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重視落實公共政策,頒布了一系列綱領性指導文件。隨著中小城市經濟不斷發展,人才需求不斷增加,只有落實公共政策才能更合理地運用戰略性資源,協調經濟社會活動及相互關係來保障公民的利益,但在執行公共政策時因人力資源質量和管理方法各種條件限制導致落實政策的過程存在很大問題。因此,本文分析了公共政策目前執行現狀及實施的梗塞問題,並針對這些情況提出了相應解決辦法,旨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借鑑。
[關鍵詞]公共政策;執行;梗塞。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9.14.087。
[中圖分類號]d6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19)14-0-02。
0 引言。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報告明確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政策執行是政府管理的核心,在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對於良好的法律和良好的政策,最重要的是能夠做到這一點」。公共政策執行是「政府執行」概念的一種擴展,源於公共政策執行領域的「企業執行力」概念,解決了公共政策執行不力的問題,能夠促進政府建立健全行政問責制度,提高執法能力和信譽。這是中央政府中第一次出現「行政權力」一詞,引起了該領域學者的關注和討論。從現有文獻來看,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個方面,即公共政策實施內涵,公共政策執行評價和公共政策實施改進路徑。其中,公共政策實施的量化評估是跨學科研究的熱點問題,涉及統計、計量和管理等知識和方法應用,研究成果可以拓寬公共政策實施的研究視野,是政府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1 執行公共政策不全面導致的梗塞問題。
1.1 對人力資源缺乏完整統計分析。
政府數據統計多集中於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對城市公共目標、公共利益的方案及有效規範指導的有關機構幾乎還處於未劃清和未落實的權益階段;偏重於對就業人數、社會保險參保人數、勞動法律求助投訴人數、農民工人數等方面的統計。統計數字較為籠統,通常只有一個總體的數字信息,細分不明顯,缺少對人力資源學歷、流動方向、行業分布等信息搜集統計。這些數據對分析公共政策落實的社會利益分配與歸屬以及預測未來的公共政策執行分配公共利益情況有著重要作用。
1.2 創業政策不完善。
雖然公共政策針對返鄉創業企業提供了不少優惠政策,但從實際情況看來,這些政策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一是返鄉創業補貼的範圍小,許多創業者因為條件限制被排除在補貼名單之外;二是貸款額度較小,對小微企業的支持不大。公共政策在執行過程中沒有偏向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利益團體或企業,因此,公共政策執行過程應隨著利益團體影響力的變化而變化,藉以減少執行梗塞問題。
1.3 針對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培訓調整不完善。
相關部門在執行公共政策的過程中由於財政資金緊張,用於職業技能培訓的資金嚴重不足,導致設備簡陋,無實訓基地,很難培養出高素質勞動人才。沒有充分宣傳好勞動培訓的價值,導致一些勞動者認為勞動培訓難度大、培訓時間長,加上部分勞動者沒有轉變思想觀念,不願花費時間在勞動技能培訓上。公共政治在調整和分配培訓的公眾利益並沒有起到提高勞動者勞動素質的作用。
1.4 公共政策的人才流動服務平台建設不完善。
官方性質的人才流動服務平台有人力資源市場和人才交流中心兩類;民營性質的人才流動服務平台和這兩類平台存在信息重複的問題,由於政府及企業監管不力,容易出現虛假甚至詐騙信息。這幾類人才流動平台都以中低端勞動力為主,缺少對高端人才需求供給的信息,這是在公共政策執行中如何分配好社會高端人才資源的一項難題。
2 對公共政策執行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2.1 缺乏了解公共政策的專業性人才。
大多數城市的公共政策執行部門都將行政、人事糅合到一起,並沒有分開管理,且這類人員大多不具備專業背景,沒有系統地學習過公共政策的特徵及理論模型,致使工作人員對其功能一知半解,且往往負責人事工作的人員通常還要負責行政等工作,缺少一個專業的公共政策人才通過專業能力引導公眾及工作人員執行相關公共政策。
2.2 公共政策規範觀念、方法落後。
公共政策在規範社會行為時還停留在以事為中心,手段單一,按照規章制度辦事,方式機械呆板。現代規範社會行為的方法是以人為中心,採用了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注重科學性藝術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人對公共社會的自我認識及提升社會行為規範的潛能。
