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是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這一時期,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並在此基礎上開始了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艱辛探索。回顧總結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奮鬥歷程,對於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與發展,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具有重要意義。
一、實現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標誌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偉大勝利。鑒於中國原本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不能直接走入社會主義,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立了新民主主義理論,強調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後,將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經過一個時期的新民主主義建設,在生產力水平得到較大提高的基礎上,再將新民主主義轉變為社會主義。
新中國成立後的頭3年,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肅清了國民黨反動派在大陸的殘餘武裝力量和各類土匪,實現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建立了各地各級的人民政府,沒收了官僚資本企業並把它們改造成為社會主義國營企業,統一了全國財政,穩定了物價,完成了新解放地區土地制度的改革,鎮壓了反革命,進行了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開展了打退資產階級進攻的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騙國家財產、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的「五反」運動,對舊中國的教育科學文化事業進行了很有成效的改造。在勝利完成繁重的社會改革任務和進行偉大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爭的同時,迅速恢復了在舊中國遭到嚴重破壞的國民經濟,全國工農業生產1952年底達到歷史的最高水平。
到1953年,抗美援朝取得了重大勝利,新解放地區的土地改革已經完成,經過3年多的努力,國民經濟已經恢復,國營經濟得以建立並起到領導作用,對私人資本主義採取的利用、限制政策取得了很大成功,人民民主政權更為鞏固。1953年下半年,中共中央提出了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這就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並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即「一化三改」。為了實現國家工業化,從1953年起開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這期間,建設了一批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工礦企業,生產出了新中國的第一架飛機、第一輛汽車,邁出了新中國工業化的第一步。在國家工業化起步的同時,社會主義改造也順利進行。對於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主要是通過國家資本主義的形式,實現對資產階級的和平贖買。從上看,在1953年以前,重點放在工業中的委託加工、計劃訂貨、統購包銷和商業中的委託經銷代銷等初級形式。1954年到1955年底,是單個企業公私合營發展階段。1955年11月,中共中央召開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問題工作會議,確定把對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從單個企業的公私合營推進到全行業公私合營階段。全行業的公私合營後,企業的生產資料由原來單個企業公私合營的公私共有,轉歸國家支配。這時企業基本上屬於社會主義性質的了。1955年底和1956年初,各地掀起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高潮。到這一年的第一季度末,除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各地基本上實現了全行業的公私合營。到1956年底,全國資本主義工商業實現了所有制的改造。
對於手工業的合作化,主要採取積極領導、穩步前進的方針。組織形式是由手工業生產合作小組、供銷合作社到生產合作社,步驟是從供銷入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逐步實行社會主義改造。
隨著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基本建立。社會主義改造儘管也有一些不足,如改造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形式過於簡單劃一等,但在這樣複雜、困難、深刻的社會變革中,沒有引起社會震盪,經濟不但沒有下降反而得到了很大增長,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偉大的創造和了不起的奇蹟。
二、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艱辛探索
1956年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取得重大勝利的一年,也是在這一年我們黨提出了許多重要理論和主張,對後來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開知識分子問題會議。會上,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宣布,經過幾年的思想改造,知識界的面貌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知識分子已經成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會議發出了「向現代科學進軍」的號召。為了促進社會主義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黨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同年4月,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了《論十大關係》的報告,其基本方針是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1957年2月,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發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講話。這篇講話總結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中的歷史經驗,研究回答了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後出現的新問題,提出了嚴格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矛盾、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理論,科學地闡明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問題,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發展。
