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五子登科 」中「五子」是指竇禹鈞的五個兒子。分別是:
1、竇儀:在後晉時中進士,入宋官至禮部尚書、翰林學士,是宋初一代名臣。
2、竇儼:後晉進士,歷仕漢、周,宋初任禮部侍郎。
3、竇侃:為後漢進士,曾任宋起居郎。
4、竇偁:後漢進士,入宋任左諫議大夫。
5、竇僖:後周進士,曾任宋左補闕。
五子登科本為中國民間諺語,最初來源於民間故事,話說五代後周時期,燕山府有個叫竇禹鈞的人,他的五個兒子都品學兼優,先後登科及第,故稱「五子登科」
竇禹鈞本人也享受八十二歲高壽,無疾而終。當朝太師馮道為他賦詩云:「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三字經》有:「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的句子來歌頌他,教導兒童要好好念書,父親也要教子有方。
五子登科後來成為中國傳統吉祥圖案,寄託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竇禹鈞五子一樣獲得科考成功。
- 歷史問答
- 答案列表
古人講 五子登科 ,指哪五子,有何來由[朗讀]
五子登科,出自《宋史.竇儀傳》。說五代後期時,在個叫竇禹鈞的人,因住在燕山一帶,故又名竇燕山。他為人樂善好施,有五個兒子,分別叫竇儀、竇儼、竇侃、竇偁、竇僖。這五個兒子都品學兼優,都高中進士,都做了大官。據史載,竇儀在後晉時中進士,在宋朝時官至禮部尚書,翰林學士。竇儼,也是後晉進士,歷任漢、周、宋三朝,官至禮部侍郎。竇侃,後漢進士,官至宋朝起居郎。竇偁,後漢進士,官至宋朝左諫議大夫。竇僖,後周進士,官至宋朝左補闕。當五個兒子均金榜題名時,侍郎馮道贈詩一首:
竇燕山十郎,教子以義方。
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竇燕山還有八個孫子,也很顯貴。他活了82歲,無疾而終。
《三字經》有:「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的句子,歌頌此事。後來形成了「五子登科」的成語,寄託大家都期望自己的子弟像竇家五子那樣錦繡前程。
竇燕山十郎,教子以義方。
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竇燕山還有八個孫子,也很顯貴。他活了82歲,無疾而終。
《三字經》有:「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的句子,歌頌此事。後來形成了「五子登科」的成語,寄託大家都期望自己的子弟像竇家五子那樣錦繡前程。
五子登科的典故是指《三字經》中竇燕山的故事,「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說的是竇燕山的五個兒子都品學兼優,後來均金榜題名,聯袂獲取功名,擁有錦繡前程。竇燕山的五子分別是:竇儀、竇儼、竇侃、竇偁、竇僖。
《三字經》中的竇燕山,就是指涿州人竇禹均,因家居燕山一帶,故又稱譽為竇燕山。竇禹鈞自幼喪父,由母親撫養長大,竇燕山早年經商,可他最初做賣買心術不正,專用大斗進,小稱賣,昧著良心坑蒙拐騙,惹得窮苦百姓痛恨他為富不仁,竇禹鈞結婚後,到了三十餘歲,膝下猶虛無子,正在愁眉不展的時候,忽然有一天夜裡,做了一個夢,夢見他已故的祖父對他說:「你心術不好、品行不端,這樣造成的惡業很重,所以你不僅沒有兒子,並且壽命也很短促。希望你及早回心向善、趕快悔改,努力多做些救人濟世的善事,大積陰德廣行方便或許可以轉變業力,挽回命運。」他一覺醒來,銘記祖父的話,從此立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相傳,後來竇家有一僕人,盜用了竇禹鈞的銀錢,做賊心虛恐怕被主人發覺責罰,就寫了一張債券,系在自己小女兒的臂上,券上寫明:「永賣此女,償所負錢。」