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即公曆的1月1日,人們習慣將這一天稱為「元旦」,俗稱「公曆年」、「陽曆年」或「新曆年」。元,謂「始」,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謂「日」;「元旦」即「初始之日」的意思。「元旦」通常指曆法中的首月首日。在我國,「元旦」一詞古已有之,在文學作品中最早見於《晉書》。我國歷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計算方法,在漢武帝時期以前是很不統一的,歷代的元旦(首月首日)日期並不一致。
「元旦」一詞通常指曆法中的首月首日,如陰曆「正月一日」、陽曆「1月1旦」等。在中國歷史上,「正月一日」有許多稱謂,如元旦、元日、元正、元辰、元春、上日、元朔等,但在諸多稱謂中還是以稱「元旦」最普遍,時間最長久。
陰曆始日
中國的「元旦」這一概念,歷來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計算方法,在漢武帝時期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並不一致。夏時期的夏曆以春一月為正月,商時期的殷歷以冬十二月為正月,周時期的周曆以冬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以冬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從漢武帝起,規定春一月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中國元旦
現代中國的元旦,根據中國政府將其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日。放假一天,後常常將當日前或後雙休日調整,一般連續休息三天。現代中國對元旦的慶祝較之春節,重要性要小得多。一般機關、企業會舉行年終集體慶祝活動,但民間活動很少。
- 健康問答
- 答案列表
元旦節是幹什麼的[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