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是黨員領導幹部的必修課。但是,「四史」在時間上跨越500多年,在內容上任何「一史」都是大部頭、大容量。因此,有效推進「四史」學習教育,不能簡單地斷代,也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而要花真功夫、下大力氣,抓住重點、區分層次,要從依次遞進的歷史知識、歷史經驗、歷史精神、歷史方法四個方面,在認知、情感、意志、行動四個層面著力。
第一,學好歷史知識,形成歷史認知。
歷者過也,史者事也。歷史通常是以時間、事件、人物、關係、環境、思想、影響等知識要素對過去的敘說。「四史」學習教育最直接的就是對相關信息的了解、掌握和認知,首要的是學習重大歷史節點、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環境、歷史思想、歷史影響等。
比如,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學習,就少不了莫爾的《烏托邦》、巴黎公社、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1917年的俄國十月革命、1956年中國社會主義社會制度建立、毛澤東的《論十大關係》、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與發展等。
黨史和新中國史的學習,就少不了新文化運動、1921年黨的創建、1935年遵義會議、抗日戰爭勝利、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一五」計劃,等等。
改革開放史的學習,就少不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經濟特區、浦東開發開放、1992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確立、加入wto,等等。
需要說明的是,「四史」雖然各有特色、各有「知識點」,但不能簡單認為它們是孤立的、割裂的。通過學習教育,既要清楚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之間的區別,更要明白它們在歷史、理論、邏輯上的密切關聯。
這種關聯可簡單歸納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產生,推動社會主義從理論走向實踐,包括俄國十月革命勝利與蘇聯社會主義建設;
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成為中國共產黨創建的重要條件;
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歷史,是以社會主義為取向建立新社會、新國家的歷史。
以1949年為起點的新中國史,是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推進開放的歷史,也是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社會主義從一種模式走向多種形態的歷史;
開放史既是黨史、新中國史,也是社會主義在中國深入發展的歷史,即一以貫之地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
這樣聯繫起來學習,可以更深刻地體會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進一步明白我們是誰以及從哪裡來、往哪裡去。
第二,吸取歷史經驗,把握歷史大勢。
如果說「四史」的知識是「一點一點」的,那麼將點串起來,由點到線,就構成了「一部一部」的歷史。
這樣的歷史從來都不是直線演進的,而是螺旋上升的。在人類從民族史進入世界史的條件下,更是如此。這樣的歷史是人們在不斷認識歷史規律、總結歷史經驗、吸取歷史教訓基礎上曲折前進的歷史。
在這個意義上,「四史」學習教育中比知識更重要的,是基於知識學習,更清楚地洞察歷史發展中的合價值性與合規律性,更好地把握歷史進步規律與發展趨勢。這當然是一個「高標準」。其「低要求」就是吸取歷史教訓,在前進的道路上不犯錯誤或少犯錯誤,至少是歷史上發生過的悲劇不要再折騰、再上演。
「四史」中蘊含了很多規律。比如,馬克思主義基於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論兩大發現,超越空想社會主義,揭示出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四史」中也有經驗和教訓。蘇聯在建立、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取得了重大進步,並在與資本主義經濟大蕭條的對比中彰顯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的優越性。但是,這一體制沒有隨著時代和環境變化而進行適應性改革,無法進行自我革新,尤其是無產階級政黨逐漸背離了人民立場,結局是政權喪失、g家解體。
中國共產黨善於在歷史學習中總結經驗、認識規律,不斷前進。這表現在很多方面,最根本的一條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際結合起來,適應時代變遷與社會變革,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不斷深化認識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現代國家治理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黨的領導和執政規律。這是黨領導人民創造「兩大奇蹟」,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關鍵。
「四史」學習教育就是以史明志、以史為師、以史為鑑,就是學習歷史大道、把握歷史大勢,就是基於歷史經驗、理性和規律把握現實,必將有助於增強廣大黨員幹部堅定「四個自信」。
第三,傳承歷史精神,堅守歷史使命。
偉大的歷史無不沉澱為精神,精神又無不是歷史的。黨的精神建設融匯於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中國社會主義發展史,貫穿於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中,並成為我們的一種獨特政治優勢。
特別是,革命戰爭年代鍛造的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湧現的抗美援朝精神、大慶(鐵人)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改革開放時期孕育的小崗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擊非典精神、奧運精神、。
