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控制醫院感染最簡單,最有效,最方便,最經濟方法答:洗手啊!
2、何為手衛生。
答:手衛生為洗手、手消毒或外科手消毒的總稱。
3、一般手衛生設施包括:
答:洗手用的流動水、洗手池、清潔劑、手消毒劑、水龍頭開關、干手紙巾、干手機或毛巾。
4、醫務人員在下列情況下應當洗手:
答:①直接接觸病人前後,接觸不同病人之間,從同一病人身體的污染部位到清潔部位。
②接觸病人黏膜、破損皮膚或傷口前後,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傷口敷料之後;③穿脫隔離衣前後,摘手套後。
④進行無菌操作前後,處理清潔、無菌物品之前,處理污染物品之後;⑤當醫務人員的手有可見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體液污染後。
5、醫務人員洗手的方法是:
答:①採用流動水洗手,使雙手充分浸濕。
②取適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勻塗抹至整個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縫。
③認真揉搓雙手至少15秒鐘,應注意清洗雙手所有皮膚,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縫,具體揉搓步驟為:a)掌心相對,手指併攏,相互揉搓。
b)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交換進行;c)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指縫相互揉搓。
d)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e)彎曲手指使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f)將五個手指尖併攏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g)必要時增加對手腕的清洗。
6、醫務人員在下列情況時應當進行手消毒:
答:①檢查、治療、護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②出入隔離病房、重症監護病房、燒傷病房、新生兒重症病房和傳染病病房等醫院感染重點部門前後;③接觸具有傳染性的血液、體液和分泌物以及被傳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後;④雙手直接為傳染病病人進行檢查、治療、護理或處理傳染病人污物之後;⑤需雙手保持較長時間抗菌活性時。
7、醫院感染流行病學三大要素是什麼?
答:三大要素是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
8、何謂醫院感染爆發流行?答:醫院感染暴發:是指在醫療機構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時間內發生3例以上同種同源感染病例的現象。
9、暴發流行的常見傳播方式有哪幾種。
答:共同來源、帶菌者傳播、交叉感染、空氣傳播和其他方式。10、預防抗菌藥物耐藥的12項措施包括:
答:
11、標準預防的概念。
答:標準預防是針對醫院所有病人使用的一種預防,將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包括汗液)均視為具有傳染性,在接觸上述物質、粘膜與非完整皮膚時必須採取相應的隔離措施。包括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傳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傳播;既要防止病人將疾病傳染給醫務人員,又要防止醫務人員將疾病傳染給病人,強調雙向防護。
12、標準預防的具體方法與措施。
答:標準預防適用於所有病人的診斷、治療、護理等操作的全過程,當醫務人員每一次進行可能與污染物接觸時,必須戴手套,有可能污染其它部位時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標準預防的措施主要包括:⑴手衛生⑵戴手套。
⑶正確使用口罩、防護鏡和面罩⑷適時穿隔離衣、防護服、鞋套。
⑸污染的醫療儀器設備或物品的處理:
①可復用的醫療用品和醫療設備,在用於下一病人時,根據規定進行消毒或滅菌處理。
②處理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儀器設備時,要防止工作人員皮膚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防止將病原微生物傳播給病人和污染環境。
③需重複使用的利器,應放在防刺的容器內,以便運輸、處理和防止刺傷。④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針頭等放置在防刺、防滲漏的容器內進行焚燒處理。
⑹急救場所可能出現呼吸驟停等需要復甦時,用簡易呼吸囊(復甦袋)或其他通氣裝置以代替口對口人工呼吸方法。⑺醫療廢物應按照國務院頒布的《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及其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理。⑻物體表面、環境、衣物與餐飲具的消毒。
①對醫院普通病房的環境、物體表面包括床欄、床邊、床頭桌、椅、門把手等經常接觸的物體表面定期清潔,遇污染時隨時消毒。
②在處理和運輸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時,要防止醫務人員皮膚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環境。
③可重複使用的餐飲具應消毒、清洗後再使用,對隔離病人儘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飲具。④復用的衣服置於專用袋中,運輸至指定地點進行消毒、清洗,並防止運輸過程中的污染。
