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來,縣稅務局認真落實縣委縣政府關於優化營商環境的工作要求,主動作為、強化服務,堅持問題導向,找准、盯牢涉稅服務工作中的難點、痛點和堵點,集成出台了一批硬招實招,進一步提高了稅收征管服務質效,有效推動了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為助力我縣打贏實體經濟翻身仗,實現「12365」奮鬥目標貢獻「稅務力量」。
一、浦江縣優化營商環境十條意見落實情況
為深入貫徹縣委縣政府有關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的重要部署,提升稅收營商環境,我局根據工作實際,細化《浦江縣優化營商環境十條意見》,制定《浦江縣稅務局優化營商環境十條意見的責任清單》,各股室、所、中心分工負責,勠力同心,努力營造濃厚的「重商、親商、安商」氛圍,全面迎接營商環境指標考核和納稅人滿意度調查。
(一)建立「有求必應」的企業發展問題受理服務平台。
1.優化企業開辦流程。推出新辦企業套餐式服務,集信息確認、戶管註冊、稅種核定、資料發放、新辦企業涉稅輔導等多個事項於一體,使新辦企業登記從「站站停靠」轉為「一站到底」,當天即可申領發放發票。擴大套餐式服務範圍,將發票限額票量變更、小規模轉一般納稅人、簡易處罰等發生頻率高、業務較為複雜、上下游流程關聯度高、需要跨系統操作的關聯事項納入套餐式服務。
2.落實發票管理辦法。嚴格落實稅務總局2019年第8號公告,通過稅企微信群、納稅人業務培訓等渠道,廣泛向納稅人宣傳小規模納稅人自行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試點範圍擴大的政策。同時,要求兩家稅控服務單位,及時向納稅人提供良好的稅控設備安裝、維護服務,確保納稅人能夠順利開具專用發票。堅決落實取消增值稅發票認證的納稅人範圍擴大至全部一般納稅人政策,一般納稅人在取得增值稅發票後,可以自願使用增值稅發票選擇確認平台查詢、選擇用於申報抵扣、出口退稅或者代辦退稅的增值稅發票信息,有效提升了納稅人的辦稅體驗。
3.拓展多元化辦稅渠道。充分依託「網際網路+」技術,推進電子稅務局建設,實現日常業務「網上全覆蓋」。繼續推廣浙江省網上電子稅務局,多渠道多方式開展電子稅務局功能介紹及培訓,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稅務」新平台,實現申報更正、納稅證明開具、跨區域涉稅事項報告等業務的網上辦理,讓納稅人多跑「網路」少跑「馬路」。創新發票管理模式,推廣增值稅普通發票「線上申請,網上繳稅、自助開具」模式,實現發票代開全面自助化,優化發票「網申郵送」服務,2018年至今共為623戶次企業郵送發票47600餘份。同時,根據上級安排積極推行支付寶、浙江稅務app、政務服務網等多元化網上辦稅,省去納稅人排隊等候時間,精簡辦稅成本。
(二)打造「不訴不查」的涉企執法環境。
1.規範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方面。根據《浙江省稅務行政處罰裁量基準實施辦法》、《浙江省稅務行政處罰裁量基準》,明確我局涉稅處罰項目的建議處罰標準。推行「首違不罰」制度,對首次違法,在責令期限內改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不予處罰。同時,對按要求主動消除或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後果的;受他人脅迫有違法行為的;配合行政機關查處違法行為有立功表現的,依法從輕或減輕行政處罰。
2.提供稅收風險提醒服務。持續開展稅收風險分析,建立以預警提醒和納稅輔導為主的查前輔導,防範和降低企業納稅風險。低風險提醒與重點稅源風險應對雙措並舉,至目前為止,開展低風險提示提醒760戶次,完成重點稅源企業風險應對61戶次。
(三)嚴格規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
加強涉稅專業服務機構監管,做好機構實名信息採集,並於每月5日前在辦稅服務廳公告《納入實名制管理涉稅中介機構名單》。積極開展涉稅服務機構信用評定工作,加強日常資料報送審核,於4月30日完成涉稅服務機構信用積分,並對信用積分和等級進行公告。建立良好的稅企關係,組織召開涉稅中介機構座談會,邀請納入實名制監管的各機構負責人和經辦人參加,傾聽機構的需求和意見,完善後續監管工作。
此外,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減稅降費重大決策部署,切實加強第三方涉稅服務收費的監管力度,嚴肅查處第三方借減稅降稅服務巧立名目亂收費行為,重點清理違規捆綁銷售情況,堅決防止「黑中介」「中介黑」抵消政策紅利。同時,嚴厲打擊違規兼職代理會計,維護正常辦稅秩序。
