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每當總有人用杜牧的這首《清明》表達對已故者無限的追思。
今天是4月2日,天陰沉沉的,下著小雨。學校組織了我們大隊委員去九仙山烈士陵園掃墓,我們穿戴好禮服和紅領巾在學校孔子像等待。早上8:00我校30多名大隊委員與老師們懷著沉重的心情來到九仙山烈士陵園。
烈士陵園坐落在曲阜市西北部九仙山風景區,坐北朝南,林木蒼翠,這裡安葬著600餘名為祖國捐軀的革命烈士,園內矗立著革命烈士紀念碑,高33米。綠油油的松柏,此刻在低頭默哀,靜靜的烈士們在這裡默默的長眠。看著簡單樸素、莊重的烈士陵園,我的心中不禁感慨萬千。大隊委代表代表全體少先隊員在台上深情追憶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和豐功偉績,並號召全體少先隊員要銘記歷史、珍惜當下、努力學習、報效祖國。這些話深深地振奮著我的心,讓我倍加珍惜熱愛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默默的對自己說:「長大以後一定要報效祖國,讓那些長眠於此的烈士們能夠含笑九泉。」。
大家默哀一分鐘,獻上花籃和鮮花,我在心中默默的說:「長眠這片土地的英烈們。今天我們懷著十分沉痛和敬仰的心情獻上花籃和鮮花,向你們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沉痛的悼念!」。
隨後我們又參觀了陳列館。陳列館是古式建築風格,莊嚴肅穆。一幅幅歷史圖片,一件件遺物講述著那個烽火連天的年代。
我們將永遠牢記先烈們的豐功偉績,珍惜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這來之不易的和平。烈士們,安息吧,綠草為你守靈,春雨伴著你歌唱。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參觀皖南事變烈士陵園有感[朗讀]
革命烈士陵園內松柏環抱、綠蔭滿園、安靜莊嚴,宛若我們這天參觀烈士陵園的情緒————肅穆、感動。
烈士,一個讓人敬佩又感動的詞語。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似乎已經遺忘了這個詞語,完美而安逸的生活讓我們心中很少有激情。但那天的參觀,讓我們的血液再次沸騰。
幾十年來,革命先烈的奉獻精神已深入人心,這種奉獻精神體現了中華兒女的精神風貌和革命鬥志,我們在烈士墓前鞠了躬,那不是普普通通的一鞠躬,那是充滿敬意的充滿情感的一個彎腰。我們獻了花,那是凝聚著我們無限情感的一束鮮花,或許先烈們也在看著我們,這樣一代新中國的中華兒女,如何來完成他們未完的使命。
生命的好處在於奉獻,生命更崇高的好處在於為人民付出自我的一切,乃至生命。朱瑞將軍,趙一曼,楊靖宇同志,無數叫上名的,叫不上名的都讓我們震撼了。烈士永生、浩氣長存!我曾懷疑過人的永生,但當樂觀豁達,堅定的信念無私的奉獻精神匯聚到一個人或一群人身上時,那便是永生。
烈士們已經離開了我們,解讀他們,只能透過一塊塊碑文,一座座墳墓。從他們附近走過,仿佛理解了人生的洗禮。此次學習升華了我們的精神世界,我們真切的感受到革命先烈們的英雄氣概,深切體驗到這天生活的來之不易。
無數的革命先烈們——您好!我們在向您們真誠的瞻仰,我們更會永遠地向您們——學習致敬。
烈士,一個讓人敬佩又感動的詞語。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似乎已經遺忘了這個詞語,完美而安逸的生活讓我們心中很少有激情。但那天的參觀,讓我們的血液再次沸騰。
幾十年來,革命先烈的奉獻精神已深入人心,這種奉獻精神體現了中華兒女的精神風貌和革命鬥志,我們在烈士墓前鞠了躬,那不是普普通通的一鞠躬,那是充滿敬意的充滿情感的一個彎腰。我們獻了花,那是凝聚著我們無限情感的一束鮮花,或許先烈們也在看著我們,這樣一代新中國的中華兒女,如何來完成他們未完的使命。
生命的好處在於奉獻,生命更崇高的好處在於為人民付出自我的一切,乃至生命。朱瑞將軍,趙一曼,楊靖宇同志,無數叫上名的,叫不上名的都讓我們震撼了。烈士永生、浩氣長存!我曾懷疑過人的永生,但當樂觀豁達,堅定的信念無私的奉獻精神匯聚到一個人或一群人身上時,那便是永生。
烈士們已經離開了我們,解讀他們,只能透過一塊塊碑文,一座座墳墓。從他們附近走過,仿佛理解了人生的洗禮。此次學習升華了我們的精神世界,我們真切的感受到革命先烈們的英雄氣概,深切體驗到這天生活的來之不易。
