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和領導班子,對一個單位、一個地區的工作起著統領全局的關鍵性作用,肩負著把方向、謀全局、抓大事的重任,是關鍵少數中的關鍵少數。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強調,要重點完善對高級幹部、各級主要領導幹部監督制度和領導班子內部監督制度,推動上級一把手抓好下級一把手,著力破解對一把手監督和同級監督難題。
黨內監督沒有禁區、沒有例外,強化對一把手的監督,是從嚴要求,更是關心愛護。抓住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這個關鍵環節,就抓住了監督工作的「牛鼻子」。
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監督實踐
監督意識明顯提高。各級黨委(黨組)和紀委監委把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監督作為履行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的重要著力點,完善責任落實體制機制,織牢織密監督網絡。調研顯示,領導幹部對接受監督的態度正在發生積極變化,由不理解、難接受轉變為主動、自願接受監督,逐步形成「同級監督不是限制是保護,不是懷疑是信任」的共識。隨著一把手接受監督自覺性的提高,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規定的各項制度逐步規範落實,「三重一大」集體決策、一把手末位發言或末位表態、決策全程紀實、任職迴避、主要領導「五個不直接分管」等機製得到有效落實。
日常監督積極主動。各級黨委(黨組)和紀委監委圍繞踐行「兩個維護」、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落實主體責任、執行民主集中制、廉潔自律等情況開展監督。各地加大對腐敗多發領域一把手監督管理力度,實施關鍵部位、關鍵崗位的一把手定期輪崗和交流制度。各地堅持嚴字當頭,實施規範問責、精準問責,督促各類問責主體齊抓共管,增強問責的嚴肅性和公信力。探索建立權力運行可查詢、可追溯的反饋機制,加強信息化監督平台建設。
監督舉措更加有效。各地多措並舉、精準施策,探索創新監督的有效方法,制定並完善一系列管用有效的監督措施。如,完善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提醒、談話函詢和誡勉等具體制度;動態更新重點崗位一把手和後備幹部廉政檔案資料庫,把好黨風廉政意見回復關;完善主要領導向黨委或紀委全委會述職述廉制度,並對其進行評議和對相關情況作出處理;確立年終對領導班子及領導幹部進行滿意度測評、民主測評、民主評議、民意調查的機制;嚴格領導幹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制度,加大抽查核實力度,集中清理裸官、檔案造假等問題;完善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加強審計結果運用;建立政治生態監測評估體系,注重對一把手進行政治「畫像」,強化對重點崗位一把手和重點培養幹部的監督。
監督格局更加立體。加強自上而下的組織監督,黨委(黨組)書記加強對領導班子其他成員、下級黨委(黨組)書記的日常監督,通過談心談話、提醒督辦、監督建議、廉政風險問詢、落實主體責任報備等方法,督促其正確履行「一崗雙責」,推進一把手監督和同級監督規範化、制度化、常態化。各級紀委統籌推進協助職責和監督責任,協助同級黨委加強對下級黨組織特別是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監督,通過制定一把手主體責任清單、落實主體責任考核評價、深化派駐機構改革、發揮巡視巡察利劍作用等方式方法,持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責任落實落細。
監督應當著力加強和改進的方向
要警惕落實主體責任與業務工作「兩張皮」的問題。有的黨組織在落實主體責任上出現一定程度「虛化」,落實主體責任與開展業務工作深度融合不夠,各干各的、「人事分開」、相互脫節,對本地區本單位政治生態研判「蜻蜓點水」、迴避主要矛盾,對落實主體責任的規定動作避難就易、針對性不強。有的出現一定程度的走過場現象,把開展嚴肅的黨內政治生活當作一般的程序性任務應付了事,政治理論學習照本宣科、敷衍了事,把落實主體責任當成單純的批評教育,批評多引導少。有的缺乏重點和有效抓手,把落實責任搞成了「裝點門面」的表面文章,大搞形式落實,內容華而不實。
要警惕上級監督遠、同級監督軟、下級監督難的問題。有的黨委(黨組)書記對領導班子其他成員、下一級黨委(黨組)書記的日常監督不夠有力,形式單一、主動性不強。有的黨委(黨組)奉行「好人主義」,搞「一團和氣」,領導班子成員之間礙於面子,不敢、不願相互監督。有的紀檢監察機關監督方式單一,多停留在參加(列席)會議、談心談話層面,對被監督單位審批權、執法權、人事權等重要風險點往往被動地依靠談心談話、信訪舉報問題線索等方式開展監督,監督方式缺乏針對性、有效性。此外,一些地方黨內監督同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財會監督、統計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等尚未充分形成合力。
