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暑期檔一向是各類商業大片的「兵家必爭之地」,今年的暑期檔,院線迎來了一部讓人震撼激盪的電影——集結一眾當紅硬漢明星,讓他們流血流汗硝煙中嘶吼激戰;全新視角的英雄史詩商業巨製,擁有勝過《拯救大兵瑞恩》《血戰鋼鋸嶺》般真實殘酷的不可思議的火爆場景;是一部戰爭巨製,在整部影片中,音樂賦予了電影更為激盪的藝術氣質,時而氣勢磅礴,時而婉轉柔情,用豪邁而富有生命的音律譜寫了湘江戰役的英雄主義情懷。這樣史詩級的音樂,出自外表優雅美麗、溫柔似水的居文沛擔任作曲及音樂總監用音樂震攝心魂……6月29日,英雄史詩級巨製電影《血戰湘江》在人民大會堂舉辦新聞發布會,主演保劍鋒、王霙、董勇、王大治等,作曲及音樂總監居文沛出席了「高品質硬口碑」的「強悍」新聞發布會,與大家分享台前幕後的創作心得。
讚美、榮譽、大獎……讓居文沛同時也深深思考著一個深刻的藝術命題:如何用音樂、用表演,去傳遞自己對於戰爭與生命的理解?「人的生命短暫,但對於生命的思考是無限的。傑出的戰爭作品不僅僅是為了表現戰爭場景的殘烈,更呈現深刻的人性,在戰爭這種極端的環境下,人的智慧、精神和力量都是一種極致的爆發,藝術家要以不同的哲學思考來呈現。」無論是早已被奉為經典的《辛德勒名單》,還是情懷與視覺雙重震撼的《拯救大兵瑞恩》,抑或是在20xx年口碑與票房雙豐收的《血戰鋼鋸嶺》,這些作品都注入了藝術家對生命與人性的思索。居文沛表示,自己未來會將內心的哲思用藝術的形式表達在不同形態的作品中。
有人說,顏值可以以一敵十,集作曲、演戲等多領域才能於一身的美女作曲家居文沛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卻偏偏要靠才華;也有人說,這樣優雅柔美的外表下,竟然有一顆不輸男兒志的心!或許這就是居文沛多變迷一般的藝術魅力所在。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血戰湘江觀後感[朗讀]
2月18日,八一電影製片廠帶著最近拍攝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血戰湘江》來到陸軍第六十五集團軍「紅一師」舉行放映活動,在官兵中引起強烈反響。陸軍第六十五集團軍政治部主任葉青、八一電影製片廠生產部主任李天印及河北省委宣傳部秘書長史建偉、張家口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莉等領導一起出席了放映活動。
《血戰湘江》塑造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紅軍領導人的光輝形象,深刻揭露了「左傾」給紅軍造成的慘痛損失,生動反映了紅軍將士特別是34師官兵顧全大局、勇於犧牲,奮力掩護中央紅軍渡過湘江的英雄事跡。
「紅一師」具有光榮革命傳統,不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屢建功勳,著名的「大功三連」就在這支部隊。前,習主席視察陸軍第六十五軍集團軍時對這支部隊給予了高度稱讚。82年前,「紅一師」將士參加了決定中國命運的湘江戰役,82年後,官兵們又協助八一廠參加了反映湘江戰役的影片《血戰湘江》。該部某炮團政治部主任周宇說:「讓我們紅軍傳人在影片中還原這段英勇悲壯的真實故事,是對我們最好的傳統教育。」。
放映中,官兵們一直是在興奮、感動中觀看的,不少人不停地抹著眼淚。放映一結束,導演陳力和演員王霙、徐箭、孫維民等與官兵們現場交流。博士教導員孟非凡說:「看了影片《血戰湘江》,使我們對習主席提出的革命軍人要『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習主席視察該部時曾組織戰士召開座談會的排長趙斌說:「影片充分揭示了什麼是大局意識、什麼是核心意識、什麼是犧牲精神、什麼是幹部的表率作用,讓我們從中很受教育。《血戰湘江》就是對習主席要求的生動闡釋,我們要把影片作為學習長征精神的生動教材。」「大功三連」戰士劉冠華說:「看了影片,我們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確實來之不易,是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必須百倍珍惜,做好老紅軍傳人,為「大功三連」增光添彩。」紅一師的官兵們紛紛表示,當前軍隊正在進行體制改革,我們要以先輩們為榜樣,發揚紅34師英勇犧牲的大無畏精神,積極擁護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在強軍興軍的偉大中作出新的成績,交出優秀答卷?
