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把年的汗水「賺得」了百姓的信任;他用十五年的行動「踐行」著黨的宗旨;他用十四年的光陰「耕耘」著致富的田野。他就是花荄鎮六合村的黨支部書記卿華富。
面對艱難,他毅然亮劍爭上游。
多年來,六合村集體經濟薄弱,收入渠道單一,是花荄鎮家喻戶曉的「老大難村」,領導們談發展不知從何處入手,鄉親們說致富不知富從何來。2004年,經過全民公投,他被一致推選為六合村黨支部書記。從那一刻起,他成了全村人民的希望。置身「貧困村」,他決定帶著老百姓拼一回,超越貧困線。他通過邀請專家針對六合村經濟發展滯後的原因及發展對策進行分析,確定全村的發展方向;他組織村「兩委」入戶調查走訪,深入了解村民實際所需;他帶領優秀青年到先進村學習經驗,將他山之石攻而為玉。
緊接著,他在村裡組織黨員們開了動員大會,會上為了激發大家的信心,他說「我們是黨員,應該發揮先鋒模範作用,走在老百姓前面,應該為大夥找出路……」。
會後,他便在距自己家不遠荒山乾了起來,每當老百姓路過問起的時候,他便笑呵呵地說:「我在為村裡的經濟發展探路啊!」其他的黨員同志在他的影響下也開始在自家門前屋後乾了起來,左鄰右舍在他的帶動下也開始忙活起來了。
墾荒、挖窩、植苗、澆水,小村莊頓時熱鬧起來了……。
此情此景,讓他倍感欣喜,為了更好的為鄉親們引路,他請鄉農業中心的技術員來村裡進行文化和技術培訓,他還時常放下手中的活到群眾地理看一看果樹的長勢情況,問一問老百姓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困難,如果需要他便盡己之能為百姓辦理。當老百姓對日夜操勞的他表達感謝時,他卻總是說:「我應該謝謝你們啊,沒有你們的信任和理解,我們村委會什麼事情都辦不了。」?
那一段日子,田間地頭,荒山坡上,田堤路邊,總會傳出純樸的的話語:「我不曉得什麼技術,有問題的時候我就去找書記。」「昨天晚上十點多了,他還去看了我家裡的山坡上,簡直比我自己還關心栽植的枇杷哦。」「是啊,他從教我們種果樹開始,就一直關心著我們每家每戶的果樹的成活情況,很多時候我們還沒有發現問題,他倒先看出來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8年的發展,六合村水果產量不斷翻新,截止2010年的水果種植面積達到1000多畝,創下銷售收4800多萬元的新紀錄,水果產業已成為群眾的最主要經濟來源。在此基礎上,他引導村民大力發展肉鵝養殖和蔬菜種植,2010年養殖肉鵝近10000隻,成片種植優質蔬菜200多畝。2010年村民人均純收入超過1000元。為增強群眾抗風險的能力和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組織化程,在他的倡導下,建起了「安縣六合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和「安縣六旺肉鵝養殖專業合作社」。2011年,卿華富又為六合村的發展定下了「雙千」增收目標,在接下來的五年里,六合村將發展大棚蔬菜1000畝,農人均增收1000元的新經濟發展目標。
面對挑戰,他擲地有聲興六合。
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
村民說:「我們的書記,不簡單,不簡單吶。」。
2010年,六合村對上爭取與籌資140萬元,對6個組村民小組7.5公里的組到進行了硬化,村內實現了水泥道路網絡化。2012年又爭取到項目資金35萬元,新建了寬5.5米,長1.4公里的通村公路,打通了與外界的聯繫。
「走了一輩子泥巴路,做夢也沒有想到,我們這裡的人出門、回家也能走上水泥路,多虧村裡有卿書記這樣的好乾部啊。」百姓們爽朗地笑著說。他的付出與艱辛都映襯在了老百姓的笑容里……。
2011年,他採取「向上級爭取一點,村組織投入一點,村民集資一點」的方式,注資加固和改造吳家水庫、攔河堰、達連子、林果堰等89處水利設施。新增變壓器3台,解決了全村的用電問題。群眾樂滋滋的說:「這些堰壋的改造真是件好事啊,讓我們以後再也不用發愁灌溉時沒水了,徹底解去了我心裡的那塊疙瘩。」此次改造增加灌溉區域達800多畝……。