3 公共政策執行梗塞的社會問題。
3.1 解決經濟總量相對較小,人才吸引力不強。
第一,一般城市的公共政策在解決社會問題執行力梗塞問題時會導致本城鎮大型企業數量減少,加上網際網路時代,實體經濟受到網絡經濟衝擊較大,實體零售企業營業額增長較為疲軟,甚至有負增長的狀況。第二,消費總量和規模較小,吸引人才方面競爭力不強。
3.2 勞動者素質總體較低,未促進城市發展。
公共政策執行梗塞問題直接導致人力資源流失嚴重。農村人口中約有40多萬人口常年外出務工,農村剩餘勞動力多為老人、兒童。農村留守人口的數量和質量不能滿足「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倘若就業人口中,擁有大學及以上學歷的從業人口比例低,那麼輸出的大部分大學生在外上學之後,會因為大中城市的發展差距及就業環境差距問題,選擇在公共政策落實環境好的北上廣等大城市工作,導致小城鎮的勞動力文化素質較低,社會發展梗塞問題將接連不斷。4 執行公共政策管理的建議。
4.1 加強對公共政策開發管理的引導。
①完善社會保障,繼續推進吸引人才創業、就業的積極政策。大力開發境內就業崗位,提高主管部門的服務質量,實現更好的社會資源再分配。②完善基層勞動保障平台建設,加強對人才流動服務平台的領導與監管,堅持以公益性為主,經濟性為輔,促進人才市場等就業平台的職能作用,利用平台引進高端人才和急需人才。③確保落實各項針對創業和大學生的公共優惠政策。提高現有勞動人員的業務能力,全面幫助勞動者提高專業素質;認真做好公共政策項目審核、執行後的驗收工作。④繼續強化社保體系建設,全面推進人事人才工作。加大監察力度,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同時,改進公共政策執行者的工作作風,服務群眾。
4.2 提高對人力管理的認識。
政府應提高對社會人力管理的價值認識,充分挖掘公共政策的實際潛力,吸引高素質人才。以社會收益最大化為目標,解決好公共政策執行梗塞問題,給社會帶來最大收益,更好地提高公共政策在社會發展中的協調水平。
4.3 改善公共政策執行的大環境。
政府應利用好公共政策推動經濟發展,更好地執行公共政策來降低城市人員的出行時間成本,推進經濟區域一體化,帶動中小城市(縣域)發展,特別是利用政策來推進第三產業發展。促進區域內經濟、人員、資本、信息快速自由流動,促進都市經濟圈同城效應的加速與放大。利用改善公共政策執行的大環境帶動社會經濟發展;利用網際網路、新媒體加強對城市形象的建設宣傳,從而達到吸引人才實現更好的社會價值的目的。在改善公共政策大環境效應的影響下,政府也要及時帶動執行者學習先進的社會資源管理分配方法、經驗。
4.4 利用公共政策推動農業、旅遊業發展。
相關部門應利用公共政策分析解決農業、旅遊業問題各種政策方案的優劣。豐富的農產品會促進農產品深加工產業發展,有利於增加農民收入,吸引農村勞動力回鄉工作,解決農村集體勞動力巨大缺額的社會問題。同時,深入開發優秀的自然人文旅行資源,吸引農業人口向服務業人口轉變;利用公共政策本身的資源來落實大型旅遊項目建設,吸引高層次的旅遊業從業人員和管理人才,促進旅遊業及社會發展。
4.5 改善公共政策執行梗塞的政策基本權益。
現階段,我國已逐漸完善城鄉養老、失業、醫療、工傷保險、生育等社會保險制度,因此,相關單位要築牢公共政策執行落實前線,確保社會保險基金安全運行,通過不斷完善政策監察,實現社會收益最大化。第一,積極拓展人力資源市場服務體系,定期舉辦招聘會,從而增加城鎮就業人員,使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同時,利用公共政策對需就業人員主動提供就業援助,降低城鎮登記失業率,解決諸類方面執行的梗塞問題。第二,通過加強宣傳、培訓和優化公共政策服務,找准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重點,培養創業精神。對創業大學生和畢業5年以內的大學畢業生給予創業補貼、貸款、抵押貸款和其他政策。提高社會人才質量。第三,推進公共政策執行人員的隊伍建設,完善准入門檻,嚴格各項資格審核、職務考察及任免工作。第四,深化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完善公共政策執行工作人員的年度考核工作。
5 結語。
雖然社會公共政策有所發展,但在國家重點關注的背景下,社會資源分配政策不能滿足發展需要。因此,政府應該加強發揮引導作用,營造良好的尊重人才、重視社會發展的社會環境。做好社會保障工作,加強人才流動服務平台的引導與監督,從而促進本區域經濟文化發展。同時,還要抓住實施公共政策帶來的新機遇,促進社會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提高人才的競爭力;搞好城市、產業和人才相結合,加快建設新的人才引進和發展體制。此外,政府還要引進人才,發展人才,以人才吸引人才,形成人才集聚效應,不斷為社會發展做更大貢獻。
主要參考文獻。
[1]方軍,鄭楠,陳奇.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執行力探賾——以a市n鎮新農合政策實施為例[j].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
[2]劉雪明,廖東嵐.地方政府政策執行力評價體系的運用分析[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
