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釋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現實邏輯,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的「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最完整、最全面、最精闢的概括,為推動「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確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在新發展階段實現新的更高目標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動指南,必須深入領會、全面理解和貫徹踐行。
把握「三大邏輯」
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由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現實邏輯決定的。進入新發展階段明確了我國發展的歷史方位,貫徹新發展理念明確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指導原則,構建新發展格局明確了我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貫通過去、現在和將來,貫通理論、和發展,對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三者的關係作出清晰的定位,也系統分析了決定這三者的「三大邏輯」。
從理論邏輯來看,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我們黨始終堅持和運用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認識黨和人民事業所處的歷史方位和發展階段,是我們黨明確階段性中心任務、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也是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經驗。
進入新發展階段,就是我們黨統籌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兩個大局」,對當前我國所處歷史方位作出的重大判斷。新發展理念是在深刻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隨著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歷史性變化,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引領和解決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應對當前我國發展環境和條件變化主動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通過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推動一系列重大戰略貫徹實施。這是因時而動、順勢而為,是符合我國社會發展內在規律的邏輯必然。
從歷史邏輯來看,經過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特別是開放4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們黨帶領人民經過不懈奮鬥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跨越,這個過程都是我們黨帶領人民致力於國家現代化目標的歷史過程。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到去年年末,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在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我們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這標誌著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發展階段。
面對新階段新特徵新要求,發展仍然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我們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這個重大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對經濟形勢進行科學判斷,對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許多重大理論和理念,對發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時調整,其中新發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引導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新發展理念回答了關於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思想引領。歷史經驗證明,辦好自己的事,把發展的立足點放在國內,是一個大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堅實發展,我們已經形成廣闊的國內市場,齊全的國民經濟體系,雄厚的物質基礎、人才儲備和治理優勢,我們需要在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塑造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從現實邏輯來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於關鍵階段。任由國際風雲變幻,但時與勢在我們一邊。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雖然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機遇和挑戰之大都前所未有,總體上機遇大於挑戰。我們必須準確研判形勢,認清歷史方位,抓住重要時間窗口期,著力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破解制約發展的各種體制機制弊端,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充分激發全社會活力和創造力。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的宏偉藍圖,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立足自身發展,不斷增強我們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全力辦好自己的事,鍥而不捨實現我們的既定目標。
全面理解豐富內涵
過去的一年,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戰略高度,觀大勢、謀全局,在不同場合提出和闡釋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全黨的認識不斷豐富、不斷深化,也成為貫穿十九屆五中全會關於建議的邏輯主線和核心要義。這次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對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的思想內涵、相互關係和時代價值作出了最全面、最系統、最體系化的理論闡釋,是在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現代化重要時點上,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寶庫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
要從更寬廣的時空視野上認識新發展階段。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眼光作出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發展階段的重大戰略判斷,明確指出,「新發展階段是我國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新發展階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的一個階段,同時是其中經過幾十年積累、站到了新的起點上的一個階段。」新發展階段也是未來30年我們完成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目標歷史宏願的新階段。這就預示著,在這樣一個階段,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我們仍然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和最大實際,繼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更加著力於發展,更加謙虛謹慎、艱苦奮鬥,更加積極有為、始終洋溢著全社會的蓬勃生機活力,通過階梯式遞進、不斷發展進步、日益接近質的飛躍的量的積累和發展變化,讓我國社會主義從初級階段向更高階段邁進,最後全面實現國家現代化。「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全黨全國人民必須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
要從更深厚的思想根基上理解新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黨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新發展理念被證明是科學的思想引導。在新發展階段,我們更要從政治視野、用政治眼光來理解新發展理念是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將其作為我們黨關於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來全面深刻把握。總書記指出的要從根本宗旨、從問題導向、從憂患意識三個方面把握新發展理念,清晰指明了要從思想根基上必須牢固樹立正確的發展觀、正確的現代化觀,根本解決好發展「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我們的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堅守住了這個「根」與「魂」,我們的人民立場才能始終堅定、價值導向始終不會偏離;我們的發展模式才會更加集約、更加高效、更求質量;發展道路上我們才能不懼任何風險挑戰,敢於鬥爭善於鬥爭,隨時能夠應對更加複雜困難,全面做強自己。
