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鄉鎮工作過11年,擔任過鄉鎮黨政辦主任、黨委委員,深知題主的感受。鄉鎮副職39歲這個年齡,確實比較尷尬,上不上、下不下,已經到了等不起、不能等的關鍵時刻,等提拔晉升迫在眉睫,錯過了機會就可能使仕途生涯終止。同理,調到縣城的機會也非常難得,很多鄉鎮鎮長、副書記等領導為了在縣城退休,都要排隊等候,可謂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那個店。
一、留在鄉鎮的優勢與逆勢。
(一)留在鄉鎮的優勢。
①工資待遇高一些。鄉鎮有基層補助,車補也比縣城高一些,相同級別,鄉鎮工資待遇每月比縣城高出1000元,每年多出1萬多元。
②可以衝擊正科級。如果是鄉鎮副書記,提拔機率60%以上,既可以提拔為鄉鎮正科級的人大主席,或者鎮長,還可以提拔到縣城當局長。如果是副鎮長、黨委委員等,提拔的機率比較小。
③職級晉升有優勢。鄉鎮職級比縣直單位多很多,鄉鎮副職在不免職的情況下晉升到二級主任科員絕對沒有問題,退休之前至少解決一級主任科員。
(二)留在鄉鎮的優勢。
①鄉鎮工作繁雜。縣裡有50多個部門,而鄉鎮只有10來個部門。意味著,鄉鎮一個辦公室至少要對縣局5個局,還有一些縣直屬事業單位。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每條線都要穿好穿到位,確實很難。副職領導,不僅要抓好分管工作,很多時候都是按照書記鎮長的要求,臨時牽頭負責一些大項工作,比如征地拆遷、住房整治、環境治理、防火防汛等,只要領導有召喚,是他負責的要干,不是他負責的也要干。
②鄉鎮工作責任壓力大。現在什麼工作都要總結,都要督察,都要排名,出了事情,經辦人、負責部門、分管領導都跑不了。出了事故,要處理人;排名低了,也要通報批評。另外,鄉鎮工作直接面向群眾,很多工作直接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大錯。責任追究起來,鄉鎮副職領導首當其衝?
③鄉鎮工作休息時間少。因為工作繁忙,絕大多數時間都得加班加點,五加二白加黑是常事,星期六保證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保證不了,越到上級突擊檢查,那就要通宵達旦準備迎檢。我在鄉鎮工作11年,幾乎每個周六都工作,幾乎沒有休過假。有些家在縣城的鄉鎮公務員,有時兩個月都回不了一次家,陪伴不了妻兒子女。
④鄉鎮條件艱苦。鄉鎮遠離縣城,交通不方便,醫療條件差,教育資源少,商業氛圍不濃厚,經濟又不發達,各種基礎設施跟不上,辦什麼事情都要往縣城跑,生活幸福指數不高,極大限制小孩的教育成長。特別是現在,大家都比較重視教育,對小孩投入非常大。但是在鄉鎮工作,硬體教育條件肯定不行,軟體上的家長陪伴也滿足不了,對小孩將來發展是一種極大的虧欠?
⑤鄉鎮副科級已經觸摸到提拔的天花板。鄉鎮公務員有「副科病」一說。意思是說,鄉鎮公務員提拔副科比較難,提拔副科後想再提拔正科更難,鄉鎮的天花板就是副科級。一個鄉鎮就3個正科級,即書記、鎮長和人大主席。但是,縣直單位空降到鄉鎮干正科的情況非常普遍。有時雖然不是直接空降,但也是先空降1個專職副書記,幹個1年半載,等鎮長崗位空缺出來,該空降專職副書記就立馬補位。空降和間接空降的模式似乎早已固定下來,並一直延續下去,導致鄉鎮副科級領導幹部幾乎提拔不了。我在鄉鎮工作時,50多歲的副科級領導有3個,任職差不多20年,先後在幾個鄉鎮工作過,輪換過黨委委員、武裝部長、宣傳委員、副鎮長等崗位,但一直沒有提拔,在副科級職務上兜兜轉轉20多年,原地踏步、終此一生。
二、去縣城任的優勢與逆勢。
(一)優勢。①工作朝九晚五。縣直單位工作業務比較單一,上有市直機關,下有基層鄉鎮,又不直接面對群眾。工作相對比較輕鬆,一般不會加班,準時上班,到點下班。②可以陪伴妻兒子女。很多鄉鎮公務員都把家安在縣城。回到縣城以後,每天可以按時回家,陪伴妻兒子女,輔導小孩功課。
(一)逆勢。①可能沒有實際職務。調到縣城後,可能沒有實職,就是一般工作人員,權力地位下降很多。②工資待遇下降。車補降低了(大概200塊),基層補助沒有了(大概800塊),全年收入也降低了。③衝擊正科級幾乎沒有可能。縣城的副局長想要直接提拔局長或其他正科級,機率比較小。④職級晉升沒有優勢。縣直單位職級較少,二級主任科員以上競爭比較激烈,想要晉升二級主任科員以上比較難。
三、意見建議。
