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大道,必先知史。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全黨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為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遵循和方向。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鬥歷程,蘊含了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的精神密碼,是一座資政育人、繼往開來的豐富礦藏。當前,「兩個大局」交織,「兩個百年」交匯,開展黨史學習恰逢其時,十分必要,廣大黨員幹部,要上好「百年黨史」這門必修課,從黨史中汲取豐厚的思想滋養,「解鎖」百年黨史背後的「精神密碼」?
於「半條被子」中深植「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的為民情懷。一部紅軍長征史,就是一部反映軍民魚水情深的歷史。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三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第二天離開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棉被剪下一半留給了老人。「什麼叫共產黨人,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留給老百姓的人。」習近平總書記曾用「半條被子」的故事形象地解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是喊出的口號,而是具象地體現在「半條被子」上。因此,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幹部,更不能忘記「半條被子」里的赤子初心,要永遠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落在實處,把「為民服務」的口號從嘴上落到服務群眾的一點一滴的小事上,全力解決群眾的急事難事憂心事,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不斷給群眾送去「新的棉被」?
於「干,才是馬列主義」中涵養「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的實幹精神。王進喜被譽為新中國石油戰線的鐵人,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同時也是吃苦耐勞的實幹家。他以「識字搬山」的意志克服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帶領工人們不斷從實際需要出發搞技術創新,用腳踏實地的工作幹勁和學以致用的深學篤行創出一個接一個優異的成績,為我國石油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一窮二白到現在的經濟快速增長、綜合國力顯著提高。從群眾吃不飽、穿不暖到現在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些,與廣大黨員幹部求真務實、真抓實幹,一干到底、干就干成的實幹精神是分不開的。當前正值「十四五」規划起步開局,廣大黨員幹部要始終傳承共產黨人干字當頭、持之以恆、一抓到底的紅色基因,杜絕淺嘗輒止、虎頭蛇尾的消極思想,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真抓實幹,用「實幹家」的精氣神推動「十四五」藍圖落地生根,交出一份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時代答卷。
於「春天的故事」中堅定「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求變決心。「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一首《春天的故事》唱響長城內外,歌頌著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巨大變化,可以說,如果不是當年黨中央主動求變,把改革開放的時代樂章書寫在春天的大地,或許現今的中國會是另一番景象。「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歷史規律告訴我們,在國家建設征程中,只有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方能在時代洪流中立於不敗之地。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發展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廣大黨員幹部尤須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多一些因勢而謀的思慮、應勢而動的舉措,用「察於未萌,止於未發」的工作策略為中國經濟巨輪保駕護航。
於「半條被子」中深植「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的為民情懷。一部紅軍長征史,就是一部反映軍民魚水情深的歷史。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三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第二天離開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棉被剪下一半留給了老人。「什麼叫共產黨人,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留給老百姓的人。」習近平總書記曾用「半條被子」的故事形象地解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是喊出的口號,而是具象地體現在「半條被子」上。因此,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幹部,更不能忘記「半條被子」里的赤子初心,要永遠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落在實處,把「為民服務」的口號從嘴上落到服務群眾的一點一滴的小事上,全力解決群眾的急事難事憂心事,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不斷給群眾送去「新的棉被」?
於「干,才是馬列主義」中涵養「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的實幹精神。王進喜被譽為新中國石油戰線的鐵人,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同時也是吃苦耐勞的實幹家。他以「識字搬山」的意志克服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帶領工人們不斷從實際需要出發搞技術創新,用腳踏實地的工作幹勁和學以致用的深學篤行創出一個接一個優異的成績,為我國石油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一窮二白到現在的經濟快速增長、綜合國力顯著提高。從群眾吃不飽、穿不暖到現在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些,與廣大黨員幹部求真務實、真抓實幹,一干到底、干就干成的實幹精神是分不開的。當前正值「十四五」規划起步開局,廣大黨員幹部要始終傳承共產黨人干字當頭、持之以恆、一抓到底的紅色基因,杜絕淺嘗輒止、虎頭蛇尾的消極思想,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真抓實幹,用「實幹家」的精氣神推動「十四五」藍圖落地生根,交出一份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時代答卷。
於「春天的故事」中堅定「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求變決心。「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一首《春天的故事》唱響長城內外,歌頌著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巨大變化,可以說,如果不是當年黨中央主動求變,把改革開放的時代樂章書寫在春天的大地,或許現今的中國會是另一番景象。「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歷史規律告訴我們,在國家建設征程中,只有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方能在時代洪流中立於不敗之地。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發展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廣大黨員幹部尤須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多一些因勢而謀的思慮、應勢而動的舉措,用「察於未萌,止於未發」的工作策略為中國經濟巨輪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