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本人專題學習了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歷史,學習心得如下;
一、新民主義革命史,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啟示
中國新民主義革命雖然已過去半個多世紀,但對於今天從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來說仍有著重大的啟示。
它主要體現在:進行現代化建設必須清除封建殘餘思想的影響;搞社會主義必須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必須根據中國的國情,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必須從中國實際出發,獨創發展馬克思主義關於革命的理論,加強與世界的交流,學習他們先進的東西,走開放之路。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史是中國共產黨誕生到建立新中國的歷史,是我們黨一步步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不斷從勝利走向更大勝利的創業史、奮進史,是我們黨帶領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鬥爭史。我們要以高度政治自覺和強烈責任擔當投身於黨史學習教育中,要把學習黨史同總結工作經驗、觀照職業教育現實、推動崗位工作結合起來,同解決教書育人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確保黨史學習教育活動要求高質量落實。我們要把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作為當前的重大政治任務,自覺學好《中國共產黨簡史》《論中國共產黨歷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問答》等指定教材。通過學習,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更加堅定地做到「兩個維護」,要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只爭朝夕、真抓實幹、做好崗位工作的實際行動。
二、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史中汲取一心向黨的信仰力量
我們要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史中汲取一心向黨的信仰力量,牢牢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絕對領導,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自覺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穿到教育工作全過程和各方面。我們要從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歷史中汲取為民服務的初心力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積極投身到「我為群眾辦實事」等學習教育實踐活動中,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在教育領域的「急難愁盼」等問題。從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歷史中汲取勇於探索的創新力量,在打造「技能甘肅」的職業教育新發展格局中找準定位,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三、只有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革命才能勝利
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黨,是馬克思主義的政黨。學習20世紀20年代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史,我們還要把握「只有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黨領導中國人民才能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這一歷史脈絡。我們要認識到:清王朝的覆滅並不意味著中國人民擺脫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悲慘命運,而五四運動則讓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在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上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特別是:當他們看到上海工人的自發行動能讓這場運動曼延全國並有效地震懾北洋軍閥政府時,目光開始瞄準上海,並且首先在此創建了共產黨組織,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從此,中國人民的革命鬥爭有了正確的方向。
這一時期的歷史事例還有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大革命失敗後,毛澤東開闢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創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道路是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毛澤東領導紅軍取得長征的勝利,中國革命轉危為安......開闢農村革命根據地,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初始重要成果。只有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中國革命才能勝利。
四、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
通過系統地學習《中國共產黨歷史》(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讓我們進一步認識到:共產黨救民於水火,必須得保存和壯大自己,努力建設一支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紅軍就是這樣的軍隊。長征途中,紅軍經歷千難萬險,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擺脫了敵軍的圍追堵截,勝利地完成了二萬五千里長征,轟動了全世界!如果說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表明馬克思列寧主義來到中國,那麼紅軍長征的勝利就意味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巨大成功,也就是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勝利。中國共產黨在革命鬥爭中不斷的成熟、發展和壯大,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一首歷久不衰的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唱的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唱出了人民的心聲。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及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作風都是老一輩革命家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並不斷地發揚光大。
當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正在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是黨和國家面向未來的政治宣言。它著眼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高度的歷史擔當和使命追求。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近40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實現了一個又一個偉大飛躍。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我們要學史明理、感黨恩、跟黨走,堅定理想信念。
始終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發揮好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無愧於一名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研討材料[朗讀]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是中國從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走過28年的偉大曆程,帶領全國人民歷盡千辛萬苦戰勝艱難險阻,最終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習近平總書記所發表的重要講話,思想深邃,內涵深刻,為我們在新時代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可以說,紮實抓好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的宣貫工作,既是一次把握歷史、把握規律遠景、把握我國「十四五」規劃期間高質量發展的理論學習。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應堅定信仰,堅定黨性教育,踐行初心使命,提高黨性修養。
回顧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無產階級在非凡的歷史條件下,克服困難、勇於解放、追求真理,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創造了一部中國從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偉大飛躍的實踐史、奮鬥史。通過學習,深刻認識到紅色政權來之不易、建立新中國來之不易,深刻認識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對於黨和國家事業的極端重要性,深刻認識黨在的鬥爭實踐中形成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時代價值。
在建黨百年新的歷史關鍵節點,我們要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進一步踐行初心使命,在黨史學習中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進一步發揚革命精神,深刻領會黨史承載的紅色基因和精神譜系,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不斷推進理。
論創新,結合單位實際,推動改革發展。
作為一個領導者,我將結合自身崗位實際,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運用到工作實處,把握其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工作中加強責任感,堅定在公司轉型發展上率先瞠出一條新路來的信心決心。
習近平總書記所發表的重要講話,思想深邃,內涵深刻,為我們在新時代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可以說,紮實抓好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的宣貫工作,既是一次把握歷史、把握規律遠景、把握我國「十四五」規劃期間高質量發展的理論學習。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應堅定信仰,堅定黨性教育,踐行初心使命,提高黨性修養。
回顧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無產階級在非凡的歷史條件下,克服困難、勇於解放、追求真理,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創造了一部中國從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偉大飛躍的實踐史、奮鬥史。通過學習,深刻認識到紅色政權來之不易、建立新中國來之不易,深刻認識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對於黨和國家事業的極端重要性,深刻認識黨在的鬥爭實踐中形成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時代價值。