僕人從此遠逃他鄉。禹鈞發覺了這件事,就把僕人所寫的債券焚毀,並且對僕人的女兒盡心撫養,那女兒長大後,禹鈞還替她備了嫁妝,嫁給了一位稱心的賢婿。還有一次,竇禹鈞去寺廟拜佛,在寺中大雄寶殿的拜墊旁,拾到了銀兩,他想一定是拜佛人的不慎遺失,就在寺中等候失主。等待了半天,果然看到一個哭哭啼啼還自言自語的人,竇禹鈞問他何故哭泣,那人說:「我父親被綁匪擄去,將要被撕票,我好不容易向親友們東湊西借,借了白銀二百兩,黃金三十兩,預備用這筆金銀贖回我的父親。哪知我慌裡慌張匆匆忙忙一摸錢袋,黃金白銀都遺失不見了,這樣我的父親就難免一死,剛才我到這裡來進香拜佛,不知是否遺失在寺中。」竇禹鈞知道這人是失主不誤,就將錢財如數歸還,並且還贈給他一筆路費,失主歡天喜地的道謝而去。另外,竇禹鈞一生做的好事很多,例如幫助親友中有喪事無錢買棺者,他幫助出錢買棺殮葬;有家貧子女無法婚嫁者,他資助其婚嫁,使親戚朋友外無曠夫,內無怨女。對於貧困得無法生活的人,他借錢給他們,使他們有做生意的資本,作救苦濟急之用。他還建立書院,禮聘品學兼優的老師,教育青年,對於無錢的貧苦子弟,代為繳納學費,先後造就了很多學問高深的優秀人才。
後來竇燕山老來得子,果然生了五個兒子,因為他有迷途知返痛改前非的經歷,所以家教很嚴,兒子們都很循規蹈矩,和睦雍熙,滿門孝順。竇禹鈞教子有方,五個兒子聰穎早慧,文行都好、品學兼優,先後中了進士,時人贊為「竇氏五龍」
長子竇儀,五代後晉時舉進士。後漢時官至禮部員外郎。後周時官至翰林學士、兵部侍郎。北宋時,任工部尚書兼判大理寺。
次子竇儼,後晉時舉進士,歷仕後晉、後漢、後周各朝,屢任史官。後晉時,定朝會樂章、二舞及鼓吹十二案。後周時修後晉高祖,少帝和後漢高祖《三朝實錄》。北宋時任禮部侍郎。
三子竇侃,後晉時舉進士,在後周、北宋官至起居郎。
四子竇偁,為人剛直不阿。後漢時舉進士。北宋時拜為兵部郎中,後充職左諫議大夫,任參知政事。
五子竇僖,後周時中進士,在北宋任左補闋,為官清廉,名揚域內。
官場的不倒翁馮道贈詩讚曰: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技老,丹桂五技芳。
「五子登科」成為光宗耀祖、興旺發達,家庭幸福、人生美滿的吉祥佳話。
「五子登科」也成為人們對後代的寄託希望,期望都能像竇家五子那樣,擁有錦繡前程,實現人生理想。
《三字經》中的竇燕山,就是指涿州人竇禹均,因家居燕山一帶,故又稱譽為竇燕山。竇禹鈞自幼喪父,由母親撫養長大,竇燕山早年經商,可他最初做賣買心術不正,專用大斗進,小稱賣,昧著良心坑蒙拐騙,惹得窮苦百姓痛恨他為富不仁,竇禹鈞結婚後,到了三十餘歲,膝下猶虛無子,正在愁眉不展的時候,忽然有一天夜裡,做了一個夢,夢見他已故的祖父對他說:「你心術不好、品行不端,這樣造成的惡業很重,所以你不僅沒有兒子,並且壽命也很短促。希望你及早回心向善、趕快悔改,努力多做些救人濟世的善事,大積陰德廣行方便或許可以轉變業力,挽回命運。」他一覺醒來,銘記祖父的話,從此立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相傳,後來竇家有一僕人,盜用了竇禹鈞的銀錢,做賊心虛恐怕被主人發覺責罰,就寫了一張債券,系在自己小女兒的臂上,券上寫明:「永賣此女,償所負錢。」僕人從此遠逃他鄉。禹鈞發覺了這件事,就把僕人所寫的債券焚毀,並且對僕人的女兒盡心撫養,那女兒長大後,禹鈞還替她備了嫁妝,嫁給了一位稱心的賢婿。還有一次,竇禹鈞去寺廟拜佛,在寺中大雄寶殿的拜墊旁,拾到了銀兩,他想一定是拜佛人的不慎遺失,就在寺中等候失主。等待了半天,果然看到一個哭哭啼啼還自言自語的人,竇禹鈞問他何故哭泣,那人說:「我父親被綁匪擄去,將要被撕票,我好不容易向親友們東湊西借,借了白銀二百兩,黃金三十兩,預備用這筆金銀贖回我的父親。哪知我慌裡慌張匆匆忙忙一摸錢袋,黃金白銀都遺失不見了,這樣我的父親就難免一死,剛才我到這裡來進香拜佛,不知是否遺失在寺中。」竇禹鈞知道這人是失主不誤,就將錢財如數歸還,並且還贈給他一筆路費,失主歡天喜地的道謝而去。另外,竇禹鈞一生做的好事很多,例如幫助親友中有喪事無錢買棺者,他幫助出錢買棺殮葬;有家貧子女無法婚嫁者,他資助其婚嫁,使親戚朋友外無曠夫,內無怨女。對於貧困得無法生活的人,他借錢給他們,使他們有做生意的資本,作救苦濟急之用。他還建立書院,禮聘品學兼優的老師,教育青年,對於無錢的貧苦子弟,代為繳納學費,先後造就了很多學問高深的優秀人才。
