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們:
今天,我們召開年終校長會,回顧今年工作,部署今年主要任務,在新故相接之際,順時而進,乘勢而上,開啟新征程。
一、今年。
今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系統精誠團結,書寫出×教育奮勇爭先、精彩燦爛的華章。
(一)過去一年,我們強化黨建引領,著力加強教育系統的政治建設。加強組織陣地建設。新成立×幼兒園黨支部和新社會第三齣聯合黨支部,順利完成×中學等×個直屬學校(單位)黨組織換屆和×個成校支部的重新組建。組織×位學校黨務負責人參加全國、×市中小學校書記培訓班學習,組織教育系統×個支部的黨務工作者開展黨務工作培訓。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疫情期間,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彰顯,共捐款×元,組織教育系統×多位黨員、×多名志願者支援鎮(街)參加全區性戰疫。開展清廉學校建設。組織開展我區第一批「清廉學校」示範點創建活動,認定第一批×個「清廉學校」示範點,×個清廉學校優秀案例。×小學被認定為「×市清廉學校培育示範點」「×市清廉文化示範點」,於潛二中被認定為×市清廉學校校園文化品牌優秀案例。用心用情做好服務。做深做實「走親連心三服務」,開展實地走訪調研,了解企業、基層、群眾中的困惑和難點,全年共解決企業生產問題×件,解決群眾困難×項,幫助基層解決×項問題。在區「服務企業大比拼」活動中獲二等獎。組織基層黨組織開展慰問困難黨員工作。區行政服務中心教育窗口設立黨員服務崗,在政務服務「頭雁風采」職工技能大比拼活動中,獲得「視頻宣傳+演講展示」團體一等獎,政務服務「最佳演講之星」一等獎。
(二)過去一年,我們堅持凝聚合力,全面打贏「抗疫」和「復學」兩場戰役。精準開展疫情防控。自主開發「校園疫情風險等級評估系統」,將全區中小學、幼兒園按風險等級實施分類管理,精準搭建「師生健康碼」監測體系,全面排摸師生健康狀況。重視民辦教育培訓機構疫情防控,專項制定疫情防控實施方案,加強日常檢查和督促,確保目標明確、措施到位、結果理想。穩步推進線上教學。積極響應「停課不停教、不停學」號召,依託釘釘平台,實現全區公辦中小學遠程線上教學。「一天打包,兩天送達」,通過教師志願者和郵政專遞,將×套教材全部送到居住在本區的中小學師生手中。全區義務教育段班級數×個(不含特殊教育學校),班級開課率×%,參與率超過×%。出台《×》《×》,努力提高教學效果。有序推進返校復學。全系統層面開展疫情防控演練×次,組建×個中小學復學檢查專項指導小組和×個校外培訓機構復工複課督查核驗組,進行開學檢查與駐點指導。集中採購市民卡讀卡器×台,提高學生「復學」的晨檢效率。
(三)過去一年,我們聚焦隊伍建設,教育人才湧現創歷史新高。人才新政收穫實效。今年教師招聘,部分崗位競爭比達到×:×,新上崗的×名教師中,有碩士研究生學歷×人、重點(師範)大學×人,共招引c類以上人才×人,其他優秀教育人才×人,人才素質明顯優化。分層構建「三大序列、四級梯隊」培養體系,與北師大、浙師大、杭師大開展合作項目,分別承接名校長、名師、名班主任培養工作。專業素養有效提升。組織開展中小學教師學科素養檢測、青年教師教學技能競賽等業務型競賽。組織短期精準師訓項目×餘項,開展×次線上主題教研活動。新增正高級教師×人,培育d類以上人才×人,獲省市級以上綜合榮譽教師×人,獲獎人數達歷史新高。教師專業發展培養工作創新開展,在今年×市工作考核中名列第四,再創佳績。人才成長載體創新。時代楷模×、全國著名特級教師×、信息學國際奧林匹克金牌教練×等名師工作室落戶×,攜手名校名師,打造教育高地。新增名師工作室×個,總計達到×個,實現名師工作室平台全區所有鎮街全輻射。
(四)過去一年,我們優化教育服務,教育基本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學校項目建設提速。×等×個教育項目建成投用,新增安裝空調教室×個,實現全區中小學、公辦幼兒園普通教室空調全覆蓋。新建新設的×成功創建標準化學校,使我區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比例達×%。教師待遇大幅提高。完善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單列設置教育發展質量獎,下發班主任專項考核獎×萬元,「三名」優秀教育人才獎勵×萬元。實現我區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護校安園機制升級擴面。成立由區長為組長,各分管副區長為副組長的校園安全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和由各副區長牽頭的學校安全教育、學校食品安全、學校交通安全、學校周邊治安、學校周邊文化、學校心理健康、家校溝通聯動×個專項行動工作組,形成「×+×」的校園安全責任體系和工作體系,共整改完成校園周邊安全隱患×處。全區護校安園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全覆蓋,智能訪客系統建設、安全專題教育覆蓋率達到×%。教育公平得以保障。順利推進今年義務教育招生改革,實施「公民同招」政策,嚴格落實公辦學校按學區招生,穩妥推進民辦學校電腦隨機派位招生,並積極穩妥推進×學區調整。完善困難學生資金補助機制,今年享受各類資助×人次,金額為×萬元。努力保障外來務工子女就學,今年義務教育階段就讀的隨遷子女共×人,其中公辦學校就讀比例達×%。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現城鄉互助共同體全覆蓋,成立新教育共同體×個,跨區域成長共同體×個,跨層級教育集團×個。「網際網路+義務教育」擴面提質,×新增×所支援學校,×所受援學校,鄉村學校受援率達×%。×被評為首批×省現代化學校。成功創建省一級幼兒園×所,省二級幼兒園×所,學前教育優質率從×%提升到×%,普惠率從×%提升到×%。今年高考一段上線×人,人數增加×人,本科上線率保持在×%以上,高考成績連年提升。中職畢業生初次就業率、文化課合格率、專業技能合格率均達到×%,參加×市中等職業學校師生職業能力大賽獲×金、×銀、×銅,創近年來最好成績。高質量完成省、市、區三級民生實事,建設老年學堂×所,全區公辦中小學幼兒園普通教室空調安裝全覆蓋,護校安園項目人大評議第二名。
(五)過去一年,我們注重素質教育,立德樹人全面發展教育理念得以彰顯。立德樹人,德育為先。制定「周恩來抗日演講紀念亭」等×條紅色歷史文化研學路線,建成省級中小學研學實踐基地×個,市級×個。與×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開展項目合作,成立「×少年思政學院」,設立×個試點學校,推進思政教育中小幼一體化建設。成功創建×市文明校園×所,「美麗學校」或「美麗學校」重點項目學校×所。職業教育中心躋身第三批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校,×小學西校區、×鎮中心幼兒園創成×省綠色學校,於潛中學獲「×省突出貢獻紅十字基層組織」榮譽稱號。身心並重,健康第一。全省高校新生體質健康測試,我區已連續今年優良率排名全省前×位,今年×市中小學生體能素質檢測,總平均分排名第×。×中心幼兒園、×小學東校區分別創成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全國足球特色幼兒園、全國青少年校園排球傳統特色學校。加強家長學校建設,完成中小學家長學校全覆蓋,創成今年度省中小學數字家長學校×所。推進生命健康教育,創建省級心理示範點學校×所,省級心理標準站學校×所。提質強校,積極推進。出台《×區初中提質強校實施方案》,確定×所試點學校,召開專題推進會議,組織專項調研,提質強校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實施,全區初中學校質量提升行動已經吹響號角。藝術教育,美潤心間。貫徹落實《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開齊開足基礎課程,選擇性開設拓展課程,開展校園藝術展演。組織參加×市第十二屆中小學生藝術節,獲得×。參加×省中小學生藝術節,獲得×。職教中心、實驗初中、×小學成功創建×市藝術特色學校。科技教育,創新賦能。積極引導學校確立多元發展辦學目標,打造精品科技課程和綜合實踐課程,探索線上微視頻的混合教育場景應用,豐富科技社團活動。×一中榮獲×省首批機器人教學示範學校,×入圍×市科技特色學校;×世界機器人大賽×一中學生獲一等獎×人,二等獎×人。
(六)過去一年,我們始終積極進取,「學在×」教育品牌日益打響。善作善成,多項經驗獲領導批示與媒體關注。外宣報道國家級媒體錄用×篇,省級錄用×篇,市級錄用×篇。《×》的經驗做法入選 「競跑者」,×省跑改辦進行專題報道。《×》入選×省教育廳《教育參閱》教育與改革政策專輯。《×》獲得×肯定批示。《區教育局創新引育模式助推全區人才高地建設》獲×肯定批示。
二、×教育面臨的現狀及問題。
近幾年,×教育總體呈欣欣向榮,向上生長的良好態勢,硬體設施大幅提質,人才結構逐漸優化,合作辦學助力增強,思政教育開拓創新,宣傳效應日益增強,教育氛圍不斷濃厚。但在教育迅猛發展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面臨的問題難題。
一是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從辦學層次上看,學前教育相對薄弱,民辦幼兒園占比偏高,優質資源覆蓋率還是偏低;初中教育社會呼聲較強,成為薄弱環節。從校際差異看,小規模學校和超大規模學校並存,城市擠、農村弱的現象比較嚴重。從區域看,我區西部和東部教育發展水平差異較大。
二是教師隊伍建設存在薄弱環節。一是學前教育事業發展速度與教師編制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二是新高考背景下,普高學科教師結構性缺編的問題日益明顯;三是師資水平的地域不均衡現象依然存在。
三是教育治理體系還不夠健全。校長的治理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對學校發展頂層設計的能力有待加強。一方面,學校反映自主權不夠;而另一方面,學校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實效並不突出。教育行政部門的治理能力也有待加強。例如營造校長、教師專注教學教研的教育生態還不夠,各種非教育因素干擾教育的現象一定程度還存在;又如深入基層調研、把握教育規律、突出理念引領等方面重視不夠,機關部分職能科室對教育教學的指導促進作用發揮不夠到位,保障教學的服務意識和業務能力還需加強。
要知道我們所取得的成績是教育系統一步一個腳印干出來的,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我們不僅要向外看到問題,更要學會時刻向內求索。機遇與挑戰並存,差距便是潛力。
客觀上的困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上的畫地為牢。現實中的差距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先進區域比我們更努力。大家都在發展,都在進步,相互之間,比的是發展增量和增速,學的是典型經驗和亮點,趕的是項目質量和速度,超的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在如此「比學趕超」的競爭態勢之下,要做到步履不停,綱舉目張。這個綱便是各位校長,大家作為教育發展的推動者和項目落地的執行者,首先就要在思想觀念、精神狀態和作風乾勁上緊起來,客觀的困難,我們所能改變得很少,然而做事的主觀能動性卻是我們可以掌握的。「不能勝寸心,安能勝蒼穹」,列舉幾種思想狀況和大家交流討論一下。一是墨守成規,思維固化。遇到問題不去主動學習研究,黃曆在手,行無新法,未能跳出×看×,交流學習的力度不夠。二是心浮氣躁,盲目作為。沒有規劃,沒有工作重點,沉不下心來思考問題想對策。不研究教育政策,不思索教育規律,隨便想了一下就盲目地去做。三是放大困難,畫地為牢。面對困難,求穩求安,一味放大,從而手足無措,沒有銳意改革的勇氣,小勝則滿,進取不足。
三、今年主要工作任務。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唯有奮勇爭先,才能開好局,起好步,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周年。根據「十四五」發展目標任務和基本思路,計劃開展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以建黨百年為契機,推進教育系統黨建工作。一是開展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活動。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也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年。以此為契機,推動黨建工作。通過多種形式和平台,開展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使廣大黨員、教職工、學生接受教育。二是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深化基層組織活動,持續開展每月一次支部主題黨日活動,提升中小學幼兒園黨建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水平。紮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三是深化清廉學校建設。完善教育系統廉政風險排查防控機制,層層簽訂責任狀,推進黨務政務校務公開。深化清廉文化進校園活動,爭創清廉文化「一校一品」。
(二)以人民需求為導向,夯實教育服務保障。一是優化硬體設施保障。力爭完成我局主導的濱湖幼兒園、錦南新城幼兒園等六個幼兒園項目、中傳媒附屬中旭小學新建、城南小學遷建等四個小學項目,按計劃節點如期推進職教中心建設。以最快的速度推動城區義務教育學校布局優化,啟動相應學校建設。二是強化校園安全保障。鞏固提高「護校安園」建設成果,護校安園工作機制繼續向幼兒園延伸,確保全區所有師生健康、校園穩定。嚴抓校園周邊安全隱患整治,對隱患排查中所暴露的問題實行閉環管理。有序推進「智安校園」建設,強化學校技防設施。完善項目施工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機制。三是嚴抓校園疫情防控。夯實校園管控措施,嚴格實行校園相對封閉管理。加強健康教育,培養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做好物資保障,配齊備足防疫物資。始終保持高度警醒,立足常態,慎終如始,警鐘長鳴,毫不鬆懈地科學精準做好學校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確保廣大師生員工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四是數字賦能教育服務。優化入學、入園、小升初三個政務服務平台建設。探索推進人事工作「一件事」平台管理。五是營造良好教育氛圍。在學區調整、學生餐費動態調整等教育決策方面形成「公眾參與、民意調研、風險評估」三位一體的決策程序,進一步在全社會形成理解、關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圍。深入推進×學後託管,注重社會效益,形成學校特色項目。繼續開展校外培訓機構「五星級單位」評選、辦學許可證年檢、雙隨機檢查等常規工作,並將隨機抽查、專項檢查、年度考核結果公示公開,動態更新教育培訓機構黑名單和白名單。著力落實×城市大腦「安心培訓」、資金監管、預付式消費三項重點工作,健全收退費機制,進一步夯實「嚴入門、嚴監督、嚴管理、嚴懲處」的「四嚴」機制,積極營造健康良好的校外培訓教育氛圍。
(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優化全面育人質量。一是五育並舉,全面發展。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少年思政學院」為載體,開展第一屆德育精品工程評比,評選出十大德育精品工程和若干優秀項目,推進德育特色課程建設。開展第十屆「陽光少年」評選活動。舉辦×區中小學生第七屆漢字、詩詞聽寫大賽。正常開展中小學生運動會和各類體育單項比賽。堅持開展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和藝術素養監測,進一步完善考核評價方法。繼續培育「基礎課程+拓展課程+展示活動」的校園藝術教育特色。拓寬校內外勞動實踐教育平台,認定一批區級勞動技能培養試點學校、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和研學旅行示範學校、示範基地,實現 「一基地一課程」。強化科技教育,加強對steam教育的研究,推進人工智慧進校園項目。二是家校協同,凝聚合力。繼續開展×市、省示範家長學校創建工作及「美好家教」進家庭活動。開展十大優秀「美好家教」調研課題評選活動。探索並推進中小學數字家長學校建設。三是身心並重,健康成長。落實學校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工作、學校aed布置點工作人員培訓,計劃累計完成學生普及培訓×人次。舉辦紅十字青少年夏令營活動。做好預防傳染病的宣傳教育、過程性監控、跟蹤以及規範報告工作。做好近視防控工作,定期組織全區中小學生進行視力檢測。開展×省健康促進學校創建,爭取健康促進學校全覆蓋。面向全區學生做好常態化心理健康篩查,及時予以心理援助。繼續開展教師心理c證培訓工作。要求新建學校按照省級標準建設、運行心理輔導站,鼓勵省示範點學校創建省心理一級站。
(四)以引育並重為路徑,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一是全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組織全系統開展教師職業行為準則和負面清單的學習活動,完善師德提升常態化機制及師德監督考核機制。繼續開展「美麗教師」評選活動,樹立教師良好形象,弘揚師德正能量。二是大力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對標×××,通過高校合作培訓項目、依託名師工作室做好「三名」隊伍梯隊化、體系化建設。完善新教師線上「十個一」課程與線下實踐跟崗相結合的課程體系。以初中語文教研組長培訓為試點,探索教研組長精準培訓體系。推進「思本課堂」建設。實施「×科研講堂」項目工程,做好片區科研孵化活動、教科室主任研習活動。建立×區教育教學資源平台,整合優質課程資源,發展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利用「易多分」數據評價平台改進教學。三是加強教育交流合作。充分發揮時代楷模×等名師工作室作用,依託名師名校長的教育理念持續促進我區專家型教育管理和教學研究隊伍的成長與壯大。加大新名校集團化辦學力度,拓展緊密型合作辦學,助推教育融杭。加強與××縣的教育對口幫扶協作關係,精準服務受援地區需求,深入開展教育幫扶。
(五)以提升質量為目標,推進各學段持續發展。一是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完善學前教育專項經費獎補政策,構建學前教育課程質量監管體系,推進學前教育園本化課程方案實施。二是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科學評估農村小班化教育提升質效,紮實推進初中提質強校工作,促進學校內涵提升。依託合作辦學、集團化辦學、城鄉教育共同體建設和「網際網路+義務教育」工程等,推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三是高中教育特色發展。推進普高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利用新名校集團化推進契機,積極推進與×優質高中開展緊密型合作辦學,明確辦學定位,突出辦學優勢,強化學科基地建設和學校特色品牌創建,推進普高教育高質量、多元特色發展。職高教育以省市中職質量提升項目為引領,要在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上邁出新步伐,要高度重視師生職業能力大賽,提高「雙師型」教師的比例,增強區域影響力和競爭力。同志們,新的一年已經到來,十四五已經開局,讓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只爭朝夕,讓×教育在我們的努力、奉獻和拼搏中變得更加美好!最後,我代表教育局黨委班子衷心祝願全系統師生員工以及家人在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上海教育現代化指標體系 上海市教育現代化意見[朗讀]
根據黨史學習教育方案的要求,今天我們舉辦學習「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歷史專題研討會,目的就是要深刻領會這段歷史所蘊涵的偉大意義,深刻領會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深刻領會中國共產黨帶領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功績,感悟其歷史的巨大影響力和推動力,進一步凝聚共識,激發力量,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夯實堅定的思想基礎。下面,本人結合學習情況,談談三個方面的體會。
一、高舉改革開放的偉大旗幟,在貫徹新發展理念中「學史明理」。
197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這是一次撥亂反正的會議,是一次扭轉乾坤的會議,是一次劃時代的會議,它是歷史的轉折點,它是「中國夢」的「覺醒鍾」,它是「復興號」的「航標燈」。這次會議衝破「左」的錯誤的嚴重束縛,徹底否定「兩個凡是」的方針,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果斷結束「以階級鬥爭為綱」,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從此,改革開放的宏偉大幕在中華大地上徐徐拉開。
改革開放,是一次偉大的決策,是一個偉大的覺醒。實踐證明,40多年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法寶,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是黨和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程當中寫下了彪炳史冊的偉大功績。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沿著改革開放之路,接力奮鬥,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偉大的奇蹟,實現了一個又一個偉大的飛躍,將「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提升到了一個新的起點、新的高度。
在開啟「十四五」新征程上,我們要高舉改革開放的偉大旗幟,用新發展理念科學引領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隨著「十三五」圓滿收官、「十四五」全面開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面臨的突出問題、瓶頸問題、短板問題日益凸顯,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持續釋放發展新動能、不斷開闢發展新空間尤為重要。要總結好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發揮好黨的創新理論,與時俱進,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導下,朝著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奮勇前進。