在建黨百年新的歷史關鍵節點,我們要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進一步踐行初心使命,在黨史學習中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進一步發揚革命精神,深刻領會黨史承載的紅色基因和精神譜系,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不斷推進理。
論創新,結合單位實際,推動改革發展。
作為一個領導者,我將結合自身崗位實際,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運用到工作實處,把握其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工作中加強責任感,堅定在公司轉型發展上率先瞠出一條新路來的信心決心。
堅定信仰,堅定黨性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是中國從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走過28年的偉大曆程,帶領全國人民歷盡千辛萬苦戰勝艱難險阻,最終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回顧這段歷史,中國共產黨領導無產階級在非凡的歷史條件下,克服困難、勇於解放、追求真理,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創造了一部中國從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偉大飛躍的實踐史、奮鬥史。通過學習,深刻認識到紅色政權來之不易、建立新中國來之不易,深刻認識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對於黨和國家事業的極端重要性,深刻認識黨在的鬥爭實踐中形成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時代價值。
在建黨百年新的歷史關鍵節點,我們要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進一步踐行初心使命,在黨史學習中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進一步發揚革命精神,深刻領會黨史承載的紅色基因和精神譜系,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結合單位實際,推動改革發展。
此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既是一次把握歷史、把握規律遠景、把握我國「十四五」規劃期間高質量發展的理論學習o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堅定信仰,堅定黨性教育,踐行初心使命,提高黨性修養。作為一個領導者,我將結合自身崗位實際,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運用到工作實處,把握其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工作中加強責任感,堅定在公司轉型發展上率先瞠出一條新路來的信心決心。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是中國從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走過28年的偉大曆程,帶領全國人民歷盡千辛萬苦戰勝艱難險阻,最終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回顧這段歷史,中國共產黨領導無產階級在非凡的歷史條件下,克服困難、勇於解放、追求真理,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創造了一部中國從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偉大飛躍的實踐史、奮鬥史。通過學習,深刻認識到紅色政權來之不易、建立新中國來之不易,深刻認識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對於黨和國家事業的極端重要性,深刻認識黨在的鬥爭實踐中形成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時代價值。
在建黨百年新的歷史關鍵節點,我們要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進一步踐行初心使命,在黨史學習中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進一步發揚革命精神,深刻領會黨史承載的紅色基因和精神譜系,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結合單位實際,推動改革發展。
此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既是一次把握歷史、把握規律遠景、把握我國「十四五」規劃期間高質量發展的理論學習o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堅定信仰,堅定黨性教育,踐行初心使命,提高黨性修養。作為一個領導者,我將結合自身崗位實際,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運用到工作實處,把握其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工作中加強責任感,堅定在公司轉型發展上率先瞠出一條新路來的信心決心。
在《新民主主義論》這篇光輝著作中,澤東總結了鴉片戰爭以來、特別是共產黨成立以來中國革命的經驗教訓,論述了中國民主革命發展的基本規律,第一次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義理論,馬列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偉大成果,豐富和發展了馬列主義有關民族和殖民地革命的理論。著作分別從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來論證新民主主義的先進性。
在「五四」以後,中國產生了完全嶄新的文化生力軍,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人所領導的共產主義的文化思想。所謂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就是人民大眾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這種文化,只能由無產階級的文化思想即共產主義思想去領導,任何別的階級的文化思想都是不能領導了的。所謂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就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這種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對帝國主義迫,張中華民族的尊嚴和獨立的。它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帶有我們民族的特性。它同一切別的民族的社會主義文化和新民主主義文化相聯合,建立互相吸收和互相發展的關係,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但是決不能和任何別的民族的帝國主義反動文化相聯合,因為我們的文化是革命的民族文化。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是先進的,它指導中國人民取得了革命勝利。
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先進的思想家、革命家為了解決救亡和發展問題,先後進行了洋務運動、維新變法、辛亥革命,但最終都失敗了。澤東高瞻遠矚地從世界歷史的角度來縱觀中國的國體問題,認為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專政、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方案都是行不通的。在抗戰期間,毛澤東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這個科學概念,以此為基點,構築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框架。並明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反帝反封建,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道路。但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前途並不是建立資本主義共和國,而是建立新民主主義社會。它是達成社會主義的一個特殊過渡時期。毛澤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探索出一套適合正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就國就亡的革命理論指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它科學地回答了近代中國革命向何處去的問題,解決了中國革命的發展理論問題,揭示了近代中國革命的發展規律,極大了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在這套先進理論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結束了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地主階級剝削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結束了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奴役中國各族人民的歷史,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二、新民主主義的經濟一先進政治、文化的基礎。
在中國建立這樣的共和國,它在政治上必須是新民主主義的,在經濟上也必須是新民主主義的。如果沒有新經濟,新政治、新文化就成了空中樓閣。因為特定的社會形態首先表現為經濟形態。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經濟作出分析,認為被破壞的自然經濟、軟弱的民族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強占的不平衡經濟,導致中國貧窮落後的罪魁禍首。從而得出了引導中國成為新民主主義共和國所應實施的經濟綱領,徹底摧毀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實行「大銀行、大工業、大商業,歸這個共和國的國家所有」但這個共和國並不沒收其他資本主義的私有財產」和「一定要走『節制資本』和『平均地權』的路」的經濟政策。先進的新民主主義的經濟成分包括國營經濟、私營經濟和合作經濟。毛澤東的遠見為中國的革命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同時也為中國的現代化奠定了理論基礎。
三、當時中國先進的文化一新民主主義的文化。
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中,篇幅最長的是建設先進的新民主主義文化。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至於新文化,則是在觀念形態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經濟的東西,是替新政治新經濟服務的。
在「五四」以後,中國產生了完全嶄新的文化生力軍一新民主主義的文化。這種文化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也正是因為這種新文化的指導,中國從一個被舊文化統治因而愚昧落後的中國,變成了一個被新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
四、這種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是科學的。
