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給了一堆單子讓我們簽字,我們根本就不知道是什麼,讓簽就簽了。」?
這可以是患者和家屬未得到適當治療又投訴無門時的無奈和委屈,但同時也可能是家屬和患者在醫療糾紛中不認賬的理由。
你會提醒患者仔細查看單據內容嗎?
還是簽了就好?
在調節醫療糾紛現場或在法庭上,家屬不認賬時最常講的理由就是上文提到的「根本不知道是什麼,讓簽就簽了」,這雖然不是推卸責任的理由,但法官或第三方調解員往往出於對弱者的同情而認定醫師告知不到位。
jci雖多次改版,但在「告知」條款上從來都強調「以患者能理解的方式和語言告知其所有的權利和責任」。為了使患者明白醫生告知的內容,為了在維護患者權利的同時也維護醫生的權利,在此提供泰心醫院的做法,供大家參考:
嚴肅對待告知
1.培訓告知技巧、告知方法。
2.談話醫師必須具有醫師資質。
3.細化:針對不同術式風險告知不同的內容。
4.建立醫院手術告知談話區,設立談話室並有錄音、錄像設備。監管人員可通過錄像了解醫師談話方式、內容以及患者家屬簽字全過程。
手術高風險操作告知注意事項
1.充分告知不等於誇大告知。
2.尊重患者/家屬參與決策權利。
3.知情同意簽字人一定是本人,法定代理人要有委託。
4.診治過程操作有變化時及時溝通重新簽字。
5.醫生推薦的最佳治療方案家屬未採納時,要與患者決策方案一併記入病歷。
保障患者和家屬權利是jci標準考核的一個重要內容。患者權利包括知情權、隱私權、個人價值觀及宗教信仰受尊重權、投訴權等。保障患者在醫院中的權利,醫院必須首先明確規定患者權利的內容,並對患者和員工進行相關教育。應告知患者權利所在,及如何行使這些權利。要教育員工理解並尊重患者的信仰和價值觀,向患者提供周到、體貼、能夠維護患者尊嚴的醫療服務。
在目前醫患關係緊張的現實狀況下,中國的醫院和醫師對於患者知情同意的程序、表單等已經做得看似非常規範與周全了。近年來,醫院對於患者和家屬的權利越來越重視,知情同意談話和簽字也越來越多,基本涵蓋了患者就診過程中的所有醫療活動,包括手術、治療、特殊檢查、用藥、輸血等。知情同意的內容也已納入醫院病歷管理範疇。
但我們通過實踐發現,國內醫院在患者權益的保障上還差得很遠。雖然各家醫院手續都很齊全,但事實上,沒有很多人真正領悟到如何讓患者參與到治療中來,真正地尊重患者的選擇和決定的權利。
一方面,讓患者參與治療決策,必要時讓其家屬或受委託人以適合他們文化習俗的方式參與決策,患者能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這一點毋庸置疑,但醫師真正能做到不越俎代庖卻並不容易。
另一方面,不僅是醫師需要重視患者權利,更要教育患者提高保護患者權利的自我意識。就像我們自己去銀行或保險機構購買保險或理財產品,雖然也會被告之許多知情同意的條款,但我們可能在根本不理解那些條款的情況下就購買了金融產品。
所以,必須要讓患者懂得如何正當地、合理地爭取自己的權益,這也是通關jci評審的一個重要指標。
那麼如何完成這項標準要求呢?來看看泰心醫院的分享。
開始接觸jci標準時,我們感到標準很虛,落實起來也流於表面文章,做到安裝床間遮簾、門診一室一患一醫等就覺得不錯了。
隨著多次評審及對員工的培訓,大家在日常工作中積累了生動的案例,由此大家的體會逐漸加深,例如某阿拉伯國家一名患者在手術當日早上非常不安,護士到了手術室門前,發現患者精神有些異常,就主動與他溝通。通過翻譯了解到,他是想帶《聖經》進手術室以得到「主」的保佑。看到他虔誠的目光,護士馬上回到病區替他拿來《聖經》。患者笑了,緊抱著《聖經》,嘴裡念叨著被推進了手術室。以後我們每次培訓時都會給大家講這個例子,以此要求員工通過細緻的觀察了解患者的需求,尊重他們的價值觀、信仰,真正用心貼近他們。
幾年來,有少數不接受醫院回民灶的穆斯林患者,醫院破例允許家屬送飯;家屬為藏族小朋友手術誦經祈福,病房儘量提供安靜環境;而「六·一」為小朋友過節、除夕院長帶隊為住院患者送去餃子及節日祝福已成慣例。尊重患者價值觀、尊重他們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措施一旦落實在診療服務中,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文章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法律問答
- 答案列表
醫療糾紛患者 裝傻 怎麼辦[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