從1957年6月開始,由於對形勢作了嚴重脫離實際的估計,反右派鬥爭出現了嚴重的擴大化,造成了不幸的後果。反右派鬥爭之後,黨的領導人試圖將主要注意力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進行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加快發展生產力,迅速改變中國經濟文化落後的面貌,以鞏固社會主義制度。但由於缺乏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正確認識,對建設社會主義急於求成,片面誇大主觀意志和主觀努力的作用,1958年全國發動了「大躍進」運動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大躍進」過程中,全國人民以迅速改變中國貧窮落後面貌的信心和決心,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幹勁。但是,「大躍進」嚴重脫離實際,違背了客觀經濟規律,助長了瞎指揮和浮誇風,並導致了國民經濟比例的嚴重失調。同時,由於高指標和浮誇風的影響,全國農村一哄而起,大辦「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嚴重挫傷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加之從1959年起,我國連續3年遭遇較嚴重的自然災害,糧食產量連年下降,國民經濟遭到了嚴重的困難,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降低。嚴重的困難使人們一度發熱的頭腦清醒起來。1960年冬,中共中央和毛澤東開始糾正農村工作中的「左」傾錯誤,並且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由於採取一系列果斷措施,到1962年底,國民經濟開始好轉。
在共和國經濟面臨嚴重困難的時候,全國人民為克服暫時困難而忘我工作,湧現出了王進喜、雷鋒、焦裕祿等無數英雄模範人物。1964年10月,成功地爆炸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石油工人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建成了大慶油田,實現了原油和石油產品自給。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開的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宣布:調整國民經濟的任務已經基本完成,整個國民經濟即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要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
三、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產生的重大影響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特別是從1956年至1976年的20年間,雖然曾走過彎路,出現過挫折,但仍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積累了極其豐富的經驗教訓,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做了重要準備。
新中國成立以後,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在迅速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國民經濟的基礎上,不失時機地提出了過渡時期總路線,創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使中國這個當時占世界人口1/4的東方大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這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奠定了基本的制度基礎。沒有這場深刻的社會變革,沒有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就無從談起。
新中國成立前,中國是一個「一窮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經過近30年的努力,我國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科學、教育、文化、新聞、出版、衛生、體育等事業取得了重要進步,這些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物質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繫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開放歷史新時期開創的,但也是在新中國已經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並進行了20多年建設的基礎上開創的。雖然這兩個歷史時期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導、方針政策、實際工作上有很大差別,但兩者決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對立的。不能用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
要深刻體會、全面準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樹牢「四個意識」,按照「五位一體」戰略布局。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直。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引導廣大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黨的歷史使命不懈努力。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發展,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中作出新貢獻。要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保證。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歷史研討發言材料[朗讀]
近期,省院黨組召開集體學習擴大會,專題學習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歷史,進一步研究部署黨史學習教育工作。「了解歷史,才能看得遠;永葆初心,才能走得遠。鄂豫皖蘇區根據地是我們黨的重要建黨基地,也是中國工農紅軍的誕生地之一……」「70年在人類發展史上只是瞬間,但是中國人民在這70年里,卻創造了波潤壯闊、驚天動地的歷史,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九一九年,中國發生了五四運動。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孫中山在絕望里,遇到了十月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會上,與會人員專題學習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歷史,集體學習了xx《論中國共產黨歷史》《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關於中國共產黨歷史論述摘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1949—2019)》部分章節內容。下面談幾點體會:
回顧黨史,我們黨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克服了千辛萬苦,歷盡了千難萬險,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偉大勝利,把我們的國家建設成為了世界強國;今天,搞建設、謀發展、解難題,同樣需要理想信念,同樣需要精神動力。那麼,作為年輕一代的黨員,毫無疑問,必須將這個堅定的信念傳承下去,作為一名基層幹部,吃苦耐勞、踏實肯干、求真務實更是必備的精神,只有以不怕苦不怕累的信念,踏實幹好基層工作,從便民處著手,於細微處用心,才能打好基層組織建設這場仗。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在不同的村組宣講時,大多是重複的內容,宣講員宣講次數多了可能會覺得千篇一律、索然無味,因此要在每一次宣講時體味不同的民生民意,每一次坐在聽眾面前,都要提醒自己「沉住氣」,是多少革命先輩的犧牲,才成就了平安幸福的今天。員要堅守初心、牢記使命,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把學習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用實踐證明「我為群眾辦實事」,解決基層的困難事、群眾的煩心事。我們黨的每一段革命歷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動教材,我們可以從中了解黨和國家事業的來龍去脈,汲取歷史經驗。我們學習百年黨史的同時,也要將金寨革命歷史宣講出去,金寨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紅色歷史底蘊深厚。宣講員要提高自身理論素質,了解並學習金寨革命史,做好宣講前的理論準備工作,多思考是什麼樣的精神讓鄂豫皖蘇區能夠「二十八年紅旗不倒」,為什麼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能夠站住腳、紮下根等問題。只有宣講員深刻理解黨的理論知識,才能把革命歷史講清楚、講透徹,在基層黨史宣講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讓黨史宣講內容多一些「嚼頭」?
