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羅斯的這個「白」,並不是說這兒的人長得比俄羅斯人白,而是「純正」的意思。
通常中文翻譯外國國家名字的時候,都採取音譯,不過白俄羅斯比較例外,混合了音譯與意譯所以有點特別,從晚清時期,這個地方就被翻譯成「白俄羅斯」
因為這個名字的原因,很多人都以為白俄羅斯是俄羅斯的一部分,甚至想當然地覺得,這樣的名字就是因為這兒的人,長得更白一些。
白俄羅斯在幾年前曾申請更改自己的中文譯名,不過是單方面的。
可以說,白俄羅斯與俄羅斯從國家方面來說是兩家,但從民族文化等方面來說同出一源,甚至於白俄羅斯保留了更多的俄式文化傳統,因此被稱作白俄羅斯。
東歐平原是歐洲最大的平原,其面積在世界上也是位居前列,而且當地土地非常肥沃,不過很可惜的是,東歐平原氣候寒冷環境艱苦,在古代並不適合生活。
然而,就是這樣的地方,成為了斯拉夫人的家園。
不過東歐平原實在是太艱難了,在古代的時候,斯拉夫人實力弱小不成氣候,因此經常受到外來族群的欺負,無奈之下斯拉夫人只好到處流散。
漸漸地,斯拉夫人分成了東斯拉夫、南斯拉夫與西斯拉夫三大分支。
其中的東斯拉夫成為了東歐大平原之上的主體,可很長時間內,東斯拉夫也很弱小,分成大小三百多個部族,直到公元九世紀才逐漸強盛起來。
早期東斯拉夫文明有兩大中心,即北方的諾夫哥羅德與南方的基輔,由於諾夫哥羅德之後被維京人的分支瓦良格人攻占,建立起了留里克王朝,這個國家被稱作「羅斯」
公元882年的時候,基輔被留里克王朝拿下,建立起了著名的基輔羅斯大公國,將大多數的東斯拉夫部族都納入自己的統治,這也是東斯拉夫歷史上的第一個國家。
相較於東斯拉夫,斯拉夫人當中的西斯拉夫則流散到維斯瓦河一帶,也就是現在的波蘭,這個地方的條件要相對好很多,古代的西斯拉夫也曾十分強悍。
基輔羅斯興盛了三百多年,但在十三世紀被蒙古鐵騎橫掃,蒙古人的到來使得基輔羅斯成為了金帳汗國的臣子,羅斯大公們紛紛向蒙古稱臣。
當然,東斯拉夫的範圍實在太大,並沒有完全被蒙古占據,比如西邊的波洛茨克公國。
波洛茨克公國有很多斯拉夫分支部族,這裡沒有受到蒙古占據,因此在蒙古占據東歐的幾百年歲月當中,這裡的斯拉夫人逐漸與東斯拉夫主體之間分化。
久而久之,在語言、文化、服裝等等方面,當地的斯拉夫人開始成為單獨的族群。
說白了,當年沒有受到蒙古占領影響地區的東斯拉夫人,被視作如今白俄羅斯的前身,因為他們保留著更加純粹的東斯拉夫文化傳統,所以稱作是白俄羅斯。
立陶宛大公國崛起後,將波洛茨克公國兼并,而且不斷襲擾基輔公國,而那時候的蒙古因為戰線拉得實在太長,加上長期戰爭,早就疲於應對。
十五世紀時代,立陶宛與波蘭組建的聯邦王國,曾是歐洲大陸上最強大的存在。
也因為立陶宛波蘭聯邦的強大,使得其境內的斯拉夫人與金帳汗國境內的斯拉夫人之間,產生的分化差異越來越大,也就讓白俄羅斯人的祖先與俄羅斯人的祖先分家。
受到波蘭與立陶宛的影響,波洛茨克公國境內的斯拉夫人接受大量西歐文化,形成了與信奉東正教不同的白俄羅斯部族。經歷兩百多年融合最終形成。
而金帳汗國境內的羅斯人,後來雖然自由了,但是血統與文化上,受到了大量蒙古影響。
十五世紀莫斯科大公國逐漸統一羅斯諸部,直到1547年沙俄誕生,隨即開始大規模對外擴張的進程,而在沙俄擴張的過程中,三次瓜分波蘭,拿下了現在的白俄地區。
其實從當年波洛茨克公國被兼并,歷經長達五百年時光,白俄羅斯與立陶宛、波蘭人等融合多年以後,早就形成了區別於蒙古化羅斯人的單獨部族。
即便沙俄重新奪回了這個地方,但是白俄羅斯已經不再是跟他們完全一樣的族群。
當時的白俄羅斯,已經有了完全自己的語言、文字,還有各種風俗習慣,這些都跟沙俄境內的俄羅斯人有很大的差異。
沙俄與蘇聯時代,白俄羅斯都與俄羅斯同在一家,直到1991年單獨立國。
按照白俄羅斯人自己的說法,「白」表示的是他們具有獨立而且自由的個性,不接受當年蒙古人帶來的桎梏枷鎖的束縛,而且他們的斯拉夫文化更加純粹。
另外,白俄羅斯名字中的「俄」是因為翻譯的差錯問題,久而久之成了習慣。
簡單來說,白俄羅斯與俄羅斯之間的差別,就是歷史造成的,兩者同源但因為歷史緣故形成了兩家人,現在的俄羅斯與白俄羅斯雖是兩個國家,但仍舊非常親厚,也是難得。
- 政治問答
- 答案列表
白俄羅斯和俄羅斯有什麼區別[朗讀]
白俄羅斯和俄羅斯的最大區別在血統上。他們在血緣上的關係,就像同母異父的兄弟關係。這麼「母」就是「斯拉夫」,而「父」則是他們不同的父系血緣。
雖然他們現在是兩個絕然不同的民族,但「根」上都是「斯拉夫人」;因為斯拉夫人遷徙的原因,形成東、西、南斯拉夫,俄羅斯是東斯拉夫人,白俄羅斯是西斯拉夫人。
在血統上,因為歷史的原因,白俄羅斯融合了歐洲人,尤其是日耳曼人的血統,發展成今天的白俄羅斯族;俄羅斯則因為蒙古人的入侵,變成有東方特徵的樣子。