二、高擎改革開放的偉大火炬,在把握新發展階段中「學史增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我們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正是這個偉大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總書記用「四個偉大」高度概括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歷史意義。的確,經歷實踐的檢驗,這「四個偉大」歷久彌珍、歷久彌新!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中國人民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順應時代潮流和人民願望、勇敢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決心和信心。
在新發展階段,我們要高擎改革開放的偉大火炬,堅定「四個自信」,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用黨的創新理論引領各項事業的發展。新發展階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之一,也是新起點上的一個階段。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前所未有,但機遇大於挑戰。面對新階段的新挑戰,我們要踐行「兩個維護」,站穩政治立場,以此次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堅定跟黨走的信心,提升政治判斷力,增強政治領悟力,提高政治執行力,自覺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實人」、「忠誠人」。在學習中把牢政治方向,在實踐中錘鍊政治品格,在奮鬥中堅定政治自信,以實際行動踐行對黨忠誠。
三、高揚改革開放的偉大精神,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學史力行」。
改革開放40年,締造了實事求是的偉大真理,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偉大奇蹟,鑄就了改革開放的偉大精神,豐富了民族精神內涵。改革開放精神成為當代中國人民最鮮明的精神標識,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精神偉力。學習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歷史,就是要弘揚改革開放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和黨中央、省委、市委的決策部署上來,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勇於開拓、革故鼎新、迎難而上、砥礪前行。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是一部當代史,我們都是親歷者、參與者和見證者。隨著改革開放步伐不斷加快,改革開放史的意義將不斷彰顯。我們要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強信心和勇氣,強化擔當和作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理念,將實際行動落實到「我為群眾辦實事」當中。以人民利益為重、以人民期盼為念,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終站穩群眾立場,將群眾的需求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真正將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偉大的改革開放精神,是我們奮力前行的精神動力,也是我們開啟新征程的精神滋養。弘揚改革開放的偉大精神,就是要在新時代爭當開路先鋒,敢闖敢試,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就是要在新時代發揮示範引領、攻堅克難的作用,闖關奪隘,劈波斬浪。我們要發揚光大改革開放精神,堅持改革開放精神指引,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負重託,奮進新征程,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一、高舉改革開放的偉大旗幟,在貫徹新發展理念中「學史明理」。
197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這是一次撥亂反正的會議,是一次扭轉乾坤的會議,是一次劃時代的會議,它是歷史的轉折點,它是「中國夢」的「覺醒鍾」,它是「復興號」的「航標燈」。這次會議衝破「左」的錯誤的嚴重束縛,徹底否定「兩個凡是」的方針,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果斷結束「以階級鬥爭為綱」,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從此,改革開放的宏偉大幕在中華大地上徐徐拉開。
改革開放,是一次偉大的決策,是一個偉大的覺醒。實踐證明,40多年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法寶,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是黨和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程當中寫下了彪炳史冊的偉大功績。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沿著改革開放之路,接力奮鬥,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偉大的奇蹟,實現了一個又一個偉大的飛躍,將「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提升到了一個新的起點、新的高度。
在開啟「十四五」新征程上,我們要高舉改革開放的偉大旗幟,用新發展理念科學引領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隨著「十三五」圓滿收官、「十四五」全面開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面臨的突出問題、瓶頸問題、短板問題日益凸顯,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持續釋放發展新動能、不斷開闢發展新空間尤為重要。要總結好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發揮好黨的創新理論,與時俱進,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導下,朝著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奮勇前進。
二、高擎改革開放的偉大火炬,在把握新發展階段中「學史增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我們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正是這個偉大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總書記用「四個偉大」高度概括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歷史意義。的確,經歷實踐的檢驗,這「四個偉大」歷久彌珍、歷久彌新!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中國人民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順應時代潮流和人民願望、勇敢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決心和信心。
在新發展階段,我們要高擎改革開放的偉大火炬,堅定「四個自信」,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用黨的創新理論引領各項事業的發展。新發展階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之一,也是新起點上的一個階段。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前所未有,但機遇大於挑戰。面對新階段的新挑戰,我們要踐行「兩個維護」,站穩政治立場,以此次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堅定跟黨走的信心,提升政治判斷力,增強政治領悟力,提高政治執行力,自覺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實人」、「忠誠人」。在學習中把牢政治方向,在實踐中錘鍊政治品格,在奮鬥中堅定政治自信,以實際行動踐行對黨忠誠。
三、高揚改革開放的偉大精神,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學史力行」。
改革開放40年,締造了實事求是的偉大真理,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偉大奇蹟,鑄就了改革開放的偉大精神,豐富了民族精神內涵。改革開放精神成為當代中國人民最鮮明的精神標識,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精神偉力。學習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歷史,就是要弘揚改革開放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和黨中央、省委、市委的決策部署上來,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勇於開拓、革故鼎新、迎難而上、砥礪前行。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是一部當代史,我們都是親歷者、參與者和見證者。隨著改革開放步伐不斷加快,改革開放史的意義將不斷彰顯。我們要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強信心和勇氣,強化擔當和作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理念,將實際行動落實到「我為群眾辦實事」當中。以人民利益為重、以人民期盼為念,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終站穩群眾立場,將群眾的需求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真正將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偉大的改革開放精神,是我們奮力前行的精神動力,也是我們開啟新征程的精神滋養。弘揚改革開放的偉大精神,就是要在新時代爭當開路先鋒,敢闖敢試,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就是要在新時代發揮示範引領、攻堅克難的作用,闖關奪隘,劈波斬浪。我們要發揚光大改革開放精神,堅持改革開放精神指引,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負重託,奮進新征程,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上海市教育大會今天(3月22日)舉行。市委書記李強在會上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大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堅決破除制約教育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推進上海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奮力譜寫上海教育改革發展新篇章。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出席會議並講話。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主持會議。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殷一璀、市政協主席董雲虎出席。市委副書記尹弘作總結講話。
李強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優先發展教育,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教育事業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為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市上下要學深悟透,切實增強貫徹落實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李強在總結近年來上海教育事業發展成績後指出,一流城市孕育一流教育,一流教育成就一流城市。教育是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承載著每一個家庭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信息技術的加速突破,正在不斷重塑教育形態。要面向全球、面向未來,主動識變、應變、求變,積極回應群眾關切,下大氣力促公平、提質量,發展智慧教育、智能學習,努力辦出與城市發展戰略定位相匹配、與人的全面發展需求相契合、與信息革命大趨勢相適應、與現代化教育制度體系相適應的一流教育。
李強指出,按照中央部署,制定出台的《上海教育現代化2035》《上海市面向今年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明確了上海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戰略布局和實施路徑。主要目標是:到今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到2035年實現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教育現代化,建成與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相匹配的一流教育。核心要求是:讓學前教育公益普惠、基礎教育優質均衡、高等教育特色一流、職業教育貫通融合、終身教育泛在可選,讓每一個學習者都能得到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都能享有人生出彩機會。
李強指出,必須牢牢把握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根本任務,全面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大力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努力把思政課越辦越好。德育要朝著大中小幼一體化努力,循序漸進、潛移默化,提升針對性、實效性、親和力、感染力,讓價值觀的「鹽」融入知識傳授的「湯」里。智育要更加注重激發好奇心、想像力,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鼓勵學生善於奇思妙想、進行創造性思維。體育要保質保量開展起來,開齊開足體育課程,引導學生把體育鍛鍊當作終身生活方式。美育要著眼於提升審美素養、培養藝術愛好,幫助學生形成一兩項藝術特長和愛好,在藝術薰陶中啟迪思想、溫潤心靈、陶冶人生。勞動教育要積極融入日常,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校內勞動、校外勞動和家務勞動,弘揚勞動精神,養成勞動習慣。上海青少年學生要厚植紅色基因、拓展全球視野、培養創新思維,努力成為能肩負起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李強指出,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性工作來抓,推動形成優秀人才爭相從教、教師人人盡展其才、好教師不斷湧現的良好局面。要持續抓好師德師風建設,突出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突出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師德養成。要持續提升教師能力素質,加強教師教育體系建設,健全教師專業發展制度體系,引導教師站在知識發展前沿,不斷充實、拓展、提高自己。要持續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讓廣大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舒心從教、靜心從教。
李強指出,創新是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動力,要努力當好全國教育改革的探路者,圍繞激發人的潛能,讓每一位學習者都能學有所教、學有所成、學有所用,加快建成伴隨每個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個人的教育、適合每個人的教育、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要扭住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深化改革,健全立德樹人的落實機制,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紮實深化高考綜合改革,穩步推進中考綜合改革。持續規範義務教育階段辦學秩序,推動校外培訓機構回歸育人本源。要聚焦辦學體制和教育管理深化改革,深化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積極鼓勵社會力量依法興辦教育,不斷提高各級各類學校辦學質量。要瞄準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深化改革,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努力辦出特色,推出標誌性原創成果。推進高校成果轉化,做大做強大學園,放大知識溢出效應。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養高素質產業生力軍。要圍繞擴大教育開放深化改革,加強國際教育資源的本土融合創新,推動上海教育經驗更好走向世界。
李強強調,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要始終堅持黨管辦學方向、管改革發展、管幹部、管人才,使教育領域成為黨領導的堅強陣地。各級領導推進教育現代化的能力要進一步強起來,把教育事業擺在優先發展地位,健全教育領導體制,抓好重大任務落地。教育系統黨的建設要進一步強起來,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全社會育人合力要進一步強起來,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齊心協力、相向而行,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教育的濃厚氛圍。
陳寶生指出,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上海市委、市政府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大力推進教育綜合改革,推動教育事業取得新發展新成就。教育部將在政策指導、綜合改革、經費支持、經驗推廣等方面進一步拿出舉措,支持上海教育改革發展。
陳寶生希望上海在五個方面繼續當好教育改革發展的排頭兵和先行者。一是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做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資金投入優先保障投入、公共資源配置優先滿足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為建成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相匹配的一流教育提供堅實保障。二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三是加強隊伍建設,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進一步振興教師教育,提高教師專業素質能力,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四是推進教育改革創新,聚焦中央關心、社會關注、百姓關切的教育問題,大膽探索、繼續創新,優化職業教育布局結構,全面推進「雙一流」建設,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五是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教育工作各方面各環節。
應勇就貫徹落實會議精神指出,要按照中央精神和會議部署要求,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位置,緊扣人民群眾對更好教育的需要,緊扣國家戰略和上海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深入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全面提高各級各類教育質量,奮力開創新時代上海教育工作新局面。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出席會議並講話。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主持會議。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殷一璀、市政協主席董雲虎出席。市委副書記尹弘作總結講話。
李強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優先發展教育,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教育事業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為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市上下要學深悟透,切實增強貫徹落實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李強在總結近年來上海教育事業發展成績後指出,一流城市孕育一流教育,一流教育成就一流城市。教育是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承載著每一個家庭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信息技術的加速突破,正在不斷重塑教育形態。要面向全球、面向未來,主動識變、應變、求變,積極回應群眾關切,下大氣力促公平、提質量,發展智慧教育、智能學習,努力辦出與城市發展戰略定位相匹配、與人的全面發展需求相契合、與信息革命大趨勢相適應、與現代化教育制度體系相適應的一流教育。