回顧黨史,我們黨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克服了千辛萬苦,歷盡了千難萬險,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偉大勝利,把我們的國家建設成為了世界強國;今天,搞建設、謀發展、解難題,同樣需要理想信念,同樣需要精神動力。那麼,作為年輕一代的黨員,毫無疑問,必須將這個堅定的信念傳承下去,作為一名基層幹部,吃苦耐勞、踏實肯干、求真務實更是必備的精神,只有以不怕苦不怕累的信念,踏實幹好基層工作,從便民處著手,於細微處用心,才能打好基層組織建設這場仗。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在不同的村組宣講時,大多是重複的內容,宣講員宣講次數多了可能會覺得千篇一律、索然無味,因此要在每一次宣講時體味不同的民生民意,每一次坐在聽眾面前,都要提醒自己「沉住氣」,是多少革命先輩的犧牲,才成就了平安幸福的今天。員要堅守初心、牢記使命,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把學習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用實踐證明「我為群眾辦實事」,解決基層的困難事、群眾的煩心事。我們黨的每一段革命歷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動教材,我們可以從中了解黨和國家事業的來龍去脈,汲取歷史經驗。我們學習百年黨史的同時,也要將金寨革命歷史宣講出去,金寨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紅色歷史底蘊深厚。宣講員要提高自身理論素質,了解並學習金寨革命史,做好宣講前的理論準備工作,多思考是什麼樣的精神讓鄂豫皖蘇區能夠「二十八年紅旗不倒」,為什麼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能夠站住腳、紮下根等問題。只有宣講員深刻理解黨的理論知識,才能把革命歷史講清楚、講透徹,在基層黨史宣講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讓黨史宣講內容多一些「嚼頭」?
根據上級統一安排,組織全體黨員幹部開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歷史專題學習研討,在深學細悟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堅持學史明理,從黨的百年歷史中感悟真理的力量;堅持學史增信,從黨的百年歷史中築牢理想信念;堅持學史崇德,從黨的百年中傳承紅色基因;堅持學史力行,從黨的百年歷史中汲取奮進的力量。要準確把握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歷史脈絡,要深刻理解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歷史貢獻,要傳承和發揚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歷史創造的偉大精神財富,傳承紅色精神,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昂揚鬥志,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勇挑重擔、苦幹實幹。
1921年到今年,中國共產黨走過了100個風雨春秋,這一百年,是久經磨難的一百年,是不斷積極進取的一百年,先輩們用鮮血告訴我們,只有往前走才能看到光明,只有鬥爭才能打敗壓迫。面臨當今新時代下嚴峻複雜的形勢,國際挑戰來勢洶洶,我們要更加堅定對黨的事業的崇高信念,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樑,迎難而上、逆風前行,在風吹雨打中始終不渝、堅定不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從篳路藍縷到現在的繁榮富強,經歷過失敗,也經歷過苦難,從萬里長徵到星辰大海,一個個奮鬥的身影繪就了艱辛而輝煌的中國共產黨。
歷史,他們從沒有放棄過追尋光明的腳步,他們始終堅信,正義的拳頭終會勝利。「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當今和平年代的我們,更應該堅定信念,拿出改變自己、改變社會、改變國家、改變未來的信心,在改革發展最前沿,磨礪鍛鍊、勇挑重擔。
1921年到今年,中國共產黨走過了100個風雨春秋,這一百年,是久經磨難的一百年,是不斷積極進取的一百年,先輩們用鮮血告訴我們,只有往前走才能看到光明,只有鬥爭才能打敗壓迫。面臨當今新時代下嚴峻複雜的形勢,國際挑戰來勢洶洶,我們要更加堅定對黨的事業的崇高信念,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樑,迎難而上、逆風前行,在風吹雨打中始終不渝、堅定不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從篳路藍縷到現在的繁榮富強,經歷過失敗,也經歷過苦難,從萬里長徵到星辰大海,一個個奮鬥的身影繪就了艱辛而輝煌的中國共產黨。
歷史,他們從沒有放棄過追尋光明的腳步,他們始終堅信,正義的拳頭終會勝利。「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當今和平年代的我們,更應該堅定信念,拿出改變自己、改變社會、改變國家、改變未來的信心,在改革發展最前沿,磨礪鍛鍊、勇挑重擔。
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是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這一時期,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並在此基礎上開始了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艱辛探索。回顧總結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奮鬥歷程,對於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與發展,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具有重要意義。
一、實現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標誌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偉大勝利。鑒於中國原本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不能直接走入社會主義,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立了新民主主義理論,強調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後,將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經過一個時期的新民主主義建設,在生產力水平得到較大提高的基礎上,再將新民主主義轉變為社會主義。
新中國成立後的頭3年,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肅清了國民黨反動派在大陸的殘餘武裝力量和各類土匪,實現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建立了各地各級的人民政府,沒收了官僚資本企業並把它們改造成為社會主義國營企業,統一了全國財政,穩定了物價,完成了新解放地區土地制度的改革,鎮壓了反革命,進行了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開展了打退資產階級進攻的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騙國家財產、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的「五反」運動,對舊中國的教育科學文化事業進行了很有成效的改造。在勝利完成繁重的社會改革任務和進行偉大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爭的同時,迅速恢復了在舊中國遭到嚴重破壞的國民經濟,全國工農業生產1952年底達到歷史的最高水平。
