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易中天要重寫中華史,各界看法不一。易中天因央視《百家講壇》節目一舉成名。如今,他「要以一己之力重寫中華史」的決定再度成為關注的焦點。
比如;安徽人民出版社總編輯丁懷超則公開表示質疑:「直覺告訴我,易中天教授精神發生了問題,或者是我自己的精神發生了問題。這樣的『大歷史』書,也許能夠博得一時叫好,卻無法自立於史書叢林之中。易老師著作已經等身,引人收藏、細讀者有幾種?與其如此瘋狂地寫那麼多書,莫如五年寫出一本書來。」網友「向陽」指出:「五年寫三十六卷從女媧寫到鄧小平的中華史,是否能稱得上偉大的歷史學家?依我看,易老師不是在研究而是在消費中華歷史。」
易中天為什麼要從女媧寫到鄧小平。
關於中華歷史,眾所周知的有「二十四史」,以及數以萬計的教科書和通俗讀物,易中天為什麼要重寫中華史?在「我為什麼要從女媧寫到鄧小平三十六卷本《易中天中華史》致讀者」這篇文章中,易中天用洋洋3000多字袒露了自己重寫「中華史」的初衷。
易中天透露,2012年2月8日,自己65歲生日那天,他在北京萌生了創作《中華史》的想法。他突然想弄清楚這些問題什麼是中華?什麼是中華文明?為什麼只有chinese的文明,能夠直接從原始社會誕生,還3700年不中斷?能否在今天為人類文明作出新的卓越貢獻。
易中天認為,面對自己的歷史,「我們不但不是親歷者,也不是參與者,甚至算不上旁觀和遠眺。於是我們不知道自己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我們也很難明確無誤地回答,什麼是『中華根』,什麼是『中華夢』,什麼是『中華魂』。因此,必須重寫中華史,還必須從根本上改變思維方式和表述方式」
易中天直言道:「二十四史,基本上是『帝王家譜』;以史為鑑,是為了讓統治者和幫忙的『知興替,明得失』;資治通鑑,則是『可供統治借鑑的歷史經驗和教訓』。於是,與統治無關的史料,自然是視而不見;與王道無關的思想,也自然隻字不提。」
「《三字經》之類的『通俗讀物』,《三國演義》之類的『偽歷史書』,都只有說教,沒有說理,只有灌輸,沒有探尋。」
「汗牛充棟的各類中國史,大多沒有全球視野和現代史觀,也難得與其他文明相比較。」易中天稱,他將在直覺、邏輯和證據的基礎上,從中華文明的神話人物寫起,以全球視角,從女媧寫到鄧小平,為讀者詳細講述「不知道和想知道」的3700年中華正史。
《易中天中華史》致讀者(節選) 文/易中天。
2012年3月,《易中天中華史》方案啟動,策劃和預備期長達一年。在此期間,我對外宣布「休假式治療」,實際專一寫作本書。它的出版,則是一個「五年計劃」。我們的設想,是從2013年5月起,每季兩卷與讀者見面,至2018年出齊三十六卷。那時,二十一世紀的世界,正是「十八歲的哥哥」
三十六卷本《易中天中華史》分為六部,每部六卷。第一部《中華根》,先秦;第六部《大變局》,近現代。也就是說,從女媧一直寫到鄧小平。
為什麼要這樣寫呢?
建立文化系統,找到人生坐標,實現身份認同。我希望通過五年的努力,能夠弄清楚這些問題:什麼是中華?什麼是中華文明?為什麼只有chinese的文明,能夠直接從原始社會誕生,還3700年不中斷?3700年不斷發展壯大的偉大民族,能否在今天為人類文明作出新的卓越貢獻。
這就不能只寫知道的,更要寫「不知道」和「想知道」的。它的結構,應該像維吾爾族的坎兒井,地底下渠水相通,地面上若干井口。井口的選擇有三個原則:斷裂帶、關注點、價值觀。斷裂帶,就是歷史的轉折關頭,比如啟廢禪讓、西周封建、秦滅六國、辛亥革命。關注點,就是讀者熟悉或關心的部分,比如春秋爭霸、商鞅變法、楚漢戰爭、獨尊儒術。但無論哪種,都要能夠體現價值觀。不面面俱到,更不求全責備。
寫作的方法,是「走格子」。這是從迪弗的《石猴子》那裡學來的,原本是一種收集證據的刑偵手段,卻正好用來破譯中華文明的「達文西密碼」。使用的證據,是文獻、文物、文字。文獻儘可能採用正史和學術界公認的可靠典籍,更以文物和文字為據。因為文物不會撒謊,甲骨文和金文更是「銅」證如山。
至於全書的主題,則可以概括為一句話3700年以來,我們的命運和選擇。
這樣的主題,我相信諸位是有興趣的。因為諸位跟我一樣,並不想稀里糊塗做車上的行李。我們更願意自己騎著馬甚至步行去探險,哪怕山高路遠,哪怕雨打風吹,哪怕前途莫測,哪怕險象環生。
那就出發!然後,在歷史的深處相見。(摘自易網新聞)。
一般來說史詩的巨作聯合都是幾個有名的人一起合夥來完善的,畢竟一個人的精力和能力有限,大家可以集思廣益,讓著作更加完善。被質疑神經病,可能是由於易中天老師已經是到了頤養天年的年紀,還有花那麼多精力一個人完成這麼巨大的文學巨作,大家可能有點驚嘆。
-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易中天重寫中華史,為什麼有人疑他精神病[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