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整區脫貧以來,西峰區以「四個不摘」任務落實為主線,聚焦中央、省市各類扶貧巡視督查考核反饋問題整改,統籌抓好防返貧、促脫貧各項任務,有效推動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接續發展。
堅持力度不減,做到摘帽不摘責任。西峰區繼續推行縣級幹部聯鄉鎮、科級幹部包村、「第一書記」駐村、結對幹部入戶的工作機制,四大班子縣級領導帶頭包抓貧困程度最深村、脫貧難度最大戶;區委先後8次召開常委會研究脫貧攻堅工作,7次召開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會議,研究解決突出問題;緊盯各鄉鎮街道、區直部門脫貧工作落實情況,發揮紀委監委、組織部門督促推動作用,持續表彰提拔一批、批評處理一批,引導全區幹部職工持續推進脫貧攻堅。
堅持目標不降,做到摘帽不摘政策。大力實施產業扶貧、易地搬遷、人居環境整治等「十大鞏固工程」,將工作重點轉移到脫貧退出問題整改和鞏固提升上;利用幹部入戶、電視台播放、微信推送等方式,大力宣傳脫貧典型、脫貧目標、現行脫貧標準和扶貧措施,增強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紮實推進「3+3」清零衝刺行動,逐村逐戶摸排群眾享受教育、醫療、住房保障等政策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妥善解決,確保「兩不愁、三保障」全面達標。
堅持靶心不散,做到摘帽不摘幫扶。整合省市財政涉農資金2839.21萬元,全面實施產業到戶配股、易地搬遷、「兩後生」培訓等惠民政策,新建易地搬遷農宅6戶,兜底保障特困群眾20138戶,培訓轉移貧困勞動力221人;在鞏固優化「東果、南菜、北畜、西遊」四大產業布局同時,試點啟動百個「331+」正大生豬合作社,延鏈擴鏈帶動群眾致富;深入實施「好人治村、能人強村」戰略,協調抓促10個村級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提升;通過「六查三講一強化」百日行動和「十問十推進」行動,摸清群眾需求和村組實際,依託農村「三變」改革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堅持頻道不換,做到摘帽不摘監管。加大15個駐村工作隊、148個幫扶單位、4417名幫扶幹部入戶走訪密度,適時對全區4619戶貧困戶對照現行脫貧標準進行動態調整管控,完善「一戶一策」計劃方案落實;嚴防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採取清單管理、掛賬銷號的方式,紮實推進中、省扶貧巡視考核督查反饋問題,整改一個、銷號一個,整改完成率達80以上;將脫貧攻堅納入年度目標管理考核,與領導班子和幹部個人實績評價掛鈎,突出正面激勵,引導廣大幹部職工在脫貧攻堅中善作善成、彰顯作為。
堅持力度不減,做到摘帽不摘責任。西峰區繼續推行縣級幹部聯鄉鎮、科級幹部包村、「第一書記」駐村、結對幹部入戶的工作機制,四大班子縣級領導帶頭包抓貧困程度最深村、脫貧難度最大戶;區委先後8次召開常委會研究脫貧攻堅工作,7次召開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會議,研究解決突出問題;緊盯各鄉鎮街道、區直部門脫貧工作落實情況,發揮紀委監委、組織部門督促推動作用,持續表彰提拔一批、批評處理一批,引導全區幹部職工持續推進脫貧攻堅。
堅持目標不降,做到摘帽不摘政策。大力實施產業扶貧、易地搬遷、人居環境整治等「十大鞏固工程」,將工作重點轉移到脫貧退出問題整改和鞏固提升上;利用幹部入戶、電視台播放、微信推送等方式,大力宣傳脫貧典型、脫貧目標、現行脫貧標準和扶貧措施,增強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紮實推進「3+3」清零衝刺行動,逐村逐戶摸排群眾享受教育、醫療、住房保障等政策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妥善解決,確保「兩不愁、三保障」全面達標。
堅持靶心不散,做到摘帽不摘幫扶。整合省市財政涉農資金2839.21萬元,全面實施產業到戶配股、易地搬遷、「兩後生」培訓等惠民政策,新建易地搬遷農宅6戶,兜底保障特困群眾20138戶,培訓轉移貧困勞動力221人;在鞏固優化「東果、南菜、北畜、西遊」四大產業布局同時,試點啟動百個「331+」正大生豬合作社,延鏈擴鏈帶動群眾致富;深入實施「好人治村、能人強村」戰略,協調抓促10個村級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提升;通過「六查三講一強化」百日行動和「十問十推進」行動,摸清群眾需求和村組實際,依託農村「三變」改革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堅持頻道不換,做到摘帽不摘監管。加大15個駐村工作隊、148個幫扶單位、4417名幫扶幹部入戶走訪密度,適時對全區4619戶貧困戶對照現行脫貧標準進行動態調整管控,完善「一戶一策」計劃方案落實;嚴防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採取清單管理、掛賬銷號的方式,紮實推進中、省扶貧巡視考核督查反饋問題,整改一個、銷號一個,整改完成率達80以上;將脫貧攻堅納入年度目標管理考核,與領導班子和幹部個人實績評價掛鈎,突出正面激勵,引導廣大幹部職工在脫貧攻堅中善作善成、彰顯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