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羅斯和俄羅斯的最大區別在血統上。他們在血緣上的關係,就像同母異父的兄弟關係。這麼「母」就是「斯拉夫」,而「父」則是他們不同的父系血緣。
雖然他們現在是兩個絕然不同的民族,但「根」上都是「斯拉夫人」;因為斯拉夫人遷徙的原因,形成東、西、南斯拉夫,俄羅斯是東斯拉夫人,白俄羅斯是西斯拉夫人。
在血統上,因為歷史的原因,白俄羅斯融合了歐洲人,尤其是日耳曼人的血統,發展成今天的白俄羅斯族;俄羅斯則因為蒙古人的入侵,變成有東方特徵的樣子。
比如下圖是俄羅斯美女,她和最後一張白俄羅斯美女,其實長相特徵已經不一樣了,雖然都是美女。
一、早期的波洛茨克公國,就是現在的白俄羅斯
斯拉夫人受到北邊匈奴人的擠壓,向東、南、西遷徙,東部到達現在俄羅斯諾夫哥德羅一帶,西部的在波蘭、白俄羅斯一帶,於是,出現了東斯拉夫人和西斯拉夫人的區別。
東斯拉夫人為了抵抗各種外族的侵擾,引入諾曼人的瓦良格衛隊,衛隊首領是「留里克」三兄弟來到諾夫哥德羅就不走了,打下基輔,建立「基輔羅斯」
而部分西斯拉夫人到達現在白俄羅斯中部,建立了「波洛茨克公國」。早期的公國其實就是個大部落,大魚吃小魚地互相兼并,「波洛茨克公國」算是比較能戰也比較大的了。
留里克三兄弟
基輔羅斯不斷向外擴張,與突闕部落的佩切涅格人、德列夫利安人戰爭不斷。公元972年,基輔羅斯第三代大公斯維亞托斯拉夫被佩切涅格人殺死,他有三個兒子,大兒子亞羅波爾克·斯維亞托斯拉維奇繼承了大公的位置。
這個大兒子上位後,對另外兩個弟弟展開了追殺,結果,老二被殺,老三弗拉基米爾·斯維亞托斯拉維奇逃到了「海的那一邊」,也就是諾曼人的老窩——北歐斯堪的那維亞地區。
在那裡,弗拉基米爾拉起了一支強悍的軍隊,殺回基輔羅斯。在殺回的途中,經過波洛茨克(白俄羅斯),這裡的王公是諾曼人羅格沃洛德,他有個漂亮無比的女兒羅格涅達。
弗拉基米爾向羅格沃洛德王公求娶他的女兒,遭到王公的拒絕和奚落。弗拉基米爾一怒之下,攻陷波洛茨克,殺掉羅格沃洛德,強姦羅格涅達。
隨後,弗拉基米爾殺回基輔,滅掉自己的大哥,成為基輔羅斯的大公,娶了羅格涅達,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伊賈斯拉夫·弗拉基米羅維奇成為波洛茨克王公。
弗拉基米爾是俄羅斯歷史上非常厲害的大公,打下無數小國,娶了差不多800個妻妾,生的兒子都是各地的王公。
基輔羅斯下面的小公國的王公,從弗拉基米爾開始往下捋,幾乎都是兄弟。早期並沒有「白俄羅斯」這一說,只有波洛茨克公國。
公元1015年,弗拉基米爾一世死了,他很多的兒子互相殘殺;1016年,弗拉基米爾一世和波洛茨克公主羅格涅達的小兒子雅羅斯拉夫勝出,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智者雅羅斯拉夫」,基輔羅斯在他手裡發展壯大。
公元1054年,智者雅羅斯拉夫死了,基輔羅斯底下的小國彼此混戰,基輔羅斯分裂成以基輔、斯摩棱斯克、車爾尼哥夫、梁贊、諾夫哥羅德、蘇茨達爾、波洛茨克等十多個公國。
這一時期的波洛茨克公國實際上擴大了很多,領土包括了現在的白俄羅斯中北部、立陶宛、拉脫維亞、斯摩棱斯克等地。
二、委身立陶宛大公國的白俄羅斯
1240年,蒙古人西征,基輔羅斯的小公國在蒙古鐵騎之下一個個倒下,成為蒙古人的殖民地。而在西邊的波洛茨克公國卻沒有受到蒙古人的侵擾。