「這次改造啊,讓我們這邊800餘人的出行心裡踏實多了,下再大的雨,也不用擔心回不了家嘍!」他的奉獻與努力刻畫在每一個老百姓的讚美里……。
2010年,他為六合村爭取到了改造山林1000畝發展經濟作物的工程。他訪農戶、講政策、問民計,同時他還帶著「村兩委「班子親臨一線親自指揮施工,實現效益的最大化。在改造山林加大荒山綠化的同時,他搶抓機遇,長遠謀劃,積極發展林下經濟,向上爭取政策支持,向下帶動老百姓參與,建立了「六合肉雞養殖專業合作社」。使肉雞養殖戶發展到了160多,年出欄肉雞20萬隻。3年後將產生40萬隻,大幅增長農民收入。村民說:「你看看,我們這裡也有產業了。」他的卓識與無私深深地印這片黃土地里……。
2010年,他爭取資金新修了標準化的5000米的標準化灌溉,農田灌溉面積增加400餘畝。老百姓說:「我們的『望天田』可以順利的灌水了。」卿書記的努力與執著流淌在溝渠里……。
面對發展,他不遺餘力作楷模。
作為一名村幹部,他時刻想的是村裡的發展。去年年初,他召開村組幹部討論了《村幹部管理制度》。他說:「每一位村幹部都要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你坐在現在的位子上,就是要當人民的公僕,每一名小組長要及時向村」兩委」反饋情況,力爭做到彙報不漏一戶;理財小組長和每一位理財組成員要認真行使自己的權利,為老百姓當好家、理好財……」。
今年,他召開了全村無職黨員坐談會,會上他要求每一位黨員同志發言,並對其情況認真做了筆記,會後他帶領村幹部對貧困老黨員進行幫扶,對流動在外的黨員進行了電話慰問,對創業的黨員給予相應的資金扶持。事後,全程陪伴他的財經委員唐玉平感觸頗深的說:「他心中裝著的一直是群眾,而且只有群眾,他完全是『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大家,他是我們六合村幹部黨員的楷模。」他用「腿、嘴、心」激發了黨組織「細胞」的活力,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為了提高村民素質,他利用村委會做講堂給老百姓「開課」「近年有什麼好的農業政策?」「今年有什麼好的農業項目?」「今年的種子,我們選那一種?」「今年的肥料是價格是多少?」?
「每當師」認真的講完一個內容的時候,「同學」們就會爭先恐後的發言,積極發表出他們心中的想法,與「老師」交流探討,而他總是讓「學生」們滿意而歸。
他,就是這樣「引」著黨員們在各項工作中走在群眾的前列,「逼」著村民們在發展經濟的道路上銳意進取,「促」著百姓們在社會發展的歷程中堅持不懈。
他,就是這樣把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執著留在了六合村這片金色的土地上。
面對艱難,他毅然亮劍爭上游。
多年來,六合村集體經濟薄弱,收入渠道單一,是花荄鎮家喻戶曉的「老大難村」,領導們談發展不知從何處入手,鄉親們說致富不知富從何來。2004年,經過全民公投,他被一致推選為六合村黨支部書記。從那一刻起,他成了全村人民的希望。置身「貧困村」,他決定帶著老百姓拼一回,超越貧困線。他通過邀請專家針對六合村經濟發展滯後的原因及發展對策進行分析,確定全村的發展方向;他組織村「兩委」入戶調查走訪,深入了解村民實際所需;他帶領優秀青年到先進村學習經驗,將他山之石攻而為玉。
緊接著,他在村裡組織黨員們開了動員大會,會上為了激發大家的信心,他說「我們是黨員,應該發揮先鋒模範作用,走在老百姓前面,應該為大夥找出路……」。
會後,他便在距自己家不遠荒山乾了起來,每當老百姓路過問起的時候,他便笑呵呵地說:「我在為村裡的經濟發展探路啊!」其他的黨員同志在他的影響下也開始在自家門前屋後乾了起來,左鄰右舍在他的帶動下也開始忙活起來了。
墾荒、挖窩、植苗、澆水,小村莊頓時熱鬧起來了……。
此情此景,讓他倍感欣喜,為了更好的為鄉親們引路,他請鄉農業中心的技術員來村裡進行文化和技術培訓,他還時常放下手中的活到群眾地理看一看果樹的長勢情況,問一問老百姓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困難,如果需要他便盡己之能為百姓辦理。當老百姓對日夜操勞的他表達感謝時,他卻總是說:「我應該謝謝你們啊,沒有你們的信任和理解,我們村委會什麼事情都辦不了。」?
