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對這個結果感到驚訝,但是當你仔細考慮它時,擁有同樣的三觀是非常重要的。未來,「三觀」也將成為夫妻關係破裂的重要殺手。
這三觀之間真正的分歧是什麼?
你喜歡讀書,他喜歡玩遊戲,這不是所謂的「三觀衝突」;但是讀書有什麼用呢,它不是假裝是文學和藝術嗎?這就是所謂的「三觀不一」
你喜歡在西餐廳吃牛排,他喜歡在一個大攤位上打滾。這不是所謂的「三觀不一」;但他說它太貴了,也不好吃。他說你真的很自命不凡。
如果你假期喜歡四處旅行,他喜歡呆在家裡。這不是矛盾;但他說,旅行沒有什麼有趣的,那就是花錢受苦。躺在家裡是多麼舒適,也就是說,三觀不一致?
事實上,三觀的一致性並不要求你的興趣、偏好和思維方式完全相同,而是要求你能夠求同存異,理解寬容、理解和欣賞。
否則,如果你和他分享快樂,他會認為你在炫耀;當你和他談論你的悲傷時,他認為你是虛偽的。與不同三觀的人相處比搬家更累,因為他根本不理解你。

你告訴他大海有多美,他說你不知道有多少人在這裡溺水。
你說你花了480元看一部戲,但他說錢足夠看10部電影。
你每天化妝,他說你臭美;如果你堅持去健身房,他說你不分青紅皂白地花錢。
你喜歡買花來裝飾你的家。他說幾天後就會凋謝。它仍然很貴。為什麼要買它?
……。
在你看來合乎邏輯的事情在他眼中變得難以想像。
你很難改變他的認知,他也不會理解你的想法。你永遠不會在同一個頻率上,所以相處自然很累。
特別是在花錢問題上,它往往成為矛盾爆發最集中的一個方面。
例如,我有一個好朋友在五一勞動節和她的丈夫一起旅行。當時,旅行社提供兩種套餐,一種是1800美元,但包括購物,另一種是3500美元。
她想選擇3500純游,但她的丈夫認為,既然它們都是一個目的地,選擇便宜的當然是划算的。即使她被拖去購物,她也堅決不買。

但是好朋友們認為便宜的套餐、食宿一定很差,導遊應該牽著他們的鼻子走。浪費很多時間在購物上是沒有意義的。
最後,兩人吵了起來,不僅沒能去旅行,而且很不愉快地分手了。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從幾十元一杯咖啡到幾十萬一輛汽車,太多的婚姻因為不同的消費觀點而喧鬧。
在嘈雜聲中,我們忘記了我們的初衷。
久而久之,沒有人記得這次正常的原因,甚至沒有人記得結婚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