13、微生物的感染途徑有以下5種,以前三種最為常見。
答:接觸傳播、飛沫傳播、空氣傳播、媒介物傳播、昆蟲媒介傳播。
14、《醫院感染管理辦法》何時發布實施?答:2006年9月1日。
15、原《醫院感染管理規範(試行)》何時廢止?答:2006年9月1日。
16、醫院感染三級管理組織應包括哪些?答:(1)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2)醫院感染科和專職人員。(3)各科室病房的醫院感染監控醫生和護士。
17、醫用物品對人體的危險性分類。
答:醫用物品對人體的危險性是指物品污染後造成危害的程度。根據其危害程度將其分為三類:
(1)高度危險性物品:這類物品是穿過皮膚或黏膜而進入無菌的組織或器官內部的器材,或與破損的組織、皮膚、黏膜密切接觸的器材和用品,例如,手術器械和用品、穿刺針、輸血器材、輸液器材、注射的藥物和液體、透析器、血液和血液製品、導尿管、膀胱鏡、腹腔鏡、臟器移植物和活體組織檢查鉗等。
(2)中度危險性物品:這類物品僅和破損的皮膚、黏膜相接觸,而不進入無菌的組織內。例如,消化道管道、胃腸道內窺鏡、氣管鏡、麻醉機管道、子宮帽、避孕環、壓舌板、喉鏡、體溫表等。
(3)低度危險性物品:雖有微生物污染,但在一般情況下無害,只有當受到一定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時才造成危害的物品。這類物品和器材僅直接或間接地和健康無損的皮膚相接觸,包括生活衛生用品和病人、醫護人員生活和工作環境中的物品。例如,毛巾、面盆、痰盂(杯)、地面、便器、餐具、茶具、牆面、桌面、床面、被褥、一般診斷用品(聽診器、聽筒、血壓計袖帶等)等。18、醫療廢物含義。
答: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
19、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如何貯存。
答:醫療衛生機構醫療應當建立醫療廢物的暫時貯存設施、設備,不得露天存放醫療廢物;醫療廢物暫時貯存的時間不得超過2天。
20、發生職業暴露後的處理措施。
1)保持鎮靜。
2)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污染的粘膜。
3)刺激局部出血:有傷口,應在傷口旁端輕輕擠壓,儘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沖洗。
4)受傷部位的消毒: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後,用消毒液(75℅酒精或者0.5℅碘伏)進行消毒,並包紮傷口;被暴露的粘膜,反覆用生理鹽水沖洗乾淨。
5)發生職業暴露後,立即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填寫職業暴露以便進行調查、監控、隨訪。6)感染風險的評估及提出整改措施。
7)高風險時藥物預防:例如:被hbv陽性病人血液、體液污染的銳器損傷,應在24小時內注射B肝免疫高價球蛋白,同時進行血液B肝標誌物檢查,陰性者皮下注射B肝疫苗10ug、5ug、5ug(按0、1月、6月間隔)。21、常見耐藥菌感染病人的隔離措施。
22、醫療廢物分類。
23、凡需要消毒、滅菌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洗消程序。
答:凡需要消毒、滅菌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須先清洗再消毒或滅菌。特殊感染性疾病(破傷風、碳疽、朊毒體等)污染的器械應執行專門的操作規程和處理流程。
24、醫療機構發生以下情形時,應當按照《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範(試行)》的要求進行報告。
答:⑴10例以上的醫院感染暴發事件;⑵發生特殊病原體或者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⑶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響或者嚴重後果的醫院感染。
25、如果遇見hiv初篩(+)的病人,應該如何處理。
答:應該馬上上報防保科,如不能單間隔離的情況下應對病人進行床旁隔離,保護病人隱私,但應該讓本科室醫護人員知道,在對病人進行診療護理時注意自身防護,具體措施如下:
①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時應當戴手套,脫去手套後立即洗手,必要時進行手消毒。
②在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醫務人員的面部時,醫務人員應當戴手套、具有防滲透性能的口罩、防護眼鏡;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大面積飛濺或者有可能污染醫務人員的身體時,還應當穿戴具有防滲透性能的隔離衣或者圍裙。
③醫務人員手部皮膚發生破損,在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護理操作時必需戴雙層手套。④醫務人員在進行侵襲性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光線,並特別注意防止被針頭、縫合針、刀片等銳器刺傷或者劃傷。
⑤使用後的銳器應當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針頭處理設備進行安全處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輸液器等醫用銳器,以防刺傷。禁止將使用後的一次性針頭重新套上針頭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後的針頭、刀片等銳器。
⑥對病人用後的醫療器械、器具應採取正確的消毒措施。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社區網格員培訓內容17篇[朗讀]
1、控制醫院感染最簡單,最有效,最方便,最經濟方法答:洗手啊!