李強指出,按照中央部署,制定出台的《上海教育現代化2035》《上海市面向今年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明確了上海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戰略布局和實施路徑。主要目標是:到今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到2035年實現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教育現代化,建成與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相匹配的一流教育。核心要求是:讓學前教育公益普惠、基礎教育優質均衡、高等教育特色一流、職業教育貫通融合、終身教育泛在可選,讓每一個學習者都能得到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都能享有人生出彩機會。
李強指出,必須牢牢把握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根本任務,全面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大力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努力把思政課越辦越好。德育要朝著大中小幼一體化努力,循序漸進、潛移默化,提升針對性、實效性、親和力、感染力,讓價值觀的「鹽」融入知識傳授的「湯」里。智育要更加注重激發好奇心、想像力,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鼓勵學生善於奇思妙想、進行創造性思維。體育要保質保量開展起來,開齊開足體育課程,引導學生把體育鍛鍊當作終身生活方式。美育要著眼於提升審美素養、培養藝術愛好,幫助學生形成一兩項藝術特長和愛好,在藝術薰陶中啟迪思想、溫潤心靈、陶冶人生。勞動教育要積極融入日常,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校內勞動、校外勞動和家務勞動,弘揚勞動精神,養成勞動習慣。上海青少年學生要厚植紅色基因、拓展全球視野、培養創新思維,努力成為能肩負起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李強指出,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性工作來抓,推動形成優秀人才爭相從教、教師人人盡展其才、好教師不斷湧現的良好局面。要持續抓好師德師風建設,突出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突出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師德養成。要持續提升教師能力素質,加強教師教育體系建設,健全教師專業發展制度體系,引導教師站在知識發展前沿,不斷充實、拓展、提高自己。要持續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讓廣大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舒心從教、靜心從教。
李強指出,創新是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動力,要努力當好全國教育改革的探路者,圍繞激發人的潛能,讓每一位學習者都能學有所教、學有所成、學有所用,加快建成伴隨每個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個人的教育、適合每個人的教育、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要扭住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深化改革,健全立德樹人的落實機制,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紮實深化高考綜合改革,穩步推進中考綜合改革。持續規範義務教育階段辦學秩序,推動校外培訓機構回歸育人本源。要聚焦辦學體制和教育管理深化改革,深化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積極鼓勵社會力量依法興辦教育,不斷提高各級各類學校辦學質量。要瞄準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深化改革,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努力辦出特色,推出標誌性原創成果。推進高校成果轉化,做大做強大學園,放大知識溢出效應。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養高素質產業生力軍。要圍繞擴大教育開放深化改革,加強國際教育資源的本土融合創新,推動上海教育經驗更好走向世界。
李強強調,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要始終堅持黨管辦學方向、管改革發展、管幹部、管人才,使教育領域成為黨領導的堅強陣地。各級領導推進教育現代化的能力要進一步強起來,把教育事業擺在優先發展地位,健全教育領導體制,抓好重大任務落地。教育系統黨的建設要進一步強起來,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全社會育人合力要進一步強起來,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齊心協力、相向而行,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教育的濃厚氛圍。
陳寶生指出,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上海市委、市政府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大力推進教育綜合改革,推動教育事業取得新發展新成就。教育部將在政策指導、綜合改革、經費支持、經驗推廣等方面進一步拿出舉措,支持上海教育改革發展。
陳寶生希望上海在五個方面繼續當好教育改革發展的排頭兵和先行者。一是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做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資金投入優先保障投入、公共資源配置優先滿足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為建成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相匹配的一流教育提供堅實保障。二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三是加強隊伍建設,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進一步振興教師教育,提高教師專業素質能力,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四是推進教育改革創新,聚焦中央關心、社會關注、百姓關切的教育問題,大膽探索、繼續創新,優化職業教育布局結構,全面推進「雙一流」建設,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五是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教育工作各方面各環節。
應勇就貫徹落實會議精神指出,要按照中央精神和會議部署要求,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位置,緊扣人民群眾對更好教育的需要,緊扣國家戰略和上海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深入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全面提高各級各類教育質量,奮力開創新時代上海教育工作新局面。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文件。
滬教委辦〔2009〕20號。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於轉發《上海市2010年。
教育現代化指標體系及說明》的通知。
各區縣教育局、浦東新區社會發展局:
受市教衛黨委、市教委委託,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自2006年4月以來,經過深入調研、廣泛徵求意見和不斷進行調整修改,起草完成了《上海市2010年教育現代化指標體系及說明》。
為發揮該指標體系的引導、監控和評價作用,現將《上海市2010年教育現代化指標體系及說明》轉發給你們,供各區縣在推進本區域的教育現代化建設中參照。
附件:上海市2010年教育現代化指標體系及說明。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二○○九年三月三十日。
主題詞:教育現代化指標轉發通知上海市教育委員會辦公室。
2009年4月2日印發。
(共印26份)。
附件:
上海市2010年教育現代化指標體系及說明。
一、上海市教育現代化指標體系(一)市級指標體系。
(二)區縣級指標體系。
1.基本指標部分。
2.特色指標部分。
2.特色指標部分。
二、上海教育現代化核心指標根據指標的敏感性和重要性以及國際通用性,分別確定了10項市級核心指標和10項區縣級核心指標,這些指標及其數值將是檢測上海及區縣教育現代化程度的重要依據。
(一)市級核心指標(見市級指標體系的粗體部分)。
1.中小學校合理布局程度。
2.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比例。
3.中小學校園網連通率。
4.高校境外學生占在校生的比例。
5.社區教育三級網絡基本形成。
6.義務教育完成率。
7.每十萬人口在校大學生數。
8.高校科技論文被國內外引用數。
9.學生學業水平。
10.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度。
(二)區縣核心指標(見區縣級指標體系的粗體部分)。
1.區縣內學校合理布局程度。
2.財政性教育經費占政府財政支出比例。
3.校舍建設達標學校的比例。
4.學前與義務教育階段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
5.中小學校園網連通率。
6.社區教育網絡基本形成。
7.義務教育完成率。
8.學生學業水平。
9.學生身心健康水平。
10.社會各界對學校教育的滿意度。
三、關於指標權重和評測方法的說明
本指標體系對一級指標賦予了權重(總權重100分),一級指標下二級指標權重的賦值可根據各區縣的情況確定,但權重賦值時要突出核心指標的權重。指標標準實現程度的評測,採用剛性指標和等級判據評估方法。剛性指標採用統計數據加以評測;軟性指標採用等級化描述加以評測(如:很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很不滿意)。
四、上海教育現代化市級指標體系的說明
指標(一)教育布局、結構的合理程度。
該指標主要反映上海教育與現有及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適應程度,也從宏觀層面反映全市教育事業規劃的科學、合理程度。教育的布局與結構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起點與背景,合理的教育布局與結構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前提與保障。教育布局合理主要是指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分布應能滿足一定居住區域內適齡青少年就近入學的需求;結構合理一是指高校的學科專業布局結構能滿足本市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二是指高普職成以及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等各級各類教育的協調發展。該指標主要包括中小學校合理布局程度、高校學科專業布局結構合理程度及各級各類教育的協調發展等內容。
1.中小學校合理布局程度。
該指標主要反映上海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滿足居民子女就近入學需求的程度。按照公共服務設施的設置規定,每五千人住宅小區建設9個班級幼兒園一所;按照《上海市工程建設規範普通中小學校建設標準》,每2.5萬人口住宅小區建30班規模小學一所;每2.5萬人口住宅小區建24班規模初中一所;每5萬人口住宅小區建24班規模高中一所。
2.高校學科專業布局結構合理程度。
該指標主要反映本市高等學校學科層次和布局結構與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契合程度。在未來幾年中,上海要通過積極推進高校學科專業布局和結構的優化與調整,引導高校圍繞自身定位和發展目標做好學科專業建設工作,深化學校內涵建設;通過進一步對全市高校重點學科規劃、建設的宏觀調控,構建並完善國家、市、學校三級重點學科建設體系,以一流學科建設帶動一流大學發展,形成全市高校學科錯位競爭、協調發展的局面。
3.各級各類教育的協調發展。
該指標主要反映高普職成以及公辦與民辦教育之間比例的合理程度。各級各類教育的協調發展是教育發展的整體性要求,包括合理規劃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以及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之間的比例、規模,完善國民教育與終身教育兩大教育體系的結構建設,建立兩大教育體系相互貫通的立交橋,形成服務於全市各個年齡階段市民教育和學習活動的平台。
合理配置普職學生比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重要內容。上海目前把這一比例定為6:4,並將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變化而加以調整。
本市民辦教育在促進其內涵發展的前提下,與公辦教育的發展要有一個合理的比例,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公辦與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的格局。到2010年,學前教育應注重規模發展與存量調整相結合,允許和鼓勵對存量部分進行多種形式的改造,使得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比例達到30%左右;義務教育階段以政府辦學為主,引導民辦小學和民辦初中辦出精品、辦出特色,民辦小學和初中在校生比例在10%左右;鼓勵社會資金投入參與舉辦有特色、可選擇的民辦高中,民辦高中在校生比例在15%左右;鼓勵民辦高校注重內涵發展,支持有條件的民辦高校做大做強,使民辦高等校在校生比例達到20%;創建規範有序的民辦非學歷教育市場,社會力量辦學機構承擔的在職人員培訓率達到一個全新水平。
終身教育體系要建立社區教育、職業培訓、繼續教育、農村教育、老年教育的服務平台,促進各類學習型組織的廣泛建立,初步形成「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學習型社會框架。
指標(二)政府對教育的投入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政府對公共教育事業發展所需資金的保障情況,以衡量政府對發展教育事業的努力程度與支持力度,具體包括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比例1、市級財政統籌和轉移支付的水平等。
4.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比例。
該指標反映政府對發展教育事業的努力程度。2005年上海市全口徑(含中央政府支出)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為266.95億元(其中預算內教育經費為214.17億元),按照上海市財政局的統計口徑,上海gdp如果扣除上繳中央財政後,財1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包括:各級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含教育事業費撥款、基建撥款、科研經費撥款、其他經費撥款),各級政府徵收用於教育的稅費(含城市教育費附加、農村教育事業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企業辦學校教育經費,校辦產業、勤工儉學和社會服務收入用於教育的經費。參見《中國教育年鑑2002》第109頁。
政性教育經費占gdp比重為5%。如果按照國家的統計口徑,上海全口徑財政性。
1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2003年為3.08%。到2010年上海全口徑財政性教育投入。
占gdp的比例宜定為4%。
5.市級財政統籌和轉移支付的水平。
該指標反映政府對教育經費的統籌力度。市級財政轉移支付主要用於支持區級教育財政經費相對緊缺的區(縣)和人口導入區教育事業發展。
指標(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程度。
該指標主要反映上海市各級政府保障適齡兒童、青少年受教育機會的公平程度。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程度指標包括校舍建設達標學校的比例、教師合理流動機制基本形成兩項內容。
6.校舍建設達標學校的比例。
該指標反映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硬體建設的達標與均衡程度。目前上海市中小學校建設有「1990」與「2004」兩套建設標準,後者要求明顯高於前者。要求上海中小學全部執行「2004」標準有困難,從實際出發,不同時期建造或改建的中小學可按不同標準衡量。到2010年,上海市現有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舍建設要100%達到「1990標準」,新建學校達到「2004標準」的比例不低於80%。
7.教師合理流動機制基本形成。
該指標主要反映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為中小學教師資源均衡配置所進行的制度建設和政策措施制定完善的情況。為了實現教師的合理流動,一方面制定各級各類教師工資等級標準序列,逐步使教師的收入水平均衡化;另一方面,在區縣範圍內要使一定比例的骨幹教師和校長能合理流動,並形成機制。
指標(四)教育信息化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教育系統對信息化社會的適應情況以及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在教育中的應用情況。教育信息化既表現為電腦和網絡等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設情況,更表現為教師和學生對教育信息資源的開發和使用情況。教育信息化指標具體包括:中小學校校園網連通率、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使用水平等。
8.中小學校園網連通率1市教委財務處:「上海市基礎教育經費投入情況(2000-2004)」,載《上海基礎教育事業發展課題研究報告》(2006年)。
該指標反映教師和學生在學校獲取信息的便捷程度。通過校園網存儲、採集、交流教育教學資源,便於學校進行教育教學管理,建設校園文化,加強學校與社會溝通。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上海市教委和各區縣政府十分重視信息技術硬體配置。到本世紀初,上海各區縣學校已基本實現「校校通」的目標。到2010年,上海市中小學校園網連通率要達到97%。
9.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使用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現代信息技術在提高教育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方面發揮的作用。目前,教育信息化程度還不高,主要表現為信息技術手段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學中應用仍不充分。衡量信息技術是否有效應用的標準是:第一,學校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育教學管理水平和效率;第二,學生能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來獲取、分析和處理信息,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第三,教師能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來豐富課程和教學資源、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率和教育教學的質量。
指標(五)教育國際化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上海教育國際交流的活躍程度與開放水平。具體包括高校境外學生占在校生的比例、教師到國外進修學習的比例等內容。
10.高校境外學生占在校生的比例。
高等學校中境外留學生的比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等教育對外開放的程度。有關數據顯示,高收入國家該項指標平均值為10.3%,中上等收入國家為4.2%。截止2005年,上海有24所普通高等學校接受境外留學生2.62萬人,占全市高校(不含成人高校)在校生數的5.45%,境外留學生比例位於全國大中城市前列。北京同年全市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境外留學生共2.63萬人,占當年全市普通高校在校生(不含成人高校)的3.75%。但與國際上一些大城市相比,上海仍有較大距離,2004年在倫敦各高校就學的外國留學生高達14.2%。隨著近年來上海高等教育對外合作與交流的步伐不斷加快,上海地方外國留學生獎學金制度的設立,預計到2010年接收境外留學生高校將達到30所以上,境外學生比例有可能達到8%左右。
11.教師到國外進修學習的比例。
該指標主要反映上海各級各類學校教師參與國際教育交流的程度。教師到國外進修學習是上海教育對外交流的一種重要形式,主要目的是為了開闊教師視。
野,學習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的職業能力,提升教師對世界各國文化的理解能力和包容水平。對高校教師來說,到國外進修學習,能了解相關專業領域的前沿知識,並與國外同行進行交流與合作,提升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的能力。在未來幾年,將通過逐步擴大教師到國外進修學習的比例,提升上海教育的國際化水平和開放水平。
指標(六)學習型城市建設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上海市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完善程度和發展水平。學習型城市建設是終身教育體系形成的重要標誌,主要包括社區教育三級網絡的基本形成,學校和社會公共文化、體育設施資源的共享水平,企業用於員工繼續教育和培訓的經費占員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等內容。
12.社區教育三級網絡基本形成。