比如下圖是俄羅斯美女,她和最後一張白俄羅斯美女,其實長相特徵已經不一樣了,雖然都是美女。
一、早期的波洛茨克公國,就是現在的白俄羅斯
斯拉夫人受到北邊匈奴人的擠壓,向東、南、西遷徙,東部到達現在俄羅斯諾夫哥德羅一帶,西部的在波蘭、白俄羅斯一帶,於是,出現了東斯拉夫人和西斯拉夫人的區別。
東斯拉夫人為了抵抗各種外族的侵擾,引入諾曼人的瓦良格衛隊,衛隊首領是「留里克」三兄弟來到諾夫哥德羅就不走了,打下基輔,建立「基輔羅斯」
而部分西斯拉夫人到達現在白俄羅斯中部,建立了「波洛茨克公國」。早期的公國其實就是個大部落,大魚吃小魚地互相兼并,「波洛茨克公國」算是比較能戰也比較大的了。
留里克三兄弟
基輔羅斯不斷向外擴張,與突闕部落的佩切涅格人、德列夫利安人戰爭不斷。公元972年,基輔羅斯第三代大公斯維亞托斯拉夫被佩切涅格人殺死,他有三個兒子,大兒子亞羅波爾克·斯維亞托斯拉維奇繼承了大公的位置。
這個大兒子上位後,對另外兩個弟弟展開了追殺,結果,老二被殺,老三弗拉基米爾·斯維亞托斯拉維奇逃到了「海的那一邊」,也就是諾曼人的老窩——北歐斯堪的那維亞地區。
在那裡,弗拉基米爾拉起了一支強悍的軍隊,殺回基輔羅斯。在殺回的途中,經過波洛茨克(白俄羅斯),這裡的王公是諾曼人羅格沃洛德,他有個漂亮無比的女兒羅格涅達。
弗拉基米爾向羅格沃洛德王公求娶他的女兒,遭到王公的拒絕和奚落。弗拉基米爾一怒之下,攻陷波洛茨克,殺掉羅格沃洛德,強姦羅格涅達。
隨後,弗拉基米爾殺回基輔,滅掉自己的大哥,成為基輔羅斯的大公,娶了羅格涅達,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伊賈斯拉夫·弗拉基米羅維奇成為波洛茨克王公。
弗拉基米爾是俄羅斯歷史上非常厲害的大公,打下無數小國,娶了差不多800個妻妾,生的兒子都是各地的王公。
基輔羅斯下面的小公國的王公,從弗拉基米爾開始往下捋,幾乎都是兄弟。早期並沒有「白俄羅斯」這一說,只有波洛茨克公國。
公元1015年,弗拉基米爾一世死了,他很多的兒子互相殘殺;1016年,弗拉基米爾一世和波洛茨克公主羅格涅達的小兒子雅羅斯拉夫勝出,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智者雅羅斯拉夫」,基輔羅斯在他手裡發展壯大。
公元1054年,智者雅羅斯拉夫死了,基輔羅斯底下的小國彼此混戰,基輔羅斯分裂成以基輔、斯摩棱斯克、車爾尼哥夫、梁贊、諾夫哥羅德、蘇茨達爾、波洛茨克等十多個公國。
這一時期的波洛茨克公國實際上擴大了很多,領土包括了現在的白俄羅斯中北部、立陶宛、拉脫維亞、斯摩棱斯克等地。
二、委身立陶宛大公國的白俄羅斯
1240年,蒙古人西征,基輔羅斯的小公國在蒙古鐵騎之下一個個倒下,成為蒙古人的殖民地。而在西邊的波洛茨克公國卻沒有受到蒙古人的侵擾。
當然,東邊是不能再聯絡了,那裡是蒙古人在統治,所以,蒙古人統治俄羅斯時期,波洛茨克公國的人不斷與西邊歐洲各族融合,形成了今天的白俄羅斯民族。
同時,在蒙古統治俄羅斯期間,西邊的立陶宛公國急速發展壯大,他們占領了波洛茨克公國;這時候,已經沒有波洛茨克公國了,但白俄羅斯民族基本成型。
立陶宛吞併波洛茨克公國以後,和波蘭聯合,成立了立陶宛-波蘭聯邦。白俄羅斯人是這個聯邦的治下平民。而這時的俄羅斯人,已經被蒙古人統治了近二百年。
蒙古統治俄羅斯時期。
三、沙皇俄國的崛起,造就了「白俄羅斯」
公元1480年11月,莫斯科大公國的伊凡三世帶領俄羅斯人,徹底擺脫了蒙古人的統治,俄羅斯的歷史掀開了新的一頁。莫斯科大公國在伊凡三世的帶領下,不斷向周邊擴張,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帝國。
伊凡三世還非常特立獨行,他非常高傲。雖然他娶了拜占庭帝國的末代公主索菲亞為妻,在法律上意味著莫斯科大公國成為拜占庭的合法繼承人,但他拒絕神聖羅馬帝國對他的冊封。
他也不滿足於當個「莫斯科大公」,而自稱自己是:上帝垂恩之全俄君主及莫斯科大公國大公伊凡三世。伊凡三世死後,他的兒子瓦西里三世自稱「統治全俄羅斯領土的君主之君主」
1547年,瓦西里三世的兒子伊凡四世繼位,他就是俄羅斯歷史上的「伊凡雷帝」,他在位期間,殺得人頭滾滾,自稱「沙皇」,他也就是俄羅斯歷史上的第一位「沙皇」,莫斯科公國也變成了「俄羅斯帝國」
儘管從伊凡三世到伊凡雷帝,俄羅斯三代君主都是大殺四方的強人,但這時的白俄羅斯還在立陶宛的統治之下,而當時的立陶宛還是個很強的帝國,俄羅斯並沒有攻打立陶宛的想法。
伊凡雷帝因為過於殘暴,連自己的太子都被他打死,所以,他死之後,俄羅斯帝國迎來了一段混亂時期,而俄羅斯的「留里克王朝」也在他手裡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羅曼諾夫王朝」