要從更高遠的發展目標上推進新發展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十四五』《建議》提出的一項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需要從全局高度準確把握和積極推進。」新發展格局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階段變化的主動選擇、是應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變化的戰略舉措,是發揮我國超大規模經濟體優勢的內在要求,是塑造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必然途徑。構建新發展格局也是要貫穿於新發展階段全過程,要按照「十四五」時期的主攻方向,著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提升國民經濟整體效能,以強大的國內經濟循環體系穩固國內基本盤,以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心得 9篇[朗讀]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雖已圓滿落下帷幕,多個瞬間仍歷歷在目。其中,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關係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
「十三五」令人回味,「十四五」戰局新開,我們當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全力以赴,共同划動民族復興的巨輪,開啟新的「征程」,向著更高更遠的目標起航。要練就「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的「三板斧」,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為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共同奮鬥。
堅守責任底線,捍衛生態紅線,練就生態保護「第一斧」
環境是民生,青山是美麗,藍天是幸福。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場合多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傳遞出的綠色發展理念直抵人心。縱觀整個人類文明發展史,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如今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工業化發展方式已成為過去,而順應自然、保護生態的綠色發展模式昭示著未來。我們不僅要讓子孫後代享受到高速高質量的發展成果,還要讓他們仰望得到星空,看得到青山,聞得到花香。生態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應當將守護中華大地的擔子挑在肩上,將築牢生態屏障的責任裝在心裡,堅定不移地走好可持續發展道路。要切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築牢萬里綠色長城,讓綠水青山造福人民,讓宜居生態澤被子孫。
瞄準科技前沿,提升創新能力,練就科技創新「第二斧」
從東方紅一號升空到嫦娥五號採樣返回,從原子彈試爆成功到東風洲際飛彈亮相,我國的科技實力穩步提升,實現了很多從無到有、從0到1的突破。科學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然而,我國當前在科技研究的短板依然突出,頂尖人才和團隊相對缺乏,晶片被卡脖子,5g被打壓,關鍵技術受制於人的隱患逐漸顯現,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迫在眉睫。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要下好「先手棋」,在「十四五」期間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趨勢,緊貼新時代社會民生現實需求,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要打好「主動仗」,牢固確定人才引領發展的意識,著力夯實創新發展人才基礎,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創新局面。
增進人民福祉,改善生活品質,練就民生保障「第三斧」
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既是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新發展理念的「根」與「魂」。從改革開放到全面現代化建設,從脫貧攻堅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我黨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人民是我黨執政的最深厚基礎和最大底氣。」群眾利益無小事,民生問題大於天。「十三五」期間貧困發生率在不斷下降,社會保障體系在逐步完善,民生福祉已穩步提升。「十四五」期間當補齊當前民生短板,破解當前民生難題,將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改善。
生活品質作為奮鬥目標。要把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放在首位,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民生之路。要聚焦民生熱點、直擊民生難點、化解民生堵點,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落到實處。
「十三五」令人回味,「十四五」戰局新開,我們當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全力以赴,共同划動民族復興的巨輪,開啟新的「征程」,向著更高更遠的目標起航。要練就「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的「三板斧」,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為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共同奮鬥。
堅守責任底線,捍衛生態紅線,練就生態保護「第一斧」
環境是民生,青山是美麗,藍天是幸福。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場合多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傳遞出的綠色發展理念直抵人心。縱觀整個人類文明發展史,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如今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工業化發展方式已成為過去,而順應自然、保護生態的綠色發展模式昭示著未來。我們不僅要讓子孫後代享受到高速高質量的發展成果,還要讓他們仰望得到星空,看得到青山,聞得到花香。生態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應當將守護中華大地的擔子挑在肩上,將築牢生態屏障的責任裝在心裡,堅定不移地走好可持續發展道路。要切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築牢萬里綠色長城,讓綠水青山造福人民,讓宜居生態澤被子孫。
瞄準科技前沿,提升創新能力,練就科技創新「第二斧」
從東方紅一號升空到嫦娥五號採樣返回,從原子彈試爆成功到東風洲際飛彈亮相,我國的科技實力穩步提升,實現了很多從無到有、從0到1的突破。科學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然而,我國當前在科技研究的短板依然突出,頂尖人才和團隊相對缺乏,晶片被卡脖子,5g被打壓,關鍵技術受制於人的隱患逐漸顯現,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迫在眉睫。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要下好「先手棋」,在「十四五」期間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趨勢,緊貼新時代社會民生現實需求,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要打好「主動仗」,牢固確定人才引領發展的意識,著力夯實創新發展人才基礎,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創新局面。
增進人民福祉,改善生活品質,練就民生保障「第三斧」
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既是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新發展理念的「根」與「魂」。從改革開放到全面現代化建設,從脫貧攻堅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我黨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人民是我黨執政的最深厚基礎和最大底氣。」群眾利益無小事,民生問題大於天。「十三五」期間貧困發生率在不斷下降,社會保障體系在逐步完善,民生福祉已穩步提升。「十四五」期間當補齊當前民生短板,破解當前民生難題,將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改善。
生活品質作為奮鬥目標。要把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放在首位,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民生之路。要聚焦民生熱點、直擊民生難點、化解民生堵點,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落到實處。
全面準確把握「三新」邏輯主線。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作為指導今後5年及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重點任務、重大舉措。貫穿規劃綱要的邏輯主線是「三個新」: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新發展階段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新發展理念是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新發展階段回答的是「我們在哪裡,朝哪裡奮鬥」的問題。改革開放40多年來,從「六五」計劃到「十三五」規劃,我們都是圍繞著實現小康這一目標而奮鬥的。黨的十九大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戰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十四五」規劃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規劃,這是「十四五」規劃的歷史使命和基本定位。新發展階段是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轉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大跨越。
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從外部環境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從內部環境看,中國經濟要想實現高質量發展,也需要繼續應對不少的風險和挑戰。
新發展理念回答的是「按照什麼樣的理論來引領新階段發展」的問題。我們要實現新的發展目標,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是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回答了關於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了我們黨關於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推動經濟發展必須堅持新發展理念?
