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象棋主要用于軍事。
因為象棋更符合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象棋開宗明義地說明,世界上的所有物質都是運動的,變化的,發展的!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
軍事上對使用象棋的意義,主要在於有謀勢,圍困,運動,偵察,試探,聲東擊西,指東打西,圍魏救趙,暗度陳倉,連環馬,鴛鴦炮,出奇兵,兵卒過河只進不退等,都形象地代表了現實中的軍事活動和戰爭規則。
下棋中,棋盤相當於作戰地圖。紅黑雙方的將帥,相當於戰爭雙方的司令部,士象相當於御林軍。
紅黑雙方在棋枰中你來我往地運子,相當於調動軍隊,棋子在棋盤上的運行軌跡,代表了雙方的作戰意圖和戰略決策!能在對方的運子中作出正確的判斷,謀定而後動,最終擒獲對方老將,代表了你應該具有一定的軍事素質。
而圍棋因為是靜止的,所以對於軍事的作用不像象棋用于軍事直觀。
- 文化問答
- 答案列表
圍棋複雜還是中國象棋複雜[朗讀]
再拉上一個西洋棋來一起比較。西洋棋的棋盤是8*8=64可著點,象棋是9*10=90個可著點,圍棋是19*19=361個可著點。這3種棋的變化數完全不在同一個數量級別上。
西洋棋的最多變化數是10的123次方。
中國象棋的最多變化數是10的150次方。
圍棋的最多變化數是361的階乘=10的768次方。
如果按照電腦的計算能力來換算:
1996年的電腦可以打敗最強的人類西洋棋棋手。
2004年的電腦打敗了最強的人類中國象棋棋手。
2016年的電腦打敗了最強的人類圍棋棋手。
綜合以上,複雜程度。圍棋>>中國象棋>>西洋棋。
西洋棋的最多變化數是10的123次方。
中國象棋的最多變化數是10的150次方。
圍棋的最多變化數是361的階乘=10的768次方。
如果按照電腦的計算能力來換算:
1996年的電腦可以打敗最強的人類西洋棋棋手。
2004年的電腦打敗了最強的人類中國象棋棋手。
2016年的電腦打敗了最強的人類圍棋棋手。
綜合以上,複雜程度。圍棋>>中國象棋>>西洋棋。
本人圍棋水平業餘初段,象棋水平9-1,所以對這個問題最有發言權,誰也別和我搶。
單純的論複雜程度,圍棋肯定要比象棋複雜。其實關於圍棋和象棋兩者孰優孰劣的爭論古已有之,大體上是一個「貴弈賤象」的格局,其中一個重要的依據就是圍棋較象棋更複雜多變。
比如下圍棋的「棋聖」聶衛平就認為,「圍棋的子越下越多,象棋越下越少,圍棋越下會越複雜,象棋越來越簡明。」
而且,圍棋棋子分黑白兩色,兩人對弈,仙氣飄飄,顯得頗有高人風範。象棋則大多在街頭巷尾,三五成群,或蹲或站,販夫走卒,皆可下場,總給人一種檔次不高的感覺。現在的小孩,學圍棋的多,學象棋的少,不知道是否有這方面的原因。
書歸正傳,根據計算機計算,象棋的總變化數為10的150次方,圍棋的總變化數是10的360次方。象棋高手在上個世紀末就已經被電腦擊敗,而圍棋直到幾年前才擊敗了圍棋高手李世石,前後相差了二十年。
這樣看來,圍棋的確要比象棋複雜,然而事實並沒有如此簡單。
因為對人腦來說,無論象棋還是圍棋,其變化數之多,都不是人腦可以計算清楚的,所以所有的棋手在下棋時,並不純粹是依靠計算,而是依靠感覺。
而這種感覺被稱之為「棋感」,是每一個優秀棋手所必須具備的天賦之一。事實上,當他們在下棋時,99%的著法在第一時間被他的棋感否定掉了,棋手只需要考慮自己「第一感」的棋是否合理,並計算對手可能的反擊手段。
如果他計算的結果是對方所有的反擊手段都不能阻止自己取得優勢,或者縮小劣勢,那麼他就會走這一步棋。任何一個棋手都不可能將所有的變化都計算清楚,甚至連百分之一、萬分之一的變化總數都無法計算清楚。
優秀的棋手,第一感覺是非常優秀,且非常準確的。而更加優秀的頂尖棋手,則是能跳出第一感限制的範圍,別出心裁地走出新的著法,進而打得對手措手不及,進而取得優勢。比如,象棋棋手胡榮華、圍棋棋手李世石等,都是頂尖棋手的代表。
就好像當你面對一座大山時,你可以根據高度來判斷哪座山更高一些。但如果有兩座山高到你無法想像的地步,你目力所及之處,只是一片雲霧繚繞,根本看不到頭,你怎麼能判斷哪座山更高呢?
