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黨員幹部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要按照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印發的《關於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的通知》的要求來安排、來推動、來落實,做到「四個了解」,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常懷憂黨之心、為黨之責、強黨之志,認真做好黨分配的工作,把激情奉獻給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
學會歷史思維。「欲知大道,必先為史。」黨員幹部學習黨史新中國史,要多讀黨史新中國史故事,多讀黨史新中國史原著,在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中汲取養分,用歷史思維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用歷史思維洞察世界,既要看到地球村的變遷,又要看到我們黨帶領人民不懈奮鬥帶來的新發展新變化。只有珍惜黨史新中國史傳紀的精神食糧,才能懂得我們黨為什麼出發,為什麼奮鬥。黨員幹部只有銘記歷史豐碑,學會歷史思維,才能在黨史新中國史的薰陶下,走好新的長征路?
培養歷史眼光。習近平總書記在《擺脫貧困》一書《跋》中有言:「若留下探索,後人總結;若留下經驗,後人咀嚼;若留下教訓,後人借鑑;若留下失誤,後人避免。」黨員幹部學習黨史新中國史,就是要了解我們黨的探索,我們黨的經驗,既要掌握黨史新中國史傳紀的重大事件,也要掌握重大事件本身所產生的重大影響,要在「深」和「遠」上著力,培養自身深邃的歷史眼光和世界眼光,既要做勤於耕耘的實踐者,又要做善於把握未來趨勢的預言家,堅持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走在新時代的前沿,在復興之路上作出更多有益的積極探索。
增強歷史擔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黨員幹部要深刻認識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艱辛探索和歷史必然,增強「四個意識」;要深刻認識黨的執政使命和根本宗旨,從黨和人民的魚水深情中恪守人民情懷;要深刻認識一代人又一代人的擔當的本質內涵,發揚革命精神和鬥爭精神,勇擔歷史重任。新時代賦予新使命,黨員幹部要爭做推動發展的開路人,擔當作為的領路人,服務群眾的貼心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努力做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業績。
歷史是的教課書,黨員幹部學習黨史新中國史責無旁貸,要在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中總結經驗、積累智慧、啟迪思維,在鼓勁揚帆中弘揚好逢石開路、砥礪前行、不懈奮鬥的偉大精神。
謝謝大家。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關於2021學黨史黨課講稿[朗讀]
同志們:
按照開展中共黨史學習教育的有關要求,今天由我為大家上一堂黨史學習教育專題黨課。大家都是知道今年2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共迎新春佳節時指出,中共中央決定,今年在全黨開展中共黨史學習教育,激勵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時代不斷加強黨的建設。要求,要結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面回顧同中國共產黨團結合作的奮鬥歷程,發揚光榮傳統,堅守合作初心,加強自身建設。按照中央要求,我們及時開展了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將黨史學習教育作為黨員、幹部教育培訓重點任務,引導各級黨員幹部在回顧和重溫黨的光輝歷史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下面,結合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我圍繞「為什麼」「學什麼」「怎麼學」三個方面和大家交流學習黨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借鑑?
一、「為什麼」要學習黨史,也就是開展黨史教育的重要性。2013年6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的鬥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奮鬥史,中華人民共和國60多年的發展史,都是人民書寫的歷史。歷史總是向前發展的,我們總結和吸取歷史教訓,目的是以史為鑑、更好前進。一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激勵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必然要求。學習黨史我們就會知道,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在九十多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無論是弱小還是強大,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黨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團結帶領人民歷經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敢於面對曲折,勇於修正錯誤,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蹟,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從客觀現實來看,全面了解黨所走過的奮鬥歷程,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對於我們進一步深刻認識初心使命,更加堅定理想信念至關重要。二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有利於以史為鑑、更好前進。認真學習黨史,釐清歷史脈絡,認清歷史事實,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能夠深刻認識到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國共產黨是經歷革命、建設、改革長期考驗,在異常複雜環境中團結帶領我國各族人民創造了偉大奇蹟的黨。歷史和現實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始終是人民公僕、時代先鋒、民族脊樑,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就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只有深讀深悟黨史,深刻認識我們黨先進的政治屬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純潔的政治品質,深刻認識黨的執政使命和根本宗旨,才能讓廣大黨員幹部深刻地牢記初心使命,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做到永遠在路上。三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有利於認真踐行、不負使命。中國共產黨成立近100年來,無論革命、建設還是改革,無論順利還是曲折,我們黨始終在奮鬥中克服艱難曲折,靠奮鬥創造未來;千千萬萬共產黨員也在不懈奮鬥中堅守著初心和使命。一部中共黨史,就是一部中國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奮鬥史。要從黨史中激發責任之心,發揚「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優良傳統,為民族之大我承擔責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鬥。要從黨史中激發擔當之心,深刻認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立足新征程新使命,接好時代的「接力棒」,走好當代人的長征路。要從黨史中激發為民之心,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與創造人民高品質生活緊密結合起來?
二、學習黨史「學什麼」,也就是開展黨史教育的主要內容。2013年3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指出,要了解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的來龍去脈,汲取我們黨和國家的歷史經驗,正確了解黨和國家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這對正確認識黨情、國情十分必要,對開創未來也十分必要,因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一是要深刻感悟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實事求是、堅持真理,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咬定目標、勇往直前,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翻閱中國共產黨近100年的歷史,是一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拼搏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的奮鬥史。從嘉興南湖承載革命火種的小船,到劈波斬浪領航復興偉業的「中國號」巨輪,中國共產黨譜寫了執政14億人口大國的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我們黨、國家和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教科書。作為黨員幹部,就應自覺把學習黨史作為「必修課」,在學習黨史、借鑑黨史中汲取成長營養、獲取奮進力量,不斷堅定理想信念,恪守為民初心,擔當時代重任。二是要深入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加強黨史學習教育,同時學習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旗幟鮮明講政治,是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是共產黨人的根本屬性和本質特徵,是我們黨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保證。要在學好黨史中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反覆證明了一個道理:政治上的主動是最有利的主動,政治上的被動是最危險的被動。在黨的歷史上,政治方向、政治路線一旦出現問題,形勢就會變得複雜,局勢也會隨之艱難,黨的前途命運則可能出現危險局面。歷史經驗和現實面臨的任務告訴我們,全黨上下只有繃緊政治意識這根弦,自覺站穩政治立場,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從政治高度看問題、辦事情,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以及敏銳的政治觀察力和政治判斷力,才能真正做到服從大局、圍繞核心、自覺看齊。要在學好黨史中不斷提高政治領悟力。面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要求,重溫黨和人民共同走過的光輝歷程,堅定崇高的精神信仰,獲取繼往開來的強大動力,汲取革命前輩的智慧,練就「觀察事物的敏銳眼光,判斷時事的深刻洞見,處理人際關係的練達胸襟以及知行合一的行動能力」,是我們學習黨史的落腳點。我們要在黨史學習中堅定信仰、獲得力量、汲取智慧,做到在重大問題和關鍵環節上頭腦特別清醒、眼睛特別明亮,善於從一般事務中發現政治問題,善於從傾向性、苗頭性問題中發現政治端倪,善於從錯綜複雜的矛盾關係中把握政治邏輯,堅持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要在學好黨史中不斷提高政治執行力。中國共產黨成立近百年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攻堅克難,一路成長,成為當今世界第一大黨。