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將洋甘菊的藥用特性描述如下: 主要基於體外和動物研究,已經記錄了德國洋甘菊的幾種藥理作用。這些作用包括抗菌、抗真菌、抗炎、抗痙攣、抗潰瘍、抗病毒和鎮靜作用。
甘菊屬菊科植物;因此,對菊科植物(包括豚草、菊花、萬壽菊、雛菊和其他草藥)過敏的患者應警惕過敏症狀當以高濃度茶的形式攝入時,它也被證明會引起嘔吐。也有可能,洋甘菊可能與抗凝血劑和抗血小板藥物,以及任何具有鎮靜特性的藥物,如苯二氮卓相互作用。洋甘菊可能抑制細胞色素p-450.97,因此,正在服用由酶系統代謝的其他藥物的患者在攝入洋甘菊產品時應謹慎。
洋甘菊(matricaria recutita)有時也被稱為德國洋甘菊,是一種原產於歐洲、非洲和亞洲的草本植物,現在也生長在北美。幾千年來,甘菊一直被用作藥物,並被古希臘、羅馬和埃及文化所熟知。它現在被德國委員會批准用於治療咳嗽和支氣管炎、發燒、感冒、炎症、感染、傷口和燒傷。它可以作為膠囊、袋泡茶和液體提取物的補充劑。
洋甘菊含有萜類、類黃酮和內酯,包括基質素和芹菜素。洋甘菊可能具有鎮靜作用,因為芹菜素結合苯二氮卓受體並增強gaba a受體的活性(viola等人,1995)。芹菜素還刺激酪氨酸的攝取,導致單胺產生增加(morita等,1990)。芹菜素還可以抑制單胺氧化酶,進一步增加單胺的利用率(spinella,2001)。血清素的增加可能尤其與其抗焦慮作用有關。
動物模型證實洋甘菊有抗焦慮作用,少量人體案例研究也支持其鎮靜特性(醫學經濟學,2007),儘管其作為安眠藥的用途已被懷疑(如第9章所述)。因為它的使用幾乎沒有風險,而且這種草藥通常耐受性良好,所以在兒童和青少年中進行謹慎的試驗可能是有保證的。
對洋甘菊的藥代動力學知之甚少。成人的劑量變化很大,從每天25毫克到2000毫克不等。半衰期可能很短,因為通常建議每天服用三次甘菊。通常,洋甘菊是在泡茶時攝入的,藥片更難找到,但可能會提供更好的劑量控制。液體提取物通常劑量為1-4毫升,每天三次(tid),酊劑劑量為15毫升,每天三至四次(tid或奎德)。兒童和青少年應從低劑量tid開始,逐漸增加劑量,同時仔細監測反應和不良反應。
甘菊屬菊科植物;因此,對菊科植物(包括豚草、菊花、萬壽菊、雛菊和其他草藥)過敏的患者應警惕過敏症狀當以高濃度茶的形式攝入時,它也被證明會引起嘔吐。也有可能,洋甘菊可能與抗凝血劑和抗血小板藥物,以及任何具有鎮靜特性的藥物,如苯二氮卓相互作用。洋甘菊可能抑制細胞色素p-450.97,因此,正在服用由酶系統代謝的其他藥物的患者在攝入洋甘菊產品時應謹慎。
洋甘菊(matricaria recutita)有時也被稱為德國洋甘菊,是一種原產於歐洲、非洲和亞洲的草本植物,現在也生長在北美。幾千年來,甘菊一直被用作藥物,並被古希臘、羅馬和埃及文化所熟知。它現在被德國委員會批准用於治療咳嗽和支氣管炎、發燒、感冒、炎症、感染、傷口和燒傷。它可以作為膠囊、袋泡茶和液體提取物的補充劑。
洋甘菊含有萜類、類黃酮和內酯,包括基質素和芹菜素。洋甘菊可能具有鎮靜作用,因為芹菜素結合苯二氮卓受體並增強gaba a受體的活性(viola等人,1995)。芹菜素還刺激酪氨酸的攝取,導致單胺產生增加(morita等,1990)。芹菜素還可以抑制單胺氧化酶,進一步增加單胺的利用率(spinella,2001)。血清素的增加可能尤其與其抗焦慮作用有關。
動物模型證實洋甘菊有抗焦慮作用,少量人體案例研究也支持其鎮靜特性(醫學經濟學,2007),儘管其作為安眠藥的用途已被懷疑(如第9章所述)。因為它的使用幾乎沒有風險,而且這種草藥通常耐受性良好,所以在兒童和青少年中進行謹慎的試驗可能是有保證的。
對洋甘菊的藥代動力學知之甚少。成人的劑量變化很大,從每天25毫克到2000毫克不等。半衰期可能很短,因為通常建議每天服用三次甘菊。通常,洋甘菊是在泡茶時攝入的,藥片更難找到,但可能會提供更好的劑量控制。液體提取物通常劑量為1-4毫升,每天三次(tid),酊劑劑量為15毫升,每天三至四次(tid或奎德)。兒童和青少年應從低劑量tid開始,逐漸增加劑量,同時仔細監測反應和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