該指標反映市民接受終身教育機會的充分程度。目前,上海市所有街道(鄉鎮)都已將社區學校建設納入社會事業發展規劃。約占全市總人口五分之一的市民經常參加各級各類的學習、培訓。學習已逐漸成為市民生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到2010年,上海市基本形成以社區學院為龍頭,街道鄉鎮社區學校為骨幹,社區內中小學校、居民小區辦學點、村民學校為基礎的社區教育三級網絡。初步形成含蓋文化教育、職業教育、職業培訓、老年教育等的終身教育體系。
13.學校和社會公共文化、體育設施資源的共享水平。
該指標反映社會教育資源的共享程度。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學校資源向社會適度開放,使學校成為構建學習型社會的載體,即要求學校在非教學時間向社會開放其體育場館、圖書館、教室、禮堂、計算機房等,供社區青少年、兒童和居民使用。上海市的各類學校機構要制定教育設施向社會開放的具體措施,使教育資源的開放經常化、制度化;第二,城市的公共文化和體育設施要供學校免費或優惠使用,為學校教育和學生髮展服務。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規定,上海的部分公共文化設施已對未成年人免費或優惠開放,但仍有相當部分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由於實行市場化運作,忽視了社會效益。因此,到2010年,力爭80%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包括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體育場館等)免費向學校開放。
14.企業用於員工繼續教育和培訓的經費占員工工資總額的比例。
該指標反映企業對職工繼續教育和培訓的重視和努力程度。《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發[2002年]16號)第19條規定,「各類企業要按照規定實施職業教育和職工培訓,承擔相應費用。一般企業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1.5%足額提取教育培訓經費,從業人員技術素質要求高、培訓任務重、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開支」。據有關抽樣(近900家各類企業的樣本量)調查顯示,2004年我國有59.7%的企業按國家規定提取了職工教育經費,其中提取比例高於工資總額1.5%的企業占20.6%。1上海曾經把這一比例定為3%,但大部分企業難以做到,本指標從實際出發,到2010年,將本市企業用於員工繼續教育和培訓的經費占員工工資總額的比例定為2%。
指標(七)教育發展水平。
該指標根據各級各類教育的普及程度,判斷教育資源轉化為人力資源的有效程度,也據此判斷各級各類教育滿足人民群眾需要的程度,教育發展水平也是一個地區勞動力素質的綜合反映。指標包括0-6歲嬰幼兒教育普及率、義務教育完成率、高中階段入學率、殘障兒童入學率、流動兒童在公辦學校就讀比例、每十萬人口在校大學生數、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高校科技論文被國內外引用數等內容。
15.0-6歲嬰幼兒教育普及率。
該指標主要反映上海0-3歲嬰幼兒家長接受科學育兒指導服務和3-6歲兒童接受學前教育的普及情況。按照2006年上海市制定的《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06-2008年)》,0-3歲嬰幼兒家長科學育兒指導每年不少於四次,建立和完善以社區為依託,以學前教育機構為中心,向家庭輻射的科學育兒指導服務體系。2006年以來,上海學前三年兒童入園率保持在95%以上,0-3歲兒童的家長或看護人接受早期教育的指導率達到90%。到2010年,上海0-3歲家長接受科學育兒指導服務率要達到95%,3-6歲幼兒入園率將達到98%以上。
16.義務教育完成率。
該指標反映上海適齡兒童完整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比例。2000-2005年,上海市小學和初中學齡兒童入學率始終保持在99%左右。鑒於義務教育中以入學率來檢驗已經沒有特別意義,故在此採用義務教育完成率指標。但是目前沒有相關1全國總工會宣教部:「關於企業職工教育經費提取和使用情況的」,https://www.cko.com.cn/web/articles/lo/61/20060808/61,2598,0.html
數據,可以參考的數據是初中畢業升入高中階段學校的升學率,2000年上海市為97.1%,2005年提高到99.7%。到2010年,上海義務教育完成率應穩定在99%以上。
17.高中階段入學率。
該指標主要反映高中階段教育的普及程度。中等已開發國家中學凈入學率平均值在74.6%,而已開發國家這一指標較高,一般都在95%以上,平均值為86.7%,基本普及了中等教育。2005年世界主要國家高中毛入學率分別為,美國88%,英國107%,日本102%,德國96%,俄羅斯100%,已開發國家平均99%。2005年上海市高中階段入學率達到99.7%。到2010年,上海高中階段教育凈入學率應穩定在99%左右。
18.殘障兒童入學率。
該指標主要反映適齡殘障兒童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入學情況。2007年4月,上海宣布:適齡兒童「一個不少」地全部接受義務教育。上海攻克的最後一個「堡壘」是讓804名重度殘障適齡兒童開始接受個別化教育1。到2010年,上海殘障兒童的入學率將超過99%。
19.流動兒童在公辦學校就讀比例。
該指標反映上海保障外來流動兒童接受義務教育權益的努力程度。根據國家義務教育法規定,流動人口子女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公辦學校就讀為主,依法保障其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據2008年統計,義務教育階段在滬就讀的外來流動兒童有40.1萬人,流動兒童在公辦學校就讀比例達到61.6%。到2010年,本市流動兒童在公辦學校和在以招收農民工子女為主的民辦小學義務教育免費就讀比例將提高到90%以上。
20.每十萬人口在校大學生數。
該指標反映居民的文化素質和高等教育規模。2006年,北京市每十萬人口中高等教育(包括普通本專科、成人專科和研究生)在校學生數為6897人,上海市該指標數為4206人2。到2010年,上海市高等教育在校生規模將達到約90萬人,常住人口將達到1900萬,屆時每十萬人口在校大學生數將達到4737人。據此,到2010年,上海每十萬人口在校大學生數應不低於4700人。
21.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
2資料來源:《中國教育報》2007年4月16日。資料來源:教育部發展規劃司《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簡況(2006)》。
該指標主要反映新進入勞動力市場就業人員的受教育程度。《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提出,到2010年我國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要達到11年以上。「十五」期末,上海市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達到13.5年,接近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根據上海「十一五」規劃,到2010年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將達到14.5年。
22.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
該指標主要反映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也反映高校人才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程度。初次就業率指畢業生在畢業離校前(畢業當年的9月1日)已落實就業單位人數佔畢業生總人數的比率。納入國家就業方案的就業形式有:畢業生通過學校與用人單位簽訂正式就業協議書,領取就業報到證,到用人單位就業;經公務員考試,回當地公安部門安排就業的公安類畢業生;畢業生自主創業,有工商部門提供的證明;畢業生考取研究生、雙學位或專科生考取本科生,有錄取通知書;畢業生出國留學及出國工作,有出國證明。
2007年上海市高校畢業生14.3萬人,截至2007年12月20日,高校2007屆畢業生總體就業率為97.25%,就業率與2006年同期相比略有提高。截至2007年9月1日,上海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88.78%,到2010年,上海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要力爭保持在85%左右。
23.高校科技論文被國內外引用數。
該指標反映上海高校科技創新的活力及學術水平,也體現了上海高校的科研競爭力。它主要通過高校科技論文在國內外雜誌上的引用數來反映。通常根據國際3大權威檢索系統,即科學引文索引(sci),工程文獻索引(ei)和國際科技會議論文索引(istp)為統計數。近年來3大檢索系統收錄的我國學者發表的論文數量在迅速增加。有關統計數據表明,2005年,在sci收錄論文數居前二十位高校中上海有兩所,其中上海交通大學2169篇居第3位,復旦大學1300篇居第7位。而ei收錄論文數最多的前二十位高等學校中上海占三所,包括上海交通大學2951篇居第2位,同濟大學910篇居第10位,復旦大學796篇居第18位。istp收錄論文數居前二十位高校中上海有兩所,上海交通大學1074篇居第3位,復旦大學399篇居第15位。但是,更可以說明論文質量的是該論文發表後被國內外同行引用的次數。論文的被引用次數越多,說明該論文的學術水平。
越高,含原始創新的成分越多。2005年,上海高校國際論文被引用的論文篇(次)為7273篇(被引用次數為20177次),居全國第2位。1。
指標(八)學生綜合素質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程度。學生綜合素質水平指標關注的是教育產出的質量,與教育發展水平指標主要關注數量有所不同。本指標主要包括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學生學業水平、學生身心健康水平等內容。
24.學生思想道德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學生在道德行為習慣、道德觀念與道德判斷能力方面的養成狀況,以及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服務活動的狀況。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在思想道德水平上有不同的要求。中小學生主要以行為規範的養成為主,如誠實守信、禮貌自律、孝敬父母、遵規守紀等;大學生則應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積極參與社團活動與社會公益服務活動。
25.學生學業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中小學生在接受一定年限的普通教育後,所獲得的數學與科學素養水平以及閱讀與人文素養水平。上海中小學生的學業水平可以通過中考和會考反映,也可以根據全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提供的監測結果進行比較。上海實施pisa後2,可與國際上實施同類項目的國家進行學生學業水平的比較。
26.學生身心健康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學生心理與體質健康狀況。根據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的界定,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範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的狀態」。根據近期制定的《2008年—2010年上海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上海將建立「學校心理諮詢師」職業准入制,以及專職心理教師的專業培訓和督導制度;在學生與心理教師人數配備比例上,每校至少保證1名。到2010年,在全市中小學內都建立起心理輔導室,使每個學生基本具備良好的個性、良好的處世能力、良好的人際關係。
在《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全國設計的總體達標率(即及格含及格以上的1引自:《2005年上海科技論文統計情況》,來源:上海科技網。網址:
pisa是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實施的「國際學生評價項目。
studentassessment,pisa)」,該項目對不同國家的15歲在校學生的閱讀能力、數學能力和科學能力進行評價並比較,每三年實施一次。
比率)為98%,但根據2005年全國數據統計分析報告,全國學生總體達標率為96.56%。2005年上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結果顯示,上海市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的主幹指標位於全國中下水平,與本市2000年的調研數據比較,呈現出明顯下滑的趨勢。這一情況已引起了上海市政府相關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採取了各種有效措施,預計到2010年,上海學生體質健康總體達標率應能達到國家設計的水平,即98%左右。
指標(九)社會滿意度。
該指標反映社會公眾對學校教育總體效果的接受程度。具體包括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度、家長對社會育人環境的滿意度等。
27.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度。
該指標主要反映機關、事業、企業等用人單位對學校培養人才質量的評價。
28.家長對社會育人環境的滿意度。
該指標主要反映學生家長對新聞出版、文化傳媒等營造有利於學生身心發展的社會環境的滿意程度。
五、上海教育現代化區縣級指標體系的說明
基本指標部分。
指標(一)教育布局、結構的合理程度。
該指標主要反映區縣教育與現有及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適應程度,也從宏觀層面反映區縣教育事業規劃的科學、合理程度。教育的布局與結構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起點與背景,合理的教育布局與結構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前提與保障。教育布局合理主要是指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分布應能滿足一定居住區域內適齡青少年就近入學的需求;結構合理對區縣來說主要是指職普成以及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等各級各類教育的協調發展。該指標主要包括區縣內學校合理布局程度、各級各類教育的協調發展等內容。
1.區縣內學校合理布局程度。
該指標主要反映區縣內各級各類教育滿足區域內居民子女接受優質、多樣教育需要的程度。按照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的相關規定,每五千人的住宅小區應建設9個班規模的幼兒園一所;按照《上海市工程建設規範普通中小學校建設標準》,每2.5萬人口住宅小區應建設30個班規模的小學一所,建24個班規模的初中一所;每5萬人口住宅小區建24班規模高中一所。不同的學段對學校的布局有不同的要求,從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階段來說,學校的布局主要應滿足居民子女就近入學的需求;而從高中階段來說,則應考慮能否基本保證區縣內的適齡青少年有機會進入優質高中學習。
2.各級各類教育的協調發展。
該指標主要反映區縣內普通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以及公辦與民辦教育之間比例的合理程度。其中普職比是國家和地方重點關注的內容。按照國家的規定,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的比例為5:5,上海目前把這一比例定為6:4,並將根據上海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變化不斷加以調整。
民辦教育是上海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民辦教育與公辦教育之間保持適當的比例,有助於形成公平、健康的競爭環境,形成多元辦學的格局,提升上海教育的整體質量。到2010年,學前教育應注重規模發展與存量調整相結合,允許和鼓勵存量部分進行多種形式的改造;義務教育階段以政府辦學為主,引導民辦小學和民辦初中辦出精品、辦出特色;鼓勵社會資金投入參與舉辦有特色、可選。
擇的民辦高中;創建規範有序的民辦非學歷教育市場,社會力量辦學機構承擔的在職人員培訓率達到一個全新水平。
終身教育體系要建立社區教育、職業培訓、繼續教育、農村教育、老年教育的服務平台,促進各類學習型組織的廣泛建立,初步形成「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學習型社會框架。
指標(二)政府對教育的投入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區縣政府對公共教育事業發展所需資金的保障,以衡量區縣政府對發展教育事業的努力程度和支持程度,具體包括教育投入達到法定「三個增長」的要求、財政性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比例。
3.教育投入達到法定「三個增長」的要求。
《義務教育法》規定,義務教育投入要保持「三個增長」:教育投入增長比例應當高於財政收入的增長,在校學生生均義務教育費用逐步增長,教職工工資和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因此,該指標主要反映區縣政府對教育的財政支持是否達到法定的要求。在未來的幾年內,上海政府在實現經濟又好又快增長的同時,應加大對教育的投入,確保「三個增長」落在實處。
4.財政性教育經費占政府財政支出比例。
該指標以教育財政支出在整個財政支出所占的比重來反映區縣政府對教育的實際支持力度。2003、2004、2005年上海財政性教育經費分別占當年上海財政支出的16.79%、16.21%、16.08%。到2010年,各區縣應努力把該指標的比值穩定在16%左右。
指標(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程度。
該指標主要反映區縣政府保障適齡兒童、青少年受教育機會的公平程度。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程度指標包括校舍建設達標學校的比例、區縣內教師合理流動機制基本形成兩項內容。
5.校舍建設達標學校的比例。
該指標反映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硬體建設的達標與均衡程度。目前上海市中小學校建設有「1990」與「2004」兩套建設標準,後者要求明顯高於前者。要求上海中小學全部執行「2004」標準有困難,從實際出發,不同時期建造或改建的中小學可按不同標準衡量。到2010年,上海市義務教育階段現有中小學校舍建設。
100%要達到「1990標準」,新建學校達到「2004標準」的比例不低於80%。
6.區縣內教師合理流動機制基本形成。
該指標主要反映區縣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為中小學教師資源均衡配置所進行的制度建設和政策措施完善的情況。為了實現教師的合理流動,一方面需要制定各級各類教師工資等級標準序列,逐步使教師的收入水平均衡化;另一方面,在區縣範圍內要使一定比例的骨幹教師和校長能合理流動,並形成機制。
指標(四)教育管理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區縣政府教育決策與管理的科學民主程度。教育管理包括宏觀的政府行政與管理,中觀的社會參與和中介服務,微觀的學校管理和經營。當前的重點在於建立服務型政府與現代學校制度,逐步建立管、辦、評分離的制度。該指標具體包括重大公共教育政策、措施的決策社會參與度,學校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水平。
7.重大公共教育政策、措施的決策社會參與度。
該指標主要反映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制訂重大公共教育政策過程中民主決策機制的完善程度。區縣在重大公共教育政策出台時,應嚴格遵循決策程序公開、民意徵集、提案評議、專家論證、決策效果評估、責任追究等制度。
8.學校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狀況。現代學校制度的重要特徵是學校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內部治理結構完善、辦學自主權落實、與社會互動良好等。學校辦學自主權的落實首先就是要落實校長負責制,同時建立與校長負責制相配套的校長問責制,真正落實學校法人地位;學校應建立校務委員會,就學校發展的重大問題和重要決策進行評議;學校還應建立學生家長委員會,充分發揮家長參與學校管理的積極性。
指標(五)師資隊伍建設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區縣教育現代化的人力資源狀況。學校能否貫徹素質教育理念,運用先進的模式來提升教學質量,創辦學校特色,都與師資隊伍的建設水平密切相關。該指標主要包括中小學生師比、學前與義務教育階段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高中階段專任教師研究生學歷所占比例、職業學校中「雙師」型教師的比例、中小學教師培訓進修時間等內容。
9.中小學生師比。
該指標反映教師與所教學生在數量上的合理配置情況。它既可以反映學生獲得的師資資源數,也可以反映教師的教學負擔情況。結合2002年《教育部關於貫徹的實施意見》(教人[2002]8號文)中「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按照素質教育和教學改革的要求降低標準班額」的精神,為滿足優質教育發展的需要,上海比較合理的生師比宜控制在高中13-15:1,初中11-14:1,小學15-18:1,幼兒園10-15:1。
10.學前與義務教育階段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
該指標主要反映學前與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從事相應層次教學工作的學歷合格程度。學歷達標是在一定時期內,對教師合格學歷水平的最低要求。按照國家對學前與中小學教師學歷的最基本要求,上海學前與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教師的學歷合格率已經達到100%,當前及今後要關注的是提升具有高一層次學歷教師的比例。根據《上海市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十一五」規劃綱要》,上海小學和初中新增教師學歷全部達到本科水平,幼兒園新增教師全部達到專科水平。到2010年,幼兒園教師中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提高到30%以上,專科及以上占比提高到90%以上;小學教師中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提高到40%以上,專科及以上占比提高到90%以上;初中教師中研究生學歷占比提高到3%以上,本科及以上占比提高到95%以上。