2、何為手衛生。
答:手衛生為洗手、手消毒或外科手消毒的總稱。
3、一般手衛生設施包括:
答:洗手用的流動水、洗手池、清潔劑、手消毒劑、水龍頭開關、干手紙巾、干手機或毛巾。
4、醫務人員在下列情況下應當洗手:
答:①直接接觸病人前後,接觸不同病人之間,從同一病人身體的污染部位到清潔部位。
②接觸病人黏膜、破損皮膚或傷口前後,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傷口敷料之後;③穿脫隔離衣前後,摘手套後。
④進行無菌操作前後,處理清潔、無菌物品之前,處理污染物品之後;⑤當醫務人員的手有可見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體液污染後。
5、醫務人員洗手的方法是:
答:①採用流動水洗手,使雙手充分浸濕。
②取適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勻塗抹至整個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縫。
③認真揉搓雙手至少15秒鐘,應注意清洗雙手所有皮膚,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縫,具體揉搓步驟為:a)掌心相對,手指併攏,相互揉搓。
b)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交換進行;c)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指縫相互揉搓。
d)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e)彎曲手指使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f)將五個手指尖併攏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g)必要時增加對手腕的清洗。
6、醫務人員在下列情況時應當進行手消毒:
答:①檢查、治療、護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②出入隔離病房、重症監護病房、燒傷病房、新生兒重症病房和傳染病病房等醫院感染重點部門前後;③接觸具有傳染性的血液、體液和分泌物以及被傳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後;④雙手直接為傳染病病人進行檢查、治療、護理或處理傳染病人污物之後;⑤需雙手保持較長時間抗菌活性時。
7、醫院感染流行病學三大要素是什麼?
答:三大要素是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
8、何謂醫院感染爆發流行?答:醫院感染暴發:是指在醫療機構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時間內發生3例以上同種同源感染病例的現象。
9、暴發流行的常見傳播方式有哪幾種。
答:共同來源、帶菌者傳播、交叉感染、空氣傳播和其他方式。
10、預防抗菌藥物耐藥的12項措施包括:
答:
11、標準預防的概念。
答:標準預防是針對醫院所有病人使用的一種預防,將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包括汗液)均視為具有傳染性,在接觸上述物質、粘膜與非完整皮膚時必須採取相應的隔離措施。包括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傳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傳播;既要防止病人將疾病傳染給醫務人員,又要防止醫務人員將疾病傳染給病人,強調雙向防護。
12、標準預防的具體方法與措施。
答:標準預防適用於所有病人的診斷、治療、護理等操作的全過程,當醫務人員每一次進行可能與污染物接觸時,必須戴手套,有可能污染其它部位時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標準預防的措施主要包括:⑴手衛生⑵戴手套。
⑶正確使用口罩、防護鏡和面罩⑷適時穿隔離衣、防護服、鞋套。
⑸污染的醫療儀器設備或物品的處理:
①可復用的醫療用品和醫療設備,在用於下一病人時,根據規定進行消毒或滅菌處理。
②處理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儀器設備時,要防止工作人員皮膚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防止將病原微生物傳播給病人和污染環境。
③需重複使用的利器,應放在防刺的容器內,以便運輸、處理和防止刺傷。④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針頭等放置在防刺、防滲漏的容器內進行焚燒處理。
⑹急救場所可能出現呼吸驟停等需要復甦時,用簡易呼吸囊(復甦袋)或其他通氣裝置以代替口對口人工呼吸方法。⑺醫療廢物應按照國務院頒布的《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及其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理。⑻物體表面、環境、衣物與餐飲具的消毒。
①對醫院普通病房的環境、物體表面包括床欄、床邊、床頭桌、椅、門把手等經常接觸的物體表面定期清潔,遇污染時隨時消毒。
②在處理和運輸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時,要防止醫務人員皮膚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環境。
③可重複使用的餐飲具應消毒、清洗後再使用,對隔離病人儘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飲具。④復用的衣服置於專用袋中,運輸至指定地點進行消毒、清洗,並防止運輸過程中的污染。
13、微生物的感染途徑有以下5種,以前三種最為常見。
答:接觸傳播、飛沫傳播、空氣傳播、媒介物傳播、昆蟲媒介傳播。
14、《醫院感染管理辦法》何時發布實施?答:2006年9月1日。
15、原《醫院感染管理規範(試行)》何時廢止?答:2006年9月1日。
16、醫院感染三級管理組織應包括哪些?答:(1)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2)醫院感染科和專職人員。(3)各科室病房的醫院感染監控醫生和護士。
17、醫用物品對人體的危險性分類。
答:醫用物品對人體的危險性是指物品污染後造成危害的程度。根據其危害程度將其分為三類:
(1)高度危險性物品:這類物品是穿過皮膚或黏膜而進入無菌的組織或器官內部的器材,或與破損的組織、皮膚、黏膜密切接觸的器材和用品,例如,手術器械和用品、穿刺針、輸血器材、輸液器材、注射的藥物和液體、透析器、血液和血液製品、導尿管、膀胱鏡、腹腔鏡、臟器移植物和活體組織檢查鉗等。
(2)中度危險性物品:這類物品僅和破損的皮膚、黏膜相接觸,而不進入無菌的組織內。例如,消化道管道、胃腸道內窺鏡、氣管鏡、麻醉機管道、子宮帽、避孕環、壓舌板、喉鏡、體溫表等。