回望歷史,不難發現,在中國這樣的大國,只有具備崇高信仰、嚴明紀律、自我犧牲精神、敢於且善於戰勝各種風險挑戰的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才能帶領中國人民持續前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十四五」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擺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巨、挑戰更嚴峻、工作更偉大,這需要全黨站在歷史和現實交會的高度,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自覺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努力前行。三是要把造福人民作為最重要的政績,堅決反對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我們黨歷來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早在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明確指出:「形式主義是一種幼稚的、低級的、不動腦子的東西」「要把官僚主義這個極壞的傢伙拋到糞缸里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強調糾正「四風」不能止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經過一段時期的教育治理,作風有明顯好轉,但依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這說明,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依然任重道遠,需要作出艱苦努力。這要求我們通過學習黨史,引導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念,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恪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從思想上徹底消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滋生的土壤。四是要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斷凈化政治生態,營造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早在1932年的江西瑞金,中央蘇區政府就專門設置了檢舉木箱。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堅持不懈「打虎」「拍蠅」「獵狐」,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抓鐵有痕、踏石留印、成效顯著。在新形勢下,我們黨員幹部應把黨史作為最好的營養劑,努力修好黨史這門必修課。要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經常攬鏡自照、每日三省。要嚴在第一次,常存「白袍點墨」之戒,在從政伊始,就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要嚴在關鍵處,嚴守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保持對「腐蝕」「圍獵」的警覺,把「嚴」的基因薪火相傳。要嚴在細微處,常懷「堤潰蟻穴」之思,樹牢進步靠組織、溫暖靠家庭、消費靠工資的意識,從一包煙、一瓶酒、一盒茶做起,管好自己的手,做到乾乾淨淨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三、學習黨史 「怎麼學」,也就是開展黨史教育的方法。2015年7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堅持用唯物史觀來認識和記述歷史,把歷史結論建立在翔實準確的史料支撐和深入細緻的研究分析的基礎之上。要堅持正確方向、把握正確導向,準確把握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歷史進程、主流、本質,正確評價重大事件、重要黨派、重要人物。為我們揭示了黨史教育的方法。一是要真學、篤學。「多重溫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添很多正能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只有多學習黨史,學好黨史、學深黨史,才能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什麼樣的黨,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深刻領會中國共產黨為什麼出發、走向哪裡。只有理解和回答好這些問題,在真學、篤學黨史中尋根守魂,才能真正補足精神之鈣,堅定共產主義信念,胸懷共產主義崇高理想,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在走好新時代長征路上行穩致遠。二是要學深、學新。學習黨史,貴在學新、難在走心。我們黨是一個不斷發展壯大、不斷成長奮進的黨。這一過程,黨的理論、黨的歷程也在不斷更新和發展,需要經常學、反覆學、比較學,掌握新知識、學出新氣象。要從黨史學習中吸取成功經驗,總結失敗教訓,不斷推陳出新,對標新要求,掌握新方法,走好新道路。要從經常學習中常學、常思、常省,對標初心使命,查一查、捋一捋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不斷改造提升自己,使自己真正成為合格黨員。通過在黨史學習中豐厚知識、提升能力,厚植人民至上情懷,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三是要學常、學實。學習和總結歷史,借鑑和運用歷史經驗,是我們黨做好工作的一個重要方法。面對新形勢,迎接新挑戰,開啟新局面,就要把黨史作為「必修課」學在日常、學在實處,始終做到實實在在學、結合實際學,並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真正做到學而信、學而思、學而行,切實把紅色基因浸入骨髓、融入靈魂,保持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在真學真用、真知真行中汲取寶貴經驗,練就擔當的寬肩膀,提高成事的真本領,積極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好「六保」任務,以劈波斬浪的勇氣、迎難而上的銳氣、向難而行的膽氣,不辱使命擔當,不負偉大夢想,書寫新時代新征程壯美華章?
同志們,學史者不愚,知史者不慌,用史者不亂。百年黨史,既是固根涵源的營養液、攬鏡自照的清醒劑,更是鑑往知來的航標燈。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年。從黨的光輝歷史中汲取闊步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堅守初心、勇擔使命,攻堅克難、砥礪奮進,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智慧,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就一定能戰勝一切困難,贏得一切挑戰,抓住一切機遇,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開好局、起好步。
我就講這麼多,謝謝大家。
按照開展中共黨史學習教育的有關要求,今天由我為大家上一堂黨史學習教育專題黨課。大家都是知道今年2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共迎新春佳節時指出,中共中央決定,今年在全黨開展中共黨史學習教育,激勵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時代不斷加強黨的建設。要求,要結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面回顧同中國共產黨團結合作的奮鬥歷程,發揚光榮傳統,堅守合作初心,加強自身建設。按照中央要求,我們及時開展了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將黨史學習教育作為黨員、幹部教育培訓重點任務,引導各級黨員幹部在回顧和重溫黨的光輝歷史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下面,結合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我圍繞「為什麼」「學什麼」「怎麼學」三個方面和大家交流學習黨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借鑑?
一、「為什麼」要學習黨史,也就是開展黨史教育的重要性。2013年6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的鬥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奮鬥史,中華人民共和國60多年的發展史,都是人民書寫的歷史。歷史總是向前發展的,我們總結和吸取歷史教訓,目的是以史為鑑、更好前進。一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激勵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必然要求。學習黨史我們就會知道,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在九十多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無論是弱小還是強大,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黨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團結帶領人民歷經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敢於面對曲折,勇於修正錯誤,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蹟,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從客觀現實來看,全面了解黨所走過的奮鬥歷程,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對於我們進一步深刻認識初心使命,更加堅定理想信念至關重要。二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有利於以史為鑑、更好前進。認真學習黨史,釐清歷史脈絡,認清歷史事實,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能夠深刻認識到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國共產黨是經歷革命、建設、改革長期考驗,在異常複雜環境中團結帶領我國各族人民創造了偉大奇蹟的黨。歷史和現實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始終是人民公僕、時代先鋒、民族脊樑,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就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只有深讀深悟黨史,深刻認識我們黨先進的政治屬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純潔的政治品質,深刻認識黨的執政使命和根本宗旨,才能讓廣大黨員幹部深刻地牢記初心使命,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做到永遠在路上。三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有利於認真踐行、不負使命。中國共產黨成立近100年來,無論革命、建設還是改革,無論順利還是曲折,我們黨始終在奮鬥中克服艱難曲折,靠奮鬥創造未來;千千萬萬共產黨員也在不懈奮鬥中堅守著初心和使命。一部中共黨史,就是一部中國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奮鬥史。要從黨史中激發責任之心,發揚「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優良傳統,為民族之大我承擔責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鬥。要從黨史中激發擔當之心,深刻認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立足新征程新使命,接好時代的「接力棒」,走好當代人的長征路。要從黨史中激發為民之心,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與創造人民高品質生活緊密結合起來?