無數的革命先烈們——您好!我們在向您們真誠的瞻仰,我們更會永遠地向您們——學習致敬。
我以前沒有去過烈士陵園,只是聽高年級的同學說:他們每年的清明節,都要去烈士陵園給先烈們掃墓。我想像那裡有許多在戰爭中犧牲的人,他們的靈魂常年安息在那裡,感覺很肅穆、神秘。
這周付老師說周二去烈士陵園掃墓。同學們既高興又嚴肅。周二早晨,同學們很早的來到,在教室里嘰嘰喳喳的議論著:今天要去的地方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集合的時候到了。我們在操場上站好隊,付老師叮囑我們要遵守紀律,以及要注意的事情。出發了,我和同學們還在議論著掃墓的事情。不知不覺中,烈士陵園到了。我們一進陵園的大門,挺直的松柏佇立在兩旁,給人一種軍人威嚴的感受。來到紀念碑下,我們向烈士莊嚴的宣誓,聽老革命家講先烈們的英勇事跡。接著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到了紀念館,裡面的知識讓我們懂得,現在平靜舒適的生活,是無數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之後又去了墓地,在那裡我們看到了很多墓碑,上面有的有名字,有的沒有名字。楊老師讓我們把手中的小白花獻給烈士們,趙老師帶領我們對著墓碑,給烈士們深深地鞠一個躬,敬一個莊重有力的少先隊隊禮。表達我們對他們的崇敬和感謝。
在這次掃墓中,我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感謝那些為我們的幸福生活犧牲的先烈們。我們更要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努力學習,將來用我們的所學報效國家和人民。要讓烈士的鮮血不白流,要不辜負家長和老師對我們這一代人的期望。
這周付老師說周二去烈士陵園掃墓。同學們既高興又嚴肅。周二早晨,同學們很早的來到,在教室里嘰嘰喳喳的議論著:今天要去的地方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集合的時候到了。我們在操場上站好隊,付老師叮囑我們要遵守紀律,以及要注意的事情。出發了,我和同學們還在議論著掃墓的事情。不知不覺中,烈士陵園到了。我們一進陵園的大門,挺直的松柏佇立在兩旁,給人一種軍人威嚴的感受。來到紀念碑下,我們向烈士莊嚴的宣誓,聽老革命家講先烈們的英勇事跡。接著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到了紀念館,裡面的知識讓我們懂得,現在平靜舒適的生活,是無數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之後又去了墓地,在那裡我們看到了很多墓碑,上面有的有名字,有的沒有名字。楊老師讓我們把手中的小白花獻給烈士們,趙老師帶領我們對著墓碑,給烈士們深深地鞠一個躬,敬一個莊重有力的少先隊隊禮。表達我們對他們的崇敬和感謝。
在這次掃墓中,我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感謝那些為我們的幸福生活犧牲的先烈們。我們更要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努力學習,將來用我們的所學報效國家和人民。要讓烈士的鮮血不白流,要不辜負家長和老師對我們這一代人的期望。
由於工作的原因,我院經常組織重點優撫對象參觀宣城市的紅色景點,下面我想從幾個紅色景點出發,談談我個人的一些感悟。
在皖南事變烈士陵園,由入口紀念碑、主題廣場、主碑紀念廣場和無名英雄烈士墓四個紀念性空間序列配以皖南事變史料陳列室有機組合而成,整座陵園以鄧小平題寫的「皖南事變死難烈士永垂不朽」紀念主碑為中心,結合山形地勢,將各紀念建築組成一個完整有序、莊嚴肅穆的有機整體。陵園的入口利用兩邊的高崗形成了相對的兩個「土闕」,成為陵園的天然門戶[1]。入口跨公路建有四座七米高具有皖南特色的石闕,四座廠闕以數字寓意新四軍的四,七米高隱喻皖南事跡悲壯慘烈的七天七夜,形成了紀念性空間的第一序列。進入陵園後,沿台階向上約三十米,是一個不規則的小型廣場。正對面的擋土牆上鑲嵌著葉飛題寫的「皖南事變烈士陵園」字碑,點明陵園的主題,形成了紀念性空間的第二序列。從廣場右轉,是一條五十米長的神道,神道正對著由兩個石闕形成的神門,神道的石階寬度逐步縮小成梯形,加強了透視感,使人們在感受覺上延伸了神道的長度。神道有九十級台階分成三個層次,喻意當年九千新四軍將士成三路縱隊東進抗日。
