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四個節氣。斗指戊(西南方);太陽黃經達150°;於每年公曆8月22-24日交節。那麼處暑歷史淵源有哪些呢?
處暑
1、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這時三伏已過或近尾聲,初秋炎熱將結束。處暑的到來同時也意味著進入干支歷申月的下半月。
2、處暑是廿四節氣中一個反映氣候變化的節氣。從處暑開始,氣溫逐步走低的趨勢進一步明顯。
3、元吳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結束。處暑,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以上就是對於處暑歷史淵源有哪些的相關內容。
-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處暑歷史淵源有哪些[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