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條件反射是skinner的理論.強調刺激/獎懲,特點是行為在刺激之前,行為發生後,給予獎勵或懲罰.經典條件反射是pavlov的理論,強調先給出信號,特點是行為在刺激之後.刺激發生的時間不能距行為太遠.通常在幾秒鐘之前,這樣會在記憶中存在聯繫.觀察學習理論認為,人類的學習,多數是在社會交往中,通過對榜樣的示範行為的觀察、模仿而進行的.學習者在通過觀察進行學習時,可以不必做出外部反應,也不需親自體驗強化,僅僅是通過觀察他人在一定環境中的行為,並觀察他人接受一定的強化來進行學習的;這是在替代強化的基礎上所發生的學習。
- 文化問答
- 答案列表
操作性條件作用:斯金納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朗讀]
不同點如下.1、就條件反射長生的實質(刺激與反映之間的關係),經典條件反射的順序是「無條件刺激」在「反映」之前;而操作條件反射相反,「反應」在前,「無條件刺激」在後.2、從個體反應性質來看,經典條件反射中條件反射和無條件反射極其相似.但操作條件反射中卻截然相反.3、從條件反射來看,經典條件反射中條件是誘發性行為,是被動的,是反應性行為;二操作條件反射中條件則屬於自發性行為,是主動的,是操作性行為.4經典條件反射中動物往往是被動接受刺激,而在形成操作條件反射過程中,動物是自由活動的,通過自身的主動操作來達到目的。
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是指強化生物的自發活動而形成的條件反射.斯金納在實驗箱內放一隻處於飢餓狀態的老鼠,老鼠在箱內亂竄時,偶爾按壓了一下能掀動食物的橫。
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所建立的原理,在許多動物和人類的學習中得到印證.例如,鴿子偶一抬高頭,受到強化,此後會繼續抬高它的頭;嬰兒偶爾叫一聲"媽",媽媽。
操作性條件作用是斯金納新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核心.他認為行為之所以發生變化是因為強化作用,因此對強化的控制就是對行為的控制.強化包括積極強化和消極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