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我國人口最稠密的省份之一,據截至1998年8月的統計,已達2181萬多人,加金門、馬祖的人口,總數為2186萬多人。人口年平均增長率約為7.31‰。平均每平方公里586.83人。台北市的人口密度已達每平方公里1萬人。人口密度超過了廣東、四川等省份。
台灣人口分布的特點是西密東疏,全島人口多集中在西部平原。西部平原一共17個縣市(台北、高雄、基隆、台中、新竹、嘉義、台南7個市和台北、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雲林、嘉義、台南、高雄10個縣),面積為18,710平方公里,占全島面積的52%;而人口則占全島總人口的86.1%。台灣同胞絕大部分為漢族。約占全省人口的98%。1946年以前,他們中的80%左右祖籍福建,其中以漳(州)、泉(州)人為最多;約20%祖籍廣東,以梅(縣)、潮(州)人為最多。故全省通行閩南話。1949年前後自大陸去台灣的人則各省都有。少數民族占人口的2%,約40萬人左右。
台灣島內特色民族技藝:
南管戲與南管樂、北管戲與北管樂、山地民歌、福建系民歌、客家系民歌、皮影戲、布袋戲、縣絲傀儡戲、宋江陣、工藝……。
台灣島內重要節日:
春節、燈節、清明、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
- 自然問答
- 答案列表
台灣有何風土人情[朗讀]
1、飲食習俗。
類似閩、粵,但加以變化而有台灣特色:佐料常用沙茶、咖喱、花生醬等,甜味更重,多用清湯燉煮。風味小吃品種極多,台北新店碧溪潭香魚,基隆豆簽羹,桃園石門沙鍋魚頭,台中菜根香原汁牛肉,新竹貢丸,高雄六合夜市貝類海鮮等。
2、台灣布袋戲。
台灣布袋戲以戲路、詞調、樂調不同,分成不同的流派,主要有南管、北管、潮調、外江和歌仔調等。它們各具特色,相互影響滲透,逐漸形成了具有濃郁地方色彩且十分精美的民間戲曲藝術深受台灣同胞的喜愛。
3、台灣地理壞境。
台灣氣候冬季溫暖,夏季炎熱,雨量充沛,夏秋多颱風和暴雨。
4、台灣送東西的講究。
毛巾:台灣俗語有「送巾,斷根」之說,送巾便有永別之意,不要贈人毛巾。
扇子:台灣民間有俗語:「送扇,不相見」。意味利用完畢後,再無利用價值,即予狠心拋棄。扇子也萬不可當禮物贈人。
刀剪:其含義有「一刀兩斷」、「一剪兩斷」。這在贈予者與受贈者之間,不但不懷好意,而且有威脅之意。所以台灣民間有不得送刀子給人的忌諱。
雨傘:台語傘與散同音,若把傘拿來贈人,猶表送「散」給對方之意,且台語雨與給同音,「雨傘」與「給散」同音同義,難免會引起對方誤解。
5、台灣的節日。
媽祖誕辰日是台灣較為隆重的一個節日,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三,都會有很多虔誠的善男信女都會來到朝天宮,為這萬人敬仰的媽祖誕辰日舉行莊嚴而隆重的活動。
這個時候很有虔誠的善男信女不遠千里,長途跋涉來到台灣,為媽祖進香。此時的朝天宮熱鬧非凡,有許多的戲目都讓遊客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家家戶戶都為這隆重的節日獻上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類似閩、粵,但加以變化而有台灣特色:佐料常用沙茶、咖喱、花生醬等,甜味更重,多用清湯燉煮。風味小吃品種極多,台北新店碧溪潭香魚,基隆豆簽羹,桃園石門沙鍋魚頭,台中菜根香原汁牛肉,新竹貢丸,高雄六合夜市貝類海鮮等。
2、台灣布袋戲。
台灣布袋戲以戲路、詞調、樂調不同,分成不同的流派,主要有南管、北管、潮調、外江和歌仔調等。它們各具特色,相互影響滲透,逐漸形成了具有濃郁地方色彩且十分精美的民間戲曲藝術深受台灣同胞的喜愛。