當然,東邊是不能再聯絡了,那裡是蒙古人在統治,所以,蒙古人統治俄羅斯時期,波洛茨克公國的人不斷與西邊歐洲各族融合,形成了今天的白俄羅斯民族。
同時,在蒙古統治俄羅斯期間,西邊的立陶宛公國急速發展壯大,他們占領了波洛茨克公國;這時候,已經沒有波洛茨克公國了,但白俄羅斯民族基本成型。
立陶宛吞併波洛茨克公國以後,和波蘭聯合,成立了立陶宛-波蘭聯邦。白俄羅斯人是這個聯邦的治下平民。而這時的俄羅斯人,已經被蒙古人統治了近二百年。
蒙古統治俄羅斯時期。
三、沙皇俄國的崛起,造就了「白俄羅斯」
公元1480年11月,莫斯科大公國的伊凡三世帶領俄羅斯人,徹底擺脫了蒙古人的統治,俄羅斯的歷史掀開了新的一頁。莫斯科大公國在伊凡三世的帶領下,不斷向周邊擴張,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帝國。
伊凡三世還非常特立獨行,他非常高傲。雖然他娶了拜占庭帝國的末代公主索菲亞為妻,在法律上意味著莫斯科大公國成為拜占庭的合法繼承人,但他拒絕神聖羅馬帝國對他的冊封。
他也不滿足於當個「莫斯科大公」,而自稱自己是:上帝垂恩之全俄君主及莫斯科大公國大公伊凡三世。伊凡三世死後,他的兒子瓦西里三世自稱「統治全俄羅斯領土的君主之君主」
1547年,瓦西里三世的兒子伊凡四世繼位,他就是俄羅斯歷史上的「伊凡雷帝」,他在位期間,殺得人頭滾滾,自稱「沙皇」,他也就是俄羅斯歷史上的第一位「沙皇」,莫斯科公國也變成了「俄羅斯帝國」
儘管從伊凡三世到伊凡雷帝,俄羅斯三代君主都是大殺四方的強人,但這時的白俄羅斯還在立陶宛的統治之下,而當時的立陶宛還是個很強的帝國,俄羅斯並沒有攻打立陶宛的想法。
伊凡雷帝因為過於殘暴,連自己的太子都被他打死,所以,他死之後,俄羅斯帝國迎來了一段混亂時期,而俄羅斯的「留里克王朝」也在他手裡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羅曼諾夫王朝」
1689年,羅曼諾夫王朝的彼得一世正式成為沙皇,這時的俄羅斯帝國領土面積已達1400萬平方公里,大得讓世界各國心驚肉跳。
但彼得一世不滿足於此,而是要為俄羅斯尋找更多的出海口,他一面向歐洲學習,建立自己的海軍;一面和北邊的瑞典打起了「大北方戰爭」,一打就是21年,終於在1721年奪取了波羅的海沿岸廣大地區和出海口。
這時的俄羅斯才正式定國號為「俄羅斯帝國」,彼得一世被尊為「全俄羅斯大帝」,叫「彼得大帝」,正如馬克思評價的那樣:彼得大帝用野蠻制服了俄國的野蠻。
即使如此野蠻,白俄羅斯仍然不在俄羅斯版圖之內,直到葉卡特琳娜二世時期,俄羅斯再一次中興,白俄羅斯才被俄羅斯攬入懷中。
俄羅斯只有兩個「大帝」,除彼得一世外,另一個就是葉卡特琳娜二世,她在位期間全方位向外擴張:往北吞併芬蘭、往西攻占波蘭立陶宛、往南攻占土耳其的黑海出海口。
在葉卡捷琳娜大帝的全方位攻擊之下,白俄羅斯終於全部被俄羅斯攬入懷中。但這時的白俄羅斯人已經沒有了「基輔羅斯」的印象,他們對有「蒙古人」特徵的俄羅斯人沒有感覺。
為了表達自己的意見,白俄羅斯人先承認:大家都是「羅斯人」。但白俄羅斯強調:自己是「白羅斯」,是「純潔的羅斯人」,不是俄羅斯那種被蒙古人統治過的「不純潔的羅斯」
四、蘇聯時期的白俄羅斯
沙皇俄國滅亡後,列寧為了退出一戰,1918年3月和德國簽訂了一個《布列斯特和約》,放棄了以前沙皇打來的領土,其中就包括白俄羅斯。