二、學習黨史「學什麼」,也就是開展黨史教育的主要內容。2013年3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指出,要了解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的來龍去脈,汲取我們黨和國家的歷史經驗,正確了解黨和國家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這對正確認識黨情、國情十分必要,對開創未來也十分必要,因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一是要深刻感悟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實事求是、堅持真理,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咬定目標、勇往直前,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翻閱中國共產黨近100年的歷史,是一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拼搏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的奮鬥史。從嘉興南湖承載革命火種的小船,到劈波斬浪領航復興偉業的「中國號」巨輪,中國共產黨譜寫了執政14億人口大國的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我們黨、國家和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教科書。作為黨員幹部,就應自覺把學習黨史作為「必修課」,在學習黨史、借鑑黨史中汲取成長營養、獲取奮進力量,不斷堅定理想信念,恪守為民初心,擔當時代重任。二是要深入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加強黨史學習教育,同時學習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旗幟鮮明講政治,是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是共產黨人的根本屬性和本質特徵,是我們黨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保證。要在學好黨史中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反覆證明了一個道理:政治上的主動是最有利的主動,政治上的被動是最危險的被動。在黨的歷史上,政治方向、政治路線一旦出現問題,形勢就會變得複雜,局勢也會隨之艱難,黨的前途命運則可能出現危險局面。歷史經驗和現實面臨的任務告訴我們,全黨上下只有繃緊政治意識這根弦,自覺站穩政治立場,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從政治高度看問題、辦事情,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以及敏銳的政治觀察力和政治判斷力,才能真正做到服從大局、圍繞核心、自覺看齊。要在學好黨史中不斷提高政治領悟力。面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要求,重溫黨和人民共同走過的光輝歷程,堅定崇高的精神信仰,獲取繼往開來的強大動力,汲取革命前輩的智慧,練就「觀察事物的敏銳眼光,判斷時事的深刻洞見,處理人際關係的練達胸襟以及知行合一的行動能力」,是我們學習黨史的落腳點。我們要在黨史學習中堅定信仰、獲得力量、汲取智慧,做到在重大問題和關鍵環節上頭腦特別清醒、眼睛特別明亮,善於從一般事務中發現政治問題,善於從傾向性、苗頭性問題中發現政治端倪,善於從錯綜複雜的矛盾關係中把握政治邏輯,堅持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要在學好黨史中不斷提高政治執行力。中國共產黨成立近百年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攻堅克難,一路成長,成為當今世界第一大黨。回望歷史,不難發現,在中國這樣的大國,只有具備崇高信仰、嚴明紀律、自我犧牲精神、敢於且善於戰勝各種風險挑戰的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才能帶領中國人民持續前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十四五」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擺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巨、挑戰更嚴峻、工作更偉大,這需要全黨站在歷史和現實交會的高度,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自覺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努力前行。三是要把造福人民作為最重要的政績,堅決反對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我們黨歷來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早在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明確指出:「形式主義是一種幼稚的、低級的、不動腦子的東西」「要把官僚主義這個極壞的傢伙拋到糞缸里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強調糾正「四風」不能止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經過一段時期的教育治理,作風有明顯好轉,但依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這說明,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依然任重道遠,需要作出艱苦努力。這要求我們通過學習黨史,引導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念,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恪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從思想上徹底消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滋生的土壤。四是要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斷凈化政治生態,營造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早在1932年的江西瑞金,中央蘇區政府就專門設置了檢舉木箱。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堅持不懈「打虎」「拍蠅」「獵狐」,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抓鐵有痕、踏石留印、成效顯著。在新形勢下,我們黨員幹部應把黨史作為最好的營養劑,努力修好黨史這門必修課。要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經常攬鏡自照、每日三省。要嚴在第一次,常存「白袍點墨」之戒,在從政伊始,就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要嚴在關鍵處,嚴守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保持對「腐蝕」「圍獵」的警覺,把「嚴」的基因薪火相傳。要嚴在細微處,常懷「堤潰蟻穴」之思,樹牢進步靠組織、溫暖靠家庭、消費靠工資的意識,從一包煙、一瓶酒、一盒茶做起,管好自己的手,做到乾乾淨淨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三、學習黨史 「怎麼學」,也就是開展黨史教育的方法。2015年7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堅持用唯物史觀來認識和記述歷史,把歷史結論建立在翔實準確的史料支撐和深入細緻的研究分析的基礎之上。要堅持正確方向、把握正確導向,準確把握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歷史進程、主流、本質,正確評價重大事件、重要黨派、重要人物。為我們揭示了黨史教育的方法。一是要真學、篤學。「多重溫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添很多正能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只有多學習黨史,學好黨史、學深黨史,才能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什麼樣的黨,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深刻領會中國共產黨為什麼出發、走向哪裡。只有理解和回答好這些問題,在真學、篤學黨史中尋根守魂,才能真正補足精神之鈣,堅定共產主義信念,胸懷共產主義崇高理想,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在走好新時代長征路上行穩致遠。二是要學深、學新。學習黨史,貴在學新、難在走心。我們黨是一個不斷發展壯大、不斷成長奮進的黨。這一過程,黨的理論、黨的歷程也在不斷更新和發展,需要經常學、反覆學、比較學,掌握新知識、學出新氣象。要從黨史學習中吸取成功經驗,總結失敗教訓,不斷推陳出新,對標新要求,掌握新方法,走好新道路。要從經常學習中常學、常思、常省,對標初心使命,查一查、捋一捋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不斷改造提升自己,使自己真正成為合格黨員。通過在黨史學習中豐厚知識、提升能力,厚植人民至上情懷,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三是要學常、學實。學習和總結歷史,借鑑和運用歷史經驗,是我們黨做好工作的一個重要方法。面對新形勢,迎接新挑戰,開啟新局面,就要把黨史作為「必修課」學在日常、學在實處,始終做到實實在在學、結合實際學,並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真正做到學而信、學而思、學而行,切實把紅色基因浸入骨髓、融入靈魂,保持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在真學真用、真知真行中汲取寶貴經驗,練就擔當的寬肩膀,提高成事的真本領,積極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好「六保」任務,以劈波斬浪的勇氣、迎難而上的銳氣、向難而行的膽氣,不辱使命擔當,不負偉大夢想,書寫新時代新征程壯美華章?
