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9日。
按照局黨委和局機關支部的部署,要在全局掀起學黨史風潮,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要真學實學,創新方法學,要結合吉首教育各項工作,達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勵行的目標。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是要從黨史中,深刻感悟「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的道理,激發「歷經千帆,初心不改」的強烈使命感,汲取催人奮進的精神力量,弘揚敢闖敢幹的精神,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奮力踏上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新征程。對於我們來說,就是要以更好的精神面貌為吉首市教育振興做出自己的貢獻。下面,結合近期學習教育中的所思所悟談幾點認識和體會?
一、要明白「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
1.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就是為人民求翻身、求解放、為人民謀幸福,沒有自己的私利。所以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各個歷史階段以及改革開放,歷經百年,實現推翻三座大山,人民翻身解放,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到改革開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巨變。靠的就是始終不變的信仰,初心不改的精神和持之以恆的奮鬥,靠的是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2.中國共產黨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只有人民的利益,所以得到全國各族人民的擁護。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
人們常常以「特殊材料製成的人」來讚譽共產黨員,其所以特殊,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中國共產黨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這是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的無私底色,也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人類歷史上一切其他黨派的獨特屬性。不謀私利才能謀根本、謀大利,才能從黨的性質和根本宗旨出發,從人民根本利益出發?
3.中國共產黨能夠鍥而不捨、接續奮鬥,一張藍圖繪到底。中國共產黨善於從大歷史視野對時間進行規劃,牢牢把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集全體黨全國人民之智慧,讓國家發展按照穩定的節奏不斷向前。從1954年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出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工業化的具有高度現代文化程度的偉大的國家」到「十四五規劃」,中國共產黨人咬定「現代化」這個目標,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件接著一件干,接力奮鬥不停步。
4.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旺盛的革命精神。中國共產黨在民族危難中誕生,在血火考驗中成長,每一步都充滿艱辛磨礪。不畏艱險、迎難而上,愈挫愈勇、自強不息,越是困難大,鬥志越昂揚,這是共產黨人值得驕傲的品質。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時期、不同場合,多次提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不要忘記我們是共產黨人,我們是革命者,不要喪失了革命精神。」我們要始終保持共產黨人一往無前、一以貫之的革命精神、奮鬥精神,就要保持強烈的憂患意識,要更加深刻地理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一以貫之,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要一以貫之,增強憂患意識、防範風險挑戰要一以貫之,時常審乎己身,照鏡治病,永葆黨的健康肌體。
二、要明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
自建黨來,我們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情況相結合。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新中國的歷史和改革開放的歷史已經證明,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是完全正確的,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完全正確的。
1.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和資本主義運行特殊規律,為人類指明了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的途徑。馬克思主義是人類思想史上巍然矗立的一座思想高峰。
2.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是關於人類解放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站在人民立場探求人類解放的道路,為最終建立一個沒有剝削壓迫、處處灑滿公平正義的理想社會指明了方向。