規劃綱要的指導思想、原則、遠景目標和「十四五」目標都體現了新發展理念的精神。規劃綱要指導思想中提出,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規劃綱要提出五大原則,其中之一就是堅持新發展理念,要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規劃綱要提出的其他四大原則和2035年遠景目標中也都體現了新發展理念。
新發展格局回答的是「我們怎麼樣實現新階段新目標」的路徑問題。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思想的又一次升華,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的變革,對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具有提綱挈領、綱舉目張的作用。規劃綱要專設戰略導向一節闡述了構建新發展格局,並在全篇貫穿了這一戰略導向?
理解新發展格局,需要把握三個要點:第一,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把握髮展主動權的先手棋,不是一個被迫之舉和權宜之計。第二,加快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國內大循環,不是搞地區小循環、內循環。第三,構建新發展格局,就是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內需、創新驅動、科技自立自強等戰略部署統一到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框架中。理解新發展格局,還需要把握兩個關鍵詞:一個是「格局」,這是宏觀的結構概念,是堅持系統觀念的體現,所以新發展格局的內涵不僅僅是「雙循環」;另一個是「循環」,要進一步暢通國內的生產、分配、需求之間的循環,並使國內國際雙循環更好地相互促進。
實現增長目標質量重於速度。
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到2035年,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國際比較的角度看,就是要用15年的時間,以2019年人均收入達到1萬美元為起點,穩步邁向高收入社會,并力爭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人均收入水平。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到203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但並沒有設定五年gdp年均增速預期性指標。按現價美元計算,目前發達經濟體的入門水平是1.8萬美元,中等已開發國家是3萬至4萬美元。我國目前人均收入是1萬美元,如果按翻一番達到2萬美元的目標,從靜態來看,gdp增速每年至少應該在4.7%以上。中國與發達經濟體之間按現價美元計算的人均收入水平差距縮小,一部分取決於實際增長速度和國內通脹水平,一部分取決於匯率水平的變動。匯率的變化涉及很多因素,從長期來講,最重要的還是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就是所謂的經濟增長質量。如果注重經濟增長質量,提升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在這個基礎上,匯率實現合理升值,那麼人均收入水平有可能接近或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人均收入水平。
「十四五」期間,我國要著力發掘與中速增長期相配套的結構性潛能。具體而言,可以構建「1+3+2」結構性潛能框架。「1」是指以都市圈、城市群發展為龍頭,為下一步我國的中速高質量發展打開空間。「3」是指在實體經濟方面,補上我國經濟循環過程中的三大短板:一是基礎產業效率不高;二是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不大;三是基礎研發能力不強。「2」是指以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為兩翼,這是我國具備一定優勢的新增長潛能。簡單地說,「1+3+2」結構性潛能就是一個龍頭引領、補足三大短板、兩翼賦能。
下一步應該圍繞這些結構性潛能,更大力度、更有成效地推動相關領域的改革開放。一是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交易收益優先用於農民社保,以現代化社保體系取代土地的保障功能,把稀缺的土地資源配置到更有效的用途上。二是深化空間和城市規劃制度改革。市場應在空間規劃和城市規划過程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依照人口布局變化定期調整城市規劃。三是基礎產業領域進一步放寬准入,促進競爭。四是加快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逐步打通農村社保和城鎮居民社保。五是深化高水平大學教育和基礎研究領域改革,解決科技「卡脖子」問題。通過這些改革開放舉措,推動結構性潛能成為現實的增長動能。
以制度型開放統籌發展和安全。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作為指導今後5年及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通篇貫穿著一條清晰主線,就是要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
規劃綱要在指明戰略導向和主要目標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具體任務,突出重點工作,同時注重各領域在短期、中期、長期發展目標上的協調銜接,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系統性,關鍵是要落實好規劃的部署。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規劃綱要首次設立安全發展專篇。如何理解和把握「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發展和安全並不代表封閉與保守,而是表明中國將會更加開放。一個國家越是關心開放可能帶來的安全風險,從某種意義上說就越表明開放的門會越開越大。
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我國與國際社會的利益攸關度越來越高,安全在發展過程中自然成為必須考量的問題。中國的開放水平不僅關乎自身發展,而且影響著眾多國家甚至世界經濟的復甦。當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有所抬頭,國際局勢的不確定性增加,一些國家甚至出現了與中國「脫鈎」的聲音。在此背景下,黨中央提出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彰顯了中國的氣度和擔當。
《政府》將「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外貿外資穩中提質」列為我國今年八大重點工作之一。放眼「十四五」時期,規劃綱要提出,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
制度型開放是實行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核心。規劃綱要提出的3個建設方向體現了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內在邏輯,其中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是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基礎,也是高質量建設「一帶一路」、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改革與完善的內在要求。
只有把引進來和走出去建立在公正合理的制度安排基礎上,不斷加強各國在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方面的協調與整合,才能減少交往中的不確定性、降低交易成本、各國來自國際分工與貿易中的收益最大化,更好實現互利共贏目標。
紮實推動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突出顯示了黨帶領人民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全局部署,大氣磅礴地展現了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偉大願景。其中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這是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大戰略,是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充分體現。