11.高中階段專任教師研究生學歷所占比例。
該指標主要反映高中階段專任教師具有高一層次學歷的狀況。美國高中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占49.7%(2003年),日本為11.1%(2004年),而上海只有。
3.5%(2005年),遠遠落後於已開發國家水平。因此,上海需要花大力氣提高高中階段專任教師的學歷水平,力爭到2010年,上海高中專任教師總數中研究生學歷所占比例達到6%以上。
12.職業學校中「雙師」型教師的比例。
該指標反映職業教育的師資質量狀況。「雙師」型教師,指既擁有教師資格證,同時又擁有行業技能等級證書的教師。到2010年,上海職業學校中「雙師型」教師占專業教師的比例要爭取達到30%左右。
13.中小學教師年培訓進修時間。
該指標主要反映中小學專任教師每年用於專業發展的時間。目前上海市要求中小學中級及以下職稱的教師五年內參加240課時培訓,高級職稱教師五年內完成540課時的培訓。將此要求按兩部分的教師人數折算成教師的年人均培訓進修時間,到2010年,上海中小學教師的每年平均培訓進修時間應達到60課時。
指標(六)教育信息化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教育系統對信息化社會的適應情況以及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在教育中的應用情況。教育信息化既表現為電腦和網絡等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設情況,更表現為教師和學生對教育信息資源的開發和使用情況。教育信息化指標具體包括中小學生機比、中小學校園網連通率、信息技術在中的使用水平等。
14.中小學生機比。
該指標反映學校教育信息化硬體建設水平。根據2003年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的調查結果,2002年美國公立學校的學生數與聯網計算機數之比是4.8。2003年英國小學的生機比達到8,中學的生機比小於6。2003年韓國小學、初中、高中的學生與計算機之比分別為8、6.1和5.9。2002年新加坡教育信息化一期規劃結束後,所有學校學生與計算機之比達到2:1。至2004年,上海市擁有計算機室的中小學校比例分別為98.4%和99.7%,中學計算機生機比達5.49:1,小學為7.65:1,超過了市政府確定的小學15:1、初中10:1、高中8:1的標準。根據目前信息化推進的趨勢,2010年上海市中小學生機比將達到5:1。
15.中小學校園網連通率。
該指標反映教師和學生在校獲取信息的便捷程度。通過校園網存儲、採集、交流教育教學資源,便於學校進行教育教學管理,建設校園文化,加強學校與社會溝通。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上海市教委和各區縣政府十分重視信息技術硬體配置。到本世紀初,上海各區縣學校已基本實現「校校通」的目標。到2010年,上海市中小學校園網連通率要達到97%。
16.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使用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現代信息技術在提高教育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方面發揮的作用。目前,教育信息化程度還不高,主要表現為信息技術手段在教育管理、。
教育教學中應用仍不充分。衡量信息技術是否有效應用的標準是:第一,學校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育教學管理水平和效率;第二,學生能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來獲取、分析和處理信息,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第三,教師能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來豐富課程和教學資源、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率和教育教學的質量。
指標(七)學習型城區建設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區縣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完善程度和終身教育的發展水平,主要包括社區教育網絡基本形成,學校和社會公共文化、體育設施資源的共享水平,公共圖書館藏書量等。
17.社區教育網絡基本形成。
該指標主要反映市民接受終身教育機會的充分程度。目前,上海市所有街道(鄉鎮)都已將社區學校建設納入社會事業發展規劃。約占全市總人口五分之一的市民經常參加各級各類的學習、培訓。學習已逐漸成為市民生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到2010年,基本形成以區縣社區學院為龍頭,街道鄉鎮社區學校為骨幹,社區內中小學校、居民小區辦學點、村民學校為基礎的社區教育網絡。初步形成含蓋文化教育、職業教育、職業培訓、老年教育等的終身教育體系。
18.學校和社會公共文化、體育設施資源的共享水平。
該指標反映社會教育資源的共享程度。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學校資源向社會適度開放,使學校成為構建學習型社會的載體,即要求學校在非教學時間向社會開放其體育場館、圖書館、教室、禮堂、計算機房等,供社區青少年、兒童和居民使用。上海市的各類學校機構要制定教育設施向社會開放的具體措施,使教育資源的開放經常化、制度化;第二,城市的公共文化和體育設施要供學校免費或優惠使用,為學校教育和學生髮展服務。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規定,上海的部分公共文化設施已對未成年人免費或優惠開放,但仍有相當部分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由於實行市場化運作,忽視了社會效益。因此,到2010年,力爭80%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包括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體育場館等)免費向學校開放。
19.公共圖書館藏書量。
該指標主要反映公共圖書館為市民服務的能力。截至2006年底,全國公共圖書館館藏圖書僅5億冊,人均擁有藏書量為0.39冊。在全國各省、直轄市中。
上海的人均擁有藏書量最多,為4.48冊;另外,2006年,全國公共圖書館人均購書經費為0.508元,最高的是上海,為7.905元。1據此,在2010年上海公共圖書館藏書量應達到人均4.8冊。
指標(八)教育發展水平。
該指標根據各級各類教育的普及程度,判斷教育資源轉化為人力資源的有效程度,也據此判斷各級各類教育滿足人民群眾需要的程度。指標包括0-6歲嬰幼兒教育普及率、義務教育完成率、高中階段入學率、殘障兒童入學率等內容。
20.0-6歲嬰幼兒教育普及率。
該指標主要反映上海0-3歲嬰幼兒家長接受科學育兒指導服務和3-6歲兒童接受學前教育的普及情況。按照2006年上海市制定的《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06-2008年)》,0-3歲嬰幼兒家長科學育兒指導每年不少於四次,建立和完善以社區為依託,以學前教育機構為中心,向家庭輻射的科學育兒指導服務體系。2006年以來,上海學前三年兒童入園率保持在95%以上,0-3歲兒童的家長或看護人接受早期教育的指導率達到90%。到2010年,上海0-3歲家長接受科學育兒指導服務率要達到95%,3-6歲幼兒入園率將達到98%以上。
21.義務教育完成率。
該指標反映上海適齡兒童完整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比例。2000-2005年,上海市小學和初中學齡兒童入學率始終保持在99%。鑒於義務教育中以入學率來檢驗已經沒有特別意義,故在此採用義務教育完成率指標。但是目前沒有相關數據,可以參考的數據是初中畢業升入高中階段學校的升學率,2000年上海市為97.1%,2005年提高到99.7%。到2010年,上海區縣義務教育完成率應保持在99%以上。
22.高中階段入學率。
該指標主要反映高中階段教育的普及程度。中等已開發國家中學凈入學率平均值在74.6%,而已開發國家這一指標較高,一般都在95%以上,平均值為86.7%,基本普及了中等教育。2005年世界主要國家高中毛入學率分別為,美國88%,英國107%,日本102%,德國96%,俄羅斯100%,已開發國家平均99%。2005年上海市高中階段入學率達到99.7%。到2010年,上海高中階段教育凈入學率應穩定1資料來源:新華網。https://news.xinhuanet.com/book/2007-05/19/content_6121333.htm
在99%左右。
23.殘障兒童入學率。
該指標主要反映適齡殘障兒童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入學情況。2007年4月,上海宣布:適齡兒童「一個不少」地全部接受義務教育。上海攻克的最後一個「堡壘」是讓804名重度殘障適齡兒童開始接受個別化教育。到2010年,上海殘障兒童的入學率將超過99%。
指標(九)學生綜合素質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程度。學生綜合素質水平指標關注的是教育產出的質量,與教育發展水平指標主要關注數量有所不同。本指標主要包括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學生學業水平、學生身心健康水平等內容。
24.學生思想道德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學生在道德行為習慣、道德觀念與道德判斷能力方面的養成狀況,以及參與社會公益服務活動的狀況。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在道德素養水平上有不同的要求。中小學生主要以行為規範的養成為主,如誠實守信、禮貌自律、孝敬父母、遵規守紀等。
25.學生學業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中小學生在接受一定年限的普通教育後,所獲得的數學與科學素養水平以及閱讀與人文素養水平。上海中小學生的學業水平可以通過中考和會考反映,也可以根據全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提供的監測結果進行比較。上海實施pisa後,可與國際上實施同類項目的國家進行學生學業水平的比較。
26.學生身心健康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學生心理與體質健康狀況。根據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的界定,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範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的狀態」。根據近期制定的《2008年—2010年上海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上海將建立「學校心理諮詢師」職業准入制,以及專職心理教師的專業培訓和督導制度;在學生與心理教師人數配備比例上,每校至少保證1名。到2010年,在全市中小學內都建立起心理輔導室,使每個學生基本具備良好的個性、良好的處世能力、良好的人際關係。
在《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全國設計的總體達標率(即及格含及格以上的。
比率)為98%,但根據2005年全國數據統計分析報告,全國學生總體達標率為96.56%。據公布的2005年上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結果顯示,上海市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的主幹指標位於全國中下水平,與本市2000年的調研數據比較,呈現出明顯下滑的趨勢。這一情況已引起了上海市政府相關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採取了各種有效措施,預計到2010年,上海學生體質健康總體達標率應能達到國家設計的水平,即98%左右。
指標(十)社會滿意度。
該指標反映社會公眾對學校教育總體效果的接受程度。該指標具體包括社會各界對學校教育的滿意度、家長對社會育人環境的滿意度等。
27.社會各界對學校教育的滿意度。
該指標主要反映社會各界對各級各類學校辦學質量的滿意程度。
28.家長對社會育人環境滿意度。
該指標主要反映學生家長對新聞出版、文化傳媒等營造有利於學生身心發展的社會環境的滿意程度。
特色指標部分。
1.流動兒童在公辦學校和在以招收農民工子女為主的民辦小學義務教育免費就讀比例。
該指標反映上海保障外來流動兒童接受義務教育權益的努力程度。根據國家義務教育法規定,流動人口子女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公辦學校就讀為主,依法保障其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據2008年統計,義務教育階段在滬就讀的外來流動兒童有40.1萬人,流動兒童在公辦學校就讀比例達到61.6%。到2010年,本市流動兒童在公辦學校和在以招收農民工子女為主的民辦小學義務教育免費就讀比例將提高到90%以上。
2.中小學境外學生占在校生的比例。
該指標主要反映基礎教育對外開放的程度。目前,上海面向外籍人士子女的教育設施發展較快,已經形成了從學前教育到高中階段教育的完整體系。2005年,上海中小學、幼兒園和各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接受外籍學生1.5萬名,港澳台學生約1萬名,占上海基礎教育階段在校生的1.5%左右。
3.國際學校和中外合作辦學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上海教育的開放度和國際化教育水平。截至2007年1月,教育部批准的國際學校上海有18所,在全國居於第二位,僅比北京的20所略少。到2010年,上海在國際學校設立和中外合作辦學方面要做到加強管理、保證質量、穩步推進。
4.中小學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水平。
該指標反映區縣教育科研水平。中小學教師參與科研的水平可以用各區縣教師每年市、區兩級教育科研項目立項數以及市區科研成果獲獎數來加以衡量。
滬教委辦〔2009〕20號。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於轉發《上海市2010年。
教育現代化指標體系及說明》的通知。
各區縣教育局、浦東新區社會發展局:
受市教衛黨委、市教委委託,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自2006年4月以來,經過深入調研、廣泛徵求意見和不斷進行調整修改,起草完成了《上海市2010年教育現代化指標體系及說明》。
為發揮該指標體系的引導、監控和評價作用,現將《上海市2010年教育現代化指標體系及說明》轉發給你們,供各區縣在推進本區域的教育現代化建設中參照。
附件:上海市2010年教育現代化指標體系及說明。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二○○九年三月三十日。
主題詞:教育現代化指標轉發通知上海市教育委員會辦公室。
2009年4月2日印發。
(共印26份)。
附件:
上海市2010年教育現代化指標體系及說明。
一、上海市教育現代化指標體系(一)市級指標體系。
(二)區縣級指標體系。
1.基本指標部分。
2.特色指標部分。
2.特色指標部分。
二、上海教育現代化核心指標根據指標的敏感性和重要性以及國際通用性,分別確定了10項市級核心指標和10項區縣級核心指標,這些指標及其數值將是檢測上海及區縣教育現代化程度的重要依據。
(一)市級核心指標(見市級指標體系的粗體部分)。
1.中小學校合理布局程度。
2.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比例。
3.中小學校園網連通率。
4.高校境外學生占在校生的比例。
5.社區教育三級網絡基本形成。
6.義務教育完成率。
7.每十萬人口在校大學生數。
8.高校科技論文被國內外引用數。
9.學生學業水平。
10.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度。
(二)區縣核心指標(見區縣級指標體系的粗體部分)。
1.區縣內學校合理布局程度。
2.財政性教育經費占政府財政支出比例。
3.校舍建設達標學校的比例。
4.學前與義務教育階段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
5.中小學校園網連通率。
6.社區教育網絡基本形成。
7.義務教育完成率。
8.學生學業水平。
9.學生身心健康水平。
10.社會各界對學校教育的滿意度。
三、關於指標權重和評測方法的說明
本指標體系對一級指標賦予了權重(總權重100分),一級指標下二級指標權重的賦值可根據各區縣的情況確定,但權重賦值時要突出核心指標的權重。指標標準實現程度的評測,採用剛性指標和等級判據評估方法。剛性指標採用統計數據加以評測;軟性指標採用等級化描述加以評測(如:很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很不滿意)。
四、上海教育現代化市級指標體系的說明
指標(一)教育布局、結構的合理程度。
該指標主要反映上海教育與現有及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適應程度,也從宏觀層面反映全市教育事業規劃的科學、合理程度。教育的布局與結構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起點與背景,合理的教育布局與結構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前提與保障。教育布局合理主要是指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分布應能滿足一定居住區域內適齡青少年就近入學的需求;結構合理一是指高校的學科專業布局結構能滿足本市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二是指高普職成以及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等各級各類教育的協調發展。該指標主要包括中小學校合理布局程度、高校學科專業布局結構合理程度及各級各類教育的協調發展等內容。
1.中小學校合理布局程度。
該指標主要反映上海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滿足居民子女就近入學需求的程度。按照公共服務設施的設置規定,每五千人住宅小區建設9個班級幼兒園一所;按照《上海市工程建設規範普通中小學校建設標準》,每2.5萬人口住宅小區建30班規模小學一所;每2.5萬人口住宅小區建24班規模初中一所;每5萬人口住宅小區建24班規模高中一所。
2.高校學科專業布局結構合理程度。
該指標主要反映本市高等學校學科層次和布局結構與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契合程度。在未來幾年中,上海要通過積極推進高校學科專業布局和結構的優化與調整,引導高校圍繞自身定位和發展目標做好學科專業建設工作,深化學校內涵建設;通過進一步對全市高校重點學科規劃、建設的宏觀調控,構建並完善國家、市、學校三級重點學科建設體系,以一流學科建設帶動一流大學發展,形成全市高校學科錯位競爭、協調發展的局面。
3.各級各類教育的協調發展。
該指標主要反映高普職成以及公辦與民辦教育之間比例的合理程度。各級各類教育的協調發展是教育發展的整體性要求,包括合理規劃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以及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之間的比例、規模,完善國民教育與終身教育兩大教育體系的結構建設,建立兩大教育體系相互貫通的立交橋,形成服務於全市各個年齡階段市民教育和學習活動的平台。
合理配置普職學生比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重要內容。上海目前把這一比例定為6:4,並將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變化而加以調整。
本市民辦教育在促進其內涵發展的前提下,與公辦教育的發展要有一個合理的比例,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公辦與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的格局。到2010年,學前教育應注重規模發展與存量調整相結合,允許和鼓勵對存量部分進行多種形式的改造,使得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比例達到30%左右;義務教育階段以政府辦學為主,引導民辦小學和民辦初中辦出精品、辦出特色,民辦小學和初中在校生比例在10%左右;鼓勵社會資金投入參與舉辦有特色、可選擇的民辦高中,民辦高中在校生比例在15%左右;鼓勵民辦高校注重內涵發展,支持有條件的民辦高校做大做強,使民辦高等校在校生比例達到20%;創建規範有序的民辦非學歷教育市場,社會力量辦學機構承擔的在職人員培訓率達到一個全新水平。
終身教育體系要建立社區教育、職業培訓、繼續教育、農村教育、老年教育的服務平台,促進各類學習型組織的廣泛建立,初步形成「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學習型社會框架。
指標(二)政府對教育的投入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政府對公共教育事業發展所需資金的保障情況,以衡量政府對發展教育事業的努力程度與支持力度,具體包括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比例1、市級財政統籌和轉移支付的水平等。
4.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比例。
該指標反映政府對發展教育事業的努力程度。2005年上海市全口徑(含中央政府支出)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為266.95億元(其中預算內教育經費為214.17億元),按照上海市財政局的統計口徑,上海gdp如果扣除上繳中央財政後,財1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包括:各級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含教育事業費撥款、基建撥款、科研經費撥款、其他經費撥款),各級政府徵收用於教育的稅費(含城市教育費附加、農村教育事業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企業辦學校教育經費,校辦產業、勤工儉學和社會服務收入用於教育的經費。參見《中國教育年鑑2002》第109頁。
政性教育經費占gdp比重為5%。如果按照國家的統計口徑,上海全口徑財政性。
1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2003年為3.08%。到2010年上海全口徑財政性教育投入。
占gdp的比例宜定為4%。
5.市級財政統籌和轉移支付的水平。
該指標反映政府對教育經費的統籌力度。市級財政轉移支付主要用於支持區級教育財政經費相對緊缺的區(縣)和人口導入區教育事業發展。