①想要衝擊正科級,建議留在鄉鎮。不想衝擊正科級,那就去縣城吧。
②想要有更多時間照顧家庭,那就去縣城。
③如果還猶豫不決,建議留在鄉鎮。既可以衝擊正科級,也可以晉升到一級主任科員,但是享受大正科待遇,在職工資高1000多元,退休金也多不少。
一、留在鄉鎮的優勢與逆勢。
(一)留在鄉鎮的優勢。
①工資待遇高一些。鄉鎮有基層補助,車補也比縣城高一些,相同級別,鄉鎮工資待遇每月比縣城高出1000元,每年多出1萬多元。
②可以衝擊正科級。如果是鄉鎮副書記,提拔機率60%以上,既可以提拔為鄉鎮正科級的人大主席,或者鎮長,還可以提拔到縣城當局長。如果是副鎮長、黨委委員等,提拔的機率比較小。
③職級晉升有優勢。鄉鎮職級比縣直單位多很多,鄉鎮副職在不免職的情況下晉升到二級主任科員絕對沒有問題,退休之前至少解決一級主任科員。
(二)留在鄉鎮的優勢。
①鄉鎮工作繁雜。縣裡有50多個部門,而鄉鎮只有10來個部門。意味著,鄉鎮一個辦公室至少要對縣局5個局,還有一些縣直屬事業單位。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每條線都要穿好穿到位,確實很難。副職領導,不僅要抓好分管工作,很多時候都是按照書記鎮長的要求,臨時牽頭負責一些大項工作,比如征地拆遷、住房整治、環境治理、防火防汛等,只要領導有召喚,是他負責的要干,不是他負責的也要干。
②鄉鎮工作責任壓力大。現在什麼工作都要總結,都要督察,都要排名,出了事情,經辦人、負責部門、分管領導都跑不了。出了事故,要處理人;排名低了,也要通報批評。另外,鄉鎮工作直接面向群眾,很多工作直接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大錯。責任追究起來,鄉鎮副職領導首當其衝?
③鄉鎮工作休息時間少。因為工作繁忙,絕大多數時間都得加班加點,五加二白加黑是常事,星期六保證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保證不了,越到上級突擊檢查,那就要通宵達旦準備迎檢。我在鄉鎮工作11年,幾乎每個周六都工作,幾乎沒有休過假。有些家在縣城的鄉鎮公務員,有時兩個月都回不了一次家,陪伴不了妻兒子女。
④鄉鎮條件艱苦。鄉鎮遠離縣城,交通不方便,醫療條件差,教育資源少,商業氛圍不濃厚,經濟又不發達,各種基礎設施跟不上,辦什麼事情都要往縣城跑,生活幸福指數不高,極大限制小孩的教育成長。特別是現在,大家都比較重視教育,對小孩投入非常大。但是在鄉鎮工作,硬體教育條件肯定不行,軟體上的家長陪伴也滿足不了,對小孩將來發展是一種極大的虧欠?
⑤鄉鎮副科級已經觸摸到提拔的天花板。鄉鎮公務員有「副科病」一說。意思是說,鄉鎮公務員提拔副科比較難,提拔副科後想再提拔正科更難,鄉鎮的天花板就是副科級。一個鄉鎮就3個正科級,即書記、鎮長和人大主席。但是,縣直單位空降到鄉鎮干正科的情況非常普遍。有時雖然不是直接空降,但也是先空降1個專職副書記,幹個1年半載,等鎮長崗位空缺出來,該空降專職副書記就立馬補位。空降和間接空降的模式似乎早已固定下來,並一直延續下去,導致鄉鎮副科級領導幹部幾乎提拔不了。我在鄉鎮工作時,50多歲的副科級領導有3個,任職差不多20年,先後在幾個鄉鎮工作過,輪換過黨委委員、武裝部長、宣傳委員、副鎮長等崗位,但一直沒有提拔,在副科級職務上兜兜轉轉20多年,原地踏步、終此一生。
二、去縣城任的優勢與逆勢。
(一)優勢。①工作朝九晚五。縣直單位工作業務比較單一,上有市直機關,下有基層鄉鎮,又不直接面對群眾。工作相對比較輕鬆,一般不會加班,準時上班,到點下班。②可以陪伴妻兒子女。很多鄉鎮公務員都把家安在縣城。回到縣城以後,每天可以按時回家,陪伴妻兒子女,輔導小孩功課。
(一)逆勢。①可能沒有實際職務。調到縣城後,可能沒有實職,就是一般工作人員,權力地位下降很多。②工資待遇下降。車補降低了(大概200塊),基層補助沒有了(大概800塊),全年收入也降低了。③衝擊正科級幾乎沒有可能。縣城的副局長想要直接提拔局長或其他正科級,機率比較小。④職級晉升沒有優勢。縣直單位職級較少,二級主任科員以上競爭比較激烈,想要晉升二級主任科員以上比較難。
三、意見建議。
①想要衝擊正科級,建議留在鄉鎮。不想衝擊正科級,那就去縣城吧。
②想要有更多時間照顧家庭,那就去縣城。
③如果還猶豫不決,建議留在鄉鎮。既可以衝擊正科級,也可以晉升到一級主任科員,但是享受大正科待遇,在職工資高1000多元,退休金也多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