如何紮實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總的來看,要搞好頂層設計,研究制定促進共同富裕行動綱要,明確未來藍圖、政策改進、制度方向和實現路徑。具體來說,一是要把新發展理念落實到位。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發展,增強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產業鏈供應鏈競爭能力和超大規模消費市場潛力,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區域差距。
二是要繼續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牢牢把握「兩個毫不動搖」,一方面推動國有經濟做大做優做強,另一方面引領民營經濟發展,發揮兩個比較優勢,相互合作、共同擔負起中國經濟成長的重任。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要選擇一些地區、企業、部門開展試點,鼓勵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三是要下決心推動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拓展居民收入增長渠道,完善創新要素參與分配機制,多渠道增加財產性收入。持續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完善收入再分配機制和第三次分配,鼓勵公益事業發展。
四是要大力推動財稅體制和金融體制改革。把財稅資源和金融資源更好地統籌起來,為推動共同富裕貢獻力量。特別是不能放任金融資本野蠻式生長,而是要增強其服務共享的能力,讓其更好地為中低收入者和中小微企業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五是要實施配套的經濟社會政策。全社會要尊重勞動、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健全國家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優化收入分配結構,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六是要突出重點並加強薄弱環節。把工作重點放在統籌就業、收入分配、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關係民生、關乎社會公平正義的事情上。發揮好政府再分配調節作用,加大稅收、社保等調節力度和精準性,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轉移支付要向困難群眾傾斜。
以系統思維全面構建雙循環新格局。
站在兩個百年交匯期制定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充分體現了應對新階段新挑戰下的系統思維和整體謀劃。圍繞著全面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十四五」規劃從系統思維出發,提出重點構建國內外系統的雙循環。
在內部循環上,「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系統地從供給端、需求端、空間布局及產業鏈發展等多維度著手來構建國內大循環。從供給端來看,規劃綱要提出要堅持科技創新驅動,推進形成金融、科技與產業的三角良性互動機制。在科技創新上,提出要持續加大基礎研究,解決目前我國在部分關鍵技術領域面臨的「卡脖子」難題;在企業創新上,提出要全面激活市場主體活力,健全科技成果產權激勵機制等。
從需求端來看,規劃綱要強調堅持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一方面以創新驅動,用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鼓勵消費新業態發展,形成供給、分配、支出、消費和投資的大循環;另一方面「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藉助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實現消費增長。
規劃綱要還強調供給端和需求端循環在空間上實現高質量對接。我國區域遼闊,空間循環的核心在於城市群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建設。規劃綱要強調以城市群為抓手來優化區域經濟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出要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65%,發展壯大城市群和都市圈。
供需關係在經濟價值實現形式上主要表現為產業鏈的發展。規劃綱要強調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產業鏈現代化發展,提出發展現代產業體系,以堅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來推動產業鏈的優化升級。促進產業鏈在國內的有序轉移,優化產業鏈的區域布局等。
在外部循環上,規劃綱要強調雙循環的新格局是開放的格局。「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堅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和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著力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體制,推進經濟、貿易、投資、服務等於一體的制度型開放。同時,「十四五」時期我國還將持續加大雙邊及多邊經貿合作,對內加快推進海關特殊監管區與自貿試驗區的融合發展,對外積極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改革。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作為指導今後5年及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重點任務、重大舉措。貫穿規劃綱要的邏輯主線是「三個新」: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新發展階段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新發展理念是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新發展階段回答的是「我們在哪裡,朝哪裡奮鬥」的問題。改革開放40多年來,從「六五」計劃到「十三五」規劃,我們都是圍繞著實現小康這一目標而奮鬥的。黨的十九大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戰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十四五」規劃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規劃,這是「十四五」規劃的歷史使命和基本定位。新發展階段是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轉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大跨越。
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從外部環境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從內部環境看,中國經濟要想實現高質量發展,也需要繼續應對不少的風險和挑戰。
新發展理念回答的是「按照什麼樣的理論來引領新階段發展」的問題。我們要實現新的發展目標,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是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回答了關於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了我們黨關於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推動經濟發展必須堅持新發展理念?