1689年,羅曼諾夫王朝的彼得一世正式成為沙皇,這時的俄羅斯帝國領土面積已達1400萬平方公里,大得讓世界各國心驚肉跳。
但彼得一世不滿足於此,而是要為俄羅斯尋找更多的出海口,他一面向歐洲學習,建立自己的海軍;一面和北邊的瑞典打起了「大北方戰爭」,一打就是21年,終於在1721年奪取了波羅的海沿岸廣大地區和出海口。
這時的俄羅斯才正式定國號為「俄羅斯帝國」,彼得一世被尊為「全俄羅斯大帝」,叫「彼得大帝」,正如馬克思評價的那樣:彼得大帝用野蠻制服了俄國的野蠻。
即使如此野蠻,白俄羅斯仍然不在俄羅斯版圖之內,直到葉卡特琳娜二世時期,俄羅斯再一次中興,白俄羅斯才被俄羅斯攬入懷中。
俄羅斯只有兩個「大帝」,除彼得一世外,另一個就是葉卡特琳娜二世,她在位期間全方位向外擴張:往北吞併芬蘭、往西攻占波蘭立陶宛、往南攻占土耳其的黑海出海口。
在葉卡捷琳娜大帝的全方位攻擊之下,白俄羅斯終於全部被俄羅斯攬入懷中。但這時的白俄羅斯人已經沒有了「基輔羅斯」的印象,他們對有「蒙古人」特徵的俄羅斯人沒有感覺。
為了表達自己的意見,白俄羅斯人先承認:大家都是「羅斯人」。但白俄羅斯強調:自己是「白羅斯」,是「純潔的羅斯人」,不是俄羅斯那種被蒙古人統治過的「不純潔的羅斯」
四、蘇聯時期的白俄羅斯
沙皇俄國滅亡後,列寧為了退出一戰,1918年3月和德國簽訂了一個《布列斯特和約》,放棄了以前沙皇打來的領土,其中就包括白俄羅斯。
條約剛一簽訂,德國就扶持白俄羅斯內的親德力量成立了「白俄羅斯人民共和國」。這個共和國還設計了面國旗,上白下藍,很簡潔。
因為在羅斯人的傳統中,白色代表西方、藍色代表南方、紅色代表東方,所以,白俄羅斯只認「西方和南方的羅斯」。其實今天俄羅斯的國旗也就多了道紅色,加入了東方。
沒想到一戰德國戰敗,1919年1月5日,成立不到一年的「白俄羅斯人民共和國」就被蘇聯給推翻了,白俄羅斯成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
原來共和國政府的一幫人都跑到加拿大,建立了一個「白俄羅斯人民共和國」流亡政府,現在還在,不過裡面的人都老得不成樣子,快解散了。
蘇聯時代的白俄羅斯其實過得還是不錯的,俄羅斯對白俄羅斯非常貼心。在蘇聯的工業布局中,白俄羅斯是關鍵的軍事技術集中區,有120多家軍事企業和科研院所落戶;那裡生產高科技的光學、電子儀器,還生產坦克、載重車輛、拖拉機、重型礦山機械。
雖然如此的高大上,但白俄羅斯還是強調自己是「純正血統的斯拉夫人」,他們和俄羅斯若即若離地生活在蘇聯這個大家庭,和烏克蘭一樣,一直有獨立的傾向。
五、蘇聯解體,白俄羅斯真的選對了領導人
1991年,蘇聯解體了,白俄羅斯獨立後,他們經歷了一段痛苦的經濟休克時期,1994年,他們選出了盧卡申科為白俄羅斯首任總統。
盧卡申科在蘇聯時期是個軍人,他學識淵博、思想敏銳、做事果敢,說話做事喜歡直來直去,絕不拖泥帶水。
上任後,他先確立了以總統為核心的權力體系,整頓國家行政權力機關,保證政令暢通、政府團結;接著他大力反腐,嚴厲打擊犯罪。
白俄羅斯在盧卡申科的帶領下,很快走出蘇聯解體後的陰霾,國家經濟穩步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也穩步提高。
2004年10月,白俄羅斯進行全民公決修改憲法,讓白俄羅斯總統可以連選連任,沒有限制。這也是為什麼盧卡申科一直到現在還是總統的原因?
在外交上,鑒於白俄羅斯在經濟上對俄羅斯依賴很大,盧卡申科選擇了親俄的外交路線;同時,白俄羅斯堅持多方位、有重點、以經濟利益為中心的務實外交政策,反對北約東擴。
白俄羅斯的政策讓西方國家憤怒,他們不顧一切要顛覆盧卡申科的政權,但俄羅斯給白俄羅斯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
2020年,深孚眾望的盧卡申科在白俄羅斯總統大選中又高調獲勝,競爭者的得票數加起來都不如他的零頭,西方各國立刻慫恿白俄羅斯的反對派搞遊行,想來一場革命。在普京的強勢幫助下,盧卡申科才挫敗西方陰謀,穩定了白俄羅斯的局面。
兩個「羅斯」
2021年,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開始搞國家一體化,俄羅斯當然希望兩國成為聯盟,但白俄羅斯的原則是:軍事、經濟一體化可以,兩國政府絕對要各自獨立。
這就是現狀: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都是斯拉夫人,但他們的區別在於血緣上,白俄羅斯強調他的「純潔性」,而俄羅斯則強調他們的共同性。
所謂的「純潔性」,說到底,兩個民族的母系都是「斯拉夫人」,但在父繫上,白俄羅斯人怎麼追溯,都和斯拉夫血統掛著邊;而俄羅斯人的父系,往上追溯,幾乎多少都有蒙古人的基因?
