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高中的第一個星期,因為是剛建的學校,幾個實驗室都沒弄好,於是老師發動我們學生去搬東西。
說真的,雖然哥們家裡也沒什麼錢,但重活還真沒幹過幾次。
一把桌子上面蓋一把椅子,從一樓搬到五樓,三四趟下來感覺人都要累趴了,更別提那些嬌生慣養的孩子了,在樓梯里鬼哭狼嚎的。
有一個皮膚黝黑的少年,那叫一個生猛,扛著東西健步如飛,我們一趟都沒搬完,他都搬兩趟了。
事後我們問他:你是機器人嗎這麼猛。
他咧開嘴笑:這算啥嘛,我在家裡挑麥子比這累多了。
那時候寢室條件不好,夏天沒有空調蚊蟲還多,每個夜晚對我們來說都是折磨,不到後半夜根本睡不著,這小子也不知道是什麼體質,沖個涼倒床就睡,五分鐘不到鼾聲就起來了。
有一次我們故意關上門窗,看能不能把他熱醒,結果我們都快中暑了,這小子還是睡得美滋滋。
第二天我們問:你昨天沒覺得熱嗎?
他說:沒感覺,早上起來還覺得有點涼。
我們深吸一口氣,覺得他天賦異稟。
食堂的飯菜也是很馬虎,不是白菜土豆就是菜苔黃瓜,某個文豪還寫過一幅毛筆字掛在食堂門口諷刺:三月不知肉味。
我們經常開小灶,沒事就要外面的老伯送幾個菜進來,要麼就是去小賣部買零食。
他卻不一樣,每次吃飯都狼吞虎咽,好像吃的是鮑魚海參似的,一碗素菜都能吃兩大碗飯,每次看他吃飯的樣子都會懷疑他是不是剛放出來。
吃苦的意義是什麼。
他從八歲開始幫家裡幹家務,十二歲開始割麥子,十五歲的時候都能自己扛著糧食去賺錢了。
衣服床單自己洗,胳膊受傷了自己包紮,所有的零花錢都是自己掙得,每年暑假騎一個小時自行車去鎮上打工,一個月工資是六百塊。
苦難磨鍊了他的意志,他能承受的壓力和挫折超乎我們想像,而且他對生活充滿希望,因為他堅信,未來的每一天都會越來越好。
跟他相比,我們就像心智不熟的低能兒。
高考結束後,沒考好的朋友要麼哭天搶地,要麼鬱鬱寡歡,他還是收拾了心情去打工,然後上了一個二本,那一年暑假,他又掙夠了學費。大學四年不知道他怎麼過的,因為他基本不上網也沒買手機,估計是成天呆在圖書館,畢業後才聽到他的消息,他孤身一人去上海闖蕩。
他去應聘一個工作,面試者有四五十個,但公司只要兩個。
公司要求先培訓一個月,他身上根本沒多少錢,租著最便宜的房子,幾件衣服輪著換,到後來幾乎連飯都吃不起了,每天就著饅頭喝開水,晚上就看著公司發的教材一看一夜。只是一個月,他瘦了十多斤,卻還是咬牙堅持到了複試那一天。
他說去面試的那個早上,他吃了一頓好的,用完了身上最後二十塊錢。
這種破釜沉舟的勇氣,不是我們能擔負的。
更可怕的是,他還是失敗了,那天他一無所有的站在繁華的街道上,對著人群思考,如果是我,早他媽捲舖蓋回家了,要麼就自暴自棄花天酒地了。
而他想的是:這裡太有意思了,我必須留下來。
苦難就是一塊踏板,你能承受的話它就給你力量騰飛,你承受不住的話就摔進地獄,這就是吃苦的意義。
後來的事情就沒什麼好說的了,他終究還是成功了,從給便利店打零工做起,到現在成了身價千萬的小老闆,中間發生了多少事,他挨過幾次餓,在街頭露宿過幾晚,受過別人多少譏笑,拼過多少命,他沒怎麼講過,大家卻能想像到。
生活就是一株高粱,有的人從中間開始吃,此後吃的每一口都越來越沒味,但有的人從兩頭開始吃,此後吃的每一口都會越來越甜。
那你覺得,後一種選擇沒意義嗎?