抗震救災精神等,構成了我們黨和國家的精神譜系,必須傳承好、發揚好。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精神力量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能夠轉化為推動社會發展的物質力量。如果說歷史事件是過去的、會定格的,歷史經驗也可能是有局限的,那歷史精神就是「永恆的」,可以傳承並發揚光大的。
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歷史精神的學習傳承。他強調,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可以說,真正學好歷史精神,用歷史精神感召人、陶冶人、教育人,激發廣大黨員幹部的歷史擔當、情懷、責任、信念,讓他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正是「四史」學習教育的精華所在。
第四,梳理歷史觀念,用好歷史方法。
樹立正確歷史觀、學好歷史方法論,是知識學習、經驗和規律學習、精神學習的實際運用與行動,也是「四史」學習教育的高要求。要逐步形成、深化鞏固這樣的歷史觀:
歷史是連續的,不能簡單地斷代。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學習教育要打通起來,並與上海地方史、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等身邊的歷史貫通起來。通過學習教育,樹立大歷史觀,更深刻地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等。
歷史是整體的、多彩的,不會完美無缺、沒有瑕疵,不能用現實切割歷史,也不能用歷史否認現實。要通過「四史」學習教育,反對任何形式的歷史虛無主義、文化虛無主義,反對醜化黨和國家形象,或詆毀、誣衊黨和國家領導人、英雄模範,或歪曲黨的歷史、新中國史、人民軍隊史的言行。
歷史是合力形成的、「多線的」。要全面、辯證地看待歷史現象、歷史問題。即便是歷史失誤、挫折,也要在歷史的環境下、方位上正確看待、認真分析。尤其是,對所謂「歷史終結論」等要有清醒認識,做到政治清醒、道路自信,既不走封閉僵化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邪路。
歷史是相通的,世界是「平的」。雖然當前出現了一些「逆全球化」思潮和行動,但在世界歷史條件下,全球化不可逆轉,自我封閉必然落後。同時,在「一球兩制」長期共存的環境下,還要樹立「長線歷史觀」,既反對「崇資病」,也反對「恐資病」,正確認識並處理好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共產黨與其他國家的政黨、中國與世界的關係。要交流溝通、取長補短,推動對話、互鑒,充分吸收和借鑑人類創造的一切成果。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四史」學習教育不能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完成任務而學習,而要在堅持正確歷史觀的基礎上,學會歷史思維、培養歷史視野、增強歷史擔當。要「歷史結合現實學、理論聯繫實際學」,把自己擺進去、工作擺進去、責任擺進去,適應新時代新要求新環境。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學習四史心得體會[朗讀]
黨史、新中國史是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領導中國人民為了實現中國夢的探索史、奮鬥史、創業史和發展史,其中蘊含著治國理政的政治靈魂和精神瑰寶,是先行者們從實踐經驗中提煉出來的立國、興國智慧。作為財政黨員幹部,我們要珍惜這份遺產,認真學習和傳承黨史、國史,使之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如此,才能進一步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堅定不移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學習黨史、新中國史,習近平總書記為此曾多次發表重要論述,為我們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指明了方向。要按照黨中央部署和部黨組要求,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作為我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作為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徑,要在學思踐悟中,知史而愛黨,知史而愛國,做到常懷憂黨之心、為黨之責、強黨之志。
學習黨史就是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歷史告訴我們,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歷史的選擇、歷史的必然。重溫黨史、新中國史,要深刻認識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改變了舊中國積貧積弱的落後面貌,走上了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的正確道路。作為黨員幹部,必須在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方面走在前、做表率,自覺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對標對表,提高政治站位,把准政治方向,堅定政治立場,明確政治態度,嚴守政治紀律,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堅持和加強黨對財政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
學習黨史就是要堅定理想信念。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歸根到底是因為有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學習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必須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持之以恆地推動學習往深里走、往心裡走、往實里走,堅持不懈地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