(五)健全完善企業信用體系,推進信用辦稅。
1.推行「容缺受理」。當納稅人提供的非關鍵性材料缺失或有誤時,只要經辦人書面承諾在規定時限內補齊的,辦稅窗口將預先受理或做出許可決定,待經辦人補齊材料後可直接領取相應的辦稅結果。完善容缺受理登記台賬,推行誠信假設,逐步擴大容缺受理對象。
2.深化「銀稅合作」。目前,已與縣建行、農商行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明確了「銀稅互動」項目合作原則和內容,建立了信息交互、政策輔導和風險防範體系。縣建行和農商行降低貸款發放條件,對符合條件的誠信納稅小微企業發放免擔保、免抵押的信用貸款,並實現優惠的貸款利率。2019年開年,已為45家小微企業發放銀稅互動信用貸款3140萬元。
二、「無證明城市」改革工作
(一)成立工作專班,主要領導抓統籌。
我局接到市推進「無證明城市」改革通知後的第一時間成立了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明確專項工作聯絡員和代辦員,形成了主要領導抓統籌,業務科室抓推進,納服窗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層層推進責任落實。開展了「一日代辦員」活動,分管領導和工作專班成員深入窗口,摸清改革過程中各項業務流程是否走得通,辦事效率是否受到影響等情況。在此基礎上,細化各項無證明業務部門核驗的工作流程,保障各項業務走得通、走得順、走得快,確保「無證明城市」改革有序推進。
(二)梳理業務清單,業務科室抓推進。
我局相關業務股室按照金華打造「無證明城市」實行的「六個一律」原則,結合稅務總局發布的《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取消20項稅務證明事項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65號)、《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取消一批稅務證明事項的決定》(國家稅務總局令第46號)兩個文件要求,最終梳理形成了17項《證明事項清理清單》。同時,做好辦稅指南紙質版、電子版的調整更新工作,逐項檢查「證明」等字眼是否修改到位。
(三)開展業務培訓,辦稅窗口抓落實。
對窗口工作人員開展「無證明城市」改革「應知應會」培訓3次、測試1次,參與人員達123人次。第一時間將「無證明城市」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傳達到每一位幹部,切實統一思想認識,提高工作主動性?
加大「無證明城市」改革宣傳力度,各辦稅點電子顯示屏滾動播放改革內容,公開無證明業務事項,放置宣傳易拉寶,發放宣傳資料,不斷提高群眾的知曉率,及時收集納稅人(繳費人)對改革的體驗感,查漏補缺,提高獲得感。
截至目前,我局累計減免證明175份,其中申報承諾減免證明91份;數據查詢減免證明21份,部門核驗減免證明63份。
下一步,我局將繼續加大「無證明城市」改革工作的宣傳力度,紮實推進工作落實,做好取消證明事項的業務數據統計工作,及時總結好經驗、好做法,使「無證明城市」改革在稅務部門落實落細,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三、下一步特色工作
(一)部門聯動助推「網上跑」,實現企業開辦「零見面」。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壓縮企業開辦時間的意見》(國辦發〔2018〕32號)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壓縮企業開辦時間的實施意見》(浙政辦發〔2018〕69號)文件精神,計劃於2019年下半年實現企業開辦全程網辦「零見面」。我局主動對接縣行政服務中心,依託企業開辦「零見面」平台,建立「一窗受理、一次申請、一網辦結、一站服務」的常態化企業開辦服務模式,通過「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間、減成本、加數據共享」的「四減一加」工作原則,形成市場監管、公安、人民銀行、稅務、人社等涉企部門企業開辦部門聯動機制,實現企業登記、公章刻制、銀行開戶、發票申領、社保登記等環節「零見面」辦結,由「最多跑一次」實現企業開辦「網上跑」、「零次跑」。
(二)稅郵共建助推「零次跑」,實現服務專郵「送上門」。