說真的,雖然哥們家裡也沒什麼錢,但重活還真沒幹過幾次。
一把桌子上面蓋一把椅子,從一樓搬到五樓,三四趟下來感覺人都要累趴了,更別提那些嬌生慣養的孩子了,在樓梯里鬼哭狼嚎的。
有一個皮膚黝黑的少年,那叫一個生猛,扛著東西健步如飛,我們一趟都沒搬完,他都搬兩趟了。
事後我們問他:你是機器人嗎這麼猛。
他咧開嘴笑:這算啥嘛,我在家裡挑麥子比這累多了。
那時候寢室條件不好,夏天沒有空調蚊蟲還多,每個夜晚對我們來說都是折磨,不到後半夜根本睡不著,這小子也不知道是什麼體質,沖個涼倒床就睡,五分鐘不到鼾聲就起來了。
有一次我們故意關上門窗,看能不能把他熱醒,結果我們都快中暑了,這小子還是睡得美滋滋。
第二天我們問:你昨天沒覺得熱嗎?
他說:沒感覺,早上起來還覺得有點涼。
我們深吸一口氣,覺得他天賦異稟。
食堂的飯菜也是很馬虎,不是白菜土豆就是菜苔黃瓜,某個文豪還寫過一幅毛筆字掛在食堂門口諷刺:三月不知肉味。
我們經常開小灶,沒事就要外面的老伯送幾個菜進來,要麼就是去小賣部買零食。
他卻不一樣,每次吃飯都狼吞虎咽,好像吃的是鮑魚海參似的,一碗素菜都能吃兩大碗飯,每次看他吃飯的樣子都會懷疑他是不是剛放出來。
吃苦的意義是什麼。
他從八歲開始幫家裡幹家務,十二歲開始割麥子,十五歲的時候都能自己扛著糧食去賺錢了。
衣服床單自己洗,胳膊受傷了自己包紮,所有的零花錢都是自己掙得,每年暑假騎一個小時自行車去鎮上打工,一個月工資是六百塊。
苦難磨鍊了他的意志,他能承受的壓力和挫折超乎我們想像,而且他對生活充滿希望,因為他堅信,未來的每一天都會越來越好。
跟他相比,我們就像心智不熟的低能兒。
高考結束後,沒考好的朋友要麼哭天搶地,要麼鬱鬱寡歡,他還是收拾了心情去打工,然後上了一個二本,那一年暑假,他又掙夠了學費。大學四年不知道他怎麼過的,因為他基本不上網也沒買手機,估計是成天呆在圖書館,畢業後才聽到他的消息,他孤身一人去上海闖蕩。
他去應聘一個工作,面試者有四五十個,但公司只要兩個。
公司要求先培訓一個月,他身上根本沒多少錢,租著最便宜的房子,幾件衣服輪著換,到後來幾乎連飯都吃不起了,每天就著饅頭喝開水,晚上就看著公司發的教材一看一夜。只是一個月,他瘦了十多斤,卻還是咬牙堅持到了複試那一天。
他說去面試的那個早上,他吃了一頓好的,用完了身上最後二十塊錢。
這種破釜沉舟的勇氣,不是我們能擔負的。
更可怕的是,他還是失敗了,那天他一無所有的站在繁華的街道上,對著人群思考,如果是我,早他媽捲舖蓋回家了,要麼就自暴自棄花天酒地了。
而他想的是:這裡太有意思了,我必須留下來。
苦難就是一塊踏板,你能承受的話它就給你力量騰飛,你承受不住的話就摔進地獄,這就是吃苦的意義。
後來的事情就沒什麼好說的了,他終究還是成功了,從給便利店打零工做起,到現在成了身價千萬的小老闆,中間發生了多少事,他挨過幾次餓,在街頭露宿過幾晚,受過別人多少譏笑,拼過多少命,他沒怎麼講過,大家卻能想像到。
生活就是一株高粱,有的人從中間開始吃,此後吃的每一口都越來越沒味,但有的人從兩頭開始吃,此後吃的每一口都會越來越甜。
那你覺得,後一種選擇沒意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