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大家在戀愛時希望通過戀愛相處步入婚姻的殿堂。有人認為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能夠幫助自己排除更多潛在風險,讓關係更長久;也有人認為談戀愛時結婚的目的性不要太強,需要慢慢相處,等時間成熟了,雙方也合適,可以試著談婚論嫁。那麼,談戀愛需要以結婚為目的嗎?
近日,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針對「談戀愛是否需要以結婚為目的」話題,面向全國631名大學生展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387名大學生選擇需要,占比61%;244名大學生選擇不需要,占比39%。
談戀愛是否需要以結婚為目的比例圖。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製圖。
「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可以讓關係更長久」
河南大學生趙程公認為談戀愛需要以結婚為目的。他說,在兩人相處過程中會付出一些精力與愛,難免會有分歧和爭吵,若以此為由分手,那麼就是愛的消耗。「頻繁分手,可能會對戀愛與婚姻之間的關係產生迷茫。」
趙程公認為,若是以結婚為目的,真正認定是適合自己的人,在相處之中就會一心一意地付出與收穫。
甘肅大學生陳佳麗認同趙程公的觀點,在今年之前,她還對這個問題很不在意,覺得談戀愛如果只追求當下的快樂,不用考慮那麼長遠也是可以理解的。於是,去年抱著這樣的心態,她拋棄了自己對擇偶對象條條框框的要求,只注重感覺,前後進入了兩段戀愛關係。
「這種愛情,在一開始的相處中,彼此都覺得很幸福快樂,但最終卻發現這種關係都很短暫。」她說,所謂「愛情太短而遺忘太長」,懷念的過程總是痛苦的。
陳佳麗說,每個人是自己生活的主體,沒有那麼多時間去圍繞無意義的事情耗費太多精力。而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雙方進行選擇時都會更加謹慎,也更加堅定,能夠幫助自己排除更多未來關係中的潛在風險,從而關係可以更長久。
「同時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會傾向總體更優秀的伴侶,即使最終兩人沒有走到一起,在這段感情中能夠收穫自我成長與意義的機率也更高。」她說。
「談戀愛時結婚的目的性不要太強,需要慢慢相處」
河南大學生張晴認為談戀愛不需要以結婚為目的。她說,談戀愛時結婚的目的性不要太強,需要慢慢相處,等時間成熟了,雙方也合適,可以試著談婚論嫁。
她認為,談戀愛就是因為喜歡才談,談戀愛的悸動是最真實的感情,結婚不能證明什麼。「現在很多結了婚的人過得也並不幸福。」
「談戀愛是一件非常乾淨純粹的事情。」張晴說,很多人結了婚也會不負責任,所以在戀愛過程中,不斷地篩選,不斷地確認,等到雙方都覺得合適去結婚才是最好的。
她說,戀愛是為心動買單,結婚是為了戀愛中發生的各種事買單。「短短一段時間相處就說以結婚為目的,標榜愛與負責,最後一拍兩散,從實際出發來看,實現的可能性不大,聽上去誇誇其談,像是畫大餅。」
「好的愛情要以喜歡開頭,懵懵懂懂,一路走過去,時機成熟,再談婚論嫁。」張晴舉例說,她的堂哥從高中開始談戀愛,一開始是懵懵懂懂的喜歡。兩人在一起後不斷磨合,覺得到了結婚的程度,才確定談婚論嫁,「他們今年就要結婚了,從高二到現在研究生畢業。」
專家建議:戀愛時要先理解彼此對戀愛、結婚的定義和對未來的看法。
北京科技大學心理素質教育中心專職心理教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匡曉認為,在討論「談戀愛是否需要以結婚為目的」話題時,需要搞清楚「戀愛」和「結婚」的真實定義。
她經過長時間的觀察發現,不同的人對於「愛情」和「結婚」的內在真正定義有所不同。「甚至大家對待同一個事情,一方將其命名為『愛情』,一方將其命名為『結婚』,吵得不亦樂乎。」
匡曉舉例說,有人認為,決定結婚是表示對愛情和伴侶的深度肯定,例如有人會認為「這個人如果都不想跟你結婚,肯定是不愛你」,「如果這個人都不把你規划進他的未來,證明跟你只是短期選擇」,所以「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意味著決心談一場走心認真的戀愛。