同志們,學史者不愚,知史者不慌,用史者不亂。百年黨史,既是固根涵源的營養液、攬鏡自照的清醒劑,更是鑑往知來的航標燈。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年。從黨的光輝歷史中汲取闊步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堅守初心、勇擔使命,攻堅克難、砥礪奮進,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智慧,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就一定能戰勝一切困難,贏得一切挑戰,抓住一切機遇,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開好局、起好步。
我就講這麼多,謝謝大家。
提升理論認識,匯聚思想力量。黨的百年歷史就是理論創新創造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是要從黨的非凡歷程中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既要深化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的認識,也要深刻學習領會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通過黨史學習教育增強理論自信,增強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的政治自覺。
提升規律認識,匯聚發展力量。讀史使人明智,就是要善於從重大歷史事件中總結和發現歷史規律,就是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去審視歷史。時代潮流,浩浩蕩蕩。我們要善於鑑古知今,牢固樹立大歷史觀,既要認清當代中國所處的歷史方位,增強歷史自覺,也要認清新時代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方位,匯聚砥礪發展的前行動力。
提升黨性認識,匯聚人民力量。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革開放年代,一代又一代的共產黨人始終堅守和踐行黨的宗旨意識,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通過黨史學習教育,我們要進一步深化對黨的性質宗旨的認識,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鮮明本色,匯聚人民力量,依靠人民力量。
提升前瞻認識,匯聚鬥爭力量。回顧黨的百年歷程,可謂波瀾壯闊,既有一馬平川,也有驚濤駭浪,面對各種困難挑戰,我們黨一步步走過來,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本領,不斷提高應對風險、迎接挑戰、化險為夷的能力水平。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是要提升前瞻思維和前瞻認識,要有一種穿破歷史迷霧的洞察力,要從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出發,不斷增強鬥爭意識、豐富鬥爭經驗、提升鬥爭本領,匯聚黨員幹部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力量。
提升精神認識,匯聚奮鬥力量。在一百年的非凡奮鬥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用實際行動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構築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是要進一步發揚革命精神,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昂揚精神,要大力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匯聚砥礪新時代的奮鬥力量。
提升政治認識,匯聚團結力量。旗幟鮮明講政治、保證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是黨的生命,也是我們黨能成為百年大黨、創造世紀偉業的關鍵所在。我們要從黨史中汲取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工作中,要做到全黨上下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匯聚團結力量。
提升規律認識,匯聚發展力量。讀史使人明智,就是要善於從重大歷史事件中總結和發現歷史規律,就是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去審視歷史。時代潮流,浩浩蕩蕩。我們要善於鑑古知今,牢固樹立大歷史觀,既要認清當代中國所處的歷史方位,增強歷史自覺,也要認清新時代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方位,匯聚砥礪發展的前行動力。
提升黨性認識,匯聚人民力量。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革開放年代,一代又一代的共產黨人始終堅守和踐行黨的宗旨意識,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通過黨史學習教育,我們要進一步深化對黨的性質宗旨的認識,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鮮明本色,匯聚人民力量,依靠人民力量。
提升前瞻認識,匯聚鬥爭力量。回顧黨的百年歷程,可謂波瀾壯闊,既有一馬平川,也有驚濤駭浪,面對各種困難挑戰,我們黨一步步走過來,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本領,不斷提高應對風險、迎接挑戰、化險為夷的能力水平。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是要提升前瞻思維和前瞻認識,要有一種穿破歷史迷霧的洞察力,要從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出發,不斷增強鬥爭意識、豐富鬥爭經驗、提升鬥爭本領,匯聚黨員幹部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力量。
提升精神認識,匯聚奮鬥力量。在一百年的非凡奮鬥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用實際行動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構築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是要進一步發揚革命精神,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昂揚精神,要大力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匯聚砥礪新時代的奮鬥力量。
提升政治認識,匯聚團結力量。旗幟鮮明講政治、保證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是黨的生命,也是我們黨能成為百年大黨、創造世紀偉業的關鍵所在。我們要從黨史中汲取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工作中,要做到全黨上下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匯聚團結力量。
同志們:
根據讀書班的安排,我做一個交流發言,這個思想交流的考慮是初步的,隨著學習不斷的深入,我一直思考我們黨的怎麼來的,反覆琢磨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我們黨這一路走來是怎麼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通過系統學習之後,感覺和以前的理解不一樣了,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是什麼。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這是我黨自建黨以來就始終樹立的初心和使命,作為一面旗幟豎起來。我們黨有了這個初心和使命,那麼這個初心使命實現了嗎?不同的政黨都有不同的初心和使命,他們的初心和使命實現了嗎?我覺得我們黨從建黨開始,階段性的使命基本都完成了。從1921年建黨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我們黨當時的階段性目標是推翻三座大山,讓中華民族立於世界之林,這個目標經過28年的奮鬥,我們中國人民站起來了。1949年到1978年我們進行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這一階段我們經過探索,探索的過程中有成功和經驗,也有曲折和教訓。但是,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我們黨確立了改革開放的路線,初步形成和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跨越。目前,我們已經進入了新時代,正在從富起來向強起來邁進?
習近平總書記說,目前,我們中華民族最接近最有可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總書記曾在郭永懷事跡報告會上說,我們一定要實現我們一定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就是說,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都實現了。目前,我們正在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這一偉大目標邁進。
其次,黨的初心和使命是怎麼實現的呢?我們採取了哪些措施使我們黨從一個勝利走向了另一個勝利?之前說過,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我們黨都在探索、摸索,革命和建設的活動都走了不少的彎路,但是我們黨自我變革自我修復的能力特彆強,所以最終使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勝了一個個困難險阻最終走向勝利?
怎麼走向勝利的,我認為主要有這麼幾條:
第一條就是堅定理想信念。始終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從建黨初期,我們黨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當時引進作為馬列主義囫圇吞棗,對馬列主義認識的深度和廣度還不行,但是我們已經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黨的指導思想,這一點上從來沒有動搖過,也可能正是堅持了這個主義,堅定了這個理想信念,我們黨帶領自己的人民軍隊,克服了很多困難,這方面我們看到的影視劇也很多,這都是奇蹟,大家考慮考慮不是奇蹟嗎?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繼續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繼續堅定這種理想和信念。其實我本人吧,不能說我和大家一樣,我對我們黨始終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實事求是的說,沒有這次學習認識的不那麼深刻,僅僅處於一種字面上,但是經過學習,特別經過昨天的學習,就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第34頁上,看了之後非常受啟發。我以前認為講政治的話放在第一位,現在感覺確確實實應該堅定這種理想信念,堅定將馬克思主義作為黨的指導思想,作為道德的制高點和思想的制高點。因為它描述了一個大同社會,它說我們的黨屬於為大多數的人服務的,為大多數的人爭取利益的,為全部人來爭取利益的,沒有任何一個黨為大多數人來爭取利益的。
這一點我們可以聯想到豪邁企業,他們為什麼能保持這麼好的活力,保持這麼好的成效,他的宗旨是什麼,就是平台理論,為員工奉獻社會實現自我價值的一個理想平台,這一下子就把最核心的東西,當時我說豪邁,最核心的地方是這個的時候,張總還不是很這麼認為,他沒點頭,沒肯定也沒否定,但是後來的一次聊天中,他說豪邁最核心的東西是平台理論,平台理念,第二核心的東西是合夥理念,第三個問題才能到了創新問題、誠信問題,我覺得和我當時跟他說的這就是他的宗旨就是他的初心,我們干任何事情如果沒有道德的制高點和思想的制高點是幹不成的,這是第一條?
