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政治生態是全黨政治生態的基礎,深入推進反腐敗 鬥爭,必須堅持無禁區、 全覆蓋、 零容忍,把全面從嚴治黨覆蓋到「最後一公里」。
為找准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著力點,四川省紀委在分析研判各縣(市、區)管黨治黨情況的基礎上,深入部分縣(市、 區)訪談黨員幹部、開展問卷調查、進村入戶走訪,著力把脈縣域政治生態現狀 與未來,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縣域政治生態明顯好轉 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省大力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加快重塑縣 域政治生態,迎來了鼓舞人心的積極變化。
一是「爛樹」、「病樹」、「歪樹」大幅減少,縣域「森林」煥發新的生 機。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縣(市、區)黨委、紀委管黨治黨責任意識普遍增強,大 力拔「爛樹」、治「病樹」、正「歪樹」,全省縣(市、區)共查處人數由 2013 年的 9801 人,上升到 2017 年的 23564 人,清除了一大批政治生態「污染源」。
二是腐敗存量持續消減,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並鞏固發展。黨 的十八大以來,各地「打虎」「拍蠅」力度強勁,全省基層紀律審查立案數由 2013 年的 9252 件上升到 2016 年的 17393 件,全省檢舉控告類信訪舉報數從 2014 年的 63461 件(次)下降到 2017 年的 35255 件(次),表明紀律震懾在增強、突出 問題在減少。
三是社會評價群眾滿意度指數一路走高,全面從嚴治黨贏得幹部群眾一致 好評。黨風廉政建設社會評價群眾滿意度指數由 2012 年的%逐年上升至 2017 年 的%,特別是領導幹部清廉自律等與政治生態關聯度較高的指標,均同比上升。
四是黨風政風呈現「四多四少」積極變化,黨內正氣上升、社會風氣上揚 態勢明顯。在政治生活上,清朗關係多了,親緣政治少了;在紀律作風上,知敬 畏的多了,壞規矩的少了;在選人用人上,重實績的多了,跑關係的少了;在幹事 創業上,講實幹的多了,搞空談的少了。
全面凈化縣域政治生態任重道遠 從調研情況看,縣域政治生態中的頑症痼疾還沒有徹底根治,一些新的問 題又浮出水面,制約政治生態的根本好轉。
精選資料 1111111111111345 掛豆腐乾豆腐吧 凈化縣域政治生態的政治責任落實不平衡。一是有的「關鍵少數」沒有抓 好「關鍵責任」。調研中,個別基層黨組織負責人對經濟發展說得頭頭是道,對 管黨治黨則無話可談;一些班子成員對分管領域的管黨治黨不清不楚。個別領導 幹部對基層站所幹部的違紀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導致一個領域政治生態 持續惡化。二是基層落實「兩個責任」「說得多、做得少」的問題較突出。近年 來,全省因主體責任落實不力被問責的 1437 名黨員幹部中,鄉科級及以下占%。
三是基層紀檢機關「三轉」出現「回頭轉」,有的縣紀委參與與主業無關的工 作。
四是個別黨組織和黨員的政治引領作用發揮不充分。有的單位落實「三會一 課」存在形式主義,一些地方只顧「富口袋」、忘了「富腦袋」。
縣域政治生態中矛盾的主要方面發生轉移,從是不是風清氣正轉向了是不 是積極向好。基層幹部普遍認為,幹事創業積極性總體上升,但為官不為的現象 仍然存在,成為制約政治生態積極向好的重要問題。一是在任務重、責任大情況 下,有的基層黨員幹部擔當意識、奉獻意識不足,激勵拼搏奮鬥的手段還不夠有 效。
二是一些幹部怕犯錯擔責,雖然基層感受到了幹事創業中容錯糾錯的強烈信 號,但這些幹部仍然存在「分管越多、問責越多;創新越多、錯得越多」的顧慮。