規劃綱要的指導思想、原則、遠景目標和「十四五」目標都體現了新發展理念的精神。規劃綱要指導思想中提出,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規劃綱要提出五大原則,其中之一就是堅持新發展理念,要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規劃綱要提出的其他四大原則和2035年遠景目標中也都體現了新發展理念。
新發展格局回答的是「我們怎麼樣實現新階段新目標」的路徑問題。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思想的又一次升華,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的變革,對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具有提綱挈領、綱舉目張的作用。規劃綱要專設戰略導向一節闡述了構建新發展格局,並在全篇貫穿了這一戰略導向?
理解新發展格局,需要把握三個要點:第一,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把握髮展主動權的先手棋,不是一個被迫之舉和權宜之計。第二,加快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國內大循環,不是搞地區小循環、內循環。第三,構建新發展格局,就是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內需、創新驅動、科技自立自強等戰略部署統一到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框架中。理解新發展格局,還需要把握兩個關鍵詞:一個是「格局」,這是宏觀的結構概念,是堅持系統觀念的體現,所以新發展格局的內涵不僅僅是「雙循環」;另一個是「循環」,要進一步暢通國內的生產、分配、需求之間的循環,並使國內國際雙循環更好地相互促進。
實現增長目標質量重於速度。
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到2035年,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國際比較的角度看,就是要用15年的時間,以2019年人均收入達到1萬美元為起點,穩步邁向高收入社會,并力爭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人均收入水平。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到203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但並沒有設定五年gdp年均增速預期性指標。按現價美元計算,目前發達經濟體的入門水平是1.8萬美元,中等已開發國家是3萬至4萬美元。我國目前人均收入是1萬美元,如果按翻一番達到2萬美元的目標,從靜態來看,gdp增速每年至少應該在4.7%以上。中國與發達經濟體之間按現價美元計算的人均收入水平差距縮小,一部分取決於實際增長速度和國內通脹水平,一部分取決於匯率水平的變動。匯率的變化涉及很多因素,從長期來講,最重要的還是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就是所謂的經濟增長質量。如果注重經濟增長質量,提升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在這個基礎上,匯率實現合理升值,那麼人均收入水平有可能接近或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人均收入水平。
「十四五」期間,我國要著力發掘與中速增長期相配套的結構性潛能。具體而言,可以構建「1+3+2」結構性潛能框架。「1」是指以都市圈、城市群發展為龍頭,為下一步我國的中速高質量發展打開空間。「3」是指在實體經濟方面,補上我國經濟循環過程中的三大短板:一是基礎產業效率不高;二是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不大;三是基礎研發能力不強。「2」是指以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為兩翼,這是我國具備一定優勢的新增長潛能。簡單地說,「1+3+2」結構性潛能就是一個龍頭引領、補足三大短板、兩翼賦能。
下一步應該圍繞這些結構性潛能,更大力度、更有成效地推動相關領域的改革開放。一是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交易收益優先用於農民社保,以現代化社保體系取代土地的保障功能,把稀缺的土地資源配置到更有效的用途上。二是深化空間和城市規劃制度改革。市場應在空間規劃和城市規划過程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依照人口布局變化定期調整城市規劃。三是基礎產業領域進一步放寬准入,促進競爭。四是加快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逐步打通農村社保和城鎮居民社保。五是深化高水平大學教育和基礎研究領域改革,解決科技「卡脖子」問題。通過這些改革開放舉措,推動結構性潛能成為現實的增長動能。
以制度型開放統籌發展和安全。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作為指導今後5年及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通篇貫穿著一條清晰主線,就是要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
規劃綱要在指明戰略導向和主要目標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具體任務,突出重點工作,同時注重各領域在短期、中期、長期發展目標上的協調銜接,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系統性,關鍵是要落實好規劃的部署。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規劃綱要首次設立安全發展專篇。如何理解和把握「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發展和安全並不代表封閉與保守,而是表明中國將會更加開放。一個國家越是關心開放可能帶來的安全風險,從某種意義上說就越表明開放的門會越開越大。
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我國與國際社會的利益攸關度越來越高,安全在發展過程中自然成為必須考量的問題。中國的開放水平不僅關乎自身發展,而且影響著眾多國家甚至世界經濟的復甦。當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有所抬頭,國際局勢的不確定性增加,一些國家甚至出現了與中國「脫鈎」的聲音。在此背景下,黨中央提出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彰顯了中國的氣度和擔當。
《政府》將「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外貿外資穩中提質」列為我國今年八大重點工作之一。放眼「十四五」時期,規劃綱要提出,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
制度型開放是實行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核心。規劃綱要提出的3個建設方向體現了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內在邏輯,其中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是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基礎,也是高質量建設「一帶一路」、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改革與完善的內在要求。
只有把引進來和走出去建立在公正合理的制度安排基礎上,不斷加強各國在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方面的協調與整合,才能減少交往中的不確定性、降低交易成本、各國來自國際分工與貿易中的收益最大化,更好實現互利共贏目標。
紮實推動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突出顯示了黨帶領人民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全局部署,大氣磅礴地展現了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偉大願景。其中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這是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大戰略,是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充分體現。
如何紮實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總的來看,要搞好頂層設計,研究制定促進共同富裕行動綱要,明確未來藍圖、政策改進、制度方向和實現路徑。具體來說,一是要把新發展理念落實到位。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發展,增強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產業鏈供應鏈競爭能力和超大規模消費市場潛力,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區域差距。