它是反對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張實事求是,主張客觀真理,主張理論和實踐一致的。在這點上,中國無產階級的科學思想能夠和中國還有進步性的資產階級的唯物論者和自然科學家,建立反帝反封建反迷信的統一戰線;但是決不能和任何反動的唯心論建立統一戰線。共產黨員可以和某些唯心論者甚至宗教徒建立在政治行動上的反帝反封建的統一戰線,但是決不能贊同他們的唯心論或宗教教義。中國的長期封建社會中,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發展過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是發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條件;但是決不能無批判地兼收並蓄。必須將古代封建統治階級的一切腐朽的東西和古代優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帶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東西區別開來。中國現時的新政治新經濟是從古代的舊政治舊經濟發展而來的,中國現時的新文化也是從古代的舊文化發展而來,因此,我們必須尊重自己的歷史,決不能割斷歷史。但是這種尊重,是給歷史以一定的科學的地位,是尊重歷史的辯證法的發展,而不是頌古非今,不是讚揚任何封建的毒素。對於人民群眾和青年學生,要地不是要引得他們向後看,而是要引得他們向前看。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就是人民大眾反帝版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就是中華民族的新文化。
《新民主主義論》集中體現了中國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革命勝利後構想建立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理論上的偉大創舉。它指導了中國人民取得了革命的勝利,使中國人民看到了幸福生活的新希望。把新民主主義的政治、新民主主義的經濟和新民主主義的文化相結合,建立新民主主義共和國,這是名副其實的中華民國,這是我們要造成的新中國。
在「五四」以後,中國產生了完全嶄新的文化生力軍,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人所領導的共產主義的文化思想。所謂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就是人民大眾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這種文化,只能由無產階級的文化思想即共產主義思想去領導,任何別的階級的文化思想都是不能領導了的。所謂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就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這種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對帝國主義迫,張中華民族的尊嚴和獨立的。它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帶有我們民族的特性。它同一切別的民族的社會主義文化和新民主主義文化相聯合,建立互相吸收和互相發展的關係,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但是決不能和任何別的民族的帝國主義反動文化相聯合,因為我們的文化是革命的民族文化。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是先進的,它指導中國人民取得了革命勝利。
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先進的思想家、革命家為了解決救亡和發展問題,先後進行了洋務運動、維新變法、辛亥革命,但最終都失敗了。澤東高瞻遠矚地從世界歷史的角度來縱觀中國的國體問題,認為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專政、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方案都是行不通的。在抗戰期間,毛澤東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這個科學概念,以此為基點,構築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框架。並明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反帝反封建,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道路。但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前途並不是建立資本主義共和國,而是建立新民主主義社會。它是達成社會主義的一個特殊過渡時期。毛澤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探索出一套適合正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就國就亡的革命理論指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它科學地回答了近代中國革命向何處去的問題,解決了中國革命的發展理論問題,揭示了近代中國革命的發展規律,極大了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在這套先進理論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結束了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地主階級剝削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結束了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奴役中國各族人民的歷史,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二、新民主主義的經濟一先進政治、文化的基礎。
在中國建立這樣的共和國,它在政治上必須是新民主主義的,在經濟上也必須是新民主主義的。如果沒有新經濟,新政治、新文化就成了空中樓閣。因為特定的社會形態首先表現為經濟形態。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經濟作出分析,認為被破壞的自然經濟、軟弱的民族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強占的不平衡經濟,導致中國貧窮落後的罪魁禍首。從而得出了引導中國成為新民主主義共和國所應實施的經濟綱領,徹底摧毀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實行「大銀行、大工業、大商業,歸這個共和國的國家所有」但這個共和國並不沒收其他資本主義的私有財產」和「一定要走『節制資本』和『平均地權』的路」的經濟政策。先進的新民主主義的經濟成分包括國營經濟、私營經濟和合作經濟。毛澤東的遠見為中國的革命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同時也為中國的現代化奠定了理論基礎。
三、當時中國先進的文化一新民主主義的文化。
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中,篇幅最長的是建設先進的新民主主義文化。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至於新文化,則是在觀念形態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經濟的東西,是替新政治新經濟服務的。
在「五四」以後,中國產生了完全嶄新的文化生力軍一新民主主義的文化。這種文化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也正是因為這種新文化的指導,中國從一個被舊文化統治因而愚昧落後的中國,變成了一個被新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
四、這種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是科學的。
它是反對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張實事求是,主張客觀真理,主張理論和實踐一致的。在這點上,中國無產階級的科學思想能夠和中國還有進步性的資產階級的唯物論者和自然科學家,建立反帝反封建反迷信的統一戰線;但是決不能和任何反動的唯心論建立統一戰線。共產黨員可以和某些唯心論者甚至宗教徒建立在政治行動上的反帝反封建的統一戰線,但是決不能贊同他們的唯心論或宗教教義。中國的長期封建社會中,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發展過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是發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條件;但是決不能無批判地兼收並蓄。必須將古代封建統治階級的一切腐朽的東西和古代優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帶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東西區別開來。中國現時的新政治新經濟是從古代的舊政治舊經濟發展而來的,中國現時的新文化也是從古代的舊文化發展而來,因此,我們必須尊重自己的歷史,決不能割斷歷史。但是這種尊重,是給歷史以一定的科學的地位,是尊重歷史的辯證法的發展,而不是頌古非今,不是讚揚任何封建的毒素。對於人民群眾和青年學生,要地不是要引得他們向後看,而是要引得他們向前看。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就是人民大眾反帝版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就是中華民族的新文化。
《新民主主義論》集中體現了中國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革命勝利後構想建立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理論上的偉大創舉。它指導了中國人民取得了革命的勝利,使中國人民看到了幸福生活的新希望。把新民主主義的政治、新民主主義的經濟和新民主主義的文化相結合,建立新民主主義共和國,這是名副其實的中華民國,這是我們要造成的新中國。
同志們:
大家好。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黨課主題是《中國共產黨黨史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這一時期的時間跨度為1919年至1949年。
1939年,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首次明確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這個科學概念,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任務、性質、動力和前途等問題,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論述,並把新民主主義革命概括為「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948年,毛澤東《在晉綏幹部會議上的講話》中第一次全面、系統地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總政策,即「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
這裡既然講的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就有必要再解釋一下這個「新」的含義。所謂「新」,是相對於17-18世紀歐美國家發生的資產階級領導的,旨在推翻封建專制主義壓迫,確立資產階級統治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總的來說所謂「新」主要含義指:新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新的革命政黨(中國共產黨),新的領導階級(無產階級),新的革命理想(社會主義)。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開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來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為中國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它的目標是無產階級(通過中國共產黨)牢牢掌握革命領導權,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並及時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新中國的成立標誌著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1956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誌著中國新民主主義社會階段的結束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開始。