指標(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程度。
該指標主要反映上海市各級政府保障適齡兒童、青少年受教育機會的公平程度。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程度指標包括校舍建設達標學校的比例、教師合理流動機制基本形成兩項內容。
6.校舍建設達標學校的比例。
該指標反映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硬體建設的達標與均衡程度。目前上海市中小學校建設有「1990」與「2004」兩套建設標準,後者要求明顯高於前者。要求上海中小學全部執行「2004」標準有困難,從實際出發,不同時期建造或改建的中小學可按不同標準衡量。到2010年,上海市現有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舍建設要100%達到「1990標準」,新建學校達到「2004標準」的比例不低於80%。
7.教師合理流動機制基本形成。
該指標主要反映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為中小學教師資源均衡配置所進行的制度建設和政策措施制定完善的情況。為了實現教師的合理流動,一方面制定各級各類教師工資等級標準序列,逐步使教師的收入水平均衡化;另一方面,在區縣範圍內要使一定比例的骨幹教師和校長能合理流動,並形成機制。
指標(四)教育信息化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教育系統對信息化社會的適應情況以及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在教育中的應用情況。教育信息化既表現為電腦和網絡等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設情況,更表現為教師和學生對教育信息資源的開發和使用情況。教育信息化指標具體包括:中小學校校園網連通率、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使用水平等。
8.中小學校園網連通率1市教委財務處:「上海市基礎教育經費投入情況(2000-2004)」,載《上海基礎教育事業發展課題研究報告》(2006年)。
該指標反映教師和學生在學校獲取信息的便捷程度。通過校園網存儲、採集、交流教育教學資源,便於學校進行教育教學管理,建設校園文化,加強學校與社會溝通。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上海市教委和各區縣政府十分重視信息技術硬體配置。到本世紀初,上海各區縣學校已基本實現「校校通」的目標。到2010年,上海市中小學校園網連通率要達到97%。
9.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使用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現代信息技術在提高教育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方面發揮的作用。目前,教育信息化程度還不高,主要表現為信息技術手段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學中應用仍不充分。衡量信息技術是否有效應用的標準是:第一,學校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育教學管理水平和效率;第二,學生能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來獲取、分析和處理信息,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第三,教師能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來豐富課程和教學資源、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率和教育教學的質量。
指標(五)教育國際化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上海教育國際交流的活躍程度與開放水平。具體包括高校境外學生占在校生的比例、教師到國外進修學習的比例等內容。
10.高校境外學生占在校生的比例。
高等學校中境外留學生的比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等教育對外開放的程度。有關數據顯示,高收入國家該項指標平均值為10.3%,中上等收入國家為4.2%。截止2005年,上海有24所普通高等學校接受境外留學生2.62萬人,占全市高校(不含成人高校)在校生數的5.45%,境外留學生比例位於全國大中城市前列。北京同年全市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境外留學生共2.63萬人,占當年全市普通高校在校生(不含成人高校)的3.75%。但與國際上一些大城市相比,上海仍有較大距離,2004年在倫敦各高校就學的外國留學生高達14.2%。隨著近年來上海高等教育對外合作與交流的步伐不斷加快,上海地方外國留學生獎學金制度的設立,預計到2010年接收境外留學生高校將達到30所以上,境外學生比例有可能達到8%左右。
11.教師到國外進修學習的比例。
該指標主要反映上海各級各類學校教師參與國際教育交流的程度。教師到國外進修學習是上海教育對外交流的一種重要形式,主要目的是為了開闊教師視。
野,學習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的職業能力,提升教師對世界各國文化的理解能力和包容水平。對高校教師來說,到國外進修學習,能了解相關專業領域的前沿知識,並與國外同行進行交流與合作,提升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的能力。在未來幾年,將通過逐步擴大教師到國外進修學習的比例,提升上海教育的國際化水平和開放水平。
指標(六)學習型城市建設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上海市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完善程度和發展水平。學習型城市建設是終身教育體系形成的重要標誌,主要包括社區教育三級網絡的基本形成,學校和社會公共文化、體育設施資源的共享水平,企業用於員工繼續教育和培訓的經費占員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等內容。
12.社區教育三級網絡基本形成。
該指標反映市民接受終身教育機會的充分程度。目前,上海市所有街道(鄉鎮)都已將社區學校建設納入社會事業發展規劃。約占全市總人口五分之一的市民經常參加各級各類的學習、培訓。學習已逐漸成為市民生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到2010年,上海市基本形成以社區學院為龍頭,街道鄉鎮社區學校為骨幹,社區內中小學校、居民小區辦學點、村民學校為基礎的社區教育三級網絡。初步形成含蓋文化教育、職業教育、職業培訓、老年教育等的終身教育體系。
13.學校和社會公共文化、體育設施資源的共享水平。
該指標反映社會教育資源的共享程度。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學校資源向社會適度開放,使學校成為構建學習型社會的載體,即要求學校在非教學時間向社會開放其體育場館、圖書館、教室、禮堂、計算機房等,供社區青少年、兒童和居民使用。上海市的各類學校機構要制定教育設施向社會開放的具體措施,使教育資源的開放經常化、制度化;第二,城市的公共文化和體育設施要供學校免費或優惠使用,為學校教育和學生髮展服務。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規定,上海的部分公共文化設施已對未成年人免費或優惠開放,但仍有相當部分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由於實行市場化運作,忽視了社會效益。因此,到2010年,力爭80%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包括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體育場館等)免費向學校開放。
14.企業用於員工繼續教育和培訓的經費占員工工資總額的比例。
該指標反映企業對職工繼續教育和培訓的重視和努力程度。《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發[2002年]16號)第19條規定,「各類企業要按照規定實施職業教育和職工培訓,承擔相應費用。一般企業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1.5%足額提取教育培訓經費,從業人員技術素質要求高、培訓任務重、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開支」。據有關抽樣(近900家各類企業的樣本量)調查顯示,2004年我國有59.7%的企業按國家規定提取了職工教育經費,其中提取比例高於工資總額1.5%的企業占20.6%。1上海曾經把這一比例定為3%,但大部分企業難以做到,本指標從實際出發,到2010年,將本市企業用於員工繼續教育和培訓的經費占員工工資總額的比例定為2%。
指標(七)教育發展水平。
該指標根據各級各類教育的普及程度,判斷教育資源轉化為人力資源的有效程度,也據此判斷各級各類教育滿足人民群眾需要的程度,教育發展水平也是一個地區勞動力素質的綜合反映。指標包括0-6歲嬰幼兒教育普及率、義務教育完成率、高中階段入學率、殘障兒童入學率、流動兒童在公辦學校就讀比例、每十萬人口在校大學生數、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高校科技論文被國內外引用數等內容。
15.0-6歲嬰幼兒教育普及率。
該指標主要反映上海0-3歲嬰幼兒家長接受科學育兒指導服務和3-6歲兒童接受學前教育的普及情況。按照2006年上海市制定的《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06-2008年)》,0-3歲嬰幼兒家長科學育兒指導每年不少於四次,建立和完善以社區為依託,以學前教育機構為中心,向家庭輻射的科學育兒指導服務體系。2006年以來,上海學前三年兒童入園率保持在95%以上,0-3歲兒童的家長或看護人接受早期教育的指導率達到90%。到2010年,上海0-3歲家長接受科學育兒指導服務率要達到95%,3-6歲幼兒入園率將達到98%以上。
16.義務教育完成率。
該指標反映上海適齡兒童完整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比例。2000-2005年,上海市小學和初中學齡兒童入學率始終保持在99%左右。鑒於義務教育中以入學率來檢驗已經沒有特別意義,故在此採用義務教育完成率指標。但是目前沒有相關1全國總工會宣教部:「關於企業職工教育經費提取和使用情況的」,https://www.cko.com.cn/web/articles/lo/61/20060808/61,2598,0.html
數據,可以參考的數據是初中畢業升入高中階段學校的升學率,2000年上海市為97.1%,2005年提高到99.7%。到2010年,上海義務教育完成率應穩定在99%以上。
17.高中階段入學率。
該指標主要反映高中階段教育的普及程度。中等已開發國家中學凈入學率平均值在74.6%,而已開發國家這一指標較高,一般都在95%以上,平均值為86.7%,基本普及了中等教育。2005年世界主要國家高中毛入學率分別為,美國88%,英國107%,日本102%,德國96%,俄羅斯100%,已開發國家平均99%。2005年上海市高中階段入學率達到99.7%。到2010年,上海高中階段教育凈入學率應穩定在99%左右。
18.殘障兒童入學率。
該指標主要反映適齡殘障兒童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入學情況。2007年4月,上海宣布:適齡兒童「一個不少」地全部接受義務教育。上海攻克的最後一個「堡壘」是讓804名重度殘障適齡兒童開始接受個別化教育1。到2010年,上海殘障兒童的入學率將超過99%。
19.流動兒童在公辦學校就讀比例。
該指標反映上海保障外來流動兒童接受義務教育權益的努力程度。根據國家義務教育法規定,流動人口子女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公辦學校就讀為主,依法保障其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據2008年統計,義務教育階段在滬就讀的外來流動兒童有40.1萬人,流動兒童在公辦學校就讀比例達到61.6%。到2010年,本市流動兒童在公辦學校和在以招收農民工子女為主的民辦小學義務教育免費就讀比例將提高到90%以上。
20.每十萬人口在校大學生數。
該指標反映居民的文化素質和高等教育規模。2006年,北京市每十萬人口中高等教育(包括普通本專科、成人專科和研究生)在校學生數為6897人,上海市該指標數為4206人2。到2010年,上海市高等教育在校生規模將達到約90萬人,常住人口將達到1900萬,屆時每十萬人口在校大學生數將達到4737人。據此,到2010年,上海每十萬人口在校大學生數應不低於4700人。
21.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
2資料來源:《中國教育報》2007年4月16日。資料來源:教育部發展規劃司《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簡況(2006)》。
該指標主要反映新進入勞動力市場就業人員的受教育程度。《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提出,到2010年我國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要達到11年以上。「十五」期末,上海市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達到13.5年,接近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根據上海「十一五」規劃,到2010年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將達到14.5年。
22.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
該指標主要反映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也反映高校人才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程度。初次就業率指畢業生在畢業離校前(畢業當年的9月1日)已落實就業單位人數佔畢業生總人數的比率。納入國家就業方案的就業形式有:畢業生通過學校與用人單位簽訂正式就業協議書,領取就業報到證,到用人單位就業;經公務員考試,回當地公安部門安排就業的公安類畢業生;畢業生自主創業,有工商部門提供的證明;畢業生考取研究生、雙學位或專科生考取本科生,有錄取通知書;畢業生出國留學及出國工作,有出國證明。
2007年上海市高校畢業生14.3萬人,截至2007年12月20日,高校2007屆畢業生總體就業率為97.25%,就業率與2006年同期相比略有提高。截至2007年9月1日,上海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88.78%,到2010年,上海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要力爭保持在85%左右。
23.高校科技論文被國內外引用數。
該指標反映上海高校科技創新的活力及學術水平,也體現了上海高校的科研競爭力。它主要通過高校科技論文在國內外雜誌上的引用數來反映。通常根據國際3大權威檢索系統,即科學引文索引(sci),工程文獻索引(ei)和國際科技會議論文索引(istp)為統計數。近年來3大檢索系統收錄的我國學者發表的論文數量在迅速增加。有關統計數據表明,2005年,在sci收錄論文數居前二十位高校中上海有兩所,其中上海交通大學2169篇居第3位,復旦大學1300篇居第7位。而ei收錄論文數最多的前二十位高等學校中上海占三所,包括上海交通大學2951篇居第2位,同濟大學910篇居第10位,復旦大學796篇居第18位。istp收錄論文數居前二十位高校中上海有兩所,上海交通大學1074篇居第3位,復旦大學399篇居第15位。但是,更可以說明論文質量的是該論文發表後被國內外同行引用的次數。論文的被引用次數越多,說明該論文的學術水平。
越高,含原始創新的成分越多。2005年,上海高校國際論文被引用的論文篇(次)為7273篇(被引用次數為20177次),居全國第2位。1。
指標(八)學生綜合素質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程度。學生綜合素質水平指標關注的是教育產出的質量,與教育發展水平指標主要關注數量有所不同。本指標主要包括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學生學業水平、學生身心健康水平等內容。
24.學生思想道德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學生在道德行為習慣、道德觀念與道德判斷能力方面的養成狀況,以及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服務活動的狀況。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在思想道德水平上有不同的要求。中小學生主要以行為規範的養成為主,如誠實守信、禮貌自律、孝敬父母、遵規守紀等;大學生則應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積極參與社團活動與社會公益服務活動。
25.學生學業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中小學生在接受一定年限的普通教育後,所獲得的數學與科學素養水平以及閱讀與人文素養水平。上海中小學生的學業水平可以通過中考和會考反映,也可以根據全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提供的監測結果進行比較。上海實施pisa後2,可與國際上實施同類項目的國家進行學生學業水平的比較。
26.學生身心健康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學生心理與體質健康狀況。根據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的界定,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範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的狀態」。根據近期制定的《2008年—2010年上海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上海將建立「學校心理諮詢師」職業准入制,以及專職心理教師的專業培訓和督導制度;在學生與心理教師人數配備比例上,每校至少保證1名。到2010年,在全市中小學內都建立起心理輔導室,使每個學生基本具備良好的個性、良好的處世能力、良好的人際關係。
在《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全國設計的總體達標率(即及格含及格以上的1引自:《2005年上海科技論文統計情況》,來源:上海科技網。網址:
pisa是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實施的「國際學生評價項目。
studentassessment,pisa)」,該項目對不同國家的15歲在校學生的閱讀能力、數學能力和科學能力進行評價並比較,每三年實施一次。
比率)為98%,但根據2005年全國數據統計分析報告,全國學生總體達標率為96.56%。2005年上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結果顯示,上海市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的主幹指標位於全國中下水平,與本市2000年的調研數據比較,呈現出明顯下滑的趨勢。這一情況已引起了上海市政府相關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採取了各種有效措施,預計到2010年,上海學生體質健康總體達標率應能達到國家設計的水平,即98%左右。
指標(九)社會滿意度。
該指標反映社會公眾對學校教育總體效果的接受程度。具體包括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度、家長對社會育人環境的滿意度等。
27.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度。
該指標主要反映機關、事業、企業等用人單位對學校培養人才質量的評價。
28.家長對社會育人環境的滿意度。
該指標主要反映學生家長對新聞出版、文化傳媒等營造有利於學生身心發展的社會環境的滿意程度。
五、上海教育現代化區縣級指標體系的說明
基本指標部分。
指標(一)教育布局、結構的合理程度。
該指標主要反映區縣教育與現有及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適應程度,也從宏觀層面反映區縣教育事業規劃的科學、合理程度。教育的布局與結構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起點與背景,合理的教育布局與結構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前提與保障。教育布局合理主要是指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分布應能滿足一定居住區域內適齡青少年就近入學的需求;結構合理對區縣來說主要是指職普成以及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等各級各類教育的協調發展。該指標主要包括區縣內學校合理布局程度、各級各類教育的協調發展等內容。
1.區縣內學校合理布局程度。
該指標主要反映區縣內各級各類教育滿足區域內居民子女接受優質、多樣教育需要的程度。按照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的相關規定,每五千人的住宅小區應建設9個班規模的幼兒園一所;按照《上海市工程建設規範普通中小學校建設標準》,每2.5萬人口住宅小區應建設30個班規模的小學一所,建24個班規模的初中一所;每5萬人口住宅小區建24班規模高中一所。不同的學段對學校的布局有不同的要求,從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階段來說,學校的布局主要應滿足居民子女就近入學的需求;而從高中階段來說,則應考慮能否基本保證區縣內的適齡青少年有機會進入優質高中學習。
2.各級各類教育的協調發展。
該指標主要反映區縣內普通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以及公辦與民辦教育之間比例的合理程度。其中普職比是國家和地方重點關注的內容。按照國家的規定,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的比例為5:5,上海目前把這一比例定為6:4,並將根據上海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變化不斷加以調整。
民辦教育是上海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民辦教育與公辦教育之間保持適當的比例,有助於形成公平、健康的競爭環境,形成多元辦學的格局,提升上海教育的整體質量。到2010年,學前教育應注重規模發展與存量調整相結合,允許和鼓勵存量部分進行多種形式的改造;義務教育階段以政府辦學為主,引導民辦小學和民辦初中辦出精品、辦出特色;鼓勵社會資金投入參與舉辦有特色、可選。