3.馬克思主義是的理論,指引著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馬克思主義一傳入中國,就與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命運緊密結合在一起,深刻改變了中國的歷史面貌。
4.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習近平同志指出,「一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就是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們的後繼者們不斷根據時代、實踐、認識發展而發展的歷史,是不斷吸收人類歷史上一切優秀思想文化成果豐富自己的歷史。」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永葆青春,關鍵就在於不斷解答時代發展提出的新課題、回應人類社會面臨的新挑戰。
三、要明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
社會主義與中國的結合,是近代人類文明進程中的一件大事。中國沿著社會主義方向推進現代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孕育形成的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要素,使得中國共產黨人在寫出民族復興新史詩的同時,也寫出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新版本,寫出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新篇章,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好」,一言以蔽之,因為它是中國實現現代化和民族復興的最好腳本。
1.開闢了民族復興的正確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它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開放4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得來的,是在新中國成立70年的持續探索中得來的,是在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90多年的實踐中得來的,是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得來的,是對中華文明5000多年的傳承發展中得來的,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的寶貴成果。
2.煥發出科學社會主義的生機與活力。社會主義反映了人類對理想社會制度的探索和追求,在人類思想史上占據著道義的制高點。馬克思、恩格斯根據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在深刻批判舊世界的過程中發現新世界,提出了科學社會主義的一些基本原則: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組織生產,滿足全體社會成員的需要是社會主義生產的根本目的;對社會生產進行有計劃的指導和調節,實行按勞分配原則;合乎自然規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社會主義事業必須堅持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在社會主義高度發展的基礎上,最終實現向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過渡;等等。同時,馬克思、恩格斯堅決反對不顧實際情況照搬照抄其理論,反對將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當作一成不變的教條,要求在實際運用這些原則時,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
3.實實在在地造福了最廣大人民群眾。判斷一種制度優劣,還要看其為誰服務、為誰謀利。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我們黨帶領人民走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為了實現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造福最廣大人民群眾,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中國共產黨簡史研討材料 13篇[朗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著重強調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而且作為「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首要原則來加以強調。基層黨組織是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只有抓好基層黨組織建設,才能實現黨的對基層的領導力,才能為「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為此,要著重提升基層黨組織「五力」,即政治領導力、組織覆蓋力、先鋒帶動力、群眾凝聚力、支撐保障力。