雖然他們現在是兩個絕然不同的民族,但「根」上都是「斯拉夫人」;因為斯拉夫人遷徙的原因,形成東、西、南斯拉夫,俄羅斯是東斯拉夫人,白俄羅斯是西斯拉夫人。
在血統上,因為歷史的原因,白俄羅斯融合了歐洲人,尤其是日耳曼人的血統,發展成今天的白俄羅斯族;俄羅斯則因為蒙古人的入侵,變成有東方特徵的樣子。
比如下圖是俄羅斯美女,她和最後一張白俄羅斯美女,其實長相特徵已經不一樣了,雖然都是美女。
一、早期的波洛茨克公國,就是現在的白俄羅斯
斯拉夫人受到北邊匈奴人的擠壓,向東、南、西遷徙,東部到達現在俄羅斯諾夫哥德羅一帶,西部的在波蘭、白俄羅斯一帶,於是,出現了東斯拉夫人和西斯拉夫人的區別。
東斯拉夫人為了抵抗各種外族的侵擾,引入諾曼人的瓦良格衛隊,衛隊首領是「留里克」三兄弟來到諾夫哥德羅就不走了,打下基輔,建立「基輔羅斯」
而部分西斯拉夫人到達現在白俄羅斯中部,建立了「波洛茨克公國」。早期的公國其實就是個大部落,大魚吃小魚地互相兼并,「波洛茨克公國」算是比較能戰也比較大的了。
留里克三兄弟
基輔羅斯不斷向外擴張,與突闕部落的佩切涅格人、德列夫利安人戰爭不斷。公元972年,基輔羅斯第三代大公斯維亞托斯拉夫被佩切涅格人殺死,他有三個兒子,大兒子亞羅波爾克·斯維亞托斯拉維奇繼承了大公的位置。
這個大兒子上位後,對另外兩個弟弟展開了追殺,結果,老二被殺,老三弗拉基米爾·斯維亞托斯拉維奇逃到了「海的那一邊」,也就是諾曼人的老窩——北歐斯堪的那維亞地區。
在那裡,弗拉基米爾拉起了一支強悍的軍隊,殺回基輔羅斯。在殺回的途中,經過波洛茨克(白俄羅斯),這裡的王公是諾曼人羅格沃洛德,他有個漂亮無比的女兒羅格涅達。
弗拉基米爾向羅格沃洛德王公求娶他的女兒,遭到王公的拒絕和奚落。弗拉基米爾一怒之下,攻陷波洛茨克,殺掉羅格沃洛德,強姦羅格涅達。
隨後,弗拉基米爾殺回基輔,滅掉自己的大哥,成為基輔羅斯的大公,娶了羅格涅達,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伊賈斯拉夫·弗拉基米羅維奇成為波洛茨克王公。
弗拉基米爾是俄羅斯歷史上非常厲害的大公,打下無數小國,娶了差不多800個妻妾,生的兒子都是各地的王公。
基輔羅斯下面的小公國的王公,從弗拉基米爾開始往下捋,幾乎都是兄弟。早期並沒有「白俄羅斯」這一說,只有波洛茨克公國。
公元1015年,弗拉基米爾一世死了,他很多的兒子互相殘殺;1016年,弗拉基米爾一世和波洛茨克公主羅格涅達的小兒子雅羅斯拉夫勝出,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智者雅羅斯拉夫」,基輔羅斯在他手裡發展壯大。
公元1054年,智者雅羅斯拉夫死了,基輔羅斯底下的小國彼此混戰,基輔羅斯分裂成以基輔、斯摩棱斯克、車爾尼哥夫、梁贊、諾夫哥羅德、蘇茨達爾、波洛茨克等十多個公國。
這一時期的波洛茨克公國實際上擴大了很多,領土包括了現在的白俄羅斯中北部、立陶宛、拉脫維亞、斯摩棱斯克等地。
二、委身立陶宛大公國的白俄羅斯
1240年,蒙古人西征,基輔羅斯的小公國在蒙古鐵騎之下一個個倒下,成為蒙古人的殖民地。而在西邊的波洛茨克公國卻沒有受到蒙古人的侵擾。
當然,東邊是不能再聯絡了,那裡是蒙古人在統治,所以,蒙古人統治俄羅斯時期,波洛茨克公國的人不斷與西邊歐洲各族融合,形成了今天的白俄羅斯民族。
同時,在蒙古統治俄羅斯期間,西邊的立陶宛公國急速發展壯大,他們占領了波洛茨克公國;這時候,已經沒有波洛茨克公國了,但白俄羅斯民族基本成型。
立陶宛吞併波洛茨克公國以後,和波蘭聯合,成立了立陶宛-波蘭聯邦。白俄羅斯人是這個聯邦的治下平民。而這時的俄羅斯人,已經被蒙古人統治了近二百年。
蒙古統治俄羅斯時期。
三、沙皇俄國的崛起,造就了「白俄羅斯」
公元1480年11月,莫斯科大公國的伊凡三世帶領俄羅斯人,徹底擺脫了蒙古人的統治,俄羅斯的歷史掀開了新的一頁。莫斯科大公國在伊凡三世的帶領下,不斷向周邊擴張,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帝國。
伊凡三世還非常特立獨行,他非常高傲。雖然他娶了拜占庭帝國的末代公主索菲亞為妻,在法律上意味著莫斯科大公國成為拜占庭的合法繼承人,但他拒絕神聖羅馬帝國對他的冊封。
他也不滿足於當個「莫斯科大公」,而自稱自己是:上帝垂恩之全俄君主及莫斯科大公國大公伊凡三世。伊凡三世死後,他的兒子瓦西里三世自稱「統治全俄羅斯領土的君主之君主」
1547年,瓦西里三世的兒子伊凡四世繼位,他就是俄羅斯歷史上的「伊凡雷帝」,他在位期間,殺得人頭滾滾,自稱「沙皇」,他也就是俄羅斯歷史上的第一位「沙皇」,莫斯科公國也變成了「俄羅斯帝國」
儘管從伊凡三世到伊凡雷帝,俄羅斯三代君主都是大殺四方的強人,但這時的白俄羅斯還在立陶宛的統治之下,而當時的立陶宛還是個很強的帝國,俄羅斯並沒有攻打立陶宛的想法。
伊凡雷帝因為過於殘暴,連自己的太子都被他打死,所以,他死之後,俄羅斯帝國迎來了一段混亂時期,而俄羅斯的「留里克王朝」也在他手裡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羅曼諾夫王朝」