三是鄉(鎮)一些年齡偏大的幹部存在混日子想法,一些年輕幹部「不願到基層、 不願在基層」,鄉(鎮)幹部普遍存在人員緊張的現狀。
縣域政治生態反覆污染的風險較大。雖然縣域政治生態發生了積極變化,但縣域內熟人社會、親緣關係、人文風俗沒有變,一些問題的表現形式沒有變。
一是一把手違紀對政治生態破壞力巨大。
縣委書記廉潔,政治生態就會風清氣正;縣委書記出問題,政治生態必出問題。
二是工程建設、 土地礦權出讓、 政府採購、 國有產權轉讓和大額資金管理使用等領域,交通、農林、扶貧及政法等行業依然 是腐敗高發易發的聚集區。
三是「微腐敗」量大面廣,不收斂不收手問題依然突 出。2017 年以來,全省查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同比增長%。四是違規 收受禮品禮金、大操大辦婚喪喜慶、違規發放津補貼或福利、違規配備使用公務 用車這四類「老問題」較多。
基層幹部群眾普遍反映形式主義積弊較深,檢查多、 會議多、文件多。五是選人用人的「潛規則」仍有市場,「老鄉圈」「校友 圈」「戰友圈」等圈子文化客觀存在,「遇事找關係」等民眾心理比較常見。
幹群關係還沒有走出「塔西佗陷阱」,基層幹部為民服務形象距離群眾期 待仍有差距。一是一些群眾信「上」不信「下」。2017 年,各級紀檢機關接受 信訪舉報同比下降,但群眾到省級部門上訪同比上升。二是縣鄉紀檢機關的監督 權威性認可度不夠高。比如就巡察工作而言,有的群眾對巡察組不信任,認為巡 察就是走過場;有的幹部對巡察組不信任,認為都是熟人,害怕向巡察組反映了 問題,巡察幹部轉身就告知了被反映人。三是群眾感情、群眾觀念需增強。有的 精選資料 1111111111111345 掛豆腐乾豆腐吧 幹部怕群眾、躲群眾,不願意與群眾接觸,既怕言行失當被錄音錄像,又怕群眾 要求無法解決。
全力推動縣域政治生態根本好轉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全面凈化政治生態,只有縣域政治生態凈化了,全省政 治生態才會徹底凈化。
為找准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著力點,四川省紀委在分析研判各縣(市、區)管黨治黨情況的基礎上,深入部分縣(市、 區)訪談黨員幹部、開展問卷調查、進村入戶走訪,著力把脈縣域政治生態現狀 與未來,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縣域政治生態明顯好轉 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省大力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加快重塑縣 域政治生態,迎來了鼓舞人心的積極變化。
一是「爛樹」、「病樹」、「歪樹」大幅減少,縣域「森林」煥發新的生 機。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縣(市、區)黨委、紀委管黨治黨責任意識普遍增強,大 力拔「爛樹」、治「病樹」、正「歪樹」,全省縣(市、區)共查處人數由 2013 年的 9801 人,上升到 2017 年的 23564 人,清除了一大批政治生態「污染源」。
二是腐敗存量持續消減,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並鞏固發展。黨 的十八大以來,各地「打虎」「拍蠅」力度強勁,全省基層紀律審查立案數由 2013 年的 9252 件上升到 2016 年的 17393 件,全省檢舉控告類信訪舉報數從 2014 年的 63461 件(次)下降到 2017 年的 35255 件(次),表明紀律震懾在增強、突出 問題在減少。
三是社會評價群眾滿意度指數一路走高,全面從嚴治黨贏得幹部群眾一致 好評。黨風廉政建設社會評價群眾滿意度指數由 2012 年的%逐年上升至 2017 年 的%,特別是領導幹部清廉自律等與政治生態關聯度較高的指標,均同比上升。