一、加強政治建設,提升政治領導力。一是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按照中央、省委部署和市委安排,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組織廣大基層黨員幹部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持續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全面掌握黨章的基本內容,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強對遵守黨章、執行黨章情況的督促檢查。二是加強黨組織對各領域社會基層組織的政治領導。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村(居)民自治機制、民主協商機制、群團帶動機制、社會參與機制。以完善黨組織實施有效領導、其他各類組織按照法律和各自章程開展工作的運行機制為重點,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以發揮統籌協調和服務群眾功能、引領基層治理為重點,強化街道社區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以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個環節,切實發揮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作用為重點,強化國企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以促進企業和社會組織健康發展為重點,強化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以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作用,有效維護群眾各項合法權益為重點,堅持黨建帶群建工作。三是深入實施黨支部建設工程。堅持和落實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按照規範化、示範化要求,深入實施黨支部建設工程,著力擴大先進支部增量,持續整頓後進支部,提升中間支部水平。嚴格落實「三會一課」等基本制度,各級黨組織書記要帶頭參加,推動黨支部主題黨日的活動內容、方式和實效不斷提升。持續深化農村「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推廣運用城市社區「一征三議兩公開」工作法,認真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黨務公開條例(試行)》《關於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的指導意見》,健全村級事務「小微權力清單」、述職述廉、經濟責任審計等制度。發揮巡察作用,持續整治基層侵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查處「小官貪腐」和群眾身邊的「四風」問題。開展x專項鬥爭,堅決打擊「村霸」,支持和保障村(居)民選好新一屆村(居)民委員會。按要求做好離退休幹部黨建工作。繼續選樹一批基層黨建示範點,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二、創新組織體系,提升組織覆蓋力。一是擴大農村(社區)黨組織覆蓋。加大在農村社區、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民工聚居地等重點領域中建立黨支部的力度。推廣「黨建+」模式,以選派黨建指導員、聯建共建的方式,把黨支部的工作手臂延伸到農業產業基地、新型農村經營主體和外出務工經商群體。拓展社區網格化黨建。推動黨組織覆蓋社區、黨小組覆蓋網格、黨員覆蓋居民樓棟,將黨組織和黨員內嵌到網格中,將服務供給實現在家門口。推廣在居民樓棟建立黨員連心驛站有關做法,公示樓棟黨員責任人職責及聯繫方式,增進黨員與居民之間的聯繫,探索在社區志願服務隊伍、廣場舞等群眾文化活動團體中建立黨組織。二是統籌推進新興領域黨建。把商務樓宇、商圈市場作為一個整體設立黨組織,由街道黨工委直接領導,在產權單位、市場管理部門、物業公司、骨幹企業率先建立黨組織,向入駐單位和商家店鋪延伸。創新推進網際網路業黨建,對規模較小、黨員較少的網際網路業單位黨組織,由街道社區黨組織承擔兜底管理責任。跨區域的大型網際網路業單位黨委下屬的黨組織,黨員分散跨區域的,可突破時空限制,設立網絡黨支部。建立健全黨建工作機構,加強產業集聚區等各類園區黨建。根據入駐園區企業的類型、規模、層級和分布區域,採取單獨建、聯合建、掛靠建等多種方式,靈活設置黨組織並開展活動、發揮作用。在園區內員工居住生活相對集中的區域,按照樓棟和黨員工作性質、興趣愛好、作息規律等,探索建立特色黨支部和黨小組。三是健全完善國有企業基層組織體系。積極適應國有企業產權關係、組織架構、管理模式等發展變化,堅持做到新建經濟組織的同時建立黨組織,調整經營管理組織的同時調整黨組織的設置,配備經營管理人員的同時配備黨務工作人員。股份制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必須在企業章程或相關協議中,明確黨組織設置方式、職責定位和管理模式。不斷完善洛陽國有企業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地企黨建工作交流。按照「管人管黨建相統一、管資本就要管黨建」的原則,理順市縣屬國有企業黨組織隸屬關係,實現企業黨組織關係集中統一管理。
三、鍛造過硬隊伍,提升先鋒帶動力。一是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書記。以村(社區)「兩委」集中換屆為契機,堅持「三有三帶」標準,採取村內「選」、上級「派」、社會「招」等多種方式選優配強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結合工作實際,研究制定黨組織書記任職資格條件,列出不適宜任職的負面清單。建立一批功能配套、特色鮮明、務實管用的基層幹部示範教育基地,重點對換屆後的村(社區)「兩委」幹部進行輪訓。強化工作績效管理,細化量化考核指標,做到獎優罰劣。拓寬基層黨組織書記政治出路,加大關愛幫扶力度,進一步激發乾事創業活力。持續開展向黨組織軟弱渙散村、貧困村等選派第一書記工作,注重發揮駐村指導幫扶作用。進一步健全第一書記管理考核和激勵保障機制,樹立在農村基層一線培養鍛鍊和選拔使用幹部的鮮明導向。二是加強基層黨務工作力量。重視抓鄉促村作用,切實加強鄉鎮黨委班子建設,配備抓黨建工作的副書記,配強專職組織委員和組織幹事,確保每個鄉鎮抓基層黨建工作人員不少於4人。落實鄉鎮幹部工作補貼等政策待遇,在評先評優、福利待遇等方面進一步向鄉鎮傾斜。優化鄉鎮工作生活環境,全面完成鄉鎮「五小」建設。市縣機關新招錄的缺乏基層工作經歷的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應有計劃地安排先到鄉鎮掛職鍛鍊。三是提升黨員發展質量。從嚴把好入口關特別是政治關,嚴格落實發展黨員「雙推雙評三全程」制度,保證隊伍源頭質量。加大從產業工人、青年農民、高知識群體中發展黨員力度,抓好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等薄弱領域發展黨員工作,有序調控黨員發展規模,優化黨員隊伍結構。開展在職黨員公開承諾、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流動黨員跟蹤聯繫、困難黨員結對幫扶工作。穩妥處置不合格黨員。四是嚴肅組織生活制度。規範黨支部組織生活制度,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嚴肅性,著力解決一些基層黨支部組織活動不落實、不經常、不規範的問題。加大遠程教育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工作力度,用好用活「網際網路+智慧黨建」融平台,創新組織生活、黨員教育方式。同時,在流動黨員聚集地,跨地域建立流動黨支部,解決好流動黨員參加組織生活難的問題。