八一廠把學習「紅一師」好傳統、好作風作為這次放映活動一項重要內容。利用晚上時間,專門組織創作人員參觀了「紅一師」史館,並與官兵們進行座談,重點學習了「大功三連」的先進事跡。著名導演陳力說:「參加這次放映活動很受教育,這既是一次靈魂的凈化,也對今後創作反映部隊官兵生活題材的作品很有幫助。」。
河北省委對影片《血戰湘江》高度重視,省委常委、部長田向利親自派有關領導參加影片在「紅一師」的放映活動。同時,田向利專門向省委書記趙克志作了彙報。趙克志當即指示有關部門迅速聯繫八一廠調看影片《血戰湘江》。最近,河北省委將對影片《血戰湘江》在全省發行工作做出部署。
負責影片《血戰湘江》宣傳發行的北京亞細亞影視製作發行有限公司,為這次放映活動作了大量的服務保障工作。安徽影星銀幕廠連夜趕製了一塊10米長的大銀幕,廠長蘇演親自帶車從安徽專程送到放映現場。
《血戰湘江》塑造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紅軍領導人的光輝形象,深刻揭露了「左傾」給紅軍造成的慘痛損失,生動反映了紅軍將士特別是34師官兵顧全大局、勇於犧牲,奮力掩護中央紅軍渡過湘江的英雄事跡。
「紅一師」具有光榮革命傳統,不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屢建功勳,著名的「大功三連」就在這支部隊。前,習主席視察陸軍第六十五軍集團軍時對這支部隊給予了高度稱讚。82年前,「紅一師」將士參加了決定中國命運的湘江戰役,82年後,官兵們又協助八一廠參加了反映湘江戰役的影片《血戰湘江》。該部某炮團政治部主任周宇說:「讓我們紅軍傳人在影片中還原這段英勇悲壯的真實故事,是對我們最好的傳統教育。」。
放映中,官兵們一直是在興奮、感動中觀看的,不少人不停地抹著眼淚。放映一結束,導演陳力和演員王霙、徐箭、孫維民等與官兵們現場交流。博士教導員孟非凡說:「看了影片《血戰湘江》,使我們對習主席提出的革命軍人要『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習主席視察該部時曾組織戰士召開座談會的排長趙斌說:「影片充分揭示了什麼是大局意識、什麼是核心意識、什麼是犧牲精神、什麼是幹部的表率作用,讓我們從中很受教育。《血戰湘江》就是對習主席要求的生動闡釋,我們要把影片作為學習長征精神的生動教材。」「大功三連」戰士劉冠華說:「看了影片,我們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確實來之不易,是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必須百倍珍惜,做好老紅軍傳人,為「大功三連」增光添彩。」紅一師的官兵們紛紛表示,當前軍隊正在進行體制改革,我們要以先輩們為榜樣,發揚紅34師英勇犧牲的大無畏精神,積極擁護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在強軍興軍的偉大中作出新的成績,交出優秀答卷?