學習黨史就是要樹牢宗旨意識。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論在什麼年代、什麼時期,共產黨人始終秉持心中有民。群眾利益無小事,學習共產黨人的為民真心,就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永遠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學習黨史就是要積極履職盡責。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日起,擔當意識就深深烙在每一位黨員心中,無論時代如何發展,內外環境如何變化,共產黨人的擔當意識始終未變。學黨史、新中國史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切實增強鬥爭意識,時刻保持鬥爭精神,困難面前不低頭、挑戰面前不退縮、失敗面前不屈服,不斷積累鬥爭經驗,增強鬥爭本領。
黨史和中國史是我們黨建的指路燈,是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的力量源泉。我們要積極梳理起理論學習有收穫、思想政治受洗禮、幹事創業敢擔當、為民服務解難題、清正廉潔做表率的目標,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自覺自發、始終如一地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不斷增強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懈奮鬥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學習黨史、新中國史,習近平總書記為此曾多次發表重要論述,為我們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指明了方向。要按照黨中央部署和部黨組要求,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作為我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作為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徑,要在學思踐悟中,知史而愛黨,知史而愛國,做到常懷憂黨之心、為黨之責、強黨之志。
學習黨史就是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歷史告訴我們,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歷史的選擇、歷史的必然。重溫黨史、新中國史,要深刻認識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改變了舊中國積貧積弱的落後面貌,走上了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的正確道路。作為黨員幹部,必須在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方面走在前、做表率,自覺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對標對表,提高政治站位,把准政治方向,堅定政治立場,明確政治態度,嚴守政治紀律,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堅持和加強黨對財政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
學習黨史就是要堅定理想信念。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歸根到底是因為有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學習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必須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持之以恆地推動學習往深里走、往心裡走、往實里走,堅持不懈地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
學習黨史就是要樹牢宗旨意識。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論在什麼年代、什麼時期,共產黨人始終秉持心中有民。群眾利益無小事,學習共產黨人的為民真心,就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永遠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學習黨史就是要積極履職盡責。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日起,擔當意識就深深烙在每一位黨員心中,無論時代如何發展,內外環境如何變化,共產黨人的擔當意識始終未變。學黨史、新中國史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切實增強鬥爭意識,時刻保持鬥爭精神,困難面前不低頭、挑戰面前不退縮、失敗面前不屈服,不斷積累鬥爭經驗,增強鬥爭本領。
黨史和中國史是我們黨建的指路燈,是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的力量源泉。我們要積極梳理起理論學習有收穫、思想政治受洗禮、幹事創業敢擔當、為民服務解難題、清正廉潔做表率的目標,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自覺自發、始終如一地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不斷增強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懈奮鬥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出了做學問的三重境界,即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重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重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學習「四史」,同樣適用,「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從「四史」中汲取解決問題的智慧,厚植髮展根基,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提供智力支持。
