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一位哲人曾說過:一個人,一個民族,他所信仰的不應該是束縛自己手腳的桎梏,更不應該是絞殺自己的繩索,而應當是一面催你挺進、催你跋涉、催你奮鬥的旗幟。
回顧歷史的長河,我們這個擁有幾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幾度興衰。從「九.一八」的戰火,到盧溝橋事變,從南京大屠殺,到皇姑屯事件,「夜漫漫,路漫漫,長夜難明赤縣天」。在這民族危亡的緊急關頭,是中國共產黨揮動著民族興亡匹夫有責的大旗,領導著千百萬革命志士,喚醒了四萬萬中國的勞苦大眾,拯救了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用鮮血和生命贏得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曾記否,南湖紅船的星星之火,點燃了中國革命的燎原之勢;雪山草地的鋼鐵之師,鍛造出人民軍隊的威武之氣。曾記否,天安門城樓上那雄渾的湘音響徹雲霄,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南海邊那神奇的大手畫了一個圈,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大江南北。曾記否,「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迎來港澳回歸;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贏得全球稱道。曾記否亞洲金融風暴中,我們魁然不動,西部大開發讓世人側目;曾記否三峽建設讓神女驚愕,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我們意氣風發走進新時代。儘管我們也曾經歷九八洪水的無情和sars病毒的侵襲,但是無數的事實已經證明:共產黨就是中國的一面鮮紅的旗幟,古老的中國在這面旗幟的輝映下由積貧積弱逐步走向繁榮富強,神州大地滄桑巨變,中華民族巍然屹立於世界東方。
彈指一揮間,悠悠八十二載。每當站在鮮紅的黨旗下,我的血管中仿佛流淌著革命前輩的鮮血;我的胸膛中燃燒著對祖國的熱愛。仰望著飄揚的黨旗,我讀懂了夏明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從容與堅決;讀懂了徐特立「救亡曾斷指,入黨在危時」的崇高信念;也讀懂了孔繁森「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腔熱血撒高原」的豪邁誓言。也深深地的體會到「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的真正含義。
歷史的塵煙,掩蓋不住世紀的風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無數先驅已將希望的種子撒向人間,綻開了一片爛漫的紅色。黯淡與輝煌伴隨著不朽的豪情,貫穿於我們黨堅韌的求索過程。即使在21世紀的今天,這一切仍貫穿於我們的創業之中。
任何國家只有不斷發展先進生產力,才能富強;只有建設先進文化,並且不斷前進,才能成為文明、民主的國家。而先進生產力的發展和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無一不是為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的。回顧我們黨和人民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的奮鬥歷程和輝煌成就,我們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展望新世紀新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壯麗前景,我們充滿必勝的信心和力量。在這面黨旗的輝映下,黨的十六大指明我們勝利前進的方向,開啟了新的偉大進軍的征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開闢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當今中國的新境界,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是中國共產黨新世紀的宣言書。
青春是美麗的,一個人的青春可以平庸無奇,也可以放射出英雄的火光;可以因虛而懊悔,也可能用結結實實的步子,走向輝煌壯麗的成年。黨是我心中的一個夢,也是我心中一面永遠飄揚的旗幟。從兒時的少先隊員到校園時代的共青團員,在這條屬於青春的道路上,我不斷地向前,不斷地努力,為的是那面心中的旗幟,那個20多年的夢。從第一次遞交入黨申請書,到每一篇思想彙報的形成,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思想也隨之升華,當我終於站在黨旗的面前莊嚴宣誓的時候,當我面對著黨旗高唱著《國際歌》的時候,當我意識到那面飄揚的旗幟,那個多年的夢終於變成現實的時候,我告訴自己,我不僅是一名從事文稿工作的普通工作者更是一名年輕的黨員。儘管我沒有「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氣魄;沒有「我以我血濺軒轅」的颯姿,更沒有「大江歌罷掉頭東」豪邁,但是在此時此刻年輕的我立下莊嚴的誓言――如果我是一塊磚,我要去構築祖國繁榮昌盛的大廈;如果我是一顆螺絲釘,我要去鋪設民族走向輝煌的路軌;如果我是一棵小草,我要為祖國的春天奉獻自己生命的綠色。面對新的世紀、新的機遇、新的挑戰,我深深感到,自己的知識層次、自身素質、專業技能都難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速度,思想觀念難以適應改革創新的要求。但是有挑戰才能有激情,有競爭才能有飛躍。社會的競爭是激烈的,面對的機遇也是平等的,不進則退,慢進亦退,在踐行「三個代表」的進程中,在理論聯繫實際的過程中,去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專業技能,從因循守舊、墨守成規、固步自封的僵化思想中走出來,樹立富而思進、奮勇爭先的進取意識,扎紮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也只有這樣,才能無愧於這個時代、這面旗幟所賦予我們的使命。