那一段日子,田間地頭,荒山坡上,田堤路邊,總會傳出純樸的的話語:「我不曉得什麼技術,有問題的時候我就去找書記。」「昨天晚上十點多了,他還去看了我家裡的山坡上,簡直比我自己還關心栽植的枇杷哦。」「是啊,他從教我們種果樹開始,就一直關心著我們每家每戶的果樹的成活情況,很多時候我們還沒有發現問題,他倒先看出來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8年的發展,六合村水果產量不斷翻新,截止2010年的水果種植面積達到1000多畝,創下銷售收4800多萬元的新紀錄,水果產業已成為群眾的最主要經濟來源。在此基礎上,他引導村民大力發展肉鵝養殖和蔬菜種植,2010年養殖肉鵝近10000隻,成片種植優質蔬菜200多畝。2010年村民人均純收入超過1000元。為增強群眾抗風險的能力和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組織化程,在他的倡導下,建起了「安縣六合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和「安縣六旺肉鵝養殖專業合作社」。2011年,卿華富又為六合村的發展定下了「雙千」增收目標,在接下來的五年里,六合村將發展大棚蔬菜1000畝,農人均增收1000元的新經濟發展目標。
面對挑戰,他擲地有聲興六合。
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
村民說:「我們的書記,不簡單,不簡單吶。」。
2010年,六合村對上爭取與籌資140萬元,對6個組村民小組7.5公里的組到進行了硬化,村內實現了水泥道路網絡化。2012年又爭取到項目資金35萬元,新建了寬5.5米,長1.4公里的通村公路,打通了與外界的聯繫。
「走了一輩子泥巴路,做夢也沒有想到,我們這裡的人出門、回家也能走上水泥路,多虧村裡有卿書記這樣的好乾部啊。」百姓們爽朗地笑著說。他的付出與艱辛都映襯在了老百姓的笑容里……。
2011年,他採取「向上級爭取一點,村組織投入一點,村民集資一點」的方式,注資加固和改造吳家水庫、攔河堰、達連子、林果堰等89處水利設施。新增變壓器3台,解決了全村的用電問題。群眾樂滋滋的說:「這些堰壋的改造真是件好事啊,讓我們以後再也不用發愁灌溉時沒水了,徹底解去了我心裡的那塊疙瘩。」此次改造增加灌溉區域達800多畝……。
「這次改造啊,讓我們這邊800餘人的出行心裡踏實多了,下再大的雨,也不用擔心回不了家嘍!」他的奉獻與努力刻畫在每一個老百姓的讚美里……。
2010年,他為六合村爭取到了改造山林1000畝發展經濟作物的工程。他訪農戶、講政策、問民計,同時他還帶著「村兩委「班子親臨一線親自指揮施工,實現效益的最大化。在改造山林加大荒山綠化的同時,他搶抓機遇,長遠謀劃,積極發展林下經濟,向上爭取政策支持,向下帶動老百姓參與,建立了「六合肉雞養殖專業合作社」。使肉雞養殖戶發展到了160多,年出欄肉雞20萬隻。3年後將產生40萬隻,大幅增長農民收入。村民說:「你看看,我們這裡也有產業了。」他的卓識與無私深深地印這片黃土地里……。
2010年,他爭取資金新修了標準化的5000米的標準化灌溉,農田灌溉面積增加400餘畝。老百姓說:「我們的『望天田』可以順利的灌水了。」卿書記的努力與執著流淌在溝渠里……。
面對發展,他不遺餘力作楷模。
作為一名村幹部,他時刻想的是村裡的發展。去年年初,他召開村組幹部討論了《村幹部管理制度》。他說:「每一位村幹部都要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你坐在現在的位子上,就是要當人民的公僕,每一名小組長要及時向村」兩委」反饋情況,力爭做到彙報不漏一戶;理財小組長和每一位理財組成員要認真行使自己的權利,為老百姓當好家、理好財……」。
今年,他召開了全村無職黨員坐談會,會上他要求每一位黨員同志發言,並對其情況認真做了筆記,會後他帶領村幹部對貧困老黨員進行幫扶,對流動在外的黨員進行了電話慰問,對創業的黨員給予相應的資金扶持。事後,全程陪伴他的財經委員唐玉平感觸頗深的說:「他心中裝著的一直是群眾,而且只有群眾,他完全是『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大家,他是我們六合村幹部黨員的楷模。」他用「腿、嘴、心」激發了黨組織「細胞」的活力,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為了提高村民素質,他利用村委會做講堂給老百姓「開課」「近年有什麼好的農業政策?」「今年有什麼好的農業項目?」「今年的種子,我們選那一種?」「今年的肥料是價格是多少?」?
「每當師」認真的講完一個內容的時候,「同學」們就會爭先恐後的發言,積極發表出他們心中的想法,與「老師」交流探討,而他總是讓「學生」們滿意而歸。
他,就是這樣「引」著黨員們在各項工作中走在群眾的前列,「逼」著村民們在發展經濟的道路上銳意進取,「促」著百姓們在社會發展的歷程中堅持不懈。
他,就是這樣把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執著留在了六合村這片金色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