按照事件起因、經過、結果的客觀發展模式,對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介紹,將從其發生的歷史背景、革命歷程、偉大意義三方面來展開,其中,對第二部分革命歷程四個時期階段的介紹是本次分享內容的重點。
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東方大國,曾經創造出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對人類的發展做出過重大貢獻。然而,從1840年西方頭號資本主義強國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開始,中國逐漸喪失獨立的地位,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為反對外國資本—帝國主義和本國的封建統治,中國人民進行了一系列不屈不撓的鬥爭,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開端的五四運動正是在這樣的歷史大背景下爆發的。
1840年鴉片戰爭前,中國是一個獨立的封建國家,隨著封建社會內部商品經濟的產生和發展,已經孕育著資本主義的萌芽。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的不斷入侵,改變了中國社會發展的軌道,使社會性質發生了兩個根本性的變化:獨立的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的中國,封建的中國逐步變成半封建的中國。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是隨著帝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和迫使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而逐步形成的。
一方面,帝國主義列強通過政治的、經濟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國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帝國主義列強通過武裝入侵和強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在中國割占和強行租借土地,劃分勢力範圍,駐紮軍隊及干涉行政和司法等,使中國喪失了許多主權和政治上完全獨立的地位。同時,通過索取戰爭賠款、控制海關稅收、傾銷商品及壟斷財政金融等手段操縱中國的經濟命脈,使中國逐漸喪失經濟上的獨立而不得不依賴和受制於帝國主義列強。帝國主義列強的入侵,決不是為了給中華民族帶來文明和發展,把封建的中國變成資本主義的中國,而是要把中國變成它們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另一方面,帝國主義的侵略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解體,客觀上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一定條件,但並沒有使中國發展成為資本主義國家。這是因為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階級對農民的剝削依舊保持著,而且同買辦資本和高利貸資本的剝削結合在一起,在中國社會經濟生活中,占據著明顯的優勢。又因為中國民族資本有先天的不足,民族資本中商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占了很大部分,工業的比重不高,它所經營的,主要是輕工業,缺乏重工業的基礎,不能構成完整的工業體系,在技術和設備等方面,不得不依賴於外國資本和本國官僚資本。帝國主義與中國封建勢力、官僚資本相勾結,利用其政治、經濟特權和其他方面的優勢,極力阻止和排擠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外國資本、本國官僚資本和封建勢力的多重壓迫,不僅沒有成為中國經濟的主要形式,而且也不可能在整個社會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中國已經不再是一個完全的封建社會,也沒有發展成資本主義社會,而是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仍然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
但隨著辛亥革命的失敗和北洋軍閥專制統治對人民困苦的加劇,一些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開始重新思索救國圖存之路,而且世界形勢的新變化也為中國革命創造了轉變的客觀條件。概括起來,可以歸結為以下四個發麵:一是國際環境,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建立蘇維埃政權,成為人類歷史上的劃時代事件,俄國十月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歷史的方向,由此世界進入了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這就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國際環境,具備了轉變的時代條件;二是經濟條件,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西方主要帝國主義國家忙於在歐洲戰場廝殺無暇顧及中國,且歐戰各國需從中國進口原材料和農產品等因素的影響,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進入「黃金時期」;三是政治條件,隨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及歐戰結束後的外資企業的增加,中國工人階級隊伍也隨之壯大,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產業工人已達200萬人左右,成為一支日益重要的新興社會力量,到五四運動後期,中國工人階級已經以獨立的姿態正式登上政治舞台,開始形成為一支強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新的社會力量,成為了運動的主力軍;四是思想條件,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促使民主主義思想深入人心,俄國十月革命、五四運動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以廣泛傳播,尤其是五四運動的爆發與發展,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折點,在運動中,青年學生是先鋒,工人階級是主力軍。從此,一些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開始走上同工人相結合的道路,把馬克思主義傳播到工人中去,使中國具備了成立共產黨組織的思想和幹部條件。
縱觀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19年至1927年,被成為大革命時期;第二階段為1927年至1937年,被成為土地革命時期;第三階段為1937年至1945年,被成為抗日戰爭時期;第四階段為1945年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被稱為解放戰爭時期。
五四運動拉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帷幕,在國內、國際革命形勢的發展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新民主主義革命擁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此後,中國共產黨不斷發起工人暴動,反抗北洋政府統治。左邊這幅有些模糊的照片展示的是,作為中國工人運動第一個高潮起點的香港海員罷工,海員和市民歡慶罷工勝利的場景。這場罷工是1922年1月在香港舉行的,起因是海員要求增加工資,在克服港英當局種種阻撓和破壞下,罷工堅持了56天,迫使港英當局取消封閉海員工會的命令,答應為海員增加15%-30%的工資。這次勝利,增強了工人階級的鬥爭勇氣和信心,推動了全國工人運動的發展。右邊這幅圖描述的是京漢鐵路工人罷工遭到鎮壓的場景,1923年2月4日,在長達2000餘公里的京漢鐵路上,3萬名工人在3小時內有條不紊地舉行了總同盟罷工。3天後,在帝國主義勢力的支持下,吳佩孚調動軍警在京漢鐵路沿線血腥鎮壓罷工工人,前後犧牲者52人,受傷者300餘人,被捕入獄者40餘人,被開除而流亡者1000餘人,史稱二七慘案。這次慘案發生後,各地工會組織除廣東、湖南外都遭封閉,工人情緒一時趨於消沉,至此,持續13個月的中國工人運動暫時轉入低潮,在此期間全國發生大小罷工100餘次,參加人數30萬以上。
從京漢鐵路大罷工失敗的事實中中國共產黨人看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工人階級雖然有堅強的革命性,但人數畢竟少,如果不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結成最廣泛的統一戰線,黨就不可能把中國革命引向勝利。正是從這種情況出發,中國共產黨決定採取積極的步驟聯合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國民黨,推動國共合作的建立。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由孫中山主持在廣州舉行。在這次會議上對三民主義作出順應時代潮流的新解釋,事實上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標誌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正式形成。這一階段是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國共合作的進行,特別是大革命高潮的到來、北伐戰爭的勝利和工農運動的高漲,為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黨的思想、組織和制度等各方面的建設都有相當的進展。據1927年3月統計,黨員人數從1923年的四百餘人迅速達到了近六萬人,同時在全國除新疆、青海、貴州、西藏、台灣外,都建立了黨的組織或有了黨的活動。
隨著1926年11月北伐軍在江西戰場上取得決定性勝利,面對蓬勃發展的革命形勢,羽翼已經豐滿的蔣介石的反共面目越來越公開地暴露出來,國共合作開始面臨深刻的危機。終於在1927年,在國民黨右派的破壞和中共內部右傾錯誤思想的影響下,接連出現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國民大革命宣告失敗。
回顧整個大革命時期,應當說在初期和中期,黨的路線基本上是正確的,黨員群眾和黨的幹部的積極性是非常高的,因此獲得巨大的勝利。但是,一場偉大的革命很難在發動第一次衝擊時就贏得最後的勝利。大革命的失敗,從客觀方面講,是由於反革命力量強大,是由於資產階級發生嚴重動搖、統一戰線出現劇烈分化,是由於蔣介石集團、汪精衛集團在帝國主義勢力和地主階級、買辦資產階級拉攏和支持下,先後投入了反革命營壘。從主觀方面來說,這時的黨還處在幼年時期,缺乏應付如此複雜環境的政治經驗,缺乏對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基本問題的深刻認識,還不善於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的實踐結合起來。由此導致中國共產黨的中央領導機關在大革命的後期犯了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機會主義的錯誤,放棄了無產階級對於農民群眾、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領導權,尤其是武裝力量的領導權,使革命遭到失敗。
大革命失敗後的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的領導下,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率領黨所掌握和影響下的軍隊兩萬多人,在南昌城頭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之後的秋收起義,確定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從進攻大城市轉到向農村進軍,這是中國人民革命發展史上具有決定意義的新起點。繼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後,中國共產黨又於1927年12月11日發動了廣州起義。廣州起義是對國民黨反動派屠殺政策的又一次英勇反擊,但由於敵我力量對比懸殊,起義三天後即告失敗,廣東省委書記張太雷和許多革命者英勇犧牲。經過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以及同時期在各地舉行的一系列起義,党進入了創建紅軍的新時期,其到農村中發動和武裝農民,實行土地革命,建立農村根據地的基本政策也更為明確。