(3)低度危險性物品:雖有微生物污染,但在一般情況下無害,只有當受到一定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時才造成危害的物品。這類物品和器材僅直接或間接地和健康無損的皮膚相接觸,包括生活衛生用品和病人、醫護人員生活和工作環境中的物品。例如,毛巾、面盆、痰盂(杯)、地面、便器、餐具、茶具、牆面、桌面、床面、被褥、一般診斷用品(聽診器、聽筒、血壓計袖帶等)等。
18、醫療廢物含義。
答: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
19、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如何貯存。
答:醫療衛生機構醫療應當建立醫療廢物的暫時貯存設施、設備,不得露天存放醫療廢物;醫療廢物暫時貯存的時間不得超過2天。
20、發生職業暴露後的處理措施。
1)保持鎮靜。
2)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污染的粘膜。
3)刺激局部出血:有傷口,應在傷口旁端輕輕擠壓,儘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沖洗。
4)受傷部位的消毒: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後,用消毒液(75℅酒精或者0.5℅碘伏)進行消毒,並包紮傷口;被暴露的粘膜,反覆用生理鹽水沖洗乾淨。
5)發生職業暴露後,立即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填寫職業暴露以便進行調查、監控、隨訪。6)感染風險的評估及提出整改措施。
2。
7)高風險時藥物預防:例如:被hbv陽性病人血液、體液污染的銳器損傷,應在24小時內注射B肝免疫高價球蛋白,同時進行血液B肝標誌物檢查,陰性者皮下注射B肝疫苗10ug、5ug、5ug(按0、1月、6月間隔)。
21、常見耐藥菌感染病人的隔離措施。
22、醫療廢物分類。
23、凡需要消毒、滅菌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洗消程序。
答:凡需要消毒、滅菌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須先清洗再消毒或滅菌。特殊感染性疾病(破傷風、碳疽、朊毒體等)污染的器械應執行專門的操作規程和處理流程。
24、醫療機構發生以下情形時,應當按照《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範(試行)》的要求進行報告。
答:⑴10例以上的醫院感染暴發事件;⑵發生特殊病原體或者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⑶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響或者嚴重後果的醫院感染。
25、如果遇見hiv初篩(+)的病人,應該如何處理。
答:應該馬上上報防保科,如不能單間隔離的情況下應對病人進行床旁隔離,保護病人隱私,但應該讓本科室醫護人員知道,在對病人進行診療護理時注意自身防護,具體措施如下:
①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時應當戴手套,脫去手套後立即洗手,必要時進行手消毒。
②在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醫務人員的面部時,醫務人員應當戴手套、具有防滲透性能的口罩、防護眼鏡;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大面積飛濺或者有可能污染醫務人員的身體時,還應當穿戴具有防滲透性能的隔離衣或者圍裙。
③醫務人員手部皮膚發生破損,在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護理操作時必需戴雙層手套。④醫務人員在進行侵襲性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光線,並特別注意防止被針頭、縫合針、刀片等銳器刺傷或者劃傷。
⑤使用後的銳器應當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針頭處理設備進行安全處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輸液器等醫用銳器,以防刺傷。禁止將使用後的一次性針頭重新套上針頭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後的針頭、刀片等銳器。
⑥對病人用後的醫療器械、器具應採取正確的消毒措施。
2、何為手衛生。
答:手衛生為洗手、手消毒或外科手消毒的總稱。
3、一般手衛生設施包括:
答:洗手用的流動水、洗手池、清潔劑、手消毒劑、水龍頭開關、干手紙巾、干手機或毛巾。
4、醫務人員在下列情況下應當洗手:
答:①直接接觸病人前後,接觸不同病人之間,從同一病人身體的污染部位到清潔部位。
②接觸病人黏膜、破損皮膚或傷口前後,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傷口敷料之後;③穿脫隔離衣前後,摘手套後。
④進行無菌操作前後,處理清潔、無菌物品之前,處理污染物品之後;⑤當醫務人員的手有可見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體液污染後。
5、醫務人員洗手的方法是:
答:①採用流動水洗手,使雙手充分浸濕。
②取適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勻塗抹至整個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縫。
③認真揉搓雙手至少15秒鐘,應注意清洗雙手所有皮膚,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縫,具體揉搓步驟為:a)掌心相對,手指併攏,相互揉搓。
b)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交換進行;c)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指縫相互揉搓。
d)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e)彎曲手指使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f)將五個手指尖併攏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g)必要時增加對手腕的清洗。
6、醫務人員在下列情況時應當進行手消毒:
答:①檢查、治療、護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②出入隔離病房、重症監護病房、燒傷病房、新生兒重症病房和傳染病病房等醫院感染重點部門前後;③接觸具有傳染性的血液、體液和分泌物以及被傳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後;④雙手直接為傳染病病人進行檢查、治療、護理或處理傳染病人污物之後;⑤需雙手保持較長時間抗菌活性時。
7、醫院感染流行病學三大要素是什麼?
