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強國」平台上觀看了《血戰湘江》後,心情非常激動,那悲壯的畫面在腦海里久久不能散去。「如果中國革命的勝利,要用我們的鮮血才能築成,那我們必須英勇獻身」、「誓死保衛黨中央過過江」,紅三軍團長和紅軍戰士的話時時縈繞在耳旁,革命者不怕流血犧牲,以大無畏、昂揚向上的革命精神給我以震撼和鼓舞。
該片是「八一電影製片廠」組織創作拍攝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影片以長征史上最慘烈的湘江之戰為背景,成功塑造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工農紅軍領導人在長征中不屈不饒的光輝形象,生動表現了紅軍34師官兵前仆後繼,勇於犧牲,全力掩護中央紅軍渡過湘江,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的大無畏精神。
通過觀看這部影片,使我又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愛國教育,影片把我帶入到戰爭場面,聲光特效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影片中一個個紅軍戰士指戰員流血犧牲使我感慨萬千,他們的視死如歸的氣概,他們對革命堅定不移的信念,讓我萬分敬佩。而今我們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更加珍惜,緬懷先烈,銘記歷史,我們要學習繼承和發揚革命先輩的不畏艱險,頑強拼搏的革命精神。革命先輩是我們的民族脊樑,正因為有他們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英雄精神,才有我們今天的立國之本,才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永遠值得每個中國人敬仰。
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不忘革命先輩的初衷,做一名新時代合格的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長征的革命精神不但沒有過時,更是我們現階段實現中國夢,建設更加繁榮富強祖國不竭的動力。雖然我們進入和平建設時期,但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不能忘記革命的初心,依然要學習長征精神,在改革開放新的征程中發揚不懼挑戰和革命的大無畏精神繼續前進。為社會乃至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的參與者、奮鬥者、開拓者。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血戰湘江觀後感[朗讀]
在我黨建黨97年之際,我縣組織部組織大家觀看電影《血戰湘江》,讓我們接受了一次生動的革命歷史傳統教育,也是一次令人震撼的理想信念教育。
影片講述了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紅軍在湘江上游廣西境內與國民黨軍苦戰5晝夜,最終強渡湘江,突破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的偉大歷史。湘江之戰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中央紅軍也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由長征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至3萬餘人。隨後,黨中央召開了遵義會議,重新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影片成功塑造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紅軍領導人在長征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深刻揭露了左傾錯誤路線給紅軍帶來的慘痛損失,生動表現了以紅軍34師為代表的紅軍將士前赴後繼、勇於犧牲,全力掩護中央紅軍渡過湘江的大無畏精神。
觀看影片感受最深的是革命先輩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湘江之戰,中央紅軍8萬多人被50多萬國民黨軍隊圍追堵截,可謂困難重重,險象環生。沒有堅定的信念,紅軍戰士就不可能在面臨巨大犧牲的時候,仍然堅守在戰鬥一線;沒有堅定的信念,紅軍各級指戰員就不會對在面對李德和博古同志錯誤指揮時,仍然堅決執行命令;沒有堅定的信念,陳樹湘師長就不會明知擔任後衛任務九死一生,還率領全師官兵在楓樹腳之戰中與十幾倍的敵人殊死激戰,寧死不屈,直至犧牲。沒有堅定的信念,二縱隊的官兵就不會在沒有得到命令前,不放棄任何一件物資,用生命保障「輜重」安全;沒有堅定的信念,林裁縫就不會帶領四個兒子前赴後繼參加紅軍,一心一意跟黨走。最讓人感動的一幕是,當林家老四趕回部隊後,得知父親和哥哥都已經壯烈犧牲,他雖然淚流滿面,但仍然堅持要參加紅軍跟黨走。
《血戰湘江》讓我認識到學習紅軍先烈們的光輝歷史,就是要學習他們不忘加入中國共產黨時的初心,一心一意跟黨走。我們共產黨員加入黨組織,就在黨旗下宣誓,要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這就是我們的初心。中國共產黨96年的光輝歷史證明,中國共產黨是靠科學理論武裝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研究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雄辯地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今天,我們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正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道路上。作為一名普通黨員,我們要始終把握「四講四有」黨員標準,把「講政治、有信念」的要求落實到行動上,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變、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永葆共產黨人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要不斷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在大風大浪面前無所畏懼,在各種誘惑面前立場堅定,在利益得失面前保持定力。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刻理解蘊含其中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真正掌握蘊含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自覺用講話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解決問題、推動工作。
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作為一名普通黨員,堅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信念不動搖,始終保持高昂的工作熱情,清醒認識面臨的形勢與問題,加速提質各項工作,擼起袖子加油干,各項工作都要創先爭優、走在前列,努力做一名新時代合格的大學生村官。
影片講述了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紅軍在湘江上游廣西境內與國民黨軍苦戰5晝夜,最終強渡湘江,突破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的偉大歷史。湘江之戰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中央紅軍也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由長征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至3萬餘人。隨後,黨中央召開了遵義會議,重新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影片成功塑造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紅軍領導人在長征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深刻揭露了左傾錯誤路線給紅軍帶來的慘痛損失,生動表現了以紅軍34師為代表的紅軍將士前赴後繼、勇於犧牲,全力掩護中央紅軍渡過湘江的大無畏精神。
觀看影片感受最深的是革命先輩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湘江之戰,中央紅軍8萬多人被50多萬國民黨軍隊圍追堵截,可謂困難重重,險象環生。沒有堅定的信念,紅軍戰士就不可能在面臨巨大犧牲的時候,仍然堅守在戰鬥一線;沒有堅定的信念,紅軍各級指戰員就不會對在面對李德和博古同志錯誤指揮時,仍然堅決執行命令;沒有堅定的信念,陳樹湘師長就不會明知擔任後衛任務九死一生,還率領全師官兵在楓樹腳之戰中與十幾倍的敵人殊死激戰,寧死不屈,直至犧牲。沒有堅定的信念,二縱隊的官兵就不會在沒有得到命令前,不放棄任何一件物資,用生命保障「輜重」安全;沒有堅定的信念,林裁縫就不會帶領四個兒子前赴後繼參加紅軍,一心一意跟黨走。最讓人感動的一幕是,當林家老四趕回部隊後,得知父親和哥哥都已經壯烈犧牲,他雖然淚流滿面,但仍然堅持要參加紅軍跟黨走。
《血戰湘江》讓我認識到學習紅軍先烈們的光輝歷史,就是要學習他們不忘加入中國共產黨時的初心,一心一意跟黨走。我們共產黨員加入黨組織,就在黨旗下宣誓,要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這就是我們的初心。中國共產黨96年的光輝歷史證明,中國共產黨是靠科學理論武裝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研究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雄辯地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今天,我們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正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道路上。作為一名普通黨員,我們要始終把握「四講四有」黨員標準,把「講政治、有信念」的要求落實到行動上,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變、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永葆共產黨人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要不斷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在大風大浪面前無所畏懼,在各種誘惑面前立場堅定,在利益得失面前保持定力。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刻理解蘊含其中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真正掌握蘊含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自覺用講話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解決問題、推動工作。
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作為一名普通黨員,堅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信念不動搖,始終保持高昂的工作熱情,清醒認識面臨的形勢與問題,加速提質各項工作,擼起袖子加油干,各項工作都要創先爭優、走在前列,努力做一名新時代合格的大學生村官。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