擇的民辦高中;創建規範有序的民辦非學歷教育市場,社會力量辦學機構承擔的在職人員培訓率達到一個全新水平。
終身教育體系要建立社區教育、職業培訓、繼續教育、農村教育、老年教育的服務平台,促進各類學習型組織的廣泛建立,初步形成「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學習型社會框架。
指標(二)政府對教育的投入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區縣政府對公共教育事業發展所需資金的保障,以衡量區縣政府對發展教育事業的努力程度和支持程度,具體包括教育投入達到法定「三個增長」的要求、財政性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比例。
3.教育投入達到法定「三個增長」的要求。
《義務教育法》規定,義務教育投入要保持「三個增長」:教育投入增長比例應當高於財政收入的增長,在校學生生均義務教育費用逐步增長,教職工工資和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因此,該指標主要反映區縣政府對教育的財政支持是否達到法定的要求。在未來的幾年內,上海政府在實現經濟又好又快增長的同時,應加大對教育的投入,確保「三個增長」落在實處。
4.財政性教育經費占政府財政支出比例。
該指標以教育財政支出在整個財政支出所占的比重來反映區縣政府對教育的實際支持力度。2003、2004、2005年上海財政性教育經費分別占當年上海財政支出的16.79%、16.21%、16.08%。到2010年,各區縣應努力把該指標的比值穩定在16%左右。
指標(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程度。
該指標主要反映區縣政府保障適齡兒童、青少年受教育機會的公平程度。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程度指標包括校舍建設達標學校的比例、區縣內教師合理流動機制基本形成兩項內容。
5.校舍建設達標學校的比例。
該指標反映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硬體建設的達標與均衡程度。目前上海市中小學校建設有「1990」與「2004」兩套建設標準,後者要求明顯高於前者。要求上海中小學全部執行「2004」標準有困難,從實際出發,不同時期建造或改建的中小學可按不同標準衡量。到2010年,上海市義務教育階段現有中小學校舍建設。
100%要達到「1990標準」,新建學校達到「2004標準」的比例不低於80%。
6.區縣內教師合理流動機制基本形成。
該指標主要反映區縣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為中小學教師資源均衡配置所進行的制度建設和政策措施完善的情況。為了實現教師的合理流動,一方面需要制定各級各類教師工資等級標準序列,逐步使教師的收入水平均衡化;另一方面,在區縣範圍內要使一定比例的骨幹教師和校長能合理流動,並形成機制。
指標(四)教育管理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區縣政府教育決策與管理的科學民主程度。教育管理包括宏觀的政府行政與管理,中觀的社會參與和中介服務,微觀的學校管理和經營。當前的重點在於建立服務型政府與現代學校制度,逐步建立管、辦、評分離的制度。該指標具體包括重大公共教育政策、措施的決策社會參與度,學校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水平。
7.重大公共教育政策、措施的決策社會參與度。
該指標主要反映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制訂重大公共教育政策過程中民主決策機制的完善程度。區縣在重大公共教育政策出台時,應嚴格遵循決策程序公開、民意徵集、提案評議、專家論證、決策效果評估、責任追究等制度。
8.學校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狀況。現代學校制度的重要特徵是學校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內部治理結構完善、辦學自主權落實、與社會互動良好等。學校辦學自主權的落實首先就是要落實校長負責制,同時建立與校長負責制相配套的校長問責制,真正落實學校法人地位;學校應建立校務委員會,就學校發展的重大問題和重要決策進行評議;學校還應建立學生家長委員會,充分發揮家長參與學校管理的積極性。
指標(五)師資隊伍建設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區縣教育現代化的人力資源狀況。學校能否貫徹素質教育理念,運用先進的模式來提升教學質量,創辦學校特色,都與師資隊伍的建設水平密切相關。該指標主要包括中小學生師比、學前與義務教育階段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高中階段專任教師研究生學歷所占比例、職業學校中「雙師」型教師的比例、中小學教師培訓進修時間等內容。
9.中小學生師比。
該指標反映教師與所教學生在數量上的合理配置情況。它既可以反映學生獲得的師資資源數,也可以反映教師的教學負擔情況。結合2002年《教育部關於貫徹的實施意見》(教人[2002]8號文)中「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按照素質教育和教學改革的要求降低標準班額」的精神,為滿足優質教育發展的需要,上海比較合理的生師比宜控制在高中13-15:1,初中11-14:1,小學15-18:1,幼兒園10-15:1。
10.學前與義務教育階段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
該指標主要反映學前與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從事相應層次教學工作的學歷合格程度。學歷達標是在一定時期內,對教師合格學歷水平的最低要求。按照國家對學前與中小學教師學歷的最基本要求,上海學前與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教師的學歷合格率已經達到100%,當前及今後要關注的是提升具有高一層次學歷教師的比例。根據《上海市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十一五」規劃綱要》,上海小學和初中新增教師學歷全部達到本科水平,幼兒園新增教師全部達到專科水平。到2010年,幼兒園教師中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提高到30%以上,專科及以上占比提高到90%以上;小學教師中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提高到40%以上,專科及以上占比提高到90%以上;初中教師中研究生學歷占比提高到3%以上,本科及以上占比提高到95%以上。
11.高中階段專任教師研究生學歷所占比例。
該指標主要反映高中階段專任教師具有高一層次學歷的狀況。美國高中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占49.7%(2003年),日本為11.1%(2004年),而上海只有。
3.5%(2005年),遠遠落後於已開發國家水平。因此,上海需要花大力氣提高高中階段專任教師的學歷水平,力爭到2010年,上海高中專任教師總數中研究生學歷所占比例達到6%以上。
12.職業學校中「雙師」型教師的比例。
該指標反映職業教育的師資質量狀況。「雙師」型教師,指既擁有教師資格證,同時又擁有行業技能等級證書的教師。到2010年,上海職業學校中「雙師型」教師占專業教師的比例要爭取達到30%左右。
13.中小學教師年培訓進修時間。
該指標主要反映中小學專任教師每年用於專業發展的時間。目前上海市要求中小學中級及以下職稱的教師五年內參加240課時培訓,高級職稱教師五年內完成540課時的培訓。將此要求按兩部分的教師人數折算成教師的年人均培訓進修時間,到2010年,上海中小學教師的每年平均培訓進修時間應達到60課時。
指標(六)教育信息化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教育系統對信息化社會的適應情況以及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在教育中的應用情況。教育信息化既表現為電腦和網絡等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設情況,更表現為教師和學生對教育信息資源的開發和使用情況。教育信息化指標具體包括中小學生機比、中小學校園網連通率、信息技術在中的使用水平等。
14.中小學生機比。
該指標反映學校教育信息化硬體建設水平。根據2003年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的調查結果,2002年美國公立學校的學生數與聯網計算機數之比是4.8。2003年英國小學的生機比達到8,中學的生機比小於6。2003年韓國小學、初中、高中的學生與計算機之比分別為8、6.1和5.9。2002年新加坡教育信息化一期規劃結束後,所有學校學生與計算機之比達到2:1。至2004年,上海市擁有計算機室的中小學校比例分別為98.4%和99.7%,中學計算機生機比達5.49:1,小學為7.65:1,超過了市政府確定的小學15:1、初中10:1、高中8:1的標準。根據目前信息化推進的趨勢,2010年上海市中小學生機比將達到5:1。
15.中小學校園網連通率。
該指標反映教師和學生在校獲取信息的便捷程度。通過校園網存儲、採集、交流教育教學資源,便於學校進行教育教學管理,建設校園文化,加強學校與社會溝通。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上海市教委和各區縣政府十分重視信息技術硬體配置。到本世紀初,上海各區縣學校已基本實現「校校通」的目標。到2010年,上海市中小學校園網連通率要達到97%。
16.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使用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現代信息技術在提高教育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方面發揮的作用。目前,教育信息化程度還不高,主要表現為信息技術手段在教育管理、。
教育教學中應用仍不充分。衡量信息技術是否有效應用的標準是:第一,學校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育教學管理水平和效率;第二,學生能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來獲取、分析和處理信息,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第三,教師能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來豐富課程和教學資源、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率和教育教學的質量。
指標(七)學習型城區建設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區縣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完善程度和終身教育的發展水平,主要包括社區教育網絡基本形成,學校和社會公共文化、體育設施資源的共享水平,公共圖書館藏書量等。
17.社區教育網絡基本形成。
該指標主要反映市民接受終身教育機會的充分程度。目前,上海市所有街道(鄉鎮)都已將社區學校建設納入社會事業發展規劃。約占全市總人口五分之一的市民經常參加各級各類的學習、培訓。學習已逐漸成為市民生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到2010年,基本形成以區縣社區學院為龍頭,街道鄉鎮社區學校為骨幹,社區內中小學校、居民小區辦學點、村民學校為基礎的社區教育網絡。初步形成含蓋文化教育、職業教育、職業培訓、老年教育等的終身教育體系。
18.學校和社會公共文化、體育設施資源的共享水平。
該指標反映社會教育資源的共享程度。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學校資源向社會適度開放,使學校成為構建學習型社會的載體,即要求學校在非教學時間向社會開放其體育場館、圖書館、教室、禮堂、計算機房等,供社區青少年、兒童和居民使用。上海市的各類學校機構要制定教育設施向社會開放的具體措施,使教育資源的開放經常化、制度化;第二,城市的公共文化和體育設施要供學校免費或優惠使用,為學校教育和學生髮展服務。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規定,上海的部分公共文化設施已對未成年人免費或優惠開放,但仍有相當部分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由於實行市場化運作,忽視了社會效益。因此,到2010年,力爭80%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包括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體育場館等)免費向學校開放。
19.公共圖書館藏書量。
該指標主要反映公共圖書館為市民服務的能力。截至2006年底,全國公共圖書館館藏圖書僅5億冊,人均擁有藏書量為0.39冊。在全國各省、直轄市中。
上海的人均擁有藏書量最多,為4.48冊;另外,2006年,全國公共圖書館人均購書經費為0.508元,最高的是上海,為7.905元。1據此,在2010年上海公共圖書館藏書量應達到人均4.8冊。
指標(八)教育發展水平。
該指標根據各級各類教育的普及程度,判斷教育資源轉化為人力資源的有效程度,也據此判斷各級各類教育滿足人民群眾需要的程度。指標包括0-6歲嬰幼兒教育普及率、義務教育完成率、高中階段入學率、殘障兒童入學率等內容。
20.0-6歲嬰幼兒教育普及率。
該指標主要反映上海0-3歲嬰幼兒家長接受科學育兒指導服務和3-6歲兒童接受學前教育的普及情況。按照2006年上海市制定的《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06-2008年)》,0-3歲嬰幼兒家長科學育兒指導每年不少於四次,建立和完善以社區為依託,以學前教育機構為中心,向家庭輻射的科學育兒指導服務體系。2006年以來,上海學前三年兒童入園率保持在95%以上,0-3歲兒童的家長或看護人接受早期教育的指導率達到90%。到2010年,上海0-3歲家長接受科學育兒指導服務率要達到95%,3-6歲幼兒入園率將達到98%以上。
21.義務教育完成率。
該指標反映上海適齡兒童完整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比例。2000-2005年,上海市小學和初中學齡兒童入學率始終保持在99%。鑒於義務教育中以入學率來檢驗已經沒有特別意義,故在此採用義務教育完成率指標。但是目前沒有相關數據,可以參考的數據是初中畢業升入高中階段學校的升學率,2000年上海市為97.1%,2005年提高到99.7%。到2010年,上海區縣義務教育完成率應保持在99%以上。
22.高中階段入學率。
該指標主要反映高中階段教育的普及程度。中等已開發國家中學凈入學率平均值在74.6%,而已開發國家這一指標較高,一般都在95%以上,平均值為86.7%,基本普及了中等教育。2005年世界主要國家高中毛入學率分別為,美國88%,英國107%,日本102%,德國96%,俄羅斯100%,已開發國家平均99%。2005年上海市高中階段入學率達到99.7%。到2010年,上海高中階段教育凈入學率應穩定1資料來源:新華網。https://news.xinhuanet.com/book/2007-05/19/content_6121333.htm
在99%左右。
23.殘障兒童入學率。
該指標主要反映適齡殘障兒童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入學情況。2007年4月,上海宣布:適齡兒童「一個不少」地全部接受義務教育。上海攻克的最後一個「堡壘」是讓804名重度殘障適齡兒童開始接受個別化教育。到2010年,上海殘障兒童的入學率將超過99%。
指標(九)學生綜合素質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程度。學生綜合素質水平指標關注的是教育產出的質量,與教育發展水平指標主要關注數量有所不同。本指標主要包括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學生學業水平、學生身心健康水平等內容。
24.學生思想道德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學生在道德行為習慣、道德觀念與道德判斷能力方面的養成狀況,以及參與社會公益服務活動的狀況。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在道德素養水平上有不同的要求。中小學生主要以行為規範的養成為主,如誠實守信、禮貌自律、孝敬父母、遵規守紀等。
25.學生學業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中小學生在接受一定年限的普通教育後,所獲得的數學與科學素養水平以及閱讀與人文素養水平。上海中小學生的學業水平可以通過中考和會考反映,也可以根據全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提供的監測結果進行比較。上海實施pisa後,可與國際上實施同類項目的國家進行學生學業水平的比較。
26.學生身心健康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學生心理與體質健康狀況。根據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的界定,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範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的狀態」。根據近期制定的《2008年—2010年上海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上海將建立「學校心理諮詢師」職業准入制,以及專職心理教師的專業培訓和督導制度;在學生與心理教師人數配備比例上,每校至少保證1名。到2010年,在全市中小學內都建立起心理輔導室,使每個學生基本具備良好的個性、良好的處世能力、良好的人際關係。
在《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全國設計的總體達標率(即及格含及格以上的。
比率)為98%,但根據2005年全國數據統計分析報告,全國學生總體達標率為96.56%。據公布的2005年上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結果顯示,上海市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的主幹指標位於全國中下水平,與本市2000年的調研數據比較,呈現出明顯下滑的趨勢。這一情況已引起了上海市政府相關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採取了各種有效措施,預計到2010年,上海學生體質健康總體達標率應能達到國家設計的水平,即98%左右。
指標(十)社會滿意度。
該指標反映社會公眾對學校教育總體效果的接受程度。該指標具體包括社會各界對學校教育的滿意度、家長對社會育人環境的滿意度等。
27.社會各界對學校教育的滿意度。
該指標主要反映社會各界對各級各類學校辦學質量的滿意程度。
28.家長對社會育人環境滿意度。
該指標主要反映學生家長對新聞出版、文化傳媒等營造有利於學生身心發展的社會環境的滿意程度。
特色指標部分。
1.流動兒童在公辦學校和在以招收農民工子女為主的民辦小學義務教育免費就讀比例。
該指標反映上海保障外來流動兒童接受義務教育權益的努力程度。根據國家義務教育法規定,流動人口子女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公辦學校就讀為主,依法保障其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據2008年統計,義務教育階段在滬就讀的外來流動兒童有40.1萬人,流動兒童在公辦學校就讀比例達到61.6%。到2010年,本市流動兒童在公辦學校和在以招收農民工子女為主的民辦小學義務教育免費就讀比例將提高到90%以上。
2.中小學境外學生占在校生的比例。
該指標主要反映基礎教育對外開放的程度。目前,上海面向外籍人士子女的教育設施發展較快,已經形成了從學前教育到高中階段教育的完整體系。2005年,上海中小學、幼兒園和各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接受外籍學生1.5萬名,港澳台學生約1萬名,占上海基礎教育階段在校生的1.5%左右。
3.國際學校和中外合作辦學水平。
該指標主要反映上海教育的開放度和國際化教育水平。截至2007年1月,教育部批准的國際學校上海有18所,在全國居於第二位,僅比北京的20所略少。到2010年,上海在國際學校設立和中外合作辦學方面要做到加強管理、保證質量、穩步推進。
4.中小學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水平。
該指標反映區縣教育科研水平。中小學教師參與科研的水平可以用各區縣教師每年市、區兩級教育科研項目立項數以及市區科研成果獲獎數來加以衡量。
同志們:
習近平指出,我們黨的一百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一百年,是創造輝煌開闢未來的一百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對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推動全黨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好總結歷史經驗、認識歷史規律、掌握歷史主動,建設更加強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奮力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具有重大指導意義。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堅持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不斷提升思想覺悟、能力素質、道德修養、作風形象。具體來講,就是要做到五個不動搖。
一、堅守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不動搖。
信仰和旗幟是中國共產黨人「初心」的首要內涵。理想信念是我們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每一位共產黨員都要「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革命理想高於天,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也是保持黨的團結統一的思想基礎。」只有理想信念堅定的人,才能始終不渝、百折不撓。馬克思主義信仰解決了我們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旗幟問題。
1921年6月30日-7月3日,13名知識分子來到上海成立中共,這個事弄不好就要掉腦袋,當時很多人不看好,我們黨重要的發起人陳獨秀和李大釗都錯過了這個偉大的歷史時刻,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他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陳獨秀在陳炯明統治下的南方政府出任教育廳廳長,正在籌一筆錢,人一走,這筆錢就可能沒了,所以不能到上海去。李大釗因為北洋軍閥政府財務困難,停發了北京8所高校的教職員工薪資,這8所高校成立了聯合委員會,他是重要負責人,要去追討工資,不能參加會議?