答:三大要素是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
8、何謂醫院感染爆發流行?答:醫院感染暴發:是指在醫療機構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時間內發生3例以上同種同源感染病例的現象。
9、暴發流行的常見傳播方式有哪幾種。
答:共同來源、帶菌者傳播、交叉感染、空氣傳播和其他方式。
10、預防抗菌藥物耐藥的12項措施包括:
答:
11、標準預防的概念。
答:標準預防是針對醫院所有病人使用的一種預防,將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包括汗液)均視為具有傳染性,在接觸上述物質、粘膜與非完整皮膚時必須採取相應的隔離措施。包括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傳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傳播;既要防止病人將疾病傳染給醫務人員,又要防止醫務人員將疾病傳染給病人,強調雙向防護。
12、標準預防的具體方法與措施。
答:標準預防適用於所有病人的診斷、治療、護理等操作的全過程,當醫務人員每一次進行可能與污染物接觸時,必須戴手套,有可能污染其它部位時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標準預防的措施主要包括:⑴手衛生⑵戴手套。
⑶正確使用口罩、防護鏡和面罩⑷適時穿隔離衣、防護服、鞋套。
⑸污染的醫療儀器設備或物品的處理:
①可復用的醫療用品和醫療設備,在用於下一病人時,根據規定進行消毒或滅菌處理。
②處理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儀器設備時,要防止工作人員皮膚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防止將病原微生物傳播給病人和污染環境。
③需重複使用的利器,應放在防刺的容器內,以便運輸、處理和防止刺傷。④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針頭等放置在防刺、防滲漏的容器內進行焚燒處理。
⑹急救場所可能出現呼吸驟停等需要復甦時,用簡易呼吸囊(復甦袋)或其他通氣裝置以代替口對口人工呼吸方法。⑺醫療廢物應按照國務院頒布的《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及其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理。⑻物體表面、環境、衣物與餐飲具的消毒。
①對醫院普通病房的環境、物體表面包括床欄、床邊、床頭桌、椅、門把手等經常接觸的物體表面定期清潔,遇污染時隨時消毒。
②在處理和運輸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時,要防止醫務人員皮膚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環境。
③可重複使用的餐飲具應消毒、清洗後再使用,對隔離病人儘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飲具。④復用的衣服置於專用袋中,運輸至指定地點進行消毒、清洗,並防止運輸過程中的污染。
13、微生物的感染途徑有以下5種,以前三種最為常見。
答:接觸傳播、飛沫傳播、空氣傳播、媒介物傳播、昆蟲媒介傳播。
14、《醫院感染管理辦法》何時發布實施?答:2006年9月1日。
15、原《醫院感染管理規範(試行)》何時廢止?答:2006年9月1日。
16、醫院感染三級管理組織應包括哪些?答:(1)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2)醫院感染科和專職人員。(3)各科室病房的醫院感染監控醫生和護士。
17、醫用物品對人體的危險性分類。
答:醫用物品對人體的危險性是指物品污染後造成危害的程度。根據其危害程度將其分為三類:
(1)高度危險性物品:這類物品是穿過皮膚或黏膜而進入無菌的組織或器官內部的器材,或與破損的組織、皮膚、黏膜密切接觸的器材和用品,例如,手術器械和用品、穿刺針、輸血器材、輸液器材、注射的藥物和液體、透析器、血液和血液製品、導尿管、膀胱鏡、腹腔鏡、臟器移植物和活體組織檢查鉗等。
(2)中度危險性物品:這類物品僅和破損的皮膚、黏膜相接觸,而不進入無菌的組織內。例如,消化道管道、胃腸道內窺鏡、氣管鏡、麻醉機管道、子宮帽、避孕環、壓舌板、喉鏡、體溫表等。
(3)低度危險性物品:雖有微生物污染,但在一般情況下無害,只有當受到一定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時才造成危害的物品。這類物品和器材僅直接或間接地和健康無損的皮膚相接觸,包括生活衛生用品和病人、醫護人員生活和工作環境中的物品。例如,毛巾、面盆、痰盂(杯)、地面、便器、餐具、茶具、牆面、桌面、床面、被褥、一般診斷用品(聽診器、聽筒、血壓計袖帶等)等。
18、醫療廢物含義。
答: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
19、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如何貯存。
答:醫療衛生機構醫療應當建立醫療廢物的暫時貯存設施、設備,不得露天存放醫療廢物;醫療廢物暫時貯存的時間不得超過2天。
20、發生職業暴露後的處理措施。
1)保持鎮靜。
2)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污染的粘膜。
3)刺激局部出血:有傷口,應在傷口旁端輕輕擠壓,儘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沖洗。
4)受傷部位的消毒: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後,用消毒液(75℅酒精或者0.5℅碘伏)進行消毒,並包紮傷口;被暴露的粘膜,反覆用生理鹽水沖洗乾淨。
5)發生職業暴露後,立即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填寫職業暴露以便進行調查、監控、隨訪。6)感染風險的評估及提出整改措施。