到1953年,抗美援朝取得了重大勝利,新解放地區的土地改革已經完成,經過3年多的努力,國民經濟已經恢復,國營經濟得以建立並起到領導作用,對私人資本主義採取的利用、限制政策取得了很大成功,人民民主政權更為鞏固。1953年下半年,中共中央提出了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這就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並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即「一化三改」。為了實現國家工業化,從1953年起開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這期間,建設了一批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工礦企業,生產出了新中國的第一架飛機、第一輛汽車,邁出了新中國工業化的第一步。在國家工業化起步的同時,社會主義改造也順利進行。對於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主要是通過國家資本主義的形式,實現對資產階級的和平贖買。從實踐上看,在1953年以前,重點放在工業中的委託加工、計劃訂貨、統購包銷和商業中的委託經銷代銷等初級形式。1954年到1955年底,是單個企業公私合營發展階段。1955年11月,中共中央召開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問題工作會議,確定把對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從單個企業的公私合營推進到全行業公私合營階段。全行業的公私合營後,企業的生產資料由原來單個企業公私合營的公私共有,轉歸國家支配。這時企業基本上屬於社會主義性質的了。1955年底和1956年初,各地掀起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高潮。到這一年的第一季度末,除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各地基本上實現了全行業的公私合營。到1956年底,全國資本主義工商業實現了所有制的改造。
對於手工業的合作化,主要採取積極領導、穩步前進的方針。組織形式是由手工業生產合作小組、供銷合作社到生產合作社,步驟是從供銷入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逐步實行社會主義改造。
隨著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基本建立。社會主義改造儘管也有一些不足,如改造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形式過於簡單劃一等,但在這樣複雜、困難、深刻的社會變革中,沒有引起社會震盪,經濟不但沒有下降反而得到了很大增長,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偉大的創造和了不起的奇蹟。
二、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艱辛探索
1956年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取得重大勝利的一年,也是在這一年我們黨提出了許多重要理論和主張,對後來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開知識分子問題會議。會上,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宣布,經過幾年的思想改造,知識界的面貌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知識分子已經成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會議發出了「向現代科學進軍」的號召。為了促進社會主義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黨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同年4月,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了《論十大關係》的報告,其基本方針是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1957年2月,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發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講話。這篇講話總結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中的歷史經驗,研究回答了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後出現的新問題,提出了嚴格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矛盾、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理論,科學地闡明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問題,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發展。
從1957年6月開始,由於對形勢作了嚴重脫離實際的估計,反右派鬥爭出現了嚴重的擴大化,造成了不幸的後果。反右派鬥爭之後,黨的領導人試圖將主要注意力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進行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加快發展生產力,迅速改變中國經濟文化落後的面貌,以鞏固社會主義制度。但由於缺乏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正確認識,對建設社會主義急於求成,片面誇大主觀意志和主觀努力的作用,1958年全國發動了「大躍進」運動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大躍進」過程中,全國人民以迅速改變中國貧窮落後面貌的信心和決心,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幹勁。但是,「大躍進」嚴重脫離實際,違背了客觀經濟規律,助長了瞎指揮和浮誇風,並導致了國民經濟比例的嚴重失調。同時,由於高指標和浮誇風的影響,全國農村一哄而起,大辦「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嚴重挫傷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加之從1959年起,我國連續3年遭遇較嚴重的自然災害,糧食產量連年下降,國民經濟遭到了嚴重的困難,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降低。嚴重的困難使人們一度發熱的頭腦清醒起來。1960年冬,中共中央和毛澤東開始糾正農村工作中的「左」傾錯誤,並且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由於採取一系列果斷措施,到1962年底,國民經濟開始好轉。
在共和國經濟面臨嚴重困難的時候,全國人民為克服暫時困難而忘我工作,湧現出了王進喜、雷鋒、焦裕祿等無數英雄模範人物。1964年10月,成功地爆炸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石油工人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建成了大慶油田,實現了原油和石油產品自給。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開的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宣布:調整國民經濟的任務已經基本完成,整個國民經濟即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要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
三、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產生的重大影響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特別是從1956年至1976年的20年間,雖然曾走過彎路,出現過挫折,但仍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積累了極其豐富的經驗教訓,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做了重要準備。
新中國成立以後,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在迅速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國民經濟的基礎上,不失時機地提出了過渡時期總路線,創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使中國這個當時占世界人口1/4的東方大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這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奠定了基本的制度基礎。沒有這場深刻的社會變革,沒有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就無從談起。
