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為適應新時代背景下《道德與法治》教學要求,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使學生們良好的道德品質逐步形成。本人在此就課堂教學的一些基本方法與大家共享,以便於相互交流、借鑑,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關鍵詞:試論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方法。
雖然初中思想品德課幾經改革,現在初中生學的是《道德與法治》課,課程標準也做了相應的調整;老師們也在課堂教學中做了很大的改變,花費了不少氣力。但效果不佳,學生們思想品德形成不盡如人意,考試成績不夠理想等等。
那麼,怎樣才能上好思想品德課呢?有效提高思政的教學效果呢?我們在教育教學中要根據學生、教材、學校等實際情況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手段來進行,不能千篇一律,照搬照抄。為此,本人僅僅就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一些經驗方法與各位同事交流探討,以便於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一、教師要做好課前準備
深入了解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了解學生學習生活實際狀況;潛心學習研讀新課程標準,教材,教輔等,做到心中有數。這樣的教學活動才能引發學生的共鳴,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具體地說我在上課之前,還總是要與班主任,其他科任教師,本班學生進行一些交流、溝通,以便於了解他們的學習狀況,身心發展情況等等。做到了備教材、備學生、然後再來制定相應的教育教學計劃,教學進度,教學設計等。打有準備之戰,這樣上起課來就會輕鬆自如。學生學起來也就會感興趣許多。
二、聯繫學生、學校、社會生活實際,發掘我們身邊的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活動的實效性
如「教學珍愛生命」時,我擬定了在課堂上舉行一次「如何防範各種險情」的知識、方法大比拼活動,讓學生們課前搜集遇到各種險情時該如何做的相關知識、方法,然後在課堂上競相展示。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分別演示「在發生地震時如何自救?」「火災發生時怎樣進行自我保護?」「進行體育運動時如何才能有效避免傷害?」「當遇到有人求救時又該怎麼辦?」通過活動使學生逐漸認識到思品課不僅是簡單說教,同時也能教給他們一些生活的常識本領,也能使他們從中受益,獲得有益的東西?
三、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利用身邊的資源、事例為學習服務,挖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我個人在教育教學中嘗試了如下做法:
1.講授新課之前,可以先布置學生圍繞即將學習的新知識,要求學生有針對性地查找相關資源,為課堂學習做好準備。
2.在教育教學中設置適當的問題,讓學生通過思考能夠做出相應的回答。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創設適當問題讓學生回答,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的思維,引導學生去主動探求新知。如講授合理利用「網絡」時,我提出如下問題:
(1)你每天都要上網嗎?每天上網的時間是多長。
(2)你上網都會做些什麼?
(3)遇到網絡不良信息等問題你是如何處理的。
(4)如果有網友要求與你見面你會如何處理。
針對上述提問,我會選擇不同層次的學生來回答,並引導他們做出較為理性的選擇。
3.實際操作: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個逐步發展,螺旋式上升的過程,知、情、意、行是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方法步驟,活動對於青少年品德形成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意義。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參與,激發了自身學習興趣,這樣的教育教學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4.我們的教學要貼近生活的實際,貼近學生的實際。如在教學「面對日益發展的社會生活」一課前,我先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任務:請學生通過調查、訪談、實地考察等方式,了解所在城市近幾年發生的巨大變化,如走出校園就會看到到處各式各樣造型的高樓大廈,街上流動的是各式轎車,映入眼帘的是綠草紅花,城市布局更加合理,特別是「三個萬畝工程的實施」讓保山的天更藍了,水更綠了,等等。這些同學們在課堂上是津津樂道,暢所欲言。在此基礎上我結合教材的相關知識,分析了我區經濟社會生活發生巨大變化的原因,深化了學生的認識,讓他們實現了知情意行的有機統一,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做一個三心教師,就是說我們作為教師要有「愛心、責任心、平常心」
我們教師有愛心就是要帶著鼓勵,帶著微笑走進學生。因為我們都知道,人是感情動物,只有感情上接受了,他才會信服這位老師所教授的知識。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學生,因為對老師的不喜歡,而導致在學習中不想學,故意與老師對著干,更有甚者乾脆放棄學習。責任心說的就是教師要有責任感,使命感。要做到教書育人。平常心要求我們要能客觀地看待學生、家長;客觀的看待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客觀的看待學校、他人、社會對自己的評價;正確看待金錢、名譽、地位等,要有「不帶半根草去」的常人之心。
五、尊重學生學習發展的差別性,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給與他們不同的任務
在這點上我是這樣做的:課堂上不同的問題則提問不同的學生;作業的要求、批改等會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而有所不同;對考試的要求也因人而異,不搞「一刀切」。
綜上所述,我們作為新時代背景下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應該把握好時代發展的脈搏,積極投身到教育教學的實踐中去,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努力讓教學「活」起來,使學生「動」起來,「學」起來,這樣才能大幅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才能使學生們的思想意識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使他們逐步樹立起正確的理想信念,為他們形成「真善美」的高尚品德打下堅實的基礎。使《道德與法治》課散發出應有的魅力。
【參考文獻】。
1、《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
2、《道德與法治教學參考》。
3、七、八、九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材。
