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陳繼昌 臨桂人,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庚辰科狀元,三元及第。
陳繼昌生於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卒於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中狀元,授職翰林院修撰。由於陳繼昌抱病應殿試而連中「三元」(解元、會元、狀元)聲名大振。察考又得第一,故又有「三元及第」之稱。他是中國科舉史最後一位「三元」狀元。陳繼昌在翰林院修撰國史三年後,被派放外任。歷任陝西、甘肅、順天等鄉試典試官。道光六年(1826)任會試同考官。道光十年後,歷任山東兗州知府、直隸保定知府、通水河道巡察、江西按察使等職。曾任山西、直隸、甘肅、江寧布政使。道光二十三年,進京受道光帝嘉勉。道光二十五年,官至江蘇巡撫。一年後,因病辭官,回歸故里。臥病三年,病故於家中。
2.龍啟瑞 臨桂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辛丑科狀元。
龍啟瑞字輯五,號翰臣。據說他從小就聰慧過人,五歲能背誦所有的三字經,百家姓和四書五經,年幼的他能夠看一整天枯燥無味的書籍,七歲能夠吟詩作對,鄉里人都感到驚訝。龍啟瑞十分好學,十一歲的時候考了秀才,二十歲考了狀元,是個難得的天才。道光二十一年(1841)中狀元,授翰林院修撰。道光二十三年,出任順天鄉試同考官。道光二十四年,出任廣東鄉試副考官。道光二十七年,察考翰林詹事列二等,升為侍講。出任湖北學政。治古文辭宗桐城,工書能篆、籀,善畫山水,袁爽秋有題其山水畫冊七古。花鳥亦佳。但頗自矜重,故流傳者少。終年四十五。
龍啟瑞是清代音韻學家、文字學家、文學家、目錄學家,也是廣西桐城派五大古文家之一。
3.張建勛 臨桂人,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狀元。
張建勛自幼受到詩書影響。他的祖父、曾祖父都是清朝廣西有著述、有影響的詩人。光緒五年鄉試得中,成為舉人。光緒十五年,會試通過,參加殿試。閱卷大臣翁同龢與李鴻藻各執己見,將自己賞識的列第一呈進。相持不下,協商再選,張建勛入選,以第一呈皇帝。光緒帝遂點張建勛為狀元。授翰林院修撰。
光緒二十年,張建勛出任雲南鄉試主考官。光緒二十三年,出任雲南學政。張建勛致力於邊遠之地的教育。他實施教化,提倡文風。百姓把他當作在偏僻雲南興學的功臣。光緒三十二年,以侍講授道員,督學黑龍江。他「草創學校,撫學生如子弟」重教興文,深為士子稱道。
張建勛張建勛工詩文、善書法。贊同辛亥革命。民國二年(1913年),卒於北京。
4.劉福姚 臨桂人,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狀元。
清光緒八年(1882)舉人,十五年(1889)任內閣中書,十八年(1892)殿試一甲第一名,成為廣西最後一名狀元。
由翰林院修撰歷任侍講、貴州鄉試正考官、廣東鄉試副考官、浙江鄉試副考官、河南鄉試副主考官、翰林院秘書郎兼學部圖書局總務總校。
宣統二年(1910)四月,赴湖北、江西、安徽、江蘇考察籌辦憲政事宜。其性剛烈,為人正直,不阿權貴,故仕途不暢。受翁同癝影響,有維新傾向,翁被革職後,在政治上受到冷遇和歧視。
庚子之難時,留居京城,與浙江詞人朱祖謀、同鄉王鵬運潛心詞學研究,合作《庚子秋詞》,成為晚清臨桂詞派重要成員之一。晚年定居上海,以賣文為生,窮愁潦倒,抑鬱而終。
- 歷史問答
- 答案列表
清朝廣西出了那四名狀元[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