條約剛一簽訂,德國就扶持白俄羅斯內的親德力量成立了「白俄羅斯人民共和國」。這個共和國還設計了面國旗,上白下藍,很簡潔。
因為在羅斯人的傳統中,白色代表西方、藍色代表南方、紅色代表東方,所以,白俄羅斯只認「西方和南方的羅斯」。其實今天俄羅斯的國旗也就多了道紅色,加入了東方。
沒想到一戰德國戰敗,1919年1月5日,成立不到一年的「白俄羅斯人民共和國」就被蘇聯給推翻了,白俄羅斯成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
原來共和國政府的一幫人都跑到加拿大,建立了一個「白俄羅斯人民共和國」流亡政府,現在還在,不過裡面的人都老得不成樣子,快解散了。
蘇聯時代的白俄羅斯其實過得還是不錯的,俄羅斯對白俄羅斯非常貼心。在蘇聯的工業布局中,白俄羅斯是關鍵的軍事技術集中區,有120多家軍事企業和科研院所落戶;那裡生產高科技的光學、電子儀器,還生產坦克、載重車輛、拖拉機、重型礦山機械。
雖然如此的高大上,但白俄羅斯還是強調自己是「純正血統的斯拉夫人」,他們和俄羅斯若即若離地生活在蘇聯這個大家庭,和烏克蘭一樣,一直有獨立的傾向。
五、蘇聯解體,白俄羅斯真的選對了領導人
1991年,蘇聯解體了,白俄羅斯獨立後,他們經歷了一段痛苦的經濟休克時期,1994年,他們選出了盧卡申科為白俄羅斯首任總統。
盧卡申科在蘇聯時期是個軍人,他學識淵博、思想敏銳、做事果敢,說話做事喜歡直來直去,絕不拖泥帶水。
上任後,他先確立了以總統為核心的權力體系,整頓國家行政權力機關,保證政令暢通、政府團結;接著他大力反腐,嚴厲打擊犯罪。
白俄羅斯在盧卡申科的帶領下,很快走出蘇聯解體後的陰霾,國家經濟穩步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也穩步提高。
2004年10月,白俄羅斯進行全民公決修改憲法,讓白俄羅斯總統可以連選連任,沒有限制。這也是為什麼盧卡申科一直到現在還是總統的原因?
在外交上,鑒於白俄羅斯在經濟上對俄羅斯依賴很大,盧卡申科選擇了親俄的外交路線;同時,白俄羅斯堅持多方位、有重點、以經濟利益為中心的務實外交政策,反對北約東擴。
白俄羅斯的政策讓西方國家憤怒,他們不顧一切要顛覆盧卡申科的政權,但俄羅斯給白俄羅斯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
2020年,深孚眾望的盧卡申科在白俄羅斯總統大選中又高調獲勝,競爭者的得票數加起來都不如他的零頭,西方各國立刻慫恿白俄羅斯的反對派搞遊行,想來一場革命。在普京的強勢幫助下,盧卡申科才挫敗西方陰謀,穩定了白俄羅斯的局面。
兩個「羅斯」
2021年,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開始搞國家一體化,俄羅斯當然希望兩國成為聯盟,但白俄羅斯的原則是:軍事、經濟一體化可以,兩國政府絕對要各自獨立。
這就是現狀: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都是斯拉夫人,但他們的區別在於血緣上,白俄羅斯強調他的「純潔性」,而俄羅斯則強調他們的共同性。
所謂的「純潔性」,說到底,兩個民族的母系都是「斯拉夫人」,但在父繫上,白俄羅斯人怎麼追溯,都和斯拉夫血統掛著邊;而俄羅斯人的父系,往上追溯,幾乎多少都有蒙古人的基因?