四、強化服務意識,提升群眾凝聚力。一是提高服務質量。圍繞推動科學發展、帶領農村致富、密切聯繫群眾、維護農村穩定搞好服務,開展逐戶走訪、包戶幫扶,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增收致富中的實際困難。以提高陣地利用率和群眾滿意率為重點,落實村幹部掛牌值班制度,充分發揮便民服務中心作用。堅持支部引領,發揮好紅白理事會、老年協會、關工委等群團組織服務群眾作用,推動移風易俗,在群眾生病、家人亡故等困難時刻,或娶妻生子的喜慶日子,及時提供幫助,著力提升服務的針對性。推行社區服務窗口8小時工作制和雙休日值班制度,不斷簡化辦事程序,提升當場辦結業務比例,實現公共服務事項「一站式」辦理。結合區域化黨建平台,用好需求、資源、項目「三張清單」,整合轄區各類資源,開展組團式服務。加強便民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變「群眾帶著材料跑」為「網絡帶著信息跑」。二是拓展服務渠道。認真落實「一編三定」,為無職黨員設崗定責並公開公示,納入民主評議黨員範圍。全面推行「雙報到雙服務」,堅持黨建引領、資源共享,推動市縣兩級機關黨組織、國有企事業單位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聯建共建,對接社區居民群眾需求,認領服務項目,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完善督促評價機制。根據社區特點和居民需求,因地制宜組建各類黨員志願者服務隊、文體活動團隊。完善黨員領導幹部、各級黨代表聯繫基層制度,推動黨員領導幹部、各級黨代表直接聯繫服務社區。三是推進「三社聯動」。完善社會組織孵化機制,支持和培育社會組織、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發展。建立社工人才培訓基地,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完善培養、評價、使用、激勵制度。圍繞社區居民需求開發設計社會服務項目,建立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機制,逐步將適合採用市場化方式提供的公益性、專業性、技術性服務交由社會組織承擔,實現政府轉移職能與社會組織服務有效對接。每個城市區須培育引進3個以上專業化社會組織參與社會基層治理。
五、夯實基層基礎,提升支撐保障力。一是建立村級組織運轉經費正常增長機制。落實好《關於鞏固提升年的實施意見》《關於完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促進村級組織建設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結合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建立財政補助村級組織運轉經費正常增長機制。二是推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施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到今年底,力爭使全市40%以上村實現有穩定的集體經濟收入。抓住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等有利契機,以縣(市、區)為單位,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扶持資金等專項資金,重點扶持集體經濟薄弱村、「空殼村」。總結挖掘一批試點村的典型案例和經驗做法,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三是推進工作陣地規範化建設。著力將金融、醫療、文化、旅遊、購物等與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便民項目引進黨群服務中心,將陣地建設成為凝聚人心、提振人氣的綜合性開放式服務平台。開展以推動全市廣大黨員群眾學習新思想、掌握新本領、創造新業績為主要目標的新時代「三新」講習所建設,按照有設施完善的講習場所、有結構合理的講習隊伍、有豐富實用的講習課程、有科學有效的講習方法、有務實管用的講習制度、有簡明必要的講習資料的「六有」標準,今年底實現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全覆蓋,加大對廣大黨員群眾的教育培訓力度。
抓好基層黨建,關鍵在創新,核心在做實。大家一定要堅持問題導向,開拓思維、務實創新,紮實推進基層黨建工作,為聚力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堅強組織保障,為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貢獻智慧和力量。
一、加強政治建設,提升政治領導力。一是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按照中央、省委部署和市委安排,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組織廣大基層黨員幹部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持續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全面掌握黨章的基本內容,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強對遵守黨章、執行黨章情況的督促檢查。二是加強黨組織對各領域社會基層組織的政治領導。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村(居)民自治機制、民主協商機制、群團帶動機制、社會參與機制。