當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響徹天空,看見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時候,我們會神情肅穆,目光凝聚;此情此景,我們熱血沸騰,斷難忘記。為什麼,是因為我們中華民族不再懦弱,是因為我們為國家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天天的強大而感到驕傲,感到自豪。今天,我們正奮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肩負的不僅僅是歷史使命,更多的是無限的希望。在中國共產黨即將迎來她82歲生日的時候,我們再一次面對著黨旗莊嚴宣誓――我們將把所有的才智、所有的膽識、所有的激情、所有的風發意氣、所有的凌雲壯志,都奉獻給我們的祖國,我們的黨,讓鮮紅黨旗在我們的心中永遠高高飄揚?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建黨一百周年講黨課18篇[朗讀]
黨史工作是黨的一項具有全局意義和深遠影響的工作,是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黨史和黨史工作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局高度作出了一系列關於新形勢下黨史和黨史工作的重要論述,這些論述是新時代做好黨史工作的遵循和依據,是推動黨史工作不斷向前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黨史工作不同於一般性的史學工作,黨史工作既是一項史學研究,也是一項政治任務,兼具政治性與科學性。黨史工作的根本任務是「以史鑑今,資政育人」,黨史工作者是黨史工作的重要實踐主體,是黨史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承擔著為黨存史述史、續寫「紅色家譜」的工作職責。新時代黨史工作者做好黨史工作要具備「三力」,即政治定力、初心動力、業務能力。
政治定力:堅持「黨史姓黨」,站穩政治立場,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
新時代黨史工作者要具備政治定力,首先體現在堅持黨對黨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黨史姓黨」是黨史工作的生命線,是做好黨史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證。黨史工作者要有強烈的黨性觀念,對黨絕對忠誠,讓黨放心安心,做到在黨言黨、知黨信黨、憂黨為黨、愛黨興黨。黨史工作者要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握好黨史工作的正確政治方向,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其次,黨史工作的政治性要求黨史工作者必須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黨史工作者要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為黨修史立傳、著書立說。立場基於信仰,立場決定話語。黨史工作者應堅定馬克思主義政治信仰、堅定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牢固樹立政治理想。黨史工作者要彰顯政治擔當,毫不動搖地、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思潮。歷史虛無主義的政治立場在本質上是反動的,歷史虛無主義帶來的政治影響與政治危害是巨大的。反對遏制歷史虛無主義,黨史工作者責無旁貸,要敢於亮劍、勇於發聲、善於引導,要用客觀史實正本清源,堅守住意識形態領域中的黨史陣地。
再次,黨史工作者要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這是一項基本政治要求。全面從嚴治黨不允許有「漏網之魚」,黨史工作者要廉潔自律、慎獨乾淨,守住紀律的紅線底線,面對各種誘惑,要有清醒的政治頭腦,在與私慾的鬥爭中錘鍊政治品格,保持政治本色,自覺踐行「三嚴三實」要求。黨史工作者要嚴格遵循黨史上兩個「歷史決議」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重大黨史事件和重要黨史人物的新評價、新論斷,在大是大非問題上,絕不能犯歷史錯誤、政治錯誤。
初心動力:要為人民寫史,熱愛黨史事業,牢記光榮使命。
初心是一個人幹事的「源動力、元動力、願動力」,初心不忘,就不彷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中國共產黨來自人民、依靠人民、為了人民,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黨史的主人公是中國共產黨,創造者是偉大的中國人民,黨史歸根結底是人民的歷史。黨史工作者應從黨史中領悟自己的初心,堅守自己的初心,常問自己為什麼人的根本問題,堅持為人民寫史,為人民說話,當好黨和人民的「責任編輯」?