但當時的黨還處於幼年階段,時任中共中央主要領導人和許多共產黨人對中國政局的複雜性和中國革命的長期性缺乏認識,致使左傾錯誤思想在黨內滋生、發酵、並最終造成嚴重後果,直接表現為第五次反圍剿在王明左傾錯誤路線影響下失敗,迫使工農紅軍進入艱難的戰略轉移,開啟了歷時兩年的偉大長征。險境中,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黔北重鎮遵義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有關的轉折點。會議集中全力解決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尖銳批評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實行單純防禦、在戰略轉移中實行逃跑主義的錯誤。開始確立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從而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
此外,在這一時期,日本侵略者始終虎視眈眈不停步地向中國進攻,在1931年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了中國東北,並不斷向南推進。面對外敵入侵,中國共產黨主張停止內戰,一致抗戰;而國民黨為了穩固政權,採取「攘外必先安內」的不抵抗政策,致使大片國土淪陷。直到1936年,發生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中共中央在弄清情況後,以中華民族利益的大局為重,派周恩來前往西安,與張學良、楊虎城共同努力,經過談判,迫使蔣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聯紅抗日」的承諾,使西安事變得以和平解決,國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之後,中國共產黨還採取了一系列舉措動員全黨和全國人民鞏固和平,爭取民主,推動歷史潮流向著實行團結抗日、共御外侮的階段發展。
以「九一八事變」為起點,中國人民進入了艱苦卓絕的十四年抗戰時期。以國共第二次合作為代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全國人民團結一心,最終打敗了日本侵略者,維護了國家的主權獨立,極大地提高了國際地位。中國在此後成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應當說,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全國各族人民經過極其艱苦的鬥爭,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取得的。中國人民的巨大民族覺醒、空前民族團結和英勇民族抗爭,是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偉大的抗日戰爭喚起了全民族的危機意識和使命意識。同時,抗日戰爭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歷程中一個重要的階段。經過抗日戰爭,中國人民不僅打敗了日本侵略者,而且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徹底勝利和新中國的創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人民熱切希望實現和平、民主,建設新中國。中國共產黨反映人民的要求,為爭取和平民主進行了種種努力。1945年8月28日,國共進行重慶談判,毛澤東不顧個人安危,偕同周恩來、王若飛,在國民黨政府代表張治中、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陪同下,從延安乘專機親赴重慶,在當時成為轟動國內外的大事,使許多人進一步認清中國共產黨謀求和平的真誠願望,受到輿論的熱烈讚譽。這次談判歷時43天。1945年10月10日,雙方正式簽署《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儘管談判結果——國民黨承認和平團結的方針只是口頭上的,但卻使我黨獲得了政治上的主動,一旦內戰爆發,國民黨就在全國和全世介面前輸了理。另外,這次會談和達成的協議,還有力地推動了國民黨統治區的民主運動。這是人民力量的一個勝利。
從1945年9月到1946年6月,國民黨當局在美國政府的支持和援助下完成了戰爭的準備部署後,即撕毀停戰協定和政協協議,悍然向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全面內戰爆發。戰爭初期的形勢對於人民革命力量來說非常嚴峻。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的對比,國民黨都占有明顯優勢。1946年7月,國民黨軍隊的總兵力約430萬人,其中正規軍約200萬人;人民解放軍的總兵力只有約127萬人,其中野戰軍61萬人。雙方總兵力的對比為3.4:1。國民黨軍隊擁有裝備較好的陸海空軍;人民解放軍不僅沒有海軍和空軍,而且裝備基本上是繳自日、偽軍的步兵武器,僅有少數火炮。國民黨政府統治著約占全國76%的面積、3.39億人口的地區,控制著幾乎所有的大城市和絕大部分鐵路交通線,擁有全國大部分近代工業和人力、物力資源;解放區的土地面積只約占全國的24%,人口約1.36億,近代工業很少,基本上依靠傳統的農業經濟。
因此從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的一年稍多一點的時間裡,人民軍隊處於戰略防禦階段。憑藉著「為著粉碎蔣介石的進攻,必須和人民群眾親密合作,必須爭取一切可能爭取的人」的政治方針和「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軍事原則,在前八個月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後四個月努力打破了國民黨軍隊的重點進攻。
在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和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下,經過人民解放軍一年的作戰,戰爭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三路大軍挺進中原的戰略行動,促成了人民解放軍全國規模戰略進攻的總形勢。1948年秋,人民解放戰爭進入奪取全國性勝利的決定階段,中共中央抓住戰略決戰的有利時機,連續組織了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針對東北、華東、華北戰場的不同情況制定出各具特點的作戰方針,使三大戰役之間和各戰役的各個階段之間有機地聯繫起來,一環扣一環、一個勝利接一個勝利地向前發展,有力地保證了這場偉大的戰略決戰的勝利。
隨著渡江戰役的勝利,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占領國民黨的統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延續22年的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除台灣、西藏以及港澳以外的全部大陸領土都獲得了解放。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標誌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基本勝利。
重新回望這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可以說它的發生和勝利並非偶然,有其深刻的社會根源和雄厚的群眾基礎,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
首先,結束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最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從此,勞動人民成了新中國的主人。這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轉折點,標誌著中國社會進入了新的時期。
其次,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對世界歷史的發展也發生了巨大的影響。是繼十月革命勝利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衝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使帝國主義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擊,從而大大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中國從帝國主義統治的後方基地變成了反帝鬥爭的前哨陣地,大大增強了世界反帝國主義反殖民主義的力量。中國革命的勝利,大大激勵了許多類似中國這樣遭到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剝削壓迫的國家的人民,增強了他們鬥爭的信心和決心;它對國際局勢的發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鬥爭也具有深刻而久遠的影響。
最後,中國革命的勝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勝利。自鴉片戰爭以來,無數志士仁人前赴後繼為國家的獨立和富強而奮鬥,但都未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只有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指引下,中國人民才順利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在舊中國的統治。由於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共產黨被公認為全國各族人民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核心毛澤東同志被公認為中國共產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思想被公認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在總結中國革命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基礎上所形成的這些基本結論,成為中國人民的巨大精神財富。
總結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基本經驗,可以概括為以下四條:
一是正確的方向。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把中國革命引向勝利,是由於她堅持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正確方向。這是黨的一條最基本的經驗。自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的近80年的時間內,中國人民的反抗鬥爭從來都是沒有停止過的。但是,中國人民沒有什麼思想武器來抵禦帝國主義,只是在十月革命以後,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廣為傳播起來,中國人民才有了新的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社會革命論。它的生命力正是在於它是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的,在於它能夠在實踐中為人們認識真理開闢道路。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採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獨立自主地來思考和解決中國的問題,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實踐結合起來,從而成功地使其具有了為中國人民所理解接受和喜聞樂見的民族風格和民族形式。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使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深深地紮下根來,並被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轉化為對中國社會進行革命改造的偉大的物質力量。可以說,沒有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指引,就不會有中國革命的勝利?