在新四軍史料陳列館,一件件珍貴的文物、一幅幅生動的照片、一段段感人的事跡,全面形象地在再現了當年波瀾壯闊的革命戰爭場景,昭示著共產黨人對理想的不懈追求、對人民的一片深情、對事業的無限忠誠,給大家帶來了心靈的震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新四軍軍部舊址,前廳的木質舞台是新四軍當年修建的,一些基本陳設也進行了復原,讓大家置身其中仿若身臨其境,似乎回到了的那戰火紛飛的年代,真切地感受著革命先輩們的艱苦奮鬥和無私奉獻。
王稼祥故居紀念館是一幢具有皖南地方特色的是晚清時期的徽派建築,寬敞的後庭院渾然與王稼祥故居連成一體。一進三間,磚木結構,序廳迎面矗立著王稼祥青年時代的紀念雕像,背景線刻浮雕揭示了革命家一生走過的風雲變幻、艱難險阻的革命里程。左右列置的四塊將軍紅石碑,鐫刻了王稼祥青少年時期給鄉親好友的書信原文節錄,字裡行間已然閃爍著革命家的進步思想;序廳右側的陳列室,以《永遠的稼祥》為陳列標題,配合精緻的模型、景觀等輔助展品,全面展現和回顧了革命家輝煌的戰鬥一生。通過解說員的介紹,大家更深的了解到王稼祥同志為中國人民革命事業、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和新中國外交事業所做的卓越貢獻,王稼祥同志不僅是忠誠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同時也是我國卓越的領導人、新中國優秀的外交家。
市光榮院通過組織重點優撫對象參觀紅色教育基地等外出活動,不但拓寬了這些重點優撫對象的視野,還能讓他們在放飛心情的過程中加深對優秀共產黨人的認識和了解。
作為一位年輕的中國共產黨員,通過重溫入黨誓詞、回顧戰爭歷史,深受教育,更深切地體會到中國共產黨是革命戰爭時期的中流砥柱和民族脊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歷史無言,精神不朽,當腥風血雨已成為過往,就讓面向未來征程的我們共同攜手,延續民族血脈,銘記這段慘烈而又光輝的歷史,進一步深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增強黨性觀念,牢記黨的宗旨,立足本職,努力工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十九大報告指出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福利,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那麼作為一名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認真學習黨的知識理論,勇於實踐,服務群眾。我認為第一,做到真正從思想上入黨。在思想上入黨,就是要求黨員真正從思想上增強黨的意識,自覺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行為準則,積極投身黨的事業並做出貢獻。在思想上入黨與在組織上入黨有所不同。如果只是在組織上入了黨,而不加強自身的黨性鍛鍊和修養,說話做事沒有一個黨員的樣子,甚至違反黨的規定,損害黨的形象,那只能是有其名而無其實。現實告訴我們,那些重視在思想上入黨的同志和其他人比起來,總是在思想上成熟些,品德高尚些,工作上積極些。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有沒有在思想上入黨,是檢驗一個黨員是否合格的起碼標準。思想上入黨既在於組織培養,更在於個人自覺。第二,要勤奮學習,與時俱進。首先是政治理論學習。黨員要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定社會主義信念和共產主義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當前尤其要認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其次是專業知識的學習,當今世界風雲變幻,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新事物層出不窮。