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紀委副書記、國家監委主任楊曉渡在調研時強調,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推動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這是對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精神的再強調、再部署、再推進,釋放出一以貫之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強化對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的強烈信號。
抓住「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這個關鍵環節,就抓住了監督工作的「牛鼻子」。「一把手」是黨政領導集體的「班長」,是一個地方、部門和單位貫徹中央大政方針、重大決策的第一責任人。領導班子是黨員幹部隊伍的領頭羊,是帶領和組織幹部群眾幹事創業的帶頭人。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能不能得到有效貫徹落實,關鍵在於「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認識是否到位、工作是否到位、責任是否到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成員的黨性修養、思想覺悟、紀法意識,對一地一域的政治生態和幹部隊伍的作風面貌有著重要的示範引領作用。他們品高行端,就能帶動黨員幹部風氣正、紀律嚴、士氣高,反之,則可能給政治生態和社會風氣帶來消極影響甚至巨大傷害。綱舉目張、執本末從。強化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是確保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到實處的關鍵環節,是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深化全面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是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強化對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持續推動落實黨委(黨組)主體責任、黨委(黨組)書記第一責任人責任、班子成員「一崗雙責」,圍繞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機制和方式方法初步形成,各級「一把手」和領導班子自覺接受監督的意識明顯增強。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乏力問題依然存在,比如落實主體責任措施不夠到位、成效不夠明顯,各項監督的協調貫通機制不夠健全,各方面對「一把手」和班子成員的監督合力尚未形成,監督的精準性、專業性不夠等,破解「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難題依然任重道遠。我們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這項工作的重要性,把各項舉措落細落實。
黨委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加強全面監督。各級黨委要把履行主體責任作為加強黨的領導、做到「兩個維護」的重大政治任務,牢牢把責任扛在肩上。黨委書記作為第一責任人,要敢抓敢管,定期與班子成員和下級「一把手」談心談話、提醒警示,班子成員要履行好分管範圍內的「一崗雙責」。認真貫徹民主集中制,完善黨委議事規則,加強領導班子內部監督,推動班子成員間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增強主動監督、相互監督的自覺。對各級「一把手」來說,黨組織自上而下的監督最直接、最權威,上級「一把手」對下級「一把手」的監督最管用、最有效,要把「一把手」抓「一把手」的責任鏈條逐級延伸、層層壓實,讓監督發力生威。
紀委要強化專責監督,不斷提升監督實效。作為黨內監督的專責機關、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力量,紀委必須貫通履行協助職責和監督責任,在上級紀委領導下發揮好對同級黨委班子的監督作用,發現問題及時提醒,提出監督意見,督促「一把手」和領導班子充分履行職責。推動同級黨委「一把手」加強對下級黨委「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加強上級紀委對下級黨組織特別是「一把手」的監督,強化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領導和監督,推動形成上下貫通的監督合力,確保權力始終在正確軌道上運行。處理好監督與支持的關係,既通過有力有效的監督,推動黨委「一把手」和領導班子對標中央、糾正偏差,又通過旗幟鮮明的支持,為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行動撐腰鼓勁、增加底氣。
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從長遠和根本來說,必須依靠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總體框架基本形成,各項監督制度不斷完善,為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奠定了基礎。要把「三重一大」集體決策、黨政「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財物和末位表態、任職迴避、定期輪崗、離任審計等制度堅持好,確保制度執行到位、落實有力。同時,在黨中央確立的制度框架內,以改革創新精神把十八大以來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成功經驗及時上升為制度,轉化為治理效能,為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深化全面從嚴治黨提供有力保障。
抓住「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這個關鍵環節,就抓住了監督工作的「牛鼻子」。「一把手」是黨政領導集體的「班長」,是一個地方、部門和單位貫徹中央大政方針、重大決策的第一責任人。領導班子是黨員幹部隊伍的領頭羊,是帶領和組織幹部群眾幹事創業的帶頭人。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能不能得到有效貫徹落實,關鍵在於「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認識是否到位、工作是否到位、責任是否到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成員的黨性修養、思想覺悟、紀法意識,對一地一域的政治生態和幹部隊伍的作風面貌有著重要的示範引領作用。他們品高行端,就能帶動黨員幹部風氣正、紀律嚴、士氣高,反之,則可能給政治生態和社會風氣帶來消極影響甚至巨大傷害。綱舉目張、執本末從。強化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是確保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到實處的關鍵環節,是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深化全面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是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強化對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持續推動落實黨委(黨組)主體責任、黨委(黨組)書記第一責任人責任、班子成員「一崗雙責」,圍繞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機制和方式方法初步形成,各級「一把手」和領導班子自覺接受監督的意識明顯增強。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乏力問題依然存在,比如落實主體責任措施不夠到位、成效不夠明顯,各項監督的協調貫通機制不夠健全,各方面對「一把手」和班子成員的監督合力尚未形成,監督的精準性、專業性不夠等,破解「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難題依然任重道遠。我們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這項工作的重要性,把各項舉措落細落實。
黨委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加強全面監督。各級黨委要把履行主體責任作為加強黨的領導、做到「兩個維護」的重大政治任務,牢牢把責任扛在肩上。黨委書記作為第一責任人,要敢抓敢管,定期與班子成員和下級「一把手」談心談話、提醒警示,班子成員要履行好分管範圍內的「一崗雙責」。認真貫徹民主集中制,完善黨委議事規則,加強領導班子內部監督,推動班子成員間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增強主動監督、相互監督的自覺。對各級「一把手」來說,黨組織自上而下的監督最直接、最權威,上級「一把手」對下級「一把手」的監督最管用、最有效,要把「一把手」抓「一把手」的責任鏈條逐級延伸、層層壓實,讓監督發力生威。
紀委要強化專責監督,不斷提升監督實效。作為黨內監督的專責機關、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力量,紀委必須貫通履行協助職責和監督責任,在上級紀委領導下發揮好對同級黨委班子的監督作用,發現問題及時提醒,提出監督意見,督促「一把手」和領導班子充分履行職責。推動同級黨委「一把手」加強對下級黨委「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加強上級紀委對下級黨組織特別是「一把手」的監督,強化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領導和監督,推動形成上下貫通的監督合力,確保權力始終在正確軌道上運行。處理好監督與支持的關係,既通過有力有效的監督,推動黨委「一把手」和領導班子對標中央、糾正偏差,又通過旗幟鮮明的支持,為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行動撐腰鼓勁、增加底氣。
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從長遠和根本來說,必須依靠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總體框架基本形成,各項監督制度不斷完善,為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奠定了基礎。要把「三重一大」集體決策、黨政「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財物和末位表態、任職迴避、定期輪崗、離任審計等制度堅持好,確保制度執行到位、落實有力。同時,在黨中央確立的制度框架內,以改革創新精神把十八大以來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成功經驗及時上升為制度,轉化為治理效能,為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深化全面從嚴治黨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