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凈山(mountfanjing),得名於「梵天凈土」,位於貴州省銅仁市的印江、江口、松桃(西南部)3縣交界,那麼網友們知道梵凈山歷史沿革有哪些嗎?
梵凈山
1、梵凈山是西南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山,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梵凈山就屬楚國「黔中地」,秦朝屬「黔中郡」,漢代屬「武陵郡」,以後一直是「武陵蠻」崇拜的神山、聖山。
2、明隆慶年間至明萬曆中葉(1567年—1588年),明政府鎮壓梵凈山以東的「臘爾山苗族大起義」後,在該地區開始修建「南方長城」,並對被破壞的梵凈山佛教進行第一次重建:除重修西岩古寺、天馬古寺外,另據(道光)《印江縣誌》載,又新建孝慈寺、天慶寺、天池寺;此外還修復了梵凈山老金頂的金頂古茶殿,以及新金頂的釋迦殿、彌勒殿等,同時拓寬天池寺-薄刀嶺-剪刀峽-金頂古茶殿-新金頂釋迦殿、彌勒殿的西朝山大道。明萬曆元年(1573年),金頂《院道碑》詳細記載印江知縣雷學皋重建情況。
3、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貴州播州土司楊應龍叛亂,禍及梵凈。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梵凈高僧妙玄和尚奏請明神宗重建梵凈。此次重建五寺六殿:承恩寺、天池寺、三清殿、釋迦殿、通明殿等,《敕賜碑》立於通明殿旁,成為梵凈山「鎮山之碑」。此次重建,使梵凈山形成了「一大正殿、四大皇庵、六大腳庵,環山四大古寺」的格局。各寺厘定寺產,招納僧戶,修藏經塔。梵凈山因惠沾皇恩,遂名震宇內,香火盛極一時。
4、明萬曆(1563年—1620年)、清康熙年間(1654年—1722年),兩次敕封梵凈山,要求官府保護梵凈山「一大正殿、四大皇庵、48大腳庵」,清末又設「都司衙門」加以保護。
5、清康熙年間(1654年—1722年),梵凈山重新敕封並重建,皇庵天池寺被敕名為「護國寺」,成為梵凈山最大寺廟。梵凈山佛教重新鼎盛,與西南佛教名山峨眉山、雞足山成三足鼎立之勢。
6、康乾之世,梵凈山除擴建明代「一大正殿、四大皇庵」,另將「六大腳庵」增建至「四十八大腳庵」
7、嘉慶元年(1795年),松桃苗民首領石柳鄧與湘西吳八月進行「乾嘉起義」,石柳鄧死後,義軍餘部在梵凈山地區堅持達12年之久。道光年間,梵凈山第四次重建:改接引殿為天恩寺(1822年),改通明殿為報恩寺(1832年)。又擴建孝慈寺(1832年),重塑金頂彌勒、觀音銅佛像等。
8、咸豐五年(1855年),貴州爆發「咸同大起義」,銅仁「紅號軍」首領趙子隆在梵凈山三角莊建立根據地。光緒元年(1875年),太平天國軍餘部劉勝扮清軍,持槍入山,趕殺僧尼,四處劫掠。光緒五年(1880年),梵凈山環山五屬團練合編為「松桃協左營練軍」,新任貴州巡撫岑毓英親往率軍督剿劉勝,次年(1881年)肅清劉勝。鎮壓「紅號軍」及劉勝後,梵凈山遭到嚴重破壞,滿目瘡痍。為加強防範,巡撫岑毓英奏請於皇庵護國寺建「都司衙門」,稱「護國營署」,對梵凈山實行長達30年的軍管。「兩縣一都司」的設立與調整,有效防止禍亂再起,保證了梵凈山正常的朝拜活動。
9、光緒六年(1881年)起,在嚴密軍管下,岑毓英令隆參和尚主持重建梵凈。皇庵承恩寺重修一新,寺內供奉雲貴總督岑毓英「長生福祿牌位」一方。
10、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前後,梵凈山第五次重建結束。
以上就是對於梵凈山歷史沿革有哪些的相關內容。
- 歷史問答
- 答案列表
梵凈山歷史沿革有哪些[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