中國的事業,中國的富強也在呼喚一大批思想素質好,工作能力強,苦幹實幹,富有開拓性和創新性的優秀人才。只有勤奮學習的人,才能從容應對新形式,緊跟新時代,承擔起抓住機遇,加快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大歷史任務。未來社會將是學習型社會,未來教育將是終生教育。不斷學習,終生學習的人才是最聰明的人。時代在呼喚知識,呼喚人才。黨員應起模範帶頭作用,更加珍惜時間,從立足當前,展望未來的角度出發,更加刻苦學習,努力鑽研,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科學文化素養,掌握為祖國建設,為社會服務的過硬本領和競爭能力,更好地為社會主義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施展自己的才華。第三,在工作中培養自己。黨員加強修養,除要從書本中吸取理論知識外,更需要到社會實踐中去鍛鍊自己。黨員應響應單位號召,積極投身到各項活動中去,努力完成領導布置的各項任務,在服務群眾的同時,不斷地培養和鍛鍊自己的活動能力和綜合素質。第四,在黨內生活中鍛鍊自己。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健全的黨內生活是促使黨員自覺加強修養的基本保證。大學生黨員要在黨內生活中加強修養,得到鍛鍊,既要積極主動地參加黨內生活,又要自覺地置身於黨組織的監督之下。經常性地參加黨的組織生活,對錯誤的思想,言行提出批評和自我批評,既可以增強黨的觀念,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又可以在黨組織的幫助下更好地認識自我,糾正自我的不足,以求不斷的進步。再次,經常,主動地向黨組織彙報思想情況,以求組織指導和幫助自己。最後,要加強黨的組織紀律觀念,因為這是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可靠保證,是維護黨團結統一的有力武器,是保持黨與人民血肉聯繫的重要條件。第五,以高尚道德要求自己。首先,要樹立良好的形象。共產黨員應該是一個具有高尚道德的良好形象和有益於人民的人。眾多黨員的形象構成整個黨的形象,通過每個黨員的奮鬥和努力,我們的事業才能興旺發達,蒸蒸日上。從這個意義上說,每個黨員都應該是黨的形象的化身,個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與黨的形象密切相關。其次要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我做得如何?差距在哪裡?怎樣才能迎頭趕上?嚴格地用「三個代表」的要求規範自己的言行,以高尚的道德要求自己,修正自身不足,塑造良好形象,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我,做一個無愧於社會,無愧於是人民的有共產主義黨性和高尚道德素質的先進分子。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才能開闢未來、走向輝煌,才能書寫無愧於歷史、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時代的業績。讓我們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繼續前進。
在皖南事變烈士陵園,由入口紀念碑、主題廣場、主碑紀念廣場和無名英雄烈士墓四個紀念性空間序列配以皖南事變史料陳列室有機組合而成,整座陵園以鄧小平題寫的「皖南事變死難烈士永垂不朽」紀念主碑為中心,結合山形地勢,將各紀念建築組成一個完整有序、莊嚴肅穆的有機整體。陵園的入口利用兩邊的高崗形成了相對的兩個「土闕」,成為陵園的天然門戶[1]。入口跨公路建有四座七米高具有皖南特色的石闕,四座廠闕以數字寓意新四軍的四,七米高隱喻皖南事跡悲壯慘烈的七天七夜,形成了紀念性空間的第一序列。進入陵園後,沿台階向上約三十米,是一個不規則的小型廣場。正對面的擋土牆上鑲嵌著葉飛題寫的「皖南事變烈士陵園」字碑,點明陵園的主題,形成了紀念性空間的第二序列。從廣場右轉,是一條五十米長的神道,神道正對著由兩個石闕形成的神門,神道的石階寬度逐步縮小成梯形,加強了透視感,使人們在感受覺上延伸了神道的長度。神道有九十級台階分成三個層次,喻意當年九千新四軍將士成三路縱隊東進抗日。