昨夜西風凋碧樹,做到常學常新。一部黨史,就是中國共產黨從實際出發不斷進行理論創新的歷史。
一部新中國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奮鬥史。學好「四史」,要有「望盡天涯路」的追求,秉持「學貴有恆」的毅力,堅守「讀書破萬卷」的決心。毛澤東曾經說過:「學習一定要學到底,學習的最大敵人是不到『底』」。只要堅持下去,必定會積少成多、聚沙成塔,積跬步以至千里。只有靜下心來通讀苦讀,耐得住「獨上高樓」的寂寞,才能學有所獲。在「先把書讀厚、再把書讀薄」的過程中,把握時代變化的脈動,洞察理論創新的深意。
衣帶漸寬終不悔,力求走深走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可以說,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只有真正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才能「洪鐘小大隨叩鳴」,不會「入寶山而空手回」。讀史方能明智,黨史、新中國史蘊含著共產黨人的歷史智慧、政治智慧、管理智慧,學習四史,要用心、用力,學會用歷史思維,解決工作中的困難挑戰,提高解決問題的本領。
眾里尋他千百度,堅持篤干篤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習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為了推進工作、解決難題。幹事創業需要實幹、苦幹、巧幹。實幹是態度,苦幹是品德,巧幹是水平。用「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決心,落實工作部署,對每一件工作力求實效,做到解決問題不推諉、推動工作不蠻幹,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求實效、講實幹,以「帶頭干、認真抓」的實幹作風推動事業發展。大事難事看擔當。在困難面前要毫不退縮,直面問題抓落實、攻堅克難帶頭上。以「四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形成「干成事」先鋒力量。
昨夜西風凋碧樹,做到常學常新。一部黨史,就是中國共產黨從實際出發不斷進行理論創新的歷史。
一部新中國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奮鬥史。學好「四史」,要有「望盡天涯路」的追求,秉持「學貴有恆」的毅力,堅守「讀書破萬卷」的決心。毛澤東曾經說過:「學習一定要學到底,學習的最大敵人是不到『底』」。只要堅持下去,必定會積少成多、聚沙成塔,積跬步以至千里。只有靜下心來通讀苦讀,耐得住「獨上高樓」的寂寞,才能學有所獲。在「先把書讀厚、再把書讀薄」的過程中,把握時代變化的脈動,洞察理論創新的深意。
衣帶漸寬終不悔,力求走深走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可以說,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只有真正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才能「洪鐘小大隨叩鳴」,不會「入寶山而空手回」。讀史方能明智,黨史、新中國史蘊含著共產黨人的歷史智慧、政治智慧、管理智慧,學習四史,要用心、用力,學會用歷史思維,解決工作中的困難挑戰,提高解決問題的本領。
眾里尋他千百度,堅持篤干篤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習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為了推進工作、解決難題。幹事創業需要實幹、苦幹、巧幹。實幹是態度,苦幹是品德,巧幹是水平。用「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決心,落實工作部署,對每一件工作力求實效,做到解決問題不推諉、推動工作不蠻幹,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求實效、講實幹,以「帶頭干、認真抓」的實幹作風推動事業發展。大事難事看擔當。在困難面前要毫不退縮,直面問題抓落實、攻堅克難帶頭上。以「四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形成「干成事」先鋒力量。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學習歷史,善於借鑑和運用歷史經驗治國理政。黨史、新中國史是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領導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進行的探索史、奮鬥史、創業史。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而黨史、新中國史是這一教科書中最重要的內容。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能讓黨員、幹部從黨發展壯大的歷史、新中國砥礪奮進的歷史中汲取養分和智慧。
通過學習黨史和新中國史修好共產黨人的「心學」。知史愛黨、知史愛國。黨性教育是共產黨人修身養性的必修課,也是共產黨人的「心學」。要修好共產黨人的「心學」,必須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通過學習黨史和新中國史深刻把握黨的建設的經驗和規律。只有深入了解我們黨_年的奮鬥史、新中國70年的發展史,才能弄清楚黨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弄清楚艱苦卓絕是什麼、是怎麼來的,深刻把握黨的建設的經驗和規律,做到常懷憂黨之心、為黨之責、強黨之志。通過學習黨史和新中國史增強為民族復興不懈奮鬥的精神動力。學習黨史、新中國史,追尋黨的歷史上一代代革命先輩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鬥的勇氣、決心和意志,感悟他們的崇高精神境界和優良作風,就能不斷增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的精神動力。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無論是在革命時期還是在建設時期亦或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時期,我黨始終為人民群眾的利益和幸福生活而不懈奮鬥,可以說中國共產黨的奮鬥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歷史?