八一廠把學習「紅一師」好傳統、好作風作為這次放映活動一項重要內容。利用晚上時間,專門組織創作人員參觀了「紅一師」史館,並與官兵們進行座談,重點學習了「大功三連」的先進事跡。著名導演陳力說:「參加這次放映活動很受教育,這既是一次靈魂的凈化,也對今後創作反映部隊官兵生活題材的作品很有幫助。」。
河北省委對影片《血戰湘江》高度重視,省委常委、部長田向利親自派有關領導參加影片在「紅一師」的放映活動。同時,田向利專門向省委書記趙克志作了彙報。趙克志當即指示有關部門迅速聯繫八一廠調看影片《血戰湘江》。最近,河北省委將對影片《血戰湘江》在全省發行工作做出部署。
負責影片《血戰湘江》宣傳發行的北京亞細亞影視製作發行有限公司,為這次放映活動作了大量的服務保障工作。安徽影星銀幕廠連夜趕製了一塊10米長的大銀幕,廠長蘇演親自帶車從安徽專程送到放映現場。
「哪怕經歷人間煉獄,也要堅決服從命令,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渡過湘江!」這是電影《血戰湘江》中紅軍戰士們鏗鏘有力的、以生命寫下的誓言。八一電影製片廠組織創作拍攝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血戰湘江》,被業內視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的扛鼎之作、中國氣派的戰爭大片。11月27日,該片在京首映。
82年前的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紅軍在湘江上游廣西境內的興安縣、全州縣、灌陽縣,與國民黨軍苦戰5晝夜,最終從全州、興安之間強渡湘江,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但是,中央紅軍也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由長征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至3萬餘人。湘江慘敗直接導致遵義會議的召開,重新肯定了毛主席的軍事戰略主張,確立了毛主席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
相比以往的戰爭題材影片,《血戰湘江》實現了較大突破。湘江一戰紅軍遭到重大損失,過去的戰爭題材影視作品較少觸及,《血戰湘江》使紅軍長征史上最悲壯的一幕得以全景式的藝術再現。影片非常有震撼力、有血性,大量戰爭場景真實慘烈,敵我雙方血流成河,屍橫遍野,更突出了紅軍將士對革命的無限忠誠、對黨的堅定信念。據介紹,影片共動用兵力7600餘人次、群眾3.5萬餘人次,使用炸藥2噸多、油料83噸,力求真實還原當年的湘江血戰。
飾演毛主席的王霙說,雖然他已經在很多部影視作品中出演過青年、中年到老年的毛主席,對他的各方面都很熟悉,但這次仍然與過去不一樣。「這部影片中的毛主席是一個特別叱吒風雲又經常無能為力的毛主席,也是一個忍辱負重、服從中央的毛主席,還是一個生活化、有血性、鮮活的毛主席。」他說,陳力導演在現場要求非常嚴格,一個姿態、形體甚至說話的邏輯重音她都會注意到,比如毛主席拄著拐杖走路的戲曾經拍了11條,騎馬也不用替身,演員自己拍,以便找到最正確、最貼切的感覺。
飾演紅34師師長陳樹湘的保劍鋒說,這是他參與過的最慘烈的一部電影,自己從沒有想過會出演這樣一個一直在槍林彈雨中的角色,在影片里開那麼多次的槍,而且一直在奔跑著,帶領戰士們往前沖。「這個角色的核心就是4個字:忠誠堅定。這是個神聖而偉大的角色。」。
陳力曾成功執導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和電視劇《海棠依舊》,一直以表現感情細膩、長於刻畫細節著稱,這次她接受新挑戰,拍攝了戰爭片。她說,從開始拍攝起,就想把這部影片拍成接地氣、有質感的片子,否則不會讓今人感動。影片是在悲愴的氛圍中創作的,演員們吃了很多苦,始終處於戰爭中的直觀狀態。影片的戰爭場面拍攝也沒有使用流行的三維、綠布,演員們全部在現場真實拍攝。綠布前的拍攝要靠想像,沒有真實場景的刺激,而這部電影里所有人都是全身心地投入,每個細胞都是張開的,做夢都在翻滾。
「我們用生命拍了一部電影。拍完這部影片,我感到幸福、幸運,感到今天的生活都不一樣了。我們應該讓更多的年輕人看到這部電影,知道生命價值在哪兒,今天的幸福在哪兒。」她說。
82年前的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紅軍在湘江上游廣西境內的興安縣、全州縣、灌陽縣,與國民黨軍苦戰5晝夜,最終從全州、興安之間強渡湘江,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但是,中央紅軍也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由長征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至3萬餘人。湘江慘敗直接導致遵義會議的召開,重新肯定了毛主席的軍事戰略主張,確立了毛主席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