2。
7)高風險時藥物預防:例如:被hbv陽性病人血液、體液污染的銳器損傷,應在24小時內注射B肝免疫高價球蛋白,同時進行血液B肝標誌物檢查,陰性者皮下注射B肝疫苗10ug、5ug、5ug(按0、1月、6月間隔)。
21、常見耐藥菌感染病人的隔離措施。
22、醫療廢物分類。
23、凡需要消毒、滅菌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洗消程序。
答:凡需要消毒、滅菌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須先清洗再消毒或滅菌。特殊感染性疾病(破傷風、碳疽、朊毒體等)污染的器械應執行專門的操作規程和處理流程。
24、醫療機構發生以下情形時,應當按照《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範(試行)》的要求進行報告。
答:⑴10例以上的醫院感染暴發事件;⑵發生特殊病原體或者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⑶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響或者嚴重後果的醫院感染。
25、如果遇見hiv初篩(+)的病人,應該如何處理。
答:應該馬上上報防保科,如不能單間隔離的情況下應對病人進行床旁隔離,保護病人隱私,但應該讓本科室醫護人員知道,在對病人進行診療護理時注意自身防護,具體措施如下:
①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時應當戴手套,脫去手套後立即洗手,必要時進行手消毒。
②在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醫務人員的面部時,醫務人員應當戴手套、具有防滲透性能的口罩、防護眼鏡;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大面積飛濺或者有可能污染醫務人員的身體時,還應當穿戴具有防滲透性能的隔離衣或者圍裙。
③醫務人員手部皮膚發生破損,在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護理操作時必需戴雙層手套。④醫務人員在進行侵襲性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光線,並特別注意防止被針頭、縫合針、刀片等銳器刺傷或者劃傷。
⑤使用後的銳器應當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針頭處理設備進行安全處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輸液器等醫用銳器,以防刺傷。禁止將使用後的一次性針頭重新套上針頭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後的針頭、刀片等銳器。
⑥對病人用後的醫療器械、器具應採取正確的消毒措施。
為了提高我院醫務人員的專業服務能力,規範醫務人員用藥行為,提升醫務人員對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水平,使我院基本藥物制度實施工作順利開展,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藥物治療的合理需求,根據上級主管部門和院領導的部署,我院成立了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和處方集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具體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
在區衛生局的正確領導下,我院成立了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和處方集培訓工作領導小組,由院長張志剛任領導小組組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醫務科長吳桂茹兼任辦公室主任,藥局主任范鳳蓮負責組織制定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和處方集培訓工作的,確定培訓計劃,組織開展培訓工作,及時總結前階段工作及安排下階段工作,落實上級布置的任務。
二、培訓工作
培訓採用網絡遠程培訓模式和集中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培訓內容參考大綱和健康報網站下載的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的多媒體視頻專題講座。主要包括:
1、解讀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和相關配套政策法規,使參訓人員了解國家建立基本藥物制度的重要意義和主要內容。
2、依照《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和《國家基本藥物臨床。
處方集》,結合部下發的《基本藥物培訓參考大綱》,系統培訓307種國家基本藥物的臨床應用、藥理作用、適應症、禁忌症、不良反應及其他注意事項,促進安全用藥、合理用藥。
三、具體措施
分級負責,注重實效的原則組織學習培訓:
1、在收到區局下發的培訓材料後,立即檢查調試多媒體會議室儀器設備,布置培訓場地,做好前期準備。
2、領導小組立即制定培訓方案、計劃和措施,組織召開全院醫務人員會議,分發培訓材料,集中學習《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和《國家基本藥物臨床處方集》。
3、全院組織培訓不少於3次,受訓率達到了100%。事後組織考試,評測的平均分在95以上。所有醫務人員現已基本上掌握了培訓內容,僅在抗生素方面出現個別使用過量或超範圍使用的情況。
通過這次培訓,醫務人員加深了對藥物的藥理作用、作用機理、禁忌等的熟悉程度;提高了安全、有效、經濟的合理用藥的意識;系統的掌握了國家基本藥物的專業知識。同時提高了全院醫務人員對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工作的興趣和責任心,加快了我院基本藥物實施工作的順利開展,為今後的基本藥物臨床服務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領導重視