要警惕權力邊界不明晰、權力運行不公開的問題。一些地方和單位的一把手集人權、財權、物權於一身,在用人、決策、分配使用資源等方面,缺少有效的監督和制約。少數一把手被管理服務對象「圍獵」,違規干預和插手市場經濟活動,形成權錢交易的利益共同體,交易手段隱蔽、查處難度大。一些地方黨務、政務、財務、事務的公開機制不健全,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工作職責和任務分工,以及當地一些重大事項決策、重要幹部任免、重大項目投資決策、大額資金使用等缺乏有效的公開,宣傳欄、公示欄、網絡等公開載體沒有充分利用起來。
打好監督組合拳
把政治監督放在首位。突出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政治監督,以發現和糾正政治問題為著力點,細化政治監督內容。緊盯一把手是否政治堅定、敢於擔當,帶頭做到「兩個維護」,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定不移堅持和鞏固黨的領導制度;緊盯一把手是否帶頭正確履行職能職責,帶頭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堅持黨建業務一起抓,推動形成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機制;緊盯一把手是否帶頭遵守黨的六項紀律,帶頭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馳而不息反對「四風」。在履行紀檢監察職責中,要優先考慮政治要求、政治標準、政治效果,在日常監督中優先從政治上進行監督檢查,在線索處置中優先處置反映政治方面的線索,在黨風廉政意見回覆中優先審查政治方面的問題反映,在推進標本兼治中優先解決和整改政治問題。
構築全方位立體式監督網絡。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開展監督必須強化自上而下的組織監督,改進自下而上的民主監督,發揮同級相互監督作用,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日常管理監督。要發揮黨委(黨組)一把手和領導班子對下級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主導作用,黨委(黨組)書記加強對領導班子其他成員、下一級黨委(黨組)書記的日常監督,班子成員在分管範圍內要各盡其責,履行好「一崗雙責」。要發揮紀檢監察機關及其派駐機構對黨委(黨組)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同級監督作用,定期將一把手和領導班子成員落實主體責任、執行民主集中制、廉潔自律等情況向上級紀委監委報告,發現問題及時提醒糾正。紀檢監察機關要協助同級黨委(黨組)健全完善全面從嚴治黨責任體系,及時提出巡視巡察、信訪舉報、監督檢查和審查調查等發現的問題線索,推動同級黨委(黨組)加強對下級黨組織特別是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監督。
提高專責監督精準性有效性。紀檢監察機關要豐富日常監督方式,貫通運用信訪受理、線索處置、約談提醒、談話函詢和參加民主生活會等多種方式,督促一把手和領導班子正確用權,推動相關單位堵塞制度漏洞。要找准日常監督的關鍵事項,重點關注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的部門和行業,緊盯「關鍵少數」尤其是一把手行權軌跡、行權方式,強化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對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突出政治標準選人用人等制度規定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要完善日常監督的長效機制,完善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統籌銜接機制,健全各監督部門問題線索定期會商、重要任務專項協作、監督信息常態化共享、監督成果定期匯總通報、政治生態共同研判等工作機制,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有關問題線索的分析研判。
推動制度規範有效執行。把制度機制的建設和完善擺在重要位置,進一步督促各級黨組織健全完善民主決策、依法決策的制度機制,對重大決策的形成、執行和調整等作出更加細化的規定。要推動完善制度規範執行的有效機制,督促各級黨組織嚴格執行領導幹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制度、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述責述廉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經濟責任審計制度等,完善每年年終對領導班子及領導幹部進行滿意度測評、民主測評、民主評議、民意調查機制,健全關鍵部位、關鍵崗位的一把手進行定期輪崗和交流機制。要用嚴格的執紀執法推動制度執行,堅持嚴字當頭,綜合運用好「四種形態」,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要堅決嚴肅查處。