四是黨風政風呈現「四多四少」積極變化,黨內正氣上升、社會風氣上揚 態勢明顯。在政治生活上,清朗關係多了,親緣政治少了;在紀律作風上,知敬 畏的多了,壞規矩的少了;在選人用人上,重實績的多了,跑關係的少了;在幹事 創業上,講實幹的多了,搞空談的少了。
全面凈化縣域政治生態任重道遠 從調研情況看,縣域政治生態中的頑症痼疾還沒有徹底根治,一些新的問 題又浮出水面,制約政治生態的根本好轉。
精選資料 1111111111111345 掛豆腐乾豆腐吧 凈化縣域政治生態的政治責任落實不平衡。一是有的「關鍵少數」沒有抓 好「關鍵責任」。調研中,個別基層黨組織負責人對經濟發展說得頭頭是道,對 管黨治黨則無話可談;一些班子成員對分管領域的管黨治黨不清不楚。個別領導 幹部對基層站所幹部的違紀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導致一個領域政治生態 持續惡化。二是基層落實「兩個責任」「說得多、做得少」的問題較突出。近年 來,全省因主體責任落實不力被問責的 1437 名黨員幹部中,鄉科級及以下占%。
三是基層紀檢機關「三轉」出現「回頭轉」,有的縣紀委參與與主業無關的工 作。
四是個別黨組織和黨員的政治引領作用發揮不充分。有的單位落實「三會一 課」存在形式主義,一些地方只顧「富口袋」、忘了「富腦袋」。
縣域政治生態中矛盾的主要方面發生轉移,從是不是風清氣正轉向了是不 是積極向好。基層幹部普遍認為,幹事創業積極性總體上升,但為官不為的現象 仍然存在,成為制約政治生態積極向好的重要問題。一是在任務重、責任大情況 下,有的基層黨員幹部擔當意識、奉獻意識不足,激勵拼搏奮鬥的手段還不夠有 效。
二是一些幹部怕犯錯擔責,雖然基層感受到了幹事創業中容錯糾錯的強烈信 號,但這些幹部仍然存在「分管越多、問責越多;創新越多、錯得越多」的顧慮。
三是鄉(鎮)一些年齡偏大的幹部存在混日子想法,一些年輕幹部「不願到基層、 不願在基層」,鄉(鎮)幹部普遍存在人員緊張的現狀。
縣域政治生態反覆污染的風險較大。雖然縣域政治生態發生了積極變化,但縣域內熟人社會、親緣關係、人文風俗沒有變,一些問題的表現形式沒有變。
一是一把手違紀對政治生態破壞力巨大。
縣委書記廉潔,政治生態就會風清氣正;縣委書記出問題,政治生態必出問題。
二是工程建設、 土地礦權出讓、 政府採購、 國有產權轉讓和大額資金管理使用等領域,交通、農林、扶貧及政法等行業依然 是腐敗高發易發的聚集區。
三是「微腐敗」量大面廣,不收斂不收手問題依然突 出。2017 年以來,全省查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同比增長%。四是違規 收受禮品禮金、大操大辦婚喪喜慶、違規發放津補貼或福利、違規配備使用公務 用車這四類「老問題」較多。
基層幹部群眾普遍反映形式主義積弊較深,檢查多、 會議多、文件多。五是選人用人的「潛規則」仍有市場,「老鄉圈」「校友 圈」「戰友圈」等圈子文化客觀存在,「遇事找關係」等民眾心理比較常見。
幹群關係還沒有走出「塔西佗陷阱」,基層幹部為民服務形象距離群眾期 待仍有差距。一是一些群眾信「上」不信「下」。2017 年,各級紀檢機關接受 信訪舉報同比下降,但群眾到省級部門上訪同比上升。二是縣鄉紀檢機關的監督 權威性認可度不夠高。比如就巡察工作而言,有的群眾對巡察組不信任,認為巡 察就是走過場;有的幹部對巡察組不信任,認為都是熟人,害怕向巡察組反映了 問題,巡察幹部轉身就告知了被反映人。三是群眾感情、群眾觀念需增強。有的 精選資料 1111111111111345 掛豆腐乾豆腐吧 幹部怕群眾、躲群眾,不願意與群眾接觸,既怕言行失當被錄音錄像,又怕群眾 要求無法解決。
全力推動縣域政治生態根本好轉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全面凈化政治生態,只有縣域政治生態凈化了,全省政 治生態才會徹底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