1689年,羅曼諾夫王朝的彼得一世正式成為沙皇,這時的俄羅斯帝國領土面積已達1400萬平方公里,大得讓世界各國心驚肉跳。
但彼得一世不滿足於此,而是要為俄羅斯尋找更多的出海口,他一面向歐洲學習,建立自己的海軍;一面和北邊的瑞典打起了「大北方戰爭」,一打就是21年,終於在1721年奪取了波羅的海沿岸廣大地區和出海口。
這時的俄羅斯才正式定國號為「俄羅斯帝國」,彼得一世被尊為「全俄羅斯大帝」,叫「彼得大帝」,正如馬克思評價的那樣:彼得大帝用野蠻制服了俄國的野蠻。
即使如此野蠻,白俄羅斯仍然不在俄羅斯版圖之內,直到葉卡特琳娜二世時期,俄羅斯再一次中興,白俄羅斯才被俄羅斯攬入懷中。
俄羅斯只有兩個「大帝」,除彼得一世外,另一個就是葉卡特琳娜二世,她在位期間全方位向外擴張:往北吞併芬蘭、往西攻占波蘭立陶宛、往南攻占土耳其的黑海出海口。
在葉卡捷琳娜大帝的全方位攻擊之下,白俄羅斯終於全部被俄羅斯攬入懷中。但這時的白俄羅斯人已經沒有了「基輔羅斯」的印象,他們對有「蒙古人」特徵的俄羅斯人沒有感覺。
為了表達自己的意見,白俄羅斯人先承認:大家都是「羅斯人」。但白俄羅斯強調:自己是「白羅斯」,是「純潔的羅斯人」,不是俄羅斯那種被蒙古人統治過的「不純潔的羅斯」
四、蘇聯時期的白俄羅斯
沙皇俄國滅亡後,列寧為了退出一戰,1918年3月和德國簽訂了一個《布列斯特和約》,放棄了以前沙皇打來的領土,其中就包括白俄羅斯。
條約剛一簽訂,德國就扶持白俄羅斯內的親德力量成立了「白俄羅斯人民共和國」。這個共和國還設計了面國旗,上白下藍,很簡潔。
因為在羅斯人的傳統中,白色代表西方、藍色代表南方、紅色代表東方,所以,白俄羅斯只認「西方和南方的羅斯」。其實今天俄羅斯的國旗也就多了道紅色,加入了東方。
沒想到一戰德國戰敗,1919年1月5日,成立不到一年的「白俄羅斯人民共和國」就被蘇聯給推翻了,白俄羅斯成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
原來共和國政府的一幫人都跑到加拿大,建立了一個「白俄羅斯人民共和國」流亡政府,現在還在,不過裡面的人都老得不成樣子,快解散了。
蘇聯時代的白俄羅斯其實過得還是不錯的,俄羅斯對白俄羅斯非常貼心。在蘇聯的工業布局中,白俄羅斯是關鍵的軍事技術集中區,有120多家軍事企業和科研院所落戶;那裡生產高科技的光學、電子儀器,還生產坦克、載重車輛、拖拉機、重型礦山機械。
雖然如此的高大上,但白俄羅斯還是強調自己是「純正血統的斯拉夫人」,他們和俄羅斯若即若離地生活在蘇聯這個大家庭,和烏克蘭一樣,一直有獨立的傾向。
五、蘇聯解體,白俄羅斯真的選對了領導人
1991年,蘇聯解體了,白俄羅斯獨立後,他們經歷了一段痛苦的經濟休克時期,1994年,他們選出了盧卡申科為白俄羅斯首任總統。
盧卡申科在蘇聯時期是個軍人,他學識淵博、思想敏銳、做事果敢,說話做事喜歡直來直去,絕不拖泥帶水。
上任後,他先確立了以總統為核心的權力體系,整頓國家行政權力機關,保證政令暢通、政府團結;接著他大力反腐,嚴厲打擊犯罪。
白俄羅斯在盧卡申科的帶領下,很快走出蘇聯解體後的陰霾,國家經濟穩步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也穩步提高。
2004年10月,白俄羅斯進行全民公決修改憲法,讓白俄羅斯總統可以連選連任,沒有限制。這也是為什麼盧卡申科一直到現在還是總統的原因?
在外交上,鑒於白俄羅斯在經濟上對俄羅斯依賴很大,盧卡申科選擇了親俄的外交路線;同時,白俄羅斯堅持多方位、有重點、以經濟利益為中心的務實外交政策,反對北約東擴。
白俄羅斯的政策讓西方國家憤怒,他們不顧一切要顛覆盧卡申科的政權,但俄羅斯給白俄羅斯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
2020年,深孚眾望的盧卡申科在白俄羅斯總統大選中又高調獲勝,競爭者的得票數加起來都不如他的零頭,西方各國立刻慫恿白俄羅斯的反對派搞遊行,想來一場革命。在普京的強勢幫助下,盧卡申科才挫敗西方陰謀,穩定了白俄羅斯的局面。
兩個「羅斯」
2021年,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開始搞國家一體化,俄羅斯當然希望兩國成為聯盟,但白俄羅斯的原則是:軍事、經濟一體化可以,兩國政府絕對要各自獨立。
這就是現狀: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都是斯拉夫人,但他們的區別在於血緣上,白俄羅斯強調他的「純潔性」,而俄羅斯則強調他們的共同性。
所謂的「純潔性」,說到底,兩個民族的母系都是「斯拉夫人」,但在父繫上,白俄羅斯人怎麼追溯,都和斯拉夫血統掛著邊;而俄羅斯人的父系,往上追溯,幾乎多少都有蒙古人的基因?
俄羅斯是中國人最熟悉的國家之一,但在俄羅斯的歐洲領國中,卻有一個叫白俄羅斯的國家,極為相似的名字,不禁讓人好奇:白俄羅斯是個怎樣的國家,和俄羅斯有什麼關係?