在新四軍史料陳列館,一件件珍貴的文物、一幅幅生動的照片、一段段感人的事跡,全面形象地在再現了當年波瀾壯闊的革命戰爭場景,昭示著共產黨人對理想的不懈追求、對人民的一片深情、對事業的無限忠誠,給大家帶來了心靈的震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新四軍軍部舊址,前廳的木質舞台是新四軍當年修建的,一些基本陳設也進行了復原,讓大家置身其中仿若身臨其境,似乎回到了的那戰火紛飛的年代,真切地感受著革命先輩們的艱苦奮鬥和無私奉獻。
王稼祥故居紀念館是一幢具有皖南地方特色的是晚清時期的徽派建築,寬敞的後庭院渾然與王稼祥故居連成一體。一進三間,磚木結構,序廳迎面矗立著王稼祥青年時代的紀念雕像,背景線刻浮雕揭示了革命家一生走過的風雲變幻、艱難險阻的革命里程。左右列置的四塊將軍紅石碑,鐫刻了王稼祥青少年時期給鄉親好友的書信原文節錄,字裡行間已然閃爍著革命家的進步思想;序廳右側的陳列室,以《永遠的稼祥》為陳列標題,配合精緻的模型、景觀等輔助展品,全面展現和回顧了革命家輝煌的戰鬥一生。通過解說員的介紹,大家更深的了解到王稼祥同志為中國人民革命事業、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和新中國外交事業所做的卓越貢獻,王稼祥同志不僅是忠誠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同時也是我國卓越的領導人、新中國優秀的外交家。
市光榮院通過組織重點優撫對象參觀紅色教育基地等外出活動,不但拓寬了這些重點優撫對象的視野,還能讓他們在放飛心情的過程中加深對優秀共產黨人的認識和了解。
作為一位年輕的中國共產黨員,通過重溫入黨誓詞、回顧戰爭歷史,深受教育,更深切地體會到中國共產黨是革命戰爭時期的中流砥柱和民族脊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歷史無言,精神不朽,當腥風血雨已成為過往,就讓面向未來征程的我們共同攜手,延續民族血脈,銘記這段慘烈而又光輝的歷史,進一步深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增強黨性觀念,牢記黨的宗旨,立足本職,努力工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十九大報告指出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福利,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那麼作為一名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認真學習黨的知識理論,勇於實踐,服務群眾。我認為第一,做到真正從思想上入黨。在思想上入黨,就是要求黨員真正從思想上增強黨的意識,自覺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行為準則,積極投身黨的事業並做出貢獻。在思想上入黨與在組織上入黨有所不同。如果只是在組織上入了黨,而不加強自身的黨性鍛鍊和修養,說話做事沒有一個黨員的樣子,甚至違反黨的規定,損害黨的形象,那只能是有其名而無其實。現實告訴我們,那些重視在思想上入黨的同志和其他人比起來,總是在思想上成熟些,品德高尚些,工作上積極些。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有沒有在思想上入黨,是檢驗一個黨員是否合格的起碼標準。思想上入黨既在於組織培養,更在於個人自覺。第二,要勤奮學習,與時俱進。首先是政治理論學習。黨員要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定社會主義信念和共產主義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當前尤其要認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其次是專業知識的學習,當今世界風雲變幻,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新事物層出不窮。中國的事業,中國的富強也在呼喚一大批思想素質好,工作能力強,苦幹實幹,富有開拓性和創新性的優秀人才。