始於初心,源於熱愛,熱愛是感性初心。人對於自己熱愛的事業,內心總有一股不知疲倦、勇往直前的幹勁。黨史工作者做好黨史工作就要發自內心地熱愛黨、熱愛黨史事業,只有真正熱愛,才會在工作中充滿激情動力。黨史工作者在研究、宣傳黨史的過程中,要感受到黨的偉大以及百年歷程的艱辛與不易,加深對黨史的認識,涵養對黨史的情懷,升華對黨史的感情。黨史工作者只要真正熱愛黨史事業,將自己奉獻給黨史事業,即使是默默無聞地「青燈黃卷,皓首窮經」日復一日,內心也不失樂趣,因為精神上的滿足要遠遠大於物質上的富足。
初心是情懷,使命是擔當,初心和使命都是黨史工作者勤勉工作的不竭動力。使命是時代賦予的,希望是黨和人民寄託的。新時代黨史工作者肩負著總結黨的歷史經驗,研究「三大規律」,為黨治國理政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歷史支撐的崇高職責和光榮使命。黨的光榮傳統和紅色基因產生於艱苦卓絕的革命年代,是中國共產黨的「特色品牌」,是激勵一代代共產黨人攻堅克難的強大動力,黨史工作者要把黨的光榮傳統和紅色基因用黨史呈現出來,用文字傳承下去,讓後輩們知史愛黨、知史愛國。黨史事業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工程,黨史工作者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格局,主動作為、積極作為。
業務能力:加強理論修養,提高文字水平,創新工作思路。
黨史部門是黨史研究部門和主管黨史業務的工作部門,黨史工作的性質和內容對黨史工作者的業務能力提出了高要求。黨史工作者的理論修養是其業務能力的突出表現,是保證黨史理論性的重要基礎。新時代黨史工作者加強理論修養,要在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下大功夫,特別是要認真研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黨史工作者要閱讀大量的文獻書籍,包括《中國共產黨歷史》《中國共產黨七十年》《中國共產黨九十年》等權威著作,還有歷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央全會決定和黨的其他重要會議決議與黨中央主要領導的重要講話。要廣泛輸入黨史理論知識,夯實理論基礎,紮實理論功底,在常學常新常用中強化理論修養,做到「肚裡有貨,心中有數,筆下有神」。
黨史工作者的文字能力是一項「硬實力」「核心能力」,黨史工作者要提高文字水平,讓黨史兼具學術價值和閱讀價值。一方面,寫作要堅持聯繫的、發展的、全面的、辯證的觀點,保證黨史的客觀真實、科學嚴謹。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對於黨的歷史上不同時期的重大史實、歷史細節要充分挖掘,理清歷史脈絡,理順歷史邏輯,嚴防任何形式的「低級紅」「高級黑」。
另一方面,寫作要注入真情實感,要寫得生動感人。黨史要面向人民群眾,要用簡約樸實的文風敘述,讓人民群眾願意看、樂意看。既要寫大事,也要寫小事,既要寫黨的領袖,也要寫普通黨員和群眾,要為全黨全社會寫出科學嚴謹、史實準確、生動流暢的黨史作品。
歷史每天都在發生,黨史工作者面對社會轉型時期各方面的深刻變化,要培養創新思維,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黨史工作思路,增強黨史工作的感染力、影響力、吸引力、說服力。第一,創新黨史研究方法。黨史本身就具有複雜性和多重面目,黨史工作者在運用歷史學研究方法的同時,要借鑑哲學、政治學、法學、社會學等學科的優勢,為我所用,構建黨史研究的方法論體系。第二,創新黨史研究角度。黨史工作者應堅持「大黨史」理念,把黨史置於不同的歷史背景下進行研究,站在新時代的高度對百年黨史進行全面系統地把握。拓展研究新領域,比如,中共紀念活動史、改革開放以來地方縣委書記口述史等。第三,創新黨史宣傳方式。當今時代是網絡時代、信息時代、自媒體時代,黨史工作者要緊跟時代潮流,藉助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平台進行廣泛宣傳、重點宣傳,擴大宣傳面,主動占領黨史輿論陣地,讓熱愛黨史、學習黨史在全黨全社會蔚然成風。
政治定力:堅持「黨史姓黨」,站穩政治立場,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
新時代黨史工作者要具備政治定力,首先體現在堅持黨對黨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黨史姓黨」是黨史工作的生命線,是做好黨史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證。黨史工作者要有強烈的黨性觀念,對黨絕對忠誠,讓黨放心安心,做到在黨言黨、知黨信黨、憂黨為黨、愛黨興黨。黨史工作者要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握好黨史工作的正確政治方向,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其次,黨史工作的政治性要求黨史工作者必須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黨史工作者要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為黨修史立傳、著書立說。立場基於信仰,立場決定話語。黨史工作者應堅定馬克思主義政治信仰、堅定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牢固樹立政治理想。黨史工作者要彰顯政治擔當,毫不動搖地、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思潮。歷史虛無主義的政治立場在本質上是反動的,歷史虛無主義帶來的政治影響與政治危害是巨大的。反對遏制歷史虛無主義,黨史工作者責無旁貸,要敢於亮劍、勇於發聲、善於引導,要用客觀史實正本清源,堅守住意識形態領域中的黨史陣地。
再次,黨史工作者要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這是一項基本政治要求。全面從嚴治黨不允許有「漏網之魚」,黨史工作者要廉潔自律、慎獨乾淨,守住紀律的紅線底線,面對各種誘惑,要有清醒的政治頭腦,在與私慾的鬥爭中錘鍊政治品格,保持政治本色,自覺踐行「三嚴三實」要求。黨史工作者要嚴格遵循黨史上兩個「歷史決議」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重大黨史事件和重要黨史人物的新評價、新論斷,在大是大非問題上,絕不能犯歷史錯誤、政治錯誤。
初心動力:要為人民寫史,熱愛黨史事業,牢記光榮使命。
初心是一個人幹事的「源動力、元動力、願動力」,初心不忘,就不彷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中國共產黨來自人民、依靠人民、為了人民,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黨史的主人公是中國共產黨,創造者是偉大的中國人民,黨史歸根結底是人民的歷史。黨史工作者應從黨史中領悟自己的初心,堅守自己的初心,常問自己為什麼人的根本問題,堅持為人民寫史,為人民說話,當好黨和人民的「責任編輯」?