同根而生的俄羅斯和白俄羅斯
從名字上看,白俄羅斯僅僅比俄羅斯多了一個「白」字,但這不代表白俄羅斯人是俄羅斯人的一個分支,或者是同一個民族的兩種不同稱謂。從文化起源和民族形成來看,白俄羅斯人和俄羅斯人是出自同一族群,並各自發展演化而成的完全不同的兩個民族。
白俄羅斯人與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一樣,都是斯拉夫人的一支。6世紀-7世紀,第一批斯拉夫人從烏克蘭進入現在的白俄羅斯境內。
白俄羅斯地處歐洲的地理中心,位於東西歐文明的交匯處,這使得白俄羅斯民族的形成過程,充滿著融合與衝突,這也使得白俄羅斯民族對其他民族和文化有極強的包容性,這成為白俄羅斯民族在文明衝突中得以發展並傳承至今的關鍵。
歐洲地形圖和白俄羅斯的位置。
到了8世紀-9世紀,白俄羅斯境內的斯拉夫人逐漸同化了當地的波羅的部落,成為如今白俄羅斯人的祖先,並形成了一些古羅斯國家。羅斯在斯拉夫文化中,具有「國家」的意思,例如基輔羅斯,切爾沃羅斯,加利奇羅斯,霍爾姆斯克羅斯,白羅斯,大羅斯,小羅斯。
而白羅斯就是現在的白俄羅斯。「rus」或者「russia」根據音譯為「羅斯」更為合適,但漢譯過程中受蒙古語影響而譯成了「俄羅斯」,「bela(白)rus」,自然也按照習慣譯成了「白俄羅斯」。白俄羅斯駐華使館還特意為此事發表聲明,要求中國使用「白羅斯」的準確譯名,以與俄羅斯區分。
公元980年,基輔羅斯的統治者弗拉基米爾擊敗了波洛茨克大公,並強娶了他的女兒,從而將白俄羅斯納入基輔羅斯的統治,由此建立成為東斯拉夫人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國。
在基輔羅斯統治者的主導下,東正教進入斯拉夫人的文化生活中,但基輔羅斯的強盛並沒有持續多久。12世紀後,基輔羅斯分裂成許多獨立的小公國,而東斯拉夫人的東正教文化卻為他們帶來了麻煩。
13世紀,條頓騎士團發動北方十字軍東征,為了尋求庇護,以波洛茨克為首的白俄羅斯各公國紛紛通過與立陶宛大公簽訂協議的方式,自願加入立陶宛大公國。隨著白俄羅斯人的加入,立陶宛大公國版圖從波羅的海一直延伸到黑海,包括了現今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大部分地區,構成了一道抵禦十字軍東征的屏障。
在這個全新的立陶宛大公國內,雖然名義上由立陶宛大公統治,但立陶宛人只占總領土的1/15和總人口的1/20,白俄羅斯地區的大公國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占有絕對的主導地位,白俄羅斯的名稱也在這一時期形成並確定下來。13世紀上半葉到16世紀初,蒙古韃靼人征服了東歐的各個羅斯公國,但白俄羅斯卻頑強抵擋住了蒙古人的入侵,於是開始崇尚白色,認為白色代表「獨立和自由」,逐漸形成了白俄羅斯這個名字。
16世紀,擺脫了蒙古人統治的莫斯科大公國悄然崛起,並在伊凡四世時期,進化為沙皇俄國。
為了對抗沙皇俄國的入侵,立陶宛大公國於1569年和波蘭合併,成立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在新成立的聯合王國中,白俄羅斯人的主導地位被波蘭人取代。
沙皇俄國時期的白俄羅斯
但波蘭-立陶宛王國並沒能抑制俄國沙皇的擴張野心,俄國沙皇不僅自稱是羅馬帝國的繼承人,更把自己看做是「全俄羅斯君主」,誓要將小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全部納入自己的統治之下。恩格斯曾說過:「俄國首先的和主要的貪求,就是把所有的俄羅斯部落統一到沙皇的政權之下,沙皇自稱為全俄羅斯其中也包括白俄羅斯和小俄羅斯的專制君主。」
18世紀後期,隨著沙皇俄國和德意志的崛起,處在東西歐文明衝突的最前沿的波蘭開始成為大國刀俎上的魚肉。
1772年到1795年,俄羅斯帝國、普魯士王國和奧地利帝國憑藉強大的武力先後三次瓜分波蘭,俄國吞併包括白俄羅斯和西烏克蘭在內的62%的波蘭領土,波蘭迎來自己的第一次亡國,而在日後的世界大戰中,被俄德兩大強國包夾波蘭,再次面臨同樣的亡國悲劇。
亡國的悲慘遭遇刺激了現代白俄羅斯民族的形成。進入19世紀後,立陶宛、西白俄羅斯和波蘭先後爆發了起義,然而起義迅速遭到了俄國的鎮壓。正如《最後一課》一樣,起義的失敗刺激了白俄羅斯人的民族意識覺醒,越來越多的白俄羅斯開始對白俄羅斯民族問題進行思考。
1891年,白俄羅斯詩人鮑古舍維奇在詩集《白俄羅斯木笛》中,首次提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是「白俄羅斯人」,這片土地叫「白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白俄羅斯民族成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人民追求民族獨立和權利的旗幟。
但白俄羅斯的民族獨立運動一直沒能真正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民族國家,使得白俄羅斯無法形成全面的集體認同。隨著俄國加快推行「俄羅斯化」政策,禁止人們在學校、政府機關和報紙上使用白俄羅斯語,使得白俄羅斯民族運動難以取得有效發展,反而使得「大俄羅斯沙文主義」成為白俄羅斯的主流。
蘇聯及後蘇聯時期的白俄羅斯
隨著俄國蘇維埃革命和一戰的爆發,白俄羅斯脫離了沙皇俄國的統治,建立起白俄羅斯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的主權國家——白俄羅斯人民共和國。1922年,白俄羅斯加入蘇聯,成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最初的四個加盟國之一。
加入蘇聯之後,拋棄民族隔閡的共產主義開始成為白俄羅斯的主流意識形態,在「團結三個東斯拉夫民族」的思潮下,一個更大範圍的民族認同開始占據上風。二戰的爆發後,白俄羅人團結在蘇維埃的旗幟下,付出了全國人口1/4的巨大犧牲取得了衛國戰爭的偉大勝利,這強化白俄羅斯人對蘇聯,對東斯拉夫這個民族集體的認同。