以完善黨組織實施有效領導、其他各類組織按照法律和各自章程開展工作的運行機制為重點,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以發揮統籌協調和服務群眾功能、引領基層治理為重點,強化街道社區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以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個環節,切實發揮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作用為重點,強化國企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以促進企業和社會組織健康發展為重點,強化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以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作用,有效維護群眾各項合法權益為重點,堅持黨建帶群建工作。三是深入實施黨支部建設工程。堅持和落實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按照規範化、示範化要求,深入實施黨支部建設工程,著力擴大先進支部增量,持續整頓後進支部,提升中間支部水平。嚴格落實「三會一課」等基本制度,各級黨組織書記要帶頭參加,推動黨支部主題黨日的活動內容、方式和實效不斷提升。持續深化農村「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推廣運用城市社區「一征三議兩公開」工作法,認真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黨務公開條例(試行)》《關於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的指導意見》,健全村級事務「小微權力清單」、述職述廉、經濟責任審計等制度。發揮巡察作用,持續整治基層侵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查處「小官貪腐」和群眾身邊的「四風」問題。開展x專項鬥爭,堅決打擊「村霸」,支持和保障村(居)民選好新一屆村(居)民委員會。按要求做好離退休幹部黨建工作。繼續選樹一批基層黨建示範點,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二、創新組織體系,提升組織覆蓋力。一是擴大農村(社區)黨組織覆蓋。加大在農村社區、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民工聚居地等重點領域中建立黨支部的力度。推廣「黨建+」模式,以選派黨建指導員、聯建共建的方式,把黨支部的工作手臂延伸到農業產業基地、新型農村經營主體和外出務工經商群體。拓展社區網格化黨建。推動黨組織覆蓋社區、黨小組覆蓋網格、黨員覆蓋居民樓棟,將黨組織和黨員內嵌到網格中,將服務供給實現在家門口。推廣在居民樓棟建立黨員連心驛站有關做法,公示樓棟黨員責任人職責及聯繫方式,增進黨員與居民之間的聯繫,探索在社區志願服務隊伍、廣場舞等群眾文化活動團體中建立黨組織。二是統籌推進新興領域黨建。把商務樓宇、商圈市場作為一個整體設立黨組織,由街道黨工委直接領導,在產權單位、市場管理部門、物業公司、骨幹企業率先建立黨組織,向入駐單位和商家店鋪延伸。創新推進網際網路業黨建,對規模較小、黨員較少的網際網路業單位黨組織,由街道社區黨組織承擔兜底管理責任。跨區域的大型網際網路業單位黨委下屬的黨組織,黨員分散跨區域的,可突破時空限制,設立網絡黨支部。建立健全黨建工作機構,加強產業集聚區等各類園區黨建。根據入駐園區企業的類型、規模、層級和分布區域,採取單獨建、聯合建、掛靠建等多種方式,靈活設置黨組織並開展活動、發揮作用。在園區內員工居住生活相對集中的區域,按照樓棟和黨員工作性質、興趣愛好、作息規律等,探索建立特色黨支部和黨小組。三是健全完善國有企業基層組織體系。積極適應國有企業產權關係、組織架構、管理模式等發展變化,堅持做到新建經濟組織的同時建立黨組織,調整經營管理組織的同時調整黨組織的設置,配備經營管理人員的同時配備黨務工作人員。股份制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必須在企業章程或相關協議中,明確黨組織設置方式、職責定位和管理模式。不斷完善洛陽國有企業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地企黨建工作交流。按照「管人管黨建相統一、管資本就要管黨建」的原則,理順市縣屬國有企業黨組織隸屬關係,實現企業黨組織關係集中統一管理。
三、鍛造過硬隊伍,提升先鋒帶動力。一是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書記。以村(社區)「兩委」集中換屆為契機,堅持「三有三帶」標準,採取村內「選」、上級「派」、社會「招」等多種方式選優配強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結合工作實際,研究制定黨組織書記任職資格條件,列出不適宜任職的負面清單。建立一批功能配套、特色鮮明、務實管用的基層幹部示範教育基地,重點對換屆後的村(社區)「兩委」幹部進行輪訓。強化工作績效管理,細化量化考核指標,做到獎優罰劣。拓寬基層黨組織書記政治出路,加大關愛幫扶力度,進一步激發乾事創業活力。持續開展向黨組織軟弱渙散村、貧困村等選派第一書記工作,注重發揮駐村指導幫扶作用。進一步健全第一書記管理考核和激勵保障機制,樹立在農村基層一線培養鍛鍊和選拔使用幹部的鮮明導向。二是加強基層黨務工作力量。重視抓鄉促村作用,切實加強鄉鎮黨委班子建設,配備抓黨建工作的副書記,配強專職組織委員和組織幹事,確保每個鄉鎮抓基層黨建工作人員不少於4人。落實鄉鎮幹部工作補貼等政策待遇,在評先評優、福利待遇等方面進一步向鄉鎮傾斜。優化鄉鎮工作生活環境,全面完成鄉鎮「五小」建設。市縣機關新招錄的缺乏基層工作經歷的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應有計劃地安排先到鄉鎮掛職鍛鍊。三是提升黨員發展質量。從嚴把好入口關特別是政治關,嚴格落實發展黨員「雙推雙評三全程」制度,保證隊伍源頭質量。加大從產業工人、青年農民、高知識群體中發展黨員力度,抓好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等薄弱領域發展黨員工作,有序調控黨員發展規模,優化黨員隊伍結構。開展在職黨員公開承諾、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流動黨員跟蹤聯繫、困難黨員結對幫扶工作。穩妥處置不合格黨員。四是嚴肅組織生活制度。規範黨支部組織生活制度,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嚴肅性,著力解決一些基層黨支部組織活動不落實、不經常、不規範的問題。加大遠程教育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工作力度,用好用活「網際網路+智慧黨建」融平台,創新組織生活、黨員教育方式。同時,在流動黨員聚集地,跨地域建立流動黨支部,解決好流動黨員參加組織生活難的問題。