第二條就是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就是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本土化、時代化、大眾化。其實,我們黨在剛剛引來的時候是一種拿來主義,完全的進行複製工作,雖然他們的目標是一樣的,但是中國的國情和俄國的國情是不一樣的。走大城市暴動最終全國解放的道路,在俄國是行得通的,但它不符合中國的國情,之前的戰爭失利就是最好的證明。從1921年建黨到1949年建國,這28年的艱苦卓絕的鬥爭,最終確立了這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奪去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我們黨如果不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如果照搬照抄別國的東西,我們的革命和建設都不會取得勝利。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中國共產黨最終推翻了三座大山成立了新中國,實踐檢驗告訴我們這條道路是正確的。建國之後,我們党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從1949年到1978年這個階段是探索的階段,這個階段我們黨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已經有了結論,無需多說,但是這個階段為什麼後來說到了再不改革開放,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這說明我們黨還是沒有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的路線。後來在鄧小平的領導下,我們黨堅持改革開放最終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把人類一切文明成果吸收為我所用的一條路線,堅持靠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來檢驗問題、驗證問題,只要我們為了一個目標,為了初心使命,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讓民族得到復興,那我們的路徑是可以選擇的,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可以走這條路也可以從那條路過,但是選擇的路徑必須是符合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的路徑,這是第二條,是我們全黨各族人民戰勝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三就是始終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之前我們觀看沂蒙精神的時候,沂蒙精神這個片子拍的是很好,尤其是前半部分,看了之後很受啟發很受觸動,當時一句話說「群眾離開了共產黨,沒有共產黨的引領,群眾就發揮不出群眾的力量」,印象特別深的就是引領二字。孫中山先生曾悲憤地講過一句話:「四萬萬中國人,一盤散沙而已。」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不在於有多少能人智人,也不僅僅是我們的黨員會自我犧牲,而是在於中國共產黨把這四億人同胞凝聚起來,改變了這一盤散沙的局面,解決了其他政黨都沒有解決好的這個問題。發揮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團結群眾的工作優勢和潛在力量,在群眾的支持下建立了穩固的革命根據地、推出來了一場場革命戰役的勝利,充分證明了中國共產黨離開了群眾就沒有立足點就活不下去。黨和群眾就是水乳相融、生死與共、魚和水的關係,一隻外來的部隊在陌生的地方能有立足點。能從來的時候七千人,到走的時候二十七萬人,這是什麼樣的部隊,也只有共產黨的部隊才能做到這一點,這也是與我們黨的宗旨使命相一致的,我們黨的宗旨使命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一切成果與群眾共享。為什麼說是一種工作路線,任何的事有了好的思想、思路、舉措,靠什麼去落實,要靠我們的黨員幹部、領導幹部,更要靠我們廣大的群眾,所以毛主席對這件事認識的很深刻,他說我們的辦法都要來源與群眾,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們要拜人民為師,先當學生後當先生,只有當好學生才能當好先生,他還說我們要做群眾的引領者不要做群眾的尾巴,群眾中總是有先進的分子。所以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就是我們的理論、我們的思想、我們的經驗,同時我們的工作要貫徹到群眾中去也要依靠群眾的力量,如果沒有群眾的理解支持和擁護我們的任何工作都落不到實處。這第三條,是我們黨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困難的另一個重要法寶?
這三個方面是我個人的體會,具體到我們工會來說如何踐行初心使命,這三條中本身就找到答案了,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振興,具體到工會來說我們的主責主業就是為職工服務,我們怎麼來為職工服務怎麼來維權,第一就是要始終把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定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要把上級的決策和基層的實際相結合,符合基層的實際的有益於職工的我們都去辦,不符合基層實際的不利於職工的我們不去辦;第二就是要堅持從職工群眾中來到職工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工作路線,我們要一切為了職工群眾一切依靠職工群眾,把職工群眾的理念訴求收集上來,把上級的決策落實下去,是我們踐行初心使命需要把握好的這點?
根據讀書班的安排,我做一個交流發言,這個思想交流的考慮是初步的,隨著學習不斷的深入,我一直思考我們黨的怎麼來的,反覆琢磨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我們黨這一路走來是怎麼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通過系統學習之後,感覺和以前的理解不一樣了,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是什麼。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這是我黨自建黨以來就始終樹立的初心和使命,作為一面旗幟豎起來。我們黨有了這個初心和使命,那麼這個初心使命實現了嗎?不同的政黨都有不同的初心和使命,他們的初心和使命實現了嗎?我覺得我們黨從建黨開始,階段性的使命基本都完成了。從1921年建黨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我們黨當時的階段性目標是推翻三座大山,讓中華民族立於世界之林,這個目標經過28年的奮鬥,我們中國人民站起來了。1949年到1978年我們進行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這一階段我們經過探索,探索的過程中有成功和經驗,也有曲折和教訓。但是,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我們黨確立了改革開放的路線,初步形成和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跨越。目前,我們已經進入了新時代,正在從富起來向強起來邁進?
習近平總書記說,目前,我們中華民族最接近最有可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總書記曾在郭永懷事跡報告會上說,我們一定要實現我們一定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就是說,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都實現了。目前,我們正在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這一偉大目標邁進。
其次,黨的初心和使命是怎麼實現的呢?我們採取了哪些措施使我們黨從一個勝利走向了另一個勝利?之前說過,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我們黨都在探索、摸索,革命和建設的活動都走了不少的彎路,但是我們黨自我變革自我修復的能力特彆強,所以最終使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勝了一個個困難險阻最終走向勝利?
怎麼走向勝利的,我認為主要有這麼幾條:
第一條就是堅定理想信念。始終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從建黨初期,我們黨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當時引進作為馬列主義囫圇吞棗,對馬列主義認識的深度和廣度還不行,但是我們已經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黨的指導思想,這一點上從來沒有動搖過,也可能正是堅持了這個主義,堅定了這個理想信念,我們黨帶領自己的人民軍隊,克服了很多困難,這方面我們看到的影視劇也很多,這都是奇蹟,大家考慮考慮不是奇蹟嗎?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繼續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繼續堅定這種理想和信念。其實我本人吧,不能說我和大家一樣,我對我們黨始終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實事求是的說,沒有這次學習認識的不那麼深刻,僅僅處於一種字面上,但是經過學習,特別經過昨天的學習,就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第34頁上,看了之後非常受啟發。我以前認為講政治的話放在第一位,現在感覺確確實實應該堅定這種理想信念,堅定將馬克思主義作為黨的指導思想,作為道德的制高點和思想的制高點。因為它描述了一個大同社會,它說我們的黨屬於為大多數的人服務的,為大多數的人爭取利益的,為全部人來爭取利益的,沒有任何一個黨為大多數人來爭取利益的。
這一點我們可以聯想到豪邁企業,他們為什麼能保持這麼好的活力,保持這麼好的成效,他的宗旨是什麼,就是平台理論,為員工奉獻社會實現自我價值的一個理想平台,這一下子就把最核心的東西,當時我說豪邁,最核心的地方是這個的時候,張總還不是很這麼認為,他沒點頭,沒肯定也沒否定,但是後來的一次聊天中,他說豪邁最核心的東西是平台理論,平台理念,第二核心的東西是合夥理念,第三個問題才能到了創新問題、誠信問題,我覺得和我當時跟他說的這就是他的宗旨就是他的初心,我們干任何事情如果沒有道德的制高點和思想的制高點是幹不成的,這是第一條?
