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醫務人員工作時間應衣帽整潔。操作時必須戴工作帽和口罩,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
2、使用合格的消毒劑、消毒器械、衛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用後應當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
3、進入人體組織或無菌器官的醫療用品必須達到滅菌要求。凡接觸皮膚、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須達到消毒要求。各種注射、穿刺、采血器具應當一人一用一消毒。
4、無菌器械容器、敷料缸、持物鉗等,要定期消毒、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滅菌,消毒液定期更換。用過的物品與未用過的物品嚴格分開,並有明顯標誌。
5、傳染病人應進行預檢分診,按常規隔離。疑似傳染病人應在觀察室隔離,病人的排泄物和用過的物品要進行消毒處理。
6、病房應定時通風換氣,每日空氣消毒,物品定期消毒。傳染病人出院、轉院、轉科、死亡後應對病人的單元進行終末消毒。
7、傳染病人要按病種分區隔離,工作人員進入污染區要穿隔離衣,接觸不同病種時應更換隔離衣、洗手,離開污染區時脫去隔離衣。
8、供應室必須將無菌與清潔、污染物品分開存放。嚴格按照消毒方法進行消毒,並定期開展消毒與滅菌效果檢測工作。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隔離病房工作制度[朗讀]
1.目的。
加強醫院感染管理,建立並落實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相關規章制度和工作規範,並按照醫院感染控制原則設置工作流程,降低發生醫院感染的風險。
2.範圍。
適用範圍:隔離病房。
3.定義。
無。
4.權責。
4.1隔離病房:嚴格執行本項制度與流程。
4.2感染管理科:對部門/科室性制度進行審核,對制度進行培訓、檢查和完善。
4.3感控委員會:必要時對關鍵性制度進行論證。
4.4分管院領導:審核相關制度及實際工作的相關指導。
5.作業標準。
5.1根據疾病傳播途徑採取相應隔離措施;懸掛隔離標識,接觸隔離(藍色標識)、空氣隔離(黃色標識)、飛沫隔離(粉色標識)。
5.2患者應在指定的範圍內活動,不准互串病房和外出,應做好消毒隔離工作,出院、轉院、死亡後應進行終末消毒。
5.3在接觸病人時如有可能污染工作服時應穿隔離衣,穿隔離衣前應戴好工作帽、口罩並根據情況採取其他屏障隔離措施(如防護眼罩/面罩等)。醫護人員接觸不同病種病人須更換隔離衣,穿隔離衣不得進入半污染區和清潔區。接觸需空氣和飛沫隔離防護的患者時請先戴好口罩。
5.4診療過程中醫務人員手的消毒:醫務人員在給病人進行檢查、注射、護理等操作前應洗手;在給同病種每一個病人操作後應用抗菌洗手液洗手或用進行衛生手消毒,然後再給另一病人操作。但在給不同病種病人操作間,用抗菌洗手液洗手後,再用速干手消毒劑消毒。
5.5遵行「標準預防」,凡所有病患體液、血液均視為感染物。當接觸血液、體液或損傷之皮膚、粘膜或組織時,均應戴手套。若自己有皮膚受損或傷口,請先以防水敷料做防護措施。若發生針刺傷事件,請報告護士長並填寫報告表。
5.6儘可能提供一次性的醫療用品,對要反覆使用的醫療用品用含有效氯 1000mg/l以上的消毒液進行消毒。
5.7病人污染過的布類等必須用雙層塑料袋包好,再送至洗滌中心。
5.8病房的清潔用品(如拖布、抹布)分區使用並有標誌,按規定進行消毒。
5.9病員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必須經過消毒或凈化後再排入下水道。
5.10病員的臉盆、痰杯、餐具、便器使用一次性用品,每個病人專用。
5.11病房地面每天用清水拖地 1次,含有效氯 500mg/l消毒液拖一次。當地面受到污染時用含有效氯 1000mg/l消毒液作用 30分鐘消毒。
5.12潛在污染區內的桌椅、病床、桌子、暖瓶等每日消毒一次,用濃度為 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
5.13隔離病房應每日空氣消毒,物表地面採用 10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擦拭,至少作用 15min,並確保所有污染表面均接觸到消毒劑。使用消毒劑應每次更換。拖布、抹布要專用,每天消毒。