學習「四史」,能更深入的了解革命先烈當年偉大的理想信念、體會革命先烈用意志和鮮血鑄就的革命精神,通過革命傳統教育,能讓年輕一代人民公僕對自己的肩負的使命有更直觀的認識,繼而提升黨員幹部的黨性修養,更好地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
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的講話中,要求廣大黨員幹部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結合起來。總書記關於學習「四史」的重要講話,既是對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長效機制的新部署,也是對傳承與弘揚我們黨優良傳統的新要求。
開展「四史」學習教育,要加深對歷史規律性的認識和歷史必然性的把握,從歷史中汲取經驗和智慧,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更好戰勝前進征程上的困難和挑戰。學習新中國史,要切實增強黨的意識。各級黨組織要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認真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提高黨的建設質量和水平。各級黨員幹部要對黨忠誠,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廣大人民群眾凝聚團結在黨的旗幟下,擁護黨、熱愛黨,堅定不移跟黨走。
深入開展「四史」學習教育,有著十分緊迫而又深遠的意義。「四史」學習教育是堅定理想信念的需要。只有通過學習「四史」,才能身臨其境地了解我黨走過的崢嶸歲月,體會我黨在革命和奮鬥中的艱難歷程。「四史」學習教育是提升黨性修養的需要。學習「四史」要緊扣實際。當今,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同樣湧現出了一大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優秀人物。以「四史」開展黨性教育,要引導黨員幹部從歷史人物和現代人物中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要在現實中自覺提升黨性修養和政治覺悟。「四史」學習教育是提高幹部工作能力的需要。中華民族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進程中,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過程。通過學習「四史」便可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研究和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再加以綜合分析、科學判斷、靈活運用,不斷增強工作的主動性、預見性和創造性,以理論指導實踐,最終達到提升自我能力的目的。
從以往的學習情況來看,對標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新要求,如何在歷史學習上提高加強深化「四史」教育的學習,我們可從以下抓起:
一是堅持全面地學。研讀「四史」應堅持在大歷史觀的指導下,充分激活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宏闊視野,把40年的改革開放史置於新中國70年發展史的大背景中學習,把70年的新中國史置於近百年黨的奮鬥歷程中學習,把百年黨史置於500年的社會主義發展史中學習。通過連點成線、連線成面的學習活動,夯實「四史」基礎知識,構建邏輯嚴密的「四史」知識結構,全面掌握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前世今生及其發展方向。
二是堅持深入地學。深化「四史」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了從歷史中汲取治國理政的經驗智慧與精神力量,特別是在當前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形勢下,「四史」教育是築牢黨員幹部的思想根基,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力量,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提供強大思想保證的重要途徑。因此,「四史」學習教育不能滿足於對一般史實的了解和掌握,而是要堅持把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善於突破歷史的表象,深入到歷史事件的內核,勇於探索重大歷史事件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深入解讀重要歷史人物在歷史轉折關頭的心路歷程,總結提煉中國共產黨在為民族謀解放、為人民謀幸福的征程中,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歷史規律。
三是堅持辯證地學。黨員幹部研讀「四史」,既要落實在提高歷史文化素養上,更要落實到自覺按照歷史規律和歷史發展的辯證法辦事的實踐上,只有如此,才能凸顯建立「四史」教育長效機制的意義。因此,研讀「四史」必須要貫徹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指導,做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和篤行之,真正把握「四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和本質,從而達到以史鑑今、資政育人的效果。
四是堅持反覆地學。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博大精深,內涵豐富,學習中常常會出現有的知識點記不住、記不牢、記不全和記憶混淆、記憶串門,對有的歷史問題理解不深刻、理解不徹底等現象。化解這些「現象」的有效方法,就是要在堅持運用唯物史觀、大歷史觀指導「四史」學習的同時,還要綜合運用人民史觀等,將「四史」學習融入現實生活中,結合到實際工作中,實現「四史」學習經常化、日常化和制度化,在反覆學、反覆讀、反覆研中,豐富對社會主義500年發展史的知識儲存,深化對黨的百年奮鬥歷程中重大事件的認識,科學把握新中國成立以來對建設與發展社會主義的艱辛探索,深刻理解改革開放史的艱辛歷程和發展趨勢。
總之,只有堅持全面地學、深入地學、辯證地學、反覆地學,建立健全「四史」教育長效機制,才能教育黨員幹部開拓工作視野,增強人民情懷和責任擔當,不忘初心使命,真正做到信仰如山、信念如鐵、信心如磐。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歷史的基本方法,是了解歷史事實、理清歷史脈絡、把握歷史規律、得出歷史結論。我們要通過學習「四史」,在思想上弄清楚、理解透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要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切實做到理論上清醒和政治上堅定。要把「四史」學習教育與做好當前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從歷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汲取經驗智慧、汲取堅守人民立場的定力,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更好推動改革開放再出發,更好增進人民群眾福祉。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特別是面對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要更好激發黨員幹部的奮鬥精神,充滿激情、富於創造、勇於擔當,堅決守住守好疫情防線,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