4、陶行知《教育的真諦》。
5、赫爾巴特.赫爾巴特《普通教育》。
6、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
關鍵詞:試論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方法。
雖然初中思想品德課幾經改革,現在初中生學的是《道德與法治》課,課程標準也做了相應的調整;老師們也在課堂教學中做了很大的改變,花費了不少氣力。但效果不佳,學生們思想品德形成不盡如人意,考試成績不夠理想等等。
那麼,怎樣才能上好思想品德課呢?有效提高思政的教學效果呢?我們在教育教學中要根據學生、教材、學校等實際情況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手段來進行,不能千篇一律,照搬照抄。為此,本人僅僅就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一些經驗方法與各位同事交流探討,以便於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一、教師要做好課前準備
深入了解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了解學生學習生活實際狀況;潛心學習研讀新課程標準,教材,教輔等,做到心中有數。這樣的教學活動才能引發學生的共鳴,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具體地說我在上課之前,還總是要與班主任,其他科任教師,本班學生進行一些交流、溝通,以便於了解他們的學習狀況,身心發展情況等等。做到了備教材、備學生、然後再來制定相應的教育教學計劃,教學進度,教學設計等。打有準備之戰,這樣上起課來就會輕鬆自如。學生學起來也就會感興趣許多。
二、聯繫學生、學校、社會生活實際,發掘我們身邊的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活動的實效性
如「教學珍愛生命」時,我擬定了在課堂上舉行一次「如何防範各種險情」的知識、方法大比拼活動,讓學生們課前搜集遇到各種險情時該如何做的相關知識、方法,然後在課堂上競相展示。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分別演示「在發生地震時如何自救?」「火災發生時怎樣進行自我保護?」「進行體育運動時如何才能有效避免傷害?」「當遇到有人求救時又該怎麼辦?」通過活動使學生逐漸認識到思品課不僅是簡單說教,同時也能教給他們一些生活的常識本領,也能使他們從中受益,獲得有益的東西?
三、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利用身邊的資源、事例為學習服務,挖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我個人在教育教學中嘗試了如下做法:
1.講授新課之前,可以先布置學生圍繞即將學習的新知識,要求學生有針對性地查找相關資源,為課堂學習做好準備。
2.在教育教學中設置適當的問題,讓學生通過思考能夠做出相應的回答。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創設適當問題讓學生回答,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的思維,引導學生去主動探求新知。如講授合理利用「網絡」時,我提出如下問題:
(1)你每天都要上網嗎?每天上網的時間是多長。
(2)你上網都會做些什麼?
(3)遇到網絡不良信息等問題你是如何處理的。
(4)如果有網友要求與你見面你會如何處理。
針對上述提問,我會選擇不同層次的學生來回答,並引導他們做出較為理性的選擇。
3.實際操作: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個逐步發展,螺旋式上升的過程,知、情、意、行是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方法步驟,活動對於青少年品德形成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意義。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參與,激發了自身學習興趣,這樣的教育教學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4.我們的教學要貼近生活的實際,貼近學生的實際。如在教學「面對日益發展的社會生活」一課前,我先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任務:請學生通過調查、訪談、實地考察等方式,了解所在城市近幾年發生的巨大變化,如走出校園就會看到到處各式各樣造型的高樓大廈,街上流動的是各式轎車,映入眼帘的是綠草紅花,城市布局更加合理,特別是「三個萬畝工程的實施」讓保山的天更藍了,水更綠了,等等。這些同學們在課堂上是津津樂道,暢所欲言。在此基礎上我結合教材的相關知識,分析了我區經濟社會生活發生巨大變化的原因,深化了學生的認識,讓他們實現了知情意行的有機統一,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做一個三心教師,就是說我們作為教師要有「愛心、責任心、平常心」
我們教師有愛心就是要帶著鼓勵,帶著微笑走進學生。因為我們都知道,人是感情動物,只有感情上接受了,他才會信服這位老師所教授的知識。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學生,因為對老師的不喜歡,而導致在學習中不想學,故意與老師對著干,更有甚者乾脆放棄學習。責任心說的就是教師要有責任感,使命感。要做到教書育人。平常心要求我們要能客觀地看待學生、家長;客觀的看待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客觀的看待學校、他人、社會對自己的評價;正確看待金錢、名譽、地位等,要有「不帶半根草去」的常人之心。
五、尊重學生學習發展的差別性,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給與他們不同的任務
在這點上我是這樣做的:課堂上不同的問題則提問不同的學生;作業的要求、批改等會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而有所不同;對考試的要求也因人而異,不搞「一刀切」。
綜上所述,我們作為新時代背景下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應該把握好時代發展的脈搏,積極投身到教育教學的實踐中去,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努力讓教學「活」起來,使學生「動」起來,「學」起來,這樣才能大幅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才能使學生們的思想意識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使他們逐步樹立起正確的理想信念,為他們形成「真善美」的高尚品德打下堅實的基礎。使《道德與法治》課散發出應有的魅力。
【參考文獻】。
1、《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
2、《道德與法治教學參考》。
3、七、八、九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材。
4、陶行知《教育的真諦》。
5、赫爾巴特.赫爾巴特《普通教育》。
6、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