黨內監督沒有禁區、沒有例外,強化對一把手的監督,是從嚴要求,更是關心愛護。抓住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這個關鍵環節,就抓住了監督工作的「牛鼻子」。
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監督實踐
監督意識明顯提高。各級黨委(黨組)和紀委監委把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監督作為履行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的重要著力點,完善責任落實體制機制,織牢織密監督網絡。調研顯示,領導幹部對接受監督的態度正在發生積極變化,由不理解、難接受轉變為主動、自願接受監督,逐步形成「同級監督不是限制是保護,不是懷疑是信任」的共識。隨著一把手接受監督自覺性的提高,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規定的各項制度逐步規範落實,「三重一大」集體決策、一把手末位發言或末位表態、決策全程紀實、任職迴避、主要領導「五個不直接分管」等機製得到有效落實。
日常監督積極主動。各級黨委(黨組)和紀委監委圍繞踐行「兩個維護」、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落實主體責任、執行民主集中制、廉潔自律等情況開展監督。各地加大對腐敗多發領域一把手監督管理力度,實施關鍵部位、關鍵崗位的一把手定期輪崗和交流制度。各地堅持嚴字當頭,實施規範問責、精準問責,督促各類問責主體齊抓共管,增強問責的嚴肅性和公信力。探索建立權力運行可查詢、可追溯的反饋機制,加強信息化監督平台建設。
監督舉措更加有效。各地多措並舉、精準施策,探索創新監督的有效方法,制定並完善一系列管用有效的監督措施。如,完善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提醒、談話函詢和誡勉等具體制度;動態更新重點崗位一把手和後備幹部廉政檔案資料庫,把好黨風廉政意見回復關;完善主要領導向黨委或紀委全委會述職述廉制度,並對其進行評議和對相關情況作出處理;確立年終對領導班子及領導幹部進行滿意度測評、民主測評、民主評議、民意調查的機制;嚴格領導幹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制度,加大抽查核實力度,集中清理裸官、檔案造假等問題;完善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加強審計結果運用;建立政治生態監測評估體系,注重對一把手進行政治「畫像」,強化對重點崗位一把手和重點培養幹部的監督。
監督格局更加立體。加強自上而下的組織監督,黨委(黨組)書記加強對領導班子其他成員、下級黨委(黨組)書記的日常監督,通過談心談話、提醒督辦、監督建議、廉政風險問詢、落實主體責任報備等方法,督促其正確履行「一崗雙責」,推進一把手監督和同級監督規範化、制度化、常態化。各級紀委統籌推進協助職責和監督責任,協助同級黨委加強對下級黨組織特別是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監督,通過制定一把手主體責任清單、落實主體責任考核評價、深化派駐機構改革、發揮巡視巡察利劍作用等方式方法,持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責任落實落細。
監督應當著力加強和改進的方向
要警惕落實主體責任與業務工作「兩張皮」的問題。有的黨組織在落實主體責任上出現一定程度「虛化」,落實主體責任與開展業務工作深度融合不夠,各干各的、「人事分開」、相互脫節,對本地區本單位政治生態研判「蜻蜓點水」、迴避主要矛盾,對落實主體責任的規定動作避難就易、針對性不強。有的出現一定程度的走過場現象,把開展嚴肅的黨內政治生活當作一般的程序性任務應付了事,政治理論學習照本宣科、敷衍了事,把落實主體責任當成單純的批評教育,批評多引導少。有的缺乏重點和有效抓手,把落實責任搞成了「裝點門面」的表面文章,大搞形式落實,內容華而不實。
要警惕上級監督遠、同級監督軟、下級監督難的問題。有的黨委(黨組)書記對領導班子其他成員、下一級黨委(黨組)書記的日常監督不夠有力,形式單一、主動性不強。有的黨委(黨組)奉行「好人主義」,搞「一團和氣」,領導班子成員之間礙於面子,不敢、不願相互監督。有的紀檢監察機關監督方式單一,多停留在參加(列席)會議、談心談話層面,對被監督單位審批權、執法權、人事權等重要風險點往往被動地依靠談心談話、信訪舉報問題線索等方式開展監督,監督方式缺乏針對性、有效性。此外,一些地方黨內監督同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財會監督、統計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等尚未充分形成合力。