新中國成立前,中國是一個「一窮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經過近30年的努力,我國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科學、教育、文化、新聞、出版、衛生、體育等事業取得了重要進步,這些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物質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繫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開創的,但也是在新中國已經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並進行了20多年建設的基礎上開創的。雖然這兩個歷史時期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導、方針政策、實際工作上有很大差別,但兩者決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對立的。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
要深刻體會、全面準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樹牢「四個意識」,按照「五位一體」戰略布局。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直。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引導廣大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黨的歷史使命不懈努力。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發展,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中作出新貢獻。要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保證。
一、實現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標誌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偉大勝利。鑒於中國原本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不能直接走入社會主義,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立了新民主主義理論,強調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後,將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經過一個時期的新民主主義建設,在生產力水平得到較大提高的基礎上,再將新民主主義轉變為社會主義。
新中國成立後的頭3年,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肅清了國民黨反動派在大陸的殘餘武裝力量和各類土匪,實現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建立了各地各級的人民政府,沒收了官僚資本企業並把它們改造成為社會主義國營企業,統一了全國財政,穩定了物價,完成了新解放地區土地制度的改革,鎮壓了反革命,進行了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開展了打退資產階級進攻的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騙國家財產、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的「五反」運動,對舊中國的教育科學文化事業進行了很有成效的改造。在勝利完成繁重的社會改革任務和進行偉大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爭的同時,迅速恢復了在舊中國遭到嚴重破壞的國民經濟,全國工農業生產1952年底達到歷史的最高水平。
到1953年,抗美援朝取得了重大勝利,新解放地區的土地改革已經完成,經過3年多的努力,國民經濟已經恢復,國營經濟得以建立並起到領導作用,對私人資本主義採取的利用、限制政策取得了很大成功,人民民主政權更為鞏固。1953年下半年,中共中央提出了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這就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並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即「一化三改」。為了實現國家工業化,從1953年起開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這期間,建設了一批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工礦企業,生產出了新中國的第一架飛機、第一輛汽車,邁出了新中國工業化的第一步。在國家工業化起步的同時,社會主義改造也順利進行。對於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主要是通過國家資本主義的形式,實現對資產階級的和平贖買。從實踐上看,在1953年以前,重點放在工業中的委託加工、計劃訂貨、統購包銷和商業中的委託經銷代銷等初級形式。1954年到1955年底,是單個企業公私合營發展階段。1955年11月,中共中央召開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問題工作會議,確定把對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從單個企業的公私合營推進到全行業公私合營階段。全行業的公私合營後,企業的生產資料由原來單個企業公私合營的公私共有,轉歸國家支配。這時企業基本上屬於社會主義性質的了。1955年底和1956年初,各地掀起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高潮。到這一年的第一季度末,除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各地基本上實現了全行業的公私合營。到1956年底,全國資本主義工商業實現了所有制的改造。
對於手工業的合作化,主要採取積極領導、穩步前進的方針。組織形式是由手工業生產合作小組、供銷合作社到生產合作社,步驟是從供銷入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逐步實行社會主義改造。
隨著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基本建立。社會主義改造儘管也有一些不足,如改造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形式過於簡單劃一等,但在這樣複雜、困難、深刻的社會變革中,沒有引起社會震盪,經濟不但沒有下降反而得到了很大增長,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偉大的創造和了不起的奇蹟。
二、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艱辛探索
1956年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取得重大勝利的一年,也是在這一年我們黨提出了許多重要理論和主張,對後來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開知識分子問題會議。會上,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宣布,經過幾年的思想改造,知識界的面貌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知識分子已經成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會議發出了「向現代科學進軍」的號召。為了促進社會主義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黨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同年4月,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了《論十大關係》的報告,其基本方針是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1957年2月,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發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講話。這篇講話總結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中的歷史經驗,研究回答了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後出現的新問題,提出了嚴格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矛盾、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理論,科學地闡明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問題,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發展。