第二條就是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就是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本土化、時代化、大眾化。其實,我們黨在剛剛引來的時候是一種拿來主義,完全的進行複製工作,雖然他們的目標是一樣的,但是中國的國情和俄國的國情是不一樣的。走大城市暴動最終全國解放的道路,在俄國是行得通的,但它不符合中國的國情,之前的戰爭失利就是最好的證明。從1921年建黨到1949年建國,這28年的艱苦卓絕的鬥爭,最終確立了這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奪去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我們黨如果不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如果照搬照抄別國的東西,我們的革命和建設都不會取得勝利。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中國共產黨最終推翻了三座大山成立了新中國,實踐檢驗告訴我們這條道路是正確的。建國之後,我們党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從1949年到1978年這個階段是探索的階段,這個階段我們黨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已經有了結論,無需多說,但是這個階段為什麼後來說到了再不改革開放,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這說明我們黨還是沒有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的路線。後來在鄧小平的領導下,我們黨堅持改革開放最終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把人類一切文明成果吸收為我所用的一條路線,堅持靠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來檢驗問題、驗證問題,只要我們為了一個目標,為了初心使命,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讓民族得到復興,那我們的路徑是可以選擇的,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可以走這條路也可以從那條路過,但是選擇的路徑必須是符合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的路徑,這是第二條,是我們全黨各族人民戰勝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三就是始終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之前我們觀看沂蒙精神的時候,沂蒙精神這個片子拍的是很好,尤其是前半部分,看了之後很受啟發很受觸動,當時一句話說「群眾離開了共產黨,沒有共產黨的引領,群眾就發揮不出群眾的力量」,印象特別深的就是引領二字。孫中山先生曾悲憤地講過一句話:「四萬萬中國人,一盤散沙而已。」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不在於有多少能人智人,也不僅僅是我們的黨員會自我犧牲,而是在於中國共產黨把這四億人同胞凝聚起來,改變了這一盤散沙的局面,解決了其他政黨都沒有解決好的這個問題。發揮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團結群眾的工作優勢和潛在力量,在群眾的支持下建立了穩固的革命根據地、推出來了一場場革命戰役的勝利,充分證明了中國共產黨離開了群眾就沒有立足點就活不下去。黨和群眾就是水乳相融、生死與共、魚和水的關係,一隻外來的部隊在陌生的地方能有立足點。能從來的時候七千人,到走的時候二十七萬人,這是什麼樣的部隊,也只有共產黨的部隊才能做到這一點,這也是與我們黨的宗旨使命相一致的,我們黨的宗旨使命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一切成果與群眾共享。為什麼說是一種工作路線,任何的事有了好的思想、思路、舉措,靠什麼去落實,要靠我們的黨員幹部、領導幹部,更要靠我們廣大的群眾,所以毛主席對這件事認識的很深刻,他說我們的辦法都要來源與群眾,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們要拜人民為師,先當學生後當先生,只有當好學生才能當好先生,他還說我們要做群眾的引領者不要做群眾的尾巴,群眾中總是有先進的分子。所以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就是我們的理論、我們的思想、我們的經驗,同時我們的工作要貫徹到群眾中去也要依靠群眾的力量,如果沒有群眾的理解支持和擁護我們的任何工作都落不到實處。這第三條,是我們黨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困難的另一個重要法寶?
這三個方面是我個人的體會,具體到我們工會來說如何踐行初心使命,這三條中本身就找到答案了,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振興,具體到工會來說我們的主責主業就是為職工服務,我們怎麼來為職工服務怎麼來維權,第一就是要始終把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定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要把上級的決策和基層的實際相結合,符合基層的實際的有益於職工的我們都去辦,不符合基層實際的不利於職工的我們不去辦;第二就是要堅持從職工群眾中來到職工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工作路線,我們要一切為了職工群眾一切依靠職工群眾,把職工群眾的理念訴求收集上來,把上級的決策落實下去,是我們踐行初心使命需要把握好的這點?
按照農牧業局黨總支「兩學一做」學習安排,今天由我來跟大家共同學習和交流,主題是「重溫黨的歷史,堅定理想信念」。下面我就學習黨史談點認識和體會,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今年是建黨100周年,重溫中國共產黨走過的波瀾壯闊的歷程,對於我們樹立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堅定理想信念,提高幹事創業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什麼要重溫黨的歷史呢?因為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加強黨史的學習和研究,從黨走過的風雲激盪的歷史中、從黨開創和不斷推進的偉大事業中,才能使我們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今天的黨課我主要從四個方面來進行分享:一是重溫黨的歷史,激發愛國熱情;二是著眼未來發展,建設美好願景;三是堅定理想信念,增強黨員意識;四是提高愛黨護黨責任和幹事創業能力。
一、重溫黨的歷史,激發愛國熱情
學習研究黨史,回顧我們走過的道路,我們深刻。
認識到:是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在世界史的大格局中學習和認識黨史,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中華民族具有5000多年歷史,創造了輝煌燦爛的,為人類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隨著封建集權越來越強,到了清朝雍正時期達到了極致,封建制度已走向腐朽沒落。而此時的歐洲,經過文藝復興運動,西班牙、英國等國家政治上已完成君主立憲,成為了現代國家;經濟上已完成工業革命,走殖民道路。中國已經遠遠落後於西方。落後就要挨打,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陷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會狀態,西方列強不斷發動戰爭,逼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可以說戰亂頻發,民生凋敝,喪權辱國,中華民族處於危難之中。為了拯救國家和民族,一大批仁人志士們進行了奮勇的鬥爭,如太平天國起義、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也進行了一系列改良運動,如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君主立憲。但不論是革命鬥爭還是改良運動,最終都以失敗告終,沒有完成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的歷史重任。歸根到底,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一個先進的、用科學理論武裝的政黨來領導。
因此,要救國,就必須找新的出路。在這樣大背景下,中國爆發了新文化運動,以1915年9月在上海創辦的《青年》雜誌為標誌,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化、反對舊文化,提倡新思想、反對舊思想,首次提出以科學與民主為目標。1917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1919年爆發了五四運動,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舞台,馬克思主義和工人運動相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從組織上思想上作了準備。1920年上海的陳獨秀和xx的李大釗「南陳北李、相約建黨」。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通過了黨的綱領,把黨的名稱正式確定為中國共產黨,選舉陳獨秀、張國燾、李達組成中共中央局,陳獨秀為中共中央局書記。毛澤東同志指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一件巨大事變。自從中國共產黨誕生之後,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一個用馬克思主義先進理論武裝起來的先進政黨,從此擔負起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重任,帶領中國人民走出苦難、走向輝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所以我們要更加堅定理想信念,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
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成立以來,領導中國人民完成和推進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這個階段有幾個重要事件:「八一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選擇在南昌發動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八?七會議」——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八七會議,創建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的人民軍隊;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建立革命根據地。「遵義會議」——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貴州遵義召開遵義會議,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重要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糾正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錯誤。「全面抗戰」——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是在中國共產黨積極推動下的全面抗戰時期,抗戰最終取得了勝利。「解放戰爭」——1945年至1949年4月,中國共產黨經歷遼瀋、淮海和平津「三大戰役」,取得勝利,10月1日新中國成立。
其中烏蘭夫同志接受了李大釗等共產黨人的幫助,接受了進步思想,經受了革命鍛鍊,於1925年9月成為一名中共黨員。抗日戰爭爆發後,他親自率領蒙古族抗日部隊,參加了歸綏保衛戰。1941年奉中共中央的指示回到延安,參加了1942年延安整風,在中共七大上當選為候補中央委員。抗戰勝利後,中央派他回到內蒙古地區,擔負起民族解放和民族自治的內蒙古革命。1945年,「單刀赴會」解決了「內蒙古共和國臨時政府」分裂祖國的陰謀。這期間,內蒙古東部成立了「東蒙古自治政府」。烏蘭夫同志積極宣傳黨的民族政策,成功說服一些人放棄「高度自治」、「獨立自治」的錯誤主張,1946年4月,主持召開了內蒙古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四三會議」,解決了內蒙古東西部實行統一自治區的問題。全面內戰爆發後,烏蘭夫同志創建了錫察草原根據地。之後,在中央東北局的領導下,於1947年5月1日,在王爺廟成立了我國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烏蘭夫同志當選為自治政府主席。為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為解放戰爭和共和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
可見,在革命、建設、改革的進程中,我們始終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結合起來,不斷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新。
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把黨和人民100年的實踐和經驗,當做時刻不能忘、時刻不能丟的立身之本,成為我們愛黨護黨的決心和動力。
二、著眼未來發展,建設美好願景
回顧歷史、立足現實、展望未來。之前說過「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在中國共產黨發展到今天,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後,怎麼走?目標在哪?方向在哪?這就說到了我們今天的第二部分內容:著眼未來發展,建設美好願景。改革開放之後,我們黨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戰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戰略目標。解決人民溫飽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這兩個目標已提前實現。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黨提出,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然後再奮鬥三十年,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黨的報告再次重申這兩個百年目標,是要強調,此時此刻,我們正處在近代以來中國歷史上最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重要時刻,我們要加強自信!我們既倍加自豪,又對黨和人民確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堅定,又對黨肩負?