在區衛生局的正確領導下,我院成立了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和處方集培訓工作領導小組,由院長張志剛任領導小組組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醫務科長吳桂茹兼任辦公室主任,藥局主任范鳳蓮負責組織制定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和處方集培訓工作的,確定培訓計劃,組織開展培訓工作,及時總結前階段工作及安排下階段工作,落實上級布置的任務。
二、培訓工作
培訓採用網絡遠程培訓模式和集中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培訓內容參考大綱和健康報網站下載的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的多媒體視頻專題講座。主要包括:
1、解讀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和相關配套政策法規,使參訓人員了解國家建立基本藥物制度的重要意義和主要內容。
2、依照《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和《國家基本藥物臨床。
處方集》,結合部下發的《基本藥物培訓參考大綱》,系統培訓307種國家基本藥物的臨床應用、藥理作用、適應症、禁忌症、不良反應及其他注意事項,促進安全用藥、合理用藥。
三、具體措施
分級負責,注重實效的原則組織學習培訓:
1、在收到區局下發的培訓材料後,立即檢查調試多媒體會議室儀器設備,布置培訓場地,做好前期準備。
2、領導小組立即制定培訓方案、計劃和措施,組織召開全院醫務人員會議,分發培訓材料,集中學習《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和《國家基本藥物臨床處方集》。
3、全院組織培訓不少於3次,受訓率達到了100%。事後組織考試,評測的平均分在95以上。所有醫務人員現已基本上掌握了培訓內容,僅在抗生素方面出現個別使用過量或超範圍使用的情況。
通過這次培訓,醫務人員加深了對藥物的藥理作用、作用機理、禁忌等的熟悉程度;提高了安全、有效、經濟的合理用藥的意識;系統的掌握了國家基本藥物的專業知識。同時提高了全院醫務人員對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工作的興趣和責任心,加快了我院基本藥物實施工作的順利開展,為今後的基本藥物臨床服務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
過去2-3月受疫情影響,生意難做,有些駕駛員選擇停運休息,踏入4月運營環境逐漸轉好,恢復運營後駕駛員要儘快調整工作狀態,第一時間進入角色,將放鬆的精神轉變過來,以飽滿的工作熱情投入到運營中去,嚴格注意行車安全和做好營運服務。
二、嚴防春困、杜絕隔夜酒
天氣逐漸變暖,春季行車,尤其是午後,駕駛員最容易犯困,要求駕駛員每天保證充足睡眠,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嚴防春困。隔夜酒危害很大,不能存在僥倖心理,嚴格做到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嚴格檢查,發現此類情況將嚴肅處理。
三、注意行車安全,嚴防行車事故
受疫情影響,停運的車輛已全部恢復運營,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還要堅持安全行車,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麻痹大意,確保乘客的生命安全,嚴防各類事故的發生。
四、持續做好疫情防控
儘管疫情形勢已經向好發展,但全球疫情嚴重,疫情防控工作仍然不能放鬆。駕駛員在例行車輛消殺,乘客掃碼登記,體溫測量等方面,堅決做好防護措施。
五、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
計程車是城市的服務窗口,服務工作對於駕駛員來說至關重要,在疫情期間,乘客要進行掃碼登記,體溫測量,程序繁瑣,駕駛員要做到耐心服務。
六、加強車輛車輛例檢
駕駛員要做好車輛的日常查檢和例檢,及時發現車輛存在的問題和故障,第一時間進行維修,確保車輛的安全運營。
過去2-3月受疫情影響,生意難做,有些駕駛員選擇停運休息,踏入4月運營環境逐漸轉好,恢復運營後駕駛員要儘快調整工作狀態,第一時間進入角色,將放鬆的精神轉變過來,以飽滿的工作熱情投入到運營中去,嚴格注意行車安全和做好營運服務。
二、嚴防春困、杜絕隔夜酒
天氣逐漸變暖,春季行車,尤其是午後,駕駛員最容易犯困,要求駕駛員每天保證充足睡眠,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嚴防春困。隔夜酒危害很大,不能存在僥倖心理,嚴格做到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嚴格檢查,發現此類情況將嚴肅處理。
三、注意行車安全,嚴防行車事故
受疫情影響,停運的車輛已全部恢復運營,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還要堅持安全行車,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麻痹大意,確保乘客的生命安全,嚴防各類事故的發生。
四、持續做好疫情防控
儘管疫情形勢已經向好發展,但全球疫情嚴重,疫情防控工作仍然不能放鬆。駕駛員在例行車輛消殺,乘客掃碼登記,體溫測量等方面,堅決做好防護措施。
五、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
計程車是城市的服務窗口,服務工作對於駕駛員來說至關重要,在疫情期間,乘客要進行掃碼登記,體溫測量,程序繁瑣,駕駛員要做到耐心服務。
六、加強車輛車輛例檢
駕駛員要做好車輛的日常查檢和例檢,及時發現車輛存在的問題和故障,第一時間進行維修,確保車輛的安全運營。
(一)什麼是手衛生?