後來竇燕山老來得子,果然生了五個兒子,因為他有迷途知返痛改前非的經歷,所以家教很嚴,兒子們都很循規蹈矩,和睦雍熙,滿門孝順。竇禹鈞教子有方,五個兒子聰穎早慧,文行都好、品學兼優,先後中了進士,時人贊為「竇氏五龍」
長子竇儀,五代後晉時舉進士。後漢時官至禮部員外郎。後周時官至翰林學士、兵部侍郎。北宋時,任工部尚書兼判大理寺。
次子竇儼,後晉時舉進士,歷仕後晉、後漢、後周各朝,屢任史官。後晉時,定朝會樂章、二舞及鼓吹十二案。後周時修後晉高祖,少帝和後漢高祖《三朝實錄》。北宋時任禮部侍郎。
三子竇侃,後晉時舉進士,在後周、北宋官至起居郎。
四子竇偁,為人剛直不阿。後漢時舉進士。北宋時拜為兵部郎中,後充職左諫議大夫,任參知政事。
五子竇僖,後周時中進士,在北宋任左補闋,為官清廉,名揚域內。
官場的不倒翁馮道贈詩讚曰: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技老,丹桂五技芳。
「五子登科」成為光宗耀祖、興旺發達,家庭幸福、人生美滿的吉祥佳話。
「五子登科」也成為人們對後代的寄託希望,期望都能像竇家五子那樣,擁有錦繡前程,實現人生理想。
古代登科也叫「及第」,是指參加科考的人考取了功名,也稱做「登第」
「五子登科」說的是五個兒子都考取了功名。
《三字經》中有「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說的是五代後周時期,北方燕山府有個叫竇禹鈞的人,他善於教誨子女,使五個兒子都成為了品學兼優的人,他們先後都考中了進士,登科及第。
竇禹鈞五個兒子的名字分別是:
長子:竇儀,後晉進士。
次子:竇儼,後漢進士。
三子:竇侃,後漢進土。
四子:竇偁,後漢進士。
五子:竇僖,後周進士。
在古代一家人能中第一人,都是很榮耀的喜事,何況家有五個兒子中第呢!所以人們就把「五子登科」作為象徵美好的祝福語了。
近代中國抗日戰爭勝利以後,在國民黨接收的淪陷區中也流傳「五子登科」,它表示的是人們對政府的失望,與對當時社會黑暗不滿的「五子登科」:「房子,車子,金子,婊子,料子。」是人們對那些所謂政府「接收大員」們,貪污腐敗行為的憤恨。
現代社會也有新的「五子登科」:「房子,票子,車子,妻子,兒子」,則表示的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所以「五子登科」在不同的時代,也有著各自不同的原由與函意。
「五子登科」說的是五個兒子都考取了功名。
《三字經》中有「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說的是五代後周時期,北方燕山府有個叫竇禹鈞的人,他善於教誨子女,使五個兒子都成為了品學兼優的人,他們先後都考中了進士,登科及第。
竇禹鈞五個兒子的名字分別是:
長子:竇儀,後晉進士。
次子:竇儼,後漢進士。
三子:竇侃,後漢進土。
四子:竇偁,後漢進士。
五子:竇僖,後周進士。
在古代一家人能中第一人,都是很榮耀的喜事,何況家有五個兒子中第呢!所以人們就把「五子登科」作為象徵美好的祝福語了。
近代中國抗日戰爭勝利以後,在國民黨接收的淪陷區中也流傳「五子登科」,它表示的是人們對政府的失望,與對當時社會黑暗不滿的「五子登科」:「房子,車子,金子,婊子,料子。」是人們對那些所謂政府「接收大員」們,貪污腐敗行為的憤恨。