通過學習黨史和新中國史修好共產黨人的「心學」。知史愛黨、知史愛國。黨性教育是共產黨人修身養性的必修課,也是共產黨人的「心學」。要修好共產黨人的「心學」,必須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通過學習黨史和新中國史深刻把握黨的建設的經驗和規律。只有深入了解我們黨_年的奮鬥史、新中國70年的發展史,才能弄清楚黨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弄清楚艱苦卓絕是什麼、是怎麼來的,深刻把握黨的建設的經驗和規律,做到常懷憂黨之心、為黨之責、強黨之志。通過學習黨史和新中國史增強為民族復興不懈奮鬥的精神動力。學習黨史、新中國史,追尋黨的歷史上一代代革命先輩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鬥的勇氣、決心和意志,感悟他們的崇高精神境界和優良作風,就能不斷增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的精神動力。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無論是在革命時期還是在建設時期亦或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時期,我黨始終為人民群眾的利益和幸福生活而不懈奮鬥,可以說中國共產黨的奮鬥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歷史?
學習「四史」,能更深入的了解革命先烈當年偉大的理想信念、體會革命先烈用意志和鮮血鑄就的革命精神,通過革命傳統教育,能讓年輕一代人民公僕對自己的肩負的使命有更直觀的認識,繼而提升黨員幹部的黨性修養,更好地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
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的講話中,要求廣大黨員幹部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結合起來。總書記關於學習「四史」的重要講話,既是對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長效機制的新部署,也是對傳承與弘揚我們黨優良傳統的新要求。
開展「四史」學習教育,要加深對歷史規律性的認識和歷史必然性的把握,從歷史中汲取經驗和智慧,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更好戰勝前進征程上的困難和挑戰。學習新中國史,要切實增強黨的意識。各級黨組織要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認真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提高黨的建設質量和水平。各級黨員幹部要對黨忠誠,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廣大人民群眾凝聚團結在黨的旗幟下,擁護黨、熱愛黨,堅定不移跟黨走。
深入開展「四史」學習教育,有著十分緊迫而又深遠的意義。「四史」學習教育是堅定理想信念的需要。只有通過學習「四史」,才能身臨其境地了解我黨走過的崢嶸歲月,體會我黨在革命和奮鬥中的艱難歷程。「四史」學習教育是提升黨性修養的需要。學習「四史」要緊扣實際。當今,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同樣湧現出了一大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優秀人物。以「四史」開展黨性教育,要引導黨員幹部從歷史人物和現代人物中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要在現實中自覺提升黨性修養和政治覺悟。「四史」學習教育是提高幹部工作能力的需要。中華民族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進程中,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過程。通過學習「四史」便可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研究和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再加以綜合分析、科學判斷、靈活運用,不斷增強工作的主動性、預見性和創造性,以理論指導實踐,最終達到提升自我能力的目的。
從以往的學習情況來看,對標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新要求,如何在歷史學習上提高加強深化「四史」教育的學習,我們可從以下抓起:
一是堅持全面地學。研讀「四史」應堅持在大歷史觀的指導下,充分激活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宏闊視野,把40年的改革開放史置於新中國70年發展史的大背景中學習,把70年的新中國史置於近百年黨的奮鬥歷程中學習,把百年黨史置於500年的社會主義發展史中學習。通過連點成線、連線成面的學習活動,夯實「四史」基礎知識,構建邏輯嚴密的「四史」知識結構,全面掌握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前世今生及其發展方向。
二是堅持深入地學。深化「四史」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了從歷史中汲取治國理政的經驗智慧與精神力量,特別是在當前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形勢下,「四史」教育是築牢黨員幹部的思想根基,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力量,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提供強大思想保證的重要途徑。因此,「四史」學習教育不能滿足於對一般史實的了解和掌握,而是要堅持把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善於突破歷史的表象,深入到歷史事件的內核,勇於探索重大歷史事件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深入解讀重要歷史人物在歷史轉折關頭的心路歷程,總結提煉中國共產黨在為民族謀解放、為人民謀幸福的征程中,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歷史規律。