二是正確的領導。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新中國。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舊民主主義革命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沒有一個像中國共產黨這樣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時刻代表著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利益的先進政黨的堅強領導。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指明了鬥爭的目標,在長期鬥爭的實踐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勝利的道路,並且把被人視為「一盤散沙」的中國人民團結和凝聚成萬眾一心的任何反動勢力也沒有可能戰勝的偉大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儘管中國人民的革命鬥爭也經歷過重重的挫折,走了許多彎路,但最終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是中國人民依據近代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所得出的一個科學的結論,是他們基於自己的切身體會所確認的偉大真理。
三是廣泛統一戰線。建立一個最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是中國革命勝利的基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革命對象是極其殘暴和兇惡的,同時,無產階級和地主大資產階級都只占人口的少數,最廣大的人民是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以及其他中間階級。因此,無產階級如果要取得革命的勝利,就必須爭取和聯合廣大的中間階級。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信這一點,並且堅持了在革命統一戰線中以無產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原則,從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幟下,把全國各族和各階層人民緊密地團結在自己的周圍,歷盡千辛萬苦,戰勝了許多艱難險阻,最終推翻了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這是中國革命勝利的另外一條重要的經驗。
四是中國革命發展的歷史必然。在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中,曾經實驗過資產階級的民主和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但是,它們最終都失敗了。事實證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就是因為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資產階級民主,以人民共和國代替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正如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總結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鬥爭28年來的經驗時,所指出的:「總結我們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工人階級(經過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我們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民主專政這個武器,團結全國除了反動派以外的一切人,穩步地走到目的地」。這是對中國共產黨近百年來革命鬥爭經驗的深刻總結。
以上就是本次黨課的全部內容,感謝大家的聆聽。
大家好。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黨課主題是《中國共產黨黨史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這一時期的時間跨度為1919年至1949年。
1939年,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首次明確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這個科學概念,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任務、性質、動力和前途等問題,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論述,並把新民主主義革命概括為「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948年,毛澤東《在晉綏幹部會議上的講話》中第一次全面、系統地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總政策,即「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
這裡既然講的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就有必要再解釋一下這個「新」的含義。所謂「新」,是相對於17-18世紀歐美國家發生的資產階級領導的,旨在推翻封建專制主義壓迫,確立資產階級統治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總的來說所謂「新」主要含義指:新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新的革命政黨(中國共產黨),新的領導階級(無產階級),新的革命理想(社會主義)。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開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來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為中國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它的目標是無產階級(通過中國共產黨)牢牢掌握革命領導權,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並及時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新中國的成立標誌著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1956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誌著中國新民主主義社會階段的結束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開始。
按照事件起因、經過、結果的客觀發展模式,對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介紹,將從其發生的歷史背景、革命歷程、偉大意義三方面來展開,其中,對第二部分革命歷程四個時期階段的介紹是本次分享內容的重點。
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東方大國,曾經創造出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對人類的發展做出過重大貢獻。然而,從1840年西方頭號資本主義強國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開始,中國逐漸喪失獨立的地位,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為反對外國資本—帝國主義和本國的封建統治,中國人民進行了一系列不屈不撓的鬥爭,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開端的五四運動正是在這樣的歷史大背景下爆發的。
1840年鴉片戰爭前,中國是一個獨立的封建國家,隨著封建社會內部商品經濟的產生和發展,已經孕育著資本主義的萌芽。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的不斷入侵,改變了中國社會發展的軌道,使社會性質發生了兩個根本性的變化:獨立的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的中國,封建的中國逐步變成半封建的中國。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是隨著帝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和迫使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而逐步形成的。
一方面,帝國主義列強通過政治的、經濟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國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帝國主義列強通過武裝入侵和強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在中國割占和強行租借土地,劃分勢力範圍,駐紮軍隊及干涉行政和司法等,使中國喪失了許多主權和政治上完全獨立的地位。同時,通過索取戰爭賠款、控制海關稅收、傾銷商品及壟斷財政金融等手段操縱中國的經濟命脈,使中國逐漸喪失經濟上的獨立而不得不依賴和受制於帝國主義列強。帝國主義列強的入侵,決不是為了給中華民族帶來文明和發展,把封建的中國變成資本主義的中國,而是要把中國變成它們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另一方面,帝國主義的侵略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解體,客觀上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一定條件,但並沒有使中國發展成為資本主義國家。這是因為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階級對農民的剝削依舊保持著,而且同買辦資本和高利貸資本的剝削結合在一起,在中國社會經濟生活中,占據著明顯的優勢。又因為中國民族資本有先天的不足,民族資本中商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占了很大部分,工業的比重不高,它所經營的,主要是輕工業,缺乏重工業的基礎,不能構成完整的工業體系,在技術和設備等方面,不得不依賴於外國資本和本國官僚資本。帝國主義與中國封建勢力、官僚資本相勾結,利用其政治、經濟特權和其他方面的優勢,極力阻止和排擠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外國資本、本國官僚資本和封建勢力的多重壓迫,不僅沒有成為中國經濟的主要形式,而且也不可能在整個社會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中國已經不再是一個完全的封建社會,也沒有發展成資本主義社會,而是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仍然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