5.14病房的醫療廢物放在黃色垃圾袋內,每日的醫療廢物進行交接。針頭、安瓿等銳器物丟棄在黃色銳器容器中。
5.15特殊感染病人收治要求。
5.15.1特殊感染指朊病毒、氣性壞疽和突發不明原因的傳染病或者感染性疾病。
5.15.2宜選用一次性使用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後應進行雙層醫療廢物袋密閉封裝。可重複使用的被污染物品應先消毒後清洗再滅菌。
5.15.3患者產生的廢物應用雙層醫療廢物袋集中收集處理,並有「特殊感染」的標識。
5.15.4突發不明原因的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診療器械、器具與物品的處理應符合國家當時發布的規定要求。
6.流程。
無。
7.附件表單。
無。
8.相關文件。
8.1《醫院感染管理辦法》。
8.2《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ws/t313)。
8.3《醫院隔離技術規範》(ws/t311)。
8.4《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範》(ws/t367)。
8.5《醫院消毒衛生標準》(gb15982-2012)。
8.6《醫院醫用織物洗滌消毒技術規範》(ws/t508-2016)。
8.7《衣物洗滌質量要求》(sb/t10989-2013)。
加強醫院感染管理,建立並落實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相關規章制度和工作規範,並按照醫院感染控制原則設置工作流程,降低發生醫院感染的風險。
2.範圍。
適用範圍:隔離病房。
3.定義。
無。
4.權責。
4.1隔離病房:嚴格執行本項制度與流程。
4.2感染管理科:對部門/科室性制度進行審核,對制度進行培訓、檢查和完善。
4.3感控委員會:必要時對關鍵性制度進行論證。
4.4分管院領導:審核相關制度及實際工作的相關指導。
5.作業標準。
5.1根據疾病傳播途徑採取相應隔離措施;懸掛隔離標識,接觸隔離(藍色標識)、空氣隔離(黃色標識)、飛沫隔離(粉色標識)。
5.2患者應在指定的範圍內活動,不准互串病房和外出,應做好消毒隔離工作,出院、轉院、死亡後應進行終末消毒。
5.3在接觸病人時如有可能污染工作服時應穿隔離衣,穿隔離衣前應戴好工作帽、口罩並根據情況採取其他屏障隔離措施(如防護眼罩/面罩等)。醫護人員接觸不同病種病人須更換隔離衣,穿隔離衣不得進入半污染區和清潔區。接觸需空氣和飛沫隔離防護的患者時請先戴好口罩。
5.4診療過程中醫務人員手的消毒:醫務人員在給病人進行檢查、注射、護理等操作前應洗手;在給同病種每一個病人操作後應用抗菌洗手液洗手或用進行衛生手消毒,然後再給另一病人操作。但在給不同病種病人操作間,用抗菌洗手液洗手後,再用速干手消毒劑消毒。
5.5遵行「標準預防」,凡所有病患體液、血液均視為感染物。當接觸血液、體液或損傷之皮膚、粘膜或組織時,均應戴手套。若自己有皮膚受損或傷口,請先以防水敷料做防護措施。若發生針刺傷事件,請報告護士長並填寫報告表。
5.6儘可能提供一次性的醫療用品,對要反覆使用的醫療用品用含有效氯 1000mg/l以上的消毒液進行消毒。
5.7病人污染過的布類等必須用雙層塑料袋包好,再送至洗滌中心。
5.8病房的清潔用品(如拖布、抹布)分區使用並有標誌,按規定進行消毒。
5.9病員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必須經過消毒或凈化後再排入下水道。
5.10病員的臉盆、痰杯、餐具、便器使用一次性用品,每個病人專用。
5.11病房地面每天用清水拖地 1次,含有效氯 500mg/l消毒液拖一次。當地面受到污染時用含有效氯 1000mg/l消毒液作用 30分鐘消毒。
5.12潛在污染區內的桌椅、病床、桌子、暖瓶等每日消毒一次,用濃度為 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
5.13隔離病房應每日空氣消毒,物表地面採用 10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擦拭,至少作用 15min,並確保所有污染表面均接觸到消毒劑。使用消毒劑應每次更換。拖布、抹布要專用,每天消毒。
5.14病房的醫療廢物放在黃色垃圾袋內,每日的醫療廢物進行交接。針頭、安瓿等銳器物丟棄在黃色銳器容器中。
5.15特殊感染病人收治要求。
5.15.1特殊感染指朊病毒、氣性壞疽和突發不明原因的傳染病或者感染性疾病。
5.15.2宜選用一次性使用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後應進行雙層醫療廢物袋密閉封裝。可重複使用的被污染物品應先消毒後清洗再滅菌。