始於初心,源於熱愛,熱愛是感性初心。人對於自己熱愛的事業,內心總有一股不知疲倦、勇往直前的幹勁。黨史工作者做好黨史工作就要發自內心地熱愛黨、熱愛黨史事業,只有真正熱愛,才會在工作中充滿激情動力。黨史工作者在研究、宣傳黨史的過程中,要感受到黨的偉大以及百年歷程的艱辛與不易,加深對黨史的認識,涵養對黨史的情懷,升華對黨史的感情。黨史工作者只要真正熱愛黨史事業,將自己奉獻給黨史事業,即使是默默無聞地「青燈黃卷,皓首窮經」日復一日,內心也不失樂趣,因為精神上的滿足要遠遠大於物質上的富足。
初心是情懷,使命是擔當,初心和使命都是黨史工作者勤勉工作的不竭動力。使命是時代賦予的,希望是黨和人民寄託的。新時代黨史工作者肩負著總結黨的歷史經驗,研究「三大規律」,為黨治國理政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歷史支撐的崇高職責和光榮使命。黨的光榮傳統和紅色基因產生於艱苦卓絕的革命年代,是中國共產黨的「特色品牌」,是激勵一代代共產黨人攻堅克難的強大動力,黨史工作者要把黨的光榮傳統和紅色基因用黨史呈現出來,用文字傳承下去,讓後輩們知史愛黨、知史愛國。黨史事業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工程,黨史工作者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格局,主動作為、積極作為。
業務能力:加強理論修養,提高文字水平,創新工作思路。
黨史部門是黨史研究部門和主管黨史業務的工作部門,黨史工作的性質和內容對黨史工作者的業務能力提出了高要求。黨史工作者的理論修養是其業務能力的突出表現,是保證黨史理論性的重要基礎。新時代黨史工作者加強理論修養,要在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下大功夫,特別是要認真研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黨史工作者要閱讀大量的文獻書籍,包括《中國共產黨歷史》《中國共產黨七十年》《中國共產黨九十年》等權威著作,還有歷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央全會決定和黨的其他重要會議決議與黨中央主要領導的重要講話。要廣泛輸入黨史理論知識,夯實理論基礎,紮實理論功底,在常學常新常用中強化理論修養,做到「肚裡有貨,心中有數,筆下有神」。
黨史工作者的文字能力是一項「硬實力」「核心能力」,黨史工作者要提高文字水平,讓黨史兼具學術價值和閱讀價值。一方面,寫作要堅持聯繫的、發展的、全面的、辯證的觀點,保證黨史的客觀真實、科學嚴謹。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對於黨的歷史上不同時期的重大史實、歷史細節要充分挖掘,理清歷史脈絡,理順歷史邏輯,嚴防任何形式的「低級紅」「高級黑」。
另一方面,寫作要注入真情實感,要寫得生動感人。黨史要面向人民群眾,要用簡約樸實的文風敘述,讓人民群眾願意看、樂意看。既要寫大事,也要寫小事,既要寫黨的領袖,也要寫普通黨員和群眾,要為全黨全社會寫出科學嚴謹、史實準確、生動流暢的黨史作品。
歷史每天都在發生,黨史工作者面對社會轉型時期各方面的深刻變化,要培養創新思維,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黨史工作思路,增強黨史工作的感染力、影響力、吸引力、說服力。第一,創新黨史研究方法。黨史本身就具有複雜性和多重面目,黨史工作者在運用歷史學研究方法的同時,要借鑑哲學、政治學、法學、社會學等學科的優勢,為我所用,構建黨史研究的方法論體系。第二,創新黨史研究角度。黨史工作者應堅持「大黨史」理念,把黨史置於不同的歷史背景下進行研究,站在新時代的高度對百年黨史進行全面系統地把握。拓展研究新領域,比如,中共紀念活動史、改革開放以來地方縣委書記口述史等。第三,創新黨史宣傳方式。當今時代是網絡時代、信息時代、自媒體時代,黨史工作者要緊跟時代潮流,藉助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平台進行廣泛宣傳、重點宣傳,擴大宣傳面,主動占領黨史輿論陣地,讓熱愛黨史、學習黨史在全黨全社會蔚然成風。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