現代社會也有新的「五子登科」:「房子,票子,車子,妻子,兒子」,則表示的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所以「五子登科」在不同的時代,也有著各自不同的原由與函意。
五子登科,本為中國民間諺語,最初來源於民間故事,話說五代後周時期,燕山府有個叫竇禹鈞的人,他的五個兒子都品學兼優,先後登科及第,故稱「五子登科」。竇禹鈞本人也享受八十二歲高壽,無疾而終。當朝太師馮道為他賦詩云:「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三字經》有:「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的句子來歌頌他,教導兒童要好好念書,父親也要教子有方。
成語解釋:用作結婚的祝福詞或吉祥語。
成語出處:《宋史·竇儀傳》記載:宋代竇禹鈞的五個兒子儀、儼、侃、偁、僖相繼及第,故稱「五子登科」
成語典故:竇燕山,原名竇禹鈞,五代後周時人,家住燕山一帶,故人稱竇燕山。經等多方認定,西龍虎峪鎮龍前村(現屬天津市薊州區),被竇燕山文化研究會最終確認為竇燕山的故鄉。
竇燕山出身於富庶的商人家庭,家道昌盛。但他最初為人心術不正,專用大斗進,小稱賣,費盡心機坑蒙拐騙,以勢壓人。貧民百姓痛恨他的為富不仁,卻沒有力量主持公道。竇燕山昧良心、滅天理的行為激怒了上天,他三十歲了還膝下無子。
在一個夜晚,他做夢。夢到他去世的父親對他說:「你心術不好。品行不端,惡名已經被天帝知道。以後你命中無子,並且短壽。你要趕快悔過從善,大積陰德,廣行方便於勞苦大眾,才能挽回天意、改過呈祥。」竇燕山醒來,歷歷在目,於是決定重新做人。
有一年新年的元旦,竇禹鈞到延慶寺去拜佛,在寺中大雄寶殿的拜墊旁,拾到了白銀二百兩,黃金三十兩,他想一定是拜佛人的遺失物,就在寺中守候失主。等候了半天,果然看到一個哭哭啼啼而自言自語的人,竇禹鈞問他何故哭泣,那人說:「我父親給綁匪擄去,將被處死,我好不容易向親友們東借西湊,得到白銀二百兩,黃金三十兩,預備把這筆金銀贖回我父親的死。哪知我一摸錢袋,黃金白銀都沒有了,這樣我的父親就難免一死,剛才我到這裡來進香拜佛,不知是否遺失在寺中。」禹鈞知道那人是失主不誤,就將黃金白銀如數歸還,並且還贈給他一筆路費,失主歡天喜地的道謝而去。
有個僕人偷了他很多錢,就自己寫了賣女契約,系在幼女背上,說:「永賣此女,以償還所偷的錢。」然後就逃跑了。竇公可憐他,燒了契約,養育這個女孩,養大後還為她擇婿出嫁。
他家鄉有不少窮人,娶不起媳婦,女兒因為沒有錢買嫁妝而嫁不出去,竇燕山就把自己的銀兩送給他們幫助他們。親戚當中有不能辦喪事的,他就出錢幫助辦喪事;有無錢嫁女兒的,他就出錢幫助嫁女兒。一年的收入除了日常開支,全部用來救濟別人。
同時,竇燕山還在家鄉設立學堂,收集上千卷書,請有學問的老師來教課。把附近因貧窮而不能上學的孩子招來免費上學。自己家裡則節儉樸素,沒有金玉飾品,也沒有華麗衣服。竇燕山如此周濟貧寒,克己禮人,因此隨之積了大陰德。
此後一個晚上,竇燕山又夢見自己的父親。老人告訴他:「你現在陰功浩大,美名遠揚,天帝已經知道了。以後你會有五個兒子,個個能金榜題名,你自己也能活到八、九十歲。」當他醒來,發現也是一個夢。但從此更加修身養性,廣做善事,毫不怠慢。
後來,他果然有五個兒子。由於自己重禮儀、德行好,且教子有方、家庭和睦,竇家終於發達了。他的長子名儀,在後晉時中進士,入宋官至禮部尚書、翰林學士,是宋初一代名臣,他去世後太祖趙匡胤曾悲傷地感嘆:「天何奪我竇儀之速耶!」次子名儼,也是後晉進士,歷仕漢、周,宋初任禮部侍郎。三子名侃,為後漢進士,曾任宋起居郎。四子名,竇偁為後漢進士,入宋任左諫議大夫。竇僖是後周進士,曾任宋左補闕。當時人們美稱他們為「竇氏五龍」。當五個兒子均金榜題名時,侍郎馮道贈他一首詩:「竇燕山十郎,教子以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竇禹鈞還有八個孫子,也都很貴顯。最後,竇禹鈞做到諫議大夫的官職,享壽八十二歲,臨終前談笑風生,向親友告別,沐浴更衣,無病而卒。