5.15.3患者產生的廢物應用雙層醫療廢物袋集中收集處理,並有「特殊感染」的標識。
5.15.4突發不明原因的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診療器械、器具與物品的處理應符合國家當時發布的規定要求。
6.流程。
無。
7.附件表單。
無。
8.相關文件。
8.1《醫院感染管理辦法》。
8.2《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ws/t313)。
8.3《醫院隔離技術規範》(ws/t311)。
8.4《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範》(ws/t367)。
8.5《醫院消毒衛生標準》(gb15982-2012)。
8.6《醫院醫用織物洗滌消毒技術規範》(ws/t508-2016)。
8.7《衣物洗滌質量要求》(sb/t10989-2013)。
(1)醫院工作人員著裝整齊,下班、就餐、開會應脫工作服。不得穿工作服進入食堂、圖書室、會議室、行政辦公室及其他公共場所。
(2)診療護理處置前後要洗手,必要時消毒液浸泡洗手。無菌操作時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及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執行注射一人一針一管一使用,換藥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晨間護理濕式掃床一床一刷,床旁桌做到一桌一巾,體溫表使用前後分開浸泡消毒處理。
(3)常規器械消毒滅菌合格率100%,無菌持物鑷浸泡符合要求,消毒液每周更換2次,無菌持物鑷每周更換2次,註明更換日期、消毒液名稱和濃度。
(4)無菌物品均要寫明滅菌日期,有滅菌指示帶,滅菌有效期為7天。物品擺放有序,無過期物品。
(5)消毒用絡合碘(碘酊及酒精註明濃度)每周更換2次,消毒瓶應加蓋並每周消毒2次,無菌溶液註明開瓶時間及用法。
(6)治療室、換藥室區分有菌區和無菌區,無菌物品與污染物品分開放置,污物與垃圾分開。
(7)病室每天通風換氣,地面每日用濕拖把拖地二次,每周大掃除一次,每周空氣消毒一次。治療室、產房、手術室、換藥室及重症監護室每日空氣消毒一次,每季空氣細菌培養和監測一次。紫外線消毒要有時間登記與強度監測,監測不合格的要及時採取相應措施,超過1000小時要更換。
(9)便器每次用後消毒,消毒池加蓋,消毒液應保持有效濃度並有標牌。
(10)厭氧菌、綠膿桿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要嚴密隔離,使用的.器械、被服、房間進行嚴格終末處理,敷料進行焚燒。
(11)凡一次性醫療衛生用品使用後,必須進行毀形和無害處理。
(12)醫務人員及病人換下的髒被服應分別放入污物車並分開清洗消毒;凡出院、轉院、死亡病人床單應進行終末處理。
(13)對麻醉機的螺旋管、呼吸氣囊、呼吸機導管、吸痰器、霧化器等,均應進行嚴格消毒滅菌處理。
(14)各種內窺鏡的清洗、消毒要徹底,並定期做細菌培養,接觸B肝病人的內窺鏡應進行特殊處理。
(15)門診應設傳染病隔離診室,一旦發現或疑有傳染病員應立即就地隔離,按傳染病報告程序上報。
(2)診療護理處置前後要洗手,必要時消毒液浸泡洗手。無菌操作時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及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執行注射一人一針一管一使用,換藥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晨間護理濕式掃床一床一刷,床旁桌做到一桌一巾,體溫表使用前後分開浸泡消毒處理。
(3)常規器械消毒滅菌合格率100%,無菌持物鑷浸泡符合要求,消毒液每周更換2次,無菌持物鑷每周更換2次,註明更換日期、消毒液名稱和濃度。
(4)無菌物品均要寫明滅菌日期,有滅菌指示帶,滅菌有效期為7天。物品擺放有序,無過期物品。
(5)消毒用絡合碘(碘酊及酒精註明濃度)每周更換2次,消毒瓶應加蓋並每周消毒2次,無菌溶液註明開瓶時間及用法。
(6)治療室、換藥室區分有菌區和無菌區,無菌物品與污染物品分開放置,污物與垃圾分開。
(7)病室每天通風換氣,地面每日用濕拖把拖地二次,每周大掃除一次,每周空氣消毒一次。治療室、產房、手術室、換藥室及重症監護室每日空氣消毒一次,每季空氣細菌培養和監測一次。紫外線消毒要有時間登記與強度監測,監測不合格的要及時採取相應措施,超過1000小時要更換。