然而,偉大的蘇聯卻在1991年走向解體,被自己所認同的集體卻「死」在自己眼前,信仰的崩潰使得白俄羅斯人開始走向去蘇聯化的極端。人們開始將莫斯科視為自己最大的敵人,將「俄羅斯歷史學家杜撰的過去」從教科書中否定,主張全面倒下西歐......可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卻沒能使白俄羅斯走出經濟倒退,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的困境,反而進一步加劇了局面的混亂,經濟規模較解體前縮水了21.6%。
1994年,盧卡申科就任白俄羅斯總統,白俄羅斯開始迎來轉機。深受蘇聯影響的白俄羅斯,在政治、經濟、文化上與俄羅斯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強行切斷與俄羅斯的所有關係,無異於將自己數百年的發展建設成果全盤推翻。
既然無法脫離,還不如主動擁抱。在盧卡申科的主導下,白俄羅斯開始與俄羅斯積極接觸,改善兩國關係,並在外交領域全面支持俄羅斯。雖然俄羅斯在解體後同樣面臨困境,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依靠俄羅斯巨大的體量,白俄羅斯迅速走出了混亂,成為東歐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1996年,兩國宣布成立共同體,並簽訂《俄羅斯和白俄羅斯聯盟條約》,在一體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在靠近俄羅斯的同時,白俄羅斯也開始走上獨立自主的道路,白俄羅斯人和白俄羅斯民族的觀念開始得到廣泛認同。
進入21世紀後,強勢的普京就任俄羅斯總統,並在能源經濟的支撐下,逐漸走出九十年代的陰影,恢復了些許勢力的俄羅斯,在白俄羅斯問題上開始強硬起來。2002年,普京提出讓白俄羅斯以一個聯邦的身份加入俄羅斯,這遭到了盧卡申科的嚴厲拒絕,稱:「白俄羅斯絕對不會成為任何一個國家的一部分。」
對不給面子的盧卡申科,普京直接切斷了白俄羅斯一般的天然氣供應,並隨之引發了一系列矛盾,兩國關係跌至冰點。
俄羅斯想不到的是,曾經的小夥伴一個一個的倒向美國和西歐,先是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加入北約,俄羅斯西北邊境直面北約的軍事壓力,緊接著東斯拉夫兄弟烏克蘭也決定離自己而去,引發烏克蘭危機。
俄羅斯不想失去白俄羅斯這最後一個老兄弟,兩國關係開始走向緩和,俄白同盟一體化也重回正軌。
不過,如今的俄羅斯已經不是以往那個叱吒風雲的歐洲憲兵,更沒有能力掀起鐵幕背後的鋼鐵洪流,白俄羅斯有信心也有能力決定自己未來的命運,正如盧卡申科所說的:我們不會選擇東方或西方,我們選擇白俄羅斯,它將憑藉自己的經濟實力、歷史積澱、廣博地域和文化精神立於東西方之間。
同根而生的俄羅斯和白俄羅斯
從名字上看,白俄羅斯僅僅比俄羅斯多了一個「白」字,但這不代表白俄羅斯人是俄羅斯人的一個分支,或者是同一個民族的兩種不同稱謂。從文化起源和民族形成來看,白俄羅斯人和俄羅斯人是出自同一族群,並各自發展演化而成的完全不同的兩個民族。
白俄羅斯人與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一樣,都是斯拉夫人的一支。6世紀-7世紀,第一批斯拉夫人從烏克蘭進入現在的白俄羅斯境內。
白俄羅斯地處歐洲的地理中心,位於東西歐文明的交匯處,這使得白俄羅斯民族的形成過程,充滿著融合與衝突,這也使得白俄羅斯民族對其他民族和文化有極強的包容性,這成為白俄羅斯民族在文明衝突中得以發展並傳承至今的關鍵。
歐洲地形圖和白俄羅斯的位置。
到了8世紀-9世紀,白俄羅斯境內的斯拉夫人逐漸同化了當地的波羅的部落,成為如今白俄羅斯人的祖先,並形成了一些古羅斯國家。羅斯在斯拉夫文化中,具有「國家」的意思,例如基輔羅斯,切爾沃羅斯,加利奇羅斯,霍爾姆斯克羅斯,白羅斯,大羅斯,小羅斯。
而白羅斯就是現在的白俄羅斯。「rus」或者「russia」根據音譯為「羅斯」更為合適,但漢譯過程中受蒙古語影響而譯成了「俄羅斯」,「bela(白)rus」,自然也按照習慣譯成了「白俄羅斯」。白俄羅斯駐華使館還特意為此事發表聲明,要求中國使用「白羅斯」的準確譯名,以與俄羅斯區分。
公元980年,基輔羅斯的統治者弗拉基米爾擊敗了波洛茨克大公,並強娶了他的女兒,從而將白俄羅斯納入基輔羅斯的統治,由此建立成為東斯拉夫人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國。
在基輔羅斯統治者的主導下,東正教進入斯拉夫人的文化生活中,但基輔羅斯的強盛並沒有持續多久。12世紀後,基輔羅斯分裂成許多獨立的小公國,而東斯拉夫人的東正教文化卻為他們帶來了麻煩。
13世紀,條頓騎士團發動北方十字軍東征,為了尋求庇護,以波洛茨克為首的白俄羅斯各公國紛紛通過與立陶宛大公簽訂協議的方式,自願加入立陶宛大公國。隨著白俄羅斯人的加入,立陶宛大公國版圖從波羅的海一直延伸到黑海,包括了現今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大部分地區,構成了一道抵禦十字軍東征的屏障。
在這個全新的立陶宛大公國內,雖然名義上由立陶宛大公統治,但立陶宛人只占總領土的1/15和總人口的1/20,白俄羅斯地區的大公國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占有絕對的主導地位,白俄羅斯的名稱也在這一時期形成並確定下來。13世紀上半葉到16世紀初,蒙古韃靼人征服了東歐的各個羅斯公國,但白俄羅斯卻頑強抵擋住了蒙古人的入侵,於是開始崇尚白色,認為白色代表「獨立和自由」,逐漸形成了白俄羅斯這個名字。
16世紀,擺脫了蒙古人統治的莫斯科大公國悄然崛起,並在伊凡四世時期,進化為沙皇俄國。
為了對抗沙皇俄國的入侵,立陶宛大公國於1569年和波蘭合併,成立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在新成立的聯合王國中,白俄羅斯人的主導地位被波蘭人取代。