要警惕權力邊界不明晰、權力運行不公開的問題。一些地方和單位的一把手集人權、財權、物權於一身,在用人、決策、分配使用資源等方面,缺少有效的監督和制約。少數一把手被管理服務對象「圍獵」,違規干預和插手市場經濟活動,形成權錢交易的利益共同體,交易手段隱蔽、查處難度大。一些地方黨務、政務、財務、事務的公開機制不健全,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工作職責和任務分工,以及當地一些重大事項決策、重要幹部任免、重大項目投資決策、大額資金使用等缺乏有效的公開,宣傳欄、公示欄、網絡等公開載體沒有充分利用起來。
打好監督組合拳
把政治監督放在首位。突出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政治監督,以發現和糾正政治問題為著力點,細化政治監督內容。緊盯一把手是否政治堅定、敢於擔當,帶頭做到「兩個維護」,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定不移堅持和鞏固黨的領導制度;緊盯一把手是否帶頭正確履行職能職責,帶頭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堅持黨建業務一起抓,推動形成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機制;緊盯一把手是否帶頭遵守黨的六項紀律,帶頭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馳而不息反對「四風」。在履行紀檢監察職責中,要優先考慮政治要求、政治標準、政治效果,在日常監督中優先從政治上進行監督檢查,在線索處置中優先處置反映政治方面的線索,在黨風廉政意見回覆中優先審查政治方面的問題反映,在推進標本兼治中優先解決和整改政治問題。
構築全方位立體式監督網絡。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開展監督必須強化自上而下的組織監督,改進自下而上的民主監督,發揮同級相互監督作用,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日常管理監督。要發揮黨委(黨組)一把手和領導班子對下級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主導作用,黨委(黨組)書記加強對領導班子其他成員、下一級黨委(黨組)書記的日常監督,班子成員在分管範圍內要各盡其責,履行好「一崗雙責」。要發揮紀檢監察機關及其派駐機構對黨委(黨組)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同級監督作用,定期將一把手和領導班子成員落實主體責任、執行民主集中制、廉潔自律等情況向上級紀委監委報告,發現問題及時提醒糾正。紀檢監察機關要協助同級黨委(黨組)健全完善全面從嚴治黨責任體系,及時提出巡視巡察、信訪舉報、監督檢查和審查調查等發現的問題線索,推動同級黨委(黨組)加強對下級黨組織特別是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監督。
提高專責監督精準性有效性。紀檢監察機關要豐富日常監督方式,貫通運用信訪受理、線索處置、約談提醒、談話函詢和參加民主生活會等多種方式,督促一把手和領導班子正確用權,推動相關單位堵塞制度漏洞。要找准日常監督的關鍵事項,重點關注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的部門和行業,緊盯「關鍵少數」尤其是一把手行權軌跡、行權方式,強化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對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突出政治標準選人用人等制度規定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要完善日常監督的長效機制,完善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統籌銜接機制,健全各監督部門問題線索定期會商、重要任務專項協作、監督信息常態化共享、監督成果定期匯總通報、政治生態共同研判等工作機制,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有關問題線索的分析研判。
推動制度規範有效執行。把制度機制的建設和完善擺在重要位置,進一步督促各級黨組織健全完善民主決策、依法決策的制度機制,對重大決策的形成、執行和調整等作出更加細化的規定。要推動完善制度規範執行的有效機制,督促各級黨組織嚴格執行領導幹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制度、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述責述廉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經濟責任審計制度等,完善每年年終對領導班子及領導幹部進行滿意度測評、民主測評、民主評議、民意調查機制,健全關鍵部位、關鍵崗位的一把手進行定期輪崗和交流機制。要用嚴格的執紀執法推動制度執行,堅持嚴字當頭,綜合運用好「四種形態」,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要堅決嚴肅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