四、強化服務意識,提升群眾凝聚力。一是提高服務質量。圍繞推動科學發展、帶領農村致富、密切聯繫群眾、維護農村穩定搞好服務,開展逐戶走訪、包戶幫扶,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增收致富中的實際困難。以提高陣地利用率和群眾滿意率為重點,落實村幹部掛牌值班制度,充分發揮便民服務中心作用。堅持支部引領,發揮好紅白理事會、老年協會、關工委等群團組織服務群眾作用,推動移風易俗,在群眾生病、家人亡故等困難時刻,或娶妻生子的喜慶日子,及時提供幫助,著力提升服務的針對性。推行社區服務窗口8小時工作制和雙休日值班制度,不斷簡化辦事程序,提升當場辦結業務比例,實現公共服務事項「一站式」辦理。結合區域化黨建平台,用好需求、資源、項目「三張清單」,整合轄區各類資源,開展組團式服務。加強便民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變「群眾帶著材料跑」為「網絡帶著信息跑」。二是拓展服務渠道。認真落實「一編三定」,為無職黨員設崗定責並公開公示,納入民主評議黨員範圍。全面推行「雙報到雙服務」,堅持黨建引領、資源共享,推動市縣兩級機關黨組織、國有企事業單位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聯建共建,對接社區居民群眾需求,認領服務項目,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完善督促評價機制。根據社區特點和居民需求,因地制宜組建各類黨員志願者服務隊、文體活動團隊。完善黨員領導幹部、各級黨代表聯繫基層制度,推動黨員領導幹部、各級黨代表直接聯繫服務社區。三是推進「三社聯動」。完善社會組織孵化機制,支持和培育社會組織、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發展。建立社工人才培訓基地,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完善培養、評價、使用、激勵制度。圍繞社區居民需求開發設計社會服務項目,建立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機制,逐步將適合採用市場化方式提供的公益性、專業性、技術性服務交由社會組織承擔,實現政府轉移職能與社會組織服務有效對接。每個城市區須培育引進3個以上專業化社會組織參與社會基層治理。
五、夯實基層基礎,提升支撐保障力。一是建立村級組織運轉經費正常增長機制。落實好《關於鞏固提升年的實施意見》《關於完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促進村級組織建設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結合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建立財政補助村級組織運轉經費正常增長機制。二是推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施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到今年底,力爭使全市40%以上村實現有穩定的集體經濟收入。抓住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等有利契機,以縣(市、區)為單位,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扶持資金等專項資金,重點扶持集體經濟薄弱村、「空殼村」。總結挖掘一批試點村的典型案例和經驗做法,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三是推進工作陣地規範化建設。著力將金融、醫療、文化、旅遊、購物等與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便民項目引進黨群服務中心,將陣地建設成為凝聚人心、提振人氣的綜合性開放式服務平台。開展以推動全市廣大黨員群眾學習新思想、掌握新本領、創造新業績為主要目標的新時代「三新」講習所建設,按照有設施完善的講習場所、有結構合理的講習隊伍、有豐富實用的講習課程、有科學有效的講習方法、有務實管用的講習制度、有簡明必要的講習資料的「六有」標準,今年底實現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全覆蓋,加大對廣大黨員群眾的教育培訓力度。
抓好基層黨建,關鍵在創新,核心在做實。大家一定要堅持問題導向,開拓思維、務實創新,紮實推進基層黨建工作,為聚力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堅強組織保障,為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貢獻智慧和力量。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自秦朝統一六國以來,設立三公九卿制度管理國家,九卿之中的「典客」就是專門掌管民族事務的職位。歷朝歷代一直都非常重視民族問題,因為對於多民族國家來說,民族團結是一個關係國家命運的重大問題。縱觀歷史,凡是國力強盛、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的時期,無一不是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時期。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視,制定民族區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各民族無論人口多寡,一律平等,這些奠定了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基礎。2019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各族人民親如一家,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定要實現的根本保證。」的確,各民族只有親如一家,情同手足,只有齊心協力,團結髮展,才能匯聚強大力量,才能共創民族輝煌,共圓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如今在全面小康路上,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國路上,一個民族都不能少!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在抗洪搶險救災中,在汶川地震、玉樹地震救援中,在打贏脫貧攻堅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處處展示著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力量。