從1957年6月開始,由於對形勢作了嚴重脫離實際的估計,反右派鬥爭出現了嚴重的擴大化,造成了不幸的後果。反右派鬥爭之後,黨的領導人試圖將主要注意力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進行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加快發展生產力,迅速改變中國經濟文化落後的面貌,以鞏固社會主義制度。但由於缺乏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正確認識,對建設社會主義急於求成,片面誇大主觀意志和主觀努力的作用,1958年全國發動了「大躍進」運動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大躍進」過程中,全國人民以迅速改變中國貧窮落後面貌的信心和決心,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幹勁。但是,「大躍進」嚴重脫離實際,違背了客觀經濟規律,助長了瞎指揮和浮誇風,並導致了國民經濟比例的嚴重失調。同時,由於高指標和浮誇風的影響,全國農村一哄而起,大辦「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嚴重挫傷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加之從1959年起,我國連續3年遭遇較嚴重的自然災害,糧食產量連年下降,國民經濟遭到了嚴重的困難,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降低。嚴重的困難使人們一度發熱的頭腦清醒起來。1960年冬,中共中央和毛澤東開始糾正農村工作中的「左」傾錯誤,並且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由於採取一系列果斷措施,到1962年底,國民經濟開始好轉。
在共和國經濟面臨嚴重困難的時候,全國人民為克服暫時困難而忘我工作,湧現出了王進喜、雷鋒、焦裕祿等無數英雄模範人物。1964年10月,成功地爆炸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石油工人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建成了大慶油田,實現了原油和石油產品自給。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開的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宣布:調整國民經濟的任務已經基本完成,整個國民經濟即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要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
三、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產生的重大影響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特別是從1956年至1976年的20年間,雖然曾走過彎路,出現過挫折,但仍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積累了極其豐富的經驗教訓,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做了重要準備。
新中國成立以後,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在迅速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國民經濟的基礎上,不失時機地提出了過渡時期總路線,創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使中國這個當時占世界人口1/4的東方大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這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奠定了基本的制度基礎。沒有這場深刻的社會變革,沒有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就無從談起。
新中國成立前,中國是一個「一窮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經過近30年的努力,我國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科學、教育、文化、新聞、出版、衛生、體育等事業取得了重要進步,這些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物質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繫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開創的,但也是在新中國已經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並進行了20多年建設的基礎上開創的。雖然這兩個歷史時期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導、方針政策、實際工作上有很大差別,但兩者決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對立的。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
要深刻體會、全面準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樹牢「四個意識」,按照「五位一體」戰略布局。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直。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引導廣大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黨的歷史使命不懈努力。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發展,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中作出新貢獻。要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保證。
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這一時期,新中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並開始了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艱辛探索。回顧總結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艱辛奮鬥歷程,曲折探求過程,偉大轉折征程,對於我們迎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面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大而現實的意義。
