史明史,始終把家國放肩上,堅持把團結放心中,用歷史增強民族自信,建立屬於大中國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