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書記楊愛國在市委第七屆第十一次全會上指出,今年組織實施各項工作,為十四五規劃目標的順利實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尚志建設的新征程開啟了良好的局面和良好的步伐,重點做好四項工作。
(1)專注於經濟建設中心,努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堅持把發展經濟的重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以完善供給體系、提高供給質量為主要方向,圍繞做好三大文章,把握兩頭兩尾,打好經濟基礎,促進我市經濟發展,提高質量和效率。
第一,謹終如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始終收緊疫情防控的弦,堅持平戰結合,做好疫情防控的正常工作,不放鬆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工作,確保疫情不會有大規模輸入和反彈。引導公眾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第二,加快建設新的產業體系。以融入國內大循環為主,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和兩個資源,認真落實擴大內需戰略,更大努力擴大對外開放,加快構建多點支撐、多產業並舉、多元化發展的4以3產業體系,產業振興帶動全面振興。
第三,積極培育經濟發展動力。加強抓項目是抓發展的共識,緊跟43產業體系,按照規劃一批、引進一批、建設一批、投產一批的思路,按照地圖、精準對接,重點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拉動作用強、財稅貢獻大、就業多的優質項目,增加經濟增長的動力。
第四,著力完善創新發展體系。扭轉供給側結構改革,注重需求側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努力鞏固、增強、升級、暢通,開闢堵點,彌補不足,貫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二)協調城鄉協調發展,努力形成平衡發展的新格局。
堅持以城帶鄉的發展戰略,按照一城崛起,多點保衛,全面繁榮的總體思路,加強農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的雙輪驅動,加快形成城鄉互聯互通、優勢互補的協調發展新格局。
第一,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牢固樹立全球規劃、全球一體化的發展理念,尊重城鄉建設發展的客觀規律,科學編制《尚志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構建城鄉平衡的空間結構和產業互補鏈,因地制宜、布局緊湊、節約土地、保護環境,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第二,建設功能完善的主城區。加強尚志鎮中心城區主戰場和主陣地建設,加快東浦新區建設和舊城改造升級,優化主居住區、工業園區、商業區和教育醫療區的空間布局,努力打造宜居、經營的現代主城區。
第三,建設特色宜居宜業城鎮。堅持因地制宜、體現特色、突出重點、加強支撐的原則,打造一批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完善公共服務、強大產業支撐、優良生態環境的新型特色產業城鎮和著名文化旅遊城鎮。
第四,全面實施農村振興戰略。嚴格執行四不摘要要求,加強產業、就業、消費等後續扶貧措施,實時監控、及時幫助、防止扶貧,鞏固扶貧成果與農村振興的有效聯繫。
(3)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努力增強發展活力。
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加強宏觀思維和頂層設計,重點突出矛盾和問題,不斷增強改革的整體性、系統性和協同性,深化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為促進尚志經濟社會乘風破浪、穩步前進賦予強大動能。
第一,延伸招商引資觸角。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機制,深化實踐招商分局模式,重點面向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廣泛採用現場招商、園區招商等多種方式,實行網格化、地毯式跟蹤對接,不斷提高招商引資的準確性和命中率。
第二,營造開放包容的環境。繼續深化商業體制改革,全面實施證照分離,著力推進照後減證,降低企業開辦成本。堅持承諾即開工的審批模式,不斷實施店小二服務體系和管家服務體系。全面推進智能政務1/6項目實施,不斷推進一窗受理、綜合服務改革,逐步擴大政府服務大廳無差別受理事項覆蓋面,加快打造網上隨時辦、全球就近辦、簡單快捷辦的一網通辦尚志版。
第三,完善基礎設施條件。加快經濟開發區升級步伐,編制完善園區詳細規劃和產業規劃,合理開發利用園區土地,促進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科學有序。積極爭取資金,推動開發區新區擴區、市政基礎設施及配套工程儘快落地。
(4)努力促進成果共享,保障和改善民生。
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它是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和立足點,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做好民生實事,彌補民生不足,讓人們感到更充實、更安全、更可持續。
第一,提高公共服務供給。落實德育人的根本任務,促進教育的優質發展,全心全意做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大力推進學前普惠教育發展,全面啟動尚義幼兒園等4個公共園區招生。加快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步伐,積極改善辦學條件,促進區域聯盟發展,促進資源共享。加大高中教育普及力度,突出職業教育專業化、特色化,培養高素質尚志建設者。
第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根據兜底線、織密網、強機制的要求,著力構建全民共享、城鄉統籌、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繼續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嚴格執行城鄉低保審批制度,不斷推進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的有效銜接。
第三,促進居民就業增收。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搭建就業雙向服務平台,加強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建設,完善人力資源信息平台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城鄉就業平等化目標。全力發展服務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有效生成新的就業崗位。
第四,創新市域社會治理。加快社會治理現代化,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責任、群體援助、社會協作、公眾參與的社會共治格局,推進更高水平的平安尚志建設。堅持和發展新時期的楓橋經驗,深入開展學東萊活動,暢通和規範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全面加強網絡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堅決防範解決網絡意識形態風險挑戰。
第五,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深入實施生態立市戰略,認真準備迎接第二輪中央環境保護檢查員。繼續做好環境安全工作,提高環境風險防控能力。深入開展大氣污染防治行動,紮實做好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推進散煤替代改造,加強現場粉塵控制,改善空氣環境質量。