但隨著辛亥革命的失敗和北洋軍閥專制統治對人民困苦的加劇,一些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開始重新思索救國圖存之路,而且世界形勢的新變化也為中國革命創造了轉變的客觀條件。概括起來,可以歸結為以下四個發麵:一是國際環境,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建立蘇維埃政權,成為人類歷史上的劃時代事件,俄國十月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歷史的方向,由此世界進入了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這就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國際環境,具備了轉變的時代條件;二是經濟條件,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西方主要帝國主義國家忙於在歐洲戰場廝殺無暇顧及中國,且歐戰各國需從中國進口原材料和農產品等因素的影響,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進入「黃金時期」;三是政治條件,隨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及歐戰結束後的外資企業的增加,中國工人階級隊伍也隨之壯大,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產業工人已達200萬人左右,成為一支日益重要的新興社會力量,到五四運動後期,中國工人階級已經以獨立的姿態正式登上政治舞台,開始形成為一支強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新的社會力量,成為了運動的主力軍;四是思想條件,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促使民主主義思想深入人心,俄國十月革命、五四運動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以廣泛傳播,尤其是五四運動的爆發與發展,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折點,在運動中,青年學生是先鋒,工人階級是主力軍。從此,一些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開始走上同工人相結合的道路,把馬克思主義傳播到工人中去,使中國具備了成立共產黨組織的思想和幹部條件。
縱觀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19年至1927年,被成為大革命時期;第二階段為1927年至1937年,被成為土地革命時期;第三階段為1937年至1945年,被成為抗日戰爭時期;第四階段為1945年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被稱為解放戰爭時期。
五四運動拉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帷幕,在國內、國際革命形勢的發展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新民主主義革命擁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此後,中國共產黨不斷發起工人暴動,反抗北洋政府統治。左邊這幅有些模糊的照片展示的是,作為中國工人運動第一個高潮起點的香港海員罷工,海員和市民歡慶罷工勝利的場景。這場罷工是1922年1月在香港舉行的,起因是海員要求增加工資,在克服港英當局種種阻撓和破壞下,罷工堅持了56天,迫使港英當局取消封閉海員工會的命令,答應為海員增加15%-30%的工資。這次勝利,增強了工人階級的鬥爭勇氣和信心,推動了全國工人運動的發展。右邊這幅圖描述的是京漢鐵路工人罷工遭到鎮壓的場景,1923年2月4日,在長達2000餘公里的京漢鐵路上,3萬名工人在3小時內有條不紊地舉行了總同盟罷工。3天後,在帝國主義勢力的支持下,吳佩孚調動軍警在京漢鐵路沿線血腥鎮壓罷工工人,前後犧牲者52人,受傷者300餘人,被捕入獄者40餘人,被開除而流亡者1000餘人,史稱二七慘案。這次慘案發生後,各地工會組織除廣東、湖南外都遭封閉,工人情緒一時趨於消沉,至此,持續13個月的中國工人運動暫時轉入低潮,在此期間全國發生大小罷工100餘次,參加人數30萬以上。
從京漢鐵路大罷工失敗的事實中中國共產黨人看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工人階級雖然有堅強的革命性,但人數畢竟少,如果不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結成最廣泛的統一戰線,黨就不可能把中國革命引向勝利。正是從這種情況出發,中國共產黨決定採取積極的步驟聯合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國民黨,推動國共合作的建立。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由孫中山主持在廣州舉行。在這次會議上對三民主義作出順應時代潮流的新解釋,事實上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標誌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正式形成。這一階段是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國共合作的進行,特別是大革命高潮的到來、北伐戰爭的勝利和工農運動的高漲,為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黨的思想、組織和制度等各方面的建設都有相當的進展。據1927年3月統計,黨員人數從1923年的四百餘人迅速達到了近六萬人,同時在全國除新疆、青海、貴州、西藏、台灣外,都建立了黨的組織或有了黨的活動。
隨著1926年11月北伐軍在江西戰場上取得決定性勝利,面對蓬勃發展的革命形勢,羽翼已經豐滿的蔣介石的反共面目越來越公開地暴露出來,國共合作開始面臨深刻的危機。終於在1927年,在國民黨右派的破壞和中共內部右傾錯誤思想的影響下,接連出現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國民大革命宣告失敗。
回顧整個大革命時期,應當說在初期和中期,黨的路線基本上是正確的,黨員群眾和黨的幹部的積極性是非常高的,因此獲得巨大的勝利。但是,一場偉大的革命很難在發動第一次衝擊時就贏得最後的勝利。大革命的失敗,從客觀方面講,是由於反革命力量強大,是由於資產階級發生嚴重動搖、統一戰線出現劇烈分化,是由於蔣介石集團、汪精衛集團在帝國主義勢力和地主階級、買辦資產階級拉攏和支持下,先後投入了反革命營壘。從主觀方面來說,這時的黨還處在幼年時期,缺乏應付如此複雜環境的政治經驗,缺乏對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基本問題的深刻認識,還不善於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的實踐結合起來。由此導致中國共產黨的中央領導機關在大革命的後期犯了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機會主義的錯誤,放棄了無產階級對於農民群眾、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領導權,尤其是武裝力量的領導權,使革命遭到失敗。
大革命失敗後的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的領導下,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率領黨所掌握和影響下的軍隊兩萬多人,在南昌城頭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之後的秋收起義,確定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從進攻大城市轉到向農村進軍,這是中國人民革命發展史上具有決定意義的新起點。繼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後,中國共產黨又於1927年12月11日發動了廣州起義。廣州起義是對國民黨反動派屠殺政策的又一次英勇反擊,但由於敵我力量對比懸殊,起義三天後即告失敗,廣東省委書記張太雷和許多革命者英勇犧牲。經過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以及同時期在各地舉行的一系列起義,党進入了創建紅軍的新時期,其到農村中發動和武裝農民,實行土地革命,建立農村根據地的基本政策也更為明確。
但當時的黨還處於幼年階段,時任中共中央主要領導人和許多共產黨人對中國政局的複雜性和中國革命的長期性缺乏認識,致使左傾錯誤思想在黨內滋生、發酵、並最終造成嚴重後果,直接表現為第五次反圍剿在王明左傾錯誤路線影響下失敗,迫使工農紅軍進入艱難的戰略轉移,開啟了歷時兩年的偉大長征。險境中,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黔北重鎮遵義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有關的轉折點。會議集中全力解決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尖銳批評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實行單純防禦、在戰略轉移中實行逃跑主義的錯誤。開始確立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從而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
此外,在這一時期,日本侵略者始終虎視眈眈不停步地向中國進攻,在1931年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了中國東北,並不斷向南推進。面對外敵入侵,中國共產黨主張停止內戰,一致抗戰;而國民黨為了穩固政權,採取「攘外必先安內」的不抵抗政策,致使大片國土淪陷。直到1936年,發生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中共中央在弄清情況後,以中華民族利益的大局為重,派周恩來前往西安,與張學良、楊虎城共同努力,經過談判,迫使蔣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聯紅抗日」的承諾,使西安事變得以和平解決,國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之後,中國共產黨還採取了一系列舉措動員全黨和全國人民鞏固和平,爭取民主,推動歷史潮流向著實行團結抗日、共御外侮的階段發展。
以「九一八事變」為起點,中國人民進入了艱苦卓絕的十四年抗戰時期。以國共第二次合作為代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全國人民團結一心,最終打敗了日本侵略者,維護了國家的主權獨立,極大地提高了國際地位。中國在此後成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應當說,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全國各族人民經過極其艱苦的鬥爭,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取得的。中國人民的巨大民族覺醒、空前民族團結和英勇民族抗爭,是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偉大的抗日戰爭喚起了全民族的危機意識和使命意識。同時,抗日戰爭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歷程中一個重要的階段。經過抗日戰爭,中國人民不僅打敗了日本侵略者,而且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徹底勝利和新中國的創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人民熱切希望實現和平、民主,建設新中國。中國共產黨反映人民的要求,為爭取和平民主進行了種種努力。1945年8月28日,國共進行重慶談判,毛澤東不顧個人安危,偕同周恩來、王若飛,在國民黨政府代表張治中、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陪同下,從延安乘專機親赴重慶,在當時成為轟動國內外的大事,使許多人進一步認清中國共產黨謀求和平的真誠願望,受到輿論的熱烈讚譽。這次談判歷時43天。1945年10月10日,雙方正式簽署《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儘管談判結果——國民黨承認和平團結的方針只是口頭上的,但卻使我黨獲得了政治上的主動,一旦內戰爆發,國民黨就在全國和全世介面前輸了理。另外,這次會談和達成的協議,還有力地推動了國民黨統治區的民主運動。這是人民力量的一個勝利。