的歷史責任倍加清醒。也可以說,這兩個百年目標必將成為我們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兩個里程碑。
三、堅定理想信念,增強黨員意識
黨員意識是共產黨員對黨的性質、宗旨、歷史使命,以及黨的綱領和任務的自覺認識,是黨員政治覺悟和黨性的集中體現。習近平同志指出:「全黨同志要強化黨的意識,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做到忠誠於組織,任何時候都與黨同心同德。」通過學習黨史,使我們進一步堅定了為黨忠誠、為民服務的決心,也對我們今後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學黨史、懂黨史、講黨史是黨員幹部的基本要求,是必修課,是分內事。黨員幹部知道我們黨艱辛而輝煌的歷史,就能準確自己角色定位,找准前進方向,增強黨員意識,這樣才能形成高度自覺,經得起金錢、權力、美色的考驗,拒腐防敗和抵禦風險。革命戰爭年代,有困難、風險,黨員總是衝鋒在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種精神。熟悉黨的歷史,就能夠使我們時時、處處明白自己是誰,從而嚴格遵守落實黨章要求,否則就有可能會犯錯誤、甚至走上邪路。學習研究黨的歷史,就能夠時。
刻提醒自己---我是一名黨員,要帶頭遵紀守法,帶頭艱苦奮鬥,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二是要增進對黨的感情。只有對黨艱苦卓絕的奮鬥歷史真知、真懂,才能對黨有真感情,才能對黨的事業有真熱愛,才能自覺做一名合格黨員。我們學習黨史,就要銘記歷史,增強看齊意識,自覺學習革命先烈為國家民族奮鬥不息、敢於奉獻和犧牲一切的精神,在工作和生活帶著感情和責任,懷著對黨的感恩之心,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把個人的理想融入到黨的偉大事業中,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三是要強化責任擔當。黨員意識,從根本上說是一種先進性意識。黨員意識就是吃苦在前、享樂在後,危難關頭,挺身而出。
四、進一步提高愛黨護黨的責任感和幹事創業能力
清代著名思想家龔自珍說,「滅人治國,必先去其史」,面對當前複雜的形勢,常補精神之「鈣」、築牢思想之基,在大事大非面前保持清醒頭腦,有著更加重要的現實意義。習近平同志也指出,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主義,關鍵要看這個主義能否解決這個國家面臨的歷史性課題。回顧近代以來的歷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中華民族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時?
期,各種主義和思潮都進行過嘗試,資本主義道路沒有走通,改良主義、自由主義、無政府主義、實用主義、民粹主義、工團主義等也都「你方唱罷我登場」,但都沒能解決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引導中國人民走出了漫漫長夜、建立了新中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中國快速發展起來。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是歷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因此,面對「亂花濺欲迷人眼」的各種各樣的社會思潮,我們要始終保持理論上的清醒、增強政治上的定力,進一步增強愛黨護黨的責任感。始終保持對人民的敬畏、對先輩先烈的敬畏、對黨賦予我們責任的敬畏,自覺維護黨的歷史,維護我們的領袖人物,堅持做到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護黨。
歷史是「百科全書」,我們要善於從中學習知識、經驗和智慧。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xx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指出,黨員幹部學習歷史,要落實在提高歷史素養上,落實在提高工作水平上,要從中汲取有益於加強修養、做好工作的智慧和營養,要加深對近現代中國國情和中國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總之,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的一百年的奮鬥,不僅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實踐成果,而且積累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因此,面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要求,重溫黨和人民共同走過的光輝歷程,就是要汲取黨史、國史中蘊藏著豐富的營養,進一步提高我們幹事創業的能力,提高為人民服務能力,最終為實現「四個全面」積極奉獻力量。
謝謝大家。
今天的黨課我主要從四個方面來進行分享:一是重溫黨的歷史,激發愛國熱情;二是著眼未來發展,建設美好願景;三是堅定理想信念,增強黨員意識;四是提高愛黨護黨責任和幹事創業能力。
一、重溫黨的歷史,激發愛國熱情
學習研究黨史,回顧我們走過的道路,我們深刻。
認識到:是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在世界史的大格局中學習和認識黨史,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中華民族具有5000多年歷史,創造了輝煌燦爛的,為人類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隨著封建集權越來越強,到了清朝雍正時期達到了極致,封建制度已走向腐朽沒落。而此時的歐洲,經過文藝復興運動,西班牙、英國等國家政治上已完成君主立憲,成為了現代國家;經濟上已完成工業革命,走殖民道路。中國已經遠遠落後於西方。落後就要挨打,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陷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會狀態,西方列強不斷發動戰爭,逼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可以說戰亂頻發,民生凋敝,喪權辱國,中華民族處於危難之中。為了拯救國家和民族,一大批仁人志士們進行了奮勇的鬥爭,如太平天國起義、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也進行了一系列改良運動,如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君主立憲。但不論是革命鬥爭還是改良運動,最終都以失敗告終,沒有完成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的歷史重任。歸根到底,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一個先進的、用科學理論武裝的政黨來領導。
因此,要救國,就必須找新的出路。在這樣大背景下,中國爆發了新文化運動,以1915年9月在上海創辦的《青年》雜誌為標誌,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化、反對舊文化,提倡新思想、反對舊思想,首次提出以科學與民主為目標。1917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1919年爆發了五四運動,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舞台,馬克思主義和工人運動相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從組織上思想上作了準備。1920年上海的陳獨秀和xx的李大釗「南陳北李、相約建黨」。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通過了黨的綱領,把黨的名稱正式確定為中國共產黨,選舉陳獨秀、張國燾、李達組成中共中央局,陳獨秀為中共中央局書記。毛澤東同志指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一件巨大事變。自從中國共產黨誕生之後,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一個用馬克思主義先進理論武裝起來的先進政黨,從此擔負起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重任,帶領中國人民走出苦難、走向輝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所以我們要更加堅定理想信念,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