[3]李莉,楊中衛.政府公共政策執行力:內涵、困境原因與路徑選擇[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4]黃欣.影響地方政府政策執行力的因素分析[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關鍵詞]公共政策;執行;梗塞。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9.14.087。
[中圖分類號]d6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19)14-0-02。
0 引言。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報告明確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政策執行是政府管理的核心,在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對於良好的法律和良好的政策,最重要的是能夠做到這一點」。公共政策執行是「政府執行」概念的一種擴展,源於公共政策執行領域的「企業執行力」概念,解決了公共政策執行不力的問題,能夠促進政府建立健全行政問責制度,提高執法能力和信譽。這是中央政府中第一次出現「行政權力」一詞,引起了該領域學者的關注和討論。從現有文獻來看,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個方面,即公共政策實施內涵,公共政策執行評價和公共政策實施改進路徑。其中,公共政策實施的量化評估是跨學科研究的熱點問題,涉及統計、計量和管理等知識和方法應用,研究成果可以拓寬公共政策實施的研究視野,是政府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1 執行公共政策不全面導致的梗塞問題。
1.1 對人力資源缺乏完整統計分析。
政府數據統計多集中於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對城市公共目標、公共利益的方案及有效規範指導的有關機構幾乎還處於未劃清和未落實的權益階段;偏重於對就業人數、社會保險參保人數、勞動法律求助投訴人數、農民工人數等方面的統計。統計數字較為籠統,通常只有一個總體的數字信息,細分不明顯,缺少對人力資源學歷、流動方向、行業分布等信息搜集統計。這些數據對分析公共政策落實的社會利益分配與歸屬以及預測未來的公共政策執行分配公共利益情況有著重要作用。
1.2 創業政策不完善。
雖然公共政策針對返鄉創業企業提供了不少優惠政策,但從實際情況看來,這些政策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一是返鄉創業補貼的範圍小,許多創業者因為條件限制被排除在補貼名單之外;二是貸款額度較小,對小微企業的支持不大。公共政策在執行過程中沒有偏向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利益團體或企業,因此,公共政策執行過程應隨著利益團體影響力的變化而變化,藉以減少執行梗塞問題。
1.3 針對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培訓調整不完善。
相關部門在執行公共政策的過程中由於財政資金緊張,用於職業技能培訓的資金嚴重不足,導致設備簡陋,無實訓基地,很難培養出高素質勞動人才。沒有充分宣傳好勞動培訓的價值,導致一些勞動者認為勞動培訓難度大、培訓時間長,加上部分勞動者沒有轉變思想觀念,不願花費時間在勞動技能培訓上。公共政治在調整和分配培訓的公眾利益並沒有起到提高勞動者勞動素質的作用。
1.4 公共政策的人才流動服務平台建設不完善。
官方性質的人才流動服務平台有人力資源市場和人才交流中心兩類;民營性質的人才流動服務平台和這兩類平台存在信息重複的問題,由於政府及企業監管不力,容易出現虛假甚至詐騙信息。這幾類人才流動平台都以中低端勞動力為主,缺少對高端人才需求供給的信息,這是在公共政策執行中如何分配好社會高端人才資源的一項難題。
2 對公共政策執行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2.1 缺乏了解公共政策的專業性人才。
大多數城市的公共政策執行部門都將行政、人事糅合到一起,並沒有分開管理,且這類人員大多不具備專業背景,沒有系統地學習過公共政策的特徵及理論模型,致使工作人員對其功能一知半解,且往往負責人事工作的人員通常還要負責行政等工作,缺少一個專業的公共政策人才通過專業能力引導公眾及工作人員執行相關公共政策。
2.2 公共政策規範觀念、方法落後。
公共政策在規範社會行為時還停留在以事為中心,手段單一,按照規章制度辦事,方式機械呆板。現代規範社會行為的方法是以人為中心,採用了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注重科學性藝術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人對公共社會的自我認識及提升社會行為規範的潛能。
3 公共政策執行梗塞的社會問題。
3.1 解決經濟總量相對較小,人才吸引力不強。
第一,一般城市的公共政策在解決社會問題執行力梗塞問題時會導致本城鎮大型企業數量減少,加上網際網路時代,實體經濟受到網絡經濟衝擊較大,實體零售企業營業額增長較為疲軟,甚至有負增長的狀況。第二,消費總量和規模較小,吸引人才方面競爭力不強。