(1)專注於經濟建設中心,努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堅持把發展經濟的重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以完善供給體系、提高供給質量為主要方向,圍繞做好三大文章,把握兩頭兩尾,打好經濟基礎,促進我市經濟發展,提高質量和效率。
第一,謹終如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始終收緊疫情防控的弦,堅持平戰結合,做好疫情防控的正常工作,不放鬆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工作,確保疫情不會有大規模輸入和反彈。引導公眾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第二,加快建設新的產業體系。以融入國內大循環為主,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和兩個資源,認真落實擴大內需戰略,更大努力擴大對外開放,加快構建多點支撐、多產業並舉、多元化發展的4以3產業體系,產業振興帶動全面振興。
第三,積極培育經濟發展動力。加強抓項目是抓發展的共識,緊跟43產業體系,按照規劃一批、引進一批、建設一批、投產一批的思路,按照地圖、精準對接,重點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拉動作用強、財稅貢獻大、就業多的優質項目,增加經濟增長的動力。
第四,著力完善創新發展體系。扭轉供給側結構改革,注重需求側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努力鞏固、增強、升級、暢通,開闢堵點,彌補不足,貫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二)協調城鄉協調發展,努力形成平衡發展的新格局。
堅持以城帶鄉的發展戰略,按照一城崛起,多點保衛,全面繁榮的總體思路,加強農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的雙輪驅動,加快形成城鄉互聯互通、優勢互補的協調發展新格局。
第一,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牢固樹立全球規劃、全球一體化的發展理念,尊重城鄉建設發展的客觀規律,科學編制《尚志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構建城鄉平衡的空間結構和產業互補鏈,因地制宜、布局緊湊、節約土地、保護環境,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第二,建設功能完善的主城區。加強尚志鎮中心城區主戰場和主陣地建設,加快東浦新區建設和舊城改造升級,優化主居住區、工業園區、商業區和教育醫療區的空間布局,努力打造宜居、經營的現代主城區。
第三,建設特色宜居宜業城鎮。堅持因地制宜、體現特色、突出重點、加強支撐的原則,打造一批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完善公共服務、強大產業支撐、優良生態環境的新型特色產業城鎮和著名文化旅遊城鎮。
第四,全面實施農村振興戰略。嚴格執行四不摘要要求,加強產業、就業、消費等後續扶貧措施,實時監控、及時幫助、防止扶貧,鞏固扶貧成果與農村振興的有效聯繫。
(3)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努力增強發展活力。
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加強宏觀思維和頂層設計,重點突出矛盾和問題,不斷增強改革的整體性、系統性和協同性,深化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為促進尚志經濟社會乘風破浪、穩步前進賦予強大動能。
第一,延伸招商引資觸角。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機制,深化實踐招商分局模式,重點面向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廣泛採用現場招商、園區招商等多種方式,實行網格化、地毯式跟蹤對接,不斷提高招商引資的準確性和命中率。
第二,營造開放包容的環境。繼續深化商業體制改革,全面實施證照分離,著力推進照後減證,降低企業開辦成本。堅持承諾即開工的審批模式,不斷實施店小二服務體系和管家服務體系。全面推進智能政務1/6項目實施,不斷推進一窗受理、綜合服務改革,逐步擴大政府服務大廳無差別受理事項覆蓋面,加快打造網上隨時辦、全球就近辦、簡單快捷辦的一網通辦尚志版。
第三,完善基礎設施條件。加快經濟開發區升級步伐,編制完善園區詳細規劃和產業規劃,合理開發利用園區土地,促進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科學有序。積極爭取資金,推動開發區新區擴區、市政基礎設施及配套工程儘快落地。
(4)努力促進成果共享,保障和改善民生。
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它是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和立足點,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做好民生實事,彌補民生不足,讓人們感到更充實、更安全、更可持續。
第一,提高公共服務供給。落實德育人的根本任務,促進教育的優質發展,全心全意做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大力推進學前普惠教育發展,全面啟動尚義幼兒園等4個公共園區招生。加快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步伐,積極改善辦學條件,促進區域聯盟發展,促進資源共享。加大高中教育普及力度,突出職業教育專業化、特色化,培養高素質尚志建設者。
第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根據兜底線、織密網、強機制的要求,著力構建全民共享、城鄉統籌、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繼續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嚴格執行城鄉低保審批制度,不斷推進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的有效銜接。
第三,促進居民就業增收。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搭建就業雙向服務平台,加強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建設,完善人力資源信息平台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城鄉就業平等化目標。全力發展服務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有效生成新的就業崗位。
第四,創新市域社會治理。加快社會治理現代化,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責任、群體援助、社會協作、公眾參與的社會共治格局,推進更高水平的平安尚志建設。堅持和發展新時期的楓橋經驗,深入開展學東萊活動,暢通和規範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全面加強網絡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堅決防範解決網絡意識形態風險挑戰。
第五,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深入實施生態立市戰略,認真準備迎接第二輪中央環境保護檢查員。繼續做好環境安全工作,提高環境風險防控能力。深入開展大氣污染防治行動,紮實做好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推進散煤替代改造,加強現場粉塵控制,改善空氣環境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