從1945年9月到1946年6月,國民黨當局在美國政府的支持和援助下完成了戰爭的準備部署後,即撕毀停戰協定和政協協議,悍然向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全面內戰爆發。戰爭初期的形勢對於人民革命力量來說非常嚴峻。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的對比,國民黨都占有明顯優勢。1946年7月,國民黨軍隊的總兵力約430萬人,其中正規軍約200萬人;人民解放軍的總兵力只有約127萬人,其中野戰軍61萬人。雙方總兵力的對比為3.4:1。國民黨軍隊擁有裝備較好的陸海空軍;人民解放軍不僅沒有海軍和空軍,而且裝備基本上是繳自日、偽軍的步兵武器,僅有少數火炮。國民黨政府統治著約占全國76%的面積、3.39億人口的地區,控制著幾乎所有的大城市和絕大部分鐵路交通線,擁有全國大部分近代工業和人力、物力資源;解放區的土地面積只約占全國的24%,人口約1.36億,近代工業很少,基本上依靠傳統的農業經濟。
因此從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的一年稍多一點的時間裡,人民軍隊處於戰略防禦階段。憑藉著「為著粉碎蔣介石的進攻,必須和人民群眾親密合作,必須爭取一切可能爭取的人」的政治方針和「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軍事原則,在前八個月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後四個月努力打破了國民黨軍隊的重點進攻。
在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和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下,經過人民解放軍一年的作戰,戰爭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三路大軍挺進中原的戰略行動,促成了人民解放軍全國規模戰略進攻的總形勢。1948年秋,人民解放戰爭進入奪取全國性勝利的決定階段,中共中央抓住戰略決戰的有利時機,連續組織了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針對東北、華東、華北戰場的不同情況制定出各具特點的作戰方針,使三大戰役之間和各戰役的各個階段之間有機地聯繫起來,一環扣一環、一個勝利接一個勝利地向前發展,有力地保證了這場偉大的戰略決戰的勝利。
隨著渡江戰役的勝利,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占領國民黨的統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延續22年的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除台灣、西藏以及港澳以外的全部大陸領土都獲得了解放。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標誌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基本勝利。
重新回望這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可以說它的發生和勝利並非偶然,有其深刻的社會根源和雄厚的群眾基礎,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
首先,結束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最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從此,勞動人民成了新中國的主人。這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轉折點,標誌著中國社會進入了新的時期。
其次,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對世界歷史的發展也發生了巨大的影響。是繼十月革命勝利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衝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使帝國主義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擊,從而大大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中國從帝國主義統治的後方基地變成了反帝鬥爭的前哨陣地,大大增強了世界反帝國主義反殖民主義的力量。中國革命的勝利,大大激勵了許多類似中國這樣遭到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剝削壓迫的國家的人民,增強了他們鬥爭的信心和決心;它對國際局勢的發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鬥爭也具有深刻而久遠的影響。
最後,中國革命的勝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勝利。自鴉片戰爭以來,無數志士仁人前赴後繼為國家的獨立和富強而奮鬥,但都未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只有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指引下,中國人民才順利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在舊中國的統治。由於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共產黨被公認為全國各族人民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核心毛澤東同志被公認為中國共產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思想被公認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在總結中國革命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基礎上所形成的這些基本結論,成為中國人民的巨大精神財富。
總結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基本經驗,可以概括為以下四條:
一是正確的方向。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把中國革命引向勝利,是由於她堅持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正確方向。這是黨的一條最基本的經驗。自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的近80年的時間內,中國人民的反抗鬥爭從來都是沒有停止過的。但是,中國人民沒有什麼思想武器來抵禦帝國主義,只是在十月革命以後,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廣為傳播起來,中國人民才有了新的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社會革命論。它的生命力正是在於它是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的,在於它能夠在實踐中為人們認識真理開闢道路。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採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獨立自主地來思考和解決中國的問題,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實踐結合起來,從而成功地使其具有了為中國人民所理解接受和喜聞樂見的民族風格和民族形式。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使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深深地紮下根來,並被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轉化為對中國社會進行革命改造的偉大的物質力量。可以說,沒有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指引,就不會有中國革命的勝利?
二是正確的領導。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新中國。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舊民主主義革命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沒有一個像中國共產黨這樣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時刻代表著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利益的先進政黨的堅強領導。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指明了鬥爭的目標,在長期鬥爭的實踐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勝利的道路,並且把被人視為「一盤散沙」的中國人民團結和凝聚成萬眾一心的任何反動勢力也沒有可能戰勝的偉大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儘管中國人民的革命鬥爭也經歷過重重的挫折,走了許多彎路,但最終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是中國人民依據近代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所得出的一個科學的結論,是他們基於自己的切身體會所確認的偉大真理。
三是廣泛統一戰線。建立一個最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是中國革命勝利的基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革命對象是極其殘暴和兇惡的,同時,無產階級和地主大資產階級都只占人口的少數,最廣大的人民是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以及其他中間階級。因此,無產階級如果要取得革命的勝利,就必須爭取和聯合廣大的中間階級。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信這一點,並且堅持了在革命統一戰線中以無產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原則,從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幟下,把全國各族和各階層人民緊密地團結在自己的周圍,歷盡千辛萬苦,戰勝了許多艱難險阻,最終推翻了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這是中國革命勝利的另外一條重要的經驗。
四是中國革命發展的歷史必然。在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中,曾經實驗過資產階級的民主和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但是,它們最終都失敗了。事實證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就是因為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資產階級民主,以人民共和國代替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正如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總結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鬥爭28年來的經驗時,所指出的:「總結我們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工人階級(經過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我們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民主專政這個武器,團結全國除了反動派以外的一切人,穩步地走到目的地」。這是對中國共產黨近百年來革命鬥爭經驗的深刻總結。
以上就是本次黨課的全部內容,感謝大家的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