洗手:醫務人員用肥皂(皂液)和流動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膚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過 程。• 衛生手消毒:醫務人員用速干手消毒劑揉搓 雙手,以減少手部暫居菌的過程。• 外科手消毒:外科手術前醫務人員用肥皂(皂 液)和流動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劑清除或者殺 滅手部暫居菌和減少常居菌的過程。使用的 手消毒劑可具有持續抗菌活性。
(二)手衛生的管理與基本要求
•應制定並落實手衛生管理制度,配備有 效、便捷的手衛生設施。• 應定期開展手衛生的全員培訓,醫務人 員應掌握手衛生知識和正確的手衛生方 法,保障洗手與手消毒的效果。• 應加強對醫務人員手衛生工作的指導與 監督,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的依從性。• 手消毒效果應達到如下相應要求。衛生手消毒,監測的細菌數應 ≤10cfu/cm2。外科手消毒,監測的`細菌數應 ≤5cfu/cm2。
手衛生是預防感染最有效.最方便.最經濟的方法,但也是存在問題最多的醫院感染 控制措施之一。根據 2014 年 12 月 1 日執行的《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結合我院實 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請全院工作人員遵照執行。手衛生知識培訓應作為醫院感染知識培訓和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並做好參加培訓 人員統計,做到全院工作人員手衛生知識培訓全覆蓋。手衛生指征.洗手與衛生手消毒應遵循原則.手衛生方法和注意事項按《醫院感染控 制操作規程(sop) 》執行。為提高手衛生的依從性,各臨床科室要做好手衛生自查工作,並做好記錄。醫院感 染管理辦公室定期和不定期下科室檢查,檢查成績與科室績效掛鈎。手術室負責手術醫生的外科手消毒督查工作,對於外科手消毒不規範的醫生,責令 其重新進行外科手消毒,以確保外科手消毒質量。每月手術室將手衛生規範執行情況 報院感辦,日常監督與每月考核掛鈎。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根據 「手衛生考核規範」 定期各科醫務人員手衛生及外科手消 毒質量進行考核,考核結果與科室績效掛鈎。
洗手:醫務人員用肥皂(皂液)和流動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膚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過 程。• 衛生手消毒:醫務人員用速干手消毒劑揉搓 雙手,以減少手部暫居菌的過程。• 外科手消毒:外科手術前醫務人員用肥皂(皂 液)和流動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劑清除或者殺 滅手部暫居菌和減少常居菌的過程。使用的 手消毒劑可具有持續抗菌活性。
(二)手衛生的管理與基本要求
•應制定並落實手衛生管理制度,配備有 效、便捷的手衛生設施。• 應定期開展手衛生的全員培訓,醫務人 員應掌握手衛生知識和正確的手衛生方 法,保障洗手與手消毒的效果。• 應加強對醫務人員手衛生工作的指導與 監督,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的依從性。• 手消毒效果應達到如下相應要求。衛生手消毒,監測的細菌數應 ≤10cfu/cm2。外科手消毒,監測的`細菌數應 ≤5cfu/cm2。
手衛生是預防感染最有效.最方便.最經濟的方法,但也是存在問題最多的醫院感染 控制措施之一。根據 2014 年 12 月 1 日執行的《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結合我院實 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請全院工作人員遵照執行。手衛生知識培訓應作為醫院感染知識培訓和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並做好參加培訓 人員統計,做到全院工作人員手衛生知識培訓全覆蓋。手衛生指征.洗手與衛生手消毒應遵循原則.手衛生方法和注意事項按《醫院感染控 制操作規程(sop) 》執行。為提高手衛生的依從性,各臨床科室要做好手衛生自查工作,並做好記錄。醫院感 染管理辦公室定期和不定期下科室檢查,檢查成績與科室績效掛鈎。手術室負責手術醫生的外科手消毒督查工作,對於外科手消毒不規範的醫生,責令 其重新進行外科手消毒,以確保外科手消毒質量。每月手術室將手衛生規範執行情況 報院感辦,日常監督與每月考核掛鈎。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根據 「手衛生考核規範」 定期各科醫務人員手衛生及外科手消 毒質量進行考核,考核結果與科室績效掛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