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黨史,我認真學習了《中國共產黨簡史》,通過系統統的學習,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代的歷史有了更深的認識和體會,進一步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從站起來發財的強大力量,加強了黨性的意識。
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是1949年至1978年、30年的時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為中國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主要包括三個階段:
從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我黨用七年時間完成了這一過渡,在我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逐漸使我國從原本貧困落後的國家發展成為初步繁榮的社會主義國家,用自己的實踐證明了馬克思關於落後的國家跨越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論斷,自己的實踐豐富發展了馬克思的思想。
從1956年到1966年,是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前進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年。在這個時期,我們党進行了艱苦的探索,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在曲折中前進,取得了很多成果。當然,犯了左傾錯誤,對社會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從1966年到1978年,是文化大革命時期,黨、國和人民自建國以來受到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從1977年到1978年的兩年間,逐漸轉向正常的社會主義建設。
在中國共產黨的指導下,貧窮的舊中國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現在覺得相當辛苦和困難。特別是面對外部環境惡劣,在沒有任何先例和成功經驗的情況下,在探索中前進。經歷了嚴重的曲折,但取得了獨創性理論成果和重大成果,社會發生了翻天復地的變化,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有效地維護了國家主權和安全,人們的生活水平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我認為有三個方面,特別不容易。
一是黨的幹部隊伍建設。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幹部制度建設。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開始了黨員幹部的制度建設,這在黨的發展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基礎作用。通過上海地區的試驗,探索了幹部制度建設的推進模式和方法。在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體系中,對幹部制度進行了論述,列寧首次提出了幹部制度體系。黨的領導將馬克思主義幹部制度與中國革命實際結合,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幹部標準、幹部路線和幹部管理方法。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中國成立初期,幹部制度化建設是意識形態、政治組織、政治運動等多要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意識形態是制度化建設的基礎,制度建設加強了意識形態的鞏固。幹部的制度化建設既是歷史的鑑定,也是時代的需要。在新時代,我們必須繼續推進幹部隊伍建設,更加重視幹部制度和意識形態、組織建設的相互作用。
二是國家經濟建設。建國初期,經濟瀕臨崩潰,戰爭還沒有完全停止,基礎設施破壞嚴重,農業產量低,工業上也沒有成熟的體系,很多工業品需要依賴海外市場,真的很窮。我們老一輩革命家,根據當時的發展情況,觀察形勢,分析問題,運用全局思維解決中的複雜難題,處理各種關係,在黨中央強有力的領導和支持下,圍繞黨和國家的宏觀戰略認識和掌握全局,穩定,統一財經,實行統一採購統一銷售,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推動國民經濟迅速復甦和發展。這是開闢天地,敢於成為人的第一種精神,從紅船到北京,這種精神質量一直激勵著世代和世代共產黨人,接力奮進。歷史已經把接力棒交給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黨員,我們必須繼續發展最初的精神,在工作中勇於創新,解決難題,不斷推進工作。
三是時代精神的形成。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出現的雷鋒、焦裕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獻身精神,鐵人王進喜寧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贏得大油田的大慶精神,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眾多科學家的二彈一星精神等,是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工業化設備落後的人們忘記工作無私奉獻的時代精神。時代的精神是時代的基準,也是世代的核心價值觀。我們要發揚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把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獻身精神落實到日常工作中。
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是1949年至1978年、30年的時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為中國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主要包括三個階段:
從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我黨用七年時間完成了這一過渡,在我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逐漸使我國從原本貧困落後的國家發展成為初步繁榮的社會主義國家,用自己的實踐證明了馬克思關於落後的國家跨越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論斷,自己的實踐豐富發展了馬克思的思想。
從1956年到1966年,是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前進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年。在這個時期,我們党進行了艱苦的探索,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在曲折中前進,取得了很多成果。當然,犯了左傾錯誤,對社會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從1966年到1978年,是文化大革命時期,黨、國和人民自建國以來受到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從1977年到1978年的兩年間,逐漸轉向正常的社會主義建設。
在中國共產黨的指導下,貧窮的舊中國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現在覺得相當辛苦和困難。特別是面對外部環境惡劣,在沒有任何先例和成功經驗的情況下,在探索中前進。經歷了嚴重的曲折,但取得了獨創性理論成果和重大成果,社會發生了翻天復地的變化,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有效地維護了國家主權和安全,人們的生活水平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我認為有三個方面,特別不容易。
一是黨的幹部隊伍建設。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幹部制度建設。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開始了黨員幹部的制度建設,這在黨的發展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基礎作用。通過上海地區的試驗,探索了幹部制度建設的推進模式和方法。在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體系中,對幹部制度進行了論述,列寧首次提出了幹部制度體系。黨的領導將馬克思主義幹部制度與中國革命實際結合,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幹部標準、幹部路線和幹部管理方法。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中國成立初期,幹部制度化建設是意識形態、政治組織、政治運動等多要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意識形態是制度化建設的基礎,制度建設加強了意識形態的鞏固。幹部的制度化建設既是歷史的鑑定,也是時代的需要。在新時代,我們必須繼續推進幹部隊伍建設,更加重視幹部制度和意識形態、組織建設的相互作用。
二是國家經濟建設。建國初期,經濟瀕臨崩潰,戰爭還沒有完全停止,基礎設施破壞嚴重,農業產量低,工業上也沒有成熟的體系,很多工業品需要依賴海外市場,真的很窮。我們老一輩革命家,根據當時的發展情況,觀察形勢,分析問題,運用全局思維解決中的複雜難題,處理各種關係,在黨中央強有力的領導和支持下,圍繞黨和國家的宏觀戰略認識和掌握全局,穩定,統一財經,實行統一採購統一銷售,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推動國民經濟迅速復甦和發展。這是開闢天地,敢於成為人的第一種精神,從紅船到北京,這種精神質量一直激勵著世代和世代共產黨人,接力奮進。歷史已經把接力棒交給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黨員,我們必須繼續發展最初的精神,在工作中勇於創新,解決難題,不斷推進工作。
三是時代精神的形成。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出現的雷鋒、焦裕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獻身精神,鐵人王進喜寧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贏得大油田的大慶精神,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眾多科學家的二彈一星精神等,是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工業化設備落後的人們忘記工作無私奉獻的時代精神。時代的精神是時代的基準,也是世代的核心價值觀。我們要發揚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把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獻身精神落實到日常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