三是堅持辯證地學。黨員幹部研讀「四史」,既要落實在提高歷史文化素養上,更要落實到自覺按照歷史規律和歷史發展的辯證法辦事的實踐上,只有如此,才能凸顯建立「四史」教育長效機制的意義。因此,研讀「四史」必須要貫徹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指導,做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和篤行之,真正把握「四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和本質,從而達到以史鑑今、資政育人的效果。
四是堅持反覆地學。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博大精深,內涵豐富,學習中常常會出現有的知識點記不住、記不牢、記不全和記憶混淆、記憶串門,對有的歷史問題理解不深刻、理解不徹底等現象。化解這些「現象」的有效方法,就是要在堅持運用唯物史觀、大歷史觀指導「四史」學習的同時,還要綜合運用人民史觀等,將「四史」學習融入現實生活中,結合到實際工作中,實現「四史」學習經常化、日常化和制度化,在反覆學、反覆讀、反覆研中,豐富對社會主義500年發展史的知識儲存,深化對黨的百年奮鬥歷程中重大事件的認識,科學把握新中國成立以來對建設與發展社會主義的艱辛探索,深刻理解改革開放史的艱辛歷程和發展趨勢。
總之,只有堅持全面地學、深入地學、辯證地學、反覆地學,建立健全「四史」教育長效機制,才能教育黨員幹部開拓工作視野,增強人民情懷和責任擔當,不忘初心使命,真正做到信仰如山、信念如鐵、信心如磐。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歷史的基本方法,是了解歷史事實、理清歷史脈絡、把握歷史規律、得出歷史結論。我們要通過學習「四史」,在思想上弄清楚、理解透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要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切實做到理論上清醒和政治上堅定。要把「四史」學習教育與做好當前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從歷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汲取經驗智慧、汲取堅守人民立場的定力,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更好推動改革開放再出發,更好增進人民群眾福祉。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特別是面對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要更好激發黨員幹部的奮鬥精神,充滿激情、富於創造、勇於擔當,堅決守住守好疫情防線,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
中華民族是有著5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從先秦到現代,經過了多少的歲月沉澱才有的現如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通過學習黨史、新中國史、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讓我們更能體會黨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更是每一名共產黨員的必修課。
經過「四史「學習,讓我更加深刻的認識了黨,以及明確了自己的奮鬥目標,即永遠跟黨走的決心。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打敗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人民共和國。在建國以後,黨領導各族人民繼續前進,戰勝了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威脅、顛覆、破壞和武裝挑釁,維護了中國的獨立和安全。
建國初期我們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在開放、不斷發展的今天,我們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和諧發展的中國;面對滾滾前行的歷史車輪,我更加堅定了一個信念:沒有共產黨就不會有未來屹立於世界強國之列的中國和中華民族。
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應當肩負起建設祖國地重任,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武裝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用之才,對社會有用,對國家有用。重溫我們黨99年的光輝歷程,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建立不朽的功勳,讓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只有在中國共產黨地領導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發展中國,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經過「四史「學習,讓我更加深刻的認識了黨,以及明確了自己的奮鬥目標,即永遠跟黨走的決心。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打敗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人民共和國。在建國以後,黨領導各族人民繼續前進,戰勝了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威脅、顛覆、破壞和武裝挑釁,維護了中國的獨立和安全。
建國初期我們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在開放、不斷發展的今天,我們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和諧發展的中國;面對滾滾前行的歷史車輪,我更加堅定了一個信念:沒有共產黨就不會有未來屹立於世界強國之列的中國和中華民族。
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應當肩負起建設祖國地重任,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武裝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用之才,對社會有用,對國家有用。重溫我們黨99年的光輝歷程,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建立不朽的功勳,讓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只有在中國共產黨地領導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發展中國,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