又比如你去工地搬磚,三十塊磚當然要比二十塊磚重一些,你上手搬一下自然就能分得出來。但如果是一萬塊磚,和十萬塊磚呢,對你來說是一樣的,因為你都搬不動。
象棋和圍棋的複雜程度比較,也是這個道理。理論上來說,圍棋比象棋的變化要多得多,但實際上對人腦來說,都是一樣的,因為人腦不可能將它們的變化算清楚,即便再過幾百上千年,還是不可能算清楚,那麼在下棋時又有什麼區別呢?
在棋類項目上,電腦擊敗人類其實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當你用電腦來分析這步棋的時候,電腦會非常明確地告訴你答案,對了,錯了,或者不夠好。然而,這正是掐死了下棋的樂趣,以前不用電腦的時候,我經常和棋友們在一起討論,某一步棋究竟是好還是不好,幾個人常常爭得面紅耳赤,很長時間相持不下。
然而,現在已有了爭論,馬上拿出電腦,點開軟體,輸入著法,電腦啪啪啪給你一頓分析,結果很明確,無須繼續爭論了,樂趣也就減少了很多。
而且當你下棋遇到難題時,也不會深入地思考了,直接讓電腦來幫忙分析,就好像考試的時候,答案就放在考卷旁邊,哪裡有人能忍得住不去看呢?
綜上所述,我的結論是,就棋而言圍棋比象棋複雜,但對人而言圍棋和象棋一樣複雜。
單純的論複雜程度,圍棋肯定要比象棋複雜。其實關於圍棋和象棋兩者孰優孰劣的爭論古已有之,大體上是一個「貴弈賤象」的格局,其中一個重要的依據就是圍棋較象棋更複雜多變。
比如下圍棋的「棋聖」聶衛平就認為,「圍棋的子越下越多,象棋越下越少,圍棋越下會越複雜,象棋越來越簡明。」
而且,圍棋棋子分黑白兩色,兩人對弈,仙氣飄飄,顯得頗有高人風範。象棋則大多在街頭巷尾,三五成群,或蹲或站,販夫走卒,皆可下場,總給人一種檔次不高的感覺。現在的小孩,學圍棋的多,學象棋的少,不知道是否有這方面的原因。
書歸正傳,根據計算機計算,象棋的總變化數為10的150次方,圍棋的總變化數是10的360次方。象棋高手在上個世紀末就已經被電腦擊敗,而圍棋直到幾年前才擊敗了圍棋高手李世石,前後相差了二十年。
這樣看來,圍棋的確要比象棋複雜,然而事實並沒有如此簡單。
因為對人腦來說,無論象棋還是圍棋,其變化數之多,都不是人腦可以計算清楚的,所以所有的棋手在下棋時,並不純粹是依靠計算,而是依靠感覺。
而這種感覺被稱之為「棋感」,是每一個優秀棋手所必須具備的天賦之一。事實上,當他們在下棋時,99%的著法在第一時間被他的棋感否定掉了,棋手只需要考慮自己「第一感」的棋是否合理,並計算對手可能的反擊手段。
如果他計算的結果是對方所有的反擊手段都不能阻止自己取得優勢,或者縮小劣勢,那麼他就會走這一步棋。任何一個棋手都不可能將所有的變化都計算清楚,甚至連百分之一、萬分之一的變化總數都無法計算清楚。
優秀的棋手,第一感覺是非常優秀,且非常準確的。而更加優秀的頂尖棋手,則是能跳出第一感限制的範圍,別出心裁地走出新的著法,進而打得對手措手不及,進而取得優勢。比如,象棋棋手胡榮華、圍棋棋手李世石等,都是頂尖棋手的代表。
就好像當你面對一座大山時,你可以根據高度來判斷哪座山更高一些。但如果有兩座山高到你無法想像的地步,你目力所及之處,只是一片雲霧繚繞,根本看不到頭,你怎麼能判斷哪座山更高呢?
又比如你去工地搬磚,三十塊磚當然要比二十塊磚重一些,你上手搬一下自然就能分得出來。但如果是一萬塊磚,和十萬塊磚呢,對你來說是一樣的,因為你都搬不動。
象棋和圍棋的複雜程度比較,也是這個道理。理論上來說,圍棋比象棋的變化要多得多,但實際上對人腦來說,都是一樣的,因為人腦不可能將它們的變化算清楚,即便再過幾百上千年,還是不可能算清楚,那麼在下棋時又有什麼區別呢?
在棋類項目上,電腦擊敗人類其實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當你用電腦來分析這步棋的時候,電腦會非常明確地告訴你答案,對了,錯了,或者不夠好。然而,這正是掐死了下棋的樂趣,以前不用電腦的時候,我經常和棋友們在一起討論,某一步棋究竟是好還是不好,幾個人常常爭得面紅耳赤,很長時間相持不下。
然而,現在已有了爭論,馬上拿出電腦,點開軟體,輸入著法,電腦啪啪啪給你一頓分析,結果很明確,無須繼續爭論了,樂趣也就減少了很多。
而且當你下棋遇到難題時,也不會深入地思考了,直接讓電腦來幫忙分析,就好像考試的時候,答案就放在考卷旁邊,哪裡有人能忍得住不去看呢?
綜上所述,我的結論是,就棋而言圍棋比象棋複雜,但對人而言圍棋和象棋一樣複雜。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