二是要繼續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牢牢把握「兩個毫不動搖」,一方面推動國有經濟做大做優做強,另一方面引領民營經濟發展,發揮兩個比較優勢,相互合作、共同擔負起中國經濟成長的重任。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要選擇一些地區、企業、部門開展試點,鼓勵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三是要下決心推動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拓展居民收入增長渠道,完善創新要素參與分配機制,多渠道增加財產性收入。持續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完善收入再分配機制和第三次分配,鼓勵公益事業發展。
四是要大力推動財稅體制和金融體制改革。把財稅資源和金融資源更好地統籌起來,為推動共同富裕貢獻力量。特別是不能放任金融資本野蠻式生長,而是要增強其服務共享的能力,讓其更好地為中低收入者和中小微企業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五是要實施配套的經濟社會政策。全社會要尊重勞動、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健全國家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優化收入分配結構,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六是要突出重點並加強薄弱環節。把工作重點放在統籌就業、收入分配、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關係民生、關乎社會公平正義的事情上。發揮好政府再分配調節作用,加大稅收、社保等調節力度和精準性,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轉移支付要向困難群眾傾斜。
以系統思維全面構建雙循環新格局。
站在兩個百年交匯期制定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充分體現了應對新階段新挑戰下的系統思維和整體謀劃。圍繞著全面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十四五」規劃從系統思維出發,提出重點構建國內外系統的雙循環。
在內部循環上,「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系統地從供給端、需求端、空間布局及產業鏈發展等多維度著手來構建國內大循環。從供給端來看,規劃綱要提出要堅持科技創新驅動,推進形成金融、科技與產業的三角良性互動機制。在科技創新上,提出要持續加大基礎研究,解決目前我國在部分關鍵技術領域面臨的「卡脖子」難題;在企業創新上,提出要全面激活市場主體活力,健全科技成果產權激勵機制等。
從需求端來看,規劃綱要強調堅持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一方面以創新驅動,用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鼓勵消費新業態發展,形成供給、分配、支出、消費和投資的大循環;另一方面「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藉助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實現消費增長。
規劃綱要還強調供給端和需求端循環在空間上實現高質量對接。我國區域遼闊,空間循環的核心在於城市群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建設。規劃綱要強調以城市群為抓手來優化區域經濟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出要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65%,發展壯大城市群和都市圈。
供需關係在經濟價值實現形式上主要表現為產業鏈的發展。規劃綱要強調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產業鏈現代化發展,提出發展現代產業體系,以堅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來推動產業鏈的優化升級。促進產業鏈在國內的有序轉移,優化產業鏈的區域布局等。
在外部循環上,規劃綱要強調雙循環的新格局是開放的格局。「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堅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和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著力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體制,推進經濟、貿易、投資、服務等於一體的制度型開放。同時,「十四五」時期我國還將持續加大雙邊及多邊經貿合作,對內加快推進海關特殊監管區與自貿試驗區的融合發展,對外積極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改革。
習近平總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釋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現實邏輯,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的「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最完整、最全面、最精闢的概括,為推動「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確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在新發展階段實現新的更高目標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動指南,必須深入領會、全面理解和貫徹踐行。
把握「三大邏輯」
習近平總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由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現實邏輯決定的。進入新發展階段明確了我國發展的歷史方位,貫徹新發展理念明確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指導原則,構建新發展格局明確了我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貫通過去、現在和將來,貫通理論、實踐和發展,對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三者的關係作出清晰的定位,也系統分析了決定這三者的「三大邏輯」。
從理論邏輯來看,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我們黨始終堅持和運用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認識黨和人民事業所處的歷史方位和發展階段,是我們黨明確階段性中心任務、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也是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經驗。
進入新發展階段,就是我們黨統籌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兩個大局」,對當前我國所處歷史方位作出的重大判斷。新發展理念是在深刻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隨著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歷史性變化,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引領和解決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應對當前我國發展環境和條件變化主動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通過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推動一系列重大戰略貫徹實施。這是因時而動、順勢而為,是符合我國社會發展內在規律的邏輯必然。
從歷史邏輯來看,經過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們黨帶領人民經過不懈奮鬥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跨越,這個過程都是我們黨帶領人民致力於國家現代化目標的歷史過程。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到去年年末,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在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我們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這標誌著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發展階段。