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成立以來,領導中國人民完成和推進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這個階段有幾個重要事件:「八一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選擇在南昌發動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八?七會議」——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八七會議,創建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的人民軍隊;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建立革命根據地。「遵義會議」——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貴州遵義召開遵義會議,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重要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糾正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錯誤。「全面抗戰」——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是在中國共產黨積極推動下的全面抗戰時期,抗戰最終取得了勝利。「解放戰爭」——1945年至1949年4月,中國共產黨經歷遼瀋、淮海和平津「三大戰役」,取得勝利,10月1日新中國成立。
其中烏蘭夫同志接受了李大釗等共產黨人的幫助,接受了進步思想,經受了革命鍛鍊,於1925年9月成為一名中共黨員。抗日戰爭爆發後,他親自率領蒙古族抗日部隊,參加了歸綏保衛戰。1941年奉中共中央的指示回到延安,參加了1942年延安整風,在中共七大上當選為候補中央委員。抗戰勝利後,中央派他回到內蒙古地區,擔負起民族解放和民族自治的內蒙古革命。1945年,「單刀赴會」解決了「內蒙古共和國臨時政府」分裂祖國的陰謀。這期間,內蒙古東部成立了「東蒙古自治政府」。烏蘭夫同志積極宣傳黨的民族政策,成功說服一些人放棄「高度自治」、「獨立自治」的錯誤主張,1946年4月,主持召開了內蒙古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四三會議」,解決了內蒙古東西部實行統一自治區的問題。全面內戰爆發後,烏蘭夫同志創建了錫察草原根據地。之後,在中央東北局的領導下,於1947年5月1日,在王爺廟成立了我國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烏蘭夫同志當選為自治政府主席。為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為解放戰爭和共和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
可見,在革命、建設、改革的進程中,我們始終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結合起來,不斷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新。
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把黨和人民100年的實踐和經驗,當做時刻不能忘、時刻不能丟的立身之本,成為我們愛黨護黨的決心和動力。
二、著眼未來發展,建設美好願景
回顧歷史、立足現實、展望未來。之前說過「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在中國共產黨發展到今天,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後,怎麼走?目標在哪?方向在哪?這就說到了我們今天的第二部分內容:著眼未來發展,建設美好願景。改革開放之後,我們黨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戰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戰略目標。解決人民溫飽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這兩個目標已提前實現。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黨提出,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然後再奮鬥三十年,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黨的報告再次重申這兩個百年目標,是要強調,此時此刻,我們正處在近代以來中國歷史上最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重要時刻,我們要加強自信!我們既倍加自豪,又對黨和人民確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堅定,又對黨肩負?
的歷史責任倍加清醒。也可以說,這兩個百年目標必將成為我們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兩個里程碑。
三、堅定理想信念,增強黨員意識
黨員意識是共產黨員對黨的性質、宗旨、歷史使命,以及黨的綱領和任務的自覺認識,是黨員政治覺悟和黨性的集中體現。習近平同志指出:「全黨同志要強化黨的意識,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做到忠誠於組織,任何時候都與黨同心同德。」通過學習黨史,使我們進一步堅定了為黨忠誠、為民服務的決心,也對我們今後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學黨史、懂黨史、講黨史是黨員幹部的基本要求,是必修課,是分內事。黨員幹部知道我們黨艱辛而輝煌的歷史,就能準確自己角色定位,找准前進方向,增強黨員意識,這樣才能形成高度自覺,經得起金錢、權力、美色的考驗,拒腐防敗和抵禦風險。革命戰爭年代,有困難、風險,黨員總是衝鋒在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種精神。熟悉黨的歷史,就能夠使我們時時、處處明白自己是誰,從而嚴格遵守落實黨章要求,否則就有可能會犯錯誤、甚至走上邪路。學習研究黨的歷史,就能夠時。
刻提醒自己---我是一名黨員,要帶頭遵紀守法,帶頭艱苦奮鬥,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二是要增進對黨的感情。只有對黨艱苦卓絕的奮鬥歷史真知、真懂,才能對黨有真感情,才能對黨的事業有真熱愛,才能自覺做一名合格黨員。我們學習黨史,就要銘記歷史,增強看齊意識,自覺學習革命先烈為國家民族奮鬥不息、敢於奉獻和犧牲一切的精神,在工作和生活帶著感情和責任,懷著對黨的感恩之心,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把個人的理想融入到黨的偉大事業中,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三是要強化責任擔當。黨員意識,從根本上說是一種先進性意識。黨員意識就是吃苦在前、享樂在後,危難關頭,挺身而出。
四、進一步提高愛黨護黨的責任感和幹事創業能力
清代著名思想家龔自珍說,「滅人治國,必先去其史」,面對當前複雜的形勢,常補精神之「鈣」、築牢思想之基,在大事大非面前保持清醒頭腦,有著更加重要的現實意義。習近平同志也指出,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主義,關鍵要看這個主義能否解決這個國家面臨的歷史性課題。回顧近代以來的歷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中華民族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時?
期,各種主義和思潮都進行過嘗試,資本主義道路沒有走通,改良主義、自由主義、無政府主義、實用主義、民粹主義、工團主義等也都「你方唱罷我登場」,但都沒能解決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引導中國人民走出了漫漫長夜、建立了新中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中國快速發展起來。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是歷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因此,面對「亂花濺欲迷人眼」的各種各樣的社會思潮,我們要始終保持理論上的清醒、增強政治上的定力,進一步增強愛黨護黨的責任感。始終保持對人民的敬畏、對先輩先烈的敬畏、對黨賦予我們責任的敬畏,自覺維護黨的歷史,維護我們的領袖人物,堅持做到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護黨。
歷史是「百科全書」,我們要善於從中學習知識、經驗和智慧。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xx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指出,黨員幹部學習歷史,要落實在提高歷史素養上,落實在提高工作水平上,要從中汲取有益於加強修養、做好工作的智慧和營養,要加深對近現代中國國情和中國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總之,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的一百年的奮鬥,不僅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實踐成果,而且積累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因此,面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要求,重溫黨和人民共同走過的光輝歷程,就是要汲取黨史、國史中蘊藏著豐富的營養,進一步提高我們幹事創業的能力,提高為人民服務能力,最終為實現「四個全面」積極奉獻力量。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