沙皇俄國時期的白俄羅斯
但波蘭-立陶宛王國並沒能抑制俄國沙皇的擴張野心,俄國沙皇不僅自稱是羅馬帝國的繼承人,更把自己看做是「全俄羅斯君主」,誓要將小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全部納入自己的統治之下。恩格斯曾說過:「俄國首先的和主要的貪求,就是把所有的俄羅斯部落統一到沙皇的政權之下,沙皇自稱為全俄羅斯其中也包括白俄羅斯和小俄羅斯的專制君主。」
18世紀後期,隨著沙皇俄國和德意志的崛起,處在東西歐文明衝突的最前沿的波蘭開始成為大國刀俎上的魚肉。
1772年到1795年,俄羅斯帝國、普魯士王國和奧地利帝國憑藉強大的武力先後三次瓜分波蘭,俄國吞併包括白俄羅斯和西烏克蘭在內的62%的波蘭領土,波蘭迎來自己的第一次亡國,而在日後的世界大戰中,被俄德兩大強國包夾波蘭,再次面臨同樣的亡國悲劇。
亡國的悲慘遭遇刺激了現代白俄羅斯民族的形成。進入19世紀後,立陶宛、西白俄羅斯和波蘭先後爆發了起義,然而起義迅速遭到了俄國的鎮壓。正如《最後一課》一樣,起義的失敗刺激了白俄羅斯人的民族意識覺醒,越來越多的白俄羅斯開始對白俄羅斯民族問題進行思考。
1891年,白俄羅斯詩人鮑古舍維奇在詩集《白俄羅斯木笛》中,首次提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是「白俄羅斯人」,這片土地叫「白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白俄羅斯民族成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人民追求民族獨立和權利的旗幟。
但白俄羅斯的民族獨立運動一直沒能真正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民族國家,使得白俄羅斯無法形成全面的集體認同。隨著俄國加快推行「俄羅斯化」政策,禁止人們在學校、政府機關和報紙上使用白俄羅斯語,使得白俄羅斯民族運動難以取得有效發展,反而使得「大俄羅斯沙文主義」成為白俄羅斯的主流。
蘇聯及後蘇聯時期的白俄羅斯
隨著俄國蘇維埃革命和一戰的爆發,白俄羅斯脫離了沙皇俄國的統治,建立起白俄羅斯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的主權國家——白俄羅斯人民共和國。1922年,白俄羅斯加入蘇聯,成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最初的四個加盟國之一。
加入蘇聯之後,拋棄民族隔閡的共產主義開始成為白俄羅斯的主流意識形態,在「團結三個東斯拉夫民族」的思潮下,一個更大範圍的民族認同開始占據上風。二戰的爆發後,白俄羅人團結在蘇維埃的旗幟下,付出了全國人口1/4的巨大犧牲取得了衛國戰爭的偉大勝利,這強化白俄羅斯人對蘇聯,對東斯拉夫這個民族集體的認同。
然而,偉大的蘇聯卻在1991年走向解體,被自己所認同的集體卻「死」在自己眼前,信仰的崩潰使得白俄羅斯人開始走向去蘇聯化的極端。人們開始將莫斯科視為自己最大的敵人,將「俄羅斯歷史學家杜撰的過去」從教科書中否定,主張全面倒下西歐......可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卻沒能使白俄羅斯走出經濟倒退,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的困境,反而進一步加劇了局面的混亂,經濟規模較解體前縮水了21.6%。
1994年,盧卡申科就任白俄羅斯總統,白俄羅斯開始迎來轉機。深受蘇聯影響的白俄羅斯,在政治、經濟、文化上與俄羅斯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強行切斷與俄羅斯的所有關係,無異於將自己數百年的發展建設成果全盤推翻。
既然無法脫離,還不如主動擁抱。在盧卡申科的主導下,白俄羅斯開始與俄羅斯積極接觸,改善兩國關係,並在外交領域全面支持俄羅斯。雖然俄羅斯在解體後同樣面臨困境,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依靠俄羅斯巨大的體量,白俄羅斯迅速走出了混亂,成為東歐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1996年,兩國宣布成立共同體,並簽訂《俄羅斯和白俄羅斯聯盟條約》,在一體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在靠近俄羅斯的同時,白俄羅斯也開始走上獨立自主的道路,白俄羅斯人和白俄羅斯民族的觀念開始得到廣泛認同。
進入21世紀後,強勢的普京就任俄羅斯總統,並在能源經濟的支撐下,逐漸走出九十年代的陰影,恢復了些許勢力的俄羅斯,在白俄羅斯問題上開始強硬起來。2002年,普京提出讓白俄羅斯以一個聯邦的身份加入俄羅斯,這遭到了盧卡申科的嚴厲拒絕,稱:「白俄羅斯絕對不會成為任何一個國家的一部分。」
對不給面子的盧卡申科,普京直接切斷了白俄羅斯一般的天然氣供應,並隨之引發了一系列矛盾,兩國關係跌至冰點。
俄羅斯想不到的是,曾經的小夥伴一個一個的倒向美國和西歐,先是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加入北約,俄羅斯西北邊境直面北約的軍事壓力,緊接著東斯拉夫兄弟烏克蘭也決定離自己而去,引發烏克蘭危機。
俄羅斯不想失去白俄羅斯這最後一個老兄弟,兩國關係開始走向緩和,俄白同盟一體化也重回正軌。
不過,如今的俄羅斯已經不是以往那個叱吒風雲的歐洲憲兵,更沒有能力掀起鐵幕背後的鋼鐵洪流,白俄羅斯有信心也有能力決定自己未來的命運,正如盧卡申科所說的:我們不會選擇東方或西方,我們選擇白俄羅斯,它將憑藉自己的經濟實力、歷史積澱、廣博地域和文化精神立於東西方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