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歷史成本資產按照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者按照購置資產時所付出的代價的公允價值計算。負債按照因承擔現時義務而收到的款項或者資產的金額,或者承擔現時義務的合同金額,或者按照日常活動中為償還負債預期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算。
2、重置成本資產按照現在購買相同或者相似的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算。負債按照償付該項負債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算。
3、可變現凈值資產按照其正常對外銷售所能收到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扣減該資產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金額計算。
4、現值資產按照預計從其持續使用和最終處置中所產生的未來凈現金流入量的折現金額計算。負債按照預計期限內需要償還的未來凈現金流出量的折現金額計算。
5、公允價值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願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算。
1、企業確定存貨的可變現凈值時應考慮的因素:
(1)存貨可變現凈值的確鑿證據;可變現凈值不可以隨意計算,以避免利潤操縱行為的發生。
(2)持有存貨的目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繼續生產,一個是直接對外出售。
(3)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等的影響。考慮該因素,亦即不能只根據當前情況作出分析和判斷,還需要考慮日後期間的情況。比如2009年12月31日,對一批庫存商品計算可變現凈值,以當前的市場價格分析,可變現凈值可能較高,但已經有確鑿證據表明日後期間由於國家新政策的出台,產品售價將大幅度降低,發生減值跡象。
2、不同情況下存貨可變現凈值的確定。
(1)持有產成品、商品等直接用於出售的商品存貨,沒有銷售合同約定的。可變現凈值=估計售價-估計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例如,企業持有一批商品,無銷售合同,市場價格100萬元,進一步銷售中會發生的銷售費用和稅金為8萬元,則可變現凈值為100-8=92(萬元)。若賬面成本為95萬元,則計提3萬元的存貨跌價準備。
(2)持有用於出售的材料等,無銷售合同。可變現凈值=市場價格-估計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
(3)為生產產品而持有的原材料(重點)。為生產產品而持有的材料是否計提準備,應該與產品的可變現凈值結合起來。當產品的可變現凈值低於成本的情況下,材料應該計提減值準備;當產品的可變現凈值高於成本時,即使材料的市場價格低於材料成本,也不用計提準備。可變現凈值=該材料所生產的產成品的估計售價-進一步加工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
(4)為執行銷售合同或者勞務合同而持有的存貨(重點)可變現凈值=合同價格-估計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如果企業持有的同一項存貨的數量多於銷售合同或勞務合同訂購的數量的,應分別確定其可變現凈值,並與其相對應的成本進行比較,分別確定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或轉回金額。超出合同部分的存貨的可變現凈值,應當以一般銷售價格為基礎計算。
- 職場問答
- 答案列表
會計要素計量屬性有哪五種[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