3.2 勞動者素質總體較低,未促進城市發展。
公共政策執行梗塞問題直接導致人力資源流失嚴重。農村人口中約有40多萬人口常年外出務工,農村剩餘勞動力多為老人、兒童。農村留守人口的數量和質量不能滿足「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倘若就業人口中,擁有大學及以上學歷的從業人口比例低,那麼輸出的大部分大學生在外上學之後,會因為大中城市的發展差距及就業環境差距問題,選擇在公共政策落實環境好的北上廣等大城市工作,導致小城鎮的勞動力文化素質較低,社會發展梗塞問題將接連不斷。4 執行公共政策管理的建議。
4.1 加強對公共政策開發管理的引導。
①完善社會保障,繼續推進吸引人才創業、就業的積極政策。大力開發境內就業崗位,提高主管部門的服務質量,實現更好的社會資源再分配。②完善基層勞動保障平台建設,加強對人才流動服務平台的領導與監管,堅持以公益性為主,經濟性為輔,促進人才市場等就業平台的職能作用,利用平台引進高端人才和急需人才。③確保落實各項針對創業和大學生的公共優惠政策。提高現有勞動人員的業務能力,全面幫助勞動者提高專業素質;認真做好公共政策項目審核、執行後的驗收工作。④繼續強化社保體系建設,全面推進人事人才工作。加大監察力度,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同時,改進公共政策執行者的工作作風,服務群眾。
4.2 提高對人力管理的認識。
政府應提高對社會人力管理的價值認識,充分挖掘公共政策的實際潛力,吸引高素質人才。以社會收益最大化為目標,解決好公共政策執行梗塞問題,給社會帶來最大收益,更好地提高公共政策在社會發展中的協調水平。
4.3 改善公共政策執行的大環境。
政府應利用好公共政策推動經濟發展,更好地執行公共政策來降低城市人員的出行時間成本,推進經濟區域一體化,帶動中小城市(縣域)發展,特別是利用政策來推進第三產業發展。促進區域內經濟、人員、資本、信息快速自由流動,促進都市經濟圈同城效應的加速與放大。利用改善公共政策執行的大環境帶動社會經濟發展;利用網際網路、新媒體加強對城市形象的建設宣傳,從而達到吸引人才實現更好的社會價值的目的。在改善公共政策大環境效應的影響下,政府也要及時帶動執行者學習先進的社會資源管理分配方法、經驗。
4.4 利用公共政策推動農業、旅遊業發展。
相關部門應利用公共政策分析解決農業、旅遊業問題各種政策方案的優劣。豐富的農產品會促進農產品深加工產業發展,有利於增加農民收入,吸引農村勞動力回鄉工作,解決農村集體勞動力巨大缺額的社會問題。同時,深入開發優秀的自然人文旅行資源,吸引農業人口向服務業人口轉變;利用公共政策本身的資源來落實大型旅遊項目建設,吸引高層次的旅遊業從業人員和管理人才,促進旅遊業及社會發展。
4.5 改善公共政策執行梗塞的政策基本權益。
現階段,我國已逐漸完善城鄉養老、失業、醫療、工傷保險、生育等社會保險制度,因此,相關單位要築牢公共政策執行落實前線,確保社會保險基金安全運行,通過不斷完善政策監察,實現社會收益最大化。第一,積極拓展人力資源市場服務體系,定期舉辦招聘會,從而增加城鎮就業人員,使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同時,利用公共政策對需就業人員主動提供就業援助,降低城鎮登記失業率,解決諸類方面執行的梗塞問題。第二,通過加強宣傳、培訓和優化公共政策服務,找准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重點,培養創業精神。對創業大學生和畢業5年以內的大學畢業生給予創業補貼、貸款、抵押貸款和其他政策。提高社會人才質量。第三,推進公共政策執行人員的隊伍建設,完善准入門檻,嚴格各項資格審核、職務考察及任免工作。第四,深化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完善公共政策執行工作人員的年度考核工作。
5 結語。
雖然社會公共政策有所發展,但在國家重點關注的背景下,社會資源分配政策不能滿足發展需要。因此,政府應該加強發揮引導作用,營造良好的尊重人才、重視社會發展的社會環境。做好社會保障工作,加強人才流動服務平台的引導與監督,從而促進本區域經濟文化發展。同時,還要抓住實施公共政策帶來的新機遇,促進社會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提高人才的競爭力;搞好城市、產業和人才相結合,加快建設新的人才引進和發展體制。此外,政府還要引進人才,發展人才,以人才吸引人才,形成人才集聚效應,不斷為社會發展做更大貢獻。
主要參考文獻。
[1]方軍,鄭楠,陳奇.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執行力探賾——以a市n鎮新農合政策實施為例[j].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
[2]劉雪明,廖東嵐.地方政府政策執行力評價體系的運用分析[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
[3]李莉,楊中衛.政府公共政策執行力:內涵、困境原因與路徑選擇[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4]黃欣.影響地方政府政策執行力的因素分析[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