雖然他們現在是兩個絕然不同的民族,但「根」上都是「斯拉夫人」;因為斯拉夫人遷徙的原因,形成東、西、南斯拉夫,俄羅斯是東斯拉夫人,白俄羅斯是西斯拉夫人。
在血統上,因為歷史的原因,白俄羅斯融合了歐洲人,尤其是日耳曼人的血統,發展成今天的白俄羅斯族;俄羅斯則因為蒙古人的入侵,變成有東方特徵的樣子。
比如下圖是俄羅斯美女,她和最後一張白俄羅斯美女,其實長相特徵已經不一樣了,雖然都是美女。
一、早期的波洛茨克公國,就是現在的白俄羅斯
斯拉夫人受到北邊匈奴人的擠壓,向東、南、西遷徙,東部到達現在俄羅斯諾夫哥德羅一帶,西部的在波蘭、白俄羅斯一帶,於是,出現了東斯拉夫人和西斯拉夫人的區別。
東斯拉夫人為了抵抗各種外族的侵擾,引入諾曼人的瓦良格衛隊,衛隊首領是「留里克」三兄弟來到諾夫哥德羅就不走了,打下基輔,建立「基輔羅斯」
而部分西斯拉夫人到達現在白俄羅斯中部,建立了「波洛茨克公國」。早期的公國其實就是個大部落,大魚吃小魚地互相兼并,「波洛茨克公國」算是比較能戰也比較大的了。
留里克三兄弟
基輔羅斯不斷向外擴張,與突闕部落的佩切涅格人、德列夫利安人戰爭不斷。公元972年,基輔羅斯第三代大公斯維亞托斯拉夫被佩切涅格人殺死,他有三個兒子,大兒子亞羅波爾克·斯維亞托斯拉維奇繼承了大公的位置。
這個大兒子上位後,對另外兩個弟弟展開了追殺,結果,老二被殺,老三弗拉基米爾·斯維亞托斯拉維奇逃到了「海的那一邊」,也就是諾曼人的老窩——北歐斯堪的那維亞地區。
在那裡,弗拉基米爾拉起了一支強悍的軍隊,殺回基輔羅斯。在殺回的途中,經過波洛茨克(白俄羅斯),這裡的王公是諾曼人羅格沃洛德,他有個漂亮無比的女兒羅格涅達。
弗拉基米爾向羅格沃洛德王公求娶他的女兒,遭到王公的拒絕和奚落。弗拉基米爾一怒之下,攻陷波洛茨克,殺掉羅格沃洛德,強姦羅格涅達。
隨後,弗拉基米爾殺回基輔,滅掉自己的大哥,成為基輔羅斯的大公,娶了羅格涅達,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伊賈斯拉夫·弗拉基米羅維奇成為波洛茨克王公。
弗拉基米爾是俄羅斯歷史上非常厲害的大公,打下無數小國,娶了差不多800個妻妾,生的兒子都是各地的王公。
基輔羅斯下面的小公國的王公,從弗拉基米爾開始往下捋,幾乎都是兄弟。早期並沒有「白俄羅斯」這一說,只有波洛茨克公國。
公元1015年,弗拉基米爾一世死了,他很多的兒子互相殘殺;1016年,弗拉基米爾一世和波洛茨克公主羅格涅達的小兒子雅羅斯拉夫勝出,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智者雅羅斯拉夫」,基輔羅斯在他手裡發展壯大。
公元1054年,智者雅羅斯拉夫死了,基輔羅斯底下的小國彼此混戰,基輔羅斯分裂成以基輔、斯摩棱斯克、車爾尼哥夫、梁贊、諾夫哥羅德、蘇茨達爾、波洛茨克等十多個公國。
這一時期的波洛茨克公國實際上擴大了很多,領土包括了現在的白俄羅斯中北部、立陶宛、拉脫維亞、斯摩棱斯克等地。
二、委身立陶宛大公國的白俄羅斯
1240年,蒙古人西征,基輔羅斯的小公國在蒙古鐵騎之下一個個倒下,成為蒙古人的殖民地。而在西邊的波洛茨克公國卻沒有受到蒙古人的侵擾。
當然,東邊是不能再聯絡了,那裡是蒙古人在統治,所以,蒙古人統治俄羅斯時期,波洛茨克公國的人不斷與西邊歐洲各族融合,形成了今天的白俄羅斯民族。