3、台灣地理壞境。
台灣氣候冬季溫暖,夏季炎熱,雨量充沛,夏秋多颱風和暴雨。
4、台灣送東西的講究。
毛巾:台灣俗語有「送巾,斷根」之說,送巾便有永別之意,不要贈人毛巾。
扇子:台灣民間有俗語:「送扇,不相見」。意味利用完畢後,再無利用價值,即予狠心拋棄。扇子也萬不可當禮物贈人。
刀剪:其含義有「一刀兩斷」、「一剪兩斷」。這在贈予者與受贈者之間,不但不懷好意,而且有威脅之意。所以台灣民間有不得送刀子給人的忌諱。
雨傘:台語傘與散同音,若把傘拿來贈人,猶表送「散」給對方之意,且台語雨與給同音,「雨傘」與「給散」同音同義,難免會引起對方誤解。
5、台灣的節日。
媽祖誕辰日是台灣較為隆重的一個節日,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三,都會有很多虔誠的善男信女都會來到朝天宮,為這萬人敬仰的媽祖誕辰日舉行莊嚴而隆重的活動。
這個時候很有虔誠的善男信女不遠千里,長途跋涉來到台灣,為媽祖進香。此時的朝天宮熱鬧非凡,有許多的戲目都讓遊客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家家戶戶都為這隆重的節日獻上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台灣的風土人情確實別具一格,值得去旅遊。但現在海峽兩岸的大氣候不太好,暫時不去台灣旅遊也好,但有關台灣的風土人情還是可以了解一些。
一、台灣的廟宇文化。
幾乎可以說,台灣是我國廟宇最多的一個省級行政區域。據統計,台灣大大小小各種廟宇數量高達10000多座,特別以台南、高雄、屏東居多。
這些廟宇以我國傳統的道教最多,其次是佛教,當然,也有其他各種不知名的教。其供奉的主要有民族英雄鄭成功、武聖財神關公、漁民保護神媽祖,以及道教的玉皇、菩薩、土地等,各方神靈都被台灣民眾供奉著。
二、台灣的小吃文化。
去台灣旅遊,最令遊客難忘的應該是台灣的「小吃文化」。台灣獨特的地理位置,獨特的歷史文化,包括客家文化、本土文化、日本文化等,融合了各地美食風格,也造就了獨特的小吃文化。如蚵仔煎、臭豆腐、鹽酥雞、米血糕、甜不辣、滷肉飯等等,都是遊客熱衷的小吃,其中金門的茶葉蛋據說也很好吃,俺還沒有吃過。
三、地方戲劇極具地方特色。
主要是布袋戲和歌仔戲,都是台灣本土的地方戲種。其中的布袋戲,類似於內地的木偶戲。作為內地人,各地的劇種都耳熟能詳,幾乎各地都有自己的地方戲種,而台灣的地方戲在內地很少看到,遊客到了台灣,不要錯過。這兩個劇種都講究聲光效果,更具觀賞性。
一、台灣的廟宇文化。
幾乎可以說,台灣是我國廟宇最多的一個省級行政區域。據統計,台灣大大小小各種廟宇數量高達10000多座,特別以台南、高雄、屏東居多。
這些廟宇以我國傳統的道教最多,其次是佛教,當然,也有其他各種不知名的教。其供奉的主要有民族英雄鄭成功、武聖財神關公、漁民保護神媽祖,以及道教的玉皇、菩薩、土地等,各方神靈都被台灣民眾供奉著。
二、台灣的小吃文化。
去台灣旅遊,最令遊客難忘的應該是台灣的「小吃文化」。台灣獨特的地理位置,獨特的歷史文化,包括客家文化、本土文化、日本文化等,融合了各地美食風格,也造就了獨特的小吃文化。如蚵仔煎、臭豆腐、鹽酥雞、米血糕、甜不辣、滷肉飯等等,都是遊客熱衷的小吃,其中金門的茶葉蛋據說也很好吃,俺還沒有吃過。
三、地方戲劇極具地方特色。
主要是布袋戲和歌仔戲,都是台灣本土的地方戲種。其中的布袋戲,類似於內地的木偶戲。作為內地人,各地的劇種都耳熟能詳,幾乎各地都有自己的地方戲種,而台灣的地方戲在內地很少看到,遊客到了台灣,不要錯過。這兩個劇種都講究聲光效果,更具觀賞性。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