面對新階段新特徵新要求,發展仍然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我們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這個重大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對經濟形勢進行科學判斷,對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許多重大理論和理念,對發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時調整,其中新發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引導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新發展理念回答了關於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思想引領。歷史經驗證明,辦好自己的事,把發展的立足點放在國內,是一個大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堅實發展,我們已經形成廣闊的國內市場,齊全的國民經濟體系,雄厚的物質基礎、人才儲備和治理優勢,我們需要在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塑造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從現實邏輯來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於關鍵階段。任由國際風雲變幻,但時與勢在我們一邊。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雖然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機遇和挑戰之大都前所未有,總體上機遇大於挑戰。我們必須準確研判形勢,認清歷史方位,抓住重要時間窗口期,著力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破解制約發展的各種體制機制弊端,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充分激發全社會活力和創造力。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的宏偉藍圖,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立足自身發展,不斷增強我們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全力辦好自己的事,鍥而不捨實現我們的既定目標。
全面理解豐富內涵
過去的一年,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戰略高度,觀大勢、謀全局,在不同場合提出和闡釋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全黨的認識不斷豐富、不斷深化,也成為貫穿十九屆五中全會關於規劃建議的邏輯主線和核心要義。這次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對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的思想內涵、相互關係和時代價值作出了最全面、最系統、最體系化的理論闡釋,是在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現代化重要時點上,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寶庫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
要從更寬廣的時空視野上認識新發展階段。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眼光作出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發展階段的重大戰略判斷,明確指出,「新發展階段是我國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新發展階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的一個階段,同時是其中經過幾十年積累、站到了新的起點上的一個階段。」新發展階段也是未來30年我們完成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目標歷史宏願的新階段。這就預示著,在這樣一個階段,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我們仍然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和最大實際,繼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更加著力於發展,更加謙虛謹慎、艱苦奮鬥,更加積極有為、始終洋溢著全社會的蓬勃生機活力,通過階梯式遞進、不斷發展進步、日益接近質的飛躍的量的積累和發展變化,讓我國社會主義從初級階段向更高階段邁進,最後全面實現國家現代化。「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全黨全國人民必須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
要從更深厚的思想根基上理解新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黨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新發展理念被證明是科學的思想引導。在新發展階段,我們更要從政治視野、用政治眼光來理解新發展理念是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將其作為我們黨關於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來全面深刻把握。總書記指出的要從根本宗旨、從問題導向、從憂患意識三個方面把握新發展理念,清晰指明了要從思想根基上必須牢固樹立正確的發展觀、正確的現代化觀,根本解決好發展「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我們的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堅守住了這個「根」與「魂」,我們的人民立場才能始終堅定、價值導向始終不會偏離;我們的發展模式才會更加集約、更加高效、更求質量;發展道路上我們才能不懼任何風險挑戰,敢於鬥爭善於鬥爭,隨時能夠應對更加複雜困難,全面做強自己。
要從更高遠的發展目標上推進新發展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的一項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需要從全局高度準確把握和積極推進。」新發展格局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階段變化的主動選擇、是應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變化的戰略舉措,是發揮我國超大規模經濟體優勢的內在要求,是塑造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必然途徑。構建新發展格局也是要貫穿於新發展階段全過程,要按照「十四五」時期的主攻方向,著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提升國民經濟整體效能,以強大的國內經濟循環體系穩固國內基本盤,以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把握「三大邏輯」
習近平總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由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現實邏輯決定的。進入新發展階段明確了我國發展的歷史方位,貫徹新發展理念明確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指導原則,構建新發展格局明確了我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貫通過去、現在和將來,貫通理論、實踐和發展,對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三者的關係作出清晰的定位,也系統分析了決定這三者的「三大邏輯」。
從理論邏輯來看,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我們黨始終堅持和運用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認識黨和人民事業所處的歷史方位和發展階段,是我們黨明確階段性中心任務、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也是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經驗。