同時,在蒙古統治俄羅斯期間,西邊的立陶宛公國急速發展壯大,他們占領了波洛茨克公國;這時候,已經沒有波洛茨克公國了,但白俄羅斯民族基本成型。
立陶宛吞併波洛茨克公國以後,和波蘭聯合,成立了立陶宛-波蘭聯邦。白俄羅斯人是這個聯邦的治下平民。而這時的俄羅斯人,已經被蒙古人統治了近二百年。
蒙古統治俄羅斯時期。
三、沙皇俄國的崛起,造就了「白俄羅斯」
公元1480年11月,莫斯科大公國的伊凡三世帶領俄羅斯人,徹底擺脫了蒙古人的統治,俄羅斯的歷史掀開了新的一頁。莫斯科大公國在伊凡三世的帶領下,不斷向周邊擴張,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帝國。
伊凡三世還非常特立獨行,他非常高傲。雖然他娶了拜占庭帝國的末代公主索菲亞為妻,在法律上意味著莫斯科大公國成為拜占庭的合法繼承人,但他拒絕神聖羅馬帝國對他的冊封。
他也不滿足於當個「莫斯科大公」,而自稱自己是:上帝垂恩之全俄君主及莫斯科大公國大公伊凡三世。伊凡三世死後,他的兒子瓦西里三世自稱「統治全俄羅斯領土的君主之君主」
1547年,瓦西里三世的兒子伊凡四世繼位,他就是俄羅斯歷史上的「伊凡雷帝」,他在位期間,殺得人頭滾滾,自稱「沙皇」,他也就是俄羅斯歷史上的第一位「沙皇」,莫斯科公國也變成了「俄羅斯帝國」
儘管從伊凡三世到伊凡雷帝,俄羅斯三代君主都是大殺四方的強人,但這時的白俄羅斯還在立陶宛的統治之下,而當時的立陶宛還是個很強的帝國,俄羅斯並沒有攻打立陶宛的想法。
伊凡雷帝因為過於殘暴,連自己的太子都被他打死,所以,他死之後,俄羅斯帝國迎來了一段混亂時期,而俄羅斯的「留里克王朝」也在他手裡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羅曼諾夫王朝」
1689年,羅曼諾夫王朝的彼得一世正式成為沙皇,這時的俄羅斯帝國領土面積已達1400萬平方公里,大得讓世界各國心驚肉跳。
但彼得一世不滿足於此,而是要為俄羅斯尋找更多的出海口,他一面向歐洲學習,建立自己的海軍;一面和北邊的瑞典打起了「大北方戰爭」,一打就是21年,終於在1721年奪取了波羅的海沿岸廣大地區和出海口。
這時的俄羅斯才正式定國號為「俄羅斯帝國」,彼得一世被尊為「全俄羅斯大帝」,叫「彼得大帝」,正如馬克思評價的那樣:彼得大帝用野蠻制服了俄國的野蠻。
即使如此野蠻,白俄羅斯仍然不在俄羅斯版圖之內,直到葉卡特琳娜二世時期,俄羅斯再一次中興,白俄羅斯才被俄羅斯攬入懷中。
俄羅斯只有兩個「大帝」,除彼得一世外,另一個就是葉卡特琳娜二世,她在位期間全方位向外擴張:往北吞併芬蘭、往西攻占波蘭立陶宛、往南攻占土耳其的黑海出海口。
在葉卡捷琳娜大帝的全方位攻擊之下,白俄羅斯終於全部被俄羅斯攬入懷中。但這時的白俄羅斯人已經沒有了「基輔羅斯」的印象,他們對有「蒙古人」特徵的俄羅斯人沒有感覺。
為了表達自己的意見,白俄羅斯人先承認:大家都是「羅斯人」。但白俄羅斯強調:自己是「白羅斯」,是「純潔的羅斯人」,不是俄羅斯那種被蒙古人統治過的「不純潔的羅斯」
四、蘇聯時期的白俄羅斯
沙皇俄國滅亡後,列寧為了退出一戰,1918年3月和德國簽訂了一個《布列斯特和約》,放棄了以前沙皇打來的領土,其中就包括白俄羅斯。
條約剛一簽訂,德國就扶持白俄羅斯內的親德力量成立了「白俄羅斯人民共和國」。這個共和國還設計了面國旗,上白下藍,很簡潔。