相比以往的戰爭題材影片,《血戰湘江》實現了較大突破。湘江一戰紅軍遭到重大損失,過去的戰爭題材影視作品較少觸及,《血戰湘江》使紅軍長征史上最悲壯的一幕得以全景式的藝術再現。影片非常有震撼力、有血性,大量戰爭場景真實慘烈,敵我雙方血流成河,屍橫遍野,更突出了紅軍將士對革命的無限忠誠、對黨的堅定信念。據介紹,影片共動用兵力7600餘人次、群眾3.5萬餘人次,使用炸藥2噸多、油料83噸,力求真實還原當年的湘江血戰。
飾演毛主席的王霙說,雖然他已經在很多部影視作品中出演過青年、中年到老年的毛主席,對他的各方面都很熟悉,但這次仍然與過去不一樣。「這部影片中的毛主席是一個特別叱吒風雲又經常無能為力的毛主席,也是一個忍辱負重、服從中央的毛主席,還是一個生活化、有血性、鮮活的毛主席。」他說,陳力導演在現場要求非常嚴格,一個姿態、形體甚至說話的邏輯重音她都會注意到,比如毛主席拄著拐杖走路的戲曾經拍了11條,騎馬也不用替身,演員自己拍,以便找到最正確、最貼切的感覺。
飾演紅34師師長陳樹湘的保劍鋒說,這是他參與過的最慘烈的一部電影,自己從沒有想過會出演這樣一個一直在槍林彈雨中的角色,在影片里開那麼多次的槍,而且一直在奔跑著,帶領戰士們往前沖。「這個角色的核心就是4個字:忠誠堅定。這是個神聖而偉大的角色。」。
陳力曾成功執導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和電視劇《海棠依舊》,一直以表現感情細膩、長於刻畫細節著稱,這次她接受新挑戰,拍攝了戰爭片。她說,從開始拍攝起,就想把這部影片拍成接地氣、有質感的片子,否則不會讓今人感動。影片是在悲愴的氛圍中創作的,演員們吃了很多苦,始終處於戰爭中的直觀狀態。影片的戰爭場面拍攝也沒有使用流行的三維、綠布,演員們全部在現場真實拍攝。綠布前的拍攝要靠想像,沒有真實場景的刺激,而這部電影里所有人都是全身心地投入,每個細胞都是張開的,做夢都在翻滾。
「我們用生命拍了一部電影。拍完這部影片,我感到幸福、幸運,感到今天的生活都不一樣了。我們應該讓更多的年輕人看到這部電影,知道生命價值在哪兒,今天的幸福在哪兒。」她說。
《血戰湘江》是一曲紅軍將士理想之美、信仰之美、精神之美的悲壯頌歌。「長征是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征」。無論是毛主席、周恩來、朱德等領袖人物,還是林大哥和他的三個兒子等普通戰士,抑或是陳樹湘率領的為保證紅軍主力渡過湘江而犧牲的幾千名紅三十四師將士,哪一個不是為理想信念而奮不顧身。
《血戰湘江》讓我深深得感受到今天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確實是來之不易的。為了革命事業的勝利,為了今天的和平年代,多少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他們心懷堅定的革命信仰,在戰爭中付出了犧牲生命的代價!才有了我們今天和平、安寧、富強的中國社會。
《血戰湘江》讓我深深得感受到今天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確實是來之不易的。為了革命事業的勝利,為了今天的和平年代,多少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他們心懷堅定的革命信仰,在戰爭中付出了犧牲生命的代價!才有了我們今天和平、安寧、富強的中國社會。
這部電影,可以說是我是哭著將其看完的。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1934年中國工農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後,紅軍34師官兵付出巨大犧牲奮力掩護黨中央渡過湘江、成功突破封鎖的悲壯故事。
林老先生既是一位戰士,又是一位裁縫,他的四個兒子都獻給了革命。讓我忍不住淚目的是紅二方面軍正在渡過湘江,國民黨的轟炸機在上空投射炸彈,一位戰士被子彈打穿胸腔倒下的那一刻,林老先生頂上去,毫不猶豫。
炸彈炸向兩人。那一晚,大雨傾盆,兩人躺在血水中望著對方,只聽那名戰士叫了一聲「爸」,那一刻才知道上陣的是父子兵。兒子為父親戴正軍帽,兩人在深情對視中離世。
朱德在戰場上臨危不懼,在決定渡湘江時,派去十八師到達楓樹腳,可痛心的是,十八師的戰士一個都沒有活下來。
李天佑帶領第五師奔赴戰場,那種視死如歸的精神讓我震撼,幾千兵力對抗敵軍源源不斷的數萬人,還有作戰中的那一聲聲「堅決執行命令」,令人熱血沸騰。
其實,我深感痛心的是,結束時電影螢幕上放出一段文字,中國紅軍由86000人,銳減為30000人。
看著戰場上的中國人短兵相接,自相殘殺,那麼,最後又得到了什麼呢?