一、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用3年時間,戰勝了前進道路上的困難,接著在恢復國民經濟的基礎上,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極大地發展了生產力。通過肅清國民黨反動派在大陸的殘餘武裝力量和各地土匪,實現西藏的和平解放,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迅速恢復和發展了國民經濟,開始有計劃的經濟建設,為從新民主主義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準備了政治與經濟的前提。順利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工農業生產持續穩定增長,極大地提升了人民生活水平。1953年開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至1957年結束,全面超額完成了「一五」計劃任務,在戰爭的廢墟上建立起了新型的工農業結構,建立了自己的工業體系,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隨著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基本建立,這是一個偉大的創造和了不起的奇蹟。
二、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前進時期
在社會主義道路的艱難探索中,共產黨人戰天鬥地的精神無一不讓人動容。從1956年到1966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年,雖然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困難,但仍然取得了不可否認的巨大成就。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大慶石油工人,以「寧肯少活20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決心,建設了我國最大的石油基地。河南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以「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赤誠,拖著慢性肝病的身體帶領全縣人民封沙、治水、改地。河南林縣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用十年時間,在峰巒疊嶂的太行山上逢山開路,遇河架橋,建成了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一大批科學家。三線建設者「三塊石頭支口鍋,帳篷搭在山窩窩」,依靠人力搬運成千上萬噸的大型機械,建成「象牙微雕「式的現代化大型企業—四川攀枝花鋼鐵基地。
為了建設繁榮富強的新中國,翻身做了主人的中國人民與時間賽跑,用實地行動證明了:與困難作鬥爭,是物質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對壘。他們是中國共黨人的優秀代表,他們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是他們挺起了民族復興的脊樑,面對祖國偉大母親遭受的困難,毅然地選擇於改變貧窮面貌的艱辛努力中,用生命鮮血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的英雄讚歌。有幸處於新時代的我輩,更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艱苦奮鬥、奮發圖強,努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三、文化大革命時期
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在東歐、蘇聯發生劇變的情況下,辯證看待毛澤東發動「文革」的動機,對防止和平演變是有意義的,要承認毛澤東發動「文革」的意圖中,包含某種合理性。要深刻總結「文革」的歷史教訓,建設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原則,不能搞個人崇拜,必須健全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
四、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時期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這個時期的鮮明歷史特點和基本內容。
一、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用3年時間,戰勝了前進道路上的困難,接著在恢復國民經濟的基礎上,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極大地發展了生產力。通過肅清國民黨反動派在大陸的殘餘武裝力量和各地土匪,實現西藏的和平解放,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迅速恢復和發展了國民經濟,開始有計劃的經濟建設,為從新民主主義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準備了政治與經濟的前提。順利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工農業生產持續穩定增長,極大地提升了人民生活水平。1953年開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至1957年結束,全面超額完成了「一五」計劃任務,在戰爭的廢墟上建立起了新型的工農業結構,建立了自己的工業體系,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隨著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基本建立,這是一個偉大的創造和了不起的奇蹟。
二、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前進時期
在社會主義道路的艱難探索中,共產黨人戰天鬥地的精神無一不讓人動容。從1956年到1966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年,雖然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困難,但仍然取得了不可否認的巨大成就。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大慶石油工人,以「寧肯少活20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決心,建設了我國最大的石油基地。河南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以「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赤誠,拖著慢性肝病的身體帶領全縣人民封沙、治水、改地。河南林縣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用十年時間,在峰巒疊嶂的太行山上逢山開路,遇河架橋,建成了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一大批科學家。三線建設者「三塊石頭支口鍋,帳篷搭在山窩窩」,依靠人力搬運成千上萬噸的大型機械,建成「象牙微雕「式的現代化大型企業—四川攀枝花鋼鐵基地。
為了建設繁榮富強的新中國,翻身做了主人的中國人民與時間賽跑,用實地行動證明了:與困難作鬥爭,是物質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對壘。他們是中國共黨人的優秀代表,他們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是他們挺起了民族復興的脊樑,面對祖國偉大母親遭受的困難,毅然地選擇於改變貧窮面貌的艱辛努力中,用生命鮮血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的英雄讚歌。有幸處於新時代的我輩,更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艱苦奮鬥、奮發圖強,努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三、文化大革命時期
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在東歐、蘇聯發生劇變的情況下,辯證看待毛澤東發動「文革」的動機,對防止和平演變是有意義的,要承認毛澤東發動「文革」的意圖中,包含某種合理性。要深刻總結「文革」的歷史教訓,建設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原則,不能搞個人崇拜,必須健全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
四、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時期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這個時期的鮮明歷史特點和基本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