進入新發展階段,就是我們黨統籌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兩個大局」,對當前我國所處歷史方位作出的重大判斷。新發展理念是在深刻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隨著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歷史性變化,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引領和解決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應對當前我國發展環境和條件變化主動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通過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推動一系列重大戰略貫徹實施。這是因時而動、順勢而為,是符合我國社會發展內在規律的邏輯必然。
從歷史邏輯來看,經過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們黨帶領人民經過不懈奮鬥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跨越,這個過程都是我們黨帶領人民致力於國家現代化目標的歷史過程。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到去年年末,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在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我們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這標誌著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發展階段。
面對新階段新特徵新要求,發展仍然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我們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這個重大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對經濟形勢進行科學判斷,對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許多重大理論和理念,對發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時調整,其中新發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引導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新發展理念回答了關於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思想引領。歷史經驗證明,辦好自己的事,把發展的立足點放在國內,是一個大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堅實發展,我們已經形成廣闊的國內市場,齊全的國民經濟體系,雄厚的物質基礎、人才儲備和治理優勢,我們需要在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塑造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從現實邏輯來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於關鍵階段。任由國際風雲變幻,但時與勢在我們一邊。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雖然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機遇和挑戰之大都前所未有,總體上機遇大於挑戰。我們必須準確研判形勢,認清歷史方位,抓住重要時間窗口期,著力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破解制約發展的各種體制機制弊端,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充分激發全社會活力和創造力。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的宏偉藍圖,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立足自身發展,不斷增強我們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全力辦好自己的事,鍥而不捨實現我們的既定目標。
全面理解豐富內涵
過去的一年,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戰略高度,觀大勢、謀全局,在不同場合提出和闡釋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全黨的認識不斷豐富、不斷深化,也成為貫穿十九屆五中全會關於規劃建議的邏輯主線和核心要義。這次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對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的思想內涵、相互關係和時代價值作出了最全面、最系統、最體系化的理論闡釋,是在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現代化重要時點上,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寶庫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
要從更寬廣的時空視野上認識新發展階段。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眼光作出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發展階段的重大戰略判斷,明確指出,「新發展階段是我國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新發展階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的一個階段,同時是其中經過幾十年積累、站到了新的起點上的一個階段。」新發展階段也是未來30年我們完成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目標歷史宏願的新階段。這就預示著,在這樣一個階段,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我們仍然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和最大實際,繼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更加著力於發展,更加謙虛謹慎、艱苦奮鬥,更加積極有為、始終洋溢著全社會的蓬勃生機活力,通過階梯式遞進、不斷發展進步、日益接近質的飛躍的量的積累和發展變化,讓我國社會主義從初級階段向更高階段邁進,最後全面實現國家現代化。「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全黨全國人民必須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
要從更深厚的思想根基上理解新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黨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新發展理念被證明是科學的思想引導。在新發展階段,我們更要從政治視野、用政治眼光來理解新發展理念是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將其作為我們黨關於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來全面深刻把握。總書記指出的要從根本宗旨、從問題導向、從憂患意識三個方面把握新發展理念,清晰指明了要從思想根基上必須牢固樹立正確的發展觀、正確的現代化觀,根本解決好發展「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我們的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堅守住了這個「根」與「魂」,我們的人民立場才能始終堅定、價值導向始終不會偏離;我們的發展模式才會更加集約、更加高效、更求質量;發展道路上我們才能不懼任何風險挑戰,敢於鬥爭善於鬥爭,隨時能夠應對更加複雜困難,全面做強自己。
要從更高遠的發展目標上推進新發展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的一項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需要從全局高度準確把握和積極推進。」新發展格局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階段變化的主動選擇、是應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變化的戰略舉措,是發揮我國超大規模經濟體優勢的內在要求,是塑造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必然途徑。構建新發展格局也是要貫穿於新發展階段全過程,要按照「十四五」時期的主攻方向,著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提升國民經濟整體效能,以強大的國內經濟循環體系穩固國內基本盤,以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