只有勤奮學習的人,才能從容應對新形式,緊跟新時代,承擔起抓住機遇,加快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大歷史任務。未來社會將是學習型社會,未來教育將是終生教育。不斷學習,終生學習的人才是最聰明的人。時代在呼喚知識,呼喚人才。黨員應起模範帶頭作用,更加珍惜時間,從立足當前,展望未來的角度出發,更加刻苦學習,努力鑽研,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科學文化素養,掌握為祖國建設,為社會服務的過硬本領和競爭能力,更好地為社會主義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施展自己的才華。第三,在工作中培養自己。黨員加強修養,除要從書本中吸取理論知識外,更需要到社會實踐中去鍛鍊自己。黨員應響應單位號召,積極投身到各項活動中去,努力完成領導布置的各項任務,在服務群眾的同時,不斷地培養和鍛鍊自己的活動能力和綜合素質。第四,在黨內生活中鍛鍊自己。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健全的黨內生活是促使黨員自覺加強修養的基本保證。大學生黨員要在黨內生活中加強修養,得到鍛鍊,既要積極主動地參加黨內生活,又要自覺地置身於黨組織的監督之下。經常性地參加黨的組織生活,對錯誤的思想,言行提出批評和自我批評,既可以增強黨的觀念,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又可以在黨組織的幫助下更好地認識自我,糾正自我的不足,以求不斷的進步。再次,經常,主動地向黨組織彙報思想情況,以求組織指導和幫助自己。最後,要加強黨的組織紀律觀念,因為這是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可靠保證,是維護黨團結統一的有力武器,是保持黨與人民血肉聯繫的重要條件。第五,以高尚道德要求自己。首先,要樹立良好的形象。共產黨員應該是一個具有高尚道德的良好形象和有益於人民的人。眾多黨員的形象構成整個黨的形象,通過每個黨員的奮鬥和努力,我們的事業才能興旺發達,蒸蒸日上。從這個意義上說,每個黨員都應該是黨的形象的化身,個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與黨的形象密切相關。其次要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我做得如何?差距在哪裡?怎樣才能迎頭趕上?嚴格地用「三個代表」的要求規範自己的言行,以高尚的道德要求自己,修正自身不足,塑造良好形象,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我,做一個無愧於社會,無愧於是人民的有共產主義黨性和高尚道德素質的先進分子。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才能開闢未來、走向輝煌,才能書寫無愧於歷史、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時代的業績。讓我們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繼續前進。
是我國人民緬懷先人,烈士的節日,為紀念這個有著深遠意義的日子,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廣大研究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我校精神建設,青陽大學研究生會部思想政治組利用清明時節,組織研各部部優秀的黨員同學,前往東四教後烈士紀念亭掃墓。
4月2日上午9:50,隊伍準時從體育館旗杆下出發,由校研會主席團王華偉主席帶隊,包括校研會各部門優秀黨員代表及研分會優秀黨員代表約30人一行步行來到東四教後的烈士亭。這裡的寧靜和校外的喧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寧靜代表了烈士們安息的心,代表了師生們對烈士們至高的崇敬。