也有人認為結婚和愛情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例如「婚姻其實是保障經濟而不是愛情」,「結婚是兩個家族的事情,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情」,所以在這個定義下的「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更像是意味著尋求一位能夠長期相處融洽生活愉快的伴侶。
「在我看來,這兩種定義,沒有優劣好壞之分,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想要的方式,甚至不意味著在認真走心的戀愛和生活順心的伴侶間只能選擇其中之一。」匡曉說,想要跟未來的親密關係對象能夠不在這方面產生分歧,最好是先跟對方核對清楚彼此對戀愛、結婚、未來的看法。
她認為,我們最終跟一個人發展成什麼關係,在相遇之初就準確地許諾並不容易,更妥帖的是通過多與這個人去接觸,去了解對方的同時,也發現自己的需要,體會在這段關係中自己的狀態是否是自己喜歡的,在互相尊重彼此理解的前提下共同作出決定,或許是更加真誠而負責的態度。「概言之,一場戀愛和伴侶到底適合不適合自己,還是得大家親自來嘗試一下。」
只戀愛不結婚行不行?面對這一問題,匡曉說,審慎的態度是,愛情、婚姻是很個人化、階段化的事情,我們提出的每一個看似是我們獨立思考的觀點,其實依然會受到該階段外在環境、我們的過往成長經歷、個人偏見,甚至是我們的大腦發育、激素分泌等生理原因的影響,因此相信並尊重自己的選擇,但也保持一定的開放性,以備未來的變化。
「有時會聽到年輕朋友說,可以不戀愛,要先學會愛自己。」匡曉說,如果一個人沒有被愛過,他真的可以知道如何愛自己嗎?如果這個假設成立,那麼,一個剛出生的嬰兒,就具備完整愛自己的能力,這個結論是否真實。
「其實被愛,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我們需要通過被愛,來學會去愛別人、愛自己。當然,父母之愛、親人之愛、友誼之愛,也都可以讓我們感受到被愛,親密關係之愛,是另一個有重疊又有獨特的面向。在尊重自己和對方的前提下縱情去體驗,是生命中很難得的經歷。」匡曉說。
轉自:青小小 記者 李華錫。
來源: 青年觀察家。
近日,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針對「談戀愛是否需要以結婚為目的」話題,面向全國631名大學生展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387名大學生選擇需要,占比61%;244名大學生選擇不需要,占比39%。
談戀愛是否需要以結婚為目的比例圖。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製圖。
「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可以讓關係更長久」
河南大學生趙程公認為談戀愛需要以結婚為目的。他說,在兩人相處過程中會付出一些精力與愛,難免會有分歧和爭吵,若以此為由分手,那麼就是愛的消耗。「頻繁分手,可能會對戀愛與婚姻之間的關係產生迷茫。」
趙程公認為,若是以結婚為目的,真正認定是適合自己的人,在相處之中就會一心一意地付出與收穫。
甘肅大學生陳佳麗認同趙程公的觀點,在今年之前,她還對這個問題很不在意,覺得談戀愛如果只追求當下的快樂,不用考慮那麼長遠也是可以理解的。於是,去年抱著這樣的心態,她拋棄了自己對擇偶對象條條框框的要求,只注重感覺,前後進入了兩段戀愛關係。
「這種愛情,在一開始的相處中,彼此都覺得很幸福快樂,但最終卻發現這種關係都很短暫。」她說,所謂「愛情太短而遺忘太長」,懷念的過程總是痛苦的。
陳佳麗說,每個人是自己生活的主體,沒有那麼多時間去圍繞無意義的事情耗費太多精力。而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雙方進行選擇時都會更加謹慎,也更加堅定,能夠幫助自己排除更多未來關係中的潛在風險,從而關係可以更長久。
「同時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會傾向總體更優秀的伴侶,即使最終兩人沒有走到一起,在這段感情中能夠收穫自我成長與意義的機率也更高。」她說。
