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的阿伯與6歲的女兒曾同住幾平方的劏房,月租居然要5500元,加上水電費,每月開支高達6500元:劏房不是給人住的地方,只是馬死落地行[泣不成聲[泣不成聲]。
甫踏住黃先生的新家,其6歲的女兒就在客廳蹦蹦跳,盡展天真爛漫,家居簡潔驟眼看像是一個尋常家庭。但在三個月前,黃先生一家三口仍住在深水埗的劏房單位,他形容當時廚房只得一個洗手盤大小,剛好能放置一個電磁爐煮食,但狹窄的空間連轉身走動也難,「儘量都想她(女兒)在室外,不想她返來。」
由於缺乏活動空間,黃生會安排女兒參加大量由機構提供的免費課外活動,放假時會帶她到公園,希望她呼吸多些新鮮空氣,擴闊眼界,不想小孩子囿於幾十呎(幾平方)的空間內。
黃先生憶述說,當時的套房單位月租索價約5500元,又遭業主濫收雙倍水電費,令每月開支高達6500元。
75歲的黃先生坦言綜援租津只有約4000多元,要自己再用其他津貼去補足差額,令一家人的生活頗為拮据,為節省開支,他會到惜食堂領取免費飯餐。
但最令他不放心是劏房的安全隱憂,黃先生稱過去不時被鄰居滋擾,又被投訴單位漏水、有噪音,後來更多次剪斷入屋的光纖線,甚至踢鐵閘等泄憤,令女兒感到驚慌害怕。其後黃先生透過社福機構得悉社會房屋共享計劃,於是申請社協營運的西環「友樂居」項目,中籤後在四月底入住,對他一家而言,就似走進另一個世界。
他說,新居雖然只是一房一廳,但比以往光線充足和空氣流通,「以前廁所是現在四分之一、廚房是六分之一。」更笑稱環境舒服得可以幾天足不出戶。
然而,計劃的租住年期僅限於兩年,被問到兩年後的去向,黃先生隨即就指「想都不敢想」。他指,過去曾接受頸椎大手術,現在只能用拐杖步行,不方便搬家,未來只能見步行步,或會申請社聯的貨櫃組合屋項目。回想過去在劏房的生活,他說「劏房不是給人住的地方,只是馬死落地行。」
甫踏住黃先生的新家,其6歲的女兒就在客廳蹦蹦跳,盡展天真爛漫,家居簡潔驟眼看像是一個尋常家庭。但在三個月前,黃先生一家三口仍住在深水埗的劏房單位,他形容當時廚房只得一個洗手盤大小,剛好能放置一個電磁爐煮食,但狹窄的空間連轉身走動也難,「儘量都想她(女兒)在室外,不想她返來。」
由於缺乏活動空間,黃生會安排女兒參加大量由機構提供的免費課外活動,放假時會帶她到公園,希望她呼吸多些新鮮空氣,擴闊眼界,不想小孩子囿於幾十呎(幾平方)的空間內。
黃先生憶述說,當時的套房單位月租索價約5500元,又遭業主濫收雙倍水電費,令每月開支高達6500元。
75歲的黃先生坦言綜援租津只有約4000多元,要自己再用其他津貼去補足差額,令一家人的生活頗為拮据,為節省開支,他會到惜食堂領取免費飯餐。
但最令他不放心是劏房的安全隱憂,黃先生稱過去不時被鄰居滋擾,又被投訴單位漏水、有噪音,後來更多次剪斷入屋的光纖線,甚至踢鐵閘等泄憤,令女兒感到驚慌害怕。其後黃先生透過社福機構得悉社會房屋共享計劃,於是申請社協營運的西環「友樂居」項目,中籤後在四月底入住,對他一家而言,就似走進另一個世界。
他說,新居雖然只是一房一廳,但比以往光線充足和空氣流通,「以前廁所是現在四分之一、廚房是六分之一。」更笑稱環境舒服得可以幾天足不出戶。
然而,計劃的租住年期僅限於兩年,被問到兩年後的去向,黃先生隨即就指「想都不敢想」。他指,過去曾接受頸椎大手術,現在只能用拐杖步行,不方便搬家,未來只能見步行步,或會申請社聯的貨櫃組合屋項目。回想過去在劏房的生活,他說「劏房不是給人住的地方,只是馬死落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