活動由王主席主持,自始至終,各位參加同學都嚴肅對待。本次活動分步進行,首先王華偉主席發表了以「緬懷革命先烈,堅定信念跟黨走,爭做未來國家棟樑」為主題的動員講話。王__在講話中強調:「我們舉行『清明節緬懷先烈』的活動,雖然形式簡單,但是有著豐富的內涵。一是,對為維護國家尊嚴,獻身民族獨立解放、國家繁榮昌盛和人民自由幸福的無數英烈表達我們的追憶和緬懷;二是,在和平年代,我們廣大青年,作為社會主義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就更應該堅定理想信念跟黨走;三是,在黨的領導下,我們應該抓緊在學校的機會,努力增長知識和才幹,以貫徹__給中國青年群英會賀信的精神為要求,努力成為四個新一代的人才。
只有這樣,才是對先烈們的追憶和緬懷!」接著,全體同學一起追述了江竹筠、袁詩堯等烈士的英勇事跡,並向烈士碑敬獻了鮮花。站在烈士墓前,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全體同學默哀一分鐘並鞠躬向烈士表示最深切的哀思。接著,全體黨員在烈士亭前重溫入黨誓詞,把掃墓活動的氣氛推向了高潮。最後,同學們自由緬懷先烈,談論自己今後的人生方向,活動在11:00點左右結束。
愛國主義教育始終是研究生健康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校研會部組織的這次活動旨在通過祭掃烈士墓這一形式廣大研究生銘記歷史,展望未來,努力學習,立志成才,報效祖國。
活動收到了預想的效果.有很多學生表示:看到今天我們幸福的生活,想一想革命烈士,我們沒理由不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活動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如沒有強調工作證的佩帶,在研分會成員中宣傳力度不夠等。
我們要從這次掃墓活動中總結經驗和教訓,發揚優點,改正缺點。讓我們全體研會成員共同努力,把研究會辦得越來越好。
4月2日上午9:50,隊伍準時從體育館旗杆下出發,由校研會主席團王華偉主席帶隊,包括校研會各部門優秀黨員代表及研分會優秀黨員代表約30人一行步行來到東四教後的烈士亭。這裡的寧靜和校外的喧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寧靜代表了烈士們安息的心,代表了師生們對烈士們至高的崇敬。
活動由王主席主持,自始至終,各位參加同學都嚴肅對待。本次活動分步進行,首先王華偉主席發表了以「緬懷革命先烈,堅定信念跟黨走,爭做未來國家棟樑」為主題的動員講話。王__在講話中強調:「我們舉行『清明節緬懷先烈』的活動,雖然形式簡單,但是有著豐富的內涵。一是,對為維護國家尊嚴,獻身民族獨立解放、國家繁榮昌盛和人民自由幸福的無數英烈表達我們的追憶和緬懷;二是,在和平年代,我們廣大青年,作為社會主義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就更應該堅定理想信念跟黨走;三是,在黨的領導下,我們應該抓緊在學校的機會,努力增長知識和才幹,以貫徹__給中國青年群英會賀信的精神為要求,努力成為四個新一代的人才。
只有這樣,才是對先烈們的追憶和緬懷!」接著,全體同學一起追述了江竹筠、袁詩堯等烈士的英勇事跡,並向烈士碑敬獻了鮮花。站在烈士墓前,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全體同學默哀一分鐘並鞠躬向烈士表示最深切的哀思。接著,全體黨員在烈士亭前重溫入黨誓詞,把掃墓活動的氣氛推向了高潮。最後,同學們自由緬懷先烈,談論自己今後的人生方向,活動在11:00點左右結束。
愛國主義教育始終是研究生健康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校研會部組織的這次活動旨在通過祭掃烈士墓這一形式廣大研究生銘記歷史,展望未來,努力學習,立志成才,報效祖國。
活動收到了預想的效果.有很多學生表示:看到今天我們幸福的生活,想一想革命烈士,我們沒理由不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活動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如沒有強調工作證的佩帶,在研分會成員中宣傳力度不夠等。
我們要從這次掃墓活動中總結經驗和教訓,發揚優點,改正缺點。讓我們全體研會成員共同努力,把研究會辦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