五子登科後來成為漢族傳統吉祥圖案,寄託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竇禹鈞五子一樣獲得科考成功。
成語解釋:用作結婚的祝福詞或吉祥語。
成語出處:《宋史·竇儀傳》記載:宋代竇禹鈞的五個兒子儀、儼、侃、偁、僖相繼及第,故稱「五子登科」
成語典故:竇燕山,原名竇禹鈞,五代後周時人,家住燕山一帶,故人稱竇燕山。經等多方認定,西龍虎峪鎮龍前村(現屬天津市薊州區),被竇燕山文化研究會最終確認為竇燕山的故鄉。
竇燕山出身於富庶的商人家庭,家道昌盛。但他最初為人心術不正,專用大斗進,小稱賣,費盡心機坑蒙拐騙,以勢壓人。貧民百姓痛恨他的為富不仁,卻沒有力量主持公道。竇燕山昧良心、滅天理的行為激怒了上天,他三十歲了還膝下無子。
在一個夜晚,他做夢。夢到他去世的父親對他說:「你心術不好。品行不端,惡名已經被天帝知道。以後你命中無子,並且短壽。你要趕快悔過從善,大積陰德,廣行方便於勞苦大眾,才能挽回天意、改過呈祥。」竇燕山醒來,歷歷在目,於是決定重新做人。
有一年新年的元旦,竇禹鈞到延慶寺去拜佛,在寺中大雄寶殿的拜墊旁,拾到了白銀二百兩,黃金三十兩,他想一定是拜佛人的遺失物,就在寺中守候失主。等候了半天,果然看到一個哭哭啼啼而自言自語的人,竇禹鈞問他何故哭泣,那人說:「我父親給綁匪擄去,將被處死,我好不容易向親友們東借西湊,得到白銀二百兩,黃金三十兩,預備把這筆金銀贖回我父親的死。哪知我一摸錢袋,黃金白銀都沒有了,這樣我的父親就難免一死,剛才我到這裡來進香拜佛,不知是否遺失在寺中。」禹鈞知道那人是失主不誤,就將黃金白銀如數歸還,並且還贈給他一筆路費,失主歡天喜地的道謝而去。
有個僕人偷了他很多錢,就自己寫了賣女契約,系在幼女背上,說:「永賣此女,以償還所偷的錢。」然後就逃跑了。竇公可憐他,燒了契約,養育這個女孩,養大後還為她擇婿出嫁。
他家鄉有不少窮人,娶不起媳婦,女兒因為沒有錢買嫁妝而嫁不出去,竇燕山就把自己的銀兩送給他們幫助他們。親戚當中有不能辦喪事的,他就出錢幫助辦喪事;有無錢嫁女兒的,他就出錢幫助嫁女兒。一年的收入除了日常開支,全部用來救濟別人。
同時,竇燕山還在家鄉設立學堂,收集上千卷書,請有學問的老師來教課。把附近因貧窮而不能上學的孩子招來免費上學。自己家裡則節儉樸素,沒有金玉飾品,也沒有華麗衣服。竇燕山如此周濟貧寒,克己禮人,因此隨之積了大陰德。
此後一個晚上,竇燕山又夢見自己的父親。老人告訴他:「你現在陰功浩大,美名遠揚,天帝已經知道了。以後你會有五個兒子,個個能金榜題名,你自己也能活到八、九十歲。」當他醒來,發現也是一個夢。但從此更加修身養性,廣做善事,毫不怠慢。
後來,他果然有五個兒子。由於自己重禮儀、德行好,且教子有方、家庭和睦,竇家終於發達了。他的長子名儀,在後晉時中進士,入宋官至禮部尚書、翰林學士,是宋初一代名臣,他去世後太祖趙匡胤曾悲傷地感嘆:「天何奪我竇儀之速耶!」次子名儼,也是後晉進士,歷仕漢、周,宋初任禮部侍郎。三子名侃,為後漢進士,曾任宋起居郎。四子名,竇偁為後漢進士,入宋任左諫議大夫。竇僖是後周進士,曾任宋左補闕。當時人們美稱他們為「竇氏五龍」。當五個兒子均金榜題名時,侍郎馮道贈他一首詩:「竇燕山十郎,教子以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竇禹鈞還有八個孫子,也都很貴顯。最後,竇禹鈞做到諫議大夫的官職,享壽八十二歲,臨終前談笑風生,向親友告別,沐浴更衣,無病而卒。
五子登科後來成為漢族傳統吉祥圖案,寄託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竇禹鈞五子一樣獲得科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