中共一大13名代表,其中最年輕的是應城市的劉仁靜,當時年僅19歲,北京大學大學生。1983年接受採訪時,81歲的劉仁靜老老實實、實實在在地說了這麼一句話:「根本沒想到是這麼重要的一次會啊!不就到上海開個會嘛,誰想到是這麼重要的一個會呢?」共產黨的成立何等的重要!當年有誰在意?一大開完,走的走散的散,各奔東西。
1922年陳公博脫黨,1923年李達脫黨,1924年李漢俊、周佛海脫黨,1927年包惠僧脫黨,1930年劉仁靜被黨開除,1938年張國燾被黨開除。這些人無論從智商、學歷、出身、影響力等方面來看,都不見得會比毛澤東差,其中張國燾是中共一大執行主席,宣布大會開幕、宣布中國共產黨成立,毛澤東只是一個負責會議記錄的書記員。但張國燾最後在國民黨軍統當了特務,中共一大執行主席和國民黨特務聯繫在一起,這是什麼樣的歷史命運?他們7個人不管當漢奸的、當叛徒的,假如歷史是可知的,作為中共的發起人,他們要是知道自己親手成立的黨28年後奪取了全國政權,會做出這麼糊塗的事嗎?他們竟然不相信共產主義了,他們能不糊塗嗎?13個人中,7個人出了問題,4個人犧牲了,最後只剩2個人依然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毛澤東,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董必武,中華人民共和國代主席。我們這個黨能從中國政治舞台邊緣走向政治舞台的中心,源自一個一大最不起眼的政治代表,毛澤東,居功至偉。所以初心最重要,理想信念更重要,理想的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放棄了正確的理想信念,也就喪失了做共產黨員的資格,也就不能走到我們中間來?
中國共產黨100年的歷史告訴我們,「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所以,我們黨反覆強調「要堅守共產黨人精神家園」「鑄牢堅守信仰的銅牆鐵壁」。
二、堅持黨領導一切的忠心不動搖。
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就是堅定對黨的忠誠,就要在黨愛黨、在黨為黨,忠誠一輩子,奉獻一輩子。
李大釗:不能因為你們絞死了我,就絞死了共產主義,我們宣傳馬克思主義已經培養了許多革命同志,如同紅花種子撒遍全國各地。我深信:共產主義必將得到光榮勝利,將來的環球,必定是赤旗的世界。
夏明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
瞿秋白:從容就義。
葉挺:出獄後要求恢復黨籍。
學習黨史,就是要堅定不移跟黨走,始終以黨為主心骨和堅強領導核心。100年的光輝歷程,中國共產黨用一個接一個的勝利和飛躍證明:「中國共產黨是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沒有這樣一個核心,社會主義事業就不能勝利」;「沒有這個堅強的領導核心,就不可能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對此,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不忘初心,就要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學習黨史,就是要毫不保留忠誠於黨。「對黨忠誠」,是每一位黨員舉起右手向黨宣誓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時的錚錚誓言,也是黨章規定的黨員基本義務之一。忠心於黨始終是黨的好乾部的基本標準。
學習黨史,就是要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這是時代的需要、人民的共識,更是對馬克思主義領導思想的堅持和繼承。
三、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赤子之心不動搖。
對於中國共產黨的出身,黨章中有明確的界定,「中國共產黨黨員永遠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一旦脫離群眾,就會失去生命力。」。
學習黨史,就是不忘公僕本色,時刻牢記服務之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句話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人民」,一個是「服務」。一方面,執政黨必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擺正黨與人民的位置。另一方面,「領導就是服務」,必須樹立公僕意識。如何維護人民的中心地位?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四、堅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雄心不動搖。
中華民族燦爛歷史綿延流長,疆域遼闊(由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帝國,占領了歐洲和亞洲絕大部分地區,西到波斯灣、匈牙利、東到日本、南到越南和柬埔寨、北止北緯60度線以內,並對其中很大一部分地區統治了1~2個半世紀,這在人類歷史上實屬罕見)。近代中國的落後讓中國飽嘗亡國滅種的災難,割讓和喪失土地200多萬平方公里。《馬關條約》賠款2.3億兩白銀,《辛丑條約》賠款9.8億兩白銀。抗日戰爭中人口傷亡在3480-5000萬人之間。受戰爭損害的人口為2億人。2000萬英烈拋頭顱灑熱血,有名有姓僅330萬人,紅西路軍烈士21800多人,僅有6600名有據可查。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成為中國人民的夢想。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的復興做出了突出歷史貢獻。
第一個歷史時期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是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96年前的中國正處在漫漫長夜難明的黑暗年代,列強侵略、軍閥混戰、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國家命運岌岌可危。在那個時候,人們多麼渴望有一個堅強的政治力量,能夠領導中國人民走上強國富民的道路,中國共產黨就在這種背景下誕生了。她為了把人民大眾從這種災難深重、水深火熱的舊中國中解脫出來,用了28年的、懈奮鬥和無數先烈的前赴後繼,先後經歷了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4個階段,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社會主義的新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當家作主。據中國檔案館記載,從1921年到1949年,短短28年,就有300多萬共產黨員為國捐軀。
第二個歷史時期是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主要是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國家。建國後,我們的國家一窮二白,面對積貧積弱的困難局面,從1949年到1978年,我們黨還是較好地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全面鋪開了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我們的成長需要交學費,我們這麼大一個黨也不例外,當時經歷了10年的文化大革命,也就是說交了10年的學費,10年的學費讓我們黨吸取了深刻的經驗教訓,所以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我們黨依靠偉大智慧帶領全國人民,以艱苦奮鬥、自力更生和頑強拼搏的精神,開闢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嶄新局面。
第三個歷史時期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是從1978年12月到現在。在這個時期里,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主要是進行改革開放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這期間,我們黨經受住了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和金融危機等國際風波的影響,經受住了98洪水、非典疫情、汶川地震、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種自然災害的嚴峻考驗,恢復了對香港、澳門行使主權,從第1顆原子彈的研製成功到神舟載人航天、蛟龍深海下潛,從一窮二白的落後局面到成為全球第2大經濟體,成功的跨越了一道又一道難關,奪取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運籌帷幄,沉著應對,以高瞻遠矚的戰略謀劃,作出一系列關係全局、影響深遠的重要決策,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奮進,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宏偉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中華民族走上了全面復興、加速崛起的新征程。
五、堅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不動搖。
今天的中國,經濟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幸福安康、綜合國力全面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歷史和現實雄辯地證明,中國共產黨不愧是偉大、光榮、正確的黨;是不斷開拓進取、與時俱進,領導中國科學發展的黨;是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與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祉的黨。只有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國家才能強盛、民族才能振興、人民才能富裕。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捧著一顆為人民做實事的初心,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
十八大以來,我們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那麼,為什麼說是全方位的和開創性的?所謂全方位的,是指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我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以及黨的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歷史性成就。所謂開創性的,是指我們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
習近平同志明確提出,這些歷史性變革,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十八大以來,我們靠什麼取得了歷史性成就,靠什麼實現了歷史性變革?根據十九大報告的論述,我們要從三個方面來把握根本原因,即三個「一」:一個核心、一個理論、一條道路?
一個核心,就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定要有一個核心才能夠形成強大的凝聚力,特別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生重大歷史改變的時候,當我們的國家的歷史方位發生重大改變的時候,這個核心就能夠形成強大的凝聚力,把全黨全國人民的智慧凝結起來,集中起來,形成歷史發展的合力。
一個理論,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任何實踐都離不開理論的指導,科學的理論能夠引導著實踐沿著正確的方向縱深發展。十八大以後,習近平同志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形成了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我們深深地體會到它的強大的理論指導力量。十八大以來,我們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就是在這個思想指導下取得的。
一條道路,就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毫不動搖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共同發展,開拓前進。我們一直講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夠發展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巳經成為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唯一正確的道路。沿著這條道路,我們才能夠不斷地取得新的輝煌。
我們有幸處在新時代,更有責於新時代。我們堅信,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必將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的偉大勝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性進程必將加速推進。
習近平指出,我們黨的一百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一百年,是創造輝煌開闢未來的一百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對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推動全黨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好總結歷史經驗、認識歷史規律、掌握歷史主動,建設更加強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奮力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具有重大指導意義。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堅持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不斷提升思想覺悟、能力素質、道德修養、作風形象。具體來講,就是要做到五個不動搖。
一、堅守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不動搖。
信仰和旗幟是中國共產黨人「初心」的首要內涵。理想信念是我們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每一位共產黨員都要「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革命理想高於天,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也是保持黨的團結統一的思想基礎。」只有理想信念堅定的人,才能始終不渝、百折不撓。馬克思主義信仰解決了我們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旗幟問題。
1921年6月30日-7月3日,13名知識分子來到上海成立中共,這個事弄不好就要掉腦袋,當時很多人不看好,我們黨重要的發起人陳獨秀和李大釗都錯過了這個偉大的歷史時刻,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他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陳獨秀在陳炯明統治下的南方政府出任教育廳廳長,正在籌一筆錢,人一走,這筆錢就可能沒了,所以不能到上海去。李大釗因為北洋軍閥政府財務困難,停發了北京8所高校的教職員工薪資,這8所高校成立了聯合委員會,他是重要負責人,要去追討工資,不能參加會議?
中共一大13名代表,其中最年輕的是應城市的劉仁靜,當時年僅19歲,北京大學大學生。1983年接受採訪時,81歲的劉仁靜老老實實、實實在在地說了這麼一句話:「根本沒想到是這麼重要的一次會啊!不就到上海開個會嘛,誰想到是這麼重要的一個會呢?」共產黨的成立何等的重要!當年有誰在意?一大開完,走的走散的散,各奔東西。
1922年陳公博脫黨,1923年李達脫黨,1924年李漢俊、周佛海脫黨,1927年包惠僧脫黨,1930年劉仁靜被黨開除,1938年張國燾被黨開除。這些人無論從智商、學歷、出身、影響力等方面來看,都不見得會比毛澤東差,其中張國燾是中共一大執行主席,宣布大會開幕、宣布中國共產黨成立,毛澤東只是一個負責會議記錄的書記員。但張國燾最後在國民黨軍統當了特務,中共一大執行主席和國民黨特務聯繫在一起,這是什麼樣的歷史命運?他們7個人不管當漢奸的、當叛徒的,假如歷史是可知的,作為中共的發起人,他們要是知道自己親手成立的黨28年後奪取了全國政權,會做出這麼糊塗的事嗎?他們竟然不相信共產主義了,他們能不糊塗嗎?13個人中,7個人出了問題,4個人犧牲了,最後只剩2個人依然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毛澤東,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董必武,中華人民共和國代主席。我們這個黨能從中國政治舞台邊緣走向政治舞台的中心,源自一個一大最不起眼的政治代表,毛澤東,居功至偉。所以初心最重要,理想信念更重要,理想的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放棄了正確的理想信念,也就喪失了做共產黨員的資格,也就不能走到我們中間來?
中國共產黨100年的歷史告訴我們,「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所以,我們黨反覆強調「要堅守共產黨人精神家園」「鑄牢堅守信仰的銅牆鐵壁」。
二、堅持黨領導一切的忠心不動搖。
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就是堅定對黨的忠誠,就要在黨愛黨、在黨為黨,忠誠一輩子,奉獻一輩子。
李大釗:不能因為你們絞死了我,就絞死了共產主義,我們宣傳馬克思主義已經培養了許多革命同志,如同紅花種子撒遍全國各地。我深信:共產主義必將得到光榮勝利,將來的環球,必定是赤旗的世界。
夏明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
瞿秋白:從容就義。
葉挺:出獄後要求恢復黨籍。
學習黨史,就是要堅定不移跟黨走,始終以黨為主心骨和堅強領導核心。100年的光輝歷程,中國共產黨用一個接一個的勝利和飛躍證明:「中國共產黨是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沒有這樣一個核心,社會主義事業就不能勝利」;「沒有這個堅強的領導核心,就不可能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對此,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不忘初心,就要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學習黨史,就是要毫不保留忠誠於黨。「對黨忠誠」,是每一位黨員舉起右手向黨宣誓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時的錚錚誓言,也是黨章規定的黨員基本義務之一。忠心於黨始終是黨的好乾部的基本標準。
學習黨史,就是要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這是時代的需要、人民的共識,更是對馬克思主義領導思想的堅持和繼承。
三、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赤子之心不動搖。
對於中國共產黨的出身,黨章中有明確的界定,「中國共產黨黨員永遠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一旦脫離群眾,就會失去生命力。」。
學習黨史,就是不忘公僕本色,時刻牢記服務之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句話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人民」,一個是「服務」。一方面,執政黨必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擺正黨與人民的位置。另一方面,「領導就是服務」,必須樹立公僕意識。如何維護人民的中心地位?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四、堅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雄心不動搖。
中華民族燦爛歷史綿延流長,疆域遼闊(由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帝國,占領了歐洲和亞洲絕大部分地區,西到波斯灣、匈牙利、東到日本、南到越南和柬埔寨、北止北緯60度線以內,並對其中很大一部分地區統治了1~2個半世紀,這在人類歷史上實屬罕見)。近代中國的落後讓中國飽嘗亡國滅種的災難,割讓和喪失土地200多萬平方公里。《馬關條約》賠款2.3億兩白銀,《辛丑條約》賠款9.8億兩白銀。抗日戰爭中人口傷亡在3480-5000萬人之間。受戰爭損害的人口為2億人。2000萬英烈拋頭顱灑熱血,有名有姓僅330萬人,紅西路軍烈士21800多人,僅有6600名有據可查。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成為中國人民的夢想。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的復興做出了突出歷史貢獻。
第一個歷史時期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是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96年前的中國正處在漫漫長夜難明的黑暗年代,列強侵略、軍閥混戰、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國家命運岌岌可危。在那個時候,人們多麼渴望有一個堅強的政治力量,能夠領導中國人民走上強國富民的道路,中國共產黨就在這種背景下誕生了。她為了把人民大眾從這種災難深重、水深火熱的舊中國中解脫出來,用了28年的、懈奮鬥和無數先烈的前赴後繼,先後經歷了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4個階段,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社會主義的新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當家作主。據中國檔案館記載,從1921年到1949年,短短28年,就有300多萬共產黨員為國捐軀。
第二個歷史時期是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主要是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國家。建國後,我們的國家一窮二白,面對積貧積弱的困難局面,從1949年到1978年,我們黨還是較好地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全面鋪開了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我們的成長需要交學費,我們這麼大一個黨也不例外,當時經歷了10年的文化大革命,也就是說交了10年的學費,10年的學費讓我們黨吸取了深刻的經驗教訓,所以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我們黨依靠偉大智慧帶領全國人民,以艱苦奮鬥、自力更生和頑強拼搏的精神,開闢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嶄新局面。
第三個歷史時期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是從1978年12月到現在。在這個時期里,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主要是進行改革開放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這期間,我們黨經受住了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和金融危機等國際風波的影響,經受住了98洪水、非典疫情、汶川地震、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種自然災害的嚴峻考驗,恢復了對香港、澳門行使主權,從第1顆原子彈的研製成功到神舟載人航天、蛟龍深海下潛,從一窮二白的落後局面到成為全球第2大經濟體,成功的跨越了一道又一道難關,奪取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運籌帷幄,沉著應對,以高瞻遠矚的戰略謀劃,作出一系列關係全局、影響深遠的重要決策,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奮進,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宏偉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中華民族走上了全面復興、加速崛起的新征程。
五、堅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不動搖。
今天的中國,經濟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幸福安康、綜合國力全面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歷史和現實雄辯地證明,中國共產黨不愧是偉大、光榮、正確的黨;是不斷開拓進取、與時俱進,領導中國科學發展的黨;是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與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祉的黨。只有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國家才能強盛、民族才能振興、人民才能富裕。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捧著一顆為人民做實事的初心,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
十八大以來,我們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那麼,為什麼說是全方位的和開創性的?所謂全方位的,是指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我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以及黨的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歷史性成就。所謂開創性的,是指我們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
習近平同志明確提出,這些歷史性變革,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十八大以來,我們靠什麼取得了歷史性成就,靠什麼實現了歷史性變革?根據十九大報告的論述,我們要從三個方面來把握根本原因,即三個「一」:一個核心、一個理論、一條道路?
一個核心,就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定要有一個核心才能夠形成強大的凝聚力,特別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生重大歷史改變的時候,當我們的國家的歷史方位發生重大改變的時候,這個核心就能夠形成強大的凝聚力,把全黨全國人民的智慧凝結起來,集中起來,形成歷史發展的合力。
一個理論,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任何實踐都離不開理論的指導,科學的理論能夠引導著實踐沿著正確的方向縱深發展。十八大以後,習近平同志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形成了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我們深深地體會到它的強大的理論指導力量。十八大以來,我們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就是在這個思想指導下取得的。
一條道路,就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毫不動搖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共同發展,開拓前進。我們一直講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夠發展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巳經成為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唯一正確的道路。沿著這條道路,我們才能夠不斷地取得新的輝煌。
我們有幸處在新時代,更有責於新時代。我們堅信,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必將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的偉大勝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性進程必將加速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