因為在羅斯人的傳統中,白色代表西方、藍色代表南方、紅色代表東方,所以,白俄羅斯只認「西方和南方的羅斯」。其實今天俄羅斯的國旗也就多了道紅色,加入了東方。
沒想到一戰德國戰敗,1919年1月5日,成立不到一年的「白俄羅斯人民共和國」就被蘇聯給推翻了,白俄羅斯成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
原來共和國政府的一幫人都跑到加拿大,建立了一個「白俄羅斯人民共和國」流亡政府,現在還在,不過裡面的人都老得不成樣子,快解散了。
蘇聯時代的白俄羅斯其實過得還是不錯的,俄羅斯對白俄羅斯非常貼心。在蘇聯的工業布局中,白俄羅斯是關鍵的軍事技術集中區,有120多家軍事企業和科研院所落戶;那裡生產高科技的光學、電子儀器,還生產坦克、載重車輛、拖拉機、重型礦山機械。
雖然如此的高大上,但白俄羅斯還是強調自己是「純正血統的斯拉夫人」,他們和俄羅斯若即若離地生活在蘇聯這個大家庭,和烏克蘭一樣,一直有獨立的傾向。
五、蘇聯解體,白俄羅斯真的選對了領導人
1991年,蘇聯解體了,白俄羅斯獨立後,他們經歷了一段痛苦的經濟休克時期,1994年,他們選出了盧卡申科為白俄羅斯首任總統。
盧卡申科在蘇聯時期是個軍人,他學識淵博、思想敏銳、做事果敢,說話做事喜歡直來直去,絕不拖泥帶水。
上任後,他先確立了以總統為核心的權力體系,整頓國家行政權力機關,保證政令暢通、政府團結;接著他大力反腐,嚴厲打擊犯罪。
白俄羅斯在盧卡申科的帶領下,很快走出蘇聯解體後的陰霾,國家經濟穩步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也穩步提高。
2004年10月,白俄羅斯進行全民公決修改憲法,讓白俄羅斯總統可以連選連任,沒有限制。這也是為什麼盧卡申科一直到現在還是總統的原因?
在外交上,鑒於白俄羅斯在經濟上對俄羅斯依賴很大,盧卡申科選擇了親俄的外交路線;同時,白俄羅斯堅持多方位、有重點、以經濟利益為中心的務實外交政策,反對北約東擴。
白俄羅斯的政策讓西方國家憤怒,他們不顧一切要顛覆盧卡申科的政權,但俄羅斯給白俄羅斯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
2020年,深孚眾望的盧卡申科在白俄羅斯總統大選中又高調獲勝,競爭者的得票數加起來都不如他的零頭,西方各國立刻慫恿白俄羅斯的反對派搞遊行,想來一場革命。在普京的強勢幫助下,盧卡申科才挫敗西方陰謀,穩定了白俄羅斯的局面。
兩個「羅斯」
2021年,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開始搞國家一體化,俄羅斯當然希望兩國成為聯盟,但白俄羅斯的原則是:軍事、經濟一體化可以,兩國政府絕對要各自獨立。
這就是現狀: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都是斯拉夫人,但他們的區別在於血緣上,白俄羅斯強調他的「純潔性」,而俄羅斯則強調他們的共同性。
所謂的「純潔性」,說到底,兩個民族的母系都是「斯拉夫人」,但在父繫上,白俄羅斯人怎麼追溯,都和斯拉夫血統掛著邊;而俄羅斯人的父系,往上追溯,幾乎多少都有蒙古人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