為進一步優化納稅服務,方便納稅人辦稅,我局深化落實「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在原有「網申郵送發票送上門」的業務基礎上,與郵政局進一步擴大合作服務範圍,將涉稅宣傳資料發放、文書資料傳遞、催報催繳通知書下發、窗口涉稅資料受理等各項業務均納入合作範圍,通過稅郵共建提高辦稅工作效率,助推納稅人辦稅「零上門」,涉稅資料「郵路跑」。
一、浦江縣優化營商環境十條意見落實情況
為深入貫徹縣委縣政府有關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的重要部署,提升稅收營商環境,我局根據工作實際,細化《浦江縣優化營商環境十條意見》,制定《浦江縣稅務局優化營商環境十條意見的責任清單》,各股室、所、中心分工負責,勠力同心,努力營造濃厚的「重商、親商、安商」氛圍,全面迎接營商環境指標考核和納稅人滿意度調查。
(一)建立「有求必應」的企業發展問題受理服務平台。
1.優化企業開辦流程。推出新辦企業套餐式服務,集信息確認、戶管註冊、稅種核定、資料發放、新辦企業涉稅輔導等多個事項於一體,使新辦企業登記從「站站停靠」轉為「一站到底」,當天即可申領發放發票。擴大套餐式服務範圍,將發票限額票量變更、小規模轉一般納稅人、簡易處罰等發生頻率高、業務較為複雜、上下游流程關聯度高、需要跨系統操作的關聯事項納入套餐式服務。
2.落實發票管理辦法。嚴格落實稅務總局2019年第8號公告,通過稅企微信群、納稅人業務培訓等渠道,廣泛向納稅人宣傳小規模納稅人自行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試點範圍擴大的政策。同時,要求兩家稅控服務單位,及時向納稅人提供良好的稅控設備安裝、維護服務,確保納稅人能夠順利開具專用發票。堅決落實取消增值稅發票認證的納稅人範圍擴大至全部一般納稅人政策,一般納稅人在取得增值稅發票後,可以自願使用增值稅發票選擇確認平台查詢、選擇用於申報抵扣、出口退稅或者代辦退稅的增值稅發票信息,有效提升了納稅人的辦稅體驗。
3.拓展多元化辦稅渠道。充分依託「網際網路+」技術,推進電子稅務局建設,實現日常業務「網上全覆蓋」。繼續推廣浙江省網上電子稅務局,多渠道多方式開展電子稅務局功能介紹及培訓,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稅務」新平台,實現申報更正、納稅證明開具、跨區域涉稅事項報告等業務的網上辦理,讓納稅人多跑「網路」少跑「馬路」。創新發票管理模式,推廣增值稅普通發票「線上申請,網上繳稅、自助開具」模式,實現發票代開全面自助化,優化發票「網申郵送」服務,2018年至今共為623戶次企業郵送發票47600餘份。同時,根據上級安排積極推行支付寶、浙江稅務app、政務服務網等多元化網上辦稅,省去納稅人排隊等候時間,精簡辦稅成本。
(二)打造「不訴不查」的涉企執法環境。
1.規範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方面。根據《浙江省稅務行政處罰裁量基準實施辦法》、《浙江省稅務行政處罰裁量基準》,明確我局涉稅處罰項目的建議處罰標準。推行「首違不罰」制度,對首次違法,在責令期限內改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不予處罰。同時,對按要求主動消除或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後果的;受他人脅迫有違法行為的;配合行政機關查處違法行為有立功表現的,依法從輕或減輕行政處罰。
2.提供稅收風險提醒服務。持續開展稅收風險分析,建立以預警提醒和納稅輔導為主的查前輔導,防範和降低企業納稅風險。低風險提醒與重點稅源風險應對雙措並舉,至目前為止,開展低風險提示提醒760戶次,完成重點稅源企業風險應對61戶次。
(三)嚴格規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
加強涉稅專業服務機構監管,做好機構實名信息採集,並於每月5日前在辦稅服務廳公告《納入實名制管理涉稅中介機構名單》。積極開展涉稅服務機構信用評定工作,加強日常資料報送審核,於4月30日完成涉稅服務機構信用積分,並對信用積分和等級進行公告。建立良好的稅企關係,組織召開涉稅中介機構座談會,邀請納入實名制監管的各機構負責人和經辦人參加,傾聽機構的需求和意見,完善後續監管工作。
此外,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減稅降費重大決策部署,切實加強第三方涉稅服務收費的監管力度,嚴肅查處第三方借減稅降稅服務巧立名目亂收費行為,重點清理違規捆綁銷售情況,堅決防止「黑中介」「中介黑」抵消政策紅利。同時,嚴厲打擊違規兼職代理會計,維護正常辦稅秩序。
(五)健全完善企業信用體系,推進信用辦稅。