「談戀愛時結婚的目的性不要太強,需要慢慢相處」
河南大學生張晴認為談戀愛不需要以結婚為目的。她說,談戀愛時結婚的目的性不要太強,需要慢慢相處,等時間成熟了,雙方也合適,可以試著談婚論嫁。
她認為,談戀愛就是因為喜歡才談,談戀愛的悸動是最真實的感情,結婚不能證明什麼。「現在很多結了婚的人過得也並不幸福。」
「談戀愛是一件非常乾淨純粹的事情。」張晴說,很多人結了婚也會不負責任,所以在戀愛過程中,不斷地篩選,不斷地確認,等到雙方都覺得合適去結婚才是最好的。
她說,戀愛是為心動買單,結婚是為了戀愛中發生的各種事買單。「短短一段時間相處就說以結婚為目的,標榜愛與負責,最後一拍兩散,從實際出發來看,實現的可能性不大,聽上去誇誇其談,像是畫大餅。」
「好的愛情要以喜歡開頭,懵懵懂懂,一路走過去,時機成熟,再談婚論嫁。」張晴舉例說,她的堂哥從高中開始談戀愛,一開始是懵懵懂懂的喜歡。兩人在一起後不斷磨合,覺得到了結婚的程度,才確定談婚論嫁,「他們今年就要結婚了,從高二到現在研究生畢業。」
專家建議:戀愛時要先理解彼此對戀愛、結婚的定義和對未來的看法。
北京科技大學心理素質教育中心專職心理教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匡曉認為,在討論「談戀愛是否需要以結婚為目的」話題時,需要搞清楚「戀愛」和「結婚」的真實定義。
她經過長時間的觀察發現,不同的人對於「愛情」和「結婚」的內在真正定義有所不同。「甚至大家對待同一個事情,一方將其命名為『愛情』,一方將其命名為『結婚』,吵得不亦樂乎。」
匡曉舉例說,有人認為,決定結婚是表示對愛情和伴侶的深度肯定,例如有人會認為「這個人如果都不想跟你結婚,肯定是不愛你」,「如果這個人都不把你規划進他的未來,證明跟你只是短期選擇」,所以「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意味著決心談一場走心認真的戀愛。
也有人認為結婚和愛情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例如「婚姻其實是保障經濟而不是愛情」,「結婚是兩個家族的事情,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情」,所以在這個定義下的「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更像是意味著尋求一位能夠長期相處融洽生活愉快的伴侶。
「在我看來,這兩種定義,沒有優劣好壞之分,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想要的方式,甚至不意味著在認真走心的戀愛和生活順心的伴侶間只能選擇其中之一。」匡曉說,想要跟未來的親密關係對象能夠不在這方面產生分歧,最好是先跟對方核對清楚彼此對戀愛、結婚、未來的看法。
她認為,我們最終跟一個人發展成什麼關係,在相遇之初就準確地許諾並不容易,更妥帖的是通過多與這個人去接觸,去了解對方的同時,也發現自己的需要,體會在這段關係中自己的狀態是否是自己喜歡的,在互相尊重彼此理解的前提下共同作出決定,或許是更加真誠而負責的態度。「概言之,一場戀愛和伴侶到底適合不適合自己,還是得大家親自來嘗試一下。」
只戀愛不結婚行不行?面對這一問題,匡曉說,審慎的態度是,愛情、婚姻是很個人化、階段化的事情,我們提出的每一個看似是我們獨立思考的觀點,其實依然會受到該階段外在環境、我們的過往成長經歷、個人偏見,甚至是我們的大腦發育、激素分泌等生理原因的影響,因此相信並尊重自己的選擇,但也保持一定的開放性,以備未來的變化。
「有時會聽到年輕朋友說,可以不戀愛,要先學會愛自己。」匡曉說,如果一個人沒有被愛過,他真的可以知道如何愛自己嗎?如果這個假設成立,那麼,一個剛出生的嬰兒,就具備完整愛自己的能力,這個結論是否真實。
「其實被愛,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我們需要通過被愛,來學會去愛別人、愛自己。當然,父母之愛、親人之愛、友誼之愛,也都可以讓我們感受到被愛,親密關係之愛,是另一個有重疊又有獨特的面向。在尊重自己和對方的前提下縱情去體驗,是生命中很難得的經歷。」匡曉說。
轉自:青小小 記者 李華錫。
來源: 青年觀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