心相通,則情相融;志相同,則力相聚。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在歷史波瀾的沉浮跌宕中之所以生生不息、不斷發展,就在於各民族有著共同的價值追求和精神依託;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煥發出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在於各民族不斷地交往、交流、交融,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如今,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站在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上,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必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須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尤其是對於黨中央關於推進雙語教學的重大決策,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必須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戰略的高度去認識。
身為教師,身為領導幹部,必須要做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給廣大師生上好思政課,積極引導廣大師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共同促進祖國繁榮發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積極貢獻力量。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視,制定民族區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各民族無論人口多寡,一律平等,這些奠定了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基礎。2019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各族人民親如一家,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定要實現的根本保證。」的確,各民族只有親如一家,情同手足,只有齊心協力,團結髮展,才能匯聚強大力量,才能共創民族輝煌,共圓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如今在全面小康路上,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國路上,一個民族都不能少!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在抗洪搶險救災中,在汶川地震、玉樹地震救援中,在打贏脫貧攻堅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處處展示著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力量。
心相通,則情相融;志相同,則力相聚。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在歷史波瀾的沉浮跌宕中之所以生生不息、不斷發展,就在於各民族有著共同的價值追求和精神依託;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煥發出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在於各民族不斷地交往、交流、交融,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如今,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站在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上,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必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須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尤其是對於黨中央關於推進雙語教學的重大決策,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必須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戰略的高度去認識。
身為教師,身為領導幹部,必須要做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給廣大師生上好思政課,積極引導廣大師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共同促進祖國繁榮發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積極貢獻力量。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