(9)便器每次用後消毒,消毒池加蓋,消毒液應保持有效濃度並有標牌。
(10)厭氧菌、綠膿桿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要嚴密隔離,使用的.器械、被服、房間進行嚴格終末處理,敷料進行焚燒。
(11)凡一次性醫療衛生用品使用後,必須進行毀形和無害處理。
(12)醫務人員及病人換下的髒被服應分別放入污物車並分開清洗消毒;凡出院、轉院、死亡病人床單應進行終末處理。
(13)對麻醉機的螺旋管、呼吸氣囊、呼吸機導管、吸痰器、霧化器等,均應進行嚴格消毒滅菌處理。
(14)各種內窺鏡的清洗、消毒要徹底,並定期做細菌培養,接觸B肝病人的內窺鏡應進行特殊處理。
(15)門診應設傳染病隔離診室,一旦發現或疑有傳染病員應立即就地隔離,按傳染病報告程序上報。
新冠病毒疫情期間,托幼機構應當及時設立臨時隔離室。對可疑人員採取有效的隔離措施。隔離室內環境物品應便於實施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控制傳染病在托幼機構內的續發和爆發。
一、設置標準
1臨時隔離室設置應相對獨立,不得設在緊靠教室、食堂以及兒童易到達的場所,採光、通風、保暖設施齊全,有獨自通向園外的出口,不與其他室內區域有空氣流通。
2設立醒目的「臨時隔離室」標識,門前有閒人免進等提醒標識,避免其他人員誤入隔離觀察區域。有足夠的空間供被觀察的人員使用。
3隔離室內應配備兒童床、桌椅、塑洗用具、便盆、消毒液、洗手盆、毛巾、壓舌板、聽診器、手電筒、體溫表、玩具、書籍、成人隔離衣等,最好有單獨使用的衛生間和洗手設施,隔離室用品一人一用一消。
4建立臨時隔離室管理制度,配備適量的安全防護用品和工作人員,專人負責,職責明確。工作人員應做好個人防護。
5對臨時隔離室每天進行常規消毒處理。如若有可疑病例或發熱人員進入,需在疾病控制部門指導下,對臨時隔離室進行規範徹底消毒處理。
6同一室內不能同時安排不同病種的病例。
二、工作制度
1臨時隔離室設置應符合標準要求,每周進行常規清潔消毒。臨時隔離室由衛生保健人員具體負責,其他人員不得擅自進入。
2托幼機構內發現可疑傳染病,啟用臨時隔離室暫為隔離,隔離人不能隨意離開隔離室,在衛生保健人員的指導下,可在制定範圍內活動,並儘快前往定點醫院診治。
3隔離室的物品專用,使用後必須對牆面、地面、隔離室內物品等嚴格的消毒處理後方可再用,做到物品擺放整齊無雜物、無污染、無安全隱患。患傳染病兒童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必須經過消毒再排入下水道。
4衛生保健人員進入隔離室必須穿隔離衣、帶工作帽和口罩,接觸患者後必須及時洗手。
5隔離室每周進行紫外線消毒一次,照射時間不少於30分鐘,並及時進行紫外線消毒燈使用登記。
6隔離室建立使用登記本,一旦啟用必須進行詳細登記。
一、設置標準
1臨時隔離室設置應相對獨立,不得設在緊靠教室、食堂以及兒童易到達的場所,採光、通風、保暖設施齊全,有獨自通向園外的出口,不與其他室內區域有空氣流通。
2設立醒目的「臨時隔離室」標識,門前有閒人免進等提醒標識,避免其他人員誤入隔離觀察區域。有足夠的空間供被觀察的人員使用。
3隔離室內應配備兒童床、桌椅、塑洗用具、便盆、消毒液、洗手盆、毛巾、壓舌板、聽診器、手電筒、體溫表、玩具、書籍、成人隔離衣等,最好有單獨使用的衛生間和洗手設施,隔離室用品一人一用一消。
4建立臨時隔離室管理制度,配備適量的安全防護用品和工作人員,專人負責,職責明確。工作人員應做好個人防護。
5對臨時隔離室每天進行常規消毒處理。如若有可疑病例或發熱人員進入,需在疾病控制部門指導下,對臨時隔離室進行規範徹底消毒處理。
6同一室內不能同時安排不同病種的病例。
二、工作制度
1臨時隔離室設置應符合標準要求,每周進行常規清潔消毒。臨時隔離室由衛生保健人員具體負責,其他人員不得擅自進入。
2托幼機構內發現可疑傳染病,啟用臨時隔離室暫為隔離,隔離人不能隨意離開隔離室,在衛生保健人員的指導下,可在制定範圍內活動,並儘快前往定點醫院診治。
3隔離室的物品專用,使用後必須對牆面、地面、隔離室內物品等嚴格的消毒處理後方可再用,做到物品擺放整齊無雜物、無污染、無安全隱患。患傳染病兒童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必須經過消毒再排入下水道。
4衛生保健人員進入隔離室必須穿隔離衣、帶工作帽和口罩,接觸患者後必須及時洗手。
5隔離室每周進行紫外線消毒一次,照射時間不少於30分鐘,並及時進行紫外線消毒燈使用登記。
6隔離室建立使用登記本,一旦啟用必須進行詳細登記。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