我曾以為「浴血奮戰」「血流成河」都是些誇張性的詞,只是用來描述戰場上的殘忍,可是,當看到一個個戰士倒在血泊中時,我才真的意識到,血流成河是真的。
曾經看到的歷史,說第五次反圍剿失敗是由於博古、李德等人的錯誤指揮,對此,我僅僅以為是一個小錯誤,對於傷亡人數也僅是個數字,當看到戰場上子彈滿天飛,毛澤東面對李德等人的錯誤指揮無能為力的時候,那種心痛的感覺,我能深切地體會到。
百姓們都深信「跟著毛主席不死」,而毛澤東卻為讓無數百姓的兒女有去無回感到深深的愧疚。
我們長在紅旗下,正是每位戰士的血肉之軀換來的這一切。這一次,我明白了「中國站起來了」的深切含義。
是的,中國站起來了,一個繁榮富強的中國正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1934年中國工農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後,紅軍34師官兵付出巨大犧牲奮力掩護黨中央渡過湘江、成功突破封鎖的悲壯故事。
林老先生既是一位戰士,又是一位裁縫,他的四個兒子都獻給了革命。讓我忍不住淚目的是紅二方面軍正在渡過湘江,國民黨的轟炸機在上空投射炸彈,一位戰士被子彈打穿胸腔倒下的那一刻,林老先生頂上去,毫不猶豫。
炸彈炸向兩人。那一晚,大雨傾盆,兩人躺在血水中望著對方,只聽那名戰士叫了一聲「爸」,那一刻才知道上陣的是父子兵。兒子為父親戴正軍帽,兩人在深情對視中離世。
朱德在戰場上臨危不懼,在決定渡湘江時,派去十八師到達楓樹腳,可痛心的是,十八師的戰士一個都沒有活下來。
李天佑帶領第五師奔赴戰場,那種視死如歸的精神讓我震撼,幾千兵力對抗敵軍源源不斷的數萬人,還有作戰中的那一聲聲「堅決執行命令」,令人熱血沸騰。
其實,我深感痛心的是,結束時電影螢幕上放出一段文字,中國紅軍由86000人,銳減為30000人。
看著戰場上的中國人短兵相接,自相殘殺,那麼,最後又得到了什麼呢?
我曾以為「浴血奮戰」「血流成河」都是些誇張性的詞,只是用來描述戰場上的殘忍,可是,當看到一個個戰士倒在血泊中時,我才真的意識到,血流成河是真的。
曾經看到的歷史,說第五次反圍剿失敗是由於博古、李德等人的錯誤指揮,對此,我僅僅以為是一個小錯誤,對於傷亡人數也僅是個數字,當看到戰場上子彈滿天飛,毛澤東面對李德等人的錯誤指揮無能為力的時候,那種心痛的感覺,我能深切地體會到。
百姓們都深信「跟著毛主席不死」,而毛澤東卻為讓無數百姓的兒女有去無回感到深深的愧疚。
我們長在紅旗下,正是每位戰士的血肉之軀換來的這一切。這一次,我明白了「中國站起來了」的深切含義。
是的,中國站起來了,一個繁榮富強的中國正屹立在世界的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