1.推行「容缺受理」。當納稅人提供的非關鍵性材料缺失或有誤時,只要經辦人書面承諾在規定時限內補齊的,辦稅窗口將預先受理或做出許可決定,待經辦人補齊材料後可直接領取相應的辦稅結果。完善容缺受理登記台賬,推行誠信假設,逐步擴大容缺受理對象。
2.深化「銀稅合作」。目前,已與縣建行、農商行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明確了「銀稅互動」項目合作原則和內容,建立了信息交互、政策輔導和風險防範體系。縣建行和農商行降低貸款發放條件,對符合條件的誠信納稅小微企業發放免擔保、免抵押的信用貸款,並實現優惠的貸款利率。2019年開年,已為45家小微企業發放銀稅互動信用貸款3140萬元。
二、「無證明城市」改革工作
(一)成立工作專班,主要領導抓統籌。
我局接到市推進「無證明城市」改革通知後的第一時間成立了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明確專項工作聯絡員和代辦員,形成了主要領導抓統籌,業務科室抓推進,納服窗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層層推進責任落實。開展了「一日代辦員」活動,分管領導和工作專班成員深入窗口,摸清改革過程中各項業務流程是否走得通,辦事效率是否受到影響等情況。在此基礎上,細化各項無證明業務部門核驗的工作流程,保障各項業務走得通、走得順、走得快,確保「無證明城市」改革有序推進。
(二)梳理業務清單,業務科室抓推進。
我局相關業務股室按照金華打造「無證明城市」實行的「六個一律」原則,結合稅務總局發布的《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取消20項稅務證明事項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65號)、《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取消一批稅務證明事項的決定》(國家稅務總局令第46號)兩個文件要求,最終梳理形成了17項《證明事項清理清單》。同時,做好辦稅指南紙質版、電子版的調整更新工作,逐項檢查「證明」等字眼是否修改到位。
(三)開展業務培訓,辦稅窗口抓落實。
對窗口工作人員開展「無證明城市」改革「應知應會」培訓3次、測試1次,參與人員達123人次。第一時間將「無證明城市」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傳達到每一位幹部,切實統一思想認識,提高工作主動性?
加大「無證明城市」改革宣傳力度,各辦稅點電子顯示屏滾動播放改革內容,公開無證明業務事項,放置宣傳易拉寶,發放宣傳資料,不斷提高群眾的知曉率,及時收集納稅人(繳費人)對改革的體驗感,查漏補缺,提高獲得感。
截至目前,我局累計減免證明175份,其中申報承諾減免證明91份;數據查詢減免證明21份,部門核驗減免證明63份。
下一步,我局將繼續加大「無證明城市」改革工作的宣傳力度,紮實推進工作落實,做好取消證明事項的業務數據統計工作,及時總結好經驗、好做法,使「無證明城市」改革在稅務部門落實落細,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三、下一步特色工作
(一)部門聯動助推「網上跑」,實現企業開辦「零見面」。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壓縮企業開辦時間的意見》(國辦發〔2018〕32號)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壓縮企業開辦時間的實施意見》(浙政辦發〔2018〕69號)文件精神,計劃於2019年下半年實現企業開辦全程網辦「零見面」。我局主動對接縣行政服務中心,依託企業開辦「零見面」平台,建立「一窗受理、一次申請、一網辦結、一站服務」的常態化企業開辦服務模式,通過「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間、減成本、加數據共享」的「四減一加」工作原則,形成市場監管、公安、人民銀行、稅務、人社等涉企部門企業開辦部門聯動機制,實現企業登記、公章刻制、銀行開戶、發票申領、社保登記等環節「零見面」辦結,由「最多跑一次」實現企業開辦「網上跑」、「零次跑」。
(二)稅郵共建助推「零次跑」,實現服務專郵「送上門」。
為進一步優化納稅服務,方便納稅人辦稅,我局深化落實「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在原有「網申郵送發票送上門」的業務基礎上,與郵政局進一步擴大合作服務範圍,將涉稅宣傳資料發放、文書資料傳遞、催報催繳通知書下發、窗口涉稅資料受理等各項業務均納入合作範圍,通過稅郵共建提高辦稅工